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中國近年來歷史故事

中國近年來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0 15:41:20

Ⅰ 搜集我國古代歷史上名人的讀書小故事(至少四個)

1、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約333年-401年),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東晉大臣。從小家裡一貧如洗,常無油點燈,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自此學識與日俱增。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2、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3、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4、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5、陸游書巢勤學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6、顧炎武讀破萬卷書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7、歐陽修借閱典籍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8、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個方面。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9、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羅庚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10、蒲松齡草亭路問。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Ⅱ 有趣的中國歷史小故事

1、唐太宗和魏徵

唐太宗可謂是一代明君,魏徵是他的臣子,魏徵屬於一個敢言敢說的人。他總是會毫不留情的指出唐太宗的問題。曾經有一次唐太宗在逗玩一隻外邦進貢鳥,突然看到魏徵過來了。唐太宗怕魏徵要說他貪圖享樂,就趕緊把鳥藏到了衣服里。

結果魏徵來了之後,一直和唐太宗說話,唐太宗只能聽著。等魏徵走後,唐太宗再把鳥拿出來一看,鳥已經死了。

2、朱元璋

朱元璋是歷史上出名的「乞丐皇帝」,洪武八年(1375年),時任刑部主事的茹太素又上書朱元璋直陳時務,批評皇帝用刑太苛。這次上書的一大特點就是洋洋灑灑一萬多字,堪稱萬言書。朱元璋讓中書郎王敏將萬言書讀給他聽,可是讀了六千三百七十字以後,還沒有聽到具體意見,說的全是空話、套話。

加上此文中有「才能之士,數年來倖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之類的話,又忤逆了皇帝。所以,朱元璋還沒聽完就脾氣大發,把茹太素叫來斥責了一番,並處以廷杖之刑,狠狠地揍了他一頓。

第二天晚上,朱元璋又叫人讀了一遍,讀到一萬六千五百字以後,才涉及本題,建議五件事情,其中四件事情是可取的、可行的,朱元璋立即命令主管部門施行,同時指出這五件事有五百多字就可以講清楚了,卻啰啰嗦嗦寫了一萬七千多字,這是繁文之過。

3、歷史上最長壽的人

「菜籃公」陳俊,「菜籃公」原名陳俊,湯埕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歷經唐、五代、宋、元諸代,享壽444歲。是有史書中記載的世界上最長壽之人,也被人稱作「小彭祖」。

4、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肉身千年不腐

唐朝的慧能大師,是我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尊肉身菩薩(肉身不壞之得道高僧),至今已歷1000多年,目前仍供奉於廣東韶關的南華寺。留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千古禪語。

5、乾隆找紀曉嵐對對子.

一天,乾隆找紀曉嵐對對子。乾隆出的對子聽著是:兩碟豆。紀曉嵐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難句,這次怎如此簡單?要小心應對,答道:一甌油。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說的是——兩蝶斗。

紀曉嵐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地說:我指的是——一鷗游。皇上又說:花間兩蝶斗。紀曉嵐隨口應道:水面一鷗游。PS:(乾隆言:懟得好,來人,拖出去)。

Ⅲ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Ⅳ 我國革命歷史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

Ⅳ 我國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大明帝國的首都應天(南京),皇宮失火,建文帝朱允?不知所蹤。最終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取代侄子,登上了皇帝寶座,這一年距朱元璋去世僅僅四年。朱元璋是歷史上白手起家的典範,可以說是歷代開國皇帝中出身最差的,因此可以說他的能力絕對是卓越高超的,其政治能力更是突出。這樣一個英明睿智的皇帝,在生前為了給兒子朱標、孫子朱允?鋪路,可謂是用心良苦、機關算盡,但是他死後僅僅四年,自己安排的政治格局就被打破,難道他生前沒能料到燕王的危險性嗎?

朱元璋劇照

顯然不是這樣,朱元璋是何等的睿智,其實他在生前早就考慮到了燕王構成的隱患,而且在晚年長期謀劃除掉自己這個」刺頭「兒子。在朱元璋的幾十個兒子中誰的能力最高呢?很顯然,就是燕王朱棣。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自己這個優秀的兒子呢?朱元璋在儲君問題上肯定是有過縝密反復的考慮的,在他的長子朱標活著時,儲君問題算不上問題,因為自己這個長子雖然性格柔弱,但他頗有能力,群臣也非常擁戴,而且明顯是個未來的仁君,再加上他是兒子們中的長子,也壓得住兄弟們,朱元璋全心全意的在為他除掉一切障礙,對兒子是否具備接班的能力從不懷疑。但朱標的過早去世徹底打亂了他的計劃,接班問題立刻凸顯出來。

此時最佳接班人無疑是兩個:長孫朱允?、四子朱棣。論能力。朱棣絕對沒的說,十足的人才。但是接班問題事關整個帝國政權的穩固,朱元璋必須要從全局角度出發。那麼朱棣為什麼落選呢?首先,朱棣是四子,他的前面還有老二秦王、老三晉王,雖然這兩個人能力一般,但是各個手握重兵,再加上他們都是朱棣的哥哥,資歷輩分在那擺著呢,將來如果朱棣上位,他們必然不服,藩王們的斗爭必然白熱化,這對帝國的穩定是極為不利的。古代社會,接班過程的穩定是重中之重。再者,這是大明帝國的第一次接班,對未來」千秋萬世「的明朝有著重要的示範作用,現在必須要樹立穩定平穩的典範,否則將來皇位繼承極易血雨腥風,這對一個封建帝國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所以,接班問題的核心是權力傳承的」穩定「!

朱元璋圖片

而長孫朱允?,在宗法倫理上優勢突出,長孫嘛,宗法傳統絕對符合,再加上他與朱標極為相似,性格仁厚,而且極為孝順,在朝廷眾臣中口碑也好(畢竟大家喜歡好說話的仁君嘛),再加上他繼位以後必然是個推行寬松政策的仁君,天下朱元璋已經打下來了,將來需要的自然是」守成之君「,柔善的朱允?自然極為合適,所以比較下來,朱允?是最合適的人選。由此可見朱元璋這個人多麼老謀深算,政治素養極為成熟。政治接班人確定下來了,朱元璋就不得不考慮燕王朱棣構成的未來隱患了,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左右,朱元璋就有了解決朱棣的心思,於是朱元璋秘密在北平城和燕王府安插了大量的奸細,對朱棣的一言一行嚴密監控。終於,在洪武二十六年,發生了一件事,給朱元璋帶來了機會。

這一年,朝鮮國王李成桂派五子靖安大君李芳遠率領使團向明朝貢馬,結果李芳遠路過北平時與朱棣相談甚歡,兩人甚至密談了一夜,說白了就是在談未來在政治上兩人如何如何,這一切都被朱元璋的親信探聽的一清二楚。李芳遠這個人說來也是有趣,他跟朱棣極為相似,作為老五,他在兄弟中能力最強,在老爹建立朝鮮的過程中出力最大,結果老爹竟然打算傳位給小兒子,他後來竟發動政變,殺弟弒兄,把老爹都逼跑了,人生經歷與唐太宗李再詳細說他。

兩人不僅談的投機,李芳遠竟然將本來要貢獻給朱元璋的馬分出來一部分私下給了朱棣。這下子朱元璋大怒,他決定以此為契機,誅殺朱棣,進而大行牽連,趁此機會除掉剩餘的不可靠分子。於是朱元璋跟大臣劉三吾密謀這件事。但是劉三吾極力反對,他的理由是時機不成熟。這個時候朱元璋冷靜下來了,沒錯,時機確實不成熟,老二、老三可都活著呢,殺了老四,他們怎麼辦,現在他們好歹還能互相牽制呢,於是朱元璋收起殺意,暫時放過朱棣一馬,打算時機成熟再動手。

朱元璋劇照

兩年後,洪武二十八年,老二秦王朱?病死。這個時候,朱元璋也感覺時日不多了,在他看來,假若自己死後,至少還有老三牽制朱棣,至少危險還是可控的,再加上人越老越容易猶豫,更何況是自己的親兒子,於是解決朱棣的具體實施開始擱置。但是一件事的發生立刻使情況變得嚴峻,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老三晉王朱?也病死了,這下子問題棘手了!我們要知道,朱元璋是這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去世的,也就是說,朱元璋離死只有短短三個月了!

這個時候朱元璋越發感覺自己時日不多,而三子的去世更是使這個老人家傷心,身子的一半都埋在了黃土裡,臨死還要白發人送黑發人,多麼凄傷悲痛,但是這個時候他還是極為清醒,他對駙馬梅殷哀嘆道:「燕王病矣!」(意思是:燕王這個人危險啊!)這個時候是他最真切體會到燕王這一隱患帶來的嚴重危機!

但他這句話也透著深深的無奈,畢竟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真的快不行了,恐怕已經來不及了,於是他對自己這個最信賴的女婿梅殷說,將來靠你了,你一定要輔佐好皇長孫!最終,一代傳奇梟雄病逝。他死之後的第二年,燕王便起兵「靖難」,最終該來的還是來了,歷史就是這般無情。

Ⅵ 我國歷史上愛國的感人故事

屈原愛國故事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 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 「博聞強志, 明於治亂, 嫻於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 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 應對諸候, 王甚任之」. 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蘭的嫉妒, 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 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 連帶的也不採納他的諫言, 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 屈原滿懷悲憤, 落拓江湖, 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 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後數十年, 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 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姓的心中. 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
雄黃酒:
據說屈原投江後, 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 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漁夫們起船隻, 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 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准備的粽子, 雞蛋等食物, 撲通的往江裡面丟, 說是讓魚假吃了, 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 一老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 說是要葯暈了蛟龍, 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 過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 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黃酒抹七竅, 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從此以後,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們都要劃龍舟, 吃粽子, 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有些地區, 則在端什節插菖蒲或艾草於門上, 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 不過, 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 民間則有一種說法.
插菖蒲, 艾草
唐朝僖宗年間, 黃巢領兵造反, 所到之處, 殺人百萬, 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 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 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 兵臨鄧州城下, 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 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 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 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 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 黃巢感到很奇怪, 就下馬問道: 「大嫂, 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裡去」那婦人回答: 「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 不日就要攻進鄧州. 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 我們這些老老小小, 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 「你為什麼手牽小的, 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 「懷里抱的, 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 萬一情況危急時, 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 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黃巢聽了, 深受感動, 就對那婦人說: 「大嫂, 好快快回去, 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 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 將信將疑, 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裡, 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 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 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 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 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 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 此後每到端午節, 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 艾草, 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