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勇雄故事的作文三百字
A. 寫鶴城英雄勇做先鋒的作文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回首過去那個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戰場,多少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大地,為了換來我們民族的榮譽。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像春潮般溫暖著我的心。「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成為我奮斗的目標。
我們中國曾經有一段屈辱的歷史,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肆意妄為,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七十年前的那些日子,可惡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燒殺搶掠,三十五萬無辜的南京老百姓們,成為了瘋狂的刺刀下的犧牲品。更早一些,北京圓明園,一個當時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就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燒毀,付之一炬。
屈辱的歷史在人們心中無法磨滅,雖然已是過去,但卻成為人民永恆的回憶。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作為新一代的蓬勃少年,我們必須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將自己的成長發展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會中,但我們不能忘掉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不能忘記了國恥。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青少年只有將國恥銘記心中,以此為動力,奮發圖強。
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我們是早晨六七點鍾的太陽,我們需要時刻愛自己的祖國,將祖國文化傳承一代代。時刻銘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一名自強有為的愛國人,無時無刻不把祖國大事放在心上。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新時代的青少年必須要勤奮學習,用自己的知識為祖國獻出一份力量,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讓我們在學習中要更加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功夫,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要想報國,先要學習;每天學習一點點,就是為祖國獻出力量的一大步。
遙想曾經,中國人的苦難與抗爭,激勵今人,昭告後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未來的燭光已經點亮,需要新一代的我們在這光亮下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開辟出一條光明的道路,在這條路上不斷成長,報效祖國,為了祖國的明天。
未來,為了祖國,我將會有所作為。當我的生活中充滿著一種渴望,想去看到未來祖國的美麗,那美妙的事情就會出現:平凡的生活變得非凡。我會努力,砥礪前行,爭做一名時代先鋒。
齊齊哈爾新聞網9月1日訊 (於波)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齊齊哈爾是一座歷史悠久、底蘊厚重、文化多元的英雄城市。在崢嶸的歲月里,在齊齊哈爾這塊黑土地上,不斷詮釋著愛國、勇敢和正義。
B. 英雄勇於獻身的故事
1、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因部隊受阻於對方軍隊的橋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葯包,左腿負傷,沖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葯包,緊急時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手托炸葯包,犧牲時,未滿19歲。
2、黃繼光: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黃繼光捨身堵機槍犧牲,年僅21歲。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3、方誌敏: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縣懷玉山區被俘,囚於南昌國民黨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嚴辭拒絕了國民黨的勸降,實踐了自己「努力到死,奮斗到死」的誓言。1935年8月6日,方誌敏同志被秘密殺害於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窩,時年36歲。
4、劉胡蘭: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隨同群眾來到會場。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並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英勇就義。
5、邱少雲:
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年僅26歲。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於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C. 勇敢的雄燕作文
爸爸媽媽都出去了。它聽說公園的景色非常的美麗,所以小雄鷹就天天練飛行,終於會飛了。
小雄鷹飛進公園,在公園里散步,聞到了花香心裡快活極了。晚上小雄鷹對爸爸媽媽說:「公園里多美呀!」爸爸媽媽說:「孩子森林的景色更美。」
小雄鷹飛呀飛,看到了參天的大樹、青青的草、清清的水,森林真是太美了。晚上小雄鷹對 爸爸媽媽說:「森林裡多美呀!」爸爸媽媽聽了直誇小雄鷹勇敢。
有一天,小雄鷹飛過公園,飛過森林,來到高山上看到長長的火車,各種各樣的汽車,小雄鷹還想看到更新鮮的動植物。
小雄鷹又往前飛,看見無邊無際大海、輪船興奮極了。
晚上,一家人一起談天,小雄鷹把看到的新鮮的事給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聽了直誇小雄鷹能幹,小雄鷹還想飛到更高、更遠,學到更多的知識。
D. 少年英雄智勇雙全的故事作文
我喜歡看一些抗日影片,如:《閃閃的紅星》、《地道戰》、《雞毛信》、《小兵張嘎》……今天,我有機會看了一遍,我深深地被張嘎智勇雙全的風格所吸引,熱愛祖國,寧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動。
《小兵張嘎》這部影片主要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布林的一個調皮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了替奶奶報仇、救出老鍾叔,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的故事。
鍾亮叔叔被捉走後,他又遇到另一位八路軍,並且被推薦去加入隊伍。
路上,他誤把偶像羅金保當漢奸,雖然鬧出了笑話,但顯示了他的執著和愛國;到了部隊後,有一次與胖墩打架,咬了人,羅隊長關他關禁,只要他承認錯誤即可,可是張嘎硬著頭皮就是不說話。
後來張嘎又幫忙燒毀了「鬼子」的炮台,立了大功。
最後,部隊終於消滅了所有「鬼子」,張嘎也終於如願當上了偵察員
E. 幫忙寫一篇作文,以《勇於挑戰權威》或者《自古英雄出少年》為題
給你材料吧,望採納
課堂上,哲學家蘇格拉底拿出一個蘋果,站在講台前說「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一位學生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學生面前走過,並叮囑道:「大家再仔細的聞一聞,空氣中有沒有蘋果的香味?」 這時已有半數學生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回到了講台上,又重復了剛才的問題。這一次,除了一名學生沒有舉手外,其他的全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走到了這名學生面前問:「難道你真的什麼氣味也沒有聞到嗎?」那個學生肯定的說:「我真的什麼也沒有聞到!」這時,蘇格拉底向學生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隻假蘋果。」這個學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
2、非典剛出來時,中國許多醫學權威都認為是衣原體病毒,但鍾南山院士另有發現,他大膽質疑,屢次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是冠狀病毒,為當時快速確診,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勞。
3、伽利略挑戰亞里士多德,關於重物下降的「比薩斜塔實驗」;比薩斜塔實驗,為了堅持真理,伽利略向當時的權威亞里斯多德挑戰,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從同一高度落下,同時著地.
4、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一次他去歐洲參加指揮家大賽,在進行前三名決賽時,他被安排在最後一個參賽,評判委員會交給他一張樂譜。小澤征爾以世界一流指揮家的風度,全神貫注地揮動著他的指揮棒,指揮一支世界一流的樂隊,演奏具有國際水平的樂章。正演奏中,小澤征爾突然發現樂曲中出現不和諧的地方。開始,他以為是演奏家們演奏錯了,就指揮樂隊停下來重奏一次,但仍覺得不自然。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判委員會權威人士都鄭重聲明樂譜沒問題,而是小澤征爾的錯覺。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難堪。在這庄嚴的音樂廳內,面對幾百名國際音樂大師和權威,他不免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動搖,但是,他考慮再三,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他的喊聲一落音,評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評委們立即站立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前面的選手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也放棄了自己的意見。
5、哥白尼挑戰托勒密,提出日心說;牛頓挑戰權威創立了萬有引力定律和力學3定律,達爾文挑戰權威創立了進化論,愛因斯坦挑戰牛頓的經典力學,提出相對論。
F. 求一篇在國難面前勇於擔當的英雄故事 謝謝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
G. 機智勇敢英雄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
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
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t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在他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兒童劇團: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和愛國知識分子創辦的兒童藝術團體。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上海,以滬東臨青學校為主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自發地在難民收容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難教育社得知情況後,立刻派人前往,於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抗日救亡愛國宣傳。小團員大多是10-15歲的孩子,他們在老師的領導下,進行各種宣傳抗日節目的排練,然後再深入到各地特別是抗日前線去演出,宣傳抗日。
孩子劇團的足跡遍及8個省市和幾十個農村集鎮,演出過《樂園進行曲》《猴兒大王》等優秀節目,為宣傳抗日做出了貢獻。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H. 關於勇雄的成語
將勇兵雄 [jiàng yǒng bīng xió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將:將領;兵:士卒;雄:強有力。將領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軍隊戰鬥力很強。
出 處
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憑著俺人強馬壯,將勇兵雄,覷劉玄德兵微將寡,一鼓而下,這一去必然平新野樊
I. 作文:勇敢的小雄鷹300字
爸爸媽媽都出去了。它聽說公園的景色非常的美麗,所以小雄鷹就天天練飛行,終於會飛專了。
小雄鷹飛屬進公園,在公園里散步,聞到了花香心裡快活極了。晚上小雄鷹對爸爸媽媽說:「公園里多美呀!」爸爸媽媽說:「孩子森林的景色更美。」
小雄鷹飛呀飛,看到了參天的大樹、青青的草、清清的水,森林真是太美了。晚上小雄鷹對 爸爸媽媽說:「森林裡多美呀!」爸爸媽媽聽了直誇小雄鷹勇敢。
有一天,小雄鷹飛過公園,飛過森林,來到高山上看到長長的火車,各種各樣的汽車,小雄鷹還想看到更新鮮的動植物。
小雄鷹又往前飛,看見無邊無際大海、輪船興奮極了。
晚上,一家人一起談天,小雄鷹把看到的新鮮的事給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聽了直誇小雄鷹能幹,小雄鷹還想飛到更高、更遠,學到更多的知識。
J. 在戰爭年代涌現在許多機智勇敢的小英雄,寫出幾個故事
⑴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保護交通員。
⑵放羊的海娃給八路軍送重要情報——雞毛信。
⑶放牛娃王二小把鬼子帶入八路軍的埋伏圈。
⑷小兵張嘎立志參加武工隊打鬼子,為奶奶和鄉親們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