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小學數學小故事圖片大全集

小學數學小故事圖片大全集

發布時間: 2020-12-07 02:09:37

❶ 有趣的數學小故事(50字數

1、蒲豐試驗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2、數學魔術家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台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鍾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
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3、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❷ 十個數學家的小故事

說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他叫做馮·諾依曼,曾經參加過原子彈的製造,構築了現代計算機的架構,進行了第一次可靠的現代數值氣象預報。他也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記憶力超群,可以一字不差地張口引用15年前度過的《大英網路全書》或《雙城記》,同時他的心算能力也很厲害,下面我們通過幾個故事來更進一步地了解他。

但這樣有趣並且對世界有重要貢獻的人,卻英年早逝,與1957年在美國去世,享年54歲。我們如今在使用計算機,看天氣預報時,一定要記得背後是這些數學家和科學家的貢獻,他們讓世界更美好。

❸ 短的數學小故事

1、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於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麼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

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3、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准。」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4、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卷風》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

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兩次的物理現象和投出的點數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這故事發生在1961年的某個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濕度、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據,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5、阿基米德有許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發現阿基米德定律的那個洗澡的故事了。

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鑒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

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隨著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從桶邊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頭腦中像閃過一道閃電,「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塊金塊和一塊重量相等的銀塊,分別放入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發現銀塊排出的水多得多。於是阿基米德拿了與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測出排出的水量。

再把王冠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樣,問題就解決了。隨著進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體力學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誕生了。

❹ 適合二年級學生的數學小故事。

數學神童高斯

1960有1777年4月30日,高斯出生在德國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高斯就很喜歡數學。版在呀呀學語時,高斯常權常趴在院子里數小雞。稍大一些,他就跟著鄰居的孩子做數學題,每次都算得又快又准確。上學後,高斯對數學特別感興趣。但是數學老師看不起鄉下的孩子,常常出一些難題刁難學生。一次,老師讓他們求從1加到100的和,並規定做不出就不許回家吃飯。孩子們連忙動手算起來。可是數字太多,算著算著,一不小心就錯了。正在大家手忙腳亂的時候,高斯站起來報告:「老師,我做好了。」 老師在一邊看著小說,他頭也不抬地說:「你肯定錯了,重新算過。」但高斯非常自信,拿著答題板走到老師的旁邊讓他看。突然,老師瞪 大了眼睛。5050!答案是正確的!老師驚奇地問他用了什麼方法。高斯胸有成竹地說:「1+100=101,2+99=101,3+98=101……這樣共有50個101。101乘以50就是我們要做的題目的答案。老師,您看我做得對嗎?」老師非常慚愧。從此以後,他專心教書,對高斯更是精心輔導。高斯學習非常努力。後來,他在數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他還在天文學、電磁學、大地測量等科學領域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❺ 小學三年級數學小故事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於 <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符號「+」「-」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國人最先使用的。當時他們並不表示「加上」「減去」。知道三百多年前才正式用來表示「加上」「減去」。

「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玩具,有七個塊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薄板組成,拼出來的圖案變化萬千。後來傳到國外叫做「唐圖」。「七巧板」流傳到今天,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智力玩具。

傳說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一種滴水的器具來計時,名叫刻漏。

乘號「×」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國數學家最先使用的。因為乘法是一種特殊的加法,所以他把加號斜過來表示。

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儒略· 愷撒指定歷法。由於他出生在7月,為了表示他的偉大,決定將7月改為「儒略月」,連同所有的單月都規定為31天,雙月為30天。這樣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羅馬處死犯人的月份,為了減少處死的人數,將2月減少1天,為29天。

愷撒的繼承人奧古斯都生在8月,他仿照愷撒的做法,把8月增加了1天,定為「奧古斯都月」,並把10月、12月也改為31天,將9月、11月改為30天。全年又多出了1天,他又從2月減少了1天,於是2月變成了28天,到閏年才29天。

這樣沿襲下來,就有7月前單月為大月,7月後雙月為大月,二月28天。

各月天數不一樣,原來是人為的規定。
http://..com/q?word=%C8%FD%C4%EA%BC%B6%CA%FD%D1%A7%D0%A1%B9%CA%CA%C2&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❻ 四年級上冊數學小故事40字大全

1、一位農夫請了工程師、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來,想用最少的籬笆圍出最大的面積。

工程師用籬笆圍出一個圓,宣稱這是最優設計。

物理學家將籬笆拉開成一條長長的直線,假設籬笆有無限長,認為圍起半個地球總夠大了。

數學家好好嘲笑了他們一番。

他用很少的籬笆把自己圍起來,然後說:「我現在是在外面。」

3、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

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4、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裡。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隻癩蛤蟆爬過來,瓮聲瓮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里就只能在這生活了。

我已經在這里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癩蛤蟆,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蝸牛對癩蛤蟆說:「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麼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

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

一看原來是癲大叔還在睡覺。它心裡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後堅強地蝸牛終於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台嗎?

5、有一天,一隻蝴蝶在動物城的花叢里飛來飛去,一隻小蜻蜓飛過來,說:小蜻蜓,咱們一起玩吧。小蝴蝶說: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麼能在一起玩呢?

小蜻蜓說:在圖形王國里,我們就是一家的,另外還有許多家庭成員呢?不信,我領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許多美麗的景色,還看見了許多動物:有美麗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蟲...小朋友們,它們美嗎?你覺得它們哪兒美呢?

❼ 寫一篇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小故事

我的數學教學小故事

我是在祥雲祥城鎮一個壩區學校任教,擔任的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聰明的學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當然這樣的學生在我的班裡極少,呵呵!不過感覺很安慰;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屢說屢忘,怎麼教他都一臉茫然,每個班都有這樣的學生,但是心中怒火不知不覺就旺了起來。但是,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沒有經過篩選,其智商的發展本身就存在著差異,在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動手操作,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讓他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充滿著無窮的樂趣。在平時的的課堂教學中,我的做法是:讓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師生情感融洽,學生才會敢想、敢問、敢說。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微笑的面對學生,從不板著臉上課,更不對學生大聲訓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平時教學中,盡量用動作去表示,盡量讓學生學懂,學透,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知一曉十,還要能夠用「聯想」去學習例如:我在教長度單位時單位之間的進率時,讓學生伸出大拇指說千米,伸出食指時說米,伸出中指時說分米,伸出無名指時說厘米,伸出小指時說毫米。而且還依次說出他們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們就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在以後的日子裡如學習面積單位、重量單位、人民幣單位、體積單位,只要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以後,就能夠「聯想」到長度單位的手法和長度單位進率以及單位之間的互化,這樣學生學起來就非常容易了。例如:在教學學生認方位時,讓學生伸出右手向上指表示北,嘴裡同時說出上北,向下指表示向南,嘴裡同時說出下南,左手向左放平表示向西,嘴裡同時說出左西,右手向右放平表示向東嘴裡同時說出右東……用手勢立即就可以表示出八個方向,學生們學的就既輕松又愉快。在教學中還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來認識方位。例如我在教學「試商」的方法時,先經過兩道例題計算後,請學生思考:對除數四舍時商會怎樣?如何用手勢表示,對除數五入時商會怎樣?如何用手勢表示?讓學生大膽的去想、去說,最後我們一致確定,認為四舍法調商,可以設為先伸出四指,然後一彎,再伸出大拇指,接著再轉換為小拇指,邊伸邊說:「四舍法,大調小;」接著五人法,創設為先伸出五指向前一推,再由小指轉換為大拇指邊伸邊說:「五入法,小調大。」這樣一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的有趣,對知識點掌握的又快又好,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的數學知識扎實,喜歡學習數學知識。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為根本宗旨的職業。教師在各方面都起著表率作用,教師用自己的學識、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這種教育作用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更表現在以身立教上,既要教人學會做學問,又要教人學會做人,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身教重於言教。

❽ 關於數學的小故事 一些有趣的文章 小學的

小趙、小丁、小張分別是教師、醫生和律師,只知道:(1)小趙比教師年紀大;(2)小張和教師不同歲;(3)小趙和律師是朋友,你能推斷誰是教師,誰是律師,誰是醫生嗎?

根據(1)小趙比教師年紀大和(3)小趙和律師是朋友,可以推斷小趙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律師,所以小趙是醫生,再根據(2)小張和教師不同歲和小趙是醫生可以看出小張是律師,所以剩下的小丁是個教師。

這道題目很簡單,運用了排除法,比如:根據條件(1)和(3)就可以看出,小趙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律師。以次類推就可以得出答案。

一天,唐僧想考考三個徒弟的數學水平,於是他把徒弟們叫到面前,說:「徒兒們,現在我在地上寫3個數,你們誰能准確讀出來,我就把真經傳給他。」
唐僧首先寫出:23456。豬八戒迫不及待地說:「這個讀二三四五六!」唐僧搖了搖頭,說:「八戒,多位數的讀法是有規律的。每個數字從右到左依次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和萬位。只要從左到右把每個數字讀出來,並在後面加上萬、千、百、十就可以了,只是需要注意,最後一個數字不要讀『個』。所以,23456讀作二萬三千四百五十六。」
唐僧又寫出:130567。孫悟空馬上說:「這太容易了,讀作十三萬零千五百六十七。」唐僧又搖了搖頭,說:「遇到0,要特別注意,當一串數中間有0時,只要讀零就可以了,它後面的數位不要讀出來。所以這個數應該讀作十三萬零五百六十七。」
第三個數是120034。沙和尚想了想說:「應該讀作十二萬零零三十四。」唐僧嘆了口氣,說:「如果一串數中有連續的幾個零,讀一個就可以了。所以這個數要讀成十二萬零三十四。徒兒們,你們的數學都學得不太好,還得繼續努力呀,真經暫時不能傳給你們呀!」

一天,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可偏偏不巧,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的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的說,「大家一起吃,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了數共30隻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的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從旁吃去了。
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獃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❾ 小學數學教育小故事

華羅庚從小聰明好學,念初中時,一天王維克老師給全班出了一道數學題,這是一道出自《孫子算經》的題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讀完題目後,王老師把目光掃向全班同學,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物品是23個。」這個最先說出答案的同學就是少年華羅庚。華羅庚在解這道題時是這樣想的:從「七七數之剩二」開始,就是說,七數餘二,那麼七的倍數再加二定是這個數,這個數是7×3+2=23。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