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讀書的故事
① 關於高爾基讀書勤奮的故事
高爾基的讀書故事(一)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的家庭里,在4歲的時候就喪了父,寄養在外祖母的家裡。因為家庭極為貧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夜。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飢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具有影響力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
高爾基的讀書故事(二)
高爾基曾因禍得福過一次,一天,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給燒壞了。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里去了。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並非常義憤地鼓動高爾基去告發女主人。女主人這時害怕了,她生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你說話算數?」「是的。」女主人無可奈何地說。「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這樣,高爾基因禍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的權利。
高爾基的讀書故事(三)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的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 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1)高爾基讀書的故事擴展閱讀
高爾基於1868年3月16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1884年,他參加民粹黨小組,閱讀民粹黨人著作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1905年,高爾基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6年,高爾基受列寧的委託,由芬蘭去美國進行革命活動,在美國出版長篇小說《母親》。後定居義大利卡普里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爾基
② 高爾基小時候愛讀書的故事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lO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lO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③ 有關高爾基讀書的故事
高爾基出生在沙皇時代的一個工人家庭里,從小失去了父母,年僅十一歲就被拋進黑暗的「人間」社會。他在善良號輪船上做洗碗工的時候,遇上了一位好心的窮苦廚師斯穆勒,斯穆勒象對待小弟弟一樣地愛護他,面且還常常把自己收藏的一些舊書塞到他手裡,說:「你念書吧,書裡面什麼重要的知識都有。」
「一個人沒有學問,就跟一頭牛 沒有區別,不是帶上轆架,便是給人宰了吃肉,它還盡搖著尾巴。」當斯穆勒和高爾基分別的時候,他的最後贈言還是那句話,「念書吧,這是最好的事情。」
廚師那純朴而熱情的話語,深深銘記在高爾基的心上,他渴望著讀書。但是,他這樣一個窮孩子要能讀到書,談何容易呀!他根本進不了學校的門檻,只能靠自學。沒有錢買書就向裁縫太太借一點,再搜集一些破舊了的雜志和圖片,甚至「象叫化子似地到處去要。」
當他好不容易弄到一些書籍之後,新的困難又來了:哪裡有時間閱讀?
他當時在一個繪圖師家中做傭工,除了一身兼男僕、女僕和「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還要貼設計圖,抄工程設計書,復核包工頭的細帳,一天到晚忙得連插針的縫隙也沒有,他只能拖著疲乏的身體在深夜讀書。
即使這樣,也還是讀不成。繪圖師家那愚昧、粗暴的老主婦竭力阻撓高爾基讀書,她只要一發現高爾基讀書,便毒打痛罵。要不她就在蠟燭上刻記號,以防止高爾基使用。她還到高爾基住的小閣樓上去搜查,找到了高爾基的藏書就拿來撕毀或燒掉。
為了對付這凶惡的老婆子,高爾基想了個辦法,他故意去租一些五彩封面的小書來,放在易暴露的地方,讓老婆子去糟蹋。這樣,雖然可以把好書掩護起來,但是,身無分文的高爾基卻因此而欠下了書店老闆四十個戈比的一筆重債。
有一回,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偷偷地看書,不料看著看著就入了神,結果把茶炊燒溶了,那老主婦惡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將高爾基毒打了一頓。
在醫院里,醫生從他背脊上鉗出了四十二枚刺。這種殘忍的暴行把醫生也激怒了,醫生說這是私刑,支持高爾基去法院控告。可是高爾基卻說,控告不控告倒無所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允許我看書就行了。
(3)高爾基讀書的故事擴展閱讀:
高爾基的人物評價:
1、高爾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之一,政治活動家,詩人。(列寧評)
2、在高爾基的作品中沒有藝術,那裡有的是不比最崇高的藝術價值低的東西:生活。那裡有其自己不經意的美,不成形的、混亂但強壯的美,有自己的美學,生硬的、變化無常的、純藝術的崇拜者不能接受的但對於熱愛生活的人來說充滿能力的美學」。(俄國作家、批評家梅列日科夫斯基評)
3、讀高爾基的小說會感覺到,他在用整個的生命和自然一起呼吸,他熱愛自然,熟知自然,因此就藉助於自己的藝術、自己的真誠,對它進行了無與倫比的描述.高爾基的筆觸生動形象,文字色彩清新。(蘇聯文學史家弗·費·博茨亞諾夫斯基評)
④ 高爾基小時候的讀書故事400
高爾基小時候的故事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里去了。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並非常義憤地鼓動高爾基去告發。
女主人這時害怕了,她生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
「你說話算數?」
「是的。」女主人無可奈何地說。
「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
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這樣,高爾基因禍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的權利。
⑤ 高爾基小時候的故事,高爾基愛讀書的句子有那些
一,高爾基小時候的故事
高爾基童年時家裡窮,不得不去打工,幫一戶人家做長工。他經常利用空餘時間讀書,可有時候讀書太入迷,被人發現,受了不少苦。
有一次,高爾基一邊燒開水一邊讀書,水壺的水都燒幹了,高爾基都沒發覺,最後把水壺給燒一個大窟窿。
女主人非常生氣,抄起一根大木棍,劈頭蓋臉往高爾基身上打,邊打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里去了。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並非常義憤地鼓動高爾基去告發。
女主人這時害怕了,她生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
「你說話算數?」
「是的。」女主人無可奈何地說。
「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
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就這樣,高爾基因禍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的權利。
二,高爾基愛讀書的句子
1,我讀的書愈多,就愈親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義,愈覺得生活的重要。 —— 高爾基
2,科學家的成果是全人類的財產,而科學是最無私的領域。 —— 高爾基
3,天才出於勤奮。 —— 高爾基
4,真理是認識事物的工具,是人們前進和上升的道路上的階梯,真理都是從人類的勞動中產生的。 —— 高爾基
5,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松: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了解紛繁復雜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 高爾基
(5)高爾基讀書的故事擴展閱讀:
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童年》,高爾基在這本書中真實地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徵,特別是繪出了一幅俄國小市民階層風俗人情的真實生動的圖畫。
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鉛樣沉重的醜事」,還描繪了作者周圍的許多優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羅斯文學中最光輝、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是這些普通人給了幼小的高爾基良好的影響,使他養成不向丑惡現象屈膝的性格,鍛煉成堅強而善良的人。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經歷為素材的一部小說,它是一軸19世紀末俄國社會的歷史畫卷,從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在暗無天日的社會里尋找光明的奮斗歷程。小說再現了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俄國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小說所寫的是作者童年經歷的苦難,這也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
⑥ 高爾基小時候讀書的故事
高爾基小時候讀書的故事
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里去了。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並非常義憤地鼓動高爾基去告發。
女主人這時害怕了,她生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
「你說話算數?」
「是的。」女主人無可奈何地說。
「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
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這樣,高爾基因禍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的權利。
⑦ 高爾基讀書的故事給我了什麼啟示
高爾基讀書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讓我們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
⑧ 高爾基的故事50字
高爾基的故事:
1901年,俄國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當時人民群眾的革命運動風起雲涌,沙皇反動政府加緊了對人民的鎮壓,正是革命與反革命激烈搏鬥的時候。高爾基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親身感受到了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的磅礴氣勢,目睹了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的殘暴罪行。
(8)高爾基讀書的故事擴展閱讀
高爾基於1868年3月16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
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1884年,他參加民粹黨小組,閱讀民粹黨人著作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
1892年,在《高加索報》上用高爾基·馬克西姆(意為最大的痛苦)這個筆名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在地方報刊當編輯、記者,從此專心從事寫作。
⑨ 高爾基小時候的故事
1、高爾基小時候是在每天十幾小時繁重勞動和鞭打責罵下度過的。但即使過著這樣的生活,他也總是抓住每一分鍾空閑時間讀書。店老闆不許他讀書,他千方百計地弄到書,躲到閣樓上、儲藏室里閱讀。
夜晚借月光或自製的小燈盞照著讀書,沒有蠟燭,他就把老的燭盤上的蠟油收集起來,裝在一隻罐頭盒裡,再注入一些燈油,用棉線卷一根燈芯照著讀書。在麵包房當工人時,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檯子上架起一個臨時的書架,一面揉面團,一面讀書。
有一次,老闆走進去看他在讀書,想把書拿走扔到火里去,高爾基抓住老闆的胳膊憤怒地叫喊:「你敢燒掉那本書!」吼退了老闆。監視、威嚇沒能阻止高爾基讀書,反而使他自學的信念更堅定了。
2、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
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里去了。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並非常義憤地鼓動高爾基去告發。
女主人這時害怕了,她生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
「你說話算數?」
「是的。」女主人無可奈何地說。
「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
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這樣,高爾基因禍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的權利。
(9)高爾基讀書的故事擴展閱讀
高爾基於1868年3月16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
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1884年,他參加民粹黨小組,閱讀民粹黨人著作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1905年,高爾基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6年,高爾基受列寧的委託,由芬蘭去美國進行革命活動,在美國出版長篇小說《母親》。
後定居義大利卡普里島。1913年,高爾基從義大利回國,從事無產階級文化組織工作,主持《真理報》的文藝專欄。1917年十月革命後,伴隨著革命出現的混亂、破壞、無政府主義思潮及各種暴力事件,高爾基與列寧及新政權之間產生了矛盾。
1921年10月,由於疾病,也由於與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分歧,高爾基出國療養。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作了兩次長途旅行觀光後決定回國定居。
1934年當選為作協主席。回國後的高爾基作為蘇聯文化界的一面旗幟,為蘇維埃的文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紀30年代蘇聯出現的種種問題又使他與斯大林及現實政治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
⑩ 高爾基讀書的故事。
高爾基出生在沙皇時代的一個工人家庭里,從小失去了父母,年僅十一歲就被拋進黑暗的「人間」社會。他在善良號輪船上做洗碗工的時候,遇上了一位好心的窮苦廚師斯穆勒,斯穆勒象對待小弟弟一樣地愛護他,面且還常常把自己收藏的一些舊書塞到他手裡,說:「你念書吧,書裡面什麼重要的知識都有。」
「一個人沒有學問,就跟一頭牛 沒有區別,不是帶上轆架,便是給人宰了吃肉,它還盡搖著尾巴。」當斯穆勒和高爾基分別的時候,他的最後贈言還是那句話,「念書吧,這是最好的事情。」
廚師那純朴而熱情的話語,深深銘記在高爾基的心上,他渴望著讀書。但是,他這樣一個窮孩子要能讀到書,談何容易呀!他根本進不了學校的門檻,只能靠自學。沒有錢買書就向裁縫太太借一點,再搜集一些破舊了的雜志和圖片,甚至「象叫化子似地到處去要。」
當他好不容易弄到一些書籍之後,新的困難又來了:哪裡有時間閱讀?
他當時在一個繪圖師家中做傭工,除了一身兼男僕、女僕和「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還要貼設計圖,抄工程設計書,復核包工頭的細帳,一天到晚忙得連插針的縫隙也沒有,他只能拖著疲乏的身體在深夜讀書。
即使這樣,也還是讀不成。繪圖師家那愚昧、粗暴的老主婦竭力阻撓高爾基讀書,她只要一發現高爾基讀書,便毒打痛罵。要不她就在蠟燭上刻記號,以防止高爾基使用。她還到高爾基住的小閣樓上去搜查,找到了高爾基的藏書就拿來撕毀或燒掉。
為了對付這凶惡的老婆子,高爾基想了個辦法,他故意去租一些五彩封面的小書來,放在易暴露的地方,讓老婆子去糟蹋。這樣,雖然可以把好書掩護起來,但是,身無分文的高爾基卻因此而欠下了書店老闆四十個戈比的一筆重債。
有一回,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偷偷地看書,不料看著看著就入了神,結果把茶炊燒溶了,那老主婦惡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將高爾基毒打了一頓。
在醫院里,醫生從他背脊上鉗出了四十二枚刺。這種殘忍的暴行把醫生也激怒了,醫生說這是私刑,支持高爾基去法院控告。可是高爾基卻說,控告不控告倒無所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允許我看書就行了。
(10)高爾基讀書的故事擴展閱讀
高爾基創作成就
高爾基早期創作的現實主義作品多取材於他的底層生活的見聞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漢題材的小說《切爾卡什》,描寫了老流浪漢切爾卡什勇敢、獨立不羈、不屈從於金錢和保持人的尊嚴的高貴品質,說明盡管這些人的精神包袱還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卻高尚得多。
在藝術上,《切爾卡什》充分顯示了高爾基早期現實主義作品刻畫復雜性格的卓越技巧。這些作品除強烈地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外,還力圖揭示流浪漢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新舊意識的斗爭,捕捉勞動群眾生活的時代特徵,其目的仍然是要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高爾基的文學創作起步於浪漫主義。高爾基一生都在探索個人和歷史的關系,尋找合理的社會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滿激烈的內心沖突,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實的途徑。高爾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監督和放逐,但他依舊始終如一地進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學活動。
高爾基的創作中處處洋溢著對積極人生態度的贊美,嚮往喚醒人民群眾創造新生活的激情,喚起人對自己作為人的自豪感,鄙視憐憫與恩賜。在高爾基看來,人有權力,也有力量創造與人相稱的生活,憐憫與恩賜是貶低人,有辱人的尊嚴。
作家深信,人民的愚昧落後是歷史造成的,並非是天生的,人民一旦掉脫黑暗的過去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鐐銬,他就能站起來為自己的權力而戰,成為歷史的主人和創造者,成為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