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選擇與放棄的故事
❶ 關於成全的名人事例和有關選擇與放棄的名人事例
1、六尺巷
清康熙年間,張英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
雙方爭執不下,將官司打到當地縣衙。縣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
張英看了信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2、大禹治水
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
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
3、錢學森放棄美國的事業堅決回國
1949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誕生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便商量著早日趕回祖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此時的美國,以麥卡錫為首對共產黨人實行全面追查,並在全美國掀起了一股驅使雇員效忠美國政府的狂熱。
錢學森因被懷疑為共產黨人和拒絕揭發朋友,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錢學森非常氣憤,以此作為要求回國的理由。
1950年,錢學森上港口准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並將其關進監獄,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Dan A. Kimball)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 個師的兵力。
從此,錢學森在受到了美國政府迫害,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自由,他一個月內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學院送去的1.5萬美金巨額保釋金後才釋放了他。
後來,海關又沒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書籍和筆記本。美國檢察官再次審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後,才證明了他是無辜的。
4、魯迅棄醫從文
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
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
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小說。
這篇小說,凝聚了魯迅全部痛苦的人生體驗和對於中華民族現代命運的全部思索。他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專制的歷史痛斥為「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嚴厲質問。這是文學革命的第一聲春雷。
5、田光守信而自殺
燕太子丹最早想用來刺殺秦王的人不是荊軻,而是一個叫田光的人。不過,當田光知道燕太子丹要刺殺秦王以後,說太子丹知道的只是他盛壯時的情況,現在他老了,於是給太子丹推薦了荊軻。
太子丹告誡田光,這等大事是不能泄露的,田光在把情況介紹給荊軻之後,選擇了自殺。為了替他人保守秘密而選擇自殺,這在古代一些有點兒迂腐的士人來說,是一種全義守信的行為。
❷ 讓人讀後選擇放棄的寓言故事
放棄和擁有
一個打魚的人,在大海里捕到了一隻海龜。
他把它抱回了家。
他把它放在自己的床上,同它說著溫情脈脈的話,晚上,他給它蓋上嶄新的被子,讓它享受他給予它的溫情。他還把最香最甜的美味食品端到它面前,讓它品嘗。
然而,海龜不吃不喝也不動,它只是淚流滿面。
「你為什麼哭呢?你知道,我是多麼愛你呀!」漁夫說。
「可是我的心在大海里,那兒有我的家,有我的孩子,我的快樂在那裡。你放我回去吧!」海龜說。
然而漁夫捨不得放棄它,因為他愛它。
過了許久許久,看著心愛的海龜日漸憔悴,漁夫的心也冷了,他決定放它回到大海。
「你這冷酷的海龜,我幾乎把我的整個心都交給了你,然而卻得不到你一絲一毫的愛。現在,我成全你,你走吧。」
海龜慢慢爬走了。
漁夫哭了。
一年後的一天,漁夫正在午睡,忽聽門外有敲門聲,他出門一看,是一年前放走了的那隻海龜。
「你回來做什麼?」
「來看看你。」
「你已經得到了你的幸福,何必再來看我呢?」漁夫問。
「我的幸福是你給的。我忘不了你。」海龜說。
「唉!你去吧!只要你能幸福就行了,以後再不必來看我了!」漁夫傷感地說。
海龜依依不捨地走了。
然而,一個月後,它又來了。
「你又來了?」
「又來了。」
「為什麼?」
「我忘不了你。」
「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當我企圖永遠佔有你時,我卻絲毫無法打動你;當我放棄你時,我卻擁有了你。」漁夫說。
❸ 選擇與放棄的辯證關系
選擇與放棄
有這樣一道選擇題:父母離異,你選爸爸還是選媽媽?
有這樣一道選擇題:妻兒同時落水,你選妻子還是選孩子?
有這樣一道選擇題:路人被搶,你選見義勇為還是選"安份守己"?
……
人生或許可以比為一份試卷,它有大量的選擇題,但不可不選並且還不以分數計算。有時,A或B你都不想放棄,但它無疑是一道單選題,它告訴你:你必須學會放棄。
根據辯證原理,放棄是另一種形式的不放棄。簡單說來,放棄A就是對B的不放棄。如果A與B是天平兩端,地位同等,你必定會有心靈的交戰,但是一經選出,已經沒有回頭路了,這時要放棄的不僅僅是一個選項,還要放棄所有遺憾甚至悔恨,放棄這些是因為人生只能往前走,背負著多餘的包袱無疑讓人走得累而慢,不是嗎?
放棄一個選項並不是放棄一個選題,更不是放棄整張試卷。也許有時會做錯誤的選擇就像做錯了一件事,但如果因為做錯了一件事而懷疑你全部的能力,懷疑整個人生進而喪失信心勇氣,這無疑是愚蠢可笑、可悲的。雖然做了一個不正確的選擇,但請不要放棄下一個選擇題,否則你的人生將裹足不前,不是嗎?
放棄並不意味著麻木不仁。喪失人格和原則是可恨的。知善惡、辨是非往往是應當優先考慮的。這時,選A或選B你應當斬釘截鐵,立場堅定。當然,有時黑與白之間會夾雜著灰色,正如人生不能簡單地說是好與壞,人不能簡單地區分為好人、壞人。有時會"浮雲遮望眼",或是"霧里看花",需要你去撥開雲霧;有時選擇了對的還要有正確的行動,不能好心辦壞事,就像去救溺水者不能不考慮自己的能力,不會游泳卻一頭扎進水裡,雖精神可嘉但卻還得勞動他人去救你,實在不值得稱道,不是嗎?
放棄是個多義詞,有時它叫"選擇";
放棄是條分岔路,雖然地球是圓的,但還是要慎重,因為它有時指向迷宮;
放棄是條河,也許你游過去才發現上面有座橋,但請一笑置之吧,你還要趕路;
放棄嗎?希望你能選對!
❹ 以選擇與放棄為話題的作文
有點記敘學會知識,便可以讓你報效祖國;學會合作,成功便會你同行;學會放棄,便可以使你擁有的更多。
學會放棄,相信嗎?這可是我的親身體驗喲!
那是期末考試,因數學有一道10分的題不會做,所以當我把剩餘的題都做好時,也沒顧著檢查,就連忙去做那道題,可是想了半天都毫無頭緒,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看看-------團團轉。手心都出汗了,手也不聽使換,開始發顫了.時間,只剩下30多分鍾,怎麼辦?當時的我還是選擇繼時間,只剩下30多分鍾,怎麼辦?當時的我還是選擇繼續做下去,可依舊是想不出來,只剩10分鍾了,我還在做,結果還是一樣.
「叮鈴鈴」那讓我感到無比驚慌,恐怖的鈴聲響了,只好無奈地交了卷,
結果,一道非常容易的題我做錯了,只可惜我沒檢查,讓我白白丟了分.
從中,我知道了,在適當的情況下要學會放棄,它會使你擁有的更多,但不要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學會放棄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對吧! 有點說理。。。 放棄,是一種生活的勇氣,是一種豁達,一種灑脫,一種氣魄。放棄,亦是一種美麗。放棄,並不意味著失去,因為只有放棄才會有另一種獲得。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一生仕途坎坷。想起他的一生經歷,曾有過多少次的失敗?想起的一生經歷,他又曾放棄過多少次?曾記得,他在做彭澤令時,對下屬說過:「吾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他與腐朽的官場水火不容。他沒有再堅持下去,他選擇的是放棄,放棄了功名利祿,去過隱居生活。他坦然看生活,以笑對人生,吟酒作詩,度完了餘生。或許,適時的放棄不是錯。
歲月悠悠地流淌……
記得在某個公車站上,一位老伯伯在進公車時,一隻剛買的鞋被門卡住了,掉在地上,可公車呼的一聲啟動了。老人索性地吧袋裡的另一隻鞋也從窗扔了出去。車上的乘客頓時目瞪口呆。老人笑了笑說:「撿到一隻也沒用,留一隻也沒用,何不湊成一雙,撿到了還可以穿呀!」這時車上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的確,自己得到一隻也穿不成。老伯伯放棄自己的一隻,成全了別人。自己快樂,別人也快樂!放棄也是一種美,成人之美,自己獲得快樂,別人也也獲得幸福。
人生因為有放棄,才有獲得。
人生如棋,不懂得舍棄某些兵卒,又何來容易以巧趣勝?「連環馬」是生死攸關兄弟,但關鍵時刻,常常要舍一馬而逃,並非無義,只是應了一句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老話。選擇往往在一念之差,放棄某一些,也是關繫到全盤棋的輸贏。放棄,也是人生成功的一步棋子。
學會放棄,懂得放棄。「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得兼,」選擇是關鍵之舉。選擇總是要放棄某一些,但在放棄的同時,也得到了一些。
有時,我們應當學會把手放開,把心放開,把愛放開。放棄,是明智之舉:放棄,是一種美。在放棄的同時,你也得到輕松,得到了快樂,得到了成功,得到了享受。
學會放棄,你也學會了得到。
❺ 關於培根的議論文 論選擇與放棄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屬於自己的人生選擇與放棄。每個人都經歷著自己不同的酸、甜、苦、辣。這樣的人生才算是有回憶的一生。
人的一生怎樣走,走的怎樣,各有不同。無論是幸福的人生還是苦難的人生,除了客觀的、人力不可改變的因素外,就是看你怎樣去選擇,在選擇後怎樣去經營你的一生的。如果選擇幸福的人生,那麼首先就要選擇並經營自己的長處,放棄經營自己的不足和短處,人生實質上就是一個選擇與放棄的過程,成功的大智慧在其中光芒四射。
明天不願意擁有的東西,今天就放棄吧!明天希望擁有的東西,今天就追求吧!選擇與放棄是一種智慧,一種思考的力量,只有拿的起放的下,才會使人生進退的餘地拓寬,才會獲得成功,才會活得瀟灑自在。
其實這個世界對於任何一個人,相對來說都是公平的。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和存在的根本,無條件地選擇並享受自己空間的快樂,才能獲得一生的圓滿。
《卧虎藏龍》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話: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當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時候,繼續為了「兼得」而不作舍棄的,這就不是智者的行為!
想想,我們從呱呱墜地到懂事開始,我門的一生就面臨著無數的選擇。供我們選擇的因素很多很多,因此我們在選擇一種事物的同時,就意味著要同時放棄另一種事物。在選擇的同時,我們是否有勇氣放棄那些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呢?果斷抉擇,讓我們適時抓住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讓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十字路口上走好屬於自己的那條路。而勇敢地放棄,則讓我們甩掉那些捆擾我們的包袱,使我們輕裝上任,飛快的奔跑。
選擇自己愛好和喜歡的事業,就要舍棄眼前的利益。選擇真正的愛情,就要舍棄物質的誘惑。所以有選擇肯定有放棄......
選擇是一種獲得,而放棄一種事物的同時,另一些事物就會同時來到我們的身邊,供我們選擇。
選擇和放棄是一種智慧,請你善加利用。
執著的梵高選擇了繪畫,卻放棄了人生的榮華。果敢的貝多芬選擇了音樂,卻拒絕了宮廷的御用。
得中有失,失中有得,乃生命的常態,要有敢於舍棄的勇氣,人們很多情況下都是由於缺少了這種勇氣,才無法作到「丟車保帥」的。
人的一生要經歷許多的選擇與放棄,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導演,只有真正懂得選擇與放棄的人,才能創作出精彩絕倫的篇章,抵達海闊天高的生命境界!
O(∩_∩)O哈哈~好大方的報告
❻ 關於放棄也是一種選擇的名言與事例
名言 不要為了一棵樹放棄了整個森林
懂得放棄,才能有更美好的未來
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
一星隕落,暗淡不了整個天空
安其心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
事例 執著的梵高選擇了繪畫,卻放棄了人生的榮華。果敢的貝多芬選擇了音樂,卻拒絕了宮廷的御用。
痛苦的放棄——丘吉爾割愛考文垂
1940年11月12日,德國空軍司令部通過最新、最復雜的通訊密碼作出決定:為了報復英國皇家空軍同月8日對德國慕尼黑城的挑釁性空襲,將派空軍機群於14—15日對英國內陸的中心實行猛烈轟炸。這個被稱為「月光奏鳴曲」計劃的實施目標將在英國建築歷史上和工業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考文垂城進行。
英國通過「超級機密」截獲了德國這一情報。但是,如何應付這次空襲,英國人卻面臨著兩難的選擇。一種方案是採取主動措施保衛考文垂,當時曾制訂了一項代號為「冷沖」的行動計劃,即動用一切可以調動的飛機,在一開始就挫敗敵人的襲擊。因為當時有足夠的時間集中高射炮火、探照燈和煙幕防禦設施,加強全城的救火和救護工作。用炮火和探照燈配合作戰,至少可以迫使德國人在高空飛行或把他們驅離目標。然而,這樣一來,就有可能使德國人懷疑自己的密碼已被破譯,英國人已經事先得到了空襲的警告。接著,德國人就會更換一種新的密碼系統,而已被英國人掌握的「超級機密」也必將失去作用。因此,另一種方案就是讓考文垂的防務措施保持原封不動,對空襲作出合乎常情的反應,也就是要忍痛割愛,用犧牲考文垂城來保住「超級機密」。
面對這種困難的抉擇,只有丘吉爾首相有權作出決定。他經過反復權衡,認識到「超級機密」的安全比一個重要工業城市的安全更為重要,因為「超級機密」在未來的戰役中肯定是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武器。為了全局利益,為了保證整個戰爭的勝利,只有犧牲考文垂來保住「超級機密」了。
結果,考文垂就在沒有任何更多防務的情況下,痛苦地承受了德國飛機長達10小時的空襲。在500多枚重磅炸彈引起的爆炸中,考文垂像遭受地震一樣變成了一片廢墟,考文垂成了殉難的城市,為了「超級機密」而殉難了。
第二個事例有點長,所以李老師不會因為你只抄了兩個要你重寫的,我也是五班的,你是誰啊
❼ 有關選擇與放棄的名人事例
關於選擇與放棄的作文素材
1、人放棄捷徑通途,不是偏愛崎嶇曲折,而是為了通達成功之路;放棄安逸舒適,不是不會享受生活,而是為了堅守自己的志向;放棄功名富貴,不是為了選擇貧困窮寒,而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放棄生存,不是為了獲得死亡,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2、放棄是一種豁達;放棄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勇氣;放棄不是妥協,而是一種進取;放棄不是萎縮,而是一種生長。放棄是「冷眼世間人情冷暖,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雍容;放棄是「枯榮過處皆是夢,憂喜兩忘便是禪」的境界。
3、過多的負擔反而使人不能前行。
4、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只有放棄才能更好的得到。
5、在現實生活中有膽識地放棄是人成熟的標志。放棄之後才能擺脫狹隘、苦悶、浮躁與被動,才能感覺一個別樣的世界。
我可以沒有恩寵、沒有地位,可以沒有名氣、沒有桂冠,但我不可以沒有自我,決不可以沒有獨立的人格。(摩羅)
6、放棄需要勇氣,放棄需要智慧,放棄也需要原則。
7、放棄希望意味著放棄生命。
【放下就是快樂】
曾見一副漫畫:一個背著布袋的和尚吃力地行走,放下布袋後,身體立即輕松舒適。他說:「放下就是快樂。」
生命如同一趟旅行,若如蝸牛負重,自然無暇去欣賞沿途的風光。拋棄肩上不必要的物品,抖擻掉所有掛礙,旅途才會愉快。
放棄,是一種智慧之舉,一種至高境界。人能拋棄一切蕪雜累贅,人生才能得到升華。
【放下與不該放下】
一位作家撰文曰:放下就是快樂。其實,快樂與否倒更在於放下與不放下之間的平衡。做人,至少不該放下正直;處世,至少不該放下寬廣的胸懷;做事,至少不該放下厚道。責任不該放下,良知不能放下,情義不能放下。不該放下的無論如何不要放下,否則你就是播下不幸的種子;該放下的自當平靜從容的放下,比如過分的慾望、炫耀張揚,胡亂猜忌別人和陰暗的嫉妒等等。放不下這些,其實是在無端地折磨自己,自尋煩惱,傷己的同時還在傷人,而讓自己成為最可憐和可恨的人。(《深圳法制報》4月6日 段正山)
【人性的特點】
美國一所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要求學生們在下面三種情況下,選擇其中的一種,對其進行捐助。一是非洲中部遭遇嚴重旱災,許多人正面臨死亡。二是一名成績優異的大學生,因為無力負擔學費,已處於無法繼續學習的困境。三是購台復印機,放在系辦公室里供學生使用。
學生們以不記名方式選擇,結果有85%的學生選擇捐錢買復印機;有12%的學生選擇捐錢資助成績優異的學生完成學業;只有3%的學生,選擇捐錢援助非洲的難民。
這個實驗一方面說明每個學生都程度不同的關心他人的困難,願意給予幫助;另一方面說明大多數學生更關心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無私奉獻是高尚的,但是,對更關心自己切身利益的選擇,也不能簡單地全盤否定,其中也有積極因素。明白人性的這個特點,並妥善地加以引導,可以成全許多有益的事情。
希望別人怎樣對的自己,自己就要怎樣對待別人。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怎樣對的自己。給人玫瑰,會留下芬芳。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即使不是直接地幫助自己,也是間接地幫助自己。
【是選擇,不是「犧牲」】
一位美國小夥子看中了一位中國姑娘,便一直追著不放。最後中國姑娘辭掉了令人羨慕的工作,跟美國小夥子結了婚,飛到大西洋彼岸去了。「我放棄了那麼好的工作,遠離父母跟你到美國來,這可是我為你作出的犧牲。」沒想到他說:「不,不,我不認為這是什麼犧牲。在我看來,這是你的一種選擇。」
她後來才認識到,美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只會尊重你的選擇,而不會承認你的犧牲。這就意味著:你做出的所有決定,都必須符合你自己的心願,這樣才能成為自己的真正的選擇。這樣與人打交道,才會擁有真正的平等,同時也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那位美國小夥子是一位通曉6國語言的醫生,他工作一個小時就有100美元的收入。但是她卻跟國內的朋友說:「我必須工作,必須學會自己賺錢。沒有經濟上的獨立,就不可能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心願的選擇,也就不可能贏得他長久的尊重。」她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過目難忘——哲味小品》陳大超)
原文來自: http://www.tang-e.cn/html/2009/0127/23567.php
❽ 有關面對成功而選擇放棄的名人事例
現在就只想到2個先寫出來:1.比爾 蓋茨:放棄哈佛讀書,創始微軟公司在大學三年版級的時候,蓋茨權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創建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體。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體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體技術,使軟體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於樂趣。2.陶淵明棄官歸田園
❾ 選擇與放棄論據
1.除此以外,放棄也是一種境界。樂於放棄的人一定是一位豁達的人,一位大度的人。他懂得放棄,是因為他徹悟人生,笑看紅塵。俯瞰於青山白雲之上,遨遊於五湖四海之間,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勇於放棄、樂於放棄、善於放棄的人,一定會擁有更多的快樂和成功。 2.哲人說過:「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的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背負太多責任與慾望,若將其全部丟掉,人生將會毫無意義;但不舍棄一些,我們又會不堪重負。這時,放棄就會成為一種尤其重要的智慧。
3. 印度一位小男孩在野外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一口,而此時沒有任何可利用的急救葯品,於是他咬緊牙關毫不猶豫揮刀朝受傷的腳吹下去。腳和生命,勿庸置疑都重要,但在關鍵時刻,他懂得放棄局部才能保住整體,放棄相對次要的東西才能保住相對重要的東西。
4.知足地放棄,是為了更好地得到。放棄,也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5.面對親手參與開創的西漢王朝,面對曾經共患難但難以同富貴的大漢天子劉邦,張子房選擇了急流勇退,用清貧安逸的晚年阻止了兔死狗烹的悲劇;面對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官場生活,面對進不能兼濟天下,退不能獨善其身的彭澤縣令,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田園,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吟出了孤傲的詩篇;面對毒蛇的齒痕和迅速擴散的毒液,面對生命之鍾的倒計時,小男孩選擇了斬斷受傷腳趾,用腳趾的殘缺維護了生命的完整。
正是放棄,使他們趨利避禍、千古留名;正是放棄,使他們池魚返淵、羈鳥歸林;正是放棄,使他們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6.那麼,我想放棄應該是一種智慧。有人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話雖然偏激,卻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的人生追求。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本來就是許多數人的人生目標。正因為如此,很少會有人放棄那些所謂「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遺憾的是他們分不清小利與大利,他們不懂得怎樣才能給自己的生命帶來更多華彩樂章,所以最後往往是收獲甚微,或顧此失彼。
❿ 作文:選擇與放棄 1000字
堅持還是放棄,這是個問題。
--題記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很多選擇,其中有一類就是關於堅持與放棄的,在小的時候,我們被灌輸的全部都是堅持,以及一系列人物因堅持而成功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歷的加深,我們又會不禁想到:為什麼不能放棄呢?
堅持固然可貴,但放棄也不一定是意志不堅定的表現。放棄也是一種美,放棄也是一種美德,放棄也是一種瀟灑,放棄也是一種精神。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被過分地強調應用,過分的堅持就會變成固執,學會放棄就是固執的調合劑,使之不再固執。
放棄是一種美德。著名的表演藝術家趙麗蓉曾經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大獲成功,在另一次春節晚會中,當她得知自己的節目與別人的節目在安排上有沖突時,便主動要求辭戲,令當時的導演感動不已:許多人拚命地削尖了腦袋往春節聯歡晚會里擠,可她卻做出了放棄!以她的名望,只要她願意,安排什麼節目都行,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美德!
放棄是一種瀟灑。當年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令我敬佩不已:怒斥了一些小人,放棄了自己的官位,昂首挺胸地走出了官府,足以讓一些熱心宦途,賣弄權術的人感到狼狽,無地自容。真是太瀟灑了!
放棄是一種精明,當年比爾·蓋茨放棄了自己的母校--哈佛大學,和朋友一起創立公司,經過十幾年的拚鬥,最終造就了微軟帝國。而他也成為世界首富。如果他沒有放棄,也失去了創業的最好時機,歷史可能就會被改寫。
放棄有時並不意味著失去,反而會得到一些意義遠大於被放棄的東西的事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卻得到了一世人忠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放棄了千卻得到了後世的敬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放棄的是自己的生活,卻換來了對天下蒼生的同情。
相反,一些人並不懂得放棄,結果果失去了很多,冰心曾寫過這樣的詩:
牆角的花,
在你的孤芳自賞時,
世界便小了。
這也不是在諷刺一些人虛榮嗎?他們沒有放棄架子,卻失去了別人的尊敬。
人生很短,不要把自己的力量過於誇大,學會放棄吧,只有這樣,人生才會更加美好!
放棄?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