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小故事
A. 關於探險的小故事
這是三個探險小故事:「失重的暈眩感」
約翰·馮·邁斯特,48歲,商人。「『20秒』,揚聲器里傳出一個嘟嘟噥噥的聲音。20秒之後,我將與其他11名遊客一起,體驗失重的感覺。在我身邊,德國女子安娜感覺有些不適;中國人陳想展開一面國旗,拍照留念。我們是在莫斯科附近加加林中心上空海拔9000米的地方。發動機的聲音逐漸減弱。一個手勢就讓我飛騰起來,觸到了天花板。『5秒』:得趕快回到減震墊上。一名機組成員緊緊抓住完全不知所措的安娜。整個體驗過程持續30秒鍾。之後,發動機重新啟動。」 深海探險:對於新手來說,在下潛到深海之前,接受三天培訓是非常必要的。宇航員訓練:為了模擬失重狀態,宇航中心在飛機上安排了此類飛行。
「潛入海底洞穴」
貝恩德·烏韋·加爾賴因,60歲,律師。「要到達墨西哥的海底淡水洞穴,先要穿過叢林。一群群蚊子向我們————三名潛水員和一名向導發起攻擊。我的裝備重20公斤,潛水服緊貼在身上。到達目的地之後,向導告訴我們,這些洞穴以前是瑪雅人的飲用水蓄水池。洞穴是在最後的冰河期由於冰的作用而形成的,存在於整個尤卡坦半島的下面。我們最後潛到了一個滿是清澈的水的洞穴前。我們魚貫進入,因為那裡很窄。洞穴的入口在水面下5米處。一根繩子固定在洞壁上。向導警告我們:『有幾名潛水員在這里失蹤了,因為他們走得太遠。』有的時候,光線會從洞穴的裂縫中照射下來。突然,我開始上浮,因為穩定背心裡氣體太多。 『咣啷!』我撞在了洞頂。幸運的是,我沒有損壞鍾乳石。我重新落下來。潛水35分鍾之後,我們重新見到了白天的陽光。」
「勃朗峰,艱苦旅程」
達尼埃爾·迪昂,45歲,記者。「我們的目光固定在勃朗峰(歐洲最高峰,海拔4808.45米)上。我們一行6人,從沙莫尼山谷注視著勃朗峰。太壯麗了。我們就是為了它才來到這里的。高山向導菲利普·博納諾解釋說:『走這條路對人是一種鍛煉。一周內,你們將學到所有能讓你們登上峰頂的技術。』四天之後,已經受過鍛煉的我們做好了准備。我們乘坐游覽列車上山後,距離登山運動員的高山小屋還有5個多小時的路程和1500米的高度差。攀登的過程很順利。第二天凌晨兩點,高山小屋裡人聲鼎沸。之後,我們再次上路。目標是海拔4808米的地方。沒有人講話,只能聽到防滑鞋在尚未解凍的積雪上的摩擦聲。心跳加速了。我們可以找到許許多多理由停下來。但我們不能凍僵,得慢慢地前進。我們的思維凝固了,在嚴寒中聳肩縮頸,呼吸困難。『跟著腳印走。』向導不住地低聲提醒我們。終於成功了!10點40分的時候,我們到達了峰頂。景觀雄偉壯麗。強風吹走了冰凍的雪。但有些人說,最艱苦的事情還在後頭:下山回到山谷。」
B. 探險的小故事
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哥倫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1451年出生在義大利的熱那亞港,14歲時就到海上生活。他通過對地圖和書本的學習和研究後確信,向西橫越大西洋航行能到達亞洲。
探險家的故事
羅阿爾德·阿蒙森是最早飛越北極的兩位探險家之一。1926年,他和義大利探險家烏姆伯托·諾畢爾乘飛艇繞行北極兩圈。在兩年後另一次北極上空的飛行中,諾畢爾的飛艇與另一飛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則在尋找諾畢爾的過程中失蹤。
張騫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他的使 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汗。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么遠的地方。因此,張騫給皇帝帶回了中國第一次聽到的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
張騫是第一位橫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國人,後來是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發源地印度取經的和尚。他從中國出發,旅途歷時16年,行程達6·4萬千米,途經阿富汗、克什米爾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進行的,因為當時的皇帝尚不允許中國人跨出國門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險。危險來自惡劣的天氣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時,差點被箭射死。後來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國被投入獄中。為了逃命,他幾乎凍死。
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鍾情於神州山水。在「學而優則仕」的舊封建時代,他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從二十二歲開始,周遊全國.
C. 有關中國探險的小故事
斯科特的故事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和同行的四人悲傷而沮喪地站在南極大陸上。他們已經在極度惡劣的氣候環境下行走了80天,只為了尋找亞孟森在一個月之前留下的帳篷。裡面有一封致給挪威國王的信箋,而斯科特曾經答應了亞孟森一定將信件帶回。後人提起這段故事的時候,都說,這封信將斯科特從一個南極考察者變成了一個小小的信童。
斯科特一行五人起先准備了不少犬只和馬匹,但由於無人精通狗拉雪橇,而馬匹也很快在厚而冰冷死去,大多數的路程里,他們只能自己拖著沉重的雪橇前行。到了三月中旬,當他們支起第六個,也是最後一個帳篷的時候,人數已經減少到了三人。曾經同行的體力最好的埃文斯因為營養不良和體力不支最先告別了隊友。而後,奧茨兩腳的凍傷繼續惡化,疼痛難忍使得他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他不想讓自己拖累了隊友,於是一天,他掙紮起身,拉開了帳篷,回身望瞭望同伴,說:「我出去一下,一會兒就回來。」從此便消失在茫茫暴風雪之中,後人也再也沒有找到他的遺體。
然而,嚴重的體力不支和極度惡劣的天氣還是奪走了剩下三人的生命。在臨終的時日里,斯科特一直堅持寫信和記日記。此刻,他已經遠離了那些有關榮譽和成功的渴望,而成為這個探險隊的領袖。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在他的信件中,他始終沒有悲觀,而是記錄著關於英勇、信念和壯烈的一切品質。
半年以後,人們找到了這個帳篷,發現了斯科特等三人的屍體還安詳地躺在各自的睡袋裡。後來,人們用滑雪橇製成了十字架立在了他們的墓前。
D. 探險小故事英文
An Explorer's Story
Explorer Ben Saunders chills the PopTech audience with photos of his 1,240 journey from Siberia to Canada earlier this year.We're into the afternoon's sessions on Day Two.
Ben's presentation is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just how diverse the speaker selection is this year.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in the world to make a complete crossing of the frozen Arctic Ocean,solo and unsupported.The expedition was a traumatic one:out of the four solo attempts,Ben was the only one to reach the North Pole.After experiencing first hand conditions described by NASA and Environment Canada as 『the worst on record』,Ben has raised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regarding the extent to which climate change is affecting the Arctic.He noticed conditions that were up to 15 degrees warmer than in 2000,and had to negotiate vast,unprecedented areas of thinning ice and open water.
In discussions in the coffee room after his talk,no one I talked to can imagine doing this or ever wanting to do this.Someone from the audience asks the panel about religion.Ben fumbles for an answer - can you imagine not having a number of reflective spiritual moments ring that lonely,harsh and bitterly cold 72 day journey,'religious label' or not?His leave behind:"don't underestimate what 'man' is capable of when we have a strong belief system about our goals and destiny."
E. 關於探險的小故事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船隊開始了遠航,從而最終第一次證明了大地球形說。
1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城外港桑盧卡爾港,隆隆的炮聲送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奇異的遠航。
當歐洲人把大西洋走得不再陌生時,他們還不知太平洋的存在,這個比大西洋古老得多的地球上最大的水體卧伏在亞洲之東、美洲之西的巨大海盆上,那時還不曾有一個歐洲人闖入過。16世紀初,西班牙探險家從巴拿馬西岸的高山上,發現了新大陸和亞洲之間,有一個宏偉的大洋,歐洲人叫它「大南海」。
遠航之夢
第一輪的探險熱開始了,歐洲的探險家們紛紛吵嚷著要去美洲尋找通向大南海的海峽,他們相信一定有一條這樣的海峽存在。在那些躍躍欲試的人中,有一位名叫麥哲倫的葡萄牙軍人,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跟隨遠航艦隊到達過馬六甲海峽,並在奪取這個東方交通命脈的戰斗中,為葡萄牙建立過功勛。因為這些忠臣的欲血拚殺,葡萄牙最終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和馬六甲城。但是,當麥哲倫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時,除了身上的戰傷和一個跟隨他的馬來亞奴僕亨利外,一無所有。他來到國王面前,講述自己的遠航知識,希望效力於國家並得到重任,可曼紐爾國王傲慢地拒絕了。
麥哲倫想組建船隊去東方尋找香料群島,傳說那裡神奇的熱帶風光十分美麗,還有數不盡的財富。他思忖香料群島的位置,它在東方海洋之東端,按地球是圓形之理論,哥倫布向西航行的路線應是正確的,只要在美洲找到那條通向大南海的海峽,進入神秘的大南海,再向西一直航行下去,就能到達香料群島。麥哲倫為自己的計劃歡欣鼓舞,他帶著這個偉大的西航計劃來到鄰國西班牙。西班牙國王立刻答應為這個被他的祖國拋棄的葡萄牙人組建遠航船隊。麥哲倫被授予海軍上將、艦隊統帥和未來他所發現的全部島嶼與大陸的總督之職。
漫長的征程
麥哲倫的船隊由5艘艦船組成,共256人。在最初幾天的航行中,海上風平浪靜,他們利用輕快的東北信風和赤道海流航行。兩個月之後,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巴西。
麥哲倫站在南美海岸,苦苦思索著那條神秘海峽,它應該在南美的某個地方,他久久地遙望著那長無盡頭的蠻荒的海岸線,似乎聽到神秘海峽的召喚,那鯨歌一般悠揚蒼涼的召喚聲就在遠天飄搖著。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起航沿南美海岸南行。船隊一連走了幾個月,所到之處仍然是堅固的陸地,根本沒有海峽的影子。而麥哲倫的固執簡直令人不可理喻,他命令船隊放慢速度貼著海岸航行,不放過一個海灣,對它們進行仔細地勘測,想在冬天來臨之前找到海峽。冬天就在這緩慢的航行中到來了,吼叫的寒風連同翻捲起的刺骨的大浪一起擊打著艦船,海岸荒涼得不見一隻野獸。
船員們漸漸失去了耐心,在南緯49度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麥哲倫決定停止航行,在此過冬。船隊中埋伏的奸細認為時機已到,便四處煽動起來,說麥哲倫找這條海峽,就像哥倫布在大西洋里找中國和印度一樣荒唐可笑。面對眾多的反對聲,麥哲倫堅定地回答:「我絕不會後退半步,除非我死了,我一定要找到通往大南海的海峽,到達香料群島。」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場叛亂開始了,麥哲倫方寸未亂,他憑著軍人的果敢和機智迅速平定了叛亂。他將為首的分子或處死,或驅逐,但寬恕了參與叛亂的水手們。如此一番整治,船隊里再沒有誰反對他了。
春天到來時,船隊向南開拔,人們默默無言,不知前方等待著他們的是什麼。行到南緯52度,船隊進入一個深遠的海灣,船員們的眼前一亮,半年以來,他們看到的一直是荒寂的海岸,凄冷昏暗的海灣,而這里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兩旁起伏的群山覆蓋著皚皚白雪,顯得壯麗無比,這岩石峭壁夾持的昏黑的水道是通向大南海的入口嗎?麥哲倫站在甲板上,整個人沐浴在冰雪氣息之中,他彷彿又聽到那鯨歌一般悠揚的召喚聲,船隊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路。他們在那處大海灣里走了一個多月,1520年11月22日,一條海峽閃現在前方,這就是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的神秘海峽,後人稱它為「麥哲倫海峽」。
船隊平靜地駛過海峽,他們的眼前忽然出現了一片巨大的水域,一片開闊無比的大洋,這是歐洲人從未蒞臨的地球上的另一個海,最大最古老的海。艦船升起西班牙國旗,向著大洋鳴禮炮致意。從這一天起,人類終於弄清了自己星球的模樣,在這顆星球上,世界大洋都是相連的,陸地不能也不可能分割它們。麥哲倫船隊駛入一望無際一無所知的大洋,海上風平浪寧,多麼太平的一片大洋!麥哲倫於是親切地將這片大南海稱為「太平洋」。這便是太平洋名稱的由來。
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了許多日子,一天,他們在一個島上拋錨,面對岸上聚集的大量土人,麥哲倫命令自己的馬來亞奴僕亨利先上岸去打探一下情況,亨利走到土人中間,這是海洋探險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亨利竟然聽懂了島民們的話語,那是他本民族的語言,這些土人都是他的同胞,亨利揚起頭,淚水在他的面頰上流淌,從多年前離開蘇門答臘,跟隨麥哲倫從印度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他整整繞了地球一周,回到了家鄉。之後不久,也就是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在與菲律賓群島中的馬克坦島土著人沖突時,中箭死去。1522年9月8日,船隊中的維多利亞號回到桑盧卡爾港。
這就是著名的麥哲倫環球航行。麥哲倫——文明人類中最堅強的一員,完成了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旅行,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在人類還沒有從外太空觀測自己星球的時候,這名葡萄牙軍人在500年前就用勇氣和意志弄懂了地球的形狀
麥哲倫
麥哲倫1480年生於葡萄牙北部的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10歲左右進入王宮服役, 充當王後的侍從。16歲時進入葡萄牙國家航海事務廳,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務的各項工作。 那時哥倫布已經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伽馬也從印度返航並帶回了巨大的東方財富。 懷著對東方財富和遠洋探險的嚮往,麥哲倫1505年參加了海外遠征隊,從此開始了遠洋 探航的生涯。在這次遠征印度、馬六甲、馬來群島的過程中,為了與阿拉伯人爭奪貿易地 盤、取得亞洲南部海洋的霸權,遠征隊與阿拉伯商人和沿途的居民打過幾仗,麥哲倫因而也 三度負傷。 麥哲倫傷愈後,在返回葡萄牙的途中船隻觸礁。在大家心灰意冷之際,麥哲倫挺身而 出,帶領倖存的海員克服重重的困難,直到得到援救。由於這次事件,麥哲倫被提升為船 長,被留在了印度。此後,麥哲倫在印度和東南亞一帶參加了殖民戰爭,並在這一帶進行了 探索和游歷 他從實地了解到在東南亞群島的東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堅信地球是圓形的,並猜測在 這片大海的東面,肯定是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大陸。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次環球探航。15 13年麥哲倫回到葡萄牙。他一再請求國王允許他組織船隊進行環球探險,然而國王卻不理 睬他,絕望的麥哲倫只好在1517年離開祖國,投奔西班牙塞維利亞城的要塞司令。要塞 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魄力,不僅把女兒嫁給他,還向西班牙國王舉薦了他。麥哲倫的環 球航行的計劃得到西班牙國王的批准,與他簽署了遠洋探航協定。 按照協定,麥哲倫被任命為探險隊的首領,所率船隊的船隻由國家提供,航海費用由國 家負擔。探險過程發現的任何土地,全部歸國王所有,麥哲倫充任總督,新發現的土地的全 部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歸麥哲倫所有。為了監督麥哲倫,國王又派了皇室成員作為船隊的副手。 1519年9月,麥哲倫率領一支由200多人、5艘船隻組成的浩浩盪盪的船隊,從 西班牙塞維利亞城的港口出發,開始了環球遠洋探航。 經過兩個多月的海洋飄泊船隊,越過大西洋來到巴西海岸。船隊沿海岸向南繼續航行, 在第二年一月來到了一個寬闊的大海灣。 「海峽找到了!」「海峽找到了!」 海員們高興地歡呼起來,以為已到達了美洲的南端,可以進入新的大洋了。然而隨著船 隊在海灣中的前進,發現海水變成了淡水,原來此處只是一個寬廣的河口,這就是今天烏拉 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處。 船隊繼續向南前進。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剛好相反,三月的南美洲已臨近冬季,風雪 交加,航行極其困難。月底,航隊來到聖胡利安港,並在這里拋錨過冬。 由於幾次探索海峽的失敗,大多數海員都感到灰心喪氣,有三個船長也借機反對麥哲 倫。麥哲倫設下計謀平定了這次叛亂,避免了探航半途而廢的結局。 經過近5個月的休整,到了8月,又到了這個地區春暖花開的季節,麥哲倫又率領船隊 出發了。由於有一艘船在5月份的探航中沉沒,此時只剩下4條船了。 兩個月後,船隊在南緯52度處又發現了個海口。這個海峽彎彎曲曲,忽窄忽寬,港汊 交錯,波濤洶涌。麥哲倫派出一艘船去探航,然而這艘船卻調轉船頭逃回了西班牙。麥哲倫 只好率領著剩下的3條船象鑽迷宮似的在海峽中摸索著前進。麥哲倫以堅強的意志率領船隊 前進。在這個海峽迂迴航行1個月後,他們終於走出海峽西口,見到了浩瀚的大海。向來以 沉著、堅定著稱的麥哲倫激動地掉下了眼淚。 為了紀念麥哲倫這次探航的功債,後人把這條海峽命名為「麥哲倫海峽」。如果你打開 世界地圖,就可以在南美洲的南端,南緯52度的地方找到它。 船隊在這片大洋中航行了3個多月,海面一直風平浪靜。因此,他們就為它取了個名字 叫「太平洋」。 1521年3月初,在水盡糧絕、人人疲乏虛弱之際,航隊來到了富饒的馬里亞那群 島,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情款待。3月底船隊來到了菲律賓群島。當麥哲倫原來從馬六甲帶走 的僕人亨利用馬來語與當地土人對上話時,麥哲倫是多麼激動啊!他的環球航行的夢想終於 要實現了,他從西方向西航行終於到達了東方,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地球的的確確 是圓形的。 為了征服這塊盛產香料的富饒土地,這個堅韌果敢卻滿懷野心的麥哲倫,企圖利用當地 部族間的矛盾來達到他的目的,然而在一次與當地部族的沖突中,麥哲倫被殺害了。最後, 麥哲倫的助手燒掉一條破爛不堪的船,帶領僅存的兩條船載滿香料越過馬六甲海峽,經印度 洋、過好望角,輾轉一年多,終於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這時,整個船隊僅剩下 一條船與18名船員了。 從1519年9月到1922年9月,麥哲倫和他的船員們,花了整整3年的時間,終 於完成人類的第一次環球一周的航行。麥哲倫雖然死去了,但是他對後世航海和科學事業所 做的貢獻,卻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忘記的。
F. 科學家探險的小故事50字
短的:
【美】富蘭克林,物理學家,為研究電力「捕捉雷電」
【德】魏格納,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於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後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屍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波蘭】居里夫人,為研究放射性元素始終堅持在「實驗室」工作,最後患癌症去世
長的:
1901年8月,斯科特率領一支探險隊遠征南極,他們沿著和當年羅斯相同的路線,駛過羅斯海,在羅斯冰障西側的羅斯島登陸,並且在那裡度過了南極漫長的冬夜,天氣轉暖以後,他們開始向南極大陸內地進軍.
1902年,他們經過一翻苦鬥,來到了離南極點只有350公里的地方,勝利在望了,卻遇到了極為惡劣的天氣,食物和燃料也將耗盡,隊員病倒,只好敗退回來.
執著的追求使斯科特又做了8年的准備,1910年6月,他又率領一支65人的探險隊離開英國直向南極.誰知,這時挪威極地探險家 阿蒙森也奔向了南極,他們誰能首先到達南極點呢?一場歷史上著名的"探險競賽"就這樣開始了.
阿蒙森是挪威人,他小時候讀過一本書,《約翰·富蘭克林探險記》,這本書敘述了英國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乘船去北極探險的真實故事.小阿蒙森讀了這本書以後深受感動,立志征服北極,到達北極點,登上難達之極.
阿蒙森長大以後,3次率隊進入北極地區,還參加過南極探險.在漫長的北極探險生涯中,阿蒙森經常乘坐愛斯基摩狗拉的雪橇,並且學會了馴服這種狗的辦法.這種狗在-50℃的低溫中仍然活蹦亂跳.阿蒙森准備讓這種狗拉著雪橇到達北極點.
1909年夏末,阿蒙森正籌備向北極點進軍,猛然傳來了美國人皮爾里到達北極極點的消息.阿蒙森當機立斷,把予頭指向南極,參加了南極探險的行列.
1910年斯科特率領的探險隊到達羅斯島,在埃文斯角登陸時,阿蒙森的小型南極探險隊也來到了羅斯冰障另一側的鯨灣.
阿蒙森探險隊只有5個人,駕著由52條愛斯基摩狗拉的4架雪橇.他們在鯨灣建了營地,每向南一個緯度(110公里)便設一個倉庫,存貯了大量的食品和燃料,為了防止迷失方向,他們每隔一段距離就在雪地上插一個標竿.
阿蒙森探險隊進入南極腹地之後,遇到了重重困難.有一次,一架雪橇掉進了一條冰縫,費了好大力氣才把它拖上來.在離南極點550公里的時候,出現了上坡路,暴風雪又不停,怎麼辦?阿蒙森決定,把活著的42條狗中的24條體弱的殺掉,由剩下的18條壯犬拖3架雪橇.只帶兩個月的口糧,向南極極點沖刺.「一定要趕到斯科特之前!」阿蒙森的隊員們互相勉勵著.1911年12月14日下午3點,阿蒙森探險隊到達了南緯90度,站到了南極極點上,5個人的5雙手共同抓住一根旗桿,把一面挪威國旗升到了極點上空.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他們唱起了國歌…….
當挪威探險隊員在極地慶勝利的時候,斯科特的隊伍還在暴風雪中挺進.斯科特是駕西伯利亞矮種馬拉雪橇的,這種馬適應不了南極的嚴寒,又都陷入雪中,一匹一匹地死去了,最後只好用人力拉雪橇.暴風雪、凍傷、體力下降,打擊一個接一個地向斯科特襲來.1月16日,已經勝利在望了,隊員卻發現了挪威的旗子,顯然,對手走到了他們的前邊.這是極為沉重的精神打擊,有的隊員精神幾乎要垮下來了.
「前進!」斯科特吼著.
1月18日,斯科特探險隊到達了南極極點,他們在挪威人的帳篷里看到了阿蒙森留下的信.他們把英國國旗插在帳篷旁邊,他們成了到達南極極點的亞軍.
第二天,精疲力盡的斯科特隊踏上歸途,他們按照科學探險的慣例,仍然沿途收集各類岩石標本,書寫探險日記.他們的口糧不足了,有的隊員手指甲凍掉了,狂風咆哮著,兩名隊員犧牲了.
3月29日,斯科特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將堅持到底.但我們的末日已經不遠了.這是很遺憾的,但恐怕我已經不能再記日記了".
8個月後,搜索隊找到了他們的帳篷和遺體,人們在斯科特身邊發現了18公斤岩石和各種化石標本-他們在死亡將臨的時候仍然 沒有丟下科學,仍然為人類保留著科學財富!
G. 中國古代的探險小故事二十到三十字 急
張騫險辟絲綢之路一 除邊患武帝下詔征漢使為報國張騫自願通西域二 遇強敵漢使匈奴陷羅網持漢節十載為奴志不移三 離虎口九死一生過沙漠越蔥嶺歷盡艱辛尋月氏四 祁連山匈奴再次俘漢使戰沙場張騫邊陲立新功五 聯烏孫張騫再次通西域結友誼絲綢之路通四海班超西域建奇功一 效張騫班超立志通西域征鄯善司馬首戰顯奇才二 將計就計斬神巫於闐來降斗膽孤身擒兜題疏勒歸漢三 為黎民違君命玉門鎖壯士東伐西討班超孤軍守西域四 背信棄義疏勒王烏即叛亂調虎離山班超設計破莎車五 運籌帷幄漢軍穩坐釣魚台缺糧斷炊強敵不戰自取降六 南征北戰二十載絲綢之路重開戰功赫赫垂青史班超名傳萬代法顯漫遊天竺一 感時弊六旬法顯去天竺越戈壁流沙熱浪苦難當二 同行人歷盡艱辛各東西過雪山慧景葬身北瓦口三 朝聖跡法顯隻身遇黑獅習經律高僧就讀巴特那四 見物生情他鄉思故國風惡浪險揚帆歸不得五 水盡糧絕孤帆飄零渡南洋滿載而歸法顯譯經獻餘生唐僧西天取經一 凈土寺陳�出家十三歲玄奘講學二 玄奘立志去西天涼州設卡關難度三 李州吏瓜州得通緝石�陀慕名巧認師四 白發老翁獻瘦馬至誠聖僧獨向西五 感誠心王祥盡私意馬識途玄奘又逢生六 高昌國異族結兄弟凌山頂同心闖難關七 波羅奢森林遇強人機靈僧小洞救師父八 阿瑜陀玄奘坐以待斃狂風起強賊驚魂失魄九 玄奘學成思報國佛學真經到中華鑒真東渡日本一 請高僧榮睿普照離故國受邀請譽滿江淮學問僧二 揚州城如海告密采訪使遭搜捕首次東渡成泡影三 浪勾浦風狂浪激船破損桑石山缺糧斷水人被困四 好鑒真跋山涉水又東渡渾徒兒請官追截三受阻五 風惡浪險孤帆海上任飄零魚飛蛇舞海盜江邊險喪生六 為祖國榮睿葬身異國土結友誼鑒真顛沛失雙目七 百折不回鑒真東渡遂宏願鞠躬盡瘁盛唐文化傳日本徐霞客叢山探秘一 鄙功棄名甘與山川共春秋歷艱臨險龍湫探源雁盪湖二 踏雪尋奇鑿冰直上光明頂登高覽勝霞客暢游天都峰三 不信神鬼霞客考察麻葉洞遇盜遭搶靜聞險失法華經四 追根求源冒險尋覓三分石歷盡艱險霞客遍探諸溶洞五 為還願靜聞喪生崇善寺守信義霞客負骨走千里六 雞足山顧仆背信棄主人徐霞客汗灑山河獻終身
H. 探險小故事
孤島奇遇:
明朝時候,鄭和的船隊里有一名商人,名叫皇甫德,很會做生意。自從他跟著鄭和出海以來,從西洋販回珍寶在京城兜售,一連發了幾筆橫財。
皇甫德吃到了甜頭,便每次都要跟著大船隊出海。可是,後來有一回,皇甫德乘坐的一隻小船在海上滯留時遇到大風浪,被猛烈的台風打翻,他也掉進了海里。危急之時,他僥幸抓住了一塊船板,便在茫茫海上一直漂流著,最終連餓帶累竟昏了過去。當他醒過來的時候,已是幾天後的一個下午了。他發覺自己靜靜地躺在一個小島之上,和煦的微風吹過,溫暖的太陽映照著他的身子,他不知這是在哪裡,想爬起身來,又覺得渾身酸痛,體力不支,就這樣爬爬歇歇,沒走幾步遠,便又倒在了地上。恰在這時,天氣陰沉下來,一陣風過後又飄來了細雨。他四面環顧,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小洞,便鼓足勇氣,掙扎著向洞口爬去。
剛剛爬進洞口,黑暗中,忽然他發覺手邊毛茸茸的,定睛細看,發現竟是一隻大猿猴。皇甫德頓時驚恐萬狀,想要抽身逃跑,可又實在無力爬起,只好認命了。
這時候,猿猴也發現了他,猿猴對他並無惡意,相反還飛身回洞內拿了一些野果給他充飢,只是,此時皇甫德感到口渴得厲害,他用手比劃著向猿猴征詢水源在何處,猿猴會意,領著他走到洞內,果然有水從石頂上滲透下來,一滴一滴,皇甫德張開大口飲著……
吃飽喝足,皇甫德一下子覺得神清氣爽,不再睏乏,便跟著猿猴在洞里轉悠起來。
猿猴看來是寂寞已久,對皇甫德的到來十分高興。當夜幕垂下的時候,猿猴還將它自己平日睡覺的一處"床鋪"讓給皇甫德,而它自己卻守在"床鋪"邊,好似在為皇甫德守夜。白天,皇甫德在洞內靜坐,猿猴出去采野果、野菜,夜間他們同枕共眠。就這樣,日起日落,春來冬去,皇甫德與猿猴朝夕相處,共同生活了一年多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天剛蒙蒙亮,猿猴猛烈地將皇甫德從睡夢中推醒,又使勁拽著皇甫德走出洞口向島邊望去,只見不遠處的海面上出現了一列船隊,皇甫德一看,簡直高興得要跳起來,他連忙高聲吼叫,希望船隊能向他靠過來。猿猴見此情形,也跟著叫起來,聲音聽起來煞是悲傷。可船隊好像仍然沒有發現他們。皇甫德急中生智,趕忙示意猿猴去洞內拿了些柴火,在島邊生起了一堆大火,這時候,船隊向他們這邊駛來。
皇甫德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了這一天,他激動萬分,而猿猴也似乎在為皇甫德高興,手舞足蹈,喜形於色。等到小船靠岸,皇甫德才發覺船上的一位商人正是他的老朋友。皇甫德頓時淚雨橫飛,將這一年的經歷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老友。老友聽了甚是驚奇,而且對猿猴也肅然起敬。皇甫德登上小船,准備啟航,老友望著猿猴,惻隱之心頓然而生,不由得揮起手,似在向猿猴告別。這時,皇甫德若有所思,高聲道:"不如把猿猴也帶上,到了京城,或許還會賣個好價錢哩"老友似乎沒有聽清,嚷道:"你說啥再講一遍。"皇甫德說道:"我說乾脆把猿猴帶回京城吧,這只猿猴很懂事,那些富人見了肯定會出大價錢買它的。"不等皇甫德說完,那老友已經挺過身來,飛起一腳將皇甫德踢進了海里,並且惡狠狠地罵道:"禽獸不如的東西"
皇甫德落水後,掙扎著喊了幾聲,便淹沒在了一片汪洋之中。
外國的我建議去看一下《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芬恩歷險記》
再給你個探險故事的鏈接http://www.xiaogushi.com/diy/tanxian/
I. 關於名人探險的小故事
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哥倫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於1451年出生在義大利的熱那亞港,14歲時就到海上生活。他通過對地圖和書本的學習和研究後確信,向西橫越大西洋航行能到達亞洲。
探險家的故事
羅阿爾德·阿蒙森是最早飛越北極的兩位探險家之一。1926年,他和義大利探險家烏姆伯托·諾畢爾乘飛艇繞行北極兩圈。在兩年後另一次北極上空的飛行中,諾畢爾的飛艇與另一飛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則在尋找諾畢爾的過程中失蹤。
張騫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他的使 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汗。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么遠的地方。因此,張騫給皇帝帶回了中國第一次聽到的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
張騫是第一位橫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國人,後來是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發源地印度取經的和尚。他從中國出發,旅途歷時16年,行程達6·4萬千米,途經阿富汗、克什米爾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進行的,因為當時的皇帝尚不允許中國人跨出國門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險。危險來自惡劣的天氣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時,差點被箭射死。後來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國被投入獄中。為了逃命,他幾乎凍死。
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鍾情於神州山水。在「學而優則仕」的舊封建時代,他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從二十二歲開始,周遊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