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人物的長篇故事
1. 描寫人物的小故事
我們班的「野蠻女生」
「哎喲,哎喲,救命哪!」不知道是哪位仁兄又「慘遭毒手」了。我定晴一看,原來是堯舜說了這位同學的壞話,於是這位「女中豪傑」就「替天行道」了。經過一番「拳打腳踢」,顏堯舜被打得如他的外號一樣慘——「扁魚一條」!
她小小的腦袋,一頭烏黑的秀發,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看起來挺斯文,挺文靜的,她卻是我們班的「野蠻女生」之一。
如果,你剛被 她「修理」一番,正想報告老師,我告訴你千萬別去。因為她像長了順風耳一樣,沒等你去報告,她早就去老師那兒「訴苦」了。咱們男生只好自認倒霉啰!她還有一個秘密武器——眼淚。如果你和她正激烈地爭吵著,而她正好佔下風。她就會去老師那裡邊哭邊告狀,而你就遭殃了——會被老師罵個「狗血噴頭」。唉,誰叫她「哭里藏刀」呢!
她還是個「拼刺」班長,中午我忘了帶課外書找同學借,我悄悄地說:「借我一本書。」誰知她的耳朵比黑貓警長的耳強多了,她飛步走到我面前說:「你干什麼講話?」「我找他借書唄!」我理直氣壯。「給我上講台!」說罷便手來拉我,我死活不走,她使出了絕招——掐。結果「哎喲,哎喲」的慘叫聲不絕於耳。我被她「掐斷」了幾根毛細血管,真慘那!
但野蠻歸野蠻,她也是有優點的,這不,上次我們班與四年級一班在拔河比賽中冠軍,但以失敗告終,屈居第二。所以我們班決定要在其中考試中勝他們,她把班上的「頂尖高手」分配去教差的同學,在她的帶動下,我們個個精神抖擻,在考試上我們戰勝了四年級一班。
哏她同窗四年級了,她這個人就是這么野蠻,這么負責。你們猖猜猜她是誰?
2. 朝花夕拾中有關長媽媽的故事和長媽媽的性格特徵
一、故事:
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 阿長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可見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權利,不識字,沒文化。
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幾天回家。 阿長相信命運。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對生活並無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她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
好像新的一年的運氣,全在孩子有沒有「恭喜」她,要是不說,可就惶急了,說了,開心得什麼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願望。阿長這個不幸的寡婦只求平平安安。
阿長沒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來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斂,一味適性任情,「常喜歡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溫文爾雅的主人家就顯得格外粗俗,連小主人都對她討厭之極。 阿長知道許多事情、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
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諸如什麼「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裡,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後的成分,諸如認為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這是落後的兒童教育觀。但是,課文所寫,迷信、落後的東西並不多,多數是不錯的。
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這是避諱修辭。至於阿長講長毛,可見民間對長毛的傳說,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於我們認識太平軍不無裨益。
「煩瑣」正說明她悉心教養。當然她不懂兒童心理,許多做法違拗兒童心理,使孩子感覺討厭、麻煩。買《山海經》則是叫孩子稱心如意的一回。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卻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
並且,她把孩子的心願一直掛在心上,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二、性格特徵:
長媽媽(保姆):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朴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
她是個熱情、純朴、善良、給幼年的魯迅以極大關愛的勞動婦女。
(2)描寫人物的長篇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阿長(長媽媽)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歡切切察察,而且還踩踏死魯迅喜愛的隱鼠,這些都使魯迅對她感到厭煩。
但是當她真誠善良的一面表現出來時,如送給魯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經》,魯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長是封建社會下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她粗壯耐勞,真誠善良。
《阿長與山海經》里的長媽媽,是個熱情、純朴、善良、給幼年的魯迅以極大關愛的勞動婦女。作者真實地描述了長媽媽由於長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所以「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全文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表達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
阿長是魯迅童年生活中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曾幾次被魯迅寫入作品中。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不但對她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而且通過幾件互不關聯的事情描繪了她的性格。
在《狗·貓·鼠》里已先寫了她踏死「我」心愛的隱鼠。到《阿長與〈山海經〉》,又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法來寫她。開頭寫她「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什麼時「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對「我」管得很嚴,拔一株草都說是頑皮,動不動就要告訴家長。夏天睡覺又在床上寫「大」字,擠得「我」沒有翻身的餘地。這些真切生動的細節描寫,都帶著明顯的貶義。
接著寫她元旦清早給「我」的磨難。這些「古怪的儀式」雖然是出於善良的動機,但因「煩瑣之至」「非常麻煩」,使「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再來,寫她講「長毛」的故事,更進一層地寫她缺點。
當「我」以為她長得很醜,倘若「長毛」來,一定最安全了,她卻反駁道:
「那裡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么?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這些話表現了十足的愚昧和阿Q精神。「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雖然是寫「我」童年的感想,但更是尖銳的諷刺和批判。到這里,作者才掉轉筆鋒寫買《山海經》──也就是這篇散文要著重寫的一件事。
「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繪圖的《山海經》。可是,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只有阿長,雖然她根本不知道《山海經》是什麼,「我」原也認為對她說也無益,所以向來沒有同她說過。
但她卻自己主動來問,並且在她告假回來時,一見面就高興地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件事,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得多麼細致,對孩子的願望是那麼體貼,為了滿足孩子的正當願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
以至「我」驚喜、激動得「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於是,「我」對她有了新的看法:「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透過天真的兒童心理,對她身上美好的素質的贊揚是何等熱烈和真摯!
作為一個連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層勞動者,她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後的東西,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結果,與其說是她的過錯,不如說是她的不幸。
前面所說的作者的諷刺和批判,既是對她身上的消極、落後的東西,也是對著造成這些消極、落後東西的統治思想和社會制度。《阿長與〈山海經〉》等文這樣寫阿長,使我想起中國史傳文學中「不虛美」「不隱惡」的主張。
我認為,這既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是與現實主義精神相通的。《朝花夕拾》不是史傳文學,但作為寫真人實事的散文,這樣來寫人物,無疑是應該肯定的。
而且,對於文學創作中,描寫較為復雜的性格,避免將人物簡單化、絕對化,也是有益的經驗。
3. 名人愛看書的長故事,要有神態和心理描寫
讀書的時候,人是專注的。因為你在聆聽一些高貴的靈魂自言自語,不由自主地謙遜和聚精會神。即使是讀閑書,看到妙處,也會忍不住拍案叫絕……長久的讀書可以使人養成恭敬的習慣,知道這個世界上可以為師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會沿襲洗耳傾聽的姿態。而傾聽,是讓人神采倍添的絕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視,而每一個生命也都不應被忽視。你重視了他人,魅力就降臨在你雙眸。
讀書的時候,常常會會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與穿透,讓我們在驚嘆的同時拈頁展顏。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裝點,微笑可以傳達比所有語言更豐富的善意與溫暖。有人覺得微笑很困難,以為是一個如何掌控面容的技術性問題,其實不然。不會笑的人,我總疑心是因為讀書的不夠廣博和投入。書是一座快樂的富礦,儲存了大量濃縮的歡愉因子,當你靜夜撫卷的時候(當然也包括網上閱讀),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騰,迷住了你的雙眼,你眉飛色舞,中了蠱似的笑起來,獨享其樂。也許有人說,我讀書的時候,時有哭泣呢!哭,其實也是一種廣義的微笑,因為靈魂在這一個瞬間舒展,盡情宣洩。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樂累加一處,都抵不過我在書中得到的歡愉多。而這種欣悅,是多麼地簡便和利於儲存啊,物美價廉重復使用,且永不磨損。
讀書讓我們知道了天地間很多奧秘,而且知道還有更多的奧秘,不曾被人揭露,我們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讀書其實很多時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圖書館堆積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華書店裡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靈的墓誌銘。你在書籍里看到了無休無止的時間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當你把他人的聰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輕輕說出的時候,你的紅唇就比任何美麗色彩的塗抹,都更加光艷奪目。
——選自畢淑敏《讀書使人優美》
4. 《水滸傳》是我國著名的古代長篇小說,寫的是_____(時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________起義的故事。
水滸傳是我國著名的古代長篇小說,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人在宋江起義的故事
5. 長篇小說的基本介紹
因此優秀的長篇小說常常被稱為「時代的網路全書。」長篇小說的特點:1.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2.多方面地描寫人物性格。3.有復雜的情節和結構。2012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 ,將長篇小說稱為「胸中的大氣象,藝術的大營造。」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越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越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干,追求;縣令,美好的名聲。)「瑣屑之言」「淺識小道」,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桓譚在其所著《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等大力倡導「小說界革命」,小說理論面目一新。小說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為「國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上乘」,再不是無足輕重的「街談巷語」「瑣屑之言」。
6. 描寫人物動作神態成語十個和成長故事好開頭結尾
神態。 沒精打采 愁眉苦臉 大驚失色 漫不經心 神采奕奕 眉飛色舞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驚慌失措
動作。手舞足蹈 擠眉弄眼 手忙腳亂 笨手笨腳 東倒西歪 連蹦帶跳 昂首挺胸
7. 寫小說時,所謂的『短篇寫事,長篇寫人』是個什麼定義
簡單點說嘛...
由於長篇抄小說的故事襲一般是由很多個『事』連接而成的(畢竟那麼多字只寫一個事兒會讓人厭煩的),所以就著重表現角色在經歷這些個事後出現的變化,也就是把重點放在『人』上面。
短篇則相反,因為篇幅的限制,沒辦法寫出復雜的人性,角色必須是有著鮮明的個性的,在整個故事中也不該出現大的變化,否則讀者會因篇幅過短印象不深,對角色的認知出現混亂的,所以重點不能放在『人』上。
8. 寫小說用很長的章節對人物過去的經歷進行敘述好嗎
我也是寫小說的,一般這樣的讀者都不會太喜歡,內容要是很多的話,會讓回讀者沒耐心,我聯系你把現在和過答去穿插起來,比如在人物的對話中把人物的過去經歷帶出來,或者看到了什麼東西,想起了過去,插入一小段,而且這樣還能勾起讀者的好奇心,引起閱讀興趣。
9. 關於寫長篇小說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核版心是人物的權思想性格,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故事情節:(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環境描寫:(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
小說要從日常生活中的突發奇想,靈光一現,都也都可以記下來下到小說里。聽聽歌找點靈感,每一首歌的背後都有這一個故事,順著思路寫下出。
寫完改 改完寫 就這樣咯!
加油哦↖(^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