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鄧亞萍故事

鄧亞萍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3:57:08

⑴ 鄧亞萍有哪些故事

鄧亞萍就是一代傳奇,有關她的故事很多,為您奉上一部分,請你參考:
2001年2月,當時還在英國讀書的鄧亞萍接到北京奧申委的通知,回國參加奧組委評估團的接待工作,同時擔任5位申奧形象大使之一。鄧亞萍「奧運聖火點燃中國4億青少年的心中奧運理想」的演講,贏得了掌聲,為北京申奧獲得了加分。
2005年7月,受家鄉人民的邀請,鄧亞萍到河南商丘參加了十運會「華夏文明之火」采火儀式。[9]
2007年9月12日,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等在長沙聯合舉辦了全國優秀運動員保障公益晚會。
2008年3月24日,鄧亞萍到雅典參加了奧運聖火接力。她曾經4次成為奧運聖火火炬手,第一次是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第二次是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第三次是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第四次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雅典奧林匹亞取火儀式上。奧運聖火是在傳遞友誼與和平,能夠成為火炬手是社會對個人貢獻的認可。
2008年5月31日,鄧亞萍來到溫州,出席了「鄧亞萍慈善光明行」捐助儀式,捐助10名溫州貧困近視大學生接受免費手術,並授予溫州醫學院附屬眼視光醫院為「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醫療激光指定醫療服務機構」牌匾。
2009年9月15日,「人人參與 節水北京」 大型公益活動北京啟動,這為歷時三年的北京大型節水系列活動吹響了第一聲號角。時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的鄧亞萍成為「節水大使」,擔任活動形象代言人。[10]
2010年8月29日晚,慈善盛典「增愛之夜感動中國」慈善晚宴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辦,鄧亞萍出席了晚宴。
2012年11月14日,鄧亞萍與姚明、劉謙一起出席了在上海舉行的「特殊關愛之夜」慈善晚會。
2014年4月,《中國夢想秀》第七季回歸熒屏,鄧亞萍受《夢想秀》的邀請與影帝梁家輝一起做「夢想特使」,同周立波一起讓夢想再度起航。
2014年6月24日下午,鄧亞萍與羽毛球世界冠軍農群華、殘奧會冠軍孫海濤,以及歐美同學會的海歸企業家代表們,一起來到位於北京遠郊懷柔區寶山鎮的寶山中學,和這里的上百名師生一起,進行了一場「微夢想·正成長」的交流互動活動。

⑵ 鄧亞萍的事跡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都是家常便飯!但她從不叫苦,不喊累! 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對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
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像連珠炮彈一樣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台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頭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

⑶ 鄧亞萍的故事

姓名:鄧亞萍 (DENG YAPING) (乒乓球 中國)
生日:1973年2月6日
身高:1.50米
生地:中國,河南,鄭州
祖籍:湖南邵陽新寧縣
國籍: 中國
項目: 乒乓球
[編輯本段]成績榮譽
運動生涯中,冠軍頭銜132個,曾經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僅次於王楠6個,王楠24個),連續2屆4次奧運會冠軍
最好成績:
第25、26屆奧運會女子乒乓球單打和雙打的雙料冠軍
1983年 在全國比賽中奪得團體冠軍
1988年 在全國乒乓球錦標賽上,奪得女子雙打冠軍和單打亞軍
1989世乒賽女雙冠軍;
1990年世界盃團體賽冠軍;
1991世乒賽女單冠軍,女團、女雙亞軍,世界盃團體賽冠軍;
1992年世界盃雙打賽冠軍;
1992年第25屆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
1993世乒賽女雙亞軍、女團冠軍;
1995世乒賽女單、女雙、女團冠軍,混雙亞軍,世界盃團體賽冠軍;
1996年第26屆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國際乒聯總決賽女單、女雙冠軍,世界盃女單冠軍;
1997世乒賽女單、女雙、女團冠軍,混雙亞軍。
所獲榮譽:
1987年獲運動健將稱號
1988年獲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1990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1990年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
1990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同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她「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編輯本段]詳細介紹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身高僅1.50米的鄧亞萍手腳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歲時就開始學打乒乓球,因為個子太矮被河南省隊排除在外,只好進入鄭州市隊。 但她憑著苦練,以罕見的速度,無所畏懼的膽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0歲時,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後加盟河南省隊,1988年被選入國家隊。 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又勇奪女子單打冠軍,並與喬紅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1993年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與隊員合作又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後。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1997年後,她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如今,鄧亞萍已經和相戀多年的男友,前國家隊男乒驍將,廣東隊的林志剛登記結婚,並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區的龍潭湖附近。從少年相戀到風風雨雨,再到牽手白頭,如今的鄧亞萍,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
[編輯本段]當前情況

1997年後,鄧亞萍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
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
2003年,鄧亞萍開始在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工作。
曾擔任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奧運村部副部長。
2008年11月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中心副主任。
[編輯本段]人物故事
童年時期: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
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
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運動員時期: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對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
在隊里練習全台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
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據教練張燮林統計,鄧亞萍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台再練。
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
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求學時期:
24歲的鄧亞萍剛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到時,指導老師讓她一次寫完26個英文字母。當時在別人眼中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鄧亞萍卻費盡心思後才把它們寫出來(似乎沒有寫全)。
於是鄧亞萍把自己的睡眠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經常學習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點起床,幾乎苛刻地學習14個小時。有時,一邊走路一邊看書,就連吃飯的時間都用上了。更重要的是在打球時候一直保持的1.5的好視力也退到0.6。
鄧亞萍不斷要求自己,做作業也要和完成訓練課一樣,絕對是今日事今日畢,毫不含糊。鄧亞萍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讓輔導老師和學友都深表嘆服。
1998年2月,鄧亞萍前往英國劍橋大學讀書,鄧亞萍在劍橋大學的語言學校開始學習英語,短短3個月的時間,鄧亞萍堅持每天8點多從自己的住所趕往學校上課。下午3點半下課後,她還到學院的學習中心去學ix,聽磁帶,練自己的口語,直到晚上8點學習中心關門後才趕回住所。
回到住所,鄧亞萍也從不浪費時間,她堅持和房東用英語交流,堅持按時完成作業和預習功課。
在她終於獲得碩士學位後,鄧亞萍又動身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長時間固定姿勢寫稿誘發了鄧亞萍的頸椎病,頭不能移動,一動就疼的鑽心。但是,疼痛並沒有把鄧亞萍征服,她咬緊牙關,以一種固定的姿勢堅持查閱資料和寫作。
誠信故事
那是鄧亞萍在清華即將畢業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語文老師請他幫助修改哲學課的總結。這份哲學總結足有四五千字,內容很充實,既有理論上的闡述,又能聯系實際用哲學觀點分析打球的戰略戰術。
幾天後,語文老師把改過的文章給了。又過了幾天,語文老師在校園里遇到了她,鄧亞萍一方面表示對語文老師的謝意,同時又很認真地對他說:"我把兩份總結都交給了哲學老師,跟老師講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寫的,另一份是請語文老師修改過的。"
一篇哲學文章,請語文老師修改,按理說修改後就可以當作自己的"原創"交上去了。語文老師絕不會去質問鄧亞萍,為何不說明是經老師改過的;哲學老師更不會質疑她是否請人家修改過。一切顯得那麼自然。但是,鄧亞萍竟把修改前後的兩篇文章一齊交給了哲學老師,還如實說明了請語文老師做過修改。這就是誠實的鄧亞萍,這就是鄧亞萍的誠實!
惟有這樣的誠實,才會有她的事業,她的輝煌,她的人格力量。試想,在學業上不老實的人,焉能成得了"鄧亞萍"?
申奧故事
鄧亞萍當運動員的時候,曾經兩次當眾落淚,一次是1992年在巴塞羅那,一次是1996年在亞特蘭大,她在獲得奧運會女單冠軍之後情不自禁。2001年7月13日,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那一剎那,鄧亞萍又哭了。「北京贏了,比我自己拿任何一次世界冠軍都激動。」
北京申奧形象大使
去年12月,鄧亞萍知道自己與楊瀾等人一道成為「北京申奧形象大使」。當時她正在瑞士洛桑參加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會議,北京奧申委代表團也到了洛桑,奧申委主席劉淇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作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工作的陳述報告。劉淇市長和袁偉民局長給鄧亞萍布置的任務是負責做好運動員委員會的工作。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共有11個人有投票權,其中一個是加拿大人,所以直接投票的有10人,再加上正副主席,共有12人參加投票。2月20日,鄧亞萍在諾丁漢大學考完最後一門課程,第二天立即趕回北京,參加申奧評估團的接待工作。送走評估團之後,她就留在北京,繼續完成清華大學的一些課程。
國際奧委會規定,委員不可以到申辦城市考察,這樣對北京就很不利,因為很多人沒有來過北京,不了解北京。鄧亞萍說,運動員委員會的這十幾個人,只有兩三個人來過中國,波波夫最近一次來中國是1999年,還是去上海;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蘇珊·奧尼爾,1987年到過上海,美國排球運動員鮑伯,也是1988年來過中國。那時的中國跟現在沒法比,但給他們的印象非常深刻,「你們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樓房也是灰色的。」所以做他們的工作也挺費勁的,因為他們不了解現在的中國。不能請進來,只好走出去。「我有一個比較有利的條件,這四五年,我與運動員委員會的同事們相處得很好,大家都當過運動員,又是年輕人,比較容易溝通。」鄧亞萍說。她事先與在歐洲的委員們聯系了一遍,詢問他們是否有時間在他們住的城市碰面,然後按著預約的時間開始跑。到瑞典見一位冬季項目的哈薩克運動員,到盧森堡拜見盧森堡大公,到義大利見兩個運動員委員。為了見美國的鮑伯,鄧亞萍曾在三天里從北京到洛杉磯打了一個往返,在飛機上的時間比在美國停留的時間還長。兩三天跑一個地方雖然很辛苦,但鄧亞萍覺得很值,她向這些人介紹北京的現狀,跟他們印象中的北京截然兩樣。她告訴他們,我們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想舉辦一次奧運會,對運動員來講,那肯定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奧運會。
去莫斯科之前,北京奧申委已經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得非常充分細致,我只是做了其中的一點點工作而已,很多人已經忙了兩年多,沒有節假日,非常辛苦。像何振梁先生、國際羽聯主席呂聖榮等,他們要做得工作更多。
兩次申奧 兩次陳述
北京兩次申奧,都是讓鄧亞萍作運動員代表。1993年,鄧亞萍剛剛登上事業的頂峰,在頭一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獲得女單、女雙兩項冠軍,並深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喜愛。投票前一個多月,鄧亞萍得到通知,讓她代表現役運動員在最後的陳述中講幾句話。「但那時我根本不會講英語,國際司的劉北劍替我寫好了幾句話,一句一句地教我,讓我硬背下來。」如今已在英國諾丁漢大學讀了兩年書的鄧亞萍,覺得那次陳述經歷真「懸」:「陳述的頭一晚我基本沒有睡覺,嘴裡反復叨嘮那幾句話,比參加世界大賽還緊張。因為自己心裡一點把握都沒有,萬一忘了詞怎麼辦,紙上的英文又一句都看不懂。輪到我上場時,我感覺心砰砰直跳,真緊張啊!但畢竟打過那麼多世界比賽,一上場還是能夠鎮定下來,把那幾句話順利地背下來了。」
在莫斯科同樣代表運動員作陳述報告,不僅僅是鄧亞萍自己心定多了,所有聽過鄧亞萍講英文的人都對她充滿了信心。她現在可以用英文寫論文,用英語作報告,在美國學習過的楊瀾也對鄧亞萍的英語水平贊不絕口。此外,還有一點令鄧亞萍自信,「這四年我一直在清華大學和諾丁漢大學讀書,書沒有白讀,我感覺自己比上一次申奧時成熟多了。」
雖然已經把陳述詞背得滾瓜爛熟了,但為了保險,鄧亞萍還是帶著稿子上台了,萬一卡住了,看一眼稿子就可以接著往下說。盡管久經沙場,鄧亞萍上場前還是覺得有點緊張。「8個陳述人,加上楊凌共9個人,我們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陳述好了,是應該做的,可能一票都不會加上去,如果陳述不好,就很可能會減票,北京奧申委前面做了那麼多工作就會因此打了折扣,所以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此前,幾位陳述人在北京做了很多次練習。鄧亞萍說:「當時在亞運村的國際會議中心,完全按著國際奧委會會議的講台尺寸布置會場,按著乒乓球的術語,就是模擬訓練。每個人的陳述詞都改了幾十遍,討論,推翻,再討論,再推翻,最後終於定稿時,已經到了7月初了,時間非常緊張。真正到了「比賽」的時候,我們大家都發揮得非常好,北京做完陳述報告以後,大家都感覺北京的陳述報告要比其它幾個城市好。北京准備得太充分了,大家對北京獲勝充滿了信心。」
等待投票表決的時候,五個申辦城市的代表團都坐在一個大廳里。「雖然心裡也緊張,但我們很有信心,甚至覺得第一輪就有可能過。第一輪沒過,我們心裡反倒有點緊張了: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但是大家還能夠沉住氣。」鄧亞萍回憶說。「第二輪投票以後,我們一看監票的三個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結果了:肯定是北京!因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兩輪勝出,而絕對不可能在前兩輪出局,這一點北京奧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第二輪出結果,那肯定是北京贏了。」
夢想終於實現了,多少人盼著這一天。「我一聽到北京,一下子站了起來,眼淚馬上就流下來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可以說,那一刻,比我拿任何一次世界冠軍都激動。」鄧亞萍由衷地說。
[編輯本段]忘年交友
薩馬蘭奇和鄧亞萍
在第27屆奧運會開幕的前一天,專程從英國趕到悉尼參加國際奧委會委員競選的乒乓名將鄧亞萍,走進奧運村與各國運動員見面,開始了她的競選游說活動。由於是第一次接觸這件事,顯得並不在行。碰巧中國的三名奧委會委員何振梁、呂聖榮和於再清也到奧運村看望中國選手,三人當即鼓勵鄧亞萍堅定信心,並向她介紹了一些有益的競選建議。目前,國際乒聯主席和秘書長已明確表示,支持鄧亞萍的競選,他們認為這不光是鄧亞萍和中國的事情,而且事關國際乒乓球運動的整體利益。
薩馬蘭奇年近8旬,鄧亞萍27歲,是體育運動、是奧林匹克精神把他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譜寫了體育運動史上的一段佳話。
薩馬蘭奇從1980年開始執掌奧委會,至今已快20年了,人稱薩翁。薩翁喜歡鄧亞萍那種大刀闊斧快速兇猛的打法,那種一往無前、不屈不撓的頑強作風。薩翁曾親自對鄧亞萍說:「我非常喜歡你的打法,快速兇猛,看起來夠味。」總之,在鄧亞萍身上充分體現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薩翁親自為1995年出版的《鄧亞萍》一書作序,稱贊鄧亞萍是「世界傑出的年輕運動員之一」。「她非凡的成績,是其艱苦努力與天才、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尊重奧林匹克倫理觀相結合的結果。」他相信:「鄧亞萍小姐的成就將有助於促進中國乃至世界的女子體育運動。」
薩馬蘭奇年輕時就喜愛乒乓球運動,曾經獲得過西班牙的全國混合雙打冠軍,他說:「我對乒乓球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積極主張將它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乒乓球能列入奧運會項目,薩馬蘭奇功不可沒。
在1991年第41屆世乒賽中,鄧亞萍以她那快速、乾脆的發球搶攻,變化多端的線路和落點,打得漢城奧運會女單亞軍李芬姬只有招架之功,卻無還手之力,僅僅只花了45分鍾就以3∶0的比分結束了戰斗,18歲的鄧亞萍第一次登上世界女子單打冠軍的寶座。鄧亞萍的高超球技贏得了薩馬蘭奇的喜愛。他決定親自為女子單打冠軍頒獎,這是他作為奧委會主席第一次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頒獎。這也是薩馬蘭奇與鄧亞萍的第一次交往。
1991年9月,鄧亞萍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薩馬蘭奇杯」比賽,小鄧捧得桂冠後,被薩馬蘭奇邀請到洛桑做客。作為一名運動員,被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邀請到國際奧委會總部———洛桑去做客,這在以前從未有過,中國運動員鄧亞萍第一個獲此殊榮。鄧亞萍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她覺得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榮譽,也是所有中國運動員的光榮。
1991年11月25日,緊張的世界盃團體賽結束後,鄧亞萍赴洛桑參加薩馬蘭奇舉行的晚宴。中午用餐時,餐館的華僑老闆熱情地教她一句西班牙卡塔蘭方言的問候語「BonDias!」鄧亞萍反復練習後學會了這句話。鄧亞萍一見薩翁,就向他道了一聲「BonDias!」薩馬蘭奇立即把鄧亞萍擁進懷里,親親她的臉頰,他沒有想到這位東方少女竟會用他家鄉的方言問候他。
晚宴上,薩翁詳細詢問了鄧亞萍的各種情況,從比賽到訓練,從學習到愛好,都一一問及。當得知小鄧5歲就開始練球時,薩翁問:「那時你有多高?打起球來一定很困難吧?」鄧亞萍說:「我的頭剛超過球台,得把手舉起來打。」薩翁的秘書瑪爾塔小姐立刻模仿兒童舉手在頭頂上揮拍打球的動作,把全桌的人都逗樂了。鄧亞萍一邊點頭一邊說:「太像了,就是這個樣子!」席間,鄧亞萍得知薩翁年輕時也是乒乓球運動員時,就把自己的一塊備用球拍送給了薩翁,還向薩翁贈送了一對健身球。薩翁回送給鄧亞萍一套介紹國際奧委會的紀念品和一盒瑞士產的巧克力。
第二天,鄧亞萍和翻譯劉北劍在瑪爾塔小姐的陪同下,參觀了奧林匹克博物館和奧委會總部,鄧亞萍看到五環旗和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瑪爾塔小姐告訴她,這是專門為中國客人而升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客人都能享受到這個禮遇,這種高規格的禮遇使鄧亞萍感到無比自豪。
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鄧亞萍先是同喬紅合作奪得女雙金牌。後又奪得女單冠軍。薩翁履約第三次為鄧亞萍掛上閃閃發光的金牌,含著笑說:「再次邀請你到洛桑來做客!和你的教練一起來!」
1995年5月,在第43屆世乒賽中,鄧亞萍和喬紅打出了威風,最後奪得了冠軍。薩翁高興地為鄧亞萍和喬紅掛上了金牌,這是薩翁第四次為鄧亞萍頒獎。
1996年,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單決賽結束後,薩翁再一次為蟬聯奧運會冠軍的鄧亞萍第五次頒獎,他緊緊握住鄧亞萍的手,並用右手輕輕地拍了拍鄧亞萍的臉頰。這動人的場面令人感慨萬千,一個運動員能得到薩馬蘭奇一次頒獎機會已屬十分榮幸了,而鄧亞萍獲得這樣的殊榮竟達5次,可見鄧亞萍在薩翁心中的分量。
1997年2月6日是鄧亞萍的本命年生日,又是她媽媽的60歲大壽,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鄧亞萍為酬謝大家,特在天倫王朝飯店舉行一次生日聚會。國際乒聯主席、中國乒協主席徐寅生致詞,他說:「小鄧自參賽以來,共獲得了大小125個冠軍,其中有15個世界冠軍,現在是鄧亞萍時代,祝願鄧亞萍時代延續得更長、更輝煌。」
乒乓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姚振緒宣布了一條好消息:薩馬蘭奇主席任命鄧亞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把整個晚會推向了又一個高潮,因為乒乓球運動員擔任這一職務,在奧運史上還是第一次。
徐寅生主席所說的「有人說,小鄧要退役」,也不是完全空穴來風,也許是有人根據鄧亞萍想上大學而猜測的,不過想上大學同退役是兩碼事。鄧亞萍9歲進專業隊打球,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上大學的願望日漸強烈。
鄧亞萍的申請得到清華大學的認可,並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後正式成了清華大學的一名學生。但鄧亞萍仍然是中國乒乓球隊的現役國手。鄧亞萍在1997年4月舉行的第44屆世乒賽上,又獲得三枚金牌,直到1997年的11月份才真正走進清華大學的課堂。
1998年3月26日,鄧亞萍離開北京飛往英國,在劍橋,先在紐南語言學院就讀,後來又轉到貝爾語言學院。就在鄧亞萍留學英國的日子裡,她參加了在葡萄牙舉行的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會議,並且第二次應邀訪問洛桑。
在1998年運動員委員會與奧委會執委會聯席會議上,鄧亞萍被大會安排發言。為了這次發言,鄧亞萍把英語發言稿一遍又一遍地朗誦,從開始的結結巴巴到後來的通暢流利,最後都可以背下來了。
6月1日上午的聯席會議上,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塔爾博格先生特意把鄧亞萍的發言安排得靠後些,以便讓晚些到達的薩馬蘭奇親自聽到鄧亞萍的發言。鄧亞萍一發言,薩馬蘭奇就笑了,一直笑到發言結束,因為薩馬蘭奇沒有想到僅僅相隔幾個月,鄧亞萍就能說出這么流利的英語。

⑷ 鄧亞萍成為乒乓球冠軍的故事

鄧亞萍,中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1973年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
父母都是乒乓球迷,並感染了孩子。5歲時,她就開始學打乒乓球。
但因為個子太矮被河南省隊排除在外,只好進入鄭州市隊。10歲時,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後加盟河南省隊,在全國比賽中奪得團體冠軍。1988年在全國乒乓球錦標賽上,奪得女子雙打冠軍和單打亞軍。1989年在第四十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奪得女子雙打冠軍。1991年在第四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奪得女子單打冠軍。1992年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她一人獨獲乒乓球女子單打、女子雙打兩枚金牌。此外,她還在國內外一系列重大比賽中多次獲得冠軍,被譽為乒壇上的小個「巨人」。1987年獲運動健將稱號。1988年獲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1990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90年被評為全國十名最佳運動員之一。1990年全國婦聯授予她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同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她「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⑸ 鄧亞萍故事(英語)

Deng Ya Ping is the
greatest table tennis ball woman in history athlete selected for a sports meet
, her 5-year-old is got follow study of father to play a ball game right away ,
enter a national team in 1988, successively gain 14 time of world champion
titles; The row continues keeping the first for 8 years in the table tennis
circles world , become unique the athlete who continues to hold the Olympiad
table tennis ball gold medal, gains and 4 Olympiad gold medals , includes
singles and the doubles with Qiao Hong
combination among them.
And in 1997 the day afer tomorrow, she successively arrive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and Nottingham university engage in advanced study of
studying, gain English special field bachelor's degree and Chinese the present
age go into special field Master's degree; Two committees hold the post of Deng
Ya Ping in 2002 in IOC Ethics Commission and motion and
environment committee post; In 2003, Deng Ya Ping becomes oersted of Beijing committee of group marketplace be also known
as staff member of the headquarter who develops.

Deng Yaping wa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table tennis team from 1988 to 1997,ring which time she won 18 world titles,including the 1992 and 1996 Olympic Gmaes,world championships and World Cup.
She was born on Feb.6th, 1973 in Henan province. She began to learn table tennis when she was only 5 years old from her father. Because of her height(only 1.5meters),many teams didn』t accept her. But she was really adamancy, she won her provincial junior championship when she was only 10 years old! I think it is very incredible! Because of this, she finally joined the Henan team. Then in 1988, she joined the national team, successively gain 18 times of world champion titles. The row continues keeping the first for 8 years in the table tennis circles world.
But this is not all the things I like her. In 1996, Deng Ya Ping was nominated as a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 ethics and athlethes commissions. This is a honor for her, but also this is a challenge. Because she knew nothing about English. So she entered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 student, to learn English. Because of zero basis, she had to learn from ABC. She studies so hard that finally she got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She was not just satisfied with this. She successively got a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and a PhD. in Land Econom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Jesus College).
And she also wa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interviewed ring the NPC&CPPCC. In 2008,she was held the post of Olympic village vice village head. Now she was the CEO of Renmin Search. Maybe there are many argument about this, but what I want to say is, Deng Ya Ping is still a successful woman, whatever in her career or her study. She told us that 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And when we do something, we should have 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

資料來源於網路文庫,我只是搬運工而已,希望可以幫到你~

⑹ 體育明星鄧亞萍的故事

01鄧亞萍的勵志故事

1998年2月26日鄧亞萍懷著復雜的心情,飛向劍橋。對她來說,這自然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但卻又是一個艱難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開學上課的日子,全班一共9個同學,教室不大,9張課桌椅向著黑板,擺成半圓形。老師先讓大家做自我介紹。接下來給每人發了兩張講義就開始講課,課堂上沒什麼紀律,講解方式也很隨意,老師一邊講課,同學們一邊七嘴八舌地搶著回答問題。我在雲山霧罩中上完了課。四五個星期過去了,每天十五、六個小時的付出,但收效並不大,英語水平的提高也不顯著。作為一個插班生要趕上其他同學困難太大。加上沒有教材,每次上課才能拿到老師發的講義,這種教學方法也很難讓我適應。」
「生活的環境也不盡如人意。到英國留學的留學生,多數都是住在學校所安排的英國人家裡,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國人家裡,一來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國的風俗民情,二來可以有更多的英語會話機會。但是我所居住的這個女房東家,距學校太遠,而且房費伙食費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鎊房租,還要交100多英鎊飯費,兩項合起來每月的支出約合人民幣將近5000元。對於自費到英國上學的我來說,惜金和惜時同樣重要。」
「記得當我頭一次穿著防雨運動衣,騎著自行車到學校時,許多同學見了都大為不解:怎麼世界冠軍還騎自行車來上學?是啊,世界冠軍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換來的,它來之不易,我必須十分珍惜它。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困擾著我,我急切盼望能改變這種狀況。」
「剛到英國不久,我想往家寄點錢,然而到郵局拿了單子,卻不知如何填寫,郵局的人在單子上指指點點,我卻一臉茫然,我站在郵局前,兩眼發呆,我能怎麼辦?問誰去?問了,自己還是聽不懂,最後,只好悻悻而歸。」
「開學前,為了讓我熟悉一下環境,房東開車送我去學校轉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雖然買了輛自行車,卻找不到上學的路了,七拐八拐,趕到學校已經上課了。一向守時的我成了遲到生。我急得迸出幾個單詞解釋,然而解釋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現在都忘不了!」
鄧亞萍就讀的紐漢姆學院是隸屬劍橋大學的一所小學院,類似於國內的語言進修學院。這里的學生主要以外國留學生為主,而鄧亞萍是唯一來自中國內地的留學生。
「剛到劍橋的那段時間,我雖然比較刻苦,效果卻不明顯。我知道,這是因為自己的語言基礎還相當薄弱,要想在劍橋這個精英雲集的學府里站得住、學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學問與體育訓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尋,更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兒,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為了趕功課,鄧亞萍起早貪黑,每天只睡幾小時。
「開始的一兩個月之內,根本聽不懂老師在上面講什麼,我把老師所有寫在黑板上的東西照抄一遍。回到家裡以後,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較單調,上課時間是四個半小時。下了課還有很多作業,吃飯對我來說好像都很費事,中午休息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帶去的三明治,然後看一會兒書。晚上經常吃的東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麵條加青菜、西紅柿和雞蛋。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12點才能睡覺。」
雖然基礎比其他同學差,她總是不甘心,想超過別人。這種好勝的心理後來才慢慢開始轉變:「畢竟基礎不同,從運動員到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學習上升也要有個過程。」
回到清華,鄧亞萍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國球的歷史及發展》。從開題報告、到第一次提交論文、以至論文的最終修訂,鄧亞萍不僅每一項都達到標准,而且步步提前,趕在時間表前完成。
「我終於戴上了學士帽,在畢業典禮上,我用流利的英語向老師致詞。」

02奧林匹克不僅是競技,是拼搏
「奧林匹克不僅是競技,是拼搏,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博愛情懷。」
這是鄧亞萍在一次媒體采訪中的話。正是這種生活態度和情懷,使她不僅僅滿足於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奧運冠軍。
當她還是運動員的時候,鄧亞萍積極參與公益和愛心事業,用自己的力量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1992 年巴塞羅那第 25 屆奧運會,她勇摘女單、女雙兩枚奧運金牌,在省政府為河南奧運健兒舉行的慶功會上,她將 5 萬元人民幣交給時任河南省副省長范欽臣,成為中國奧運健兒捐助社會公益事業的第一人。
1996年12月,鄧亞萍又從亞特蘭大奧運會冠軍獎金中拿出5萬元人民幣,捐給山西省繁峙縣建立一所「希望小學」。她還和隊友共同資助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失學兒童、發動中國乒乓球隊向佤族兒童捐獻「希望書庫」。她還不止一次的向中國乒乓球訓練基地河北省正定縣、向河南省境內捐款10萬余元人民幣修復文化古跡、貧困地區小學,向香港弱智人群獻愛心。
退役後,她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愛心慈善活動中。「蒲公英計劃」是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啟動的第一個慈善計劃,其中一項內容是向北京朝陽區的一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捐贈一批體育器材。在與打工兒童子女見面的時候,鄧亞萍發現那些孩子眼神迷離,不敢與別人對視。在與他們的交談中,她了解到,這些孩子有嚴重的自卑心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與本地的孩子不同,父母都是農民工。於是鄧亞萍決定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改變這些孩子的想法,幫助他們走出自卑心理。
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在鄧亞萍的帶領下,除了上面提到的蒲公英計劃之外,還陸續開展了針對殘疾、殘障青少年的「心靈之光」慈善計劃、針對失足青少年的「攜手明天」慈善計劃以及資助貧困學子恢復視力的」光明行」。鄧亞萍在百忙之中,為慈善事業奔走,為中國的體育慈善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鄧亞萍經常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激勵他們,告訴他們要靠勤奮和知識改變命運。她還激勵孩子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與智慧。鄧亞萍希望孩子們能象她一樣要有一股狠勁,不服輸、不怕苦。
在一封寫給鄧亞萍的信里,一位學生寫到: 「以前,我害怕說自己的父母是農民工。但是現在我不害怕了。我走在馬路上不再貼著牆根走,不再害怕別人看我的眼神。因為我知道只要我努力,長大後我也會成為像您一樣的運動員,拿冠軍!。」看完這封信後,鄧亞萍流下了眼淚,她知道這些孩子中的某一個在將來很有可能成為世界冠軍,他們的生活很可能會因此而變得不同。每次她都會對我們說:「不僅物質上的幫助對這些孩子是必需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對他們精神上的鼓勵和關心。」
鄧亞萍曾經預支了5萬元比賽獎金,使河南省數百名失學兒童可以重返課堂。她邀請一名河南農村的小女孩來到北京,帶她游覽了北京並參觀了自己的訓練中心。這個小女孩之前到過最大的城市就是有柏油馬路的縣城。她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可以來到首都北京。更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鄧姐姐還帶自己還參觀了自己的訓練基地。離開北京的時候,小姑娘對鄧亞萍說:「這里是我在夢里才來過的地方。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把我的家鄉也變成象北京這樣。」這意味著,一次不尋常意義的旅行可以換來一個夢想。
鄧亞萍的愛心行為,源於自己的博愛情懷,那是對祖國的熱愛、對別人的愛。國家和體育曾經給了她現在的一切,現在她正在用自己的博愛情懷去回報。正如她所說的:「我個人的力量也許是有限的,但我願意貢獻自己一點點力量給貧困和弱視孩子們一點溫暖,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在這暖融融的愛心中成長,最終回報社會。我更願意和更多的人一起來關愛和幫助這些弱視群體的孩子們,讓他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夢想。這樣的事情我將會一直做下去,永遠做下去。

03鄧亞萍經典勵志故事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身高僅1.50米的鄧亞萍手腳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歲時就開始學打乒乓球,因為個子太矮被河南省隊排除在外,只好進入鄭州市隊。 但她憑著苦練,以罕見的速度,無所畏懼的膽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0歲時,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後加盟河南省隊,1988年被選入國家隊。 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又勇奪女子單打冠軍,並與喬紅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1993年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與隊員合作又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後。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1997年後,她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如今,鄧亞萍已經和相戀多年的男友,前國家隊男乒驍將,廣東隊的林志剛登記結婚,並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區的龍潭湖附近。從少年相戀到風風雨雨,再到牽手白頭,如今的鄧亞萍,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

⑺ 100字鄧亞萍勵志故事

故事開篇點題,正文用詳細事情來論證鄧亞萍如何讓勵志,結尾再總結升華。

正文

24歲的鄧亞萍帶著4枚奧運金牌退役,此後她用了整整11年時間分別在清華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先後獲英語專業學士學位、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同時,在求學期間,在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鼓勵和幫助下,鄧亞萍在悉尼奧運會後正式進入了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點,後來她又兩度成為北京申奧大使、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任職、擔任北京奧組委官員……


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講,退役後的選擇有很多種,有從商的,有從政的,有進演藝圈的……然而,鄧亞萍選擇退役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當長的時間,已經獲得了18個世界冠軍、實現了大滿貫;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在退役後適應社會,很想去讀書。

從退役選擇讀書來看,鄧亞萍的選擇還是性格決定的,「競技體育的殘酷告訴了我,人生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沒有選擇容易的事情來做,而是選擇了對自己來講最有挑戰性的事情來做,實踐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她是一個笑到最後的人。

人常講的兩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⑻ 鄧亞萍成功事例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身高僅1.50米的鄧亞萍手腳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歲時就開始學打乒乓球,因為個子太矮被河南省隊排除在外,只好進入鄭州市隊。 但她憑著苦練,以罕見的速度,無所畏懼的膽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0歲時,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後加盟河南省隊,1988年被選入國家隊。 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又勇奪女子單打冠軍,並與喬紅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1993年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與隊員合作又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後。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1997年後,她先後到清華大學、諾丁漢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英國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誠信故事
那是鄧亞萍在清華即將畢業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語文老師請他幫助修改哲學課的總結。這份哲學總結足有四五千字,內容很充實,既有理論上的闡述,又能聯系實際用哲學觀點分析打球的戰略戰術。
幾天後,語文老師把改過的文章給了。又過了幾天,語文老師在校園里遇到了她,鄧亞萍一方面表示對語文老師的謝意,同時又很認真地對他說:"我把兩份總結都交給了哲學老師,跟老師講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寫的,另一份是請語文老師修改過的。"
一篇哲學文章,請語文老師修改,按理說修改後就可以當作自己的"原創"交上去了。語文老師絕不會去質問鄧亞萍,為何不說明是經老師改過的;哲學老師更不會質疑她是否請人家修改過。一切顯得那麼自然。但是,鄧亞萍竟把修改前後的兩篇文章一齊交給了哲學老師,還如實說明了請語文老師做過修改。這就是誠實的鄧亞萍,這就是鄧亞萍的誠實!
惟有這樣的誠實,才會有她的事業,她的輝煌,她的人格力量。試想,在學業上不老實的人,焉能成得了"鄧亞萍"?

[編輯本段]鄧亞萍經典語錄
1:我只要能贏你的,就決不會輸給你。無論是什麼樣的比賽,大的,小的,只要上場,我百分百付出。我就是要給對手造成一種壓力,那就是鄧亞萍不可戰勝的。
2:我不比別人聰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設定了目標,絕不輕易放棄。也許這就是我成功的一個經驗吧。
3:如果亞運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冠軍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滿貫,那麼清華獲取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⑼ 求鄧亞萍刻苦訓練的故事

鄧亞萍刻苦努力的故事 2008年12月05日 星期五 13:33 鄧亞萍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事跡激勵著後來人。

童年時期: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
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
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運動員時期: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對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
在隊里練習全台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
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據教練張燮林統計,鄧亞萍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台再練。
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
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求學時期:
剛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到時,指導老師讓她一次寫完26個英文字母。當時在別人眼中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鄧亞萍卻費盡心思後才把它們寫出來。
於是鄧亞萍把自己的睡眠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經常學習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時,一邊走路一邊看書,就連吃飯的時間都用上了。
鄧亞萍不斷要求自己,做作業也要和完成訓練課一樣,絕對是今日事今日畢,毫不含糊。鄧亞萍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讓輔導老師和學友都深表嘆服。
1998年2月,鄧亞萍前往英國劍橋大學讀書,鄧亞萍在劍橋大學的語言學校開始學習英語,短短3個月的時間,鄧亞萍堅持每天8點多從自己的住所趕往學校上課。下午3點半下課後,她還到學院的學習中心去學ix,聽磁帶,練自己的口語,直到晚上8點學習中心關門後才趕回住所。
回到住所,鄧亞萍也從不浪費時間,她堅持和房東用英語交流,堅持按時完成作業和預習功課。
在她終於獲得碩士學位後,鄧亞萍又動身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長時間固定姿勢寫稿誘發了鄧亞萍的頸椎病,頭不能移動,一動就疼的鑽心。但是,疼痛並沒有把鄧亞萍征服,她咬緊牙關,以一種固定的姿勢堅持查閱資料和寫作。

⑽ 關於鄧亞萍的事跡

姓名:鄧亞萍 (DENG YAPING) (乒乓球 中國)
生日:1973年2月6日
身高:1.50米
生地:中國,河南,鄭州
祖籍:湖南邵陽新寧縣
國籍: 中國
項目: 乒乓球運動生涯中,冠軍頭銜132個,曾經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僅次於王楠24個),連續2屆4次奧運會冠軍
最好成績:
第25、26屆奧運會女子乒乓球單打和雙打的雙料冠軍
1983年 在全國比賽中奪得團體冠軍
1988年 在全國乒乓球錦標賽上,奪得女子雙打冠軍和單打亞軍
1989世乒賽女雙冠軍;
1990年世界盃團體賽冠軍;
1991世乒賽女單冠軍,女團、女雙亞軍,世界盃團體賽冠軍;
1992年世界盃雙打賽冠軍;
1992年第25屆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
1993世乒賽女雙亞軍、女團冠軍;
1995世乒賽女單、女雙、女團冠軍,混雙亞軍,世界盃團體賽冠軍;
1996年第26屆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國際乒聯總決賽女單、女雙冠軍,世界盃女單冠軍;
1997世乒賽女單、女雙、女團冠軍,混雙亞軍。

所獲榮譽:
1987年獲運動健將稱號
1988年獲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1990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1990年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
1990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同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她「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詳細介紹 身高僅1.50米的鄧亞萍手腳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歲時就開始學打乒乓球,因為個子太矮被河南省隊排除在外,只好進入鄭州市隊。 但她憑著苦練,以罕見的速度,無所畏懼的膽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0歲時,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後加盟河南省隊,1988年被選入國家隊。 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又勇奪女子單打冠軍,並與喬紅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1993年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與隊員合作又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後。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1997年後,她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如今,鄧亞萍已經和相戀多年的男友,前國家隊男乒驍將,廣東隊的林志剛登記結婚,並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區的龍潭湖附近。從少年相戀到風風雨雨,再到牽手白頭,如今的鄧亞萍,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

當前情況\
1997年後,鄧亞萍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
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
2003年,鄧亞萍開始在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工作。
目前,鄧亞萍擔任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