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強不息的手抄報故事
A. 有關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典型事例(最好編成一份小報)
總而言之,生活需要我們相互尊重.沒有尊重就沒有生活!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市教育局有關文件的精神,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自強不息、不畏困難的優良品質,加強優良傳統教育。我校在4-5月份期間舉行「人生貴在磨練--我要自強」專題教育系列活動。活動包括:專題講座、「我感到最自豪的一件事」主題班會和繪畫徵文活動三個環節。
4月17日下午,學生科組織我校全體同學舉辦「人生貴在磨練---我要自強」專題講座,由陳銘奮副校長主持,校黨支部徐運全書記主講。徐書記的發言圍繞三個問題展開:一是自強必須自信;二是要用紀律來約束自己;三是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做到揚長避短。同時,徐書記還向全體學生提出三個建議:一是要在生活中充實自己;二是.要在實踐中足夠提高自己;三是自強需要注意三點(要立長志,不要常立志;要嚴於律自;學會尊重和關愛他人)。徐書記的講話結合自身的經歷,談了個人的看法和遠見,並針對目前中專生的就業形勢和學生當中出現的帶傾向性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內容深入淺出,言語情真意切,在座的師生都有所觸動,紛紛表示要繼續磨練意志,傳承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在學習實踐中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心,培養健全人格。
B. 如何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手抄報內容
傳統似江河之來水,又似自生命之流,它是一個民族世代積累下來的相對穩定的歷史經驗。雖然其中也有落後保守的成分,但其精華部分,旺旺凝聚著一個民族夫人智慧和力量,成為一個民族迎接新的挑戰、開拓前進的內在精神動力。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資源十分豐厚。中國傳統道德是中國歷史上不同時代人們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文化心理的體現,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中華民族道德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和概括。
C. 開放開明,敢為人先, 創新創業,自強不息。主題小報怎麼製作
1、你可以上網尋找一些創業案例,然後加上自己的感想
2、還可以介紹下國家對創業的各種政策支持,給創業者或企業帶來一個什麼樣的大環境,這是背景。
3、總結感想
D. 自強不息的手抄報
永不滿足是我向上的動力。
——孫煒
做強者,戰自卑;攀高峰,勝逆境;增才幹,永學習;報效祖國為人民。
——龔超
人生,要的就是驚濤駭浪,這波濤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是偉大的,最後匯成閃著金光的海洋。
——裴穎
面對艱難困苦,懦弱者被磨去稜角;勇敢者將意志品質磨礪得更為堅強。
——多吉平措
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的人,永遠是個失敗者。而一向努力奮斗,堅韌不拔的人會走向成功。
——王菁
短暫的一生會有許多坎坷和波折,我把它視為前進的階梯,去獲得「學問之趣味」。
——鄭頡
在我的生命中,從未遭受過失敗,我所遇到的,都是暫時的挫折罷了。
——姜表
我始終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要繼續奮斗,展示自己的才能,努力成為新世紀的優秀人才。
——張亮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才是超越自我、超越別人地明智舉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作為新材人,我們一定要牢記我們的格言,面對困難我們自強不息,鍥而不舍,面對成績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面對目標我們執著追求,不斷進取,並在市場競爭中成為智者、強者、勤奮者,不等不看不靠,自強不息,艱苦創業,才有我們美好的明天.
自強就是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努力向上,奮發圖強。《周易》從效法自然的立場出發,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詩經》上也說:「自求多福。」孔子贊賞「剛毅」的性格,他自己就是一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人。孟子則從反面強調:「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自強才能自立。唐人李咸用《送人》詩說得好:「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中華文明得以綿延千載、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也是人生應有的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出處】《周易·乾·象》。
【大意】天體運行剛健不息,有才德的人應該像天體運行那樣自強不息。
【提示】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發現天體的運行很有規律,周而復始,永不停息,因此以天道為榜樣,激勵人們自強不息。《周易》這句名言,自古以來激勵著中華民族多少仁人志士為抵禦外侮、保衛國土而流血犧牲、奮斗不已。正是這種自強意識,使偉大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出處】《老子》第三十三章。
【大意】能夠戰勝別人是有力量的表現,但能夠戰勝自己才算是強者。
【提示】老子思想中有許多辯證法。這里講的是一種處世態度,強調個人修養的重要。在戰斗中、在競爭中遇到強有力的對手,不要先被對方的強大聲勢嚇倒,而應當增強自己的信心。軍事家孫子的名言「善勝不敗,善敗不亡」,就是強調首先要自強起來,充分研究敵我的優劣形勢,才能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克服自身的弱點,發揚優勢,百戰不殆。
不怨天,不尤人。
【出處】《論語·憲問》。
【大意】不怨恨天,不責怪人。
【提示】一些人遇到挫折,經常抱怨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或者別人沒有善待自己。實際上,應該先找找自己的原因。自己主觀不努力,僅僅從客觀找借口,解決不了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還要靠自己的不斷努力。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出處】《孟子·告子下》。
【大意】上天將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給一個人的時候,一定先會使他的心志受苦,身體勞累,忍飢挨餓,肌膚消瘦,做事情總是不如意。
【提示】這里所謂的天,實際指的就是時代。這些話是強調,一個人要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往往要經過一系列的磨難、挫折,才能磨煉意志,增長才幹,成就大業。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辯護,遭受宮刑,被認為是奇恥大辱。他幾次想自殺,但為了寫《史記》,忍辱負重,發奮著述,最終完成了這部歷史著作。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出處】《孟子·告子下》。
【大意】在憂患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在安樂之中反而會滅亡。
【提示】孟子在這句話的前文中說了「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一段話,這句話是一句總結性的話,它進一步警示人們:憂患常常促使人發憤圖強,生機勃勃,積極向上;而過分安樂的環境,既無外患,又無內憂,則容易使人安於現狀,甚至導致家破國亡。隋朝的快速滅亡,唐朝由盛而衰,都與統治者過分追求享樂、喪失憂患意識有關。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出處】屈原《離騷》。
【大意】盡管道路漫長而遙遠,我還是要為追求真理上天入地去探求。
【提示】屈原因力主政治改革和聯齊抗秦而兩次被放逐。他的長篇抒情詩《離騷》主要抒發了去國離鄉的憂憤愁思。這兩句詩是《離騷》中的名句,表現了屈原對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在想像的世界中,詩人乘著龍車鳳車,遨遊宇宙,向古帝陳情,向上蒼發問,不知疲倦地追尋。這種「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千百年來一直鼓舞著後人為追求真理,為正義事業不畏艱險,勇於進取。
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
【出處】《荀子·修身》。
【大意】通過品德修養達到自強,則名聲可與古代聖賢堯、禹齊名。
【提示】修身是儒家傳統道德的一項重要要求,是指自我完善,嚴格按社會道德規范要求自己。荀子對修身的要求很高也很具體,以至於一言一行,甚至服飾、飲食、居處、容貌、態度等,一律要求合乎道德准則。他認為做到這些,就與堯、禹差不多了,實際上是強調修身可以成為自強的一種途徑。
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
【出處】《商君書·畫策》。
【大意】能戰勝強大敵人的人,首先應當是能夠戰勝自己(弱點)的人。
【提示】這句話是關於對敵戰略戰術的見解,與老子的「自勝者強」的思想相近。強調與強敵戰斗的人,必先要戰勝自己,就是說要有充分的自信。如果面對強敵先自氣餒,則必敗無疑。這一思想也適用於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即做事情應該首先樹立堅定的信心,努力超越自己,克服自身的缺點與不足。首先戰勝自己,然後才能無往而不勝。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出處】曹操《龜雖壽》。
【大意】千里馬雖然老了,呆在馬棚里,但它還是想著馳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人即使老了,他的雄心壯志仍然不會消失。
【提示】人生理年齡的增長規律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心理年齡卻因人而異。有些人到了老年,意志消沉,特別是退休之後,無所事事;有些人到了老年,善於適應環境,保持與年輕人一樣的激情,積極進取,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甚至開創出新的事業。可見,只要自強不息,正確認識自己,老年人也可以再創輝煌。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出處】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大意】不要嘆息落日余暉照在桑樹榆樹上,它依然可發出滿天紅霞。
【提示】因為夕陽照在桑榆樹端,「桑榆」在古代就成了日暮和老年的代名詞。這是劉禹錫答好友白居易詩中的兩句。他倆年歲相近,寫此詩時都已進入老年。劉禹錫說,走向老年是人的一種自然趨勢,但仍應保持一種進取精神。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夕陽紅」精神。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
【出處】李咸用《送人》。
【大意】眼前有多少不如意事,男兒從來要自強自立。
【提示】離別是人生的悲歌,悵惘而無奈。在一首送別友人的詩中,想要表達的情義自然很多。山河路遠,世道坎坷,功業難成,相聚無多。凡此種種,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臨歧嗟嘆!但這兩句詩卻拋開悲傷,抒發了豪邁的情感。它激勵人們:面對人生困境,不能消磨意志,喪失信心。哪怕千難萬難,也要勇敢面對。自強自立,才能提升人格境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價值,大有所為,創造出精彩的人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出處】李清照《烏江》。
【大意】活著就要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死了也要當鬼中的豪傑。
【提示】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的軍隊圍困在垓下,項羽沖出重圍,退到烏江時,有人預備了船隻,讓項羽返回江東。項羽不肯,他說:「當年我帶著八千兄弟渡江西征,而今就我一個人回去,即使江東父老仍然擁護我,可我有何顏面去見他們呢?」於是,項羽堅持戰斗到最後一刻,自刎而亡。李清照是宋代的著名女詞人,她寫下《烏江》一詩,贊美項羽這個失敗的英雄,也暗諷南宋懦弱的政權。後來,人們多用這兩句詩來形容胸懷大志的英雄氣概。詩的下面兩句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講的就是上面那段故事。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出處】朱熹《答鞏仲至》。
【大意】即使到了百尺竿子的頂端,也還要繼續努力向上。
【提示】「百尺竿頭」比喻已經取得的成就,「更進一步」是昭示人們不能滿足現狀,還應爭取更大的進步。一個人不論在事業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應該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不僅能超越別人,而且能超越自我。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對待寫作的態度十分認真,每當他寫完一篇,就貼在牆上,仔細檢查,直到覺得無可挑剔以後,才拿出來給別人看。有了這種精益求精、不斷追求進步的精神,一個人才會有更大的成就。 http://www.5qxx.com/ReadNews.asp?NewsID=1071
1、認清自己往往比輕視別人更重要。
2、生活的美,來源於你對生活的熱愛;友情的純真,來源於你對朋友真誠的相待。
3、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這易逝的時光。
4、敞開心扉,知已就不再難尋。
5、***是生活中一種永遠向上的力量。
6、鏡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卻能洞照你的心靈。
7、嫉妒是人生進取中最大的敵人。
8、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9、在最悲傷的時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時候,不能忘記挫折。
10、真誠和理解是人與人交往中最珍貴的贈品。
11、人們常常慨嘆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為他們缺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12、先淡後濃,先疏後親,先遠後近,交友之道也。
13、重復別人走過的路,是因為忽視了自己的雙腳。
14、愛情如詩,不奢求華麗的外表,只渴求純真的內涵。
15、真愛如茶,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品出來的。
16、一切的狡辯都源於我們內心的虛偽。
17、勤勞盈有財富,知識蘊含成功。
18、追求的腳步應該像時間一樣,只能進不能退。
19、讀書的臉不僅僅是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了解人生懂得如何做人。
20、擺脫淺薄和低俗的最好辦法就是讀書。
21、朋友是黑暗中的明月;書籍是心海里的航標燈。
22、物質生活的貧困,精神生活的匱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為改變這種現狀去吃苦。
23、生活是一面鏡子,樂觀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微笑;悲觀的人看到的則是自己的苦筆。
24、人生難免要遭遇挫折與失敗,與其用淚水洗刷悔恨,不如用微笑去迎接新的挑戰。
25、貪得者身富而心貪,知足者身貧而心富;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26、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鍛來,思立揭天掀地的來功,順向薄冰履過。
27、驥雖伏櫪,足能千里;鵠即垂翅,志在九霄。
28、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淡者,未必盡忘名利子情。
29、阿諛奉承就像是一種偽鈔,它無法換得純真的友誼;把時間花在解決今天的事情上,遠比花在為昨天的事情而後悔更有意義。
30、居不必無惡鄰,會不必無損友,惟在自持者兩得之;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機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31、藏巧於拙,用悔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不要抱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而應把這當成磨練自己的機會。
32、甘人之語,多不論其是非;激人之語,多不顧其利害。
33、輕財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觸忤,斯能為人不能為之事功。
34、蒲柳之姿,望秋而零;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35、貪士能濟人,才是天性中惠澤;鬧場能篤學,方為心地上工夫。
36、世界上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的,也不是已失去的而是把握住眼前的幸福,失去的東西不一定是你的幸福,它之所以讓人留戀,是因為它給人以美好的想像空間,但是生活不是想像,幸福不是想像它們都是實實在在的點點滴滴,當一切美好的東西被外力輕易摧垮時,就說明它本身就不是那麼堅固,也許它的基礎不是堅固的混凝土,而是一堆泡沫。
E. 緬懷先烈自強不息手抄報內容
革命先烈的名人名言
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難道還有什麼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麼錯誤不能拋棄的嗎? --毛澤東
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毛澤東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 ——蕭楚女
我們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
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 ——陳輝
戰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成棟梁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發奮學習,先烈用十三年抗戰,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正因為如此,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難道他們不知道生命的可貴嗎?不!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深深懂得:在祖國危亡之時,作為一個中國人,保衛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為了祖國的解放,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戰火中出生入死,監牢里堅貞不屈,刑場上大義凜然。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了華夏民族的新生。英烈們雖打下了江山,但他們的事業還沒有完成。為了中國夢,讓先烈的理想變成現實,每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地繼承先烈遺志,實現先烈遺願,我們唯有卧薪嘗膽,自強不息。祖國是民族的根,愛國是民族的魂。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永垂不朽、萬古流芳!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革命精神,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作為中國人民,尤其是當代中學生,更應積極地、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學習,日積月累,才能夠為社會主義建設出自己的一份力,只要盡微薄之力,就算是對社會給予我們幸福生活的回報,更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好回報。
F. 關於「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手抄報
作者:查字典編 點擊圖片放大 我要投稿
珍惜無價的自尊 自信者的優秀品質 自尊的含義 名人名言 氫氣球升起的原因 自尊自信做最好的自己 東施效顰
[page]
[page]
G. 自強 手抄報
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強是支持著中國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境界。是流淌在中華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國人民代代相傳的傳世之寶。解放後,中國人民繼承了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在毛澤東「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號召的鼓勵下,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也必須發揚自強美德,去適應日趨激烈的競爭。
自強道德規范,也就是孔子反復強調的「求諸己」。所謂的「自強不息」,所謂的「求諸己」,主要強調以下內容:
第一,自強首先要求自主,確立靠自己不靠別人的觀念,與一味依附別人的奴化心理徹底決裂,與依賴別人恩賜的僥幸心理劃開界限,把爭取個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自己的利益自己爭取,不求別人代辦,不求別人恩賜。這是因為,由別人爭取來的利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利益,由包打天下情結形成的依賴關系,最終將轉化為依附關系,而形成新的奴役關系。所以,自強規范不但要求自己,也要求別人不越俎代庖。自強要求的自主,是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承擔對自己的責任,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當然,我們說的自主絕不是自我封閉,而是強調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自身,主要責任在自身。在爭取自身利益上,友誼和援助是次要的,是輔助性的。同時,也只有做到自立自強,才能贏得友誼和援助。
第二,自強的規范要求自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充分認識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的人才能自主,才不對別人抱有幻想。依附於別人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信心就是力量,力量來源於信心。人因為失去信心而自我萎縮,人也因懷有信心而自立自強。自信不是自高自大,孤芳自賞,自信是建立在對自己全面認識的基礎上的。自信不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而是對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信心和毅力的信任,是對自己會做得盡可能好的信任。自信的本質是一種自我宣誓式的決心。自信不是對別人不信任。相反,充分信任同志,充分信任環境的人,才會有真正的自信。對周圍條件和環境的充分認識和了解,對友誼和支援的尊重,是建立自信的條件。懷有自信心的人,才會堅持自主意識,堅持對自身潛力的開發。自強規范依賴自信心的支持,自信心是自強規范的必備要素。
第三,自強規范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勵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勵自己。也就是自己激發自己的積極性,自己作為自己的動力源,自己開動自己,自我發動。無論是自主還是自信,必然要落腳到行動上,落腳到積極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上,落腳到充滿希望、精神激昂的人生開拓中。有為的人生哲學,樂觀的人生態度,積極的開拓行動,昂揚奮發向上的精神,才是「自強不息」的真正含義。不悲觀,不頹廢,不自棄,調動自己整個生命中蘊含的活動能量,去進行人生的創造。
第四,自強規范要求自責。自責就是自我責備,勇於承擔責任。在社會生活中,有成與敗,有得與失,有榮與辱,有幸與不幸。自強規范要求把成敗、得失、榮辱、幸不幸歸因於己,不怨天,不尤人,從自身方面找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樣的道理雖然人人懂得,已成常識,但是在具體到個人際遇的問題上,特別是遇到不稱心、不如意的境況時,有的人就會怨領導,怨同事,怨客觀條件,把個人的挫折歸因於客觀環境,或者由怨而恨,移怒於人,疑人偷斧,徒生猜忌;或者由怨恨轉為消沉,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甘墮落而不自知,從而自毀前程。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怨天尤人,是對困難的畏懼和怯懦,是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和不信任,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樣的認識歸因,會使自己產生挫敗心理,自我萎縮。自強的人,必是勇於自責的人;勇於自責的人,才能做到自強。
自強的規范不只是個人修養的規范,它通常在三個層次上使用。第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第二,自強的規范在團體的層次上使用。每一個單位要做到自強不息,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第三,自強規范在個人品德中使用,在人生征途中應做到自強不息。
名言
●如果你足夠堅強,你就是史無前例的(司科特·菲茨傑拉德)
●強者容易堅強,正如弱者容易軟弱(愛默生)
●不害怕痛苦的人是堅強的,不害怕死亡的人更堅強----(迪亞娜夫人)
●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堅強的意志(英國)
●自信與自靠是堅強的柱石(英國)
●堅強者能在命運之風暴中奮斗(英國)
●頑強這就是作家技能的秘密(傑克·倫敦)
●頑強能引導人們走向幸福(土耳其)
●強烈的信仰會贏取堅強的人,然後又使他們更堅強----(華特·貝基霍)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馬在思)
●勝利屬於堅韌不拔的人(英國)
●失敗是堅韌的最後考驗(俾斯麥)
●堅韌是意志的最好助手(歐洲)
●事業常成於堅韌,而毀於爭躁(伊朗)
●工夫和堅韌使桑葉變成綢緞(英國)
●哪怕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高爾基)
●由於勇敢的堅韌,無可避免的禍患將會被征服(歐洲)
●堅毅可以戰勝強力(非洲)
●偉大的事業是根源於堅韌不斷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從事,不避艱苦(羅索)
●男兒立身須自強(唐·李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唐·劉禹錫)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多自強(唐·李咸用)
●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息(清·金纓)
●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醴泉無源芝草無根人貴自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民生在勤
●自強為天下健,志剛為大君之道(清·康有為)
●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荀子〉
●自強像榮譽一樣,是一個無灘的島嶼(拿破倉)
●要知道,能在困境中保持自強是多麼令人崇敬啊!(朗費羅)
●自強不息,乃幸運之母(德國)
關於自強句子
1:自強是努力向上,是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和不懈追求;
2:自強是奮發進取,是狂風暴雨襲來時的傲然挺拔;
3:自強是腳踏實地,百折不撓,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崇高的理想邁進;
4:自強是對困難的蔑視,對挫折的回應,對成功的嚮往和渴望;
5:自強是在命運之風暴中奮斗的汲汲動力,是在殘酷現實中拼搏的中流砥柱;
6:自強是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的凌雲壯志,是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雄魂氣迫;
7:自強是文豪蘇軾受貶後寫出的千古絕唱,是落第秀才蒲松齡手中名垂千古的絕筆佳句;
8:自強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勇往直前的勇氣和魄力;
9:自強是"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的決心,是振作精神,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的信念;
10:自強是一種困難壓不倒,厄運不低頭,危險無所懼的亮麗操守.
關於自立自強的人生故事關於自立自強的人生故事
張海迪勉勵殘疾朋友自立自強
深圳法制報訊(記者 李文 張定平)「我有一個夢想,若干年的某一天,所有殘疾朋友能夠像健全人一樣地生活,可以駕駛汽車、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旅遊,那時我們殘疾朋友就能完全融入社會,融入這個和諧的大家庭。」這是昨天張海迪與全市六區的100多名殘疾人面對面交流時說出的心裡話。
昨天,市殘聯為慶祝第十五次「全國助殘日」,在五洲賓館舉辦了座談會。作家張海迪,以及中國社科院社科研究所副所長黃平參加座談。
張海迪說:「自從有人類就有殘疾人,他們是人類社會的自然存在。和諧社會的構建,與殘疾人事業緊密相關。深圳是一個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城市,深圳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將給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借鑒。」
在羅湖商業城從事按摩工作的盲人馬景陽聽完張海迪的一番話後對記者說:「我今年26歲,是聽著張海迪事跡長大的,她的精神一直在鼓舞著我。一名殘疾人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就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大的艱辛,我作為年輕人會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學習,勇敢面對生活。」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的20名聾啞學生到場觀看座談會,一名叫陸金輝的聾啞學生在記者的采訪本上寫道:「今天非常高興看到張海迪,她是一名作家,我將來也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張海迪已於今年與其他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提出一個議案,建議將「全國助殘日」更名為「全國殘疾人自強日」。她說:「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人們的關愛和幫助;但是殘疾人也應當在社會中發揮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奉獻,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幫助。『自強日』這個提法能夠激勵殘疾朋友自立自強,珍惜生命。殘疾人很好地融入社會,社會才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高建偉參加了座談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表示:「今年,市殘聯將在完善《深圳市殘疾人特殊優惠辦法》、安排殘疾人就業方面多做工作,多層面營造理解、關心殘疾人的社會環境。」
H. 自強手抄報
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強是支持著中國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境界。是流淌在中華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國人民代代相傳的傳世之寶。解放後,中國人民繼承了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在毛澤東「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號召的鼓勵下,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也必須發揚自強美德,去適應日趨激烈的競爭。 自強道德規范,也就是孔子反復強調的「求諸己」。所謂的「自強不息」,所謂的「求諸己」,主要強調以下內容: 第一,自強首先要求自主,確立靠自己不靠別人的觀念,與一味依附別人的奴化心理徹底決裂,與依賴別人恩賜的僥幸心理劃開界限,把爭取個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自己的利益自己爭取,不求別人代辦,不求別人恩賜。這是因為,由別人爭取來的利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利益,由包打天下情結形成的依賴關系,最終將轉化為依附關系,而形成新的奴役關系。所以,自強規范不但要求自己,也要求別人不越俎代庖。自強要求的自主,是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承擔對自己的責任,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當然,我們說的自主絕不是自我封閉,而是強調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自身,主要責任在自身。在爭取自身利益上,友誼和援助是次要的,是輔助性的。同時,也只有做到自立自強,才能贏得友誼和援助。 第二,自強的規范要求自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充分認識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的人才能自主,才不對別人抱有幻想。依附於別人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信心就是力量,力量來源於信心。人因為失去信心而自我萎縮,人也因懷有信心而自立自強。自信不是自高自大,孤芳自賞,自信是建立在對自己全面認識的基礎上的。自信不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而是對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信心和毅力的信任,是對自己會做得盡可能好的信任。自信的本質是一種自我宣誓式的決心。自信不是對別人不信任。相反,充分信任同志,充分信任環境的人,才會有真正的自信。對周圍條件和環境的充分認識和了解,對友誼和支援的尊重,是建立自信的條件。懷有自信心的人,才會堅持自主意識,堅持對自身潛力的開發。自強規范依賴自信心的支持,自信心是自強規范的必備要素。 第三,自強規范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勵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勵自己。也就是自己激發自己的積極性,自己作為自己的動力源,自己開動自己,自我發動。無論是自主還是自信,必然要落腳到行動上,落腳到積極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上,落腳到充滿希望、精神激昂的人生開拓中。有為的人生哲學,樂觀的人生態度,積極的開拓行動,昂揚奮發向上的精神,才是「自強不息」的真正含義。不悲觀,不頹廢,不自棄,調動自己整個生命中蘊含的活動能量,去進行人生的創造。 第四,自強規范要求自責。自責就是自我責備,勇於承擔責任。在社會生活中,有成與敗,有得與失,有榮與辱,有幸與不幸。自強規范要求把成敗、得失、榮辱、幸不幸歸因於己,不怨天,不尤人,從自身方面找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樣的道理雖然人人懂得,已成常識,但是在具體到個人際遇的問題上,特別是遇到不稱心、不如意的境況時,有的人就會怨領導,怨同事,怨客觀條件,把個人的挫折歸因於客觀環境,或者由怨而恨,移怒於人,疑人偷斧,徒生猜忌;或者由怨恨轉為消沉,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甘墮落而不自知,從而自毀前程。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怨天尤人,是對困難的畏懼和怯懦,是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和不信任,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樣的認識歸因,會使自己產生挫敗心理,自我萎縮。自強的人,必是勇於自責的人;勇於自責的人,才能做到自強。 自強的規范不只是個人修養的規范,它通常在三個層次上使用。第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第二,自強的規范在團體的層次上使用。每一個單位要做到自強不息,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第三,自強規范在個人品德中使用,在人生征途中應做到自強不息。 名言 ●如果你足夠堅強,你就是史無前例的(司科特·菲茨傑拉德) ●強者容易堅強,正如弱者容易軟弱(愛默生) ●不害怕痛苦的人是堅強的,不害怕死亡的人更堅強----(迪亞娜夫人) ●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堅強的意志(英國) ●自信與自靠是堅強的柱石(英國) ●堅強者能在命運之風暴中奮斗(英國) ●頑強這就是作家技能的秘密(傑克·倫敦) ●頑強能引導人們走向幸福(土耳其) ●強烈的信仰會贏取堅強的人,然後又使他們更堅強----(華特·貝基霍)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馬在思) ●勝利屬於堅韌不拔的人(英國) ●失敗是堅韌的最後考驗(俾斯麥) ●堅韌是意志的最好助手(歐洲) ●事業常成於堅韌,而毀於爭躁(伊朗) ●工夫和堅韌使桑葉變成綢緞(英國) ●哪怕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高爾基) ●由於勇敢的堅韌,無可避免的禍患將會被征服(歐洲) ●堅毅可以戰勝強力(非洲) ●偉大的事業是根源於堅韌不斷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從事,不避艱苦(羅索) ●男兒立身須自強(唐·李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唐·劉禹錫)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多自強(唐·李咸用) ●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息(清·金纓) ●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醴泉無源芝草無根人貴自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民生在勤 ●自強為天下健,志剛為大君之道(清·康有為) ●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荀子〉 ●自強像榮譽一樣,是一個無灘的島嶼(拿破倉) ●要知道,能在困境中保持自強是多麼令人崇敬啊!(朗費羅) ●自強不息,乃幸運之母(德國) 關於自強句子 1:自強是努力向上,是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和不懈追求; 2:自強是奮發進取,是狂風暴雨襲來時的傲然挺拔; 3:自強是腳踏實地,百折不撓,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崇高的理想邁進; 4:自強是對困難的蔑視,對挫折的回應,對成功的嚮往和渴望; 5:自強是在命運之風暴中奮斗的汲汲動力,是在殘酷現實中拼搏的中流砥柱; 6:自強是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的凌雲壯志,是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雄魂氣迫; 7:自強是文豪蘇軾受貶後寫出的千古絕唱,是落第秀才蒲松齡手中名垂千古的絕筆佳句; 8:自強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勇往直前的勇氣和魄力; 9:自強是"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的決心,是振作精神,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的信念; 10:自強是一種困難壓不倒,厄運不低頭,危險無所懼的亮麗操守. 關於自立自強的人生故事關於自立自強的人生故事 張海迪勉勵殘疾朋友自立自強 深圳法制報訊(記者李文張定平)「我有一個夢想,若干年的某一天,所有殘疾朋友能夠像健全人一樣地生活,可以駕駛汽車、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旅遊,那時我們殘疾朋友就能完全融入社會,融入這個和諧的大家庭。」這是昨天張海迪與全市六區的100多名殘疾人面對面交流時說出的心裡話。 昨天,市殘聯為慶祝第十五次「全國助殘日」,在五洲賓館舉辦了座談會。作家張海迪,以及中國社科院社科研究所副所長黃平參加座談。 張海迪說:「自從有人類就有殘疾人,他們是人類社會的自然存在。和諧社會的構建,與殘疾人事業緊密相關。深圳是一個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城市,深圳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將給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借鑒。」 在羅湖商業城從事按摩工作的盲人馬景陽聽完張海迪的一番話後對記者說:「我今年26歲,是聽著張海迪事跡長大的,她的精神一直在鼓舞著我。一名殘疾人要為社會做出貢獻就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大的艱辛,我作為年輕人會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學習,勇敢面對生活。」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的20名聾啞學生到場觀看座談會,一名叫陸金輝的聾啞學生在記者的采訪本上寫道:「今天非常高興看到張海迪,她是一名作家,我將來也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張海迪已於今年與其他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提出一個議案,建議將「全國助殘日」更名為「全國殘疾人自強日」。她說:「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人們的關愛和幫助;但是殘疾人也應當在社會中發揮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奉獻,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幫助。『自強日』這個提法能夠激勵殘疾朋友自立自強,珍惜生命。殘疾人很好地融入社會,社會才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高建偉參加了座談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表示:「今年,市殘聯將在完善《深圳市殘疾人特殊優惠辦法》、安排殘疾人就業方面多做工作,多層面營造理解、關心殘疾人的社會環境。」
I. 自強不息心理手抄報詞語
生生不息 [shēng shēng bù xī]
生詞本
基本釋義
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內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容。不斷地生長、繁殖。
出 處
《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宋·周敦頤《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J. 自立自強的手抄報
張海迪 1955年9月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她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年海迪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韓國出版。
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並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
1992年度中國作協莊重文文學獎;
1994年全國首屆奮發文明進步獎長篇小說一等獎;
1997年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1998年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和「山東省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8年全國第二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和個人特別獎;
1999年全國第三屆優秀婦女讀物獎;
1999年全國第四屆外國文學作品優秀圖書獎;
2002年10月,長篇小說《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
2002年12月《絕頂》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
2003年10月《絕頂》獲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發奮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里的殘疾人問題》。1993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了哲學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奮斗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尋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著一條道路。
2006年3月3日,張海迪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開幕式上。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a href="http://rec.ipcu.cn/?key=禮物" target="_blank">禮物</a>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的孩子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a href="http://rec.ipcu.cn/?key=yingyue" target="_blank">音樂</a>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997年她被日本NHK電視台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張海迪先後被授予各種榮譽稱號——
1981年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
1982年獲聊城地區「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1982年獲聊城地區「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2年共青團山東省委授予「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1983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山東省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3年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9年中宣部授予「優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稱號;
1990年山東團省委授予「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1991年中國殘聯授予「自強模範」稱號;
1992年濟南市政府記大功一次;
1993年全國婦聯授予「巾幗建功標兵」稱號,並再次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95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模範黨員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年被日本NHK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2001年被新華社《環球》<a href="http://c02.caishow.com/magazine/default.htm?f=23076&lower_cooid=0&ad_id=5076" target="_blank">雜志</a>評選為「環球二十位最具影響世紀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海迪曾當選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並長期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傑出代表。
向她學習 選一段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