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麥哲倫的故事

麥哲倫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3:44:49

1. 麥哲倫有哪些背景故事

麥哲倫,1480年出身於葡萄牙北部一個沒落的貴族世家。貴族門庭的孩子可以進入王宮,他10歲那年,與哥哥雙雙被送入王宮。1492年,由於他聰明出眾,深受王後的寵愛,選為王後侍童。宮中優越的學習條件,使麥哲倫從小受到了正規教育

當時,國王和王後喜歡各地游居,這種生活方式,也使少年麥哲倫得以飽覽各地風光,增長了許多見識。

1496年,16歲的麥哲倫進入了國家航海事務廳工作。亨利親王積極倡導遠航,使葡萄牙的船隊不斷沿非洲海岸向南挺進。1497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開辟了直達印度的新航路,而成為英雄。麥哲倫耳濡目染,深受鼓舞,也一心想投入到東方尋金的航海探險中,以獲取達·伽馬那樣的聲譽和財富。他曾多次申請參加遠征隊,都未能如願,他便把精力投放到學習上。航海事務廳,就好比一所秘密的航海學校,他看到了遠征隊的許多秘密報告,學到了很多航行知識和當時最新的地理見解,對前往印度的新航路漸漸地熟悉起來,這成了他後來環球航行的知識基礎。

1505年,25歲的麥哲倫終於獲得了參加遠征隊的機會。他非常高興,但他不知道,這也是他不幸的遭遇的開始。為了繼續獲得東方的財富,葡萄牙王室組織了規模龐大的遠征印度的艦隊,麥哲倫作為一名普通的水手,參加了這種血腥的殖民征服戰爭。

在征服印度的歷次大型戰役中,麥哲倫出生入死,為殖民統治者立下汗馬功勞。由於多次受重傷,麥哲倫決定永遠告別硝煙彌漫的印度。但天不作美,1510年春,船在離開印度海岸不遠的巴社恩沙洲觸礁沉沒,無奈滯留印度。不久,他晉升為船長,又參加了征服印度果阿的戰斗和馬六甲的遠征。在馬六甲的作戰中,麥哲倫搭救了法蘭西科斯·謝蘭的性命,二人成了莫逆之交。稍後,他又在馬來群島進行了一番游歷。1513年,麥哲倫終於回到里斯本,他希望自己在東方遭受的苦難和不幸,能得到應有的報酬,尤其是看到里斯本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時,這種願望更強烈了。

但8年的艱苦遠征與拼搏,惟一使他自慰的是一個船長的職位和帶回一個忠實的馬來西亞奴僕。在里斯本,他並沒得到國王的垂青,在一番熱情款待後,得到一個在宮廷看門的職位。麥哲倫悲憤已極,在里斯本只呆兩天,便回家鄉去了。闊別8年,家鄉依舊貧困,沒有絲毫變化。人們對他的東方見聞不感興趣,只關心眼前的日子。他兩手空空,不僅沒給家庭帶來歡樂,反而多張嘴巴,增加了負擔和困難。

出於貧困,他返回里斯本,不久又自願參加了對摩洛哥的征戰。在激烈的肉搏戰中,再次受傷,左腳再也不能屈伸,終身成了瘸子。負傷後的麥哲倫,留在後方負責管理儲藏品,卻因失盜有監守自盜之嫌,又被迫回到里斯本。可又有人告發他是個逃兵,險些成為審判的對象。

1516年,跛腳的麥哲倫跪在國王面前,請求增加撫恤年金以解決經濟困難,遭到了拒絕。36歲的麥哲倫,貧病交加,又受到如此的冷落,感到非常的屈辱和痛苦。盡管麥哲倫遭到過葡萄牙國王的奚落,但為了實現宏偉計劃,他不得不走這條路。不利的是,國王正滿足於達·伽馬開辟的新航路不斷從印度掠來財富和取得更多的殖民地,而對這種新計劃的航行結果所能帶來的好處信心不足。再說,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爭奪殖民地,已於1494年簽訂了一條條約,規定了一條「教皇子午線」,線以東為葡萄牙勢力范圍,線以西為西班牙控制。這樣,全部非洲和亞洲在葡萄牙勢力范圍內,有遼闊的土地可掠奪,不必向西航行,引起爭端。因此,他的西航計劃遭到國王的拒絕。

2. 麥哲倫的故事概括

1520年8月底,麥哲倫船隊駛出聖胡利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准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麥哲倫派兩艘船隻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

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派往的船隻隨時都會有撞上懸崖峭壁和沉沒的危險,如此緊急情況,竟持續了兩天。說來也巧,就在這風雲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

(2)麥哲倫的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影響

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只用了兩個月零幾天的時間,而麥哲倫在天氣晴和、一路順風的情況下,橫渡太平洋卻用了一百多天。

麥哲倫首次橫渡太平洋,在地理學和航海史上產生了一場革命。證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不是陸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這樣為後人的航海事業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故事結尾

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於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當「維多利亞」號船返回聖羅卡時,船上只剩下18人了。他們已經極度疲勞衰弱,就是原來認識他們的人也分辨不出來了。

他們運回來數量十分可觀的香料,一把新鮮的丁香可以換取一把金幣,把香料換取金錢,不僅能彌補探險隊的全部耗費,而且還掙得一大筆利潤。

3. 麥哲倫探險的故事

從古到今,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探險家,他們上天入地,走南闖北,讓我們知道了世界上的許多秘密。麥哲倫就是其中的一位。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船隊迎著隆隆的禮炮聲,從西班牙塞維利亞城外港桑盧卡爾港出發,開始了他奇異的遠航。

麥哲倫的船隊由5艘艦船組成,共256人。在最初幾天的航行中,海上風平浪靜,他們利用輕快的東北信風和赤道海流航行。兩個月之後,航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巴西。

麥哲倫站在南美海岸,苦苦思索著那條神秘海峽的召喚,那鯨歌一般悠揚蒼涼的召喚聲就在遠天飄游著。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起航沿南美海岸南行,不放過每一個海峽。終於,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與挫折之後,船隊進入一個深遠的海灣,半年以來,他們看到的一直是荒寂的海岸,而這里卻是另一番天地。麥哲倫站在甲板上,整個人沐浴在冰雪氣息之中,他彷彿又聽到那鯨歌一般悠揚的召喚聲,船隊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只路。1520年11月22日,一條海峽閃現在前方,這就是他們歷盡千辛萬苦要找的神秘海峽,後人稱他為「麥哲倫海峽」。

船隊平靜地駛過海峽,他們眼前出現了一片巨大的水域,一片開闊無比的大洋,這就是歐洲人從未到過的地球上另一個海。艦船升起西班牙國旗,向大洋鳴禮炮致意。從這一天起,人類終於弄清了自己星球的模樣,麥哲倫親切地稱這片大南洋為「太平洋」。這便是太平洋名稱的由來。

船隊在返回祖國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在與菲律賓群島中的馬克坦島土著人的沖突中,中箭死去,可他的船隊依然繼續航行,終於在1522年9月8日,回到了桑盧卡爾港。

麥哲倫——文明人類中最堅強的一員,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堅強的旅行,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4. 麥哲倫的故事

麥哲倫(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隻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被認為是第個環球航行的人。
麥哲倫出身於貴族家庭,1505年參加葡萄牙海軍去印度作戰。雖然葡萄牙在非洲東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戰勝利,從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勢力,也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海上貿易控制點,但沒能控制馬六甲,其成就還欠完美。為此,1511年參加攻佔馬六甲之役。東方的財富經過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掌握了通往馬來西亞海域與港口的鑰匙。但還需要向香料群島、產生財富的摩鹿加群島探險。因此於1511年12月作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後,帶了一批香料於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隨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1514年回國後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絕。
1517年麥哲倫偕同宇宙學者法菜羅去西班牙,放棄葡萄牙國籍,轉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服務。1518年出任遠征船隊隊長,前往為西班牙開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線。麥哲倫自信能發現一條從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峽。1519年9月20日船隊啟航,270名水手來自9個國家。9月26日到達特內里費島,10月3日繼續向巴西遠航;曾在幾內亞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聖奧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處(1里格約為5千米)。繞過卡布弗里烏之後, 12月13日,船隊到達里約熱內盧灣。次年3月到達聖朱利安港。
在鎮壓了西班牙船長們發起的叛亂後,1520年8月24日離開聖利安港,船隊繼續南下,10月21日繞過維爾京角時,在南緯52度50分處進入他們要找的海峽(後以麥哲倫的名字命名)。到達淘峽西端,船隊只剩下3條船。10月28日進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風平浪靜,被稱為「太平洋」。船員們忍受著飢餓的折磨,藉助於秘魯洋流的推動,在麥哲倫無情的決定下,進行橫渡太平洋的偉大航行。
12月18日船隊從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見陸地,可能是土阿莫圖群島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經158度處穿過赤道,3月6日在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島首次登陸,獲得99天以來第一次弄到的新鮮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進發。後在今菲律賓群島的馬薩瓦登陸,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個同盟者。在宿務島,使地方統治者及其官員們皈依天主教。不到兩個月之後,4月27日麥哲倫在麥克坦島上與當地人作戰時被殺。麥哲倫死後,只有兩條船到達摩鹿加,而只有「維多利亞」號於1522年9月由埃爾卡諾指揮回到西班牙。生還者還有另外17名歐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爾卡諾從太平洋繞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證明地球是圓的。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於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5. 探險家麥哲倫的故事

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回的榮譽。1519年奉西答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6. 麥哲倫的故事。300~500字。

麥哲倫出身於貴族家庭,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和西班牙作版航海探險。他率領一支由權5艘帆船266人組成的的探險隊,在1519年9月20日從西班牙出發,他們歷經千難萬險,包括飢餓、嚴寒、船隊內部叛亂、叛逃以及誤入河口等,終於在1520年11月28日穿過一個海峽到達美洲西岸的大洋。這個海峽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但是,悲劇還是發生了,4月27日麥哲倫因參與島上部族的戰爭因受重傷而死。
麥哲倫船隊完成的第一次環球航行,以確鑿的事實證明了地球是圓形的。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7. 維生素與麥哲倫的故事

麥哲倫帥林船員開辟新航線時,船上只有黑麵包和鹹肉,有些船員生了病,麥哲倫就把他們放到了孤島上,在他們回來的時候,發現那些船員變得生龍活虎,原來那個孤島上有鮮果,麥哲倫回到祖國,研究那些鮮果,後來發現了vc

8. 麥哲倫的故事100內

故事一: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故事二:地球是圓的——麥哲倫首次實現環球航行夢想的故事

在世界航海探險史上,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義大利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然而,盡管哥倫布相信地球是圓的,相信橫渡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可抵達東方,遺憾的是,他最終並沒有實現環球航行的夢想。
真正實現環球航行夢想的,是另一位名彪青史的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
麥哲倫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騎士之家。從青少年時代起,他就為葡萄牙迪亞士、達·伽馬和義大利的哥倫布等著名航海家的探險故事所吸引。傳聞他們從東方帶回了多得令人難以置信的黃金、象牙、珠寶、香料等等,這些更讓麥哲倫心馳神往,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來到富庶的東方,實現人生的壯麗與輝煌。
然而,有志於航海探險的麥哲倫在自己的國家中得不到國王
的信任,反而遭到無端的誣告陷害。失望和悲憤之際,他轉而尋求葡萄牙的敵國——西班牙國王的幫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幸運地贏得了西班牙國王的支持。
1519年8月1日,西班牙的塞維利亞碼頭熱鬧非凡。望著前來送行的人群,想到即將踏上遠航探險的征程,麥哲倫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送行的槍炮聲響了,麥哲倫心裡暗暗發誓:「我一定要載譽歸來!」
隨後,他一聲令下,一支由5艘大船、265名水手組成的西班牙船隊立刻扯起風帆,破浪遠航了。
按照計劃,麥哲倫沿著哥倫布當年的航線前進。一路上,他率領船員們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鎮壓了船隊內部西班牙人發動的叛亂,終於使全體船員成為自己的忠實追隨者。
1520年10月18日,麥哲倫的船隊繼續行駛在南美洲海岸的南部。這一天,麥哲倫對船員們宣布說:「我們沿著這條海岸向南航行了這么久,但至今仍然沒有找到通向『南海』的海峽。現在,我們將繼續往南前進,如果在西經75°處找不到海峽人口,那麼我們將轉向東航行。」
於是,這支船隊又沿著海岸向南方前進了3天。21日,麥哲倫在南緯52°附近發現了一個通向西方的狹窄入口。
麥哲倫激動地看著這個將給他帶來希望的入口,堅定地命令船隊向這個看上去險惡異常的通道前進。船員們緊張地看著兩旁聳立著的1000多米高的陡峭高峰,小心翼翼地迎著通道中的狂風怒濤前進。
海峽越來越窄,沒有人知道再往前走面臨的是死亡還是希望,但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和冒險的精神推動著麥哲倫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他大膽而且豪邁地鼓舞士氣:「眼前的海峽正是我們所要尋找的從大西洋通向東方的通道。穿過這個海峽,我們就成功了!」
在麥哲倫的鼓舞下,船隊一步一步地繞過了南美洲的南端。1520年11月28日,船隊在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突然看見了一片廣闊的大海——他們終於闖出了海峽,找到了從大西洋通向太平洋的航道!麥哲倫和船員們激動得熱淚盈眶。哥倫布沒有實現的夢想,他們實現了!這個海峽後來就被稱作「麥哲倫海峽」。
此後,麥哲倫的船隊在太平洋上繼續航行了3個月,水盡糧絕,他們只得靠飲污水、吃木屑,甚至在船上食老鼠為生,許多水手因此得了壞血病在途中死去。
1521年3月,麥哲倫抵達菲律賓群島,在島上與當地居民發生了沖突。麥哲倫在這場沖突中被殺死,剩下的船員繼續航行,經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沿非洲大陸西海岸北上。
1522年9月,這支歷時3年的遠航隊伍只有18個人回到了西班牙。這次由麥哲倫率領的環球航行,第一次用鐵一般的事實向世人證明了一個真理:地球是圓的。

故事三:麥哲倫

麥哲倫1480年生於葡萄牙北部的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10歲左右進入王宮服役,充當王後的侍從。16歲時進入葡萄牙國家航海事務廳,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務的各項工作。
那時哥倫布已經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伽馬也從印度返航並帶回了巨大的東方財富。懷著對東方財富和遠洋探險的嚮往,麥哲倫1505年參加了海外遠征隊,從此開始了遠洋探航的生涯。在這次遠征印度、馬六甲、馬來群島的過程中,為了與阿拉伯人爭奪貿易地盤、取得亞洲南部海洋的霸權,遠征隊與阿拉伯商人和沿途的居民打過幾仗,麥哲倫因而也三度負傷。
麥哲倫傷愈後,在返回葡萄牙的途中船隻觸礁。在大家心灰意冷之際,麥哲倫挺身而出,帶領倖存的海員克服重重的困難,直到得到援救。由於這次事件,麥哲倫被提升為船長,被留在了印度。此後,麥哲倫在印度和東南亞一帶參加了殖民戰爭,並在這一帶進行了探索和游歷
他從實地了解到在東南亞群島的東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堅信地球是圓形的,並猜測在這片大海的東面,肯定是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大陸。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次環球探航。1513年麥哲倫回到葡萄牙。他一再請求國王允許他組織船隊進行環球探險,然而國王卻不理睬他,絕望的麥哲倫只好在1517年離開祖國,投奔西班牙塞維利亞城的要塞司令。要塞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魄力,不僅把女兒嫁給他,還向西班牙國王舉薦了他。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的計劃得到西班牙國王的批准,與他簽署了遠洋探航協定。
按照協定,麥哲倫被任命為探險隊的首領,所率船隊的船隻由國家提供,航海費用由國家負擔。探險過程發現的任何土地,全部歸國王所有,麥哲倫充任總督,新發現的土地的全部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歸麥哲倫所有。為了監督麥哲倫,國王又派了皇室成員作為船隊的副手。
1519年9月,麥哲倫率領一支由200多人、5艘船隻組成的浩浩盪盪的船隊,從西班牙塞維利亞城的港口出發,開始了環球遠洋探航。
經過兩個多月的海洋飄泊船隊,越過大西洋來到巴西海岸。船隊沿海岸向南繼續航行,在第二年一月來到了一個寬闊的大海灣。
「海峽找到了!」「海峽找到了!」
海員們高興地歡呼起來,以為已到達了美洲的南端,可以進入新的大洋了。然而隨著船隊在海灣中的前進,發現海水變成了淡水,原來此處只是一個寬廣的河口,這就是今天烏拉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處。
船隊繼續向南前進。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剛好相反,三月的南美洲已臨近冬季,風雪交加,航行極其困難。月底,航隊來到聖胡利安港,並在這里拋錨過冬。
由於幾次探索海峽的失敗,大多數海員都感到灰心喪氣,有三個船長也借機反對麥哲倫。麥哲倫設下計謀平定了這次叛亂,避免了探航半途而廢的結局。
經過近5個月的休整,到了8月,又到了這個地區春暖花開的季節,麥哲倫又率領船隊出發了。由於有一艘船在5月份的探航中沉沒,此時只剩下4條船了。
兩個月後,船隊在南緯52度處又發現了個海口。這個海峽彎彎曲曲,忽窄忽寬,港汊交錯,波濤洶涌。麥哲倫派出一艘船去探航,然而這艘船卻調轉船頭逃回了西班牙。麥哲倫只好率領著剩下的3條船象鑽迷宮似的在海峽中摸索著前進。麥哲倫以堅強的意志率領船隊前進。在這個海峽迂迴航行1個月後,他們終於走出海峽西口,見到了浩瀚的大海。向來以沉著、堅定著稱的麥哲倫激動地掉下了眼淚。
為了紀念麥哲倫這次探航的功債,後人把這條海峽命名為「麥哲倫海峽」。如果你打開世界地圖,就可以在南美洲的南端,南緯52度的地方找到它。
船隊在這片大洋中航行了3個多月,海面一直風平浪靜。因此,他們就為它取了個名字叫「太平洋」。
1521年3月初,在水盡糧絕、人人疲乏虛弱之際,航隊來到了富饒的馬里亞那群島,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款待。3月底船隊來到了菲律賓群島。當麥哲倫原來從馬六甲帶走的僕人亨利用馬來語與當地土人對上話時,麥哲倫是多麼激動啊!他的環球航行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他從西方向西航行終於到達了東方,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地球的的確確是圓形的。
為了征服這塊盛產香料的富饒土地,這個堅韌果敢卻滿懷野心的麥哲倫,企圖利用當地部族間的矛盾來達到他的目的,然而在一次與當地部族的沖突中,麥哲倫被殺害了。最後,麥哲倫的助手燒掉一條破爛不堪的船,帶領僅存的兩條船載滿香料越過馬六甲海峽,經印度洋、過好望角,輾轉一年多,終於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這時,整個船隊僅剩下一條船與18名船員了。
從1519年9月到1922年9月,麥哲倫和他的船員們,花了整整3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人類的第一次環球一周的航行。麥哲倫雖然死去了,但是他對後世航海和科學事業所做的貢獻,卻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忘記的。

望採納~

9. 麥哲倫的故事要短的

1480年,麥哲倫出生於葡萄牙北部波爾圖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里,屬於四級貴族子弟。他10歲時進王宮服役,隨國王約翰二氏和王後游歷全國各地。16歲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

1511年他跟隨新任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參加攻佔馬六甲。他在東南亞參與殖民戰爭時了解到,香料群島東面,還是一片大海。而且,他的朋友占星學家法力羅亦計算出香料群島的位置。他猜測,大海以東就是美洲,並堅信地球是圓的。於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環球航行的打算。

33歲時,麥哲倫回到了家鄉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進行一次環球航行。可是,國王沒有答應。1517年,他離開了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塞維利亞並又一次提出環球航行的請求。塞維利亞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勇氣,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把女兒也嫁給了他。1518年3月,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接見了麥哲倫,麥哲倫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請求,並獻給了國王一個自製的精緻的彩色地球儀。國王很快就答應了他。不久,在國王的指令下,麥哲倫組織了一支船隊准備出航。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五條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隊出發了。船隊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達巴西海岸。3月底,南美進入隆冬季節,於是麥哲倫率船隊駛入聖胡安港准備過冬。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聖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准備尋找通往「南海」的海峽。經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海灣。麥哲倫派兩艘船隻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當夜遇到了一場風暴,狂飆呼嘯,巨浪滔天,就在這風雲突變的時刻,他們找到了一條通往「南海」的峽道,即後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麥哲倫率領船隊沿麥哲倫海峽航行,發現了現在智利的火地島。經過20多天艱苦迂迴的航行,走出了麥哲倫海峽,眼前頓時呈現出一片風平浪靜、浩瀚無際的「南海」。歷經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他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

1521年3月,船隊終於到達三個有居民的海島,這些小島是馬里亞納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島上土著人皮膚黝黑,身材高大,他們赤身露體,然而卻戴著棕櫚葉編成的帽子。熱心的島民們給他們送來了糧食、水果和蔬菜。在驚奇之餘,船員們對居民們的熱情,無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於土人們從未見到過如此壯觀的船隊,對船上的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新奇感,於是從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員們發覺後,便大聲叫嚷起來,把他們當做強盜,還把這個島嶼改名為「強盜島」。

船隊再往西行,來到現今的菲律賓群島。此時,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終於首麥哲倫航海路線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與亞洲之間存在著一片遼闊的水域。為了推行殖民主義的統治,麥哲倫插手附近小島首領之間的內訌。他帶領60多人乘三隻小船前往小島,由於水中多礁石,船隻不能靠岸,麥哲倫和船員50多人便涉水登陸。不料,反抗的島民們早已嚴陣以待,麥哲倫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們開火,可是攻不進去。接著,島民向他們猛撲過來,船員們抵擋不住,邊打邊退,島民們緊緊追趕。麥哲倫急於解圍,下令燒毀這個村莊,以擾亂人心。島民們見到自己的房子被燒,更加憤怒地追擊他們,射來了密集的箭矢,擲來了無數的標槍和石塊。當他們得知麥哲倫是船隊司令時,攻擊更加猛烈,許多人奮不顧身,紛紛向他投來了標槍,或用大斧砍來,麥哲倫就在這場戰斗撤退中先被土島民投來的標槍刺中腿部跌倒在地,爬起來繼續跑但還是落在了隊伍的後面,又被追上來的島民們砍死,由於他的同伴們撤退緊急,連島民們後來怎麼處理的麥哲倫屍體都不知道。

麥哲倫死後,他的同伴們繼續航行。1522年5月20日「維多利亞」號船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522年9月6日,「維多利亞」號返抵西班牙,終於完成了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當「維多利亞」號船返回聖羅卡時,船上只剩下18人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