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互聯網起源的故事350字

互聯網起源的故事350字

發布時間: 2020-12-08 16:17:32

㈠ 春節的來歷作文350字急急急

時間像飛箭,轉眼半個學期又過去了。冬爺爺送走了秋姑娘,他輕輕呵了一口氣,大地便披上了亮閃閃的銀裝,伴隨著飛舞的雪花,我們期待已久的春節馬上就要到了。春節是孩子們的幸福時光,一想到「春節」這兩個字,笑容就不由得在我臉上綻放開來。

春節,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家睡懶覺,每天睡到自然醒。平時為了早點上學,六點多鍾就被爸媽硬生生地從被窩里拽出來。可在春節里,就完全是「我的地盤我作主」,早上賴在熱乎乎的被窩里美滋滋地回味美夢,順便對桌上的小鬧鍾得意洋洋地說一句:「老伙計,你就暫時下崗歇兩天吧!」

春節,可以見到我的很多親戚,他們見了我,准會說:「哎呀,這小子又長高了!」春節,可以穿漂亮的……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就要盼到春節了。

離春節還有六十天時,我就開始盼望春節早一點到來,真恨不得今天就是大年三十。我這么渴望春節早點到來,理由十分簡單:能攻拿到大把大把的壓歲錢,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還可以好好地享受各種各樣的美食。這簡直太令人嚮往了。

每年的春節,我總是能拿到好多的壓歲錢,再把它們小心翼翼地藏起來。前年拿900,去年拿1000,今年拿多少呢?是1500,800,還是1300。我躺在被窩里就再想這個問題,隨然說理春節還有八十天,但我已經開始在分配這些錢了,1000元給爸爸媽媽用,其他歸我私人所有。買書、買自己喜歡的小飾品……想到這兒,我躲在被窩里偷偷地笑出了聲來。真盼望春節早一點到來,讓我早一點拿到自己的壓歲錢。

還有,就是穿上自己幾天前掛在衣櫥里的新衣服。每天晚上我總是要看一眼新衣服,每天都在想穿上新衣服給大家看,炫耀一番。無奈媽媽不讓,只能在鏡子前穿給自己看。真盼望春節早點來,讓我可以穿上那套想了已久的新衣服。

最後,那就是可以大飽口福了嘛。平時不準吃得糖果啦、油炸食品啦……在春節統統「開禁」,我可以好好地吃夫子廟那些誘人的小吃,一想到色香味俱全的小吃,我的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心裡一陣竊喜,心想:過春節真好!朦朧中彷彿看見了自己左手拿著一串紅得發亮的冰糖葫蘆,右手拿著一根熱氣騰騰、金黃金黃的油炸雞大腿。

過春節可真好,我真希望春節早一點到來。

「啊,春節!啊,春節!」這是一本書中的話,原文是「啊,愛!啊,愛!」我把它換成了開頭那句話。1年365天,盼個啥?春節唄!為啥?

首先,春節少不了新衣服。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臭美是人的天性,地球人都有。再來,春節不會遭受「暴打」,我會好受的多。而且,本人「癮」太多:看電視看出電視癮玩游戲玩出遊戲癮懶也懶成癮……春節晚上有聯歡會,有電視病的我怎能錯過?第二天別想讓我早起!好不容易盼來春節,不將懶癮「發揚光大「怎麼行?電腦也從「軍事禁地」「轉移陣地」到了我的地盤。「我的地盤我做主」就是這個意思。想不讓游戲癮「死灰復燃」都不行。重磅的當然是壓歲錢。我只要說2、3句吉利話,紅包就在我手,「發財了。發財了。」我小心翼翼的收好,免得被媽媽搶了。夜裡悄悄起來點錢,感覺成為大富翁了。哈哈(*^__^*)嘻嘻……

㈡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350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點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㈢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350字

清明節的起源,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古代帝王將相有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㈣ 年的來歷350字作文

你知道過年的由來嗎?那麼我現在就來告訴你吧!
從前,有版一種怪獸,叫做「年」,權特別凶。一到冬去春來的時候就出來,不是傷人就是損壞莊稼,還叨走人們的豬呀、羊呀……
有一個人,想了一個辦法:在院內堆起柴,又擺上桌子,放上豬、牛……就來了,張開口吃起來,飽餐一頓。就在這時候人們點著了柴,放鞭炮。火光沖天羅聲、炮聲……響成一片。「年」不知怎麼了,被嚇得逃了也不出來害人了。
從此,每到這個時候,人們都放鞭炮,來趕走「年」。就成了「過年」的風俗,一直到現在。
這就是過年的來歷。有趣吧!

㈤ 珊字的來歷作文350字

小名字大來意義
每源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個名字都代表不同的意義,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下面我給大家介紹我的名字的來歷。
按照我們潮汕人的習俗,我一出生奶奶就拿著我的生辰八字讓算命先生幫我算算,看我缺啥。結果算命先生說我五行缺「木」,這樣一來我的名字當然要取一個帶有「木」的字了。
我們家最有學問的要算外公了,所以爸爸媽媽就請他給我取一個又好聽又好記的名字。外公翻翻字典,找了好幾個字,覺得還是「梓」這個字最合適。外公說,「梓」是故鄉的意思,他希望我長大後不管走到哪裡,都要記住自己的故鄉。於是我的名字就叫「庄梓」。
「哈哈,莊子可是眾所周知的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呢!」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我的名字都會這樣說。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覺得非常驕傲。
我十分喜歡自己的名字!
( 書村網 www.shucunwang.com )

㈥ 漢字起源的傳說350字左右

從倉頡造抄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㈦ 三月三的來歷作文350字

三月三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回自古有「二月二,答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農歷三月三日。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壯族最古老的情人節,古代壯鄉(包括受壯文化影響的壯區各族)少年少女趕歌坡,拋綉球,「山歌傳情,綉球傳愛」。壯族人也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㈧ 關於地名來歷的作文350字

舉個例子:青島

處黃河流域下游、黃海之濱的青島,不僅以其秀麗的海光山色聞名於世,而且還以悠久的文化歷史曾成為山東省的文化中心和我國北方的一個著名文化城市。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青島,又稱小青島,別名琴島,它既是青島美的象徵,又是青島美的縮影。
青島、小青島、琴島,都是指膠州灣入海處北側的小島。這個小島和青島歷史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關系,歷來受到史學界的重視和文人墨客的歌詠。但由於這個小島名稱的起源及其與陸地上青島名稱的關系、發展變化、名稱的涵義等確有著不同的解釋,幾十年來還說法各異。時至今日,在多種出版物中還沒有一個較為統一的看法。本文試就幾十年間先後發見的歷史資料,就以下諸問題瑣考如下。

青島本是指膠州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里多(約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縣志》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注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關於青島名稱命名的年代,缺少具體的記載,從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古籍來看,明朝中葉已有青島名稱的記載,嘉靖刊《鄭開陽雜著》中已載有「青島」一名。明萬曆六年(1578年)任即墨縣知縣的許鋌在《地方事宜議·海防》一文中記有:「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膠州灣自唐宋以來已成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1088年)……乃置密州板橋市舶司」(見《宋史•食貨志》),板橋鎮即現在膠州灣畔的膠州市。「市舶司」類似現在的海關和港口管理機構,掌管檢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徵收商稅,收購政府專賣品和管理外商等。板橋市舶司的建立,使膠州灣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唯一設有市舶司的貿易口岸,海運頻繁,所有貨船必經膠州灣海口方可到達板橋鎮。而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側,不可能沒有「青島」或青島的其他名稱,只是我們沒有見到記載罷了。
在出現「青島」名稱的同時,也出現了「青島口」的名稱。膠州灣內女姑口所立《重整舊規》碑文中明確記載了:「我即邑自前明許公奏請青島、女姑等口准行海運,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南北之貨即通,農商之利益普……」。許公就是許鋌。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
「青島口」泛指青島左右的海灣,范圍約從現魯迅公園至團島一帶的海岬。是「青島」這個地名,從海中向陸地過渡的名稱,它的內涵既包括海口也包括海邊的陸地。清同治版《即墨縣志》的「海口圖」中已將「青島口」標注在陸地上。
青島村是明朝初年建立的。明初,天下設立衛、所,青島東部建有浮山所。據浮山所《蘇氏族譜》載:「洪武定鼎,敕封世襲武德將軍,賜爵千戶授以御券,分封鰲山衛浮山所……,同封千戶者九……,同封百戶者四,丁、詹、侯、葛,共封十三戶……。」另據《丁氏族譜》記載,丁氏其中一支由浮山所遷至青島村定居,開始人口較少,所以稱之為丁家莊。以後,一些軍戶和沿海漁民也來此安家,逐漸發展成為一大村莊,改名為青島村(曾分別為青島村和上青島村)。《膠澳志》中說:「青島村,初為漁舟聚集之所,舊有居民三、四戶,大都以漁為業。」青島村地處青島的對岸,為什麼叫青島村,未見記述,但從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來分析,是不是可以說青島村是以靠近青島得名的,青島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島命名了。初建之後的青島村的居民多為漁民。隨著青島口海運的逐漸開放,南北船員也逐漸增多。漁民和船員出海多祈求海神保佑平安,遂於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在青島村西側修建了一座天後宮,用以祭祀「天後」。《膠澳志》雲:「天後之祀,不見於正史,然漁航業奉祀維謹,故海岸恆有是廟。」前幾年,《青島晚報》上開展的「青島原來是小漁村」的討論中,就青島在德國侵佔前是不是小漁村的問題上出現了幾種說法。就我們掌握的歷史資料看,德國侵佔膠澳前,青島早已不是小漁村了,而是一個繁榮的市鎮了。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青島村建立時談起。前文談到,青島村建於明朝初期,開始為軍戶務農的地方,後一些漁民也來此定居,發展為一個大村莊。明萬曆年間,青島村前的青島口被辟為海上貿易港口,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應該說,這時的青島村已不是個小漁村了,而是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貿易港口了。

到了清朝中葉,青島口的貿易較前更有發展。青島名稱的內涵也起了實質性的變化,青島的名稱已從海中的青島移向了陸地,青島村附近一帶的陸地通稱為青島。清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在重修天後宮的《募建戲樓碑記》中,明確記載:「竊聞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迄今旅客商人,雲集而至……。」這是我們見到的最早關於「青島」的記載,這個「青島」的范圍是指青島口附近一帶的陸地,可以說是最早的「青島地區」。再則「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這個百餘年,從同治算起,應是清朝的乾隆年間(1736~1795年)。這樣說來,青島開埠的時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青島」的歷史發展時間又向前提早了一百餘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現存天後宮的另一碑文中記載:「蓋聞天後以孝成神,以慈愛民,仁護海國,澤洽波臣。而旅客商人雲集於此者,尤賴其鴻波不揚,驚濤頓息,故無不念以酬聖德焉。墨邑青島口,舊有天後宮以妥神靈,不過粗具規模,未足以壯觀耳……,宏舸連舳,巨艦接艫,乃增其舊制,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階級,節稅耀彩,金碧騰輝,可謂威鎮四海……。」大船、巨艦,首尾相連,停泊於青島口一帶,好一派經貿繁忙景象。天後宮規模較前大有擴展,成為聞名的一大口岸。這樣規模的一個商埠,能說是一個小漁村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清朝駐德公使許景澄在其《條陳海軍應辦事宜折》中說:「青島一帶在煙台未開口岸時,航海商泊,湊集頗盛,本非散地荒陬可比。」許景澄在得知西方列強覬覦膠州灣後,建議清廷在膠澳設防。同年,清廷派道員劉含芳、總兵琅威理蒞膠察勘。劉含芳在《查勘膠州灣條陳》中說:「……膠州澳口,口東青島,高四十七、八丈,有市有關,地屬即墨,山脈來自嶗山。」明確說明,此時的青島已有市、有關,「市」,應該是集市貿易,「關」,是指收稅的海關。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決定在青島設防,調派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移駐青島,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青島成為設防的重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國侵佔的前半年多,青島口的商貿店鋪已達60餘家:「除新近由即墨、平度、金口、海陽來此賃屋暫營者六家外,計車馬、旅店九,洪爐一,成衣、估衣、雉發三,油坊、磨坊、染坊六,雜貨、竹席、瓷器店鋪七,葯鋪二,當鋪一,織網、麻草、油簍、木材八,肉魚鹽鋪六,鞋帽、皮貨各一,紗布綢店、廣洋雜貨店三,酒館、飯鋪九,醬園、豆腐坊各一,糕點茶食三,計六十五家,」並進行大宗進出口貿易。「出口以披豬、花生、生油、豆油、豆餅、白蠟、青梨為最;進口以廣洋雜貨、細白棉布、棉紗、綢緞、糖、桐油、竹木材為多。」(見胡存約《海雲堂隨記》)。德國侵佔前,青島絕不是一個小漁村,而是一個繁華的海疆重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國派兵侵佔了青島,當時青島地區稱為膠澳。1898年3月6日,德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據日文《膠州灣》一書記載,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原有的青島名稱命名膠州保護地的新市區為青島。這個新市區又分為青島、鮑島和埠頭等區,范圍也只有現市南區和市北區的一部分,青島也只是整個膠澳中的一塊地方。1922年,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膠澳租借地,定名為「膠澳商埠」,同年十一月先後頒布《膠澳商埠章程及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這是稱為「青島市」的最早記載。在《青島市施行市自治制令》中的第二條規定「青島市之區域以青島市街台東鎮及台西鎮之界址為區域」,第四條規定「青島市由膠澳商埠局直接監督之「。這個青島市也只是膠澳商埠的一部分,並受膠澳商埠的監督。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銷,原膠澳商埠的轄區被命名為青島特別市,從這時起,青島這個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區。此後,盡管所轄范圍時有變遷,但青島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現在,青島市轄范圍一萬余平方公里,計有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七區,即墨、平度、膠州、膠南、萊西五市。


小青島是青島的別稱。
青島從什麼時間開始又稱小青島的呢?直到二ΟΟΟ年出版的書刊中還說:「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命名膠州保護地的新市區為青島。由於小青島原是一個孤立的小島,所以群眾也一直稱其為小青島。」(見《青島文物與名勝保護紀實》)這段記述明顯是不對的。據現有資料證明,清朝中葉就已有稱小青島的記載,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刊寫的《靈山衛志》中就記有「小青島在淮子口對岸,入海者必由之道」。淮子口是膠州灣入海口一段水道的名稱,因為小青島位於靈山衛的東北,所以衛志說它在淮子口的對岸。道光年間重修的《膠州志》、同治版《即墨縣志》「海程、險要汛」中都從此說。說明從清朝中葉開始,青島也被稱為小青島了。而1934年版的《青島名勝游覽指南》一書中說:「小青島……德租膠澳後開始署名……我國接收後名曰小青島」。這是明顯不對的。青島地區人們一直稱為青島或小青島。德國侵佔青島後,將小青島改名為「阿克那島」。1898年夏天,一些外國的植物學家在小青島上發現了一種罕見的百合花,定名為「青島百合」。德國人因此曾叫過小青島為「百合綠島」,此種名稱既未正式公布也未曾傳開。1904年(一說1900年),德人在小青島之上修建了一座乳白色的八角形燈塔,塔高15.5米,控制著整個青島港的船支往來,是一切船支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取代德國侵佔了青島,日本將青島的地名全部換成了日文的名稱,小青島當然在其內。據《青島街市新舊名稱對照表》中載,小青島被改稱「加藤島」。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後,一律將日文的名稱改為中國的名稱。小青島又恢復了原來的名稱,但不是《青島名勝游覽指南》中所說的「我國接收後名曰小青島」,而是青島,這在《接收青島紀念寫真》都有記載。1985年出版的《青島風物》一書中把小青島名稱的時間說得更無依據,文中語:「青島市定名後,乃更名小青島」。姑且不說記載根本不對,就其本身的涵義就不清,我們知道青島作為城市出現後,有過德國侵佔時期的「新市區」、北洋軍閥統治下的膠澳商埠內的「青島市」,還有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青島特別市」,那麼上面所提到的「青島市定名後」指的是哪個時代的青島市呢?不知它的依據出在哪裡?
從二十世紀初期開始,青島逐漸成為旅遊城市以來,小青島也發展為游覽點。1934年小青島上開辟了道路,安裝了石桌石凳,架設了木架牌坊,平整了花圃,並且還新建了一處茶亭,還修築了遊艇碼頭,遊客乘小艇渡往,開辟成小青島公園。
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後,小青島淪為日本侵略軍的駐地,不許中國人進入。四十年代初,島東部修築起防波堤與陸地相連,島北部也修築了一段防波堤。
青島解放後,小青島回到了人民的懷抱,防波堤經過加高加築成為現在的規模,島上建立了現代化的導航設施,為青島港的海運事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根據青島市總體規劃,小青島再次作為一處新的游覽景點而向人們開放。

琴島是青島和小青島的別名,也是許多別名中最著名的一個。
關於琴島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其一有地形環境說法,「據說從空中看下來象是古琴,故也稱琴島或琴嶼」(見《海域青島》)。其二有自然現象說法,「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風徐來,波聲錚錚如琴聲之故」(見《琴島詩話》)。其三有「青」、「琴」諧音字說。還有從「琴頭鎮」一詞轉音而來說(見《漫筆琴島》)等等。
最早提到琴島一名的,從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當屬1924年出版的《接收青島紀念寫真》一書。作者班鵬志1923年寫的自序中曰:「自序於琴島寄廬」,已正式把琴島作為地名看待了。
在文學作品中提到「琴島」一詞的,從現在查閱到的資料來看,要首推長篇小說《桃源夢》一書了。此書已不多見。青島市圖書館僅藏有1934年版的第三版本,初版年月不詳。這是早期述說青島的長篇小說,作者筆名為「燕齊倦遊客」。該書內容是描寫辛亥革命勝利後,滿清的遺老遺少們逃來青島後的沒落腐朽生活。書中對青島的早期發展有過一些較為真實的記述,其書中人物的名字大都是影射真人的,如把「章總兵」寫成「庄總兵」,把「亨利親王」寫成「恩理親王」,一些大臣的名字也都用諧音字代替等等。這部小說開卷第一回「失琴澳總兵受騙,修鐵道報立三功」中的第一段就說:「話說山東半島的東南角上,有一個海港,叫作琴澳港……靠海最近之處叫作琴島,琴島的北部叫作大抱島,大抱島迤北叫作小抱島,總稱都叫琴島」。把青島(小青島)叫作琴島,進而又把市區統稱為琴島,這和青島名稱由來一樣,都是以青島(小青島)命名的。為什麼不稱青島而稱琴島,可能和該書的人名一樣,不用真名,而用諧音字,「青」和「琴」字的字音比較相近。《漫筆琴島》所作的分析,我們認為是比較正確的。
為什麼叫琴島,還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受到以前出版的《海道圖說》一書的影響。《海道圖說》是清朝末年出版的一種翻譯本線裝書,具體刊印年代不詳。該書第七卷中有如下記載:「膠州灣東面有長山向東偏北延伸如舌……有城者為浮山所……又距挨戶林頭北面小澳首有琴頭鎮」。在膠州灣、黃島兩節之後出現了「琴頭鎮」,正好就是青島的位置。書中關於「琴頭鎮」的經緯度記載為「北緯36°05ˊ,東經120°17ˊ」,又和青島市的經緯度基本相符,可見圖說中的「琴頭鎮」就是青島。《海道圖說》是一本地理書,可不可以說青島在外文中還有一個別名,叫「琴頭鎮」。再則,因為《海道圖說》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書籍,也有可能是翻譯上的不確。再有一種可能,就是青島當時有過「琴頭鎮」或者類似的名稱,但在我國的史籍中又不見記載。幾種可能的推見或其它的證據,將隨著史料的發現逐漸澄清。正式把琴島作為地名的,見載於1934年出版的《青島名勝游覽指南》一書。書中在小青島一條中說:「此島一名琴島」。1939年版的《青島指南》、1957年版的《青島游覽手冊》等書都沿用了此種說法。從稱小青島開始,逐漸地把青島市也稱琴島了。琴島不但成為地名,還成為地名風光的掌故,如「青島八景」、「青島十二景」的「琴嶼飄燈」,青島市鄉二十四景的「琴崗滴翠」等等。二十世紀末,還把通往小青島的道路命名為琴島路。
除了「琴島」、「琴嶼」之外,在文學作品中也有把青島稱為「琴港」或「琴崗」的,還有稱為「山島」的等等。

㈨ 清明節的來歷350字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另一方面准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人們在掃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願采幾朵野花戴在頭上,順手摺幾根柳條插在房前屋後。據說這種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民祖師——神農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紀念和希望長壽的願望。戴柳習俗被淘汰,插柳卻盛行起來,成為我國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樹節。
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斗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艷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

㈩ 四年級作文寫丹霞山的來歷和故事350字

你去過美麗而又富饒的丹霞山嗎?我去過喲!高高的山頂,翠綠的樹叢林還有厚厚專的黃土。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世屬外桃源。

這山間的小路、小徑,就像蜿蜒盤旋的神龍。路邊的小花也不甘示弱,他們一朵朵都在爭艷呢!還有地上的黃土,被太陽公公曬得金燦燦的。

那次,我是在秋天去那兒的,所以地上的土都給曬紅了呢!!!呵呵!!

美麗的導游姐姐細細地說:假設,你們在春天來的話,那就好了!花紅柳綠、鳥語花香的,不知有多美了!我聽了,口水差點都流出來了!

啊,甚麼呀!我腳底下有一快大大大大大大,的紫水晶,但惋惜的是,我們都拔不起來,所以,就沒帶回來,至今,我還是很懊惱為甚麼不租一台發掘機,那就可以夠搬回來了!

丹霞山的空氣非常非常的清新,是修心養氣的好地方呀!等以後老了,就搬去那邊住,絕對能活得過80歲!還有呀!最主要的是,那邊沒有工廠。

哎呀呀呀呀呀!你心動了嗎?你想去了嗎?丹霞山的大門呀,永久為你敞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