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故事x後感
① 美麗的故事觀後感
女性的光輝
----電影《美麗的故事》觀後感
早就聽說由上饒市委宣傳部、德興市委宣傳部、北京中作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拍攝的電影《美麗的故事》在德興殺青了,沒想到我竟然有機會先睹為快。陳美麗的故事在上饒家喻戶曉,誠信為美德的農村婦女感動了千千萬的中國人。本土作家建平、洪柳以她的故事為原型創作了電影劇本《美麗的故事》,並邀請到集作家、製片人和導演身份於一身的畢雲琪導演和影視獲獎專業戶、著名主旋律導演張今標攜手執導,由知名演員周浩東、池華瓊擔綱男女主角。
電影《美麗的故事》講的是德興市李宅鄉宗儒村農村婦女陳美麗的丈夫在一次撲打山火中不幸身亡,丈夫生前借過許多鄉親的錢,陳美麗聽說後,馬上貼出還債通告,承諾不管有無借據,一定替亡夫還債。從那以後,陳美麗懷著一顆誠信而又堅強的心,一邊挑起家庭的重擔,悉心照顧公婆和兒女,一邊用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外出打工掙錢還債。她的義舉感動了無數人,廣受媒體關注。
電影《美麗的故事》題名一箭三雕,既點出了女主人公的名字又表現了農村少婦淳樸美麗的外表,同時更深地挖掘出了人物內心的美。電影的主題思想鮮明,謳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記·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它提出的是當時社會的一種道德綱領,而如今「德」已成為中國倫理的核心理念,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雖然當今正處於一個傳統道德斷鏈的時期,社會各個環節都嚴重缺乏誠信,什麼學術造假、學歷造假、食品造假、名人古墓造假等現象到處充斥著人們的眼球和心靈,就像電影中來冒領錢的一夥人一樣,他們都是假惡丑的代言人。但有假惡丑的地方,就一定有真善美。女主人公美麗的誠信美德正是對它最好的闡釋。
電影最值得稱道的是,成功塑造了三個農村婦女形象:具有堅忍不拔性格,生活態度積極平和,展現了人性中真善美的農村少婦陳美麗;雖說不上知書識禮,但大義凜然、任勞任怨的山林母親;誠惶誠恐,攛掇丈夫貪小便宜,並且沾沾自喜的寶生嫂。
電影一開始,陳美麗只是一個賢妻良母式的內當家形象,主要塑造了美麗的丈夫山林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並因為守信用,老闆願意雇他運貨,村裡的人願意把錢借給他,沒想到一起意外的山火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家裡留下年邁的老母親、痴呆的小叔子以及一雙未成年的兒女。在農村,家庭主要男勞力的喪失使這個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滑向深淵,然而妻子美麗在拿到五萬多元撫恤金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替亡夫還債。還債通告上牆,各方債主上門:有貪小便宜的寶生嫂,有村裡游手好閑的小混混,還有開著車來騙錢的闊佬,門庭若市,好不熱鬧。電影戲劇地通過還債過程中的鬧劇體現了農村婦女美麗的高尚人格,反襯這些人心靈的丑惡。同時用兩個情節加強塑造了女主人公形象的生動飽滿:哥哥的勸說,傻小叔子的藏錢,全不能動搖美麗還錢的倔強信念。電影兩次用到妻子美麗到墳前告慰丈夫在天之靈的鏡頭,也說明山林夫妻是一對琴瑟和諧、心心相映的好伴侶,丈夫的亡故不但沒有擊垮妻子生活的信心,反而使妻子繼承了丈夫的美德,承擔了家庭的重擔,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有道德、有尊嚴、誠信的美麗之路,使觀眾在擦乾眼淚悲痛惋惜之際更加振奮精神。
山林的母親是一位六十多歲的普通農村老太太,電影中著墨並不多。但細心的觀眾還是可以讀出,她是一位命運多舛的老太太,僅有的兩個兒子一個死,一個傻,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小孫女,在媳婦外出打工後都要由她來照看。片中媳婦美麗拿到撫恤金後說要先還債,她馬上支持,一點異議都沒有。從中可以看出山林的誠信美德也是來自於偉大平凡母親的教育,同時也可得出,一村一家都這樣講「惟德乃興」並不是沒有淵源的,而是村人代代相傳「以德為本、以德服人」的處世道理深入人心。
寶生嫂是片中普通農村婦女的一個代表。她心裡的小算盤,整天都在算計著錢的事情。雜貨店經營的小生意,不失時機的向山林討債,山林死後時刻惦記著債,不停攛掇丈夫催債,向美麗理直氣壯要債,以及討債多得了三百元後的自鳴得意,真實刻畫了一個俗人的全部嘴臉。但她又是不同於小混混和闊佬的壞人,她只是一個俗人。俗人的道德境界只是很低,但並不是沒有,她最終在美麗精神的感召下良心發現,及時退還了多要的三百元錢,可見「德」的感化作用對於俗人還是有用的。
逝者已去,生者猶在。美麗嬌俏柔美的外表下,映射出新時代農村女性的光輝,「惟德乃興」的做人理念在中華大地回盪悠長。
用誠信構建美麗人生
——電影《美麗的故事》觀後感
姜光麗
陳美麗,一個普通的名字,江西省德興市李宅鄉宗儒村的一個32歲的普通村婦。
陳美麗,一個不普通的名字,她以替亡夫還債的誠信之舉,感動了中國,被評選為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根據陳美麗的真實故事,改編成的電影《美麗的故事》,已經進入了最後合成階段。11月16日晚,我們上饒市三清女子文學會的部分會員,相聚在金洋帆十五樓,有幸提前觀看到了電影《美麗的故事》的樣片。
該影片由畢雲琪、張金標執導,池華瓊、周浩東主演,在江西省德興市李宅鄉宗儒村陳美麗的家裡現場拍攝完成。影片一開始,是如黛的青山環抱著位於德興市郊有江南四大名樓之美譽的聚遠樓,在這片青山綠水。唯德乃興的土地上,王雲林家,一個普通的甚至是貧困的農村家庭——斑駁的泥牆,黑褐的瓦頂;陳美麗,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正燒好早飯,一邊忙著家務,招呼女兒上學,一邊督促還賴在床上睡懶覺的丈夫雲林,提醒他今天送貨的事情。雲林轉過身趁機就把美麗抱在了懷里,美麗嗔羞捶拍,滿臉的幸福恩愛。
如果沒有那一場山火,這個貧寒家庭的幸福還會繼續下去,象最多數的夫妻一樣,互相扶攜著,贍養年老體弱的婆婆,撫養兩個遠未成年的女兒,因小時候患有腦膜炎智力受損,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的生活,也依然會得到悉心照料,然後在歲月中漸漸老去,度過平靜祥和的一生。
意外還是發生了。雲林在送貨歸來的途中,發現村裡的一處山林著火,便召集了村裡人同去撲火。這一去,卻是拋妻別女,夢歸黃泉。在救火過程中,雲林被一個掉落的山石砸中昏倒,最終被無情的山火奪去了性命。
面對丈夫的突然離去,陳美麗欲哭無淚。她強忍悲痛,處理了丈夫的後事之後,爭取到婆婆的支持,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那就是用丈夫的死亡賠償金和賣掉貨車後所得總共五萬元現金,償還丈夫生前欠下的十幾萬元的債務。俗話說人死帳爛,但陳美麗以柔弱的肩膀,承擔起人死帳不爛的誠信諾言,因為找不到帳本,她在自己門前貼了這樣一張告示:「各位鄉親好友:如有與死者王雲林生前有經濟來往賬目的,即日起請與其家屬聯系,以待清理解決。家屬:陳美麗。」
這是一紙誠信的宣言,這是一面靈魂的鏡子:鄰居大叔看美麗一家的艱難,堅決不讓妻兒到美麗家提雲林欠他3000元貨款的事;由雲林送到醫院,後又借雲林的貨款墊交了宮外孕醫葯費的小夫妻,變買了項鏈戒指,還清了欠美麗家的錢。開著小商店潑辣貪財的寶生嫂把雲林欠她的700元冒領成1000元後,終於良心發現又退回了300元;村裡正愁手上沒錢花剛要冒領500元的小混混,被帶進了「唯德乃磬」的宗祠受到了長輩的責罰;當美麗告示償還亡夫欠款的事情,在互聯網上傳頌,並感動了越來越多的人時,一些不法之徒趁機假冒雲林生前的朋友,上門逼債,並實施搶劫,最後在村民們舉著鋤頭抄近道,人人憤怒個個追的強大攻勢下,慌不擇路,束手就擒。這一幕幕場景,真是大快人心啊!從中也讓我們看到了誠信的力量,正義的光芒。
影片里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美麗的哥哥。他從一個心疼著妹妹的哥哥的心理出發,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考慮,一次又一次地為美麗尋找到脫離這片苦海的途徑:當美麗望著這五萬元錢發呆時,哥哥說,人死帳爛,這些錢你就留著一家人好好過日子吧;當美麗告示還債,發現竟欠款十三萬元之多時,哥哥說,手上的現金都還光了,你也算盡心了,哥已經給你找了個好人家,可以帶著小女兒一起嫁過去,這樣你以後的日子就平安了。當美麗決定出外打工還債,哥哥又默默地支持,幫助美麗種田收割。哥哥給出的這每一條路,都是同樣狀況之下普通人常走的路,只要美麗去選擇了,就一定會輕松很多,社會和人們也會給予理解,但美麗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用誠信構建起自己平凡又不平凡、普通又不普通的美麗人生。
影片最後,美麗來到了丈夫的墓碑前,把臉貼在碑上,輕輕地撫摸著,深情地告慰丈夫:「雲林,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的欠款已經全部還清了。家庭的擔子我也會一直挑下去的。一切你就放心吧!」
是啊,人生的路還很長,但我們有理由堅信:用誠信構建起來的人生和社會,一定會更加美好!
觀影片《美麗的故事》有感:誠信讓"美麗"更美麗
日前,在北京看了由畢雲琪、張今標執導,池華瓊、周浩東主演的電影《美麗的故事》樣片,眼含感動的熱淚,我們深深地被主人公陳美麗張榜替亡夫還債的故事所打動。看完影片,走在街頭,雖然寒風陣陣,但我們的心中依然溫暖。
電影《美麗的故事》,根據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陳美麗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發生在大山深處的一個普通農婦陳美麗在丈夫因救火不幸身亡之後,貼出通告幫亡夫還債的故事。陳美麗堅持誠信為本,無論是手持借據的,還是沒有借條的,陳美麗都一一償還。她寧願自己過苦日子,寧願自己打工賺錢,也要還清亡夫所欠。她那種不僅自己講誠信,也信他人的高貴品質,那種人死債不爛、欠債就要還的樸素思想,感動了億萬人。該片已進入最後合成階段,即將在全國上映。
影片催人淚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主人公誠心對待債主,去疑心而積信義,譜寫了一曲頌揚誠信的贊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導演從細節入手,營造出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情節,讓觀眾的情緒不由自主地跟著主人公走。陳美麗丈夫救火身亡後,年老的婆婆、呆傻的弟弟、兩個年幼的女兒以及一所破舊的房子所組成的貧苦家庭怎麼生存?這深深地牽動著觀眾的心。是拿著亡夫的撫恤金過一段時間的「好日子」?還是棄家不管而遠走他鄉?當美麗毅然貼出公告,決定用微薄的撫恤金和自己出去打工來替亡夫還債時,一些觀眾先是吃驚,繼而有些不理解,最終卻被她的誠信和善良所感動。當美麗找到大女兒紅紅後並與之抱頭痛哭,承諾絕對不離開女兒、不離開這個家的時候;當她冒雨趕到醫院送錢救人時,她的舉動,讓觀眾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交融、真切的情感共鳴。正是這種對人物心靈細致入微的刻畫,使一個個人物形象生動,真實豐滿,有血有肉。
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點亮一片星空;一片小小的綠葉,可以美化一個季節;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涌動起整個海洋,這就是誠信的力量,也是電影《美麗的故事》給我們的深刻啟示。當今社會正處在大變革、大變動、大變化、大發展的轉型期,人們的生活方式多樣化,思想意識多元化,以致見利忘義、誠信缺失、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社會呼喚誠信,時代呼喚誠信,民眾呼喚誠信。陳美麗的故事告訴我們,誠信是最重要的財富。影片中,當混水摸魚的小混混被帶進掛有「惟德乃馨」的宗祠,想騙錢的騙子被戴上手銬,潑辣而又視錢如命的寶生嫂主動退還多要的300元錢時,我們從中看到了誠信的力量;當帳本被找到,帳目借支基本吻合時,我們那顆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故事發生地江西德興的一些鄉村,是陳美麗誠信故事肥沃的土壤。當美麗替夫還債的故事感動全社會的時候,我們發現,誠信的遠離,其實一直是中國人心中永恆的痛。
影片用優美的鏡頭和朴實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簡單而又不平凡的誠信故事,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道德模範其實很平凡,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樓上樓下、前村後院。影片正是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引導觀眾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使以誠實守信為重要內容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深入人心,這在金錢萬能、物慾橫流的今天,無疑是一筆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
② 聽嘎麗婭故事聽後感
當丁香花盛開的時候,我又想起了嘎麗婭的故事,一個和平的使者,一個偉大的英雄,此刻她已經長眠於天長山上,長達70年。
那是1945年8月的一天,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對日本法西斯發起最後總攻。在東北抗聯的緊密配合下,蘇聯紅軍打響了解放綏芬河的戰斗。他們首先面對的難題就是眼前的天長山要塞。蘇聯紅軍多次進攻均遭阻擊,傷亡很大。
當時,蘇聯紅軍內部形成兩種方案,一種是使用重炮和空軍進行攻擊,將要塞徹底摧毀;另一種則是考慮到要塞內還有很多無辜平民,出於人道主義還是以勸降為主。經過反復研究,蘇聯紅軍暫停了進攻,先進行勸降。
當蘇聯紅軍,對日本發動最後的戰斗的時候,日本鬼子作垂死的掙扎,他們妄想憑借天長山緊固的公事,阻擋蘇聯紅軍解放的道路,他們扣留了很多的人,做最後的掙扎,,紅軍為了減少損失,決定和日本談判,要派出使者勸降,蘇聯紅軍派出了嘎麗婭,去勸降,面對兇狠的敵人,面對牽掛的父母,面對蘇聯紅軍的重託,嘎麗婭義無反顧,走向天長山,走向敵人的陣地,去履行勸降的職責。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軍營內突然傳出激烈的爭吵,隨即便是一聲槍響。日軍沖出軍營,向蘇軍發起了瘋狂掃射。無奈之下,蘇軍的炮火淹沒了天長山。
母親在天長山一棵不起眼的樹上,發現女兒的紅頭巾瑟縮在清冷的秋風里。
戴著自己親手為她繫上的紅頭巾,沉著鎮定地步步遠去……這是母親菲涅腦海中女兒最後的背影。
她想到了祖國,想到了人民,唯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和敵人進行了艱苦的談判,最後,嘎麗婭被日本鬼子殘酷地殺害,當紅軍知道這一消息的時候,向日本鬼子的發起了猛烈的攻擊,終於全殲了日軍,嘎麗婭的生命也永遠留在天長山這片熱土上。
祖國失去了一個勇敢的戰士,媽媽失去了一個至親的女兒,人呼喊著嘎麗婭的名字。然而再也聽不到她的聲音了,她那百靈鳥的聲音,她那美麗的神韻,再也不會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嘎麗婭光榮的犧牲了,她的死比泰山還重,她不是為了自己而死,是為了祖國而死,是為了抗日而死,是為了世界和平而死,她的死重於泰山,值得我們每個人懷念。
今天我們仍然能感受70年的硝煙彌漫,戰火紛紛,仍然能感到嘎麗婭高大的形象,勸降敵人,寧死不屈的崇高的精神,那種精神正化作我們的巨大的動力,激勵我們好好學習,將來建設更加偉大的祖國。
讓歷史不再重演,讓悲劇不再重來,讓我們銘記這段慘痛的教訓,牢記日本帝國主義的罪惡,肩負使命,振興祖國,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嘎麗婭。我們心中的榜樣,她雖然犧牲了,但她的精神正化作千千萬萬熱愛和平人的實際行動,讓人們更加珍愛和平,珍愛生命,珍愛我們生活,嘎麗婭站在象徵要塞的花崗岩基座上,揮舞著頭巾,在火焰化成的翅膀中向人們招手告別。這場景讓人想起她鳳凰涅槃般走向敵營的堅毅,更讓人想到那場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戰爭里,全世界人民以鮮血澆注而成的和平之花。
③ 希臘神話金蘋果故事觀後感
1.金蘋果象徵著人的慾望
是人們爭奪的對象,這個故事說到底是人們慾望的爭斗
最後贏得表面上看是維納斯,實際上是金蘋果。
也就是說,慾望之爭最後輸掉的只能是人
2.愛情最具誘惑
帕里斯為了愛情不顧國家,不顧一切
正可謂愛美人不愛江山,而最後的下場也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所以,在愛情面前要學會理智
④ 故事會觀後感700字要成語的喲
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交流中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定型詞和短句。成語不僅具有莊重典雅的書面語色彩,適當的運用一些,還會使作文以及語言錦上添花,別有一番風味。為了提高我的作文水平,媽媽為我買了一本《成語故事》。這本書收集的成語來源廣泛:有來自歷史故事的、有出自神話故事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回味無窮,獲益匪淺。其中出自晉代干寶《搜神記》「王祥卧冰」這個成語故事使我十分感動。
西晉時有個名叫王祥的孩子,從小母親就去世了。父親為王祥找了個繼母——朱氏。盡管王祥十分孝敬朱氏,可朱氏卻經常想方設法的虐待王祥。王翔家有一棵李樹,在李子快要熟的時候,愛吃李子的朱氏怕鳥來啄食,便叫王祥到院子里去趕鳥。一天夜裡,颳起了大風,大多數李子都落了下來。王祥抱著李樹痛哭失聲,朱氏不覺有點感動了。一年冬天,朱氏突然想吃鮮魚,可河面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漁民無法下網捕魚。王祥就脫去上衣,在冰上躺了一會,用自己的體溫把冰融化了。他第一網就捕獲了兩條金色的大鯉魚,回家孝敬朱氏。朱氏終於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從此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關心王祥。
王祥的一舉一動都包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孝。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使我受益無窮。對虐待自己的繼母,王祥都能以德報怨,孝字為先,並感化了繼母。想想父母對自己真是寵愛有加,可我有時還會因為自己一個小小的要求不能滿足跟父母生氣,真是不應該。我一定要向王祥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好好對待父母。
⑤ 《共產黨員微故事》觀後感
在看這部影片之前,已經聽說過沈浩同志的事跡。2010年的「感動安徽」,就曾看到沈浩同志蒼老的母親、悲痛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兒,那時,沈浩同志的事跡就深深的打動了我。今天,有機會能夠從影片中再次了解沈浩同志的事跡,是一個非常難得而又珍貴的學習機會。
影片不但如實的記錄了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跡,更重要的是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沈浩一開始想到基層干一番事業,在別人看來只不過是想去「鍍鍍金」,獲取升遷的資本,而他確實開始也有這樣的考慮,想通過在基層干一番事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到了小崗村之後,面對的鄉親們同樣的質疑,沈浩用實際行動獲取了鄉親們的認可,自己的想法也發生轉變,他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小崗村之中,從以前的小家變成了現在的大家。經過了三年,村民齊心按了98個紅手印請求沈浩在留下干三年,過了三年又齊心地按了第二次紅手印請求沈浩能為小崗村再留三年,沈浩心裡有著對妻子、女兒的愧疚,有著對他的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無法照顧的愧疚,但當他看到時那一雙雙對他期盼的眼神,最終還是選擇了小崗村。當沈浩為小崗村的發展心力憔悴,猝然長逝的時候,小崗村的村民第三次按下了手印,用他們純朴赤誠的心,用對沈浩的愛來挽留沈浩,不想讓他遠走。這是農民最質朴的表達,這三次的手印深深地感動了我,也許我們一生做不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然而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一心一意地為人民謀幸福,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這事比什麼大事都要大,這才是最根本的大事。沈浩,你是黨的驕傲,黨員的榜樣,也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
現在我是一名在校生,以前認為「為人民服務」的口號過於空泛,看過影片之後,我的想法改變了,「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口號,它可以在我們普通的生活中實現。作為學生,努力學習,認真科研是為人民服務,團結同學和熱心公益同樣是為人民服務。
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村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這是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信念,是共產黨員奉獻精神、犧牲精神的真實寫照。半年前,我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現在更要以一名合格黨員的標准來要求自己,沈浩同志不正是這樣一個很好的榜樣么。無論在學校,還是在以後工作中,沈浩同志永遠是我的標尺,我的榜樣!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學習沈浩的精神,做好本職工作,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⑥ 新聞小故事看後感250字小故事150,感受50字
最近,來我看到了一條新聞,自是關於駕駛安全的。新聞里,有播放著一個火車的便道,下面是一個行車的隧道,雖然不到三米長,卻一到下雨天,這里就會積水,最深可以積到兩米。就在前幾天,一場暴雨奪取了七個生命,因為那輛車駛到了水裡。記者采訪了附近的居民,他們說,這里一到下雨天就會積水,已經浸死過人好幾次了,也沒有一個牌說注意積水,他們之前經過,都沒有看到水裡有車,這已說明水足以沒過一輛車。當事人本來要去參加親戚的婚禮,就因為一場雨,就……那麼,為什麼,政府一點都不重視呢?就連一個提示牌都不肯裝嗎?現在,你們有什麼感受呢?我覺得,那些保安,一定要等到報案了才去採取行動嗎?這樣我們不就很容易喪命,那麼,有積水的時候,只要豎起一些攔路的東西,不就可以避免這個危險了嗎?同時豎起一個牌子,上面寫著:雨天注意積水!就不會消失那麼多的生命。感受:看到這條新聞,我很擔心,要是在將來他們都還不會去提示,那麼就永遠都會出事。但我們也不能把全部責任都推到他們身上,我們自己也要注意,下雨天少出門,看到積水不要走過去,也要學一些逃生方法。這些例子,以警醒世人,希望不要再發生。
⑦ 關於革命的故事,觀後感,400字左右
今天,我讀了《革命英雄的故事》這本書,我非常感動。他們都十分勇敢,面內對殘酷的環境他容們寧死不屈,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劉志丹。
劉志丹在1903年冬生於陝西保安縣。他在青少年時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慘景象。於是,他想改造社會,復興中華。通過努力,他考進了黃埔軍校。1926年他畢業了,之後隨軍東征,在這期間,他帶領著革命軍打土壕,分財物。這時敵人帶領大批部隊向革命軍發起了進攻。他帶領革命軍英勇阻擊,將敵人打了回去。惱羞成怒的敵人組織大批部隊再次攻擊,這次他們因為力量懸殊而失敗。
之後,劉志丹帶領著部隊在三交鎮展開戰斗,他的部隊從清晨打到中午,一直不大順利,總是攻不下三交鎮。於是,他決定親自去指揮戰斗。結果,在指揮部隊發起進攻時,不幸被敵人的子彈射中了左胸,傷到了心臟。在臨死前他讓其他戰士告訴政委,請他帶兵,一定要把三交鎮給攻下來。
他為了革命出生入死,百折不撓,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⑧ 沂蒙紅色故事觀後感400字
提起沂蒙山,人們自然會想到沂蒙紅嫂,想起用乳汁救護八路軍傷員的明德英,想起沂蒙六姐妹,想起王換於、孫玉蘭、侍振玉、祖秀蓮……作為老一輩沂蒙婦女群體形象的沂蒙紅嫂,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究竟還有多少沂蒙紅嫂,她們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今天我就講一個紅嫂——祖秀蓮的故事。
1941年的深秋,日本帝國主義對沂蒙山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大掃盪。山東縱隊司令部的一名戰士在桃棵子村的擋陽柱山附近偵查時,被前來掃盪的日本鬼子發現,身中五彈、兩刺刀,後來日本鬼子以為戰士死去了,便離開了。戰士雖受了重傷,但還沒有死去。他靜靜的躺在地上,一陣深秋的涼風讓他蘇醒過來,強忍著劇痛,他慢慢的睜開眼睛。天快黑了,他用力想站起來,可是再也沒有力氣了。他用手摸了摸肚子,發現腸子已經淌了出來,便極力按了進去,用衣服勒緊了。他緊咬牙關,強忍劇痛,憑著堅強的意志,向著桃棵子村爬去。也不知道過來多長時間,戰士終於爬到一戶人家的門口,便再也沒有力氣,又昏死了過去。
祖秀蓮在出門倒水時,發現了受傷的戰士。當她看到眼前的這個「血人」時,驚得連水瓢都掉到了地上。她仔細看了一下戰士,認清是一名八路軍,便急忙跑進家裡,喚來老伴,一同把戰士架到家裡。她為戰士擦洗包紮了傷口,戰士慢慢蘇醒過來了。後來祖秀蓮給他喂水喂飯,用上山采來的草葯為他療傷,她還把家中僅有的一隻下蛋母雞殺了,熬成雞湯喂養他,戰士的傷慢慢好了起來。
當時日本鬼子就駐扎在桃棵子村,他們在村部燒火做飯,還不時傳來哇啦哇啦的叫罵聲,整個村莊十分恐怖。村子的人們大都進山躲鬼子去了,只有祖秀蓮一家因為丈夫張文新得了瘧疾走不了。鬼子不時到各家各戶搜查,把戰士藏在家裡,祖秀蓮感到實在不安全,就喚了幾個侄子,將戰士抬到了山上大卧牛石下的一個岩洞里,並用石塊和玉米秸把洞口擋上。祖秀蓮和戰士約好,只有聽到三下敲石頭的聲音,他才能出來,否則一定不能自己出來。
洞里潮濕悶熱,不通風,大小便的氣味讓人喘不過氣來,可是祖秀蓮每天都堅持來給他送水送飯,為他擦洗包紮。有一次,祖秀蓮在給戰士換葯時,發現他腹部的傷口上爬滿了蛆蟲,祖秀蓮的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這可怎麼辦啊?她忽然想到,庄戶人家腌鹹菜時缸里生蛆了,只要放上幾片芸豆葉,蛆就自己爬了出來。可當時已是深秋,要找幾片芸豆葉也是不容易。她四處尋找,終於在村東的菜園地里找到了幾近枯萎的芸豆葉。盡管如此,她還是如獲至寶,采了一些稍嫩點的,便急匆匆的回到山洞,用力擰下水來,滴在戰士的傷口上。果然那些蛆蟲慢慢爬了出來,祖秀蓮又艾蒿水擦洗了傷口,重新包紮起來。
這名戰士在桃棵子村療傷29天,光在山洞裡就整整25天。在祖秀蓮的悉心照料下,戰士竟然奇跡般的活了下來。後來祖秀蓮打聽到在附近的中峪村有一個八路軍的醫院,便和侄子們把他送了過去,繼續療傷。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名戰士叫郭伍士,老家是山西省渾源縣千佛嶺鄉小道溝村。1912年出生,1937年參軍,1938年隨東進部隊進入沂蒙山,任山東縱隊司令部偵查參謀,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受重傷,後被祖秀蓮救起,傷愈後又回到了他的部隊。直到1947年,復員後,郭伍士感激沂蒙山的鄉親,沒回山西老家,在沂南縣隋家店子落了戶成了家。為了尋找祖秀蓮,他就做了一副挑子,走村串巷賣燒酒。就這樣挑著這副擔子走了整整兩年,終於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娘」。從此以後郭伍士便在桃棵子村安了家,並認祖秀蓮為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