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經濟學故事
㈠ 一個外人來到小鎮拿1000元住店,交了押金去看房,就在看房的時候,店老闆用押金還債,結果債還了一圈
這只是一復個債權債務消除的過程,制從頭到尾根本 不需要這1000元,小鎮人們完全可以通過協議抵消1000元債務。同時也體現貿易往來刺激經濟發展。
原文如下
這是炎熱小鎮慵懶的一天。太陽高掛,街道無人,每個人都債台高築,靠信用度日。這時,從外地來了一位有錢的旅客,他進了一家旅館,拿出一張1000元鈔票放在櫃台,說 想先看看房間,挑一間合適的過夜。就在此人上樓的時候,店主抓了這張1000元鈔,跑 到隔壁屠戶那裡支付了他欠的肉錢。
屠夫有了1000元,橫過馬路付清 了豬農的豬本錢。豬農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飼料款。那個賣飼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趕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錢(經濟不景氣,當地的服務業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務)。有了1000元 ,這名妓 女沖到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錢。旅館店主忙把這1000元放到櫃台上,以免旅客下樓時起疑。此時那人正下樓來,拿起1000元, 聲稱沒一間滿意的,他把錢收進口袋,走了……這一天,沒有人生產了什麼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什麼東西,可全鎮的債務都清了,大家很開心。
㈡ 經濟學上貨幣流通問題,流通才有利潤,下面故事什麼地方有問題
只要流通就應該要產生利潤……
㈢ 很有趣的一個故事!高手解決 經濟學還是資本運行論求解
這是一個經濟學問抄題,可以看作在多人之間的商品交換,就像是A需要B的商品,B需要C的商品,C需要D的商品,D需要A的商品,而之前這個交換體系中缺少D,這個有錢客人就起到了樓上說的借貸作用,使c可以用金錢直接支付給A,使原來的體系正常運行起來,所以出現這種現象…
㈣ 1000元錢流轉一圈 經濟學原理解釋
講的是貨來幣流動與商品價值自總量之間的關系。勞動產生價值,貨幣的意義在於流通。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通貨也完成了自己的周轉,這個故事裡其實存在了時間價值,因為旅客的錢在他上樓去的時間里,其實已經在流通領域創造價值,理論上來說,旅客損失的就是利息。
㈤ 數學名人故事
1.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2.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3.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4.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5.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6.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由他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進步.鑒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