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學無止境的故事

學無止境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3:50:45

① 名人的學無止境的故事

從前有復—個小和尚,他離開家制鄉到處拜師學藝,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為。 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位知識淵博的高僧;並苦苦哀求師父收他為弟子。 高僧見他一片誠心,又天資聰慧,便收下了他,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過去了兩年,小和尚自以為學到了很多東西,得到了師父的真傳,漸漸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便不想再繼續跟著師父參禪拜佛了,於是就向他的師父辭行,要下山去。 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並沒有阻攔小和尚下山,而是讓小和尚拿來一個缽子,然後讓他往裡面裝一些石頭,裝滿為止。 高僧問小和尚:「缽子裝滿了嗎?」 小和尚信心滿滿的回答道:「滿了,再也裝不下什麼東西了。」 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進去,然後晃了晃缽子,芝麻一會兒就不見了,「缽子裝滿了嗎?」高僧再次問小和尚。 小和尚慚愧地告訴師父:「看上去滿了,可是還能裝下很多東西。」 ,師傅又問他:「滿了還裝得下別的東西嗎?」 小和尚恍然大悟,明白了師父良苦用心,請求師父原諒他的無知。

② 學無止境的故事

學無止境
這是美國東部一所規模很大的大學畢業考試的最後一天。在一座教學樓前的階梯上,有一群機械繫大四學生擠在一起,正在討論幾分鍾後就要開始的考試。他們的臉上顯示出很有信心,這是最後一場考試,接著就是畢業典禮和找工作了。
有幾個人說他們已經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則在討論他們想得到的工作。懷著對四年大學教育的肯定,他們覺得心理上早有準備,能征服外面的世界。
即將進行的考試他們知道只是輕易的事情。教授說他們可帶需要的教科書、參考書和筆記,只是考試時他們不能彼此交頭接耳。
他們喜氣洋洋地魚貫走進教室。教授把考卷發下去,學生都眉開眼笑,因為學生們注意到只有五個論述題。
三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集考卷。學生似乎不再有信心,他們臉上有可怕的表情。沒有一個說話,教授手裡拿著考卷,面對著全班學生。教授端詳著面前學生們擔憂的臉,問道:「有幾個人把五個問題全答完了?」
沒有人舉手。
「有幾個答完了四個?」
仍舊沒有人舉手。
「三個?兩個」
學生在座位上不安起來。
「那麼一個呢?一定有人做完了一個吧?」
全班學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說:「這正是我預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們的印象,即使你們已完成四年工程教育,但仍舊有許多有關工程的問題你們不知道。這些你們不能回答的問題,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於是教授帶著微笑說下去:「這個科目你們都會及格,但要記住,雖然你們是大學畢業生,你們的學習才剛開始。」
【智慧解讀】
授人以魚不若授之以漁,學多少現成的知識也不如培養出自我學習的能力與方法。現代教育要求我們樹立終身教育的概念,活到老學到老。

③ 學無止境 故事

從前有—個小和尚,他離開家鄉到處尋找名師,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為。 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位高僧;並懇求師父收他為弟子。 高僧見他一片誠心,又天資聰慧,便收下了他。 兩年後,小和尚自以為學到了很多東西,得到了師父的真傳,便不想再繼續跟著師父參禪拜佛了,於是就向他的師父辭行,要下山去。 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並沒有阻攔小和尚下山,而是讓小和尚拿來一個缽子,然後讓他往裡面裝一些石頭,裝滿為止。 高僧問小和尚:「缽子裝滿了嗎?」 小和尚答:「滿了,再也裝不下什麼東西了。」 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進去,然後晃了晃缽子,芝麻一會兒就不見了,接著高僧又抓起一把芝麻撒進去,晃了晃缽子,芝麻又不見了。 「缽子裝滿了嗎?」高僧再次問小和尚。 小和尚慚愧地告訴師父:「看上去滿了,可是還能裝下很多東西。」 這時,高僧又取來一隻杯子,讓小和尚往裡面倒水。 小和尚看杯子滿了,就想停止倒水。 高僧卻說:「不要停,繼續倒。」 結果缽子倒滿了水後,多餘的水都溢了出來。 高僧這時候才讓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後問他:「滿了還裝得下別的東西嗎?」 小和尚明白了師父的一片苦心,請求師父原諒他的無知。

④ 學無止境的小故事100字左右,謝謝

宋朝的蘇東坡,年輕的時候就小有名氣,於是,他在自己的書屋門前貼了一副對回聯:識遍天下字答 讀盡人間書。他的父親見了,想把對聯撕下來,但怕傷了兒子的尊准心,就在對聯前面各加兩個字:發奮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蘇東坡見了,明白了父親的用心,從此寒窗苦讀。到最後,他終於功成名就了!

一個關於學無止境的故事

一個徒弟向他的師傅辭行,「學滿了,出徒了。」
師傅未置可否,只是叫徒弟拿來一隻桶並裝滿石頭。
師傅問:滿了嗎?徒弟答:滿了。
師傅叫徒弟抓幾把沙到桶里,沒有溢出。
師傅問:滿了嗎?徒弟答:滿了。
師傅又叫徒弟撒一些灰到桶里,沒有溢出。
師傅問:滿了嗎?徒弟答:滿了。
師傅再叫徒弟倒幾瓢水在桶里,沒有溢出。
師傅問:滿了嗎?徒弟答:滿了。

⑤ 名人學無止境的故事

晉代書法家王獻之自小跟父親王羲之學寫字。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秘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王獻之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下決心再練基本功,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體,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習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鉤,然後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有點像銀鉤了」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才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在兒子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因為他嫌獨生子寫的「大」字架勢上緊下松。母親看了王獻之寫的字,嘆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這一點是像你父親寫的!」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
從此,他更加下工夫練習寫字了。
王羲之看到兒子用功練字,心裡非常高興。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背後,猛地拔他執握在手中的筆,沒有拔動,於是他贊揚了兒子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有了手勁,這才開始悉心培養他。後來,王獻之真的寫完了這十八缸中的水,與他的父親一樣,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⑥ 學無止境有哪些名人事例

愛因斯坦

有人問愛因斯坦,說:「您可謂是物理學界空前絕後的人才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

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說:「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識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面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周長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去探索。」

小和尚

從前有—個小和尚,他離開家鄉到處拜師學藝,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為。 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位知識淵博的高僧;並苦苦哀求師父收他為弟子。 高僧見他一片誠心,又天資聰慧,便收下了他,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轉眼間過去了兩年,小和尚自以為學到了很多東西,得到了師父的真傳,漸漸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便不想再繼續跟著師父參禪拜佛了,於是就向他的師父辭行,要下山去。

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並沒有阻攔小和尚下山,而是讓小和尚拿來一個缽子,然後讓他往裡面裝一些石頭,裝滿為止。

高僧問小和尚:「缽子裝滿了嗎?」 小和尚信心滿滿的回答道:「滿了,再也裝不下什麼東西了。」 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進去,然後晃了晃缽子,芝麻一會兒就不見了,「缽子裝滿了嗎?」高僧再次問小和尚。 小和尚慚愧地告訴師父:「看上去滿了,可是還能裝下很多東西。」 ,

師傅又問他:「滿了還裝得下別的東西嗎?」 小和尚恍然大悟,明白了師父良苦用心,請求師父原諒他的無知。

雷鋒

雷鋒把書裝在挎包里,隨身帶在身邊,只要車一停,沒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

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 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

⑦ 關於名人學無止境的故事

從前有—個小和尚,他離開家鄉到處拜師學藝,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為。 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位知識淵博的高僧;並苦苦哀求師父收他為弟子。 高僧見他一片誠心,又天資聰慧,便收下了他,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過去了兩年,小和尚自以為學到了很多東西,得到了師父的真傳,漸漸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便不想再繼續跟著師父參禪拜佛了,於是就向他的師父辭行,要下山去。 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並沒有阻攔小和尚下山,而是讓小和尚拿來一個缽子,然後讓他往裡面裝一些石頭,裝滿為止。 高僧問小和尚:「缽子裝滿了嗎?」 小和尚信心滿滿的回答道:「滿了,再也裝不下什麼東西了。」 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進去,然後晃了晃缽子,芝麻一會兒就不見了,「缽子裝滿了嗎?」高僧再次問小和尚。 小和尚慚愧地告訴師父:「看上去滿了,可是還能裝下很多東西。」 ,師傅又問他:「滿了還裝得下別的東西嗎?」 小和尚恍然大悟,明白了師父良苦用心,請求師父原諒他的無知。

佳木斯市二十小學六年(5)班柳博洋

⑧ 孔子學無止境的故事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 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 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 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 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 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 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⑨ 唐伯虎學無止境小故事

唐伯虎來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自,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