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諸葛亮草船借鑒歇後語的故事

諸葛亮草船借鑒歇後語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0 09:03:38

㈠ 關於諸葛亮的歇後語、對聯、故事、諺語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三氣周瑜 --略施小技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
諸葛亮招親 --才重於貌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的錦囊--神機妙算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草船借箭 --多多益善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諸葛武侯祠對聯:
日月同懸出師表,風雲常護定軍山。
青山繞郭宜龍卧,翠柏參天有鶴來。

有廬堪千古,讀策定三分。

草廬卧龍,王佐動先主三顧,蘭田生玉,英才起吳帝唯稱。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師表見老臣心。

收二川,排八陣,六齣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諸葛亮 乘木牛流馬 持連弩 驅吐火木獸 創八陣 服三國演義群將
逍遙子 踏凌波微步 游北冥 於天山折梅 擺珍瓏 會天龍八部眾生

兩表酬三顧 一對足千秋
——題成都武侯祠

一對二表三分鼎 六齣七縱八陣圖
——題陝西祁山五丈原諸葛廟

一詩二表三分鼎 萬古千秋五丈原
——題成都五侯祠

三分天下四川地 六齣祁山五丈原
——題成都武侯祠

異姓三賢:卧龍、謫仙、天下士
數代一堂:漢相、宋儒、戰國才
——題山東恆台三賢祠

草廬三顧,鼎足三分,不朽當年三義
君臣一德,兄弟一心,無雙後漢一人
——題湖北襄樊古隆中

一生惟謹慎,七擒南渡,六齣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
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銳,三分功定屬元勛
——題四川成都武侯祠

收二州,排八陣,七擒六齣,五丈原頭點四十九盞星燈,一心只望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革艾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武侯祠通用

佐玄德,破孟德,而後南北三國分鼎
生陽都,仕成都,從此東西兩地生輝
——題山東臨沂五賢祠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友子龍,師卧龍,龍友龍師
——題安徽祁門關帝廟

曰宮、曰殿、曰幸且曰奔,詩史留題,千古猶存正統
書吳、書魏、書漢不書蜀,儒臣特筆,三分豈是偏安
——題四川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題四川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題河南南陽卧龍崗寧遠樓

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裡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㈡ 求關於諸葛亮的歇後語和歇後語的背後的故事!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出自《三國演義》四十九回,原文為:孔明索紙筆回,屏退左右,答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備,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後以此比喻一切准備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應周瑜造十萬支箭用於破曹,出了「草船借箭」之計。但不知,當日諸葛孔明算準時機,便命隨從部下三人,在二十艘小船兩邊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蓋。其隨從完成後,回報軍師,並提出這樣布置恐讓曹軍看出破綻。三人心有一計,但只不說,明日安排好領軍師看。只見每艘小船的船頭都立著兩三個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來就像真人一樣。後曹軍果然中計。真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人難敵三人之智。
「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第「副將」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 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當然都是小說借東風和草船借箭歷史上都是沒有的。

㈢ 關於諸葛亮的歇後語和故事和古詩誰回答50

歇後語: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坐享其成 、滿載而歸)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辦法多
故事:
諸葛亮弔孝——東吳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狹小,不能容人。 他和諸葛亮共商破曹大計,可又想加害諸葛亮。周瑜攻打南郡時,曾身中毒箭。當諸葛亮趁亂用計先取南郡、荊州、襄陽後,周瑜一氣之下箭傷復發。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荊州,均被諸葛亮識破。周瑜一氣再氣,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聲中死去。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訊,決定前去弔唁。據《三國演義》記載: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後人有詩嘆曰:「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 周瑜死後,諸葛亮對劉備說:「亮觀天象,將星聚於東方。亮當以吊喪為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閑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吳中將士加害於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與趙雲引五百軍,具祭禮,下船趕巴丘吊喪。
古詩: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 《戒子書》
《出師表》、《後出師表》兩文孔明先生寫的也俱佳

㈣ 「草船借箭」的歇後語是什麼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版

諸葛亮權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諸葛亮草船借箭——神機妙算。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塗。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錯了。

草船借箭——有誤(霧)。

草船借箭——曹操多疑。

草船借箭——機智孔明。

草船借箭——有借無還。

草船借箭——巧用天時。

(4)諸葛亮草船借鑒歇後語的故事擴展閱讀

草船借箭事實真相: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㈤ 諸葛亮借箭後面一句歇後語是什麼

歇後語「諸葛亮借箭 」的後面一句歇後語是」有借無還「。

歇後語故事:《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主要描述周瑜為陷害諸葛亮,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了大霧之日,便借子敬二十隻草船駛往曹營,曹操因疑霧中有埋伏,便令以亂箭射之。

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輕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諸葛亮相關歇後語:

1、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2、諸葛亮彈琴---臨危不亂

3、諸葛亮下東吳---心裡有數

4、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5、諸葛亮對降曹的議論---嗤之以鼻

6、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7、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8、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5)諸葛亮草船借鑒歇後語的故事擴展閱讀:

諸葛亮的名字家喻戶曉,展現其聰明才智和神機妙算的事跡數不勝數,如「草船借箭」、「七擒七縱」和「借東風」等事件在現如今已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借箭和借東風之所以能成功,依託諸葛亮的一項重要能力—天氣預報。

諸葛亮從小喜好天文地理,對於天氣變化也頗有研究。出現龜殼露珠,這是三天後有大霧的預兆。 在火燒赤壁的前幾夜,諸葛亮觀察到奇門九星這一奇異的天文現象,推算出在黃昏時分,風向會改變,刮東南風。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神運算元「是依據了「海量的天氣數據」和自然地理知識再加上動態分析演算法推演,才准確預知了天氣並轉化為戰機。

㈥ 關於諸葛亮的歇後語的背後故事

網友「蘭巫」寫了許多有關諸葛亮的歇後語,我就以此為據講一下這些歇後語背後的故事:
1、諸葛亮弔孝---假的。這個歇後語說的是周瑜死後,諸葛亮前往江東為周瑜吊喪。這個事情在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只見於《三國演義》的描述。按小說的說法,諸葛亮曾三氣周瑜,他早就盼著周瑜死了,但他卻在周瑜死後去給周瑜弔孝,這顯然是虛情假意,當然是「假的」。
2、諸葛亮耍撣帚---出計不出面。這個事情不見史書記載,也不見於小說和民間傳說,未知所故。
3、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這顯然是來自《三國演義》的一種說法,是說諸葛亮足智多謀,腹中計謀層出不窮。
4、諸葛亮的錦囊---用不完的計。「錦囊」是古代將帥提前設置的計謀,因為這個計謀裝在一個錦制的袋子里,故名。三國時諸葛亮並沒有設置過什麼錦囊妙計,倒是曹操在合肥之戰時曾用過一次。不過,《三國演義》中寫諸葛亮足智多謀,曾多次用過「錦囊妙計」,所以便有了這個歇後語。
5、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空城計」最後見載於《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裴松之注,但已被裴松之否定,確認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這個事。但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諸葛亮一生的一個很重要的亮點。按小說的描寫,諸葛亮用空城計時情形是相當危險的,是他在「不得已」情況下的一次冒險,所以便也有了這個歇後語。
6、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按《三國演義》的說法,諸葛亮在擺下空城計之後,司馬懿大驚失色,急忙退兵了。所以說諸葛亮是「化險為夷」。
7、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這個歇後語來自歷史上記載的諸葛亮「七擒孟獲」的事,說諸葛亮在南征時曾七次捉住了孟獲,又七次將孟獲放了,所以孟獲才誠心誠意地歸降了諸葛亮。這個歇後語說「收收放放」,顯然是指諸葛亮「七擒孟獲」這個事的。
8、諸葛亮擺八卦陣---內有奇文。在歷史上,諸葛亮確曾改進過一種陣法,叫「八陣圖」。在《三國演義》中,這種陣法被作者大加渲染,成了諸葛亮傑出軍事才能的重要證明。按小說的描寫,八陣的變化是非常復雜的,當然是「內有奇文」了。
9、諸葛亮過長江---胸有成竹。這里說的「過長江」大概指的是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到江東去勸說孫權聯吳抗曹這個事的,按歷史記載,這個事確實發生過。正是因為諸葛亮成功地勸說了孫權,才促使孫權與劉備聯合作戰,並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同時,小說《三國演義》在描寫這個事時,又加進了一個「告戰群儒」的故事,那一次諸葛亮表現非常出色,成功地說服了江東眾臣。既然如此,諸葛亮過長江,當然是「胸有成竹」了。
10、諸葛亮六齣祁山---圖謀大業。這個事情在歷史上也是如此,諸葛亮北伐曹魏,就是要消滅曹魏,恢復大漢王朝。這當然是在「圖謀大業」。
11、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是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一種說法。
12、諸葛亮借東風---神機妙算。在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借過東風,借東風之說純為小說家所編造。假如諸葛亮確曾借過東風,那當然是不折不扣的「神機妙算」了。
13、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按小說和民間傳說的說法,諸葛亮足智多謀,他擔任軍師當然是「名副其實」的事情了。
14、諸葛亮彈琴---臨危不亂。「彈琴」指的是諸葛亮在擺空城計時面對司馬懿的二十萬雄兵,在城樓上悠然操琴的事。當時兵臨城下,形勢相當緊張,諸葛亮能在這種情況下操琴,自然是臨危不亂。
15、諸葛亮下東吳---心裡有數。這個說法與上面「諸葛亮過長江---胸有成竹」說的是同一件事情。
16、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草船借箭這個事在歷史上是沒有的,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和《三國志平話》的記載而杜撰出來的。不過,這個事情在人們心目中是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最著名的佐證,很多人都知道。按小說的說法,諸葛亮在借箭時用的正是疑兵之計。
17、諸葛亮對降曹的議論---嗤之以鼻。未知所指。
18、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諸葛亮三氣周瑜這個事只見於《三國演義》的描寫,歷史上沒有發生過。按書中所說,諸葛亮處處將周瑜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確是「略使小技」。
19、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相帽」大概指的是「丞相之帽」,這大概是說諸葛亮當丞相是鐵定了的事。
20、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據《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的記載,諸葛亮所娶的黃氏是「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的一個女子,諸葛亮當然是「重才不重貌」了。
21、諸葛亮丟了荷包---沒有計了。這個事情大概是出自民間傳說,不知何意。
22、諸葛亮借鵰翎---少箭(見)。這個事情與諸葛亮「草船借箭」有關。
23、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虛。這個事情說的仍然是諸葛亮的空城計。
24、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了一個仙風道骨的人,像是一個道士。但他又明明是蜀漢的丞相,當然「不是出家人」了。
25、諸葛亮玩狗---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知何意。
26、諸葛亮對魏延---見不得離不得。這個說法與歷史上諸葛亮和魏延的關系是非常相符的。在歷史上,魏延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他才能卓著,經常與諸葛亮意見相左,諸葛亮很不滿意。但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諸葛亮又無人可用,只能用魏延。於是二人便是「見不得離不得」的關系了。
27、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按民間的傳說,諸葛亮手裡經常拿著一把鵝毛扇的,羽扇一搖,諸葛亮便是計上心頭。所以便有這個說法了。
28、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按《三國演義》的描寫,諸葛亮自死陽壽將盡,便採取了一種叫禳星的辦法來延長壽命。
29、孔明練琵琶---老生常彈(談)。「老生」指的是諸葛亮,「練琵琶」的目的正是要給司馬懿擺空城計。
30、孔明給周瑜看病---自有妙方。按《三國演義》的說法,周瑜在赤壁戰前已經准備妥當,卻不料忘記了風向這個事,於是便病倒了。諸葛亮當然知道周瑜的病因,便去為周瑜開葯,並在紙上寫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話,才看好了周瑜的病。「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便是諸葛亮開出的「妙方」。
31、孔明會李逵---有敢想的,有敢乾的。「敢想」的是諸葛亮,「敢幹」的是李逵。

㈦ 歇後語:諸葛亮哭周榆——( );諸葛亮草船借鑒——()

諸葛亮哭周瑜——假戲真做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用得是疑兵計!!!

㈧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歇後語。等。

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裡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葛亮耍撣帚---出計不出面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諸葛亮的錦囊---用不完的計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擺八卦陣---內有奇文
諸葛亮過長江---胸有成竹
諸葛亮六齣祁山---圖謀大業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借東風---神機妙算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諸葛亮彈琴---臨危不亂
諸葛亮下東吳---心裡有數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諸葛亮對降曹的議論---嗤之以鼻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諸葛亮丟了荷包---沒有計了
諸葛亮借鵰翎---少箭(見)
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虛
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諸葛亮玩狗---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諸葛亮對魏延---見不得離不得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