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名人專注的故事
『壹』 古今中外名人工作十分專心的故事
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李晟練成神箭手。
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歐陽修借閱典籍。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宋濂冒雪訪師。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
『貳』 有關專注的名人事例
有關專注的名人事例很多,下面列舉幾個:
1、屠呦呦專注研究,因為發現青蒿素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屠呦呦榮登科學界最高殿堂並不是偶然,這與她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醉心科研,艱苦奮斗,圍繞國家需求,克服困難、一絲不苟的精神品質息息相關。她在葯學研究道路上的優良科學精神,奮發圖強、持之以恆、不怕失敗、埋頭苦幹、拒絕浮躁。
2、發明大王愛迪生
1871年的聖誕節,發明大王愛迪生舉行結婚典禮。婚禮正在進行時,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大家都納悶。原來愛迪生突然想到自己在研究的電報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發明上,不知不覺地跑到工廠搞實驗去了。一個工人發現了他,告訴他已是午夜12點了。這時愛迪生才想起來請人吃法的事情。
3、數學泰斗陳景潤
有一次,數學家陳景潤走路時撞到樹上,非但沒察覺到自己走錯了路,反倒以為是撞著別人了,一連說了幾聲:「對不起,對不起!」後來抬頭一看,原來是一棵大樹,不由得會心地笑了。原來,他正全神貫注地思考著數學問題。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研究效率高,取得巨大成功,與其專注有密切關系。
4、居里夫人
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5、圍棋名人常昊
俱樂部正在進行圍棋比賽,一位教練被觀眾中的一個兒童所吸引——這個小孩在棋盤旁整整站了一上午,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轉睛地盯著棋盤。看來,孩子入迷了。
第二天,這個小孩又來了,又專心致志地一上午。一個孩子有這樣好的專注品質,確實難能可貴,一個好苗子被教練發現了。6歲的上海兒童常昊就這樣被吸收進了圍棋隊。
3年後,常昊獲全國「棋童杯」賽冠軍;還曾在被讓四子的情況下,戰勝過日本棋聖。常昊之所以有這樣的進步,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長時間穩定。
『叄』 專注使名人成功的事例
厲歸真來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自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肆』 有誰知道歷史上關於名人專心讀書的故事
我提示幾個:董仲舒讀書三年目不窺園;匡衡鑿壁偷光;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骨。。。。。。。。。
具體的內容你網上可以查啊
『伍』 中國近代名人故事有關專注
李鴻章帶了三個人去見曾國藩,請曾國藩給他們分派職務.不巧曾國藩散步去了,李鴻章版示意那三人在庭外等權候.不久,曾國藩散步回來,李鴻章說明來意,請曾國藩考察那三個人.曾國藩說:「不必了,面向門庭、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忠厚人,辦事小心,讓人放心,可派他做後勤供應一類的工作;中間那位是個陽奉陰違、兩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擔不得大任;右邊那位是個將才,可獨當一面,將來作為不小,應予重用.」
李鴻章很吃驚,問:「還沒有考察他們,您是怎麼得出結論的呢?」曾國藩笑著說:「剛才散步回來,見廳外有三個人.走過他們身邊時,左邊一個低頭不敢仰視,可見是位老實、小心謹慎的人,因此適合做些後勤供應一類只需踏實、無需多少機變的事情.中間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過之後,就左顧右盼,可見是個陽奉陰違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邊那位,始終挺拔不立,如一根棟梁,雙目正視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
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便是淮軍勇將、後來擔任台灣巡撫、鼎鼎有名的劉銘傳.
『陸』 關於專注的名人名言和事例有哪些啊
關於專注的名人名言:
1、無專精則不能成,無涉獵則不能通也。——梁啟超
2、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李白
3、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
4、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要達成的目標上,而不是你所恐懼的事情上。——安東尼羅賓
5、君子之學貴一,一則明,明則有功。——楊時
6、學問尚精專,研摩貴純一。——清·曾世霖
7、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約翰生
8、企業只有聚焦,聚焦、再聚焦,方能成功。——史玉柱
9、讀書要在存心久。——宋蘇軾
專注的事例:
1、1871年的聖誕節,發明大王愛迪生舉行結婚典禮。婚禮正在進行時,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大家都納悶,新郎哪裡去了?原來愛迪生突然想到自己在研究的電報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發明上,不知不覺地跑到工廠搞實驗去了。一個工人發現了他,告訴他已是午夜12點了。這時愛迪生才想起來:「糟糕,我還要陪客人吃晚飯呢!」
2、有一次,數學家陳景潤走路時撞到樹上,非但沒察覺到自己走錯了路,反倒以為是撞著別人了,一連說了幾聲:「對不起,對不起!」後來抬頭一看,原來是一棵大樹,不由得會心地笑了。原來,他正全神貫注地思考著數學問題。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研究效率高,取得巨大成功,與他出色的注意品質緊密相關。
3、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4、俱樂部正在進行圍棋比賽,一位教練被觀眾中的一個兒童所吸引——這個小孩在棋盤旁整整站了一上午,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轉睛地盯著棋盤。看來,孩子入迷了。
第二天,這個小孩又來了,又專心致志地看了一上午。一個孩子有這樣好的注意品質,確實難能可貴,一個好苗子被教練發現了。6歲的上海兒童常昊就這樣被吸收進了圍棋隊。3年後,常昊獲全國「棋童杯」賽冠軍;還曾在被讓四子的情況下,戰勝過日本棋聖。常昊之所以有這樣的進步,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長時間穩定。
『柒』 描寫名人非常專注的事例
愛迪生發明電燈時,曾為燈絲的選取工作做過上千次試驗,度過了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甚至還異想天開的用頭發絲做實驗。功夫不負苦心人,最終,他成功地用一根經過處理的碳絲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燈。愛迪生用專注為世人帶來了光明,也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專注。同樣的事例還有諾貝爾發明炸葯,諾貝爾冒著生命危險進行爆炸試驗,最後他成功地解決了開山採石過度勞累的問題,也解放了采礦工人的雙手。他設立的諾貝爾獎,激勵著後世無數志士奮發向上,也讓諾貝爾的專注精神得以世代不斷延續……
牛頓有一次思考問題,到了午飯時間,他去煮雞蛋吃。等到鍋里的水沸騰了,他這才驚訝的發現:鍋里煮的哪裡是雞蛋啊,而是自己的懷表。牛頓對待學習的態度令我嘆服,也正是這種對科學的不懈探索和對真理的鍥而不舍的尋覓,才讓牛頓成為近代可無數科學家中的佼佼者。愛因斯坦做實驗時,常常忘記吃飯。有一次他做實驗,該吃飯了,他走到餐廳,腦子里卻滿是化學方程式,突然,他明白了,他明白了飾演的關鍵所在,他這時才發現自己身在餐廳。「我干什麼來著?」他自問道,「哦,對了,我已經吃過飯了。」說完,他又趕回去做實驗了。試問,若沒有這份廢寢忘食的專注,愛因斯坦何以能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專注,是所有偉人成名必須具備的態度,因為專注,偉人才方以能稱為偉人。
『捌』 關於名人做事求實的例子或做事專注的例子!!!
小澤征爾
李時珍嘗遍萬草,為了證實草葯的功效
『玖』 一輩子專注做一件事的名人的事例250字
1、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
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2、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
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3、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與錢學森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大。
1935年赴美留學,1938年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著名專家馮?卡門指導下獲博士學位。1943年,他與馬林納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為美國40年代研製成功地對地導彈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論基礎。
其設計思想被用於「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導彈的實際設計中,所獲經驗直接導致了美國「中士」地對地導彈的研製成功,並成為後來美國採用復合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的『北極星」、「民兵」、「海神」導彈和反彈道導彈的先驅。
此後,錢學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氣動力學、薄殼穩定理論方面對航空工程理論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他和卡門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動理論,為飛行器克服音障和熱障提供了依據,以他和卡門名字命名的卡門一錢學森公式成為空氣動力計算上的權威公式,並被用於高亞音速飛機的氣動設計。
由於他對火箭技術理論卓有建樹,並於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設想,因而在當時被公認為火箭技術方面的權威學者。
4、台灣著名劇作家、導演李國修,年少時,曾抱怨父親做了一輩子鞋沒有發財。父親痛罵一通後,告誡他: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圓滿。李國修深受啟發,用畢生的精力只做「開門、上台、演戲」這一件事,讓他享有「台灣莫里哀」的美名。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一輩子專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5、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采訪時發表了對轉基因的看法。對於轉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作物,都是沒有問題的。袁隆平表示,轉基因是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拾』 關於(名人做一件專注的事情)的故事
《李昌鈺:把一份事業堅持到底》
.
「我甚麼都不怕,就怕媽媽生氣」,大家可能沒想到,這話竟然出自享譽天下的神
探李昌鈺之口。李昌鈺的母親雖然中學都沒讀完,卻要求子女求學上進,李昌鈺從警官
學校畢業後,母親說:「你還要繼續往上讀,碩士不夠,還得念博士。」
1962年,他來到馬來西亞的沙撈越,恰好當地的一家華文報紙《華聯日報》招聘
記者,李昌鈺很順利地考上了。李昌鈺先是跑新聞,不久又當了助理編輯,他腦筋靈活
,善於抓住種種社會現象,在報紙頭版寫短評,讓他備受讀者青睞,也被報社老闆看好
,不到一年就被提升為總編,當時才25歲。
就在這時刻,李昌鈺卻決定放棄已有的一切,去美國求學。因為他沒有忘卻自己對
母親的承諾。
1965年,李昌鈺來到美國,身邊只帶著50美元。他讀夜校,半工半讀的生活很艱辛
,他卻樂在其中。他說:「出身富家,或認真工作,是兩種生存之道,我選擇後者。」
1972年,李昌鈺由市立大學刑事科學系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授予學
士學位,之後又先後獲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化學碩士、博士學位。李昌鈺除了主持
一些大案和歷史疑案的鑒識以外,還到世界各地講學,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他的學生
遍及全球,包括前蘇聯,阿拉伯國家,歐洲及非洲等,而且許多已經成為各地鑒識領域
的中流砥柱。
但是李昌鈺認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緣分,教給學生鑒識的科技是一個方面,而做
人的道理是學不來的,而且學生能否學得出來,要看各人的機緣。他特地舉了一個西方
諺語來說明這個問題,「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你不能強迫它喝水。」
李昌鈺表示,他一生努力,但做事隨緣,「在台灣時想做一個好警察,到美國讀書
,後來再教書,想做一個好教授,後來又想做一個好的實驗室主任,好的廳長,這些都
做到了。結婚40多年,自己也是一個好的丈夫,好的父親。當時來美國時並沒有立志要
做什麼大事業,但卻自然而然地成了首屈一指的法醫學鑒定專家。」李昌鈺說,做事情
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要對得起自己。
李昌鈺,美國首位州級華裔警政長官,也是美國歷史上官職最高的亞裔執法官員,
在美國各州及全球其他十七個國家參與調查了六千多起重大刑案,迄今已獲八百多個榮
譽獎項。李博士的成功頗具傳奇色彩,他曾嚐遍山珍海味,亦曾餓過肚子,住過最好的
旅館,亦曾在墳場過夜。
經過了40多年的職業和教學生涯,可謂是功成名就,桃李滿天下。他雖仍然忙於破
案和教學,但他覺得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早已超然於名利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