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語故事
㈠ 找一些經典的禪語故事
1、泥濘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與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條泥濘小路上,此時,天正下著大雨。
他倆在一個拐彎處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為身著綢布衣裳和絲質衣帶而無法跨過那條泥路。
「來吧,姑娘,」坦山說道,然後就把那位姑娘抱過了泥路,放下後又繼續趕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悶聲不響,最後終於按捺不住,向坦山發問:「我們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別是年輕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險的,你為什麼要那樣做?」
「什麼?那個女人嗎?」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還抱著嗎?」
2、一切皆空
山岡鐵舟到處參訪名師。一天,他見到了相國寺的獨園和尚。
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頗為得意地對獨園說道:「心、佛,以及眾生,三者皆空。現象的真性是空。無悟、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
當時獨園正在抽煙,未曾答腔。但他突然舉起煙筒將山岡打了一下,使得這位年輕的禪者甚為憤怒。
「一切皆空,」獨園問道,「哪兒來這么大的脾氣?」
3、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廟參拜觀音菩薩。
幾叩首後,這人突然發現身邊一人也在參拜,且模樣與供台上的觀音菩薩一模一樣。
此人大惑不解,輕聲問道:「您是觀音菩薩嗎?」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問:「那您自己為什麼還要參拜呢?」
觀音菩薩答:「因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4、輸與贏
一位武士手裡握著一條魚來到一休禪師的房間。
他說道:「我們打個賭,禪師說我手中的這條魚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說是死的,武士肯定會松開手;而如果他說是活的,那武士一定會暗中使勁把魚捏死。
於是,一休說:「是死的。」
武士馬上把手鬆開,笑道:「哈哈,禪師你輸了,你看這魚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說道:「是的,我輸了。」
一休輸了,但是他卻贏得了一條實實在在的魚。
5、你且看他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6、一杯茶
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的一位禪師。有一天,有位大學教授特來向他問禪,他只以茶相待。
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賓的杯子,直到杯滿,而後又繼續注入。
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終於說道:「已經漫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南隱答道,「裡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7、悟性如光
讀佛經。
弟子問佛祖:「您所說的極樂世界,我看不見,怎麼能夠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帶進一間漆黑的屋子,告訴他:「牆角有一把錘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還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見五指,只好說我看不見。
佛祖點燃了一支蠟燭,牆角果然有一把錘子。
你看不見的,就不存在嗎?
8、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兩個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飯後,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個。
大和尚立馬跑向老和尚的禪房打小報告:「師傅,師弟剛剛打破了一個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雙眼微閉,說道:「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打破碗!」
9、送一輪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有一天夜裡,趁著皎潔的月光,他在林間的小路上散完步後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時,正碰上個小偷光顧,他怕驚動小偷,一直站門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錢的東西,返身離去時遇見了禪師,正感到驚慌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說著脫下了身上的外衣,說道:「夜裡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完,禪師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
第二天,溫暖的陽光融融地灑照著茅屋,禪師推開門,睜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齊地疊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道:「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10、一滴水
佛祖釋迦牟尼考問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
弟子們都回答不出。
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11、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很難看。
小和尚看不過去,對師傅說:「師傅,快撒點種子吧!」
師傅曰:「不著急,隨時。」
種子到手了,師傅對小和尚說:「去種吧。」不料,一陣風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著急地對師傅說:「師傅,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
師傅說:「沒關系,吹走的凈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隨性。」
剛撒完種子,這時飛來幾只小鳥,在土裡一陣刨食。小和尚急著對小鳥連轟帶趕,然後向師傅報告說:「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
師傅說:「急什麼,種子多著呢,吃不完,隨遇。」
半夜,一陣狂風暴雨。小和尚來到師傅房間帶著哭腔對師傅說:「這下全完了,種子都被雨水沖走了。」
師傅答:「沖就沖吧,沖到哪兒都是發芽,隨緣。」
幾天過去了,昔日光禿禿的地上長出了許多新綠,連沒有播種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頭。小和尚高興地說:「師傅,快來看吶,都長出來了。」
師傅卻依然平靜如昔地說:「應該是這樣吧,隨喜。」
12、禪者的祝福
唐朝的龍潭禪師,他少年未出家時很貧窮,靠賣餅為生,無處棲身,所以道悟禪師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給他住。
為了表示謝意,他每天送十個餅給道悟禪師,而道悟總是回贈一個給龍潭,並祝福他說:「這是給你的,祝你子孫繁昌!」
他實在不解,有一天他問何故,道悟卻說:「你送來的,我送給你有什麼不對?」
龍潭聽後從此開悟出家,後來成為一代宗師。
取之於人要回報於人,得之於社會要回饋社會;要我好你也好,我贏你也贏。這偉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3、死期到了
一休禪師自幼就很聰明。他的老師有一隻非常寶貴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寶。一天,他無意中將它打破了,內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這時候,他聽到了老師的腳步聲,連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後。當他的老師走到他面前時,他忽然開口問道:「人為什麼一定要死呢?」
「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師答道,「世間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這時,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著說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說完一休將茶杯碎片交出,轉身而去……
14、天堂與地獄
有一位武士向白隱禪師問道。
武士問:「天堂和地獄有什麼區別?」
白隱反問:「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隱聽後笑道:「就憑你這粗魯之人也配向我問道?」
武士勃然大怒,隨手抽出佩劍,朝白隱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劍就要落在白隱頭上,白隱卻不慌不忙輕聲說道:「此乃地獄。」
武士猛然一驚,然後若有所悟,連忙丟棄佩劍,雙手和十,低頭跪拜:「多謝師傅指點,請原諒我剛才的魯莽。」
白隱又微微說道:「此乃天堂。」
15、惹塵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教惹塵埃。」
慧能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6、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廟找禪師問道。
禪師問:「你到這兒來是干什麼的?」
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
禪師答:「佛沒壞,不用修,先修自己。」
17、心境
有一天,蘇東坡到佛印禪師處與佛印禪師聊天,兩人均盤腿而坐。
聊到高興時,蘇東坡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像什麼?」
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尊佛。」
蘇東坡笑著對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禪師笑笑,沒有說什麼。
蘇東坡以為他勝利了,回家後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蘇小妹談起了這件事。
他妹妹說:「哥哥,你輸了!禪師的心是佛一樣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態像一堆牛屎一樣,看禪師當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蘇東坡聽後頓時面紅耳赤。
18、禮物
一位禪師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人用盡各種方法污衊他。
最後,禪師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
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
禪師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
㈡ 四個禪語小故事,不要忘了我們為什麼而活著
其實你就是玩耍我,不玩耍為什麼不說你是誰?你應該想到這么長的時間了。你有什麼好處請總結
㈢ 求佛家經典禪語,小故事
佛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樑上有個蜘蛛結了張網,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一千多年的修煉,蛛蛛的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臨圓音寺,看見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經意間一抬頭,看見了橫樑上的蛛蛛。佛祖停下來,問這只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是有緣,我來問你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麼真知灼見。怎麼樣?"蜘蛛遇見佛祖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佛祖問道:"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點了點頭,離開了。 就這樣又過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樑上修煉,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來到寺前,對蜘蛛說道:"一千年前的那個問題,你可有什麼更深的認識嗎?"蜘蛛說:"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你再好好想想,我會再來找你的。" 又過了一千年,有一天,颳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它覺得這是三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突然,又颳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麼,感到很寂寞,很難過。這時佛祖又來了,問蜘蛛:"蜘蛛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讓你到人間走一朝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16歲了,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得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一日,新科狀元郎甘鹿中士,皇帝決定在後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宴席上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女兒長風公主。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兒一點兒也不緊張,因為她知道,這是佛祖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很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兩位長者在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於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曾記得16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你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你想像力未免豐富了一點兒吧。"說罷便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為何對我沒有一點兒感覺呢? 幾天後,皇帝下召: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天霹靂,她怎麼也想不通,佛祖竟然這樣對她!幾日來,她不吃不喝,靈魂就將出殼,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後花園眾姑娘中,我對你一見鍾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如果你死了,我也就不活了。"說著就拿起了寶劍准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祖來了,他對快要出殼的蛛兒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你這里來的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後也是風將它帶走的。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愛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蜘蛛,我再來問你,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後,一下子大徹大吾了,她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剛說完,佛祖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故事結束了,你能領會蛛兒最後一刻所說的話嗎?"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㈣ 求下面禪語故事的含義
有這么個意思
很簡單的事,為什麼要想復雜呢,無論是曾來、初來、已在的三人,趙州的意思只是想讓大家歇息,喝個茶,為什麼想那麼許多,將簡單的事復雜化是人類最易犯的錯誤。
㈤ 求高人告訴我這個禪語故事的出處和全文
師因東西兩堂爭貓兒,師遇之,白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無對,師便斬之。趙州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師曰:「子若在,即救得貓兒也。」
是這個么??
下面是簡單的翻譯~
「南泉斬貓」是禪宗的著名公案。南泉當方丈的禪院因為東、西兩堂的僧人為爭奪一隻美麗的貓兒發生了爭執,南泉禪師正好遇到了,向大家說:「說得出道理來就可以救取貓兒,說不出道理來我就把貓斬了。」大家你望我我望你說不出來,南泉於是把貓兒殺了。趙州禪師從外面回來,南泉禪師把事情經過講給他聽,趙州禪師把草鞋脫下來頂在頭上走了出去。南泉禪師說:「要是你在,這只貓兒也就不會死了。」
㈥ 介紹幾本關於思想當面的書籍!譬如有哲理的故事或禪語的故事或關於分析內心思想的書或很有
<思維與智慧》
㈦ 關於禪宗 的禪語小故事 大概在100字左右的、 越多越好
百丈和尚。凡參copy次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眾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師遂問。面前立者復是何人。老人雲。諾某甲非人也。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某甲對雲。不落因果。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遂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師雲。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禮雲。某甲已脫野狐身。住在山後。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師令無維那白槌告眾。食後送亡僧。大眾言議。一眾皆安涅槃堂。又無人病。何故如是。食後只見師領眾。至山後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黃檗便問。古人錯祇對一轉語。墮五百生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個甚麼。師雲。近前來與伊道。黃檗遂近前。與師一掌。師拍手笑雲。將謂。胡須赤更有赤須胡。
㈧ 請問有那些佛教禪語是比較出名的有什麼佛教小故事
太多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執空如介子許
救 人 一 命 勝 造 七 級 浮 屠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佛曰:不可說
等等............
生 活 中 的 佛 教 用 語
西 漢 末 年 , 佛 教 自 印 度 傳 入 中 國 , 至 隋 唐 而 大 盛 。 佛 經 本 以 梵 文 寫 成 , 當 中 有 許 多 宗 教 術 語 和 古 印 度 的 詞 匯 。 佛 教 的 經 籍 被 翻 譯 成 漢 語 後 , 這 些 外 來 語 亦 漸 漸 融 入 漢 語 之 中 , 成 為 日 常 詞 匯 的 一 部 份 。 以 下 為 你 介 紹 一 些 常 見 的 例 子 :
1. 浮 屠 : 我 們 常 說 「 救 人 一 命 勝 造 七 級 浮 屠 」 , 句 中 的 「 浮 屠 」 原 來 解 作 佛 塔 , 整 句 的 意 思 是 「 救 人 性 命 , 功 德 無 量 , 遠 勝 為 寺 廟 建 造 七 層 佛 塔 」 。 其 實 , 「 浮 屠 」 本 是 梵 語 Buddha 的 音 譯 , 意 思 即 是 「 佛 陀 」 , 指 釋 迦 牟 尼 。 後 來 大 概 因 「 屠 」 字 令 人 聯 想 到 「 屠 宰 」 等 意 思 不 太 好 的 詞 語 , 所 以 漸 漸 被 音 近 的 「 佛 陀 」 取 代 。 而 「 七 級 浮 屠 」 的 「 浮 屠 」 , 梵 語 是 Buddhastupa , 音 譯 後 的 略 稱 也 是 「 浮 屠 」 。 所 以 , 「 浮 屠 」 既 可 解 作 佛 陀 , 亦 可 解 作 佛 塔 。
2. 剎 那 : 「 剎 那 」 是 梵 語 ksana 的 音 譯 , 意 思 是 一 瞬 間 , 古 印 度 以 「 剎 那 」 作 為 最 短 的 時 間 單 位 。 佛 學 著 作 之 中 , 有 說 一 彈 指 頃 ( 頃 即 短 時 間 ) 有 六 十 剎 那 , 又 有 謂 一 念 有 九 十 剎 那 , 一 剎 那 有 九 百 生 滅 ( 生 即 發 生 , 滅 即 消 滅 ) 。 看 來 佛 學 中 的 「 剎 那 」 是 可 數 的 。 「 剎 那 」 後 來 被 廣 泛 運 用 , 撇 除 佛 學 的 涵 義 , 它 所 表 示 的 就 是 難 以 量 化 的 極 短 暫 的 時 間 。
3. 世 界 : 佛 教 《 楞 嚴 經 》 : 「 何 名 為 眾 生 世 界 ? 世 為 遷 流 , 界 為 方 位 , 汝 今 當 知 東 、 西 、 南 、 北 、 東 南 、 東 北 、 西 南 、 西 北 、 上 下 為 界 , 過 去 、 未 來 、 現 在 為 世 。 」 佛 家 語 中 「 世 」 即 是 時 間 , 「 界 」 是 空 間 , 「 世 界 」 所 指 的 就 是 整 個 宏 觀 宇 宙 。 「 世 界 」 成 為 常 用 語 後 , 所 指 的 只 是 自 然 界 和 人 類 社 會 的 一 切 事 物 的 總 和 。
4. 不 二 法 門 : 「 不 二 法 門 」 現 解 作 「 唯 一 的 途 徑 、 方 法 」 , 原 來 這 個 詞 語 本 是 佛 教 用 語 。 「 不 二 」 的 意 思 是 平 等 而 無 差 異 , 是 佛 教 的 一 種 哲 理 ; 而 「 法 門 」 就 是 指 修 行 者 入 道 的 門 徑 。 在 佛 教 八 萬 四 千 個 法 門 之 中 , 「 不 二 法 門 」 是 可 以 直 接 入 道 的 、 最 重 要 的 法 門 。
除 了 以 上 的 例 子 , 「 菩 薩 」 、 「 羅 漢 」 、 「 夜 叉 」 、 「 舍 利 」 等 詞 , 甚 至 「 恆 河 沙 數 」 、 「 回 頭 是 岸 」 等 成 語 , 也 是 出 自 佛 經 。 如 果 你 想 進 一 步 了 解 這 些 詞 語 的 意 思 , 可 以 查 查 詞 典 , 或 翻 看 相 關 的 書 籍 。
㈨ 一個有關和尚論道的禪語 但有點類似笑話的故事。
我看過的版本為,估計大同小異吧:
有兩個和尚,住在同一個禪寺。
一個老和尚是修行的,研究禪道;另一個小和尚,是工作的,他煮飯洗衣掃地,照顧這個修道和尚的生活。小和尚雖然是個和尚,卻不識字,而且只有一隻眼睛。
照佛家的規矩,如果有雲游的僧侶來到寺院,通常是可以住下,要求食宿服務的,他們稱這為「掛單」。也就是說,雲游的僧侶能把自己的名牌掛上去,暫時算是寺院的一員。通常,每個寺院都有自己的規矩。這個寺院的規矩是:來掛單的人,得先與寺院的住持論辯禪道。來客如果勝利,寺院就得收留;來客如果失敗,就得自行離去。
那天黃昏,晚飯之後晚課之前,忽聞山門鍾響。
「喔!有人要來掛單了。」住持對小和尚說,「我今天很累,無法辯論,你去接迎。」
獨眼小和尚說:「我去接迎!?我……我大字不識一個,只會念阿彌陀佛。我不去,你去。若要我去,你就得保證我一定會贏。」
大和尚說:「保證贏,保證贏,只要你去,我教你,你照著我的話做,你就一定贏。你跟來客見面時,什麼話都不要說,用沉默對答,跟他用比的,那你就一定贏。」
「用比的?沉默對答?喔!我是做事的和尚,只要不說話,就沒有什麼問題啦!」說完,他就去准備接迎來僧。
天快黑了,來僧肚子很餓,他們在禪堂盤腿坐下。
小和尚與來僧面對面,沉默地比手畫腳論辯起禪道來。
來僧法相庄嚴,垂眉舉手伸出食指一根。
獨眼和尚,面現困惑,略加思索,左右兩手同時伸出食指。
來僧滿臉驚訝,沉思片刻,把左手伸出,做三指指天狀。
只見獨眼和尚一臉悲憤,右手握拳,舉在胸前,上下抖動做捶打的樣子。
來僧立刻起立,鞠躬引退,背起包袱往山門走去。
此時,住持正在山門前散步,見來僧神色倉皇,不禁趨前問個究竟。
來僧說:「貴寺獨眼小和尚禪道高深,我的辯論已經輸了,趁天色未晚我得趕往他寺求住。」
住持說:「稍安,稍安,請將詳情簡單述來。」
來僧說:「我們兩人用沉默論答:我先伸出一指,表示為佛。小和尚伸出二指,表示佛與法。我伸出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寶。小和尚立刻握拳震盪,表示佛、法、僧三寶需在一物中得之,否則只是空虛。我無言以對,只得起立敬禮認輸了。」雲游和尚說完,倉倉皇皇往他寺奔去。
來僧剛走,獨眼小和尚氣急敗壞追奔過來,差點兒撞倒住持。
「那個無禮的小子哪裡去了?我不痛揍他一頓,難消我心頭之恨!」小和尚說。
住持老和尚勸慰小和尚:「唉!他都已經認輸走了,你何必氣成這個樣子?何況他還稱贊你的禪道高深呢!」
「稱贊我禪道高深?」小和尚驚訝地望著老和尚,「怎麼會?你知道嗎,他一坐下,就伸出一隻手指,指著我的臉說:『和尚和尚,你只有一隻眼。』你說,他無禮不無禮?」
老和尚微微點了一下頭。
小和尚繼續說:「我心想他遠來是客,就恭祝他:『你很幸福,你有兩隻眼睛。』沒想到那個惡和尚,第二次出手,就伸出三個手指頭,表示找們兩個合起來只有三隻眼睛。你說氣人不氣人?」
老和尚再度輕輕點頭。
「我也就不管他是客不是客啦!我握拳做出捶打的樣子。我的意思是說:你再啰嗦,我就把你揍扁。沒想到,他不只是無禮,而且膽小,拔腿就跑。讓我追上,我可真要好好修理他一頓。」
㈩ 有哪些有趣的歷史小故事
當然在我們歷史上還有很多真實發生但是十分搞笑或者有趣的事情,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讀一下我們的史書,最後希望這些東西可以改變一下歷史在大家印象中一直很枯燥的舊印象,同時也希望可以通過這些有趣的故事是這些歷史人物在大家的腦海中更為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