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英雄的故事350多個字

英雄的故事350多個字

發布時間: 2020-12-10 15:14:17

『壹』 講一個英雄的故事簡單的說一說至少五十字

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於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的四合村。因父親「王皮襖」參加「抗聯」並任第五軍軍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燒毀。她和弟弟妹妹們跟著媽媽到處躲避日偽漢奸的追捕,王惠民12歲時就隨父親上山參加「抗聯」第五軍。不久,她爸爸英勇犧牲了,小惠民在戰場上表現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烏斯渾河激戰中,她為祖國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獻出寶貴的生命,當時只有13歲。

『貳』 關於蒙古英雄故事,350字左右

我兀自沉復浸在那如詩如制畫的意境中,一抹綠意忽然進入我的眼簾,是個抱琴的姑娘,淡青色的衣裙,笑容淡雅。近看來,眉目更顯清洌,如藕般的玉臂上一串晶瑩的珠鏈,使她更加顯得不惹塵埃。她向我微微頷首,蓮步輕移,越過我走下了橋。當她翩飛的衣袂擦過我時,我才回過神來,正想詢問芳名,就嗅到空氣中仍存的清香。我想,大概是不用問了,如彼岸花般的女子,再美也只可遠觀。

『叄』 非典時期的英雄故事350字

葉欣主要事跡:
葉欣1956年7月9日出生於廣東徐聞一個醫學世家.1974年被招進廣東省中醫院衛訓隊.1976年畢業時,因護理能力測試成績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為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是該院護士長中最年輕的.
急診科是省中醫院最大的護理單位,下設120、補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觀室、治療室六個部門.「快速、及時、有效」的工作性質、復雜多變的病情、觸目驚心的狀況,需要護士長不僅需要超一流的護理專長,更要有臨危不懼、指揮若定的領導能力和冷靜快捷的思維能力.生死一瞬間,在以痛苦、哀號、無助為氛圍的工作環境里,每位醫護人員都必須具備強健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於女性而言,這何嘗不是對身心的超級挑戰.而葉欣在急診科一干就是幾十年.每當急診科有傳染性疾病患者前來急診時,葉欣總是一馬當先,沖鋒在前,盡量不讓年輕的小護士們沾邊.每次她總是說:你們還小,這病危險!對待這類病人,她護理得格外耐心、細致,沒有一絲的嫌棄.對於家境貧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動出錢為病人買東西.她常常對護士們說:「病人得了傳染病已經夠不幸了,但社會的歧視給他們心理造成的傷害也許比病痛更難受!作為護士,我們一方面要解決他們身體的痛苦,更要給他們愛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一次是一位剛參加工作的護士為病人服務時引發了病人的不滿,葉欣主動到患者家登門道歉,並作自我批評.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剛建立時,葉欣主動請纓,提出到二沙急診科擔任護士長,負責繁重的護理組建工作.
2001年,一位來自福建某山區的重症患者到急診科治療,病情剛穩定就急著要求回家.葉欣苦心規勸,但病人就是不聽,於是科室決定用救護車送病人回家.葉欣又主動申請沿途護理.22小時的顛簸和護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卻累得直不起腰來.為了盡快趕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葉欣自己出錢乘飛機回到了廣州.
2003春節前後,一種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開始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2月上旬剛過,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就開始收治確診或疑為「非典」的病人,最多時一天5人.面對增加了兩倍的工作量,葉欣周密籌劃、冷靜部署,重新調班時,安排了加強班.隨著「非典」患者的急劇增多,廣東省中醫院當機立斷,緊急抽調二沙分院急診科部分護士增援位於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診科護士力量出現了明顯的不足.葉欣身先士卒,從2月8日便開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極度疲倦的葉欣開始出現發熱症狀,後確診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為了救治葉欣,醫院在最短時間內成立了治療小組.葉欣的病情幾乎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委託蔡東士秘書長慰問她和家屬;雷於藍副省長也在省政府副秘書長黃業斌、省衛生廳廳長黃慶道的陪同下,親自到醫院了解治療情況.省衛生廳、省中醫葯管理局、廣州中醫葯大學的領導也為搶救葉欣提供了技術、物質、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葉欣最後所搶救的、也是傳染給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後不到一個星期,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享年47歲.
葉欣在擔任護士長期間,始終把培養護理人才作為本科室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她常利用午休給護士們上業務課,讓剛進急診科的姑娘們在她身上練習扎針.
葉欣在擔任護士長期間,始終沒有放棄對新知識的鑽研,她總是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1995年,論文《甲黃膜液對褥瘡治療護理的應用研究》獲廣東省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實現了該院護理課題在科技創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發表論文13篇.
葉欣是一個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聞達,只講奉獻.作為領導,她的寬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讓、內秀和公正,無不深深折服著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護士曾詩意地說:葉護士長簡直就是陽光和微笑的化身,那麼透明,又是那麼明媚.加班、頂班,對她可謂司空見慣,尤其是節假日,她會主動給自己排上班.葉欣去世後,她愛人動容地說:「我和葉欣結婚22年了,但只有結婚那年我們一起在家過了春節,其餘她全是在醫院度過的.」
2003年4月16日《健康報》發表了《永遠的白衣戰士——追記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的通訊,講述了葉欣護士長不顧個人安危頑強抗擊「非典」的感人事跡.

『肆』 我最喜歡的一個英雄人物故事350字

戰爭永遠是人類歷史中最不堪回首的一頁。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只有死亡,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等無盡的傷痛。人類需要和平,不要戰爭。但是現代人依然沒有走出戰爭的陰影。讓我們祈禱,讓世界充滿關愛,讓戰爭走開。

林則徐就給人們帶來了和平的希望。林則徐在虎門硝煙中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投向中國,那時候英國向中國輸出呢絨,布匹,但很難賣出去,相反他要從中國購買大量茶葉,生絲,瓷器。後來英國發現從事毒品鴉片貿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像中國走私鴉片,使許多白銀流失到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同時鴉片還嚴重摧殘著中國人的體質,鴉片的輸入給中華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在這個危難的時刻,一個民族英雄的出現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那就是林則徐,林則徐到達廣州後,他派人暗訪密查,緝拿煙犯,並強迫外商交出鴉片二百多萬斤,在虎門當眾銷毀。從此鴉片走私受到抵制,不在摧殘中華人民的身體,這顯示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切都是林則徐在虎門硝煙中作出的重大貢獻。

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我們要永遠把他銘記在心,發揚他的民族精神。

林則徐,我最喜歡的一個英雄人物

『伍』 孫中山英雄故事350字

跟許多農家孩子一樣,孫中山在童年時就得上山砍柴,年齡稍大一點時,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時還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魚。7歲時進私塾讀書,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等中國古書,同時練習毛筆字。10歲他入陸家祠堂,學四書五經。孫中山勤奮求學,成績突出。11歲時,他常在屋子門前大榕樹下,聽太平天國老兵講述太平軍抗清的故事。滿清腐敗,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靈中。在鄉間,他看到女子被強迫纏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隨意毒打的殘酷,看到鄉人聚賭的沉淪,看到官兵欺壓良民的野蠻他感到非常傷心和憤怒。他萌起了要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念頭。1879年,13歲的孫中山隨母親乘輪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他們乘坐的是一艘名「格蘭諾克「號的 兩千噸級的鐵殼英國輪船。在輪船的甲板上望著浩瀚的大海,「始見輪船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 之心,窮天地之想」。自此,孫中山感受到機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發達。
1883年6月,已畢業於夏威夷最高學府的孫中山乘坐輪船回返中國。輪船進入中國海域後,就遇到清朝稅吏的勒索,孫中山進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敗 。他回到翠亨村後,看到的還是一個苛捐雜稅的的中國。村民保守,私塾教學仍然沿襲舊規,背誦強記, 很少有心智的啟迪。1887年正月,孫中山轉入香港西醫學院就讀,時年21歲。五年後畢業。當時,香港秩序井然,貪贓納賄的事絕無僅有。又聽到英國和歐洲政治優良,這一切都是人努力經營而得 來的成就的。因此只有改變政府,才能改良社會。中國數百年來只有壞政府,沒有好政府。因此孫中山決定大學畢業後,拋棄醫生生涯,從事醫國事業。他說:「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也。」 1896年9月30日,孫中山由紐約乘船抵達利物浦,10月1日到倫敦,與他的老師康德黎晤面,後被清朝偵探跟蹤,再將他挾持致清朝駐倫敦使館軟禁起來。辛得老師康德黎發動輿論力量,才將他拯救出來。這就是有名的「倫敦蒙難記」。孫中山倫敦蒙難的遭遇,獲得國際的關注,並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革命領導者。為人身安全,孫中山繼續在倫敦居留,並在大英博物館研讀政治、外交、法律、軍事、礦產和經濟等書籍。在倫敦的研究和社會考察,使孫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張有了更大的提升,他的三民主義的思想也更趨完整和成熟。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但他的貢獻不僅在中國,也在於全人類,所以他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體系,是中國政治現代化運動中最關鍵、最具有突破性的一種指導思想。

『陸』 寫水滸傳里隨便哪個英雄的故事350字左右

1、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父母死得早,他是賣炊餅的哥哥撫養大的。奇怪的是,武松長得高高大大的,哥哥武大郎卻十分矮小,外號叫"三寸釘"。武松個子大力氣也大,一次喝醉酒時,一拳把人家打得不省人事。他以為出人命了,慌慌張張離家避難,在小旋風柴進莊上住了一年多。後來聽說那人沒死,武松這才放下心來,告別柴大官人動身回家。
武松提著哨棒在路上走了幾日,來到陽谷縣地面。走得又餓又渴,望見前面有個酒店,門口挑出一面旗子,寫著五個字:"三碗不過岡"。武松走進店裡,叫店主人快端上酒菜。店主人便切了一大盤牛肉,倒了一碗酒。武松喝下這碗酒,稱贊道:"不錯,再來一碗。"店主人就又倒了一碗。但倒了第三碗後,再不肯倒了。店主人說:"客官,你沒見門外旗子上寫的?我這酒很厲害,喝到三碗非醉不可,就過不去前面的山岡,所以叫'三碗不過岡'。"武松說:"別廢話,我喝一碗給你一碗錢,你只管倒酒!"於是左一碗右一碗,武松足足喝了十八碗酒,這才抓起哨棒出了店門。剛走幾步,店主人追出來,"客官,你要過岡么?這景陽岡有老虎傷人,官府出了告示,要行人結伙成隊,只有在中午時間才能過岡。"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這座景陽岡走過一二十趟了,從沒聽說有什麼老虎。你大概是想留我住店,才編出個老虎來嚇唬我的吧?"
武松走了四五里路,來到岡子下。這時紅日漸漸西沉。武松乘著酒興走上岡來,見有一個破廟,廟門上貼著官府的告示,近前一看,才知道店主人沒說謊。可是,再回去吧,會被人家嘲笑的。"怕什麼,"他對自己說,"就算有老虎,今天也不一定讓我碰上。"往前再走,天黑了下來。肚裡的十八碗酒開始發作,武松走路搖搖晃晃。走到亂樹林邊,他撐不住了,就在一塊大青石上躺下來。剛要睡,忽然起了狂風,狂風過後,亂樹後撲的一聲響,跳出一頭斑斕猛虎!武松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下,趕緊將哨棒抓到手裡。那老虎好容易等到這一餐,惡狠狠從半空中撲過來。武松這一驚,喝下的酒全變成冷汗冒了出來。他急忙一閃,閃到老虎的背後。老虎再往後一掀,又被武松躲過。接著那鐵棒一般的老虎尾巴掃過來,還是沒碰到武松。原來這一撲、一掀、一掃是老虎的看家本事,三樣落了空,氣勢也就去了一半了。輪到武松發威了,他舉起哨棒用全力劈過去,啪!誰知打在樹枝上,哨棒斷成兩截。老虎又撲過來,武松往後一跳,老虎正好落在武松面前。武松兩只手用力按住虎頭,一邊往老虎的臉上、眼睛裡亂踢。老虎痛得咆哮起來,爪子刨出一個土坑。武松死死不肯放鬆,按得老虎漸漸的使盡了力氣。這時武松騰出右手,鐵錘一般在老虎頭上打了五六十拳,只見老虎的眼裡、嘴裡、鼻子里、耳朵里全都流出血來,再也動彈不得,只剩喘氣了。武松怕老虎沒死,撿起半截哨棒再打,直打得氣也沒了。
武松自己的手腳也軟了,在青石上坐了一會兒,慢慢地走下岡去。走了不到半里路,只見枯草中又鑽出兩只老虎!武松想:這回完了。沒想到兩只老虎站了起來,原來是穿著虎皮衣的兩個獵戶。獵戶們很吃驚,怎麼竟有人敢在夜晚獨自過岡。武松就把打虎的事說了一遍。兩個獵戶怎麼也不信,直到親眼看見死老虎......
武松成了聲震八方的打虎英雄。眾人給他披紅掛彩,抬著他,也抬著老虎,在街上遊行。男女老少人擠人,都來看武松看老虎,好熱鬧。遊行隊伍來到縣衙門,縣官很高興,把大戶們湊集的賞錢一千貫發給武松。武松卻不肯領賞,說:"我打老虎不過是碰巧了,那些獵戶更辛苦,為了這個畜生老是被官府責罰,就把賞錢分給他們吧。"縣官見武松這樣忠厚,有心栽培他,就讓他在衙門里做了一名都頭,跟現在的警官差不多。
2、吳用,字學究,梁山排名第三。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滿腹經綸,通曉六韜三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
吳用與托塔天王晁蓋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樑山。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的。受招安後,佐宋江 、盧俊義征伐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等,功績卓著。授武節將軍,武勝軍承宣使。後因見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當道,恐刑戮及身,遂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側。
出場時外貌描寫: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
吳用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書。使兩條銅鏈。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投奔梁山時看出王倫不容,用計使林沖火並王倫。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吳用在破連環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晁蓋曾頭市兵敗後,吳用又假扮算命先生,在盧俊義家寫下藏頭反詩,將盧俊義也暫時騙上山。盧俊義回去後被陷害,最終判處斬,石秀劫法場亦身陷北京城,吳用及時出計,先發無頭帖子穩局勢,又差時遷火燒大名府,並救出玉麒麟盧俊義、拚命三郎石秀。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招安後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
智多星,天機星吳用的綽號。 智多星的含義不難理解,「智多」就是足智多謀,「星」自然是天上之神,按張慶建先生的說法就是:「意謂吳用的才智像天上的神仙,知前曉後,看透世上芸芸眾生。」
劉唐得到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了十萬貫「富貴」送與東京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的消息,欲「半路上取了」,來投鄆城縣東溪村保正晁蓋「商議個道理」。因醉卧靈官廟里被巡夜的都頭雷橫當賊拿了,晁蓋知情後救下劉唐,並且為息事「取出十兩花銀送與雷橫」。劉唐覺得冤,偷偷地趕上雷橫欲取回銀子,二人正在「廝並」時,吳用從「側首籬門」出來,「把銅鏈就中一隔「,勸住了二人。
這是吳用在水滸中的首次出場。作者對其敘說道: 吳用 秀才打扮看那人時,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這人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曾有一首《臨江仙》贊吳用的好處: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字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晁天王認義時吳用是個教書先生,在東溪村教幾個蒙童為生,雷橫、晁蓋雖稱他教授,書中也只是說他「似秀才打扮」。
按說,北宋時代是文人最揚眉吐氣的時代,朝廷開科取士「有教無類」,對吳用的才智當不會「熟視無睹」,那麼,他為什麼還那麼不被時代所接受?
吳用籍貫鄆城縣,因在東溪村教書也就認為就是東溪村人了。據《鄆城縣地名志》記載,吳用是今鄆城縣城東約10公里的車市村人,這車市村原名吳家店,後來分為東吳家店和西吳家店。吳家店是個集市,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為「物資交流」大會,車輛及木料市設在西吳家店,人們呼其為「車市」,時間一久,西吳家店就自然成了車市村了,並成了今天「法定」村名。這也是車市村雖以「車」字打頭,但村中並無車姓人家的原因。車市村以吳姓最多,都說是吳用的後裔。
其實,水滸作者只是敘述吳用「似秀才打扮」,並沒有說他沒有參加「科舉」。按照吳用老家車市村流傳下來的說法,他當時不僅參加了科舉,還差點成為「狀元」呢。
吳用的父親是當時鄆城縣有名的才子,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四書五經盡皆知曉。大比之年,他命吳用前往京師趕考,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點吳用狀元。此時,蔡京卻另有想法:吳用的文章沒說的,可他眼裡並沒有自己,一不來蔡府參拜,更無厚禮奉上,如果成了狀元,怎好駕御?!於是,在定狀元的早朝上蔡京奏道:「吳用文章雖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點他「無用」為狀元,豈不有損大宋形象?」皇上認為「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吳用永不錄用!

吳用的父親對上述情況並不知道,又到科考之年,命吳用再次應考。吳用行至曹州(今山東荷澤)附近,遇一個老漢正在路北場內曬小麥。此時雖烈日當空,吳用算到午後有大雨,便告訴老漢趕快把小麥收起,以免遭受損失。誰知老漢聞之一笑:「不必。大雨雖有但下不到我場里,刮陣風正好吹吹小麥中的土氣。」
果然,不一會,東南風驟起,烏雲突至,一聲炸雷,大雨傾盆。奇怪的是路南水流成河,路北滴雨未落,只過了一陣風而已。吳用頓然省悟:遇到了高人!
自此,吳用絕了考取功名的念頭,跟「老漢」學習周易和兵法。三年學成回家,被父親斥為「逆子」而逐出家門。無奈,吳用投晁蓋莊上教書,取「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與晁蓋認識並逐漸成為莫逆之交。在東溪村,吳用每每為百姓「解難」,遂得「智多星」綽號。
吳用在水滸中一出場,「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接著上了梁山,開始了他的「軍師」的生涯。在梁山泊事業中,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激林沖火並王倫、破祝家莊和曾頭市、攻取大名府等,事業蒸蒸日上,被宋江誇為「賽諸葛」。大聚義時坐第三把交椅,任梁山掌管機密軍師。不論在梁山事業發展過程中,還是招安後輔佐宋江破遼、平田虎、平王慶、征方臘等歷次戰斗中,吳用都是梁山好漢一系列勝利的策源點。可知,這「智多星」綽號不虛。無疑,吳用的智慧是高超的,水滸作者還把他比作諸葛亮。不過,綜觀水滸對吳用的描寫,他這個智多星大有與諸葛亮不同之處,甚至可以說根本不可相提並論: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可謂高瞻遠矚,而吳用則處處因事而施計、依「主」而定策,並無戰略遠見;諸葛亮事主兩世,目標主張始終如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吳用亦輔佐兩代寨主,其行為卻隨波逐流,他的計謀、機斷總是依附在寨主身上,離了晁蓋和宋江,吳用似乎就變得真的「無用」了。所以,范正紅先生曾形象地形容道:「吳用似屬兔子肉的,放在什麼鍋里就隨什麼味。」 是這樣。吳用畢竟只是個天機星「下凡」。
天機星頭腦靈活,可以做很好的幕僚人才,為別人出謀劃策,是一個智多星,能夠讓天機發揮他的聰明才智。但是如果要讓天機星獨立開創事業,承擔很多精神壓力,卻不是天機的特長所在。古人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最難了解的,善惡往往在一念之間。腦子雖然靈活,但結局是否都好,就要看能否將才智用於正途,能否深謀遠慮,否則雖聰明卻可能落得聰明反被聰明誤,作繭自縛的下場與結局。
天機在不同的宮位會發揮不同的力量,廟旺的天機,既有靈動力又有分析力,如果再會照昌曲,則是好學而且學有所成,往往成為優秀的專業人士,事業表現相當優秀,不可小看,甚至一樣可以自己做老總。反之,如果天機落陷或者入平宮,要麼只有靈動力而分析力不強,容易見異思遷,多學少成;要麼分析力強而靈動力不足,擅長思考但容易心靈空虛缺乏寄託,此時必須有吉曜的配合才能彌補不足,如果再見煞曜,則往往僅僅是好動,又往往盲動,增加人生的波折。
七星聚義咱看看水滸中吳用是什麼樣的人。早期隨著晁蓋的性格,吳用果敢、無畏,加上晁蓋所沒有的智慧,一經出場,促成「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激林沖火並王倫,那是一個何等的生機勃發、韜略於胸的智者!一到了宋江時代,如此光彩照人的智多星雖然仍不斷地謀劃出勝人之計,則變得世故而沉鬱、動搖而畏縮。征遼時遼主的一番勸告,吳用則感覺「端的有道理」;掃平王慶凱旋而歸,梁山好漢卻不得入城。水軍頭領要軍事「做個主張」殺回梁山,吳用回話:「宋公明兄長斷然不肯……蛇無頭不行,我如何敢自作主張。」——那裡還有事晁蓋時「火並王倫」時的「智多星」的一點影子!招安後吳用雖然輔佐宋江破遼,平田虎、平王慶、征方臘,被朝廷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後聞宋江被害致死,也只有縊死在宋江墳前。印象中對吳用評價只用了72個字:「吳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心地純正,智慧高超,神機妙算,驅策群力,實乃水滸一系列勝利的策源點,然而知識分子固有的弱點,限制了他的戰略遠見,自認智多星,最終仍舊「軍師」而已。
吳用的特點:
神機妙算
1 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戰略家,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
2 結交廣泛,廣納賢才,知人善用。
3 具有政治家的遠見卓識,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4 對梁山盡忠,對朋友重義。
5 足智多謀,能利用別人的優點,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性格特點:沉著冷靜,足智多謀
例子:智取生辰綱 智取大明府 智取文安縣 巧用雙掌連環計
吳用的結局:
征遼、平方臘後,朝廷封其為武勝軍承宣使。聞宋江死後,縊死在蓼兒窪 ,葬在宋江墓側 .
吳用性格:臨危不亂
講義氣(給晁蓋通風報信)
足智多謀(智取生辰綱)
愚忠(聞宋江死後自縊)
史書記載的吳用就叫吳加亮,是宋江起義軍的副將,詳細內容參考宋江起義。

『柒』 汶川大地震英雄故事350字

汶川地震發生以來,映秀鎮9歲的小學生林浩,在地震來臨時奮不顧身救了兩名同學的英雄事跡在中華大地上廣泛傳頌。作為一名年已半百的首都市民,我倍感欣慰。
在電視上不止一次地看到小林浩的身影,他是那麼的沉著、那麼的淡定,面對記者,面對鏡頭,沒有一絲一毫的怯懦和慌張,對他救人的情景娓娓道來,那麼質朴、那麼自然,就像剛剛完成了一項作業,在星月下剛剛送一個同學回家。
面對這個小孩子的睿智的眼神和淡定的精神,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希望啊,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啊。在大災大難面前,9歲的小林浩不顧個人安危一次、再次地鑽進隨時都會倒塌的廢墟里背出已經昏迷的同學,這是一種什麼精神支撐著他的決定,是一種什麼力量給他的勇敢呢?
我又想起來最近在媒體上常見到的一句話,叫做「大難興邦」。是的,我們從小英雄林浩的身上,從無數個捨身救人的英雄戰士身上、從那些扔下了自己安逸的小家來到災區救助災民的志願者身上就看到了這一點。我們遇見到了中華民族在共和國成立之後,從未有過的團結、友愛、堅強、勇敢,我為擁有這樣的民族精神而驕傲,而自豪。
地震摧毀了我們的家園,使我們的國家經濟遭受了空前的損失,但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及其昂貴的精神價值,我們的同胞經受了考驗,我們的民族經受了考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增強了,國民的愛心與責任感增強了,地震災難檢驗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激情。在賑災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無數英雄的人和事,我們的眼睛裡每天都有淚花閃過,我們內心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洶涌而出。我第一次由衷地感到中國的未來是有希望的,中國是一個可愛的民族,我們的同胞都是熱血兒郎,都是可親可敬的好兄弟。
從小林浩,我看到了祖國更加美好的未來。

379回答者: 風々輕ぁ揚 - 初學弟子 一級 2008

『捌』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300字

1942年月25日(農歷九月十六)早晨,13歲的王二小正在當地老鄉稱狼牙溝門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見一隊鬼子進山來掃盪,鬼子兵有好幾十人,正從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來。那邊的山溝里隱蔽著八路軍的後方機關,還有不少鄉親們。

萬一鬼子摸進那條山溝,不僅八路軍的後方機關受損失,鄉親們也將在劫難逃。可是這時候跑回去報告已經來不及了,這時二小忽然想起來,為了粉碎鬼子這次進攻,淶源抗日政府已將20多名傷員和糧食轉移了,為了保護後方機關和群眾,騎兵連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嶺子上。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王二小,中國少年抗日英雄,本名閻富華,生於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人。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8)英雄的故事350多個字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60年後仍然被人們傳頌,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當年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獨立師老一團的騎兵連就駐扎在這一帶。王二小喜歡馬,常到騎兵連去玩,和八路軍戰士混得很熟。

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內向,不愛說話,一年四季總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騎兵連的吳連長非常喜歡這個孩子,常常給他講打仗的故事,到了開飯的時間就留份飯給他吃。第二年王二小加入了兒童團,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抗日戰爭時期,放牛娃二小,父母慘死在日寇的鐵蹄下,國難家仇,使二小心中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並不斷萌發起為死去親人們復仇的決心。他故意在敵人掃盪的路上放牛,把敵人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終於消滅了敵人,為鄉親們報了仇,而他自己壯烈犧性在敵人的屠刀下。

『玖』 王二小的英雄事跡350字

1942年10月25日(農歷九月十六)早晨,13歲的王二小正在當地老鄉稱狼牙溝門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見一隊鬼子進山來掃盪,鬼子兵有好幾十人,正從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來。

那邊的山溝里隱蔽著八路軍的後方機關,還有不少鄉親們,萬一鬼子摸進那條山溝,不僅八路軍的後方機關受損失,鄉親們也將在劫難逃。可是這時候跑回去報告已經來不及了,

這時二小忽然想起來,為了粉碎鬼子這次進攻,淶源抗日政府已將20多名傷員和糧食轉移了,為了保護後方機關和群眾,騎兵連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嶺子上。二小冷靜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進埋伏圈,讓八路軍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打定主意之後,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見到二小,連忙把他從山坡上抓來問路。二小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在前邊帶路。從狼牙溝門往東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帶著鬼子從西北溝鑽了進去,引向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實這是一條死路,翻過巨石就到了路的盡頭。

(9)英雄的故事350多個字擴展閱讀:

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生於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上庄鄉上庄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中。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頭,父親閻貴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給本村大地主劉文勤扛活謀生,在座破舊的草房裡住著王二小一家,母親閻張氏給人做針線活,全家四口擠住在本村奶奶廟中。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災,莊稼顆粒未收。1940年春天,正值抗日戰爭的第三個年頭,天災人禍,形成了「無村不戴孝,處處有哭聲」的慘象。結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先後因病餓去世了。1940年無依無靠的王二小開始了逃荒的生涯。

1940年5月的一天,經過長途流浪的王二小因飢餓昏倒在了路邊,被狼牙口村委會王主任搭救並將其收養並改名王朴,安排給劉姓大戶放牛謀生。

當年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獨立師老一團的騎兵連就駐扎在這一帶。王二小喜歡馬,常到騎兵連去玩,和八路軍戰士混得很熟。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很內向,不愛說話,一年四季總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騎兵連的吳連長非常喜歡這個孩子。

常常給他講打仗的故事,到了開飯的時間就留份飯給他吃。第二年王二小加入了兒童團,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