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橋的故事50字以內
㈠ 橋的傳說,50字左右
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張自謙修廣濟橋,並鑄釒生牛二隻,分置西橋第八墩專和東橋第十二墩,牛身上有「屬鎮橋御水」字樣,是為鎮水和栓系船隻而鑄造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東墩釒生牛被雷電擊墜入江中,後有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兩只釒生牛一隻溜。」而民間的傳說是當時大水為患,數百年鎮守在橋上兩頭釒生牛一頭在上面指揮,一頭跳入水中搬石御洪,最終精疲力盡而沉如江底……
㈡ 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要50字左右
白娘子和許仙在 斷橋上的 故事。
㈢ 關於橋的短小的故事或傳說 50字左右
千一雲南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是用米線和雞湯為主料製作而成,是雲南地區的名食。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雲南人常將過橋米線招待遠方來的客人。凡到過昆明的人,在觀賞紅山花茶之餘,都要去品嘗一下過橋米線,許多人對這種名食名字的來歷更是備感興趣。
相傳古時滇南某地有一秀才,為了取得功名,奮發讀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為了專心至致,不受干擾,他常到附近南湖湖心的小島上讀書,這兒有茂林修竹,風景如畫,十分幽靜。湖邊有一石橋,一直延伸到湖心。
這位秀才的妻子是個很賢惠的人,她自己省吃儉用,大力支持丈夫攻讀。每天要為丈夫做些好吃的給丈夫送去。可是丈夫讀起書來往往廢寢忘食,經常飯菜涼了,他就隨便吃幾口,又接著讀書。天長日久,丈夫身體漸漸消瘦。妻子看在眼裡,急在心中。有一天,她為了給丈夫補補身子,就燉了只老母雞,並准備了不少米線,高高興興地送到丈夫跟前。到了晚上,她去收拾碗筷時,丈夫還在看書,雞湯一點沒有動。打開蓋一看,湯還是熱乎乎的,原來雞湯表層厚厚的一層雞油將湯嚴嚴實實地蓋住,與外面的冷空氣隔絕,起到保溫的作用。妻子將米線放在雞湯里燙一下,見丈夫吃起來很香甜,她自己也更加高興。從此,聰明的妻子便創造了「過橋米線」這種吃法,她天天給丈夫送雞湯,用湯燙米線。還經常帶去一些肉絲、鮮魚和其他新鮮蔬菜等等,將這些東西放入雞湯里燙一下就吃,味道鮮嫩可口,使其夫免受冷餐之苦,保障他可發憤讀書,取得功名。後來,這種吃法漸漸傳開。因妻子每次給丈夫送吃的要經過湖中那座橋,人們便給這種米線取了個名字叫做「過橋米線」。
㈣ 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50字左右
聽聲音
3
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鍾,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裡,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橋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盪盪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㈤ 關於西湖斷橋的傳說 50字以內
白娘子與許仙相識在此,同舟歸城,借傘定情;後又在此邂逅,言歸於好。
㈥ 求紅軍長征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故事20~50字
一、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軍委幹部團的同志們接受了搶奪皎平渡的任務。他們二話未說,翻山越嶺日夜兼程180里,當天夜晚就來到了金沙江邊。
在渡口,他們幸運地找到了一條船。原來這條船是送探子來南岸探查情況的,探子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後來,他們又在當地農民的協助下,從水裡撈出了一條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後,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沒有在意。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軍和一個保衛隊,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後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動員了36名艄公。
與此同時,紅一軍團趕到了龍街渡口,紅三軍團趕到了洪門渡,但這兩個渡口都沒有船隻,加上江寬水急無法架橋。軍委命令他們迅速轉到皎平渡過江。
二、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城。
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6)關於橋的故事50字以內擴展閱讀:
巧渡金沙江意義:
金沙江地勢險要,戒備森嚴,紅軍一面佯攻龍街,一面分兵到絞車渡奇襲守敵,活捉守衛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牽制了敵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紅軍到了雲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並於1935年5月9日在渡過了金沙江。兩天以後,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可紅軍早已毀船封江,無影無蹤地走了,體現出了將士們的機智與勇敢。
飛奪瀘定橋意義:
飛奪瀘定橋打破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反革命迷夢,是紅軍長征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之一。這次勝利體現了紅軍無限忠於人民革命事業的大無畏精神。
㈦ 關於橋的50字故事傳說
千乘橋的抄傳說
傳說厝橋建而毀,毀而建是因兩河伯爭長所致,其間不知有多少人葬身魚腹,多少人繞道懸崖艱難往返,望河興嘆.清朝周大權,樂善好施,為建橋一事寢食不安.一天夜裡,周大權夢見一隻金雞下凡,站立於河面,那伸展的雙翅正好搭在兩岸,朦朧中又見一菩薩站於雞背上,把水引向兩邊.一覺醒來,已見晨曦,周大權思之夢境,頓有所悟,認為這是神仙指點,當即挺身為首募捐再造厝橋,聘請各方能工巧匠,憑夢中記憶,整座橋按公雞形象設計,為圖吉利,人們便將橋稱為千乘橋。o(∩_∩)o 哈哈
㈧ 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一個關於橋的故事,50字以內
一個關於橋的故事
————————————————————回————————答——————————————
塘橋的傳說:
三官鎮繼芳橋原是頂破竹橋。有天,一換糖者見此要造新的。後發了財的他終於建造起了三孔石拱橋,又稱「糖橋」。
——————————————————————————————————————————
以上是答案,滿意請按下面滿意按鍵
㈨ 關於橋的傳說和故事50字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專鄉台.望鄉台邊有個老屬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緣無份"又何必強求? "孟婆湯"是一個中國的古老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