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有關名人的故事

有關名人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3:48:27

① 有關立志的名人故事

1、貝多芬

貝多芬在維也納居住時,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夫婦多方照顧,貝多芬從內心十分感謝。可是過了不多久,貝多芬發現他並不把自己當作真正的朋友,而是作為一件家寶看待,覺得人格上遭受了莫大污辱。

一次,公爵庄園里來了客人,客人是當時佔領維也納的拿破崙軍隊的軍官。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寶",便叫人去請貝多芬來為他們演奏,被貝多芬拒絕了。公爵覺得下不了台,便親自來請,並說了很多話,表白自己往日對貝多芬的恩典。

貝多芬聽了,一句話也不說,就冒著大雨走了。一回到家,他把公爵送給他的胸像摔得稀爛,並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公爵,你之為你,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我之為我,是靠自己。公爵現在有,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 個。"

2、愛迪生

美國科學家愛迪生說過: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並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

的確,愛迪生的一生就是把"為人類造福"作為自己的應盡義務,並為之奮斗的一生。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學,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他三十歲時,發明了留聲機,三十二歲時,發明了"世界之光"——電燈。

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要經過艱苦奮斗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說吧,他差不多花了兩年時間,每天工作二十小時,有時甚至連續二十六小時地工作,累了便在實驗室里略躺一會兒。製造電燈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適合的材料,愛迪生先後試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最後才選定用竹子燒成的炭絲作燈絲。

愛迪生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學,他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的義務是為人類造福,可謂真正履行到家了。

3、列寧

列寧小時候,就是一個誠實的孩子。有一次,他到姑媽家去作客,大家在捉迷藏游戲時,列寧不小心把一個姑媽特別喜歡的大玻璃瓶碰碎了。

姑媽知道後,問孩子們是誰打碎的。孩子們誰也不承認,列寧也不好意思承認,說是貓把瓶子打碎的。姑媽看了列寧-眼,說:"要做一個好孩子,首先要誠實。"說中,再沒追究這事。

回家後,晚上列寧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深深為自己在姑媽家說謊而自責。這時,媽媽來看他,他一邊哭一邊把打碎玻璃瓶的事實經過告訴媽媽。媽媽見他誠實可愛,沒有責備他,答應寫信把這件事告訴姑媽,並安慰他說,姑媽也一定會原諒的。聽了媽媽的話,列寧才安心地去睡了。

4、車胤

字武子,東晉時期南平郡離縣人(今臨澧縣柏枝鄉)。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其囊螢夜讀 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鼓舞後輩,永世垂範。他功名仕途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先後曾任:中書侍郎、待中、國子監博學、驃騎長史、太常、護軍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兩次進爵後,被朝廷封為關內侯與臨湘候。職守功勛,頗極一時之盛。

5、白求恩

有一次,白求恩在病房裡看到一個小護士給傷員換葯,發現葯瓶里裝的葯與葯瓶上標簽名稱不一致,也就是說,葯瓶里的葯不是應該用的葯,這怎麼行呢?如果要用錯了,會出問題的。

白求恩嚴肅地批評了那個小護士,告訴她,做事這樣馬虎,會出人命的。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標簽刮掉,並說:「我們要對同志負責,以後不允許再出現這種情況。」小護士挨了批評,臉漲得通紅,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白求恩心裡很生氣,但他控制著自己的情緒說:「請你原諒我脾氣不好,可是,做衛生工作不認真,不嚴格要求不行啊!」事後,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強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白求恩不僅用高超的醫術救治傷員,他還主動提出,要辦一所模範醫院,親自編寫教材,親自製作醫療器械,親自為八路軍醫生上課,為八路軍培訓了大批的醫務人員。這也體現了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千方百計改進工作。

② 有關謙讓的名人故事

謙讓的名人故事

1、蘇格拉底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而且廣招門生獎掖後進,運用著名的啟發談話啟迪青年智慧。每當人們贊嘆他的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2、唐伯虎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3、貝羅尼

有一天,他在日內瓦湖邊用心畫畫兒,來了三位英國女遊客,看了他的畫兒,便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批評起來,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貝羅尼都一一修改過來,末了還跟她們說了聲"謝謝"。

第二天,貝羅尼有事到另一個地方去,恰巧又碰到昨天那三位婦女,她們正交頭接耳不知在討論些什麼。那三個英國婦女看到了他,便朝他走過來,問他:"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你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

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回答說:"不敢當,我就是貝羅尼。"

4、張英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系,打贏這場官司。

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5、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

③ 有關憤怒的故事(最好是名人的)

1、屈原之怒: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④ 有關名人謙讓的故事

中國孔子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 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 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 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程門立雪
宋朝的楊時非常喜愛學習。一個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學一起去找理學家程頤老師求教。 程老師正在睡午覺,他倆就站在門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為不打擾老師,仍耐心地等候在門外。 老師醒了。發現楊時倆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們進屋來,楊時趕忙向老師行禮、請教。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他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麼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麼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被稱為美國之父。在談起成功之道時,他說這一切源於一次拜訪。在他年輕的時候,一位老前輩請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見面。富蘭克林來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進門,「砰」的一聲,額頭重重地撞在門框上,頓時腫了起來,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了笑說:「很疼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洞察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當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記住了老前輩的教導,把謙虛列為他一生的生活准則

徐悲鴻改鴨子
據說有一次徐悲鴻正在畫展上評議作品,一位鄉下老農上前對他說:"先生您這幅畫里的鴨子畫錯了。您畫的是麻鴨,雌麻鴨尾巴哪有那麼長的?"原來徐悲鴻展出的《寫東坡春江水暖詩意》,畫中麻鴨的尾羽長且捲曲如環。老農告訴徐悲鴻,雄麻鴨羽毛鮮艷,有的尾巴捲曲;雌麻鴨毛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鴻接受了批評,並向老農表示深深的謝意。

孔融讓梨
孫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七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你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酢梨,放在壽台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已的那一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麼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呂岱哭徐厚
三國時的呂岱位高權重,名聲顯赫,但能虛心聽取批評意見。他的朋友徐厚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評呂岱的缺點。呂岱的部屬對徐厚不滿,認為徐厚太狂妄,並將此告訴了呂岱。可呂岱反而更加尊重和親近徐厚。徐厚死後,呂岱失聲痛哭,邊哭邊訴:「徐厚啊!以後我從哪兒去聽到自己的過失啊!」

⑤ 有關創新的名人故事

1、魯班發明鋸的故事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們只好上山用斧頭砍木,當時還沒有鋸子,效率非常低。一次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

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

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

這兩件事給了魯班很大啟發。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桿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

魯班想到了鐵片,便請鐵匠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2、五易畫風的白石老人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

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3、司馬光跟大家在後院玩耍,有個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4、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教廷、頑固派等保守勢力的威脅下,哥白尼不懼強權,堅持真理。提出了改變世界的」日心說「。哥白尼的偉大成就,不僅鋪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學的道路,而且開創了整個自然界科學向前邁進的新時代。從哥白尼時代起,脫離教會束縛的自然科學和哲學開始獲得飛躍的發展。

5、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⑥ 有關讀書的名人故事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一):

在東漢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他叫做孫敬。孫敬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勤奮好學,經常把自己鎖在屋裡面不停地讀書。每天他從太陽剛升起就開始讀書,一直讀到天黑,有的時候還會廢寢忘食連飯都不吃了。

孫敬每天讀書的時間特別長,有的時候特別疲憊了也不會休息,但是時間久了身體也扛不住。每天一到晚上的時候就特別困,但是他不想早早的去睡覺,害怕影響自己學習,於是就想出了一個很特別的方法。

眾所周知,在古代時期,男人的頭發都跟女人一樣特別長。於是孫敬找來了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綁在房樑上。

這樣一來,每次只要他讀書讀的又累又困,忍不住打盹的時候,頭只要稍微低一點頭,這根綁在房樑上的繩子就會立馬狠狠地牽住頭發,把頭皮扯的很痛,就像快扯掉了一樣,這樣他馬上就會清醒了可以繼續學習。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二):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有一位政治家很有名氣,他叫做蘇秦。蘇秦在年輕時學問並不高,所以他去到好多地方做事都沒有受到重視和重用。

在外闖盪的路途不順利,於是蘇秦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後家人對他極為冷淡,就像當他不存在一樣。家人的態度對蘇秦的刺激特別大,因此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發奮讀書。蘇秦開始學習之後經常讀書讀到半夜,特別疲憊很想睡覺。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可以讓自己頭腦清醒的辦法,他准備了一個錐子,只要稍微一打瞌睡,他就會用這個錐子特別用力的在自己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的話,蘇秦就會突然間感覺到疼痛就會清醒起來,繼續讀書。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三):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以前脫去衣服上床睡覺。

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就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

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之後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四):

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明白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到達事事精通。

一本書的資料就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個方面。

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此時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此時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五):

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但就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資料,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

他忽然心中一動,要就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齊,借它們的光不就能夠讀書嗎?於就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此時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一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六):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一樣。他拿到一本書,不就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就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

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僅節省了讀書時刻,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七):

在西漢時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大學問家,他的名字叫做匡衡。匡衡從小就非常喜歡學習讀書,可無奈的是家裡條件很差,根本買不起蠟燭,於是一到晚上天黑的時候他就沒有辦法繼續看書,沒有光實在是什麼都看不見了,因此他經常為這個事情而發愁。

有一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家裡的牆壁上似乎有一些些亮光,於是他便起床想看看是怎麼回事兒,原來是因為牆壁裂了一個很小的縫,鄰居家亮亮的燭火恰巧就從這個小縫中穿了過來。

匡衡看完之後立馬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從家裡面找來了一把鑿子,把牆壁裂縫的地方鑿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孔,這個時候立馬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從此以後,每到夜晚匡衡就借著這道燭光看書。

⑦ 關於名人的故事

1、貝多芬的事跡: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7)有關名人的故事擴展閱讀

狹義上的名人,指[celebrity;bigbug (name);famous personage;guiding (leading) light;notable] 知名人士;傑出的或引人注目的人物;顯要人物。

廣義上的名人,指一定范圍內有高知名度的人。這里的范圍是相對的,小到鄰里、單位部門,大到國家、世界,在其相對的范圍為眾人熟知的都可稱之為名人。

名人的名氣大小通常與其所從事的職業有較大的關系,如政治人物、軍人、科學家、企業家、作家、運動員、演員、歌手、藝術家等。事實上,名人可以是各行各業的人。

但是也有一些名人是通過社會事件出名的,可以是好人,可以是壞人,可以是英雄,可以是丑角,只是因為他/她的行為吸引了公眾眼球而已。然而成為名人也未必是好事,有句俗語「人怕出名豬怕壯」。而惡名滾滾也是為眾人所排斥的。一個人的名氣,還是要能夠體現積極的社會價值、並且與他的實力相稱。

⑧ 要簡短的關於堅持不懈的名人故事(故事)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2、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4、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5、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6、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7、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 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 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8、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麼?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9、松下剛剛陷入事業的困境,這天他無助地走在路上。一對姐弟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燙衣服,弟弟想讀書,卻無法開燈,因為那時插頭只有一個。 「你能不能快一點開燈,讓我怎麼看書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說好了,都過了30分鍾了。」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電線,的確太不方便了,何不想個可以兩用的插頭呢?他認真地研究這個問題,不久,就想出了兩用插頭的構造。試用品問世後,很快就賣光了,訂貨的人越來越多,簡直供不應求,松下的事業也從此走上軌道,利潤大增。 遭遇任何問題,都是激發創意的好機會。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