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的故事
⑴ 河邊走來倆個人的童話故事
小田鼠住在鄉下,他家附近有一條河。可是,小田鼠從來沒有去過河邊。
「別靠近它,河水可是很危險的!」奶奶經常這樣說。
小田鼠也害怕河,有時他會夢見自己掉進了河裡,被河水淹沒了,真可怕呀!
爺爺知道了小田鼠的恐懼,決定幫助他。
「河水確實很危險,」爺爺說,「可是,它有時也會很友好,我們去看看吧。」
清晨,爺爺帶著小田鼠走出了家門,走過村邊的小鍾樓,走過山羊們的草地,走向河邊。
越靠近河邊,小田鼠就越緊張,他使勁拉著爺爺。
穿過灌木叢,小田鼠和爺爺站在了河岸上。河水流過,清晨的陽光跳躍在水面上,像無數活潑的金色小精靈。
爺爺微笑著說:「瞧,河水可不是怪物!」
「真美呀!」小田鼠說,「可是,它會把我捲走嗎?」
爺爺說:「如果學會跟河水打交道,它就不會淹沒任何動物。更何況,我們可是能學會游泳的田鼠!」
這時,河面上漂來一隻木盆,木盆里坐著奶奶。奶奶靈巧地穿過一片綠色的水生植物,扔過來幾個淡綠色的果子。
「奶奶,這是什麼?」小田鼠好奇地問。
爺爺彎腰拾起了果子,用爪子利索地剝開殼,雪白的果肉露了出來。小田鼠咬了一口,甜甜的、脆脆的,真好吃!
「這是河裡的菱角,」爺爺說,「河水雖然有危險,但它也是我們的老朋友。」
奶奶把木盆劃到了岸邊,讓小田鼠坐了進去。爺爺跳進水裡,推著木盆在河裡游。小田鼠剛開始有點害怕,過了一會兒,就覺得有趣極了。
奶奶微笑地看著他們,「爺爺會教你游泳的,」奶奶說,「不過,你可不能單獨來河裡玩。」
小田鼠把爪子浸在河水裡,涼涼的河水在爪間流動;他把身體也浸到水裡,感覺很奇妙;接著,他又飛快得把頭伸進水裡,又飛快地探出頭。小田鼠快活地甩著頭,水珠從胡尖飛濺了出去。
回家的路上,小田鼠不停地回頭看著河水,覺得很快樂。
河水依然是有危險的,小田鼠還太小,還不能獨自去冒險。但他能漸漸學會游泳、學會劃船、學會與河水打交道的各種本領,當小田鼠熟悉河水的一切後,河水將不再危險,它會成為小田鼠最親密的朋友。
⑵ 寫一個在河邊發生的故事該怎麼寫
寫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⑶ 長頸鹿和小貓在河邊的故事看圖說話
一天,小兔、小刺蝟、小貓和小狗四個小夥伴兒去郊外遊玩。走了一會兒,一條河擋住了它們的去路,可是河上沒有橋,如果要過河必須繞很遠很遠的路。它們不想繞遠路,就聚到一起想辦法。這時,小貓看見遠處走來了一頭小象,河對岸走著一隻長頸鹿,高興地喊起來:「有辦法了!有辦法了!」小刺蝟連忙問:「什麼好辦法,快說給我們聽。」小貓說:「你們瞧,河這邊有一頭小象,河對岸有一隻長頸鹿,小象的鼻子長,長頸鹿的脖子長,要是他們兩人聯手,不就是一座橋了嗎?」「對呀,對呀!」小兔開心得又蹦又跳。小狗朝對岸的長頸鹿喊起來:「長頸鹿姐姐,你願意幫我們一個忙嗎?」長頸鹿哥哥爽快地說:「行啊!」小刺蝟朝走來的小象說:「小象哥哥,我們想請你幫個忙可以嗎?」小象甩甩長鼻子說:「沒問題!」
小貓請小象哥哥和長頸鹿姐姐分別站在河兩邊,讓小象把鼻子搭在長頸鹿的頭上。橋搭好了,小兔和小刺蝟走上了橋,接著,小貓和小狗也跟著走上了橋,它們又新奇又興奮。小兔說:「這座橋軟軟的,真舒服!」小刺蝟說:「有了這座橋真方便。」小兔說:「我們給這座橋取個名字吧。」小刺蝟說:「搭橋的是小象和長頸鹿,我們就把它叫象鹿橋吧。」過了橋,四個小夥伴齊聲說:「謝謝小象哥哥和長頸鹿姐姐!」小象和長頸鹿異口同聲地說:「不用謝,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⑷ 針對水滸傳被翻譯成「發生在河邊的故事」,中國文學被翻譯成外語的局限是什麼
主要還是翻譯人員的整體層次不夠。
中國文學要走出去,必須依賴翻譯,
一個好的翻譯,不但要有深厚的中文學養,還要有深厚的外文學養,另外,還要深諳外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市場傾向。
可是,長期以來,我國的翻譯者,都只是原作者的附庸,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名譽上,翻譯者都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其次,翻譯在我國歸入外語類,缺乏專業的規范和深入的研究,比如翻譯的異化和歸化問題,翻譯時候對原文的修改和取捨問題,都缺乏專業的指導方向,造成了譯本的質量差。
⑸ 河邊的孩子故事
;在英國的北方,有一個掃煙囪的孤兒,名叫湯姆。他雖然受盡了欺凌,但仍生活得十分快樂。一天,湯姆和凶惡的師傅一起,來到哈特霍夫先生的庄園打掃煙囪。突然,他從煙囪口掉進了庄園主小女兒艾莉的卧室里,艾莉嚇得尖叫起來。大家以為有小偷,便一起追趕湯姆,湯姆在仙女的暗中保護下,好不容易甩掉眾人,逃進了森林裡。疲憊的湯姆發起了高燒,迷迷糊糊中,他好像來到了一條河邊,跳進了水裡,變成了一個水孩子。從此,湯姆像條魚兒一樣,在水裡生活著,他認識了許多水裡的動物,並希望能找到和自己一樣的水孩子。再說庄園主的女兒艾莉,一天,她不小心頭撞到礁石上,也變成了一個水孩子,再次和湯姆相遇。湯姆很喜歡艾莉,他多想一直和艾莉呆在一起呀,但他必須找到師傅,並幫助他做一個好人。在善良的艾莉的幫助下,湯姆完成了任務,而且自己也成為一個正直、勇敢的人。和許多童話故事一樣,《水孩子》的作者、英國作家金斯萊,也在這個故事中,為小朋友講了許多有用的道理。不過,這些道理通過故事講出來,一點也不生硬,特別容易被小朋友們接受。金斯萊本人是個博物學家,所以他寫的故事不但非常有趣,而且充滿了知識性。那麼,作為一個博物學家,金斯萊怎麼會想到要寫童話呢?原來,有一天,金斯萊和全家人在一起吃飯,不知是誰說了一句:現在家裡的大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書,可最小的弟弟才四歲,他沒有屬於自己的書。金斯萊聽了沒有出聲,不過吃好飯他立刻進了書房,把門鎖上了。過了一兩個小時,金斯萊出來了,他拿著一疊稿紙。這就是《水孩子》的第一章。當金斯萊完成全部作品後,他自己也想不到,這惟一的一部童話作品,竟成了童話王國的經典之作。
⑹ 被英國人翻譯為《在河邊發生的故事》,這部書是
英國人翻譯為《在河邊發生的故事》,這部書是《水滸傳
》
⑺ 記敘文:河邊我和水的故事
我的水故事
有句話叫「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的確,對我而言愛水就等於愛人,愛童年的天真歲月。從我記事以來故鄉的水似乎就和我的血液交融了,緩緩流進我的心房。
記得好多年前,我還躺在自己的象牙塔中安靜的享受著柔美的陽光。腦子里全是爺爺講的故事。黑夜獨木橋下壇子鬼吐水時的咕咚聲,流動的銀河之水阻礙了真心相愛的牛郎織女,河神為什麼要娶人間的漂亮女孩呢?、、、在我看來水除了能喝就一無是處,帶給人的盡是恐慌與悲涼。 小學時學古詩只是拚命的背呀背,為的是放學後不被老師留下來繼續背而耽誤看《戰神金剛》。對於「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枯木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半江瑟瑟半江紅」並沒多大感覺。、、、對我也是並無半點欣賞可言的。雖說不太理解詩的意境,但還是能隱約感到這水應該是很漂亮的那一種才對。 在上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後,老師推薦了《海的女兒》這本書。
我也總算看完了,畢竟我那時還是以動畫片為最愛。那時就一直在想美人魚好笨,要不怎麼不在來陸地之前先學學人類的語言呢?縱使覺得太難你先學「我愛你」三個字也行呀!然後不說而是寫給王子看不就行了。你們不就可以生活在一起了嗎?不過也依稀覺得大海肯定有他獨具的魅力,要不怎麼能生出這樣善良美麗的人魚呢?看完之後隔壁的燕子也拿去看,結果哭的是淅瀝嘩啦,第二天我還笑她太好哭,結果氣得她又哭了一次。 我不知道她的學名叫什麼,只是叫她燕子,她也總是愛唱《小燕子》那首歌。她比我小一歲,算是同齡人了,我也喜歡和她一起玩,而對那比我小四歲的弟弟我總是得避一避,避免正面交鋒。千萬不能得罪他,要不他就威脅我去告訴爸媽,那我總是被說,「要讓著弟弟,你是哥哥」每次都是這話。而燕子就不一樣,我惹她生氣,她便嘴裡邊說著「再也不和你玩了」邊往家跑。過了一會,我站在道場朝湖的那邊賠禮似的喊一聲「燕子快過來玩」。她也很快便過來了,一切像沒有發生似的。
小學的那段時間總是如此的美好,我們一起迎著朝陽上學,她在我身後開心的踩著我的影子。但鐾曜饕狄黃鸝礎抖5泵ā貳? 還記得雨過天晴,挖好小水渠,各自放好自己用橘皮做好的小水車。嬉戲過後總是滿臉是泥的跑回家。夏天拿著長篙去采蓮蓬,她總是拿著荷花在前面跑,我就穿著荷葉做的盔甲(像哪吒的穿的那種),頭戴「林則徐」似的鎢砂帽在後面追。等到了水池邊,我把荷花瓣掰開放在水裡做船,讓風把它送走。而她歡呼跳躍時又說我不應該這樣來對待荷花。到家後我還沒來得急把蓮子放到小弟手中,燕子就塞給他一大捧,她手中留下的只是幾株荷花。 這一切都不是永恆,時間不會在此刻停留。老天爺似乎真的和開了個玩笑,讓我不得不相信兒時的故事是真的。
夏天來了,地面在冒煙,蟬也在表示抗議,清風拂不起半點漣漪。媽媽在堂屋正剪著扯進來的紅薯藤,我在涼床上迷糊著眼睛看屋頂射下來的陽光。易叔叔氣喘吁吁的跑到我家問:「燕子在這邊玩嗎?」「沒呀!」他連忙說:「我沒見她人啦!」。我說:「您仔細找找,她肯定在哪顆樹下看書咧!」說完他立即跑了出去,沒過一會外面傳來了一聲大叫,我媽和我很快的跑了出去。 易叔叔站在齊胸的水中發瘋似的亂攪著水,不遠處還飄著一個漂亮的水杯。那不是燕子的嗎?一股涼意瞬間湧上心窩。媽媽也立即下水去,並叫我去叫些人來,說出事了。鄉里鄉親來了,紛紛下水來摸,我到希望真的什麼也摸不上來,她真的在樹下看《一千零一夜》。但最後李伯伯還是抱起了一個我感到陌生的小燕子。 趙爺爺把燕子放到膝上按了幾下,嘴裡噴出幾口水。燕子還是一動不動。我跑到她身邊,仔細的看著她。發青的嘴唇,兩條小辮子也一散開亂作一團。易叔叔坐在地上,把她抱在懷里眼睛注視著她。有氣無力的說著:「燕子,你、、、、、、你不是想見、、、、、見媽媽嗎?醒醒、、、、、、快醒醒,我帶、、、、、、帶、、、、、、你去見媽媽。」他在你一刻似乎成了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就這樣坐著像極了一堆黃土,似乎在等西邊一彎鉤月的升起。 一連幾天我都不曾離開過自己的房間,眼睛腫腫的,心裡酸酸的。爸爸媽媽的臉上也呆板的毫無表情。爸媽去幫忙辦喪事,晚上還沒有回家。我和弟弟躺在床上,他睡了而我難以入睡。我心裡一直在罵為什麼河神非要娶她呢?湖的那邊時時傳來了道士的經文和陣陣的鑼鼓聲,夾雜著午夜死亡的恐懼與悲涼。 轉眼間我上了初中,一次生物課上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好大一個肺並說如何做人工呼吸,我走神了,要是我那時會人工呼吸,或許我會多一個禮拜六一起回家的學妹。
隨後我又在城裡上了高中,記得一次高考前的模擬作文要寫一道關於水的話題作文,我呆坐在課桌旁,見著考卷上的「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等等。我的心無法平靜,只記得考試結束時我一字未動。 現在上大學後,有一位叫「我是水」的網友,我問他如何取這樣一個名字,他說比較喜歡成龍的《我是誰》就乾脆取了這個名。但一不小心打成了「我是水」,一想反是覺得名字有深韻,便用上了。後人有說「紅顏禍水」一詞,這一略帶女人味的詞迫於舍友壓力便退出了歷史舞台。退就退吧!你可以一退永不回,我不牽掛,絲毫也不。 回家見到弟弟時,偶爾我會問他是否記得一位扎著兩條辮子,常給他塞蓮子的燕子姐姐。他說:「沒多大印象,好象有那麼個人。」於是我笑著說:「忘卻真好!」
⑻ 農村小河邊的故事作文
農村趣事 薛颯
我小的時候,常常去姥姥家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端午節和姥姥包一起粽子了。那時候,我還小,心裏面想,就是包著玩吧,也挺有意思的。
姥姥把粽葉、糯米、繩子都准備的很全,我們坐在屋子裡,敞開著門,天高地闊的包起來。許多熟悉的人從姥姥家門前走過,都要走進去,看一看,問候一聲,然後就說說笑笑的離開了。
我們開始包起粽子來了,姥姥拿起幾片粽葉,我抓起一把糯米遞給姥姥,自己覺得很好玩,然後又抓了一把米給姥姥,姥姥說了一聲「好」,我這才停下。包完兩個我就開始用繩子把這兩個粽子捆在一起遞給姥姥,接著又開始抓糯米給姥姥。微風輕輕的吹著我小小的臉蛋,這讓我走進了一個和城市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農村,很快很快姥姥和我就包成了一些粽子。
農村的生活真好啊,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⑼ 河邊撿金子的故事
河邊撿金子的故事:
我家有個鄰居平時非常好賭,有一次他把賣豬的錢輸光後,把老婆氣回了娘家。這時,他兩個兒子天天吵著要媽媽,他看到家裡沒女人也不行。
就在禮拜六的下午,帶著兒子去丈母娘家准備去接老婆。哪知又在村口被那些牌友拖住了,他牌癮大,心也癢了。
於是叫兩個兒子先去玩,說禮拜天再去接,兒子也沒辦法,兩個就玩到了河邊,小兒子這時看到河裡有塊金燦燦的東西,由於水深,叫叫哥哥去他父親拉來,大兒子跑到父親那裡就直說了。
父親當時手氣也有點背,聽大兒子大白天說夢話,隨手就是一個耳光,大兒子哭著跑回去告訴他弟弟,這時候小兒子眼睛一轉,
於是就去父親那裡說:「爸爸,你剛才打了哥哥是嗎?」「是啊」「不好了,哥哥剛剛跑回去時,把腿摔斷了」畢竟父子連心,但到河邊時,父親看到大兒子還好好地在那裡玩,於是又准備揚手打小兒子時,小兒子說:「爸爸,你先別打,你看河裡那是不是金子?」
父親仔細一看,脫掉衣服跳到河中把一塊10多斤的含金量很高的石頭摸了上來,上到岸邊摸著小兒子的頭說:「還是你聰明,你哥哥跟我不該直說。」最後,他把老婆接回到了家中,賣掉了金子,從此一家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9)河邊的故事擴展閱讀
河邊撿金子的故事出自於格林童話。
《格林童話》是由德國語言學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格林童話》裡面約有200多個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間的口頭傳說,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青蛙王子》等童話故事較為聞名。
它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自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影響十分廣泛。格林兄弟以其豐富的想像、優美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個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話故事。在國內,日本,中國台灣也有根據《格林童話》創作的故事集。
作品影響:
1812年,這些故事結集成《兒童和家庭童話集》的第一卷,於聖誕節前夕在柏林問世,大受歡迎。此後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斷補充故事,並一再修訂,共推出七個版次。第七版後來成為在各國流傳的原著版本,已譯成數十種語言,許多故事都廣為流傳。
《格林童話》獲選為世界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贊為「歐洲和東方童話傳統劃時代的匯編作品」。
《格林童話》還被加入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中。
在中國,至少有100種以上的譯本和譯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國家中,他的銷量僅次於《聖經》。
參考資料來自:網路-格林童話
⑽ 《河邊的故事》txt全集下載
河邊的故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一)回故事的故事
不管是在答白晝還是在夜晚,總有一個故事縈繞在我的心頭,這個故事是一個叫夏天的人告訴我的,但我的記憶里似乎找不到一絲夏天的影子。我只知道夏天告訴我一個發生在河邊的故事後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不過最近他又在河邊出現並且糾正了他向我描述過的河邊故事的一些細節。他說,河邊故事裡的主人公不叫單國強,他甚至不姓單,他叫范國強。他也不是一輩子都在照看魚塘,他有自己輝煌的歷史,他曾在國民黨的部隊里當過工程兵。他有一項特殊的本領,能目測出子彈、炮彈的速度。他甚至能測出,一顆子彈或炮彈從敵方飛來來需要幾分幾秒,准得很。這種本領不是所有的工程兵都具備的,至少這個魚塘的主人范國強曾經的戰友張德貴沒有。張德貴只知道用繩在部隊周圍的村落里用繩勒死村民養的瘦狗,然後迅速剝掉狗皮,那動作就像剝掉自己的衣服一樣簡單。夏天還提醒我說,張德貴還在印度做過生意,販賣過象牙和珠寶,並且還玩過不少德印度女人.....我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