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烏鴉和鳥的故事讀後感
1. 烏鴉和百靈鳥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天道酬勤的道理。
烏鴉真不明白,百靈鳥為什麼能夠唱出那麼動聽的歌來。人們一談起百靈鳥,都會稱贊它。
烏鴉想:我要是能像百靈鳥那樣,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那該有多好啊!
烏鴉實在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只好去找百靈鳥請教,求百靈鳥幫它達到目的。
百靈鳥告訴烏鴉:「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動聽的歌聲,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堅持練習,這樣長期不斷地練下去,一定會獲得成功。」
烏鴉還沒聽完百靈鳥的話,就怏怏(不服氣,不滿意)地飛走了。
害怕困難的人,什麼也不會得到。
(1)關於烏鴉和鳥的故事讀後感擴展閱讀
烏鴉和百靈鳥的現實意義:學生學習靠天道酬勤
英國教育部宣布進行數學教學改革,英格蘭半數小學將採用中國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孩子從5歲開始就要進行計算練習,除了保證正確率之外,還要不斷加快運算速度。英國此舉讓我們對「中式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近年來,在素質訓練、能力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情況下,「中式教育」似乎被打上了「死記硬背」「填鴨教學」「題海戰術」的標簽。這里有可怕的「狼爸虎媽」、有手拿教鞭的老師、有做不完的試卷和只會考試的學生。
誠然,「中式教育」存在唯考試論、唯分數論的現象,但其重視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功也是不容忽視的。為什麼英國要引進中式數學教學法?就是因為如果只講「天性自由」、任憑個人發展,到頭來,培養出的可能是連最基本的加減乘除都不能獨立運算的人。而這顯然算不上全面、成功的教育。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反復記憶背誦的過程或許痛苦,但是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熬夜泡圖書館的日子或許艱辛,但成功之後,你會發現每一個奮斗的夜晚都如此寶貴……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所以,別再一味抱怨「中式教育」有多苦,也別再盲目羨慕「西方教育」有多好,因為學習不易,天道酬勤才是不變的真理。
2. 伊索寓言書中的烏鴉和鳥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60字
問鳥類要羽毛,插在自己的身上。
3. 烏鴉 與 鳥
喜鵲具有黑白相間的體色,而大部分烏鴉全身黑色。但這並不絕對,因為達烏里寒鴉和白專頸鴉等部分烏鴉屬體色和喜鵲十分相似,也是黑白相間,不過喜鵲具有黑色的細長尾羽,而烏鴉尾部較短,可以輕易區分。
其次,喜鵲體型較烏鴉小,且叫聲也有一定的差別。
另外,烏鴉的飛行方式類似鷹,在空中緩慢滑翔,而喜鵲則類似麻雀,而且喜鵲的翅尖為白色。
4. 寓言故事烏鴉與狐狸的故事
《烏鴉與狐狸》出自《克雷洛夫寓言》。
原文
森林裡有棵好大好大的樹,樹上住著烏鴉。樹下有個洞,洞里住著一隻狐狸。一天,烏鴉叼來一塊肉,站在樹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饞涎欲滴,很想從烏鴉嘴裡得到那塊肉。由於烏鴉在樹枝上嘴裡叼著肉,狐狸沒有辦法在樹下得到。
對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肯輕易放棄。它眼珠一轉說:「親愛的烏鴉,您好嗎?」烏鴉沒有回答。狐狸只好賠著笑臉又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狐狸一眼,還是沒有回答。狐狸搖搖尾巴,第三次說話了:「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就差遠了。
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烏鴉聽了非常得意:說我嗓子好,愛聽我唱歌的唯獨只有你狐狸,就高興地唱了起來。剛一張嘴,肉就從嘴裡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鑽到洞里去了,只留下烏鴉在那裡「歌唱」。
這個故事諷刺那些虛榮心比較強,自以為是,愛炫耀的人。
(4)關於烏鴉和鳥的故事讀後感擴展閱讀
《克雷洛夫寓言》是2009年1月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伊·安·克雷洛夫。該書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創作的203篇寓言,這些寓言反映的內容主要有三類:揭露沙皇、反映剝削、反映現象。
這些寓言有著極強的人民性和現實性,蘊含著他自己的以及從父輩們那裡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實際經驗。他的寓言都以詩體寫成,語言優美、寓意深刻,常借動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廣泛的社會生活,刻畫社會上各種人物的復雜性格,抒發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
伊·安·克雷洛夫(1769-1844)是俄國最傑出的寓言作家。他寫過詩、喜劇、諷刺性散文,當過進步刊物的編輯,只是在晚年才開始寫寓言。
5. 請簡述一個和鳥類有關的故事
從前有一隻大鳥,它共一個身體共一雙翅膀共一雙爪子,但是它卻有兩個頭。這兩個頭各有思想、各懷鬼胎。每次吃東西的時候,飛到了樹上吃水果,
兩個就拚命的吃。結果吃的時候,你多吃一顆,我就啄你。左邊的這個鳥頭啄它右邊,右邊的攻擊左邊,互相攻擊。
這兩頭鳥心裡就這樣想,我趕快跟它分開,要不然的話,我沒得吃,都是它吃的。可是兩個,一個往東飛,一個往西飛。嗚,掉到地上來了,飛不起來。因為它共一
個身體共一雙翅膀,可是思想、看法完全不一樣。一飛,飛不起來,要各自活動,活動不起來。
後來東邊的這個鳥頭比較聰明,西邊的這個鳥頭這個比較笨,東邊的這個鳥頭覺得我很聰明,就告訴另一個頭說:「我帶你去一個長滿水果的一棵樹,那很好吃,好
不好?」西邊的鳥頭說:「好啊」。結果它就兩個共一個身體就飛到一棵長滿了水果的樹。
東邊的這個鳥頭就說了:「哎呀,這個很好吃,你吃吃看。」西邊的這個鳥頭就吃了,「滿好吃的」。東邊的這個鳥頭不敢吃。它就內心裏面想:哼、哼、哼,等一
下我毒死你。結果那個水果是有毒的,西邊的鳥頭一直吃,吃了以後毒性發作了,死掉了。死掉以後因為共一個身體啊,所以從樹上掉下來了。害死了西邊的鳥頭,
就是害死了東邊的鳥頭,就害死自己。
6. 烏鴉和百靈鳥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天道酬勤的道理。
【中文名稱】: 烏鴉和百靈鳥
【 作者】: 守望天使
【內容】:烏鴉和百靈鳥的故事講述了森林裡的一隻百靈鳥唱歌很好聽,烏鴉羨慕她的歌聲,就向百靈鳥討教,百靈鳥告訴烏鴉努力練習就可以,可是烏鴉 咿咿呀呀唱了一會兒,聲音依舊難聽,從此便記恨百靈鳥。
但因為森林失火,為了救大家百靈鳥喊破了嗓子,從此嗓子和烏鴉一樣沙啞,烏鴉便想讓百靈鳥在大家面前出醜,便告訴大家,百靈鳥的嗓子已經啞了。而百靈鳥卻反復練習,把這種沙啞融入歌聲中,與原來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百靈鳥受到了鳥兒們熱烈的掌聲,烏鴉羞愧的走啦。
(6)關於烏鴉和鳥的故事讀後感擴展閱讀:
【烏鴉和百靈鳥的現實意義】:
1、勤奮
人生中成長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一個知難而退的人,是什麼也得不到的,因為沒有付出是不會有收獲的.要想收獲最好的,就需要去付出,而且需要在長期的堅持中才能得到。想要得到別人的稱贊,就要勤奮、就要不斷的努力,用事實證明自己的成果,然後才能受到他人的稱贊。
2、拼搏
拼搏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激情,勤奮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海水每一次的沖擊,都被礁石無情的擊碎,但它沒有氣餒。蠶蛹只有經歷黑夜的掙扎,才能有一天變成美麗的蝴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奮斗,不努力,即使是肥沃的土地也長不出莊稼。
3、天道酬勤:
真正的勇士不會被眼前的困難擊倒,而懦弱的人在平靜的波浪面前也會沉淪。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你可以勝利,也可以失敗,但你不能屈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在一百零一次的時候站起來。天道酬勤,機會只會留個勤奮的人,懶惰的人只會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遠。
7. 烏鴉的介紹與傳說
烏鴉是雀形目鴉科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為雀形目鳥類中個體最大的,體長400~490毫米;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兩色,黑羽具紫藍色金屬光澤;翅遠長於尾;嘴、腿及腳純黑色。烏鴉共36種,分布幾乎遍及全球。
烏鴉文化涵義
烏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形象
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預言作用的神鳥,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歷史常識傳說,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類相動》中引《尚書傳》:「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諸大夫皆喜。」 古代史籍《淮南子》《左傳》《史記》也均有名篇記載。
唐代以後,方有烏鴉主凶兆的學說出現,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烏鳴地上無好音。人臨行,烏鳴而前行,多喜。此舊占所不載。」
無論是凶是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動物形象來教化人們「孝」和「禮」的一貫說法,因此烏鴉的「孝鳥」形象是幾千年來一脈相傳的。《本草綱目·禽·慈鳥》中稱:「此烏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但烏鴉是否真的具有這種習性,還有待現代人的研究和觀察證實。
現代,烏鴉又被賦予報憂不報喜、專門暴露抨擊不合理現象的孤獨而勇敢的自由鬥士色彩。如胡適白話詩《老鴉》: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里飛去飛回,整日里又寒又飢。──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頭,賺一把小米!
烏鴉在中國各區域(民族)中的文化形象
東北區域:
烏鴉是東北土著先民「滿族」的民族預報神喜神和保護神,也為」薩滿教」和大多數通古斯語系民族認可.有「烏鴉救祖」(清太祖)的傳說,另有清代文獻也記載:布庫裏雍順數世後,「其子孫暴虐,部署遂叛,於六月間將鄂多理攻破,盡殺其闔族子孫,內有一幼兒名樊察,脫身走至曠野,後兵追之,會有一神鵲棲兒頭上,追兵謂人首無鵲棲之理,疑為枯木遂回,於是樊察得出,遂隱其身以終焉。滿洲後世子孫,俱以鵲為神,故不加害。」:東北山民們進山打獵也有「揚肉灑酒,以祭烏鴉」傳統。
至清太宗專門在瀋陽故宮清甯宮前設立「索倫桿」祭祀烏鴉,並在瀋陽城西專辟一地喂飼烏鴉,不許傷害。見《東三省古跡逸聞》中載:「必於盛京宮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糧以飼鴉,是時烏鴉群集,翔者,棲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肅肅,飛鳴啞啞,數千百萬,宮殿之屋頂樓頭,幾為之滿。」清順治帝入關後,亦在北京故宮內設立「索倫桿」保持了人類對烏鴉的最高規格的崇拜。
西南區域:
在中國西藏和四川一些地區,烏鴉也是作為一種神鳥來崇拜,無論是發掘的吐蕃文獻還是西南地區的「懸棺」和「天葬」習俗,均證明這一點。
中原地區:
武當山為道教宗祠,把烏鴉奉為「靈鴉」,並在山上建有烏鴉廟,「烏鴉接食」為武當八景之一,就是進山的遊人,也要隨身攜帶一些食品,散放給烏鴉來啄食。
總之,烏鴉雖然形象不雅,但在中國文化中僅限人們心理上的灰色影響,還不存在對他的特別排斥現象。
烏鴉在英國的形象
雖然烏鴉在中國現代的形象多為消極,但卻被英國王室視為寶貝。這是因為英國有一種傳說:如果倫敦塔里所有的烏鴉離開的話,不列顛王國和倫敦塔將會崩潰(When ravens leave the Tower,the saying goes,the building and the monarchy will
fall.)。為了尊重古老的傳說,現在的英國政府仍然負擔開支,在塔內飼養烏鴉,相傳只要塔內還有烏鴉,英格蘭就不會受到侵略,反之,國家將會遭受厄運。為了確保這些烏鴉不會全都離開倫敦塔,它們其實已被剪除部分的羽冀而失去飛行能力,但對他們的照料非常細心。
烏鴉文化在世界的影響
和中國一樣,烏鴉在國際上是一個矛盾的文化形象:1. 歷史的傳說:消極形象:古希臘神話影響了南歐洲早期文明的大部,傳說太陽神阿波羅與格露絲相戀,派聖鳥去監視格露絲的操守,一天聖鳥看到格露絲與其他男子往來,以為她與其他男子有染,就回來向阿波羅報告,阿波羅一怒射殺了格露絲。而後證實格露絲並未和其他男子私通,阿波羅又怒貶聖鳥,令其潔白的羽毛變成黑色,這便是烏鴉的由來,烏鴉由此背上了欺騙的惡名。在英語中eat crow----意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積極形象:與南歐相反,在北歐,烏鴉卻成為思想(Hugin)和記憶(Munin)的化身,傳說眾神之主奧丁一隻眼睛睜開可以觀察到全世界,另一隻眼睛永遠關閉.當他睜開的眼睛被宇宙遮擋看不見的時候,就派站立他左右兩肩的兩只烏鴉去巡視天下,因此眾神之主奧丁對天下的事情無所不知.在北美:加拿大的溫哥華地區流傳一個古老的傳說:遠古時代,一場毀滅世界的洪水過後,游曳在海灘的一隻烏鴉發現了一個大貝殼發出奇怪的聲音,原來裡面是當初的人類,烏鴉就指引他們來到陸地,但他們卻全是男人,烏鴉又去海邊找到一隻巨大的石鱉,下面藏著的全是女人,烏鴉把他們領到了一起,鼓勵他們相互交流,並給他們招來日月星辰,帶來火種,三文魚和杉木,教會他們捕獵和耕作,引導人類一天天的進化和發展。在古東亞的漁獵地區烏鴉也被當作神鳥來崇拜,日本的和等文獻記載:神武天皇東徵到熊野,在熊野山被敵軍圍困,天神派「八咫鳥」為其引路突圍.後來該國內建立了3000多家熊野神社祭拜烏鴉.影響至今。
烏鴉象徵
大多數人的觀點
在古代巫書的記載中,烏鴉和黑貓一樣,常常是死亡、恐懼和厄運的代名詞,烏鴉的啼叫被成為是凶兆、不祥之兆,人們認為烏鴉的叫喚,會帶走人的性命、抽走人的靈魂,因此烏鴉被人們所討厭,認為是大不詳之鳥。
因為烏鴉的嗅覺敏銳,能感受到腐敗死亡的氣味,所以會被認為是不祥之鳥。
烏鴉本是吉祥鳥
鳥兒自古與人類關系密切,「鴻鵠之志」、「子規啼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古人為我們留下了無數有關鳥類的成語、寓言、詩文和圖畫。它們包含著古人對自然的認識、想像以及附會。從今天起,本版將開設「鳥鳴卷」專欄,作者馮永鋒先生是《光明日報》記者、民間環保項目「自然大學」的發起人。這第一聲「鳥啼」,就來說說我們最常見的烏鴉。
有一個「軍旅作家」很有意思,她跑到四川西部去采風,突然發現有許多烏鴉。她在文章中驚奇地寫道:「都說天下烏鴉一般黑,我看到的烏鴉,怎麼嘴和腳是紅的?難道這邊的烏鴉變異了?」其實她看到的是紅嘴山鴉,她要是再往海拔高些的地方走,還有可能看到黃嘴山鴉,嘴和腳都是黃色的。如果她到河南南部信陽一帶去旅行,觀察得精心一些,就有可能看到一種烏鴉,脖子是白色的,學名叫白頸鴉。
如果她喜歡看中國古代字畫,又會發現,古人喜歡畫「雪後寒鴉圖」,上面的烏鴉,有些穿著白色的小褂子,有些與傳統的烏鴉一樣黑成一團。古代畫家筆下的這種烏鴉,現代的學名真的是叫寒鴉,或者有的叫「達烏里寒鴉」。畫家畫寒鴉,大概既畫了寒冷天氣下的「烏鴉」,又畫了寒冷天氣下的「寒鴉」。這些畫多半是在北方畫的,南方很少有大雪,即使有大雪鋪陳的地面,也很少那麼空曠遼遠,即使有些塊平地,也不一定有烏鴉附集。
烏鴉喜歡聚合的特點被用來當成貶義詞,比如「烏合之眾」,就用來比喻沒有組織,沒有訓練,像群烏鴉似的暫時聚集的團伙。《後漢書·耿弇傳》就說:「發突騎轔烏合之眾,如推枯折腐耳。」烏鴉和喜鵲、灰喜鵲是我見過最抱團的鳥類,也是最擅長打群架的鳥類,面對任何可能的危險,他們都會互相呼應,快速聚集,為了共同的利益不顧個體的性命。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烏鴉與喜鵲的同源。烏鴉和喜鵲都屬於鴉科動物,都常在人類身邊生活,和麻雀相似,是「親人鳥」。觀鳥這么多年來,我經常看到烏鴉和喜鵲各自組成軍團,為了地盤而大打出手。喜鵲成堆的地方,一般就沒有烏鴉;烏鴉控制的地盤,一般也很少有喜鵲。
有人不喜歡烏鴉,早上出門的時候,要是第一眼看到喜鵲,就渾身高興;要是第一眼看到烏鴉,尤其第一耳聽到烏鴉叫喚,就擔心不吉利。要是有人說些擔憂的話,就被諷為「烏鴉嘴」。可如果我們跑到中國的史料堆里去翻尋,也許我們會發現烏鴉其實是挺正面的鳥類。
中國歷來是講「以孝治天下」的,為了配合「孝體系」的傳統,古人發明了「二十四孝圖」,列舉了不同類型的孝子的行為方式,供社會借鑒。但這還不夠,中國人的形意思維發達,字是形意的,詩是形意的,寓言故事也是形意的。對於喜歡象徵和形意的人來說,把身邊的常見物種,附會上某些特殊意義,是必然要做的事。
常見的鳥就被古人一一用上。鴻雁代表對遠人的思念,杜鵑(布穀、子規)代表旅人對家鄉的懷想,麻雀、燕雀代表短視的小人,鴻鵠(鴻是鴻雁,鵠是天鵝)代表遠大的志向和強大的才能。而烏鴉,被附會上了一個美好的傳說,不管是大嘴烏鴉、小嘴烏鴉還是禿鼻烏鴉,都用來籠統地喻示「孝順」。
在儒家的諸多經典和傳講中,總喜歡說烏鴉「反哺慈親」。意思是,烏鴉是孝順的典型,當他們的父母年紀大了,老了,病了,厭倦世事了,無法覓食的時候,小烏鴉、年輕的烏鴉、兒孫輩的烏鴉,不但會給父母尋找食物,而鴉,不但會給父母尋找食物,而且會把食物給弄得很可口,像人類吐哺以養育子女一樣。李密的《陳情表》之所以成為名文,與這一段很有關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私人的盡孝,大於對朝廷的盡忠。
古代文人多半是些沉迷於想像中的人,如果我們非要用科學的態度去校正他們,反而顯得我們犯了邏輯病和迷信科學病。科學上說,太陽上有黑子和耀斑,而中國的古代人,把太陽稱為「金烏」,一些古代畫作,真的就畫著太陽上面蹲著只烏鴉。古人認為太陽中有三足烏,月亮中有兔子,因此用「烏飛兔走」比喻日月的運行,時間的流逝;文人們形容太陽落山、月亮升起,也一定是「金烏西墜,玉兔東升」。
烏鴉還用來形容某個官職。最常見的是形容御史,御史府又被稱為烏府,據說這是從漢代開始的。《漢書·朱博傳》:「是時御史府吏舍百餘區,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樹,常有野烏數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曰『朝夕烏』。」
中國的古琴曲中,有一曲至今被彈唱的,叫《烏夜啼》。唐代詩人張籍寫有《烏夜啼引》,詩前有「引」說:「李勉《琴說》曰:《烏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獄,有二烏止於舍上。女曰:『烏有喜聲,父必免。』遂撰此操。」張籍的詩是這樣的:「秦烏啼啞啞,夜啼長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獄,傾家賣產將自贖。少婦起聽夜啼烏,知是官家有赦書。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賀舅姑。少婦語啼烏,汝啼慎勿虛,借汝庭樹作高巢,年年不令傷爾雛。」何晏是三國魏的玄學家,李勉是唐代的高官、宗親,據說也是音樂家、制琴大師。後代的注釋者指出,《清商西曲》也有《烏夜啼》一詩,宋臨川王所作,「與此義同而事異」。
1998年去世的英國桂冠詩人特德·休斯最後的一部詩集名字叫《烏鴉》,而且一直沒有收滿,據說只收了三分之二,有些詩甚至沒有寫全。因此有文學研究者認為,這表明了詩人對「空白」的追求。在中國的古代,烏鴉也是經常入詩的。這里,找首與烏鴉有關的古詩來結尾吧。白居易的《慈烏夜啼》,謳歌烏鴉反哺,針砭世態,抨擊人間不孝者,很值得一讀: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8. 《小狐狸和小烏鴉》這個故事,小狐狸把小烏鴉的肉吃了之後,老烏鴉又會對小鳥鴉說些什麼
狐狸是狡猾的動物,讓它騙了沒有關系,它讓你知道干什麼事之前都要想到後果,就如你開口回答話之後嘴裡叼著的肉就掉了一樣
9. 人與鳥的故事
所房子要拆遷抄了,這家房襲子的主人在一面已經拆除了一半的牆中發現了一隻被釘子穿身而過的蜥蜴。主人記起來這個釘子是自己為了掛結婚照片於20年前親手釘到牆上的,沒有想到卻將一隻生命釘中。可是最令人吃驚的是這只蜥蜴慢慢地動了起來,它還活著。
主人很驚奇。他仔細地坐在旁邊細細地觀察,看為何這只蜥蜴可以釘在牆上20年不死。經過幾天的觀察,主人發現了秘密:原來這只蜥蜴的同伴不斷從四處找來食物喂它,而且一喂就是二十年!!
後記:這只蜥蜴被釘住了以後,可以說已經決定它這輩子「碌碌無為」,它既不能「陞官」,也不能「發財」。而那些同伴還是義無反顧地去照顧它二十年,換作是人類,多少人可以做到?
10. 林清玄的≪吉祥鳥>>讀後感
≪吉祥鳥>>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林清玄老師的散文作品《吉祥鳥》,一開始我就被這題目深深的吸引住了,我心裡在想:什麼樣的鳥才是吉祥鳥呢?為什麼要叫它吉祥鳥呢?吉祥鳥是喜鵲、是麻雀、還是百靈鳥。。。。。。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了作者的心中。讀了這篇散文故事之後,我知道了原來吉祥鳥就是烏鴉。我在心裡犯嘀咕,咦!不對呀!烏鴉怎麼是吉祥鳥呢?按傳統的看法烏鴉是不吉利的象徵,不應該會是吉祥鳥呀!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來到了加拿大溫哥華,走出溫哥華機場,看到機場的停車場有許多烏鴉,甚至停在車頂上,人也不怕生,鴉鴉地叫,繞在人的身邊飛。來接飛機的朋友看作者露出訝異的神情,笑著說:「加拿大的烏鴉最多了,加拿大人把烏鴉當成吉祥的鳥,烏鴉非常地聰,很討人喜歡,聲音也很好聽,又能維持生態的平衡,烏鴉也是極少數會反哺的鳥。」對了,我以前聽說烏鴉常會把啄不開的果實扔到公路上去讓汽車把果實壓碎在去檢來吃!原來,在加拿大人的眼中烏鴉跟我們眼中的喜鵲一樣。在中國人眼中是凶鳥的烏鴉,在加拿大人眼中卻是吉祥鳥,可見這個世界上事物的價值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改變了我們的偏見,事物的價值就改變了。
那象徵凶事的、不吉祥的是我們的心,與烏鴉有什麼相於呢?
≪吉祥鳥>>讀後感
推開我的房門,你便能感覺到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書的清香。呵!我正在細細品味林清玄的作品——《吉祥鳥》呢!
在加拿大的溫哥華,人們都喜愛烏鴉。當地人覺得烏鴉不僅樣子好看:她們穿著一身黑色的晚禮服,像位紳士似的;而且聲音也好聽,這可愛的小生命發出的叫聲獨特極了!並且,烏鴉也是世界上唯一懂得反哺的鳥兒。但在中國呢?人們卻認為烏鴉不吉利,會給人帶來霉運,所以烏鴉常出現在貶義詞里,如:「烏鴉嘴」、「天下的烏鴉一般黑」等等。
怎麼會出現如此大「偏愛」?
我想,這些都是因為兩國的人們各自從不同的民族風情、習慣和角度來審視烏鴉,那麼便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這讓我想起一個小寓言:
有一隻蜘蛛在牆角上織網,剛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織好的還沒來得及欣賞的網,就被一陣大風「呼」的吹破了。蜘蛛爬上去又辛苦地織了起來,可惜還沒織幾下,又被風摧殘的更破了。蜘蛛再次不聲不響地爬過去修補它的網,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這一過程被甲、乙兩人看到了。甲說:「蜘蛛真有耐心,不怕挫折、迎難而上,我也要像它一樣!」於是,甲變得堅強起來。乙看了看蜘蛛說:「這個小東西真笨,怎麼不找一個沒有風的地方織網呢?我可不能像它一樣的傻!」於是,乙變得聰明了起來。
的確,不同的結果來自於對事物的不同的看法,正是這些看法造成了一些意見上的分歧,甚至導致了不同的人生。
如果說我們僅僅因為烏鴉黑就給它套上「不吉利」的籠頭,不是「以貌取鳥」?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鳥不也正如此嗎?
書香滿屋,我沉浸在白紙黑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