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勤學苦練的故事

勤學苦練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3:31:16

A. 顏真卿勤學苦練的故事字數在100字左右

顏體楷書
顏真卿先從其外曾祖殷令名學習書法,遍臨魏晉及唐諸名家書跡,又多次向草聖張旭學習書法,有《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憊》。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顏真卿廣泛學習前人的成功經驗,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人研究,吸取其長處,經過消化咀嚼,形成了自家的面貌。來源書法屋,書法屋是一個書法學習基地。顏真卿以自己的審美習慣,以獨特的氣度和胸襟,對古法進行創新。顏字氣度恢宏,雍容大度,早期以方筆為主,落筆側入,後期改用圓筆,藏頭護尾。從結字上看,多呈包圍之勢,外緊內松。米芾《海岳書評》說:「頗真卿如項羽掛甲,樊啥排突,硬弩欲張,鐵往將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頤之楷書頗具陽剛之氣,既有恤個人的才情典斌,又代表盛店氣象,正如範文湘《中國通史簡編》所說:「初唐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顏真卿的楷書,尤其是印歲以後的楷書,已形成一種範式,後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顏」的說法,因此人們稱之為顏體。

B. 有什麼勤學苦練的故事主要內容

王羲之練字

王羲之練字十分刻苦,十分用心。連走著、坐著、睡著,都想著如何把字寫好。他多年如—日,臨帖不止。臨誰的帖,字就寫得象誰的字,真是做到了臨摩得微妙微肖。一天晚上,他又練字練到很晚。他夫人多次催他休息,他才上床睡覺;到了床上,躺在被窩里,他滿腦子還是字帖,就不由自主地在他夫人的肚皮上,用手指當筆,不停地寫了起來。
他夫人正閉著眼睛睡覺,被他手指劃來劃去,怎麼也睡不著。就推開他的手,生氣地說:「你有你體,我有我體,你想寫就往自己身體上寫吧。」
王羲之聽了夫人的話,心裡一動:「對,對,你有你體,我有我體。我不能老照著人家的葫蘆畫飄,我要創出自己的字體來。」
從此,他刻苦練字,不斷創新,終於創出了自己的字體,成了中國的一代書聖。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以荻畫地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周總理的故事。20世紀初沈陽一所小學里,校長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讀書?」課堂上頓時寂靜無聲。片刻,一個同學畢敬畢恭的站起來回答:「讀書為了尋求生路。」話音剛落,另一位同學說:「為了光宗耀祖!「這時,周恩來從座位上站起來,他昂首挺胸,大聲回答道:「為了中華民族之崛起,騰飛於世界而讀書。」當時他年僅12歲。為了使中華騰飛,為了振興祖國,周總理就是抱著這樣偉大的志向成長為「人民的好總理」。

·偉大的主席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就樹立了立志報國,獻身革命的志向。他在中學讀書時,同學稱他「身無分文,心憂天下」。他認為改造世界對學問知識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寶貴的青春,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毛主席少年時的志向是偉大的,他為了自己的志向努力,最終成功實現自己的理想,真正做到了「立志報國,獻身革命」,成為一位偉人。

·歌德巴赫猜想一直被看作數學王冠上的明珠。200多年前,有不少科學家試圖征服它,並因此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卻都沒有成功。有位中國少年上中學就暗暗立志摘取這顆明珠,他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業和理想。他拚命積累知識、奮力演算難題,草稿紙裝了一麻袋又一麻袋。最後終於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的合力,移動了數學群山,摘取了數學王冠上這一璀璨的明珠,發明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定理。想必大家都知道,這位少年就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

C. 關於勤學苦練的小故事]

鑿壁借光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囊螢映雪
《晉書》說:「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熒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及長,風姿美劭,機悟敏速,甚有鄉曲之譽。」後又「以寒素博學知名於世」。正因為車胤年輕時家庭貧困,不能經常買油點燈,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經常捉幾十隻螢火蟲裝在細密的網兜里,當作讀書的燈光,所以,不但長大後以「機悟敏速」而享譽一方,並且在當時以出身貧寒而博學多才知名於世。又據《尚有錄》記載:「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映雪讀書。」這兩個晉代人,雖然都家貧無油點燈,但一個夏月囊熒,一個冬月映雪,刻苦攻讀,所以最後都成為當時的著名學者。

懸梁刺股
戰國時期的著名縱橫家蘇秦,年輕時候,欲說秦王實行連橫政策,十次上書都未被採納。這時他的衣服已經穿破,盤纏也已用光,形容枯槁,面色黎黑,只得打著裹腳,穿著草鞋,背著書籍,挑著行李,懷著慚愧的心情離開秦國。回到家,妻子不下織機迎接,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不同他答話。但他並沒有灰心喪氣責備家人而是歸罪於秦王不接受他的策略。於是當天晚上就打開數十個書籍中的大量書籍,從中找到輔佐周武王伐紂取得勝利的姜太公所著的兵書《陰符經》,立即伏案閱讀,並選擇其中有用的部分不斷熟悉,反復揣摩。讀至深夜疲勞欲睡時,就用錐子猛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精神,致使鮮血沿大腿流到腳後跟。經過一年的刻苦學習,仔細研究,終於掌握了書中的精髓,確立了制秦的策略。然後他再次周遊列國,說服趙、魏、齊等六國合縱抗秦。他自己也同時佩六國相印,成為約縱之長。又據《漢書》說:「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為當世大儒。」蘇秦發憤錐刺骨,孫敬志學頭懸梁,兩個故事被後世傳為佳話,『懸梁刺股』這個成語也就成了勤學苦讀的同義詞。

孟軻刻苦學習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裡,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D. 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 50字

1、鍾繇八十勤練字

鍾繇(151-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一作許昌人。三國曹魏時大臣,傑出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唐張懷《書斷》),開創了由隸入楷的新體,對我國書法的發展貢獻很大,當時的名將曹操也曾向他討教過書法。

鍾繇從小聰明好學,十一、二歲時,曾不辭辛勞跟著書法前輩劉德升(字君嗣)到山東南部的抱犢山臨摹秦漢摩崖石刻。他白天與人閑談時,也常用物畫地練字長達數丈;晚上睡在床上,還是不停地用指在被子上比劃,三年後終於書法大進。三國鼎立後,鍾繇與韋誕、曹喜、邯鄲淳等書法家共事曹操。

有一次,鍾繇在韋誕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書法理論著作《九勢八字訣》,非常愛慕,要求韋誕借給他拿到家中看看。但韋誕出於對《九勢八字訣》的珍寶,只同意他在家翻閱,不肯讓他攜寶出門。後來韋誕死了,知情者暗地掘開他的墳墓,得到了這卷墨寶《九勢八字訣》。鍾繇便用重金將它買下,終日拿在手中,連大小便時也披覽。

有幾次他去廁所,因揣摩間架入迷,半天沒有出來,急得有人到處尋找。鍾繇一生活了七十九歲,他臨終前曾捧著《九勢八字訣》諄諄囑咐兒子鍾會(字士季)說:「吾精思三十餘載。行車未嘗忘此,常讀他書未能終,惟學其字,每見萬類,悉書象之。若止息一處,則畫其地,周廣數步;若在寢息,則畫其被,皆為之穿。」(唐蔡希綜《法書論》)這段話,可說是他一生學書經驗的總結。

2、張芝練字不擇紙筆

張芝臨池水盡黑張芝(?—約192),字伯英,號有道,東漢敦煌灑泉(今甘肅省)人。他是一位在書學上具有高深造詣和傑出貢獻的名書家;同時也以品德高尚、為人正直而知名當世。張自幼通經史,勤學書法,東漢政府多次徵召他做官,他都沒有出仕。

張芝練字不擇紙筆,他有時拿著抹布蘸水在石上寫,有時執筷子在桌上劃,甚至家裡准備縫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顏色書寫後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對書寫的姿勢卻十分講究,常常是對著銅鏡揮毫,這樣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過鏡面上暗淡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為了便於練字,張芝在自己的家門前掘了一個方圓數丈的洗硯池。一天的功課做完了,他就上池塘邊將硯台和毛筆上的餘墨洗滌干凈,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個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後來,人們把練字稱做「臨池」,就是從張芝的這個學書故事中演變而來的。

張芝擅長隸、行草和飛白書,學崔子玉和杜操之法,晚年脫去舊習,省改章草的點畫波磔,字字區分,創為氣脈通暢、隔行不斷的「一筆書」, 「今草」。被三國韋誕稱之為「草聖」。東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首推鍾(繇)、張(芝)兩家,認為其餘不足觀;而王氏父子(羲之和獻之)的草書,亦頗受其影響。張芝的弟弟張文舒,書名僅次於兄,有「亞聖」之稱。

3、王羲之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

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一定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一定會淹沒我的名聲的。」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

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4、歐陽通學書買父字

歐陽通,唐代大臣、書法家。歐陽通是歐陽詢的兒子。

歐陽通很小的時候,歐陽詢就去世了。歐陽通懂事後,母親開始教他臨習父親的字。歐陽通人小,練字時間一長,就想出去玩,字也寫得馬馬虎虎。母親就對他說「孩子,你父親寫的字可好了,還有許多人用很高的價錢來買他的字。

你要像你父親那樣,寫出一手好字來。」歐陽通聽了說:「我也能像父親那樣寫出好字,只是不知道被人家買出的父親的字是怎樣的。」以後,他就經常把母親給的零花花積起來,將父親以前賣給人家的字,再買回來。人家不肯賣時,他就出高價。

在知道父親的字確實很好後,他練字就不再偷懶了。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歐陽通的字能寫得和他父親一樣好,來買他寫的字的人也多了。

5、顏真卿勤學苦練的故事

顏真卿,唐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創立「顏體」楷書,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後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後,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

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後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裡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願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麼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聖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後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鑽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E. 名人勤學苦練的故事

王羲之人稱書聖,他的故事最具有說服力.上邊是王羲之的你可以參考,下邊是其他書法家的

{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一定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一定會淹沒我的名聲的。」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東床快婿}

郗山與微山島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墳墓,墓前有一統石碑,上書:「東晉太尉郗鑒之墓」,系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筆。郗鑒是金鄉縣人,少年時家中貧寒,連飯也吃不上,可為人聰慧好學,加上他賢達的人品德性,以儒雅著名鄉里。大傢伙都想讓他成才成名,就自願獻糧獻錢資助他,於是他便刻苦地習文練武,奮進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到了東晉元帝司馬睿當皇上時,郗鑒被詔為龍驤將軍兼兗州刺史。後來司馬紹登基又升他為東騎大將軍,督都徐、兗、青三州軍事。咸和年間,郗鑒奉旨平叛叛黨,立了大功,又加封他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導,就數他這武官太尉了。郗鑒有個女兒,年長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鑒愛如掌上明珠。女兒尚未婚配,要為女擇婿,這么一個寶貝疙瘩,可得要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郗鑒覺得丞相王導與自己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他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後,郗鑒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任意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郗鑒就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尋來覓去,一數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領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裡,就見靠東牆的床上一個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於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餘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後,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郗鑒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我去看!」郗鑒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東床快婿」一說就是這樣來的。這「東床快婿」王羲之後來成了大名鼎鼎的書法家,被後人稱之為「書聖」。

{羲之換鵝}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他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就達到很高的水平。因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也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後來又在會稽郡做官。他不愛住在繁華的京城,見到會稽的風景秀麗,非常喜愛,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們一起游覽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舉行宴會。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寫詩。最後由王羲之當場揮筆,寫了一篇文章紀念這次宴會,這就是有名的《蘭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親筆書寫的《蘭亭集序》,歷來被認為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跡已經失傳了。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據說有一次,他到他門生家裡去,門生很熱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個新的幾案旁,看到幾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凈,引起了他寫字的興趣,叫門生拿筆墨來。那個門生高興得不得了,馬上把筆墨拿來給王羲之。王羲之在幾案上寫了幾行字,留作紀念,就回去了。過了幾天,那個門生有事出門去了。他的父親進書房收拾,一看新幾案給墨跡弄臟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門生回來,幾案上的字跡已經不見了。門生為這件事懊惱了好幾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只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王羲之天台山拜師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台山,被神奇秀麗的天台山風景吸引住了,便在華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這些山光勝景使他的書法也得到潤色。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竟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有一天夜裡,王羲之在燈下練字,練呀練呀,白紙寫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夜深了他還逐個字逐個字細看著,思考著。對自已所寫的字,他還不滿足,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處,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發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哪裡,哪裡!」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已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王羲之心裡納悶,老人要做什麼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說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劃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白雲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後,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以後,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雲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經洞》,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岩洞里,後人就叫它「黃經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遊者,還要爬上黃經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呢!

F. 名人勤學苦練的故事

1、頭懸梁

東漢時期,有個著名的政治家叫孫敬。他年輕時十分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一個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讀到晚,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的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另一頭系在頭發上。當他打盹的時候,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2、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是有名的政治家。蘇秦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很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3、囊螢映雪

車胤就很愛學習,但由於家庭貧困,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學習。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車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見到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的光芒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於是,他找來一個白絹口袋,然後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是很明亮,但勉強可以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些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終於有所作為。

同是晉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每天只能早早睡覺。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

4、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小時候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開始發奮讀書。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起擔任司州主簿。二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天半夜,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5、鐵杵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非常調皮,不喜歡讀書,經常逃學跑到街上閑逛。一天,趁老師不在,李白又悄悄溜出門,在街上東瞧瞧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沐浴在暖和的陽光中,聽著小鳥快樂的歌唱,聞著隨風搖擺的花草的清香,李白陶醉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呆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走著走著,他來到山下小河邊,在一個破茅屋門口,見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道:

「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根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他轉身跑回了學堂。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G. 米芾勤學苦練的故事

宋代著名畫家米芾小時家境不富裕,花學費在私塾學寫字三年亦長進不大。一日,他聽說有位路過村裡的趕考秀才寫字好就去請教。秀才翻看了米芾的臨帖後說:「想要跟我學寫字,有個條件,得買我的紙,可紙貴,五兩紋銀一張。」米芾心想哪有這樣貴的紙,但出於學字心切,米芾一咬牙借來銀子交給秀才。秀才遞給他一張紙說:「回去好好寫,三天後拿給我看。」回到家,米芾捧著這張用五兩銀子買來的紙,左看右看也不敢輕易使用。於是對照字帖,用沒蘸墨水的筆在書案上劃來劃去,反反復復地琢磨,把一個一個的字印在心裡。三天後,秀才來了,見米芾正坐在桌前,手握著筆,望著字帖出神呢,紙上竟滴墨未沾。便故作驚訝地問:「怎麼還沒寫?」米芾如夢方醒,才想到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說:「我怕弄廢了紙。」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著紙說:「好了,琢磨三天了,寫個字給我看看吧!」米芾抬筆寫了個「永」字。秀才一看,字寫的遒勁瀟灑,便故意問道:「你為什麼三年學業不進,三天卻能突飛猛進呢?」米芾想了想說:「因為這張紙貴,不敢像以前那樣隨便寫來,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再寫。」「對!」秀才說:「學字不光是動筆,還要動心,不但要觀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寫好。」說完,揮筆在「永」字後面添了七個字:(永)志不忘,紋銀五兩。又從懷里掏出那五兩銀子還給米芾,頭也不回地走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