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勵志上學的事實故事

勵志上學的事實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9 11:03:42

㈠ 關於勵志成才的故事

一、周恩來來 小時候在學堂讀源書,先生問孩子們:「讀書是為什麼?」別的孩子說為吃飯、養家、當官……只有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美國國務卿賴斯小時候與家人一起去白宮參觀,但卻被告知不準黑人進入。賴斯倍感羞辱,從此發誓 要比白人付出更多努力,做白宮的主人。
三、漢武帝劉徹年少時看到父皇因為匈奴戰事而勞心費力、心力交瘁,看到邊關百姓被匈奴人殺害的戰報,看到當初呂後寫給匈奴單於的求和信,勵志要擊潰匈奴,揚大漢國威 。

㈡ 求幾個用來激勵自我,刻苦學習的學生的真實例子!

立志、修身、治學

楊隆騫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和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能夠有機會同大家共同探討立志修身治學的問題,我非常高興。下面我謹自己的一些學習體會,講一講希望對於大家有所啟發。

一、立 志

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是同學們都十分熟悉的。他的散文「小石潭紀」、「撲蛇者說」、「黔之驢」等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也許我說一個出自於他筆下的另一個寓言,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知不知道。這就是他所寫的「麋江之鹿」。說有一個獵人,上山打獵射殺了一隻母鹿,當他看到那隻小鹿的時候不忍心殺死它,就把小鹿領回了家。沒有單獨的地方養,只好同一群獵狗養在了一起。開始獵狗總想吃小鹿,獵人見到以後就用鞭子抽獵狗。最後獵狗也就放棄了吃小鹿的念頭,同小鹿關系也融洽了,相互信任,游戲玩耍。一天獵人上山打獵,籬笆門沒有關好。小鹿趁機逃了出來,跑到了山上,走著走著遇到了一群野狗。小鹿還以為是自己家中的夥伴,就湊了上去想跟它們玩耍。野狗看見了到口的肉,就把小鹿給吃掉了。可憐的小鹿直到死也沒有搞清是怎麼回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學家孫武的《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這個寓言中的小鹿既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也沒有正確地認識周圍,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所以才鬧了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我們應當從這個故事中吸取什麼教訓呢?首先就是要認清當前我們面臨的客觀形勢。現在可以說是我國幾千年來國家形勢最好的時候,經濟發展,國家強大,人民生活安居樂業。當然更重要的是當前給每一個人自我發展提供了最好的機遇。只要你肯努力,刻苦學習。那你就會前途無量。但是你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口膨脹,我們所面對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像2007年全國有1010萬參加高考的考生,高校只錄取567萬人。國家的發展給每一個人提供了自我發展的機遇,嚴峻的競爭又使我們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對於自己你現在是怎麼認識的呢?你在所在學校、班級學習的怎樣呢?自己的競爭實力怎樣?發展後勁怎樣呢?你人生的目標是怎樣定位的呢?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在這里我可以問一問大家,你是怎樣想的?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立志就是確定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目標。目標是人們心目中的希望和企盼,是我們行為預期要達到目的。作為人們現實的出發點和未來的歸宿,目標決定了人們前進的方向、運行的坐標。目標要求我們必須時刻堅定自己的信念,調整自己的前進方和自己的努力程度,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定位不懈進擊。目標也是自己努力進取的發動機、原動力。是檢驗自我發展自我建樹的標尺。胸中懷有大目標,泰山壓頂不彎腰;心中沒有大目標,一根稻草壓彎腰。有人把將來當什麼,干什麼工作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顯然有一點太具體了。生活是個萬花筒,誰也無法預見它會發生什麼變化。所以說立志,確定人生的目標不能夠太具體了,而應當是一種信念。人為什麼要或者?怎樣活著才有意義?這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人應當運用什麼作為自己看待評價周圍事物、周圍人的標准?這是這是一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是非觀等等,歸結起來就是人的世界觀。空洞的大道理說得再多也沒用,理想、世界觀必須同自己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簡單地說我們每一個人,要從小立志要做一個被別人承認的人,被別人需要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不要做一個別人討厭的人,不需要的人,沒有用的廢人。具體地說,首先是自己所在的家庭里父母的承認,家庭離不開你、需要你,你能給家庭帶來歡樂、溫暖,這樣你就對自己的家庭有用。在家庭需要的同時,你也就有機會取得社會上的承認,社會上需要,只有如此你才對社會有用。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你在一個家裡能不能被承認,是不需要考試的,檢驗的標准就是你對自己的家能夠做了什麼?做了些什麼?處在上學階段的孩子,那就看你學習成績好不好,能不能給父母、給家庭爭光?學校畢業了那就看你能比能找到工作,自己養活自己。當然你能給家裡做一些貢獻更好,這樣家庭不僅承認了你,需要了你,你也對家庭真正發揮了作用。上學和到社會上參加工作,是評價一個人有用沒用的兩塊試金石。有一些孩子考學可以,大學畢業了,可是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無法自立,連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沒有辦法蹲在家裡,成為「啃老族。」根據統計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人,自理能力最差,約有87.5%呆在家裡吃父母。現在我們的立志,能成為國家的棟梁更好,如果沒有那樣的機會和可能,那起碼要做一個對於家庭、社會有用的人。不要成為家庭的累贅社會的包袱。一個領低保的小可憐。同樣的天同樣的地,為什麼有的人有所作為,為什麼自己一事無成,難道自己不感到羞愧和自責嗎?一個人的志向應當體現為一往無前的決心,所向無敵拼力進取的氣勢,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一種精神。

不管你怎樣說,一個學生在學校里被人承認的依據是考試的成績,也就是分數。人的志向在學校里取決於分數。畢業之後能被人承認的依據,就是能不能找到工作,勝任工作並且掙到錢。掙到錢是社會對你的承認,也是你對社會作貢獻所應得的報酬。不管你的志向如何,在學校里必須靠高分,在社會上必須多掙錢。因為做不到這兩點你就無法生存。一個人有用沒有用,家庭和社會需要不需要你,首先是你能不能被社會承認。只有被承認,才為社會需要,你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一定要弄清楚這三者相互的依存關系。從承認到需要再到發揮自己的作用。至於將來到底干什麼工作,能和自己開始的預想一隻當然好,如果不一致也沒有關系。只要為社會承認、為社會需要、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也就行了。自己的作用發揮了,也就為民族的興旺發達、國家的繁榮昌盛、社會的發展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個人當他看到社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而發展進步,國家因為自己的努力而繁榮昌盛,民族因為自己的努力而興旺發達該是何等地高興和自豪啊!

二、修 身

社會是一個由家庭細胞組成的群體集合。既然是群體那就需要每一個個體的人都要遵守相關的要求。孟子說過:「無規矩無以成方圓。」現在也演變成了一句俗話:「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其實,要保證社會正常存在、正常運行,必須要有規矩。法律,就是國家制定的,用國家機器保障的,強令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的規矩,違反者要受到懲罰和制裁。道德是寓存在人們頭腦里的規矩,只不過「道」是用來對外的,形成了眾人眼裡、口中的規矩,哪個人在生活中違反了,就要受到別人的白眼和議論,唾沫星子可以淹死人就是「道」的威力。德是人們自己心中自我約束的規矩,誰違反了就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每當人們遇到寬於律己,嚴以待人,對人一套對己一套,馬列主義手電筒光照別人不照自己的,都會說他是兩面派。這就是道與德的背離。所以說,一個人個人的道德修養說到底就是要自己管住自己,做到行為有序,遵守規矩。行為守序是確保社會存在和正常運行的基礎。當一個人以個人主義為圓心,以個人利益為半徑所畫的圓,其個體是封閉的,是與他人格格不入的,而且在一有適當的環境,就拚命地追求根個人利益最大化。這樣勢必會危害公共利益。德的核心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平衡、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反省、自我激勵、自我發展等的能力。

(一)自我平衡

人們生活在社會上,自我的感覺來自於周圍客觀環境對於自己的影響。人們心中不健康因素的滋生正源於外界的影響。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得到的比自己多,受到別人的尊重等。開始是羨慕,羨慕之餘就難免心裡酸溜溜的。開始是對於自己的譴責,接著難免不產生厭惡的情緒。這時羨慕就在自己的心中變了味,此刻就是嫉妒的開始。嫉妒正說明了心中的不平衡。一個人如果從嫉妒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心中自然就不平靜,總想宣洩自己的情緒。此刻的所作所為只能有害無益。所以說保持平和的心態,平衡的心態是保持健康心情的起點。特別是在當前競爭非常激烈的時候,競爭對手雲集。有一些人必然採取一些下三爛的手段,如在比賽中向領先者使絆子,向餐飲業競爭對手投毒等。我們一定要防止紅眼病,可以羨慕但是絕不嫉妒。羨慕可以給自己增添前進的動力,而嫉妒一經變成行動,則會使自己走上絕路。學會在生活的傾斜中保持自己的平衡、平和心態。自我平衡就是保持自己內心的和諧。

(二) 自我約束

努力使自己形態平和,保持自己內心的和諧,這就要求自己必須學會自我約束。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那就是盡量少接觸不接觸壞的東西。像黃、賭、毒、網等能使人上癮的東西,最好壓根就不接觸,一點也不沾。世界上好的行為動力定型,被稱之為習慣。英國的培根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起就開始的,那就是最完善的習慣。」而壞的動力定型,壞習慣被稱為「癮。」凡是能使人成癮的東西千萬不要沾。不管是誰,當他成癮之後,要想戒掉那是非常非常吃力的。毒癮、網癮,經過研究都屬於病態。除了個人的毅力之外,還需要醫生治療。而往往收效甚微。就連吸煙形成的煙癮,牌桌上形成的賭癮戒起來也非常困難。約束就是自己管住自己,讓乾的千方百計地干好,不讓乾的無論如何不要干。一個人的自製能力的強弱,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要千方百計的訓練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對於紛繁變化的大千世界諸多誘惑,自己要建立攻不進、攻不破的堅強防線。

(三)自我調節

面對外界的誘惑,努力保持平和的心態,需要不斷地自我調節。一個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在人生的順境時,自我約束能力最強。而當它處於人生逆境的時候、在遠離別人監督的時候,自製能力就顯得有些弱。古代在講個人修養的時候,總強調「慎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失意的時候,在遠離眾人的時候。要看到自己的成績,要看到光明,要看到未來。不能破罐子破摔。調解、排解自己心中的不健康因素。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自己、對待人生。心態的不平和總體上來說是暫時的,調節是治療心態達到心態和諧的良葯。如果還沒能夠想通,思想就會繼續鑽牛角尖。人在生理上的痛苦莫過於餓飯,而在心理上的痛苦莫過於想不通。想不通就是鑽牛角尖,此刻就需要去同別人交談,找心理醫生。想方設法排解自己的心病。只有健康的心態,才能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鬥志。

(四) 自我控制

約束同控制兩者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在這里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問題提出來,正是要體現兩者的區別。約束是在事件沒有發生的時候,自己所採取的態度。而控制則是具體面對誘惑的時候,把握住自己。往往有許多時候,有些人因為年輕,涉世不深,閱歷太淺。一些事情被蒙蔽做錯了,邁錯了第一步。當第二次又面對同上次類似的問題時,控制就是有效把握住自己。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再一、再二不能再三。這就是說允許人犯錯誤,但是絕不允許一犯再犯。控制就是要有效防止犯同樣的錯誤。一個人自製能力強弱,是一個人思想品德高低的主要標志。一個管不住自己的人,就像是一輛手剎和腳剎全都失靈,以每小時120千米速度在高速公路上疾馳的破汽車,說不定就會在那裡翻車。要想順利的行使在人生的高速路上,那就得修好管住自己的手剎和腳剎,防止人生列車的傾覆。周圍的刺激是外因,而自己頭腦里的私慾則是內因,當外界的誘惑同自己的私慾發生了共鳴,思想也就開始變成了行動。俗話說個人主義是萬惡之源,控制首先要注意管住自己的私慾。

(五)自我反省

我們面對和處理人生各種問題,有時盡管沒有走彎路、犯錯誤,但是總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不盡人意的時候。曾子說:「與日三省吾身。」就是不斷地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進行認真地反思、反省。究竟有哪些做的有缺欠,不盡人意,哪些可以做得更好。反思和反省是對自己過去已經想過的、做過的,以現在的標准進行自己心中的評價。努力不要讓人生留下遺憾。反思、反省,可以找出自己思想和行為的差距,確定自己今後奮斗的目標。

(六)自我激勵

自信是開啟人生成功之門的鑰匙,。自我激勵就是從相信自己開始,激勵自己在今後繼續努力,不斷進取。人在逆境的時候,需要勇氣,別人的鼓勵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決心。自己的決心自能來自於自信。只有自信才能自主,自主才能千方百計的爭取自立,只有自立才能夠贏得自尊。在賽場上運動員是在觀眾、拉拉隊的喝彩聲鍾鼓齊前進的勇氣。而自我激勵則是自己給自己當觀眾,當拉拉隊。激勵可以堅定信念、可以鼓舞鬥志、可以鼓起勇氣,激勵你勇往直前。

(七)自我發展

發展是當前的主旋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發展。只有當每一個人真正自由發展並取得成果的時候,社會的發展才能夠真正實現。對於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發展就是從小立志,努力學好做人,完善自我思想品德修養;發展就是不斷刻苦學習,在開發智力的同時形成自己勝任工作的能力。對於個人來說,就是今天比昨天強,明天比今天強。要努力做到強於自己的祖培、父輩。在追趕中、在創新中體現自我的人生價值。懂規矩、守規矩。在學校做一個聽話的好學生,在家裡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聽話就是服從,服從一方面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私慾,另一方面要克服所面臨的困難。不要面對事情的時候總喜歡找借口,須知借口是推諉的開始,是沒有辦法、沒有主意一籌莫展的表現,是逃避責任推諉的開始。要求做的必須努力做好,不讓做的無論如何也不要做。這是確保發展的前提。

三、治 學

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除了學做人之外,就是學習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學習。孔子說:「學而時習之。」在這里孔子把學習分解成「學」和「習」。怎樣來理解學和習呢?學就是模仿,照著別人外界的樣子去做,照貓畫虎,照葫蘆畫瓢。模仿地向別人就會說你聰明,相反模仿能力差就有人說你笨。習就是對於所模仿的東西包括思維、語言、文字、動作等一遍又一遍地反復練習重復。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刻苦重復練習。學需要吃苦,但是習更要吃苦。人們常說的「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書山無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無一不是叫我們吃苦反復練習。有一句人們都熟悉的話「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並不科學。失敗是在前進中碰壁或挫折,如果還是繼續按著原有的路徑走,那迎接的只能是繼續失敗。怎麼會成為成功之母呢?只有當吸取了教訓之後,改進了原來的方法進行新的重復試驗才有可能成功。所以說,「有效的重復才是成功之母。」勤能補拙,就是靠多遍的重復去彌補自己的不足。

學習的過程就是將公共知識向自己頭腦里的轉化,把公共知識記在自己的腦袋裡。記憶是學習么開始,現在的「好記星」「諾亞方舟」等數不勝數的學習機,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幫助你記住。記不住的學習是荒唐的沒有意義的學習。怎樣才能記住呢?有些人記憶力強,很快就記住了,而有的人就得花大氣力反復的背才能記住。不過盡管那些記憶快的人,重復的次數少,但是他們忘得也快,所以重復是學習的關鍵。很長一個時期里,人們大談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似乎理解了就能記住了。這實際上是不現實的。理解是一個過程,只要不是強求一律的統一結論,人們的理解其實不盡相同。更何況同一個問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理解隨著時間、環境、人們自己心態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應當是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俗話說得好:「熟讀百遍其義自現」講得不就是這個道理嗎?記憶是學習之本,而要實現記憶,就得反復的重復記和背。遺忘是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重復是醫治遺忘的惟一良葯。當然記憶並不能解決一切,記憶、理解是學習的重要過程,但不是一切。如果說記憶理解是「知」,那麼更重要的是「行」。「行」需要能力,知識要在人的頭腦里實現向個人能力的轉化。通常已經形成的自然科學知識,講的都是一些人們所公認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規矩,像數學、化學、物理中的公式就是明證。而社會科學知識也同樣是一些規矩,法律的條文不就是嗎?語法不也是嗎?這是因為這是人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所得出的規律。但是對於具有開拓性的創新來說,那就不是學習規矩了,而是發現認識規律。書本知識和客觀外界的需要我們認知的新知識的區別主要在這里。前者只要苦讀就夠了,而後者則需要豐富的想像力,敢於探索的決心和勇氣。照著已經有的規矩做是能力,敢於創新則是更重要的能力。長期以來,我國在思想上控製得很嚴格,所以阻礙了人們的創新。這樣說不知何時不合適,外國人們的思想是活躍的,而行為是守序的。中國人的思想是守舊的,行為是混亂的。需要首先要解決繼承和創新的問題,其次是解決知識和能力的問題。

學習是一個吃苦的過程,天下沒有不勞而獲自己掉餡餅的好事。苦就是學習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時間、精力、體力的耗費是很自然的。能不能吃苦是學習能否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艱難困苦玉成汝,吃苦不僅學得了知識,形成了能力,也磨煉自己的意志,培養了自己的進取精神。據個例子說,甘肅省會寧縣的學生,在智力上沒有什麼優勢,他們高考升學率高,主要的不就靠自己苦學、家庭苦供、老師苦教,全社會苦逼。正是這幾苦使會寧成為了高考狀元縣。對比人家尋找自己的差距,結論非常明顯簡單。那就是自己的苦沒有下到、沒有下夠。會寧的學生不僅是學習苦,就是生活也是非常苦的。這些我們能受得了嗎?現在蘭州不就有不少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會寧去,在那裡上學。讓孩子從生活學習中感受會寧學生的吃苦精神。吃苦是一種希望通過自己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精神,缺乏這種自我改變的勇氣,也就缺乏進取精神。不要滿足於現狀,要在不斷的改變自我的過程中走向成功。

學習首先形成的能力就是應試能力。敢不敢考試,會不會考試,能不能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學習的首要目標。只要高考的指揮棒還在發揮作用,分數就是評價學生學習優劣、好壞、高下的最重要的標准。這也同樣成為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學校教學成果的依據。學習必須要形成應試能力,應試能力也就是一個學生的競爭能力。缺乏這種能力,誰也不承認你,你只能被淘汰出局。不承認你,誰也不需要你,你也就是一個沒用的人。現在人們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其實這句話並不準確,知識只能打造一個人的實力,而只有分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以說:「知識打造實力,分數改變命運。」當前,各行各業包括學習的競爭都十分激烈。缺乏堅強的實力,良好的競爭心態是無法考出好的分數來的。什麼是素質,對於一個學生來講敢考試,會考試,能夠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數就是一個學生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素質。

當前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人們所接受的信息途徑多、信息量大。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有意思的東西沒用,沒意思的東西有用。」凌晨,人們圍坐在電視前,看世界盃比賽,心裡比球員還激動。當踢進了一個求大家近乎於癲狂地大聲叫喊:「好球!」時間、精力全都耗費了,可是沒有哪一次考試考你誰踢進了那個球。語文、數學、物理、地理、歷史、化學等相比世界盃比賽就沒意思的多了,一點也無法讓人激動起來。可是考高中、考大學都需要它。不知道你注意了沒有,人們所接受的知識,同自己記住的知識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事實上知識記憶的多少,同接受的信息量成反比。「接受的信息量越多,記住的越少。接受的信息量越少,記住的越多。」這就是生活中不可抗拒的鐵的法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很有道理的。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能活80年,那隻有29200天。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我們能不能把有限的生命用在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民族的興旺發達、社會的發展進步上,那就取決於我們今天能否刻苦努力堅持不懈地學習。「在科學上是沒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在攀登上不畏艱險的人,才有可能達到光輝的頂點。」讓我們牢記馬克思的教誨從現在起刻苦努力學習,力爭步入輝煌。

(本文為2007年6月20日在永登城關初級中學報告稿)

勤奮學習立志成才

2007年7月8日,省老教授關愛團團員,西北師范大學楊隆騫老師,應臨潭縣教育局、西北民族大學三下鄉基地、臨潭縣三中之邀,在該校作了題為「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的講座。臨潭縣教育局局長丁汝麟,書記陳琳,西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書記冶生貴、副院長劉長才、臨潭三中魏主任以及120多名在校學生,20多名西北民族大學支教學生聽了講座。

在講座中,楊老師強調了勤奮學習,就必須吃苦,吃苦就是對所學的知識,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復練習。直到記牢、理解、搞懂、弄通、會讀、能寫、會算、會用。並且能在考試時考出好成績。實現公共只是想自己頭腦中的轉化。在學習重要以苦為榮,以苦為樂,要敢於吃苦樂於吃苦,勇於吃苦。成功的道路就是一個不畏艱苦的奮斗過程。鼓勵同學們在不斷刻苦努力學習中成才。

講座進行了一個多小時,與會的大中學生都受到了啟發和教育。楊老師還向臨潭教育局、臨潭三中贈送了《楊隆騫指演算法》一書。

手操指算受歡迎

2007年8月2日,省老教授關愛團團員,西北師范大學楊隆騫老師。應西北師范大學化工學院三下鄉同學之邀,在蘭州安寧區十里店第二小學,給在校的四五年級學生及支教的大學生共80多人講述了由自己研究、開發的「益智手操」,和「手指演算法」。講課中同學們一邊聽,一邊動手練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學習,同學們對這種開發智力、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手操指演算法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最後楊老師又勉勵同學們從小立志,為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庭命運、改變國家命運、改變民族命運而秦風刻苦學習。

㈢ 刻苦學習的名人事例

1、魯迅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

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2、范仲淹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3、王充

王充是東漢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從小就酷愛讀書。可是他家裡非常窮,根本沒錢買書,王充便把街市上的書坊當成自己的書房,每天在那裡孜孜不倦地讀書。

不管炎夏,還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來到書坊,拿起自己要看的書就讀起來。一翻開書,他就似乎什麼都忘記了,一會兒點頭微笑,一會兒雙眉緊蹙。

他讀完這家書坊里的書後,又跑到另一家書坊去讀。幾年下來,他幾乎讀遍了街市上所有書坊里的書,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後來,王充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完成了巨著《論衡》。

4、孫敬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

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5、孫康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㈣ 求關於學習的勵志故事

1.貝多芬的故事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㈤ 勵志勤學小故事

王羲之練字
王羲之練字十分刻苦,十分用心。連走著、坐著、睡著,都想著如何把字寫好。他多年如—日,臨帖不止。臨誰的帖,字就寫得象誰的字,真是做到了臨摩得微妙微肖。一天晚上,他又練字練到很晚。他夫人多次催他休息,他才上床睡覺;到了床上,躺在被窩里,他滿腦子還是字帖,就不由自主地在他夫人的肚皮上,用手指當筆,不停地寫了起來。
他夫人正閉著眼睛睡覺,被他手指劃來劃去,怎麼也睡不著。就推開他的手,生氣地說:「你有你體,我有我體,你想寫就往自己身體上寫吧。」
王羲之聽了夫人的話,心裡一動:「對,對,你有你體,我有我體。我不能老照著人家的葫蘆畫飄,我要創出自己的字體來。」
從此,他刻苦練字,不斷創新,終於創出了自己的字體,成了中國的一代書聖。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周總理的故事

20世紀初沈陽一所小學里,校長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讀書?」課堂上頓時寂靜無聲。片刻,一個同學畢敬畢恭的站起來回答:「讀書為了尋求生路。」話音剛落,另一位同學說:「為了光宗耀祖!「這時,周恩來從座位上站起來,他昂首挺胸,大聲回答道:「為了中華民族之崛起,騰飛於世界而讀書。」當時他年僅12歲。為了使中華騰飛,為了振興祖國,周總理就是抱著這樣偉大的志向成長為「人民的好總理」。

㈥ 勵志讀書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版不久,他覺權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裡,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㈦ 古今中外刻苦讀書的故事

懸梁刺股
《漢書》曰:「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為當世大儒」,是為「懸梁」。而「刺股」,則見於《戰國策》,說的是蘇秦攻讀《太公陰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

映雪囊螢
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 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事見《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晉書·車胤傳》後以「映雪囊螢」形容夜以繼日,苦學不倦。

鑿壁偷光
古書記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而問衡,衡曰:「原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這段記載的意思是,西漢時著名的經學家匡衡,幼年時期,家裡貧窮,買不起蠟燭,他常常讀書讀到黃昏日暮,才遺憾地收起書本。有一天晚上, 他突然感到什麼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來。睜眼搜尋,他發現原來是自家牆破,鄰家燭光由牆的縫隙中透出。於是他找來鑿子,把牆上的縫隙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他拿書就著光束去看,直讀到鄰家熄燈之後。由於勤學苦讀,匡衡的學問長進很快,後來受到漢元帝賞識,被封為安樂侯,當上了宰相。

立雪程門
程是指宋代理學家程頤。立雪是指學徒站在雪中虔誠求道。「程門立雪」的原意是說:冒著大雪在程頤門前站著。用來形容尊敬老師,虔誠求教。
這則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楊時和游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頤正在閉目養神,楊時、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長時間。程頤醒來,門外已雪深一尺。後人就以「程門立雪」作為尊師重道的範例。「程門立雪」也可說成「立雪程門」。

㈧ 古今中外刻苦讀書的小故事

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2、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

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3、八十二歲的狀元

梁灝是五代時期的人,卻是宋太宗時期的狀元郎。他從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斷地進京應試,歷經後漢和後周兩個短命朝代。雖然屢試不中,但他毫不在意,總是自我解嘲地說:「考一次,我就離狀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進士,被欽點為狀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參加會試四十場,中狀元時已經是滿頭白發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問他的年歲,他自稱:「皓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歲了。短短兩句話,包含了多少考場上的艱苦和辛酸!

4、匡衡鑿壁借光讀書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裡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裡,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時,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羨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一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著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牆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牆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牆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裡來,我不就可以借著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牆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匡衡連忙從床頭翻出《詩經》,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志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後,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裡的農活,夜晚借著那一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過不懈地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學者。

5、負薪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

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㈨ 名人勵志讀書的故事

周恩來,字翔宇,號飛飛。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月5出生於江蘇淮安。 1910年春天,12歲的周恩來隨堂伯父周貽謙到奉天銀州(今遼寧鐵嶺),入銀崗書院讀了半年書。秋天,伯父周貽賡接他到沈陽人東關模範學校學習。這時,少年周恩來在老師的教育和《革命軍》、《猛回頭》等書刊影響下,已樹立讀書救國的大志。
1913年 8月中旬,周恩來考人天津南開學校。當時的南開,是一所仿照歐美近代教育制度開辦的比較有名的學校,創辦人嚴范孫,是晚清翰林,一位主張教育救國的開明人士。校長張伯苓,是一位非常愛國的很有名的教育家。在他們的主持下,學校不僅嚴格要求學生具有愛國意識,學好文化科學知識,鍛煉好身體,而且提倡並支持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組織各種社團,進行社會調查,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實際工作能力。
周恩來人學初期,國文、英文成績欠佳,經過奮發努力,很快趕上,各科成績均優。尤其是在南開教育的培育下,他「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初步愛國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在課外,他非常關心時事,經常閱讀具有愛國民主思想的報刊、書籍,如《民權報》、《民立報》、《大公報》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王夫之的著作,以及西方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民約論》、孟德斯鳩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論》等。他還積極參與敬業樂群會、校風報社、新劇團、演講會等學生社團的活動,擔任各種負責工作。
在檢察廳拘留期間,周恩來等團結難友學習政治、文化,開展文娛體育活動,周恩來在5月28日至6月7日期間,還連續 5次向難友系統地宣講馬克思主義。
在全體難友的堅強團結和共同斗爭下,反動當局為挽回面子, 在經過形式上的審理之後,終於被迫於7月17日釋放全體代表,天津各界立即舉行盛大的歡迎會,慶祝斗爭的勝利。
周恩來出獄後,於 8月初,他主持覺悟社年會,總結「五四」運動以來天津的學運經驗教訓,認為必須聯合全國各進步團體,共同改造舊中國,挽救國家危亡。他們主動與李大釗等領導的北京進步團體聯系。8月16日,周恩來等覺悟社社員11人,到北京陶然亭舉辦茶話會,邀請北京少年中國學會、青年工讀互助團、人道社。曙光社 4團體代表共20多人,商討今後救國方針。周恩來代表黨悟社,倡議與會各團體聯合,共同改造社會,挽救中國。李大釗代表少年中國學會發言,提議各團體有標明主義的必要。8月18 日,五團體代表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再次開會,決定成立名為「改造聯合」的組織,通過《宣言》和《約章》,宣布要聯合全國各地的革新團體,共同進行改造社會,挽救中國的斗爭

㈩ 名人刻苦讀書的故事

手不釋卷:呂蒙
牛角掛書:李密
韋編三絕:孔子
聞雞起舞:祖逖
鑿壁借光:匡衡
囊螢映雪:車胤
懸梁刺股:蘇秦

詳細內容自己搜搜就是,呵呵。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