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成敗故事

成敗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3:50:39

⑴ 關於成敗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名人名言:

1.凱勒:要使性格有所發展並非簡單之事,只有通過艱難和困苦的磨練才能使心靈強化,視野開闊,雄心振奮,從而達到成功的目的。

2.紀伯倫:一個羞赧的失敗比一個驕傲的成功還要高貴。

3.門捷列夫:一個人要發現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萬個人在失敗的探索和悲慘的錯誤中毀掉自己的生命。

4.冼星海:一朵成功的花都是由許多雨、血、泥和強烈的暴風雨的環境培養成的。

5.柏拉圖:成功的唯一秘訣——堅持最後一分鍾。

6.莎士比亞:不應當急於求成,應當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對象,鍥而不舍,時間會成全一切。凡事開始最難,然而更難的是何以善終。

7.愛迪生: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

8.孫中山:不斷的奮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9.拿破崙:我成功,因為志在要成功,我未嘗躊躇。

名人事例:

卧薪嘗膽: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報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⑵ 古代有關學習成敗的故事

刺股懸梁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螢囊映雪的車胤、孫康,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鑿壁偷光的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墨池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⑶ 關於"成敗"的名人事跡

失敗的英雄,下面這個例子很不錯。

1912年1月17日,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和他的同伴在爭取最先到達南極的競賽中英雄般地失敗,以及他們在歸途中遇難身亡的悲壯事跡,均已載入世界傳奇錄。

事後回想起來,斯科特施行的計劃過於繁復,確是站不住腳的,許多環節可能會(後來果真)出差錯。然而,人們永遠不會忘記斯科特、威爾遜、奧茨、鮑爾斯和伊文斯的英雄主義精神和頑強意志。2月10日,他們的屍體被發現在距一個食品補給站僅11英里處。他們至今仍長眠於構築在他們最後安息地上的圓錐形石堆下。

兩個勇敢的探險家將目光牢牢地鎖定了這塊神秘土地。他們就是來自挪威的阿盟森和來自英國的斯科特。他們都知道,能夠第一個踏上南極的土地,將從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一夜成名,將獲得空間的歷史榮耀。所以他們都憋足了一口氣,誓死爭先,在這片極美麗極危險的冰雪極地,以生命為賭注,展開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酷烈的極速競爭。

出生在英國的斯科特小時候生活貧困,他一邊在船上干零工,一邊刻苦自學,最後以自己的聰明能夠能幹成為一名出色的船長。因為是苦孩子出身,他有很強的成功渴望,改變自己的生活,現在天賜良機,讓他去完成人類的壯舉,如果完成這個壯舉的話,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來了。

阿盟森因為祖國挪威大部分國土在北極圈裡,他從小就夢想去征服北極點,但是媽媽不想讓他去冒險,而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個醫生,他是個孝順的乖兒子,所以就遵從他母親的意願,就去讀那醫科大學,但是他做一個冒險家的願望還是非常強烈。母親去世後,他終於全力以赴地開始了自己的夢想之旅。

為了征服南極,阿盟森對南極進行了多年的仔細考察和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備工作。他謙遜地向當地的愛斯基摩人學習如何使用狗拉雪橇,學習在風雪中生存的技巧。作為一個資深的探險家,他還組織了一個非常精乾的團隊。而且,他先行一步踏上征服南極的道路,而把對手遠遠地甩在後面。

然而,阿盟森的這些優勢在斯科特面前就黯然失色了。因為當時強大的大英帝國政府給了斯科特最強有力的支持,甚至動用軍隊為他組織最精良的裝備。相對於斯科特這支正規軍而言,阿盟森僅僅是個微不足道的游擊隊罷了。

終於,出人意料的結果被歷史記錄了下來。最後的勝利者愉快地站在南極點上,享受著成功的巨大喜悅,甚至還戲謔地給他的對手留下了一封信,信里以輕松幽默的口吻,宣告了自己是最後的贏家。我們已經不可能知道失敗者的感受,他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因為這個屈居第二的探險家,在從南極返回的途中,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重重磨難後,葬身雪海了。

而這位勝利者,後世常常批評他過於刻薄,心胸狹窄,而對手的不幸,又使世人更加同情失敗者,而忽略了這位勝利者……事實上,若干年後,他為了營救其他探險家,同樣不幸喪生在探險途中,為探險事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兩位參與生死極速的探險家,都是高尚、勇敢和偉大的英雄,隨著他們的相繼死亡,南極漸漸成為科學家關注的地域,而不再是探險家的目標。

斯科特和阿盟森,他們共同書寫了南極探險史光輝巔峰,一起終結了南極探險的英雄時代。

參考資料:http://www.cctv.com/program/lc/20040921/102125.shtml

二戰時德國的將領們,古德里安指出的裝甲兵理論是現代各國的陸軍用兵理論,但他敗了。隆美爾的用兵方略不是任何一個盟軍將領能企及的,當之無愧的英雄,他也敗了,曼施坦因,閃電伯爵,沒有他,法國不會那麼輕易投降,他最後也敗了,拿破倫,世界上誰說他不是英雄誰就不食人間煙火,但他也敗了,還有巴黎公社等,英雄是個人的素質和能力,不是以勝敗來定論的,如果一定要勝利才是英雄,那蔣介石打敗日本也算英雄了?

我早已在同學中得知有一類啟發思想的好書,它就是我每天不斷翻閱的《真好從書》。因為我平時做事沒有恆心,我便挑中了《堅毅真好》這本書。

一開始,映入我的眼簾的是耳熟能詳的幾個故事。接著,我又再次被菲迪皮茨那堅忍不拔的毅力感動了。緊接著,我又被海倫·凱勒的老師和海明威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再次感動了。這裡面有成功的事例,也有失敗的事例,其中,最讓人惋惜的就是《成敗只差0.5毫米》,而萊斯只要把那顆螺絲多向前旋轉0.5毫米,他就能成功。但他沒有貝爾那種毅力,放棄了改裝的機會,最後讓貝爾拿到了研究出電話的榮譽。從這一個個小事例中我也明白了許多生活的哲理。從《讓站錯了隊伍的「士兵」回到隊列中去》中,我懂得了如果工作是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歌德)。從《從自己第一百零一次站起來》,我知道了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我們的意志,才在我們的道路上設下重重障礙的(泰戈爾)。《成敗只差0.5毫米》里,我明白了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再次閱讀完《堅毅真好》的我,思緒萬千.我在閱讀完這本書後,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的一句話: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我還明白了:只要有不灰心、不氣餒、堅持不懈的毅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在法國拿破崙戰爭時期,由於流失了一顆鐵釘就掉了一個馬蹄鐵,掉了一個馬蹄鐵就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就死了一個將軍,死了一個將軍就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就亡了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滅亡竟然是因為當初流失了一顆鐵釘。

⑷ 關於細節決定成敗的三個中外小故事 50字左右

第一、在三國演義一百回里,諸葛亮北伐軍受阿斗命撤回蜀中,害怕司馬懿在後追殺便用了個「增灶計」。比如軍中只有一千軍士,則晚上扎營時要掘兩千個灶,第二天晚上則掘三千個灶,依次類推。司馬懿見蜀軍每日灶數增加,以為有兵士不斷加入,於是不敢再魯莽追擊。諸葛亮則成功撤回蜀中。
第二、最典型的一個例子——「空城計」。空城計那一回里,描寫諸葛亮如何安排的句子中有一句:「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操琴、童子、百姓,真正嚇跑司馬懿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這些精心安排的細節。
1.一個消防隊員的例子。我們都知道消防隊員行動特別迅速,如果象我們一樣慢吞吞,一幢房子早燒光了。可是你有所不知,我們的消防隊員所有工具都必須非常嚴謹地合理放置;晚上入睡,消防隊員的衣物的穿脫和擺放,都有十分明確的規范。否則,警報響起來,靴子找不到鞋帶,褲子配不著皮帶,怎麼辦?曾經看曾國藩的書,曾國藩要求子女(包括兒媳婦在內)連沒有什麼大用處的布片、線頭都必須有序分放。我想自有其用意。
2.沃爾瑪幾十年來蒸蒸日上,而且不斷擴張。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沃爾瑪仍然以良好的速度增長,僅僅在中國,它就計劃到2005年開100家店。沃爾瑪成功的秘密就在於它注重細節,從細節中取勝。
1洗馬桶的少女
一個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廁所!上司對她工作質量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怎麼辦?是接受這個工作?還是另謀職業?
一位先輩看到她的猶豫態度,不聲不響地為她做了示範,當他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時,他竟然從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輩對工作的態度,使她明白了什麼是工作,什麼是責任心,從此她漂亮地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並踏上了成功之路。
此後,野田聖子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為了證實自己的工作質量,也為了強化自己的敬業心,她曾多次喝過自己擦洗過後的馬桶里裝的水。1987年,野田聖子當選為歧阜縣議會議員,是當時最年輕的縣議員。1998年7月擔任第一次小淵惠三內閣的郵政大臣,是日本最年輕的閣員。
2、宗慶後——一個礦泉水瓶蓋有幾個齒?
雖然我們經常喝礦泉水,但你不會在意,剛剛擰開的那瓶礦泉水,瓶蓋上會有幾個齒。如果我拿這個問題考你,你一定會嗤之以鼻,因為這個問題太無厘頭了。
一家電視台做了一期人物訪談,嘉賓是宗慶後。知道宗慶後的人不多,但幾乎沒有人沒有喝過他的產品——娃哈哈。這個42歲才開始創業的杭州人,曾經做過15年的農場農民,栽過秧,曬過鹽,采過茶,燒過磚,蹬著三輪車賣過冰棒……在短短20年時間里,他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將一個連他在內只有三名員工的校辦企業,打造成了中國飲料業的巨無霸。
關於他的創業、關於娃哈哈團隊、關於民族品牌鑄造……在問了若干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後,主持人忽然從身後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礦泉水,考了宗慶後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瓶娃哈哈礦泉水的瓶口,有幾圈螺紋?」
四圈。宗慶後想都沒想,回答道。主持人數了數,果然是四圈。
第二個問題,「礦泉水的瓶身,有幾道螺紋?」
八道。宗慶後還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數了數,只有六道啊。宗慶後笑著告訴她,上面還有兩道。
兩個問題都沒有難倒宗慶後,主持人不甘心。她擰開礦泉水瓶,看著手中的瓶蓋,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個問題,「你能告訴我們,這個瓶蓋上有幾個齒嗎?」
觀眾都詫異地看著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很多人趕到電視錄制現場,就是為了一睹傳奇人物的風采,有的人還准備了很多問題,向宗慶後現場討教呢。可是,主持人竟將寶貴的時間,拿來問這樣一個無聊問題。
宗慶後微笑地看著主持人,說,「你觀察得很仔細,問題很刁鑽。我告訴你,一個普通的礦泉水瓶蓋上,一般有18個齒。」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這個你也知道?我來數數。」主持人數了一遍,真是18個。又數了一遍,還是18個。主持人站起來,做最後的節目總結,「關於財富的神話,總是讓人充滿好奇。一個擁有170多億元身家的企業家,管理著幾十家公司和兩萬多人的團隊,開發生產了幾十個品種的飲料產品,每日需要決斷處理的事務何其繁雜?可是,他連他的礦泉水瓶蓋上有幾個齒,都了如指掌。也許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們恍然大悟,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
如果將你正在從事的事業比喻成一瓶礦泉水的話,你知道你的瓶蓋上,有多少個齒嗎?宗慶後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話。
3、張瑞敏——小事當作大事做
張瑞敏領導的海爾如今很叫響了,但當初的海爾經營管理可是一塌糊塗啊,張瑞敏入主海爾後制定的第一條制度竟是「不許隨地大小便」,可見海爾昔日情形。
1985年,海爾著手內部管理,為此編寫了10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制定了121項管理標准,49項工作標准,1008個技術標准。張瑞敏著手整理企業內部,而且願意花大力氣、花大價錢,小事當作大事做,這樣一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4、馬蹄釘的故事——英國國王理查三世
「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
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
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
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這是個著名的英國民謠,其中提到的故事在歷史上曾真實地發生過。
那是在1485年,英國國王理查三世要面臨一場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關繫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戰斗開始之前,國王讓馬夫去備好自己最喜愛的戰馬。馬夫立即找到鐵匠,吩咐他快點給馬掌釘上馬蹄鐵。鐵匠先釘了三個馬掌,在釘第四個時發現還缺了一個釘子,馬掌當然不牢固。馬夫將這個情況報告給國王,眼看戰斗即將開始,國王根本就來不得及在意這第四個馬蹄鐵,就匆匆趕回戰場了。
戰場上,國王騎著馬領著他的士兵沖鋒陷陣,左突右奔,英勇殺敵。突然間,一隻馬蹄鐵脫落了,戰馬仰身跌翻在地,國王也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沒等他再次抓住韁繩,那匹驚恐的畜牲就跳起來逃走了。一見國王倒下,士兵們就自顧自地逃命去了,整支軍隊在一瞬間土崩瓦解、一敗塗地。敵軍趁機反擊,並在戰斗中俘虜了國王。國王此時才意識到那顆釘子的重要性,在被俘那一刻痛苦地喊道:「釘子,馬蹄釘,我的國家就傾覆在這顆馬蹄釘上!」這場戰役就是波斯沃斯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理查三世失掉了整個英國。
修行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一念鬆懈,因果循環。
5、呂元膺——以小見大說誠信
據《玉泉子》一書記載,呂元膺任東都留守時,有位處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兩人正對局,突然來了公文,呂元膺只好離開棋盤到公案前去批閱公文,那位棋友趁機偷偷挪動了一個棋子,最後勝了呂元膺。其實呂元膺已經看出他挪動棋子了,只是沒有說破。第二天,呂元膺就請那位棋友到別處去謀生。別人都不知道辭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辭退。臨走時,呂元膺還贈送了錢物。
呂元膺之所以要辭退這位棋友,是由於他從這位棋友挪動一個棋子、搞了一個奷詐的小動作中發現了他的不誠信。誠信者,真誠守信之謂也。誠信,是人生的無形資產,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無信不立」,不誠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難處世。與沒有誠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險可怕的。
挪動一個棋子,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認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見大。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可貴的善良;而不誠信,卻是一種惡德,世間的無數不幸和災禍的根源,無不是由惡德所滋生、引發的。小與大,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6、福特面試的故事
一隻蝴蝶在巴西煽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的得克薩斯洲引起一場龍卷風。
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或許會改變人的一生,這絕不是誇大其辭,可以作為佐證的事例隨手便能拈來,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占居熬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誰又能想到該奇跡的創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動作?
那時侯福特剛從大學畢業,他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一同應聘的幾個人學歷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試時,福特感到沒有希望了。當他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很自然地彎腰把他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福特剛說了一句話:「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這個讓福特感到驚異的決定,實際上源於他那個不經意的動作。從此以後,福特開始了他的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讓福特汽車聞名全世界。
平安保險公司的一個業務員也有與福特相似的驚喜。他多次拜訪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而最終能夠簽單的原因,僅僅是他在去總經理辦公室的路上,隨手撿起了地上的一張廢紙並扔進了了垃圾桶。總經理對他說:「我(透過窗戶玻璃)觀察了一個上午,看看哪個員工會把廢紙撿起來,沒有想到是你。」而在這次見面總經理之前,他還被「晾」了3個多小時,並且有多家同行在競爭這個大客戶。
福特和業務員的收獲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他們下意識的動作出自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成來源於他們的積極態度,這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事實上,被科學家用來形象說明混沌理論的「蝴蝶效應」,也存在於我們的人生歷程中:一次大膽的嘗試,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一種積極的態度和真誠的服務,都可以出發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點,它能帶來的遠遠不止於一點點喜悅和表面上的報酬。
誰能捕捉到對生命有益的「蝴蝶」,誰就不會被社會拋棄。
7、阿基勃特——每桶四美元
從前在美國標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遠行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的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准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沒有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傳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這是一件誰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只有他成了董事長。
8、從小事做起的王永慶
提起台灣首富王永慶,幾乎無人不曉。他把台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業的前50名。而在創業初期,他做的還只是賣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台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於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要以為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造。
1)小城鎮出大效益
沃爾瑪開業之初不在任何一個超過5000人的城鎮上設店,保障以絕對優勢成為小城鎮零售業的支配者。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說:「我們盡可能地在距離庫房近一些的地方開店,然後,我們就會把那一地區的地圖填滿;一個州接著一個州,一個縣接著一個縣,直到我們使那個市場飽和。」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沃爾瑪開始進軍都市市場。
2)「保證滿意」「顧客永遠第一」,說到容易做到難
一個顧客在沃爾瑪店買了一個果汁機,不久出了點小毛病。他拿著機器和付款小票來到它的一家連鎖店。營業員立刻給他換了一台,還告訴用戶:果汁機又降價了,我們還需要退給你5美元。
3.上海地鐵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設計師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其中有那麼多的細節被二號線忽略了。結果二號線運營成本遠遠高於一號線,至今尚未實現收支平衡。
○三級台階的作用
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麼有限的一點點,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築物受困。德國的設計師就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所以地鐵一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台階,要進入地鐵口,必須踏上三級台階,然後再往下進入地鐵站。就是這三級台階,在下雨天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地鐵的防洪壓力。事實上,一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而地鐵二號就因為缺了這幾級台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對出口轉彎的作用沒有理解
德國設計師根據地形、地勢,在每一個地鐵出口處都設計了一個轉彎,這樣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煩嗎?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嗎?當二號線地鐵投入使用後,人們才發現這一轉彎的奧秘。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家裡開著空調,同時又開著門窗,你一定會心疼你每月多付的電費。想想看,一條地鐵增加點轉彎出口,省下了多少電,每天又省下了多少運營成本。
4.地毯上的紙團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關於應聘的故事:
有家招聘高級管理人才的公司,對一群應聘者進行復試。盡管應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們的簡單提問,可結果卻都未被錄用,只得怏怏離去。這時,有一位應聘者,走進房門後,看到了地毯上有一個紙團。地毯很乾凈,那個紙團顯得很不協調。這位應聘者彎腰撿起了紙團,准備將它扔到紙簍里。這時考官發話了:「您好,朋友,請看看您撿起的紙團吧!」這位應聘者遲疑地打開紙團,只見上面寫著:「熱忱歡迎您到我們公司任職。」幾年以後,這位撿紙團的應聘者成了這家著名大公司的總裁。
5.第一位進入太空飛船的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4.75噸重的「東方l號」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邀遊了89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為什麼能夠從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
原來,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航天飛船的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只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小的舉動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既懂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加加林通過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現了他珍愛他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也使他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
希望你點擊「採納」,舉手之勞,將鼓勵我們繼續解答其他網友的問題,謝謝!

⑸ 細節決定成敗的一些名人例子

1、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曾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爾集團「嚴、細、實、恆」的管理風格,把細和實提到了重要的層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靈敏度為目標。

把管理問題控制解決在最短時間、最小范圍,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消除了企業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達到了及時、全面、有效的狀況,每一個環節都能透出一絲不苟的嚴謹,真正做到了環環相扣、疏而不漏。

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於,雖其規章制度不可謂不細、不嚴、不實,但往往說在口上,定在紙上,訂在牆上,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真所謂成為細節,敗也細節,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

2、在三國演義一百回里,諸葛亮北伐軍受阿斗命撤回蜀中,害怕司馬懿在後追殺便用了個「增灶計」。

比如軍中只有一千軍士,則晚上扎營時要掘兩千個灶,第二天晚上則掘三千個灶,依次類推。司馬懿見蜀軍每日灶數增加,以為有兵士不斷加入,於是不敢再魯莽追擊。諸葛亮則成功撤回蜀中。

3、三國演義空城計那一回里,描寫諸葛亮如何安排的句子中有一句:「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操琴、童子、百姓,真正嚇跑司馬懿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這些精心安排的細節。

4、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4.75噸重的「東方l號」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邀遊了89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他為什麼能夠從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 原來,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航天飛船的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只穿襪子進入座艙。

就是這個細小的舉動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既懂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加加林通過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現了他珍愛他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也使他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

5、魯迅穿了一件破舊的衣衫去理發店理發,理發師看他穿得很隨便,又很骯臟,看起來像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理發。理了發後,魯迅隨隨便便地抓了一把錢給了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許多錢,簡直了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次多給錢的那個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魯迅理了發,還一直詢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

誰知付錢的時候,魯迅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先生,上次你胡亂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給你付錢,這次你認真的給我剪,我就認真地給你付錢。」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⑹ 求細節決定成敗的小故事

某公司招聘一名業務主管,在經過幾輪殘酷的考核淘汰之後,應聘人數由最初的幾十人變成了三個人。三位應聘者在前幾輪的測試中表現都十分出色,無論學識、閱歷、口才、形象都相差不多,簡直不分伯仲。
最後,公司經理親自出面挑選最後的人選,他的測試方法非常簡單:在桌子上放了幾張白紙和一支注滿了墨水的金筆,讓三位應聘者在紙上寫下各自的簡歷。
應聘者甲坐到桌前,擰開金筆正要寫字,恰好金筆漏下了一滴墨水,不偏不倚地落到了潔白的紙上。應聘者甲慌忙把滴了墨水的紙揉成一團,重新拿了一張紙寫起簡歷來,無奈金筆依舊漏水,短短一份簡歷,等他寫完已經用了四張紙。
應聘者乙發現金筆漏水後,從容地從西服口袋裡拿出自己的筆,順利地寫完了簡歷。
輪到應聘者丙上場了,他發現金筆漏水後,並沒有急著書寫簡歷,而是不慌不忙地擰開金筆,小心地捏了捏金筆的儲墨囊,排出儲墨囊里過多的墨水。金筆不再漏水,他自然寫得格外從容。
最後,經理宣布,公司決定留下應聘者丙擔任業務主管。當另外兩名應聘者問起他們落選的原因時,經理告訴他們:論學歷,論資歷,你們幾乎分不出高下,但是應聘者丙願意尋找問題的根源,並且能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從這一點上看,他要比你們高明。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有時候注重細節能使你得到命運之神的垂青。而所謂注重細節,說穿了也不過是擁有一顆永遠都在思考、永遠都保持著好奇的心,請記住:注重細節也是一種能力。

⑺ 細節決定成敗的著名故事

「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這是個著名的英國民謠,其中提到的故事在歷史上曾真實地發生過。 那是在1485年,英國國王理查三世要面臨一場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關繫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戰斗開始之前,國王讓馬夫去備好自己最喜愛的戰馬。馬夫立即找到鐵匠,吩咐他快點給馬掌釘上馬蹄鐵。鐵匠先釘了三個馬掌,在釘第四個時發現還缺了一個釘子,馬掌當然不牢固。馬夫將這個情況報告給國王,眼看戰斗即將開始,國王根本就來不得及在意這第四個馬蹄鐵,就匆匆趕回戰場了。 戰場上,國王騎著馬領著他的士兵沖鋒陷陣,左突右奔,英勇殺敵。突然間,一隻馬蹄鐵脫落了,戰馬仰身跌翻在地,國王也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沒等他再次抓住韁繩,那匹驚恐的畜牲就跳起來逃走了。一見國王倒下,士兵們就自顧自地逃命去了,整支軍隊在一瞬間土崩瓦解、一敗塗地。敵軍趁機反擊,並在戰斗中俘虜了國王。國王此時才意識到那顆釘子的重要性,在被俘那一刻痛苦地喊道:「釘子,馬蹄釘,我的國家就傾覆在這顆馬蹄釘上!」這場戰役就是波斯沃斯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理查三世失掉了整個英國。 細節決定成敗!

⑻ 求性格決定成敗的故事

《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拚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弔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雲: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不瞑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卧龍先生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先生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過一番刻苦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僅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著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像冰心說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⑼ 一些關於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

細節決定成敗

有一首民謠是這么唱的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從這首民謠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小細節對一件事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反應細節決定 成敗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說:

一個陰雲密布的午後,由於瞬間的傾盆大雨,行人們紛紛進入就近的店鋪躲雨。一位老婦人也蹣跚地走進費城百貨商店避雨。面對她略顯狼狽的姿容和簡朴的妝束,所有的售貨員都對她心不在焉,視而不見。

這時,一個年輕人誠懇地走過來對她說:「夫人,我能為您做點什麼嗎?」老婦人微微一笑:「不用了,我在這兒躲會兒雨,馬上就走。」老婦人隨即又心神不定了,不買人家的東西,卻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似乎不近情理,於是,她開始在百貨店裡轉起來,哪怕買個頭發上的小飾物呢,也算給自己的躲雨找個心安理得的理由。

正當她猶豫徘徊時,那個小夥子又走過來說:「夫人,您不必為難,我給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兩個小時後,雨過天晴,老婦人向那個年輕人道謝,並向他要了張名片,就顫巍巍地走出了商店。

幾個月後,費城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將這位年輕人派往蘇格蘭收取一份裝潢整個城堡的訂單,並讓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屬的幾個大公司下一季度辦公用品的采購訂單。詹姆斯驚喜不已,匆匆一算,這一封信所帶來的利益,相當於他們公司兩年的利潤總和!

他在迅速與寫信人取得聯系後,方才知道,這封信出自一位老婦人之手,而這位老婦人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詹姆斯馬上把這位叫菲利的年輕人,推薦到公司董事會上。毫無疑問,當菲利打起行裝飛往蘇格蘭時,他已經成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那年,菲利22歲。

隨後的幾年中,菲利以他一貫的忠實和誠懇,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事業扶搖直上、飛黃騰達,成為美國鋼鐵行業僅次於卡內基的富可敵國的重量級人物。

菲利只用了一把椅子,就輕易地與「鋼鐵大王」卡內基齊肩並舉,從此走上了讓人夢寐以求的成功之路。

這真是「莫以善小而不為啊」。聽到這兒,我相信你們對細節已經有了新的認識,那麼注意細節和忽略細節會有怎麼樣的差異呢,我這里還有一個事例。

上海有一號鐵路線和二號鐵路線兩條線,它們之間就存在巨大差異。

上海地鐵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設計師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其中有那麼多的細節被二號線忽略了。其中有三條比較明顯的。



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麼有限的一點點,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築物受困。德國的設計師就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所以地鐵一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台階,要進入地鐵口,必須踏上三級台階,然後再往下進入地鐵站。就是這三級台階,在下雨天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地鐵的防洪壓力。事實上,一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而地鐵二號就因為缺了這幾級台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德國設計師根據地形、地勢,在每一個地鐵出口處都設計了一個轉彎。這樣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煩嗎?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嗎?但當二號線地鐵投入使用後,人們才發現這一轉彎的奧秘。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家裡開著空調,同時又開著門窗,你一定會心疼你每月多付的電費。想想看,一條地鐵增加點轉彎出口,省下了多少電,每天又省下了多少運營成本。



每個坐過地鐵的人都知道,當你距離軌道太近的時候,機車一來,你就會有一種危險感。在北京、廣州地鐵都發生過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險事件。德國設計師們在設計上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他們把靠近站台約50厘米內鋪上金屬裝飾,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條邊,這樣,當乘客走近站台邊時,就會有了「警惕」,意識到離站台邊的遠近,而二號線的設計師們就沒想到這一點。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磚,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軌道,危險!地鐵公司不得不安排專人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從這三點中可以看出重視細節和忽略細節的差距是多麼的大!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重視細節不忽略它做到嚴謹認真。
這是一篇演講稿可以從中選故事

⑽ 得失成敗的故事是什麼

得失成敗的故事
[dé shī chéng bài]
得失成敗
得失成敗(dé shī chéng bài),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得與回失,成功與失敗答,出自《五等諸侯論》。
中文名
得失成敗
拼 音
dé shī chéng bài
釋 義
指得與失,成功與失敗
出 處
《五等諸侯論》
得失成敗:
發音: dé shī chéng bài
解釋: 指得與失,成功與失敗。
出處:晉·陸機《五等諸侯論》:「五等之制,始於黃、唐:郡縣之治,創自秦、漢。得失成敗,備在曲謨,是以其祥,可得而言。」
用法:作主語、賓語;指人的成功失敗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