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英雄故事感悟200字
1. 英雄人物的故事梗概寫下來200字
《格列佛游記》抄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雷米爾魯·格列佛,以外科醫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經過數次航行後在倫敦定居。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號乘羚羊號航向南方,船不幸遇難,漂流到利立浦特島上。島上居民身高只有六寸左右,後來,他又起航,在巨人國擱淺了。 那裡的人身高有六十尺之巨,格列佛成了「小人」。第三次航行,來到了飛島,那裡的人們觀念封閉阻塞。後來他出發到過日本。 格列佛最後航行到慧駰國,那裡的人外形好像馬,有高度的智慧、自製力、禮節,他們對人類十分排斥。在島上生活了一陣子後,他回到故鄉,這時,他竟被傳染似的,連自己的家人他都覺得十分怪異。 一部世界文學名著,你卻要求200字左右來概括故事內容,又要講清故事內容,很難。
2. 愛國英雄故事(100或200字)
黃繼光烈士
黃繼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1951年20歲的黃繼光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射口,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道路,黃繼光同志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3. 英雄事跡兩篇每篇200字
1.劉忠:1936年黃埔軍校11期學員,就讀於成都北較場。分別參加了1938年武漢會戰、1939年長沙會戰,期間由排長升為營長,左手臂被槍打穿負傷。1946年退役,在隆昌的兵站工作。於1995年去世,享年83歲。
2.孫震:1892年出生,成都人。1935年擔任國民革命軍29軍副軍長,1937年擔任22集團軍副總司令,並參加了山西會戰。1938年擔任22集團軍總司令,駐扎在山東臨城,參加了台兒庄戰役。之後,22集團軍在湖北襄樊一帶與日軍周旋,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戰敗投降。1947年孫震被升為國民黨陸軍上將。1949年底去台灣,1985年於台北去世,享年94歲。
3.羅昌舉:經歷了1938年的成都大轟炸。1940年在重慶就讀於國民黨國防部38技校。1942年考入空軍11飛機修理廠,抗日戰爭中在鳳凰山機場作為一名地勤人員做出過很多貢獻。抗戰勝利後調任77空軍留守站任負責人。1949年擔任西南空軍司令部(原國民黨西南航空站)第四中隊的分隊長。1954年後,一直在地方擔任技術工作至2003年才退休,現年83歲。
4.張文志:1934年仍是個學生的他滿懷救國熱望投筆從戎,在廣安加入楊森部隊,並考入幹部大隊,一年半後升為排長。1936年隨楊森部隊撤出四川,轉戰貴州。從貴陽日夜兼程參加上海保衛戰,成為部隊中僅剩的軍官,並於火線中升為連長。1939年參加了長沙會戰。同年,調入黃埔軍校學習。
5.左權(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國共產黨軍事將領之一。
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國民政府針對陳炯明的東征,不久前往蘇聯留學,1930年返回中國,任紅一軍團參謀長,抗日戰爭時期升任八路軍副參謀長,與彭德懷一同指揮針對日本軍隊的百團大戰,取得巨大戰果。1942年日本軍隊出動大兵團突襲八路軍前敵指揮部,左權負責斷後,在山西遼縣(現左權縣)的十字嶺突圍戰爭中被炮彈擊中身亡。他本人也成為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指揮官。
6.馬本齋
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面對國土淪喪,報國無門,因不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卸甲,回到了故鄉河北省獻縣東辛庄。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後,馬本齋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1938年4月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任司令員。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群眾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編後的回民支隊,在馬本齋的率領下,戰鬥力不斷提高,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從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不懼犧牲,浴血作戰,奮勇殺敵,經歷大小戰斗870餘次,殲滅日偽軍3.6萬餘人,在廣闊的冀中平原和冀魯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屢建戰功,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黨組織幫助下,在人民軍隊的大熔爐和抗日戰爭烽火硝煙的考驗中,馬本齋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為祖國和民族的解放而奮斗。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底,馬本齋在率部參加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反蠶食戰斗中,頸後長了毒瘡。由於戰事繁忙,加之缺醫少葯,未能及時治療,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出發前,他抱病為部隊作了最後一次動員,叮囑同志們「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不幸病逝,時年42歲。
4. 民族英雄故事 最好200字左右 急!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36 年至 1838年,正當林則徐署理兩江總督和湖廣總督時,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在鴉片問題上日益明顯化和尖銳化,禁煙與否開始成為中國社會各階級矚目的中心。當時清朝統治集團內部就鴉片問題議論紛紛,出現了「弛禁」和「嚴禁」兩派,爭論日趨激化,一些地方官員也捲入這場論爭,林則徐就是其中之一。當時已在湖廣總督任內的林則徐於7月上疏表示支持黃爵滋的嚴禁主張。為此他提出了六條禁煙的具體辦法。接著林則徐又上密折,闡述重治吸食,全面開展禁煙運動的重要性,請朝廷下決心「並力一心,誓除此害」。在朝廷尚無定議之時,林則徐已在湖廣發布禁煙告示,開始雷厲風行地禁煙。短短兩個月時間,查獲了5000 桿煙槍當眾刀劈火燒。收繳了大量鴉片,僅漢陽縣就繳獲鴉片 1.2萬多兩。在湖廣禁煙卓有成效的基礎上,9月林則徐又上《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指出弛禁的大害和嚴禁的必要性,猶豫不決的道光皇帝大為震動。最終採納了林則徐的主張。對首倡弛禁的許乃濟革職,並召林則徐入京商議禁煙之事。12月底頒給林則徐欽差大臣關防,前往廣東查辦鴉片。
林則徐於 1839 年 3 月 10日到達廣州後,即著手了解情況,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水師提督關天培協力合作,確定禁煙方針。林則徐採取了一套有力而周密的措施和行動。3 月 18 日向英國監督義律及鴉片販子鄭重聲明「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督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到 5 月 18 日把全部 22艘躉船的 19187 箱和 2119袋鴉片繳完。林則徐在繳鴉片的同時還著眼於將來,對尚未到中國的鴉片要具結永斷。他要求外國鴉片販子「出具夷字、漢字合同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遠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
1839年 6 月 3日,在鼓擂炮鳴聲中,震動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林則徐親臨監視,圍觀者數以萬計,只見一群群兵勇站在橫跨銷煙池的數條木板上,撒下鹽巴,又把鴉片逐個切成四小瓣拋入池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浸化,再倒入燒透了的石灰,用鐵鋤反復翻戳。頓時銷煙池沸滾如湯,好似山起海翻,鴉片立成渣沫。一池銷毀完畢,即打開涵洞沖刷入海,循環往復。截至 6 月 25 日,全部鴉片盡被銷毀,共計 237
萬多斤。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作為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起點,在中國反侵略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從這個意義上講,林則徐為中華民族立下了殊勛,成為近代中國第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
5. 中國英雄人物的事跡200字左右。
1、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6. 革命英雄故事一個200字以內
1、黃繼光
民族英雄。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
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2、劉胡蘭
劉胡蘭14歲時被破格推舉為中國共產黨候補黨員,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組織參與當地婦女革命工作。1946年6月,劉胡蘭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活動。
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進犯文水縣城。為保存革命力量,縣委決定大部分同志轉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堅持斗爭。她和留下來的同志一起向各村黨組織傳達黨的指示,組織群眾掩埋糧食,並配合武工隊鎮壓了反動村長。1946年12月,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處死。
194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追認她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3、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4、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初春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英勇犧牲,當時未滿19歲。
5、李大釗
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7. 英雄故事200字。
永遠的豐碑來——楊靖宇
著名的自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
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8. 中國英雄故事200字左右
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版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權性「大掃盪」。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9. 中國英雄人物故事200字 是200字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回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答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