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長江的故事散文
Ⅰ 描寫長江的文章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其最為奇秀壯觀、最為攝人心魄的風景,當屬渝鄂交界處的三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數億年的天地造化,成就了這獨步天下的天然山水畫廊。
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全長約200公里。這里山勢雄奇險峻,江流奔騰湍急,峽區礁灘接踵,夾岸峰插雲天,是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自古就有「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的說法。
三峽的第一個峽叫瞿塘峽,又叫夔峽。長江到了這里驟然變狹,最窄的地方只有100多米。兩岸峭崖壁立,山勢險峻,滾滾江水傾入峽谷,浪濤翻卷,奔騰咆哮。峽口稱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謂,意思是說,天下最雄偉的地方莫過於夔門了。瞿塘峽全長只有8公里,人在船上,抽兩支煙的工夫,就經過了。這8公里是三峽最險峻的地方,江水的最大流速達到每秒8米,每小時20多公里。在這樣的峽谷里航行,峭壁參天,江濤拍岸,使人驚心動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這樣描寫:「舟行瞿塘口,兩耳風鳴號,扁舟落中流,活如一葉飄。」峽中值得觀賞的風光名勝比比皆是,如孟良梯與倒吊和尚、盔甲洞、犀年望月、風箱峽等。瞿塘峽在三峽中雖然最短,卻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畫捲走廊。
瞿塘峽的白帝城,是三國時代「劉備託孤」的地方。相傳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告,親自率兵征伐東吳,為義弟關羽、張飛報仇,不料被東吳大將陸遜殺得大敗而回。劉備退到白帝城,無顏回成都見群臣,就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宮,駐紮下來,不久鬱悒而終。臨死前他把諸葛亮召來,托他扶助兒子劉禪料理國事。因為有這段「託孤白帝城」的故事,這里成了歷代文人喜歡游歷的地方,李白、杜甫、劉禹錫等著名詩人,都在這里留下了詩篇。杜甫在這里住了將近兩年,寫詩400餘首。
巫峽自巫山縣城東大寧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公里,有大峽之稱,以幽深秀麗擅奇於天下。峽江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屏,船行峽中,時而大山當前,忽又峰迴路轉,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巫峽兩岸群峰,以十二峰為奇,它們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為纖麗奇俏。巫峽是三峽最連貫、最整齊的峽谷,分為東西兩段,西段由金盔銀甲峽、箭穿峽組成,東段由鐵棺峽、門扇峽組成。
巫峽名勝古跡眾多,還有陸游古洞、大禹授書台、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川鄂邊界邊域溪及「楚蜀鴻溝」題刻。還有那刻在江岸岩石上的累累纖痕等,無不充滿詩情畫意。滋潤了歷代遷客騷人的生花妙筆,留下了燦若繁星的詩章。巫峽谷深狹長,日照時短,峽中濕氣蒸郁不散,容易成雲致霧,雲霧千姿萬態,有的似飛馬走龍,有的擦地蠕動,有的像瀑布一樣垂掛絕壁,有時又聚成滔滔雲紗,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峽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有人形容這一段峽谷是「一條迂迴曲折的山水畫廊」。接著就到了西陵峽。
西陵峽,得名於宜昌市南津關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東起宜昌南津關,西至秭歸香溪河口。峽谷內,兩岸怪石嶙峋,險崖峭立,猿猴難攀。灘多流急,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 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整個峽區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 過去,這一帶觸礁沉船的事故層出不窮。青灘北岸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積死難船工的屍骨而得名。解放後,這些險灘經過整治,數千噸的輪船都可以安穩地通過,險灘已經成了歷史陳跡。倘若你從宜昌港起步,穿過南津關,溯江而上,那麼,展現在你眼前的西陵峽,便是一幅色彩斑瀾、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你可以欣賞到峽中飛虹——西陵長江大橋和三峽工程施工建設的宏偉場面及沿途兩岸的美妙景色。
Ⅱ 描寫長江的散文詩
夢里長江
想長江,夢長江。兒時居鄉野,長江只在課本上,夢里尋不見,醒時好迷茫:長江就在群山外,20里小路好遙遠,山裡的世界可丈量;
思長江,戀長江。長大離故土,長江常在眼中流,四季交替變,江濤好尋常:但是,一旦離她去遠游,常常夜裡夢長江,山山水水好風光!
我夢見,長江似游龍,徘徊好沮喪,洋洋灑灑貧困淚,滴滴蘸憂傷;春秋冬委蓄憧憬,夏天吶喊要飛翔……只可惜,兩岸災民均慌亂,只把堤防作戰場;
我夢見,長江象巨舟,急切欲遠航,無奈啟動缺能量,年年原地空惆悵;18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人們只為收割忙……
哦,夢里長江,夢里長江真荒唐。
但願我的夢,只作輓歌唱……2我要看到屬於它自己的長江
兩岸不要被高樓環繞
也不要被商人吹捧和吵作著
江水應該有它自己的方向
我要看到小船
我要看到在水裡劃船的漁人
青斗笠 綠蓑衣
臉上洋溢著自在而滿足的笑
我要看到江岸的垂柳
我要看到小橋流水人家
我要看到長江自在而滿足的歡暢
不要被現代的氣息包裹
致長江
輕風輕雨 2003-10-20 發表於 紅袖添香
長江
唐古拉山上的冰雪
世界屋頂的脊樑
我古老的母親啊
您從遠古走來
浸透了多少慷慨悲歌
如洶涌澎湃的激情
在你溫柔而又厚實彎臂里
猶如一個初生的嬰兒
長江
我是你忠實的兒子
依水而棲
你蒼涼的目光
掠過我荒涼的額頭
飲水思源
是你燦爛的文化精髓
孕育了我詩一般波濤
長江
在你的浪花里
我只不過是你呼吸中的水珠
是劍 劈開了萬重疊嶂的阻難
是魂 鑄就了氣勢磅礴的魂魄
是愛 凝聚了一瀉千里的激流
長江
在你的胸膛里
我只不過是你偉岸中的塵埃
大浪淘沙
我永遠做一粒沉默的金子
在你平靜柔波中沉澱
漂泊在春江花月夜
長江
浩瀚東流
你從沒有停止過追求的腳步
繞過暗礁,險灘,高山
滋潤千里沃野
是浩淼大海的源泉
百川歸海啊
沒有誰能阻止你
嚮往大海的寬廣和博大王維的《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 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李白
【卜運算元】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思量意。
【出處】:
中華詩詞-北宋-李之儀
【臨江仙】
《二十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出處】:
中華詩詞-明-楊慎
【水調歌頭】
游泳(1956.06)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卜運算元】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思量意。
【出處】:
中華詩詞-北宋-李之儀
【臨江仙】
《二十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出處】:
中華詩詞-明-楊慎
【水調歌頭】
游泳(1956.06)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王維的《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 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沁園春 長沙>毛澤東
"一橋飛駕南北,天塹邊通途."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長江兩岸的安徽省當塗縣與和縣的東梁山與西梁山
臨江仙
《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②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杜甫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孤城鐵瓮四山圍,絕頂高秋坐落暉。眼見長江趨大海,青天卻似向西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懷》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廣陵》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荊門送別》
Ⅲ 贊美長江的文章
我登上金山寺的八角樓塔,一種江山如畫的感覺油然而生。習習涼風把塔頂的銅鈴吹動,發出「
Ⅳ 描寫長江的文章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它非常可愛,宛如一條巨大的長龍卧在祖國的大地上版。
當春姑娘邁權著輕盈的步伐來到長江邊時,大地復甦,長江綻出了它生命的綠色。一條條小溪像頑皮的孩子一樣蹦跳著、嬉笑著,撲向長江的懷抱。河邊的山坡披上了翠綠的新衣,花草樹木貪婪地吮吸著長江的乳汁,它們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長江的春天充滿了勃勃生機,長江的夏天更是洋溢著歡聲笑語。
Ⅳ 有關長江或黃河的詩歌、散文誰有最好短一點哦!
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內各族兒女
你用健容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有母親的情懷
你從遠古走來
巨浪盪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
濤聲回盪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
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動新的時代
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有母親的情懷
Ⅵ 關於長江的散文詩文
著名的是散文應該是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古詩如下:
卜運算元
我住長江內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容,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杜甫的《登高》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Ⅶ 贊美長江的散文或詩
永遠洶洶地洶涌著
天地在你胸中沉浮
永遠雄雄地雄壯著
彷彿巨龍吟嘯不休
永遠昂專昂地激昂著
你的心思誰能猜屬透
永遠默默地沉默著
永遠滾滾地滾動著
牽引著歷史的巨輪
牽引著時光的永恆
永遠永遠地永遠著
在無邊無際的宇宙
在千萬兒女的心頭
2,
江水悠悠 千載亘流
憑欄倚風 相思盈袖
遍邀嘉朋 醉吟紅樓
歌不能罷 舞不能休
3.吻別聖潔的唐古拉山
走過歲月的悠久綿長
牽手平原和高山
挽起東海的臂膀
吻別神奇的雪域高原
走過歷史的風雨滄桑
穿過峽谷和險灘
向著無邊的蔚藍
贊美你啊,長江
泱泱中華你激情飛揚
親親祖國你血脈相傳
浩浩盪盪五千年
同根同源是炎黃
贊美你啊,長江
飛浪滔天你是時代的歌唱,九天回盪
贊美你啊,長江
一往無前你是世紀的夢想,燦爛輝煌
Ⅷ 關於長江的文章
長江三峽介紹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四川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長二百零四公里。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江面狹窄曲折,江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奉節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總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但最為雄偉險峻。難怪古代詩人發出"縱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的贊嘆。湍急的江流,闖入夔門,在緊逼的峽谷中奔騰咆哮。船駛峽中,真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巫峽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盔銀甲峽和巫山十二峰,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可以說處處有景,景景相連。特別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態,其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於雲霧縹緲之中,時隱時現,給人間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兩岸風景優美,大詩人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陸游等都曾游此留詩。
西陵峽東起香溪口,西至南津關,約長七十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一個,以灘多水急聞名。整個峽區由高山峽谷和險灘礁石組成,峽中有峽,大峽套小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自西而東依次是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四個峽區,以及青灘、泄灘、崆嶺灘、腰叉河等險灘。解放後,經過多年的整治,航道已大為改善,從而結束了"三峽千古不夜航"的歷史。
即將建成的三峽大壩水電站正位於西陵峽中部寬敞處,目前工程進展迅速,夜航西陵峽,可見兩岸燈火通明,車水馬龍,施工場面蔚為壯觀。
下行至南津關,見江面豁然開朗,這就是長江三峽的出口。北岸為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宜昌三游洞景區,比鄰氣勢恢宏的長江葛洲壩水電樞紐,共同構成環大壩平湖風景區,使宜昌作為長江三峽旅遊的起點或終點城市,更加具有現實的意義。
在這壯麗的山川之中,曾經閃耀著大溪文化的異彩,誕生過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吳蜀相爭的戰場。唐宋以來,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蘇軾、陸游等許多詩聖文豪,在這里寫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詩章。我們的祖先在這里創造了豐富的文化,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今天我們優秀的人民,將以創造性的勞動,開發三峽,建設三峽,把它裝點得更加美麗多姿!
Ⅸ 關於長江的散文
叩問長江
長江從三江源走來,吸納瑩瑩晶露,匯攏咕咕清泉,集合涓涓溪流,一瀉千里,昂昂奔向東方,方有沱沱河之謂、金沙江之稱、長江之名,終得中國母親河之美譽。
問長江:彎幾何、水多清、力如何?
——萬里長江如練,河床千曲百轉,水拍雲崖暖,篙點峰影亂;而舟犁碧波,一山放過一山迎,逶迤而出,踏直彎彎曲曲,上面坐著快樂美麗。
——魚戲倒影,卵石可數,山隨水動,白雲滿江,汽笛拉響三兩聲里,日出江花紅勝火;掬水飲,滿口清香,回眸處春風鼓征帆,貼水燕雙飛。
——煙波浩淼,驚濤如山,捲起千堆雪,江水不竭而力無窮,是生命之源,可載舟覆舟,會決堤毀城,能推動電機,永遠有一種野性、一種動力、一道景觀。
問長江,江涌幾多情?
吻過鳥之嘴,刷過獸之蹄,滋潤草兒樹兒禾苗兒綠綠的長,花兒灼灼的開,果兒盈盈的笑。
誰家懷春女子在泣訴:君住江之頭,她住江之尾,夜夜寄相思,有如長江水。隨便打撈,網上皆是痴情語。
又是哪個情種,春江月夜花欲睡,召來玉女琵琶、金童踏歌。這個創意如何,可不可獲獎?
還有那位黃鶴樓下詩仙,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把別意寫得山高水長。
問江之畔,青山隱隱,晴日朗朗,稼禾掀浪,一江如畫。
那頑童戲水、姑娘洗衣、老婦淘菜,還有老者沏茶之閑、下棋之樂、釣魚之趣,平實和諧彌漫兩岸。
那舟橫野渡,獨明漁火,以及裊裊炊煙、滾澡水牛、拴鏈花狗、喔喔叫的大紅公雞,自然可以詩意棲居。
那又是誰家琴弦,應和著水聲,如黃鶯鳴谷,如白雲出岫,漢子忘了挑擔,小販忘了叫賣,鳴蟬忙閉了口,連坡上野兔也豎起耳朵聽。
那臨水而建的碼頭、拔地而起的高樓、林立的井架、賓士的車輛、閃爍的燈紅酒綠,詮釋著繁華。
面對這,巫山神女是翩然起舞還是沾著月光作畫?
問水之上,日月輪回,風雲變幻,氣象萬千。
曾記否,屈原涉江賦《離騷》,東坡赤壁懷古,毛澤東萬里長江橫渡,一首首詩詞水靈靈躍出江面寫滿藍天。
曾記否,諸葛羽扇綸巾,周郎火燒赤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曾記否,外國炮艦耀武江上,撞翻漁船,炮擊村莊。
曾記否,百萬雄師過大江,爭渡爭渡,喚起英雄無數。
曾記否,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三峽大壩如虹卧波。
當然欲知花開花落、王朝更替、歲月滄桑,去細問江中礁石;欲尋覓纖夫足跡、拉纖號子、昨夜風雨,去追問江畔小道;欲聆聽中國鏗鏘前行腳步,去探問奔騰不息的長江波濤。
至於那些陳芝麻爛穀子事兒及浮名虛利,象枚草葉打著轉兒,吞進洪流旋渦里不知卷往了何處,即便在潮打古城寂寞中亦不聞回聲。
俱往矣!
問今日長江,看草根一族上遊船,攝影品茗賦新詞,撥動江南絲竹,一路音樂飄飄一路風流倜儻。
問今日長江,看水上表演,長腿,蜂腰,翹臀,貓步招搖,舞動青春的美,風姿綽約成風景,是哪國女郎活色生香?
問今日長江,看客迎八方貨通五洲,誰又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繪制長江萬里新圖?
自然鶯歌燕舞下也有隱憂,故爾接二連三問今日長江,巫峽猿聲何處尋?江中之水可否飲?污染日重誰之過?生態惡化該責誰?
不用問了。
權且作個江上人家袖手看:春江花鬧,暗香浮動;夏藏陽光,叩舷而歌;舟行秋江,滿載豐收;冬雪飄零,水枯石瘦。
或偷閑船前一壺酒,船尾一卷書,釣得紫鱖魚,旋燒白蓮藕,不羨鴛鴦不慕道,作個巫山雲雨仙,該何其樂也?
可撈片雲帕洗出潔凈洗出清醒,平心靜氣地看大江東去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用勤勞構築心中圖騰,是多麼快哉!
乾脆今夜就枕著江水眠,夢中情不自禁唱罷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便駕一朵朵雨雲,去探望故鄉。
Ⅹ 描寫長江氣勢的散文 急需
以下為您提供兩篇描寫長江氣勢的散文:
1、聆聽長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很小的時候就能背誦這首詞。那滔滔的長江水,那奔騰的氣勢,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裡,升騰起許多神秘的嚮往。
當我第一次站在江邊,看著那清澈的長江水在我身邊淙淙流過時,我才發現,白天的長江,平靜溫馨,那份安靜讓我澎湃不止的凡心在水聲潺潺中,得到安寧。江邊上,青灰色的石頭安詳而恬靜,孤獨而驕傲的望著每一個來江邊的人。
徘徊在江邊,已是暮色降臨,一位老者,在江邊踽踽而行,目光深邃,江風吹亂了他蒼白的頭發,沿著他的目光,我也去靜靜的凝望長江。我猜不出他面對長江所感受到的震撼,我只覺得我的思想猶如乾涸的岩石,迸發不出一點濕潤的智慧。一想到長江,心裡會涌動著許多情思。
那個從《詩經》里流淌的長江,那個子夜吳歌中沸騰的長江,溫潤了一代又一代南國女子的明眸。我不止一次想像著那個狂放不羈的李白曾經怎樣灑脫的踩著半輪秋月,在彩雲間,在兩岸的清冷猿啼中穿過萬重山,賓士而去。
幾千年來永不停止的滔滔的江水,不知包蘊了多少故事,多少滄桑!你看不出看似寧靜的江水裡聚集著古代到今天的一種怎樣復雜的歷史,演示著人類何種頑強不息的生命過程,包含著大自然何種深邃的思想!聆聽長江,有一種激動得想哭的感覺,在我的眼中蔓延、蔓延……
聆聽長江,便是聆聽歷史。那場熊熊的大火,曾經染紅了半江碧水。那一身素衣的周郎,也曾立在江邊,眺望著狼狽而逃的曹操,大笑三聲。那笑聲飄盪在滾滾的江水上,一直飄盪到了今天。聆聽長江,讓你感到,這里也曾刀光劍影,也曾經歷了恩愛情仇,也曾凶險澎湃。
時而有小小的魚船出沒在江水裡。看重漁夫悠閑的將網撒向江里,我痴想,我是否也是網中之魚呢?我將淡淡的憂傷融入了江水,順著清冷的江風湧向了天際。長江,你知道嗎?我想俯身,用帶有體溫的手,撫摸你千年的流水,讓涼涼的江水從我連心的手指間穿過。
痴想著,你把我像一棵水草一樣濕潤漫淹,讓我周身每一寸肌膚都浸潤在清涼的水波里,我將會踏著你幽遠的歌聲,走入你的心裡,讓你與我的脈搏一起幸福的顫動。也許是因為前世的情緣,我總是若隱若現地感受到你與我只是咫尺之間,一脈相連,你在前世已經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裡。
聆聽長江,耳畔又響起了那首詞,心裡湧起無限的情思……
2、長江,長江
誰點了春桃的粉瓣,讓春桃照映孩童的腮紅?誰孕了夏柳的翠葉,讓夏柳暈染姑娘的青絲?誰凈了秋陽的目光,讓秋陽溫暖小伙的胸懷?誰生了冬雪的歌聲,讓整座城市在四季變換中永葆生機?
那是哺育我成長的母親——長江。
長江給予我的記憶是波光粼粼的璀璨。晴朗的日子裡,陽光灑在江面,清風拂過,江面盪起波紋。這些波紋相互撞擊,陽光便散成細碎的如同金沙般不斷跳躍的碎光,又如同墜入江中的星光。老人說,織女星和牛郎星只有在七夕的時候,才可以在鵲橋上相見。
到江水中遊走一趟,你就能把陽光贈與的寶石戴在身上。這些細小的、閃爍著金色光芒的碎鑽也許遍布你全身,也許鑲滿你的發絲,也許綴在你的眼睫,也許成為你的耳釘,也許在你自己也注意不到的地方閃光。但是這些寶石很快會消失,或者被風兒帶走,或者被土地吸收。
長江給予我的記憶是夢幻純潔的童話。傍晚,當最後一絲夕陽消失在天邊,夜幕下的長江為孩子們准備的夢境正悄悄上演。起先是零落的星星點點,如同一首鋼琴曲的前奏。它們輕微地閃爍著瑩綠色的微光,如蒲公英一般在夜空中優雅飄逸地舞蹈,動作緩慢,好像是在試探著什麼。
如果你想惡作劇地打擾它們,只需要輕輕向那片夢幻的光芒踏出一步,輕飄如羽毛般的微光便會極其迅速地四散開去,在空中劃過短暫混亂的軌跡,然後慢慢降落回植物的枝葉之間,鋼琴曲戛然而止。但微光沒有消失,它們躲藏得不深。過不了多久,被中斷的鋼琴小夜曲又會繼續,而螢火蟲就是旋律中的精靈音符。
長江給予我的記憶是樸素溫情的生活。江岸邊的人家,家家戶戶都在江堤下搭造臨水的短階。每天,裊裊炊煙和著撲鼻的飯香。淘米、洗菜、漿衣、挑水,浪花飛濺聲中夾著人們的談笑聲。
數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出醜都被長江溫柔的眼眸記錄下來。跑到江里捉螃蟹,被水蛇咬過之後毫無形象地大哭大叫;被爸爸責罵後不敢回嘴,站在江邊咬牙切齒,稚嫩的臉上神氣極了;第一次騎車帶人,連人帶車沖進長江淺灘的狼狽……人們在回憶過往的時候,總是對自己孩童時代狼狽的舊事更覺得親切和溫暖。
此刻,早已長大的我又站在江畔凝望長江。風拂過耳廓,我聽得見長江的呼吸和心跳。江水依舊閃爍著耀眼的碎光,但再也沒有記憶中的清澈,江面漂浮著零碎的垃圾。江岸已不復當年的繁茂,為了預防洪災,政府築起了高高的冰冷的水泥大壩。
遠處,遼闊的江面和天空連成一片,白雲深處彷彿傳來一個聲音,不,這聲音來自我心底:我在這里歡笑,我在這里哭泣,我在這里尋找,也在這里失去,我在這里活著,也將在這死去,長江,長江……
3、走過長江橋
多年以來,我一直有個錯誤印象,以為長江上建造的第一座大橋是南京長江大橋,榮登人民幣的大橋也是南京長江大橋。當司機的時候,數次駛過南京長江大橋,嘆服於其雄偉,更堅定了自己的錯誤觀點,直到這次去武漢才知道,長江一橋才是萬里長江上建造的第一座大橋,禁不住暗暗嘲笑自己孤陋寡聞。
今年春天,和妻去武漢辦事,順便游覽武漢風光。游覽武漢,長江大橋不得不看;看長江大橋,一橋不得不去。
從古琴台公園出來,向行人打聽去大橋的路,行人紛紛指點說,前面有公交車,可以乘車。妻想乘車過橋,我不同意,乘車不過幾分鍾,一閃而過,不會留下深刻印象,一步一步走過去,才能感受大橋的魅力。妻同意我的意見。
通往大橋的路很長,坡度很大,車流不斷,轟轟作響。兩側是茂密的樹木,走了很遠,還沒看見大橋,連長江的蹤影也望不見,以為走錯了路,想找人打聽,適逢中午,沒有行人,只好硬著頭皮前行。還好,前面有公交站牌,停下來瞧瞧,沒錯,前邊就是長江橋。
轉過一道彎,一座青山驀然出現在視野里,打開旅遊圖查詢,上面赫然標著兩個字:龜山,腦海里立刻閃現出耳熟能詳的詩詞: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小學時就學過這首詞,知道長江大橋飛架於龜山蛇山之上,看見了龜山,長江大橋還會遠嗎?
繼續走一程,前面露出一道明晃晃的白光,隨著腳步移動,白光擴展開來,那是長江水反射的陽光。妻第一次見長江,有些激動,不覺加快了步伐。江面上明亮亮的,,波光閃閃,隱隱還有斑斑黑點,細看,是航船。
登上橋頭,放眼遠望,水面寬廣,水天相接,靜若圖畫,平如鏡面,頓時,胸懷開闊了,心情豁朗了,恍惚間產生了飛的慾望,幻想著像鳥兒一樣,在江面上展翅翱翔。將視線拉到橋下,奔流不息的江水呈現出另一番模樣,渦流湍急,波浪滾滾,凝視久了,竟覺得水面是靜止的,大橋逆水而行,似行舟,有些眩暈。再望不遠處,一艘艘航船彷彿停在江面上,分不清是在靜止的江面航行,還是江水流過靜止的船舶,凝望片刻,方發現船與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船舶正在航行,忙忙碌碌,來來往往。
到了大橋另一頭,下面有展覽廳,走馬觀花看過去,毛澤東來過,雷鋒來過,許多名人來過,大橋的歷史就是新中國建設的一個縮影。
走過長江橋,花費了兩個多小時,累,更多的是興奮,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長江,慢慢地感知大橋,如美味,如佳釀,要細細品,細細體會,才能感受其中的韻味。
下了橋,妻由衷地感慨,萬里長江第一橋——了不起!我也發感慨說,大橋飛架於滾滾長江之上50餘年,歷經緩緩江水沖刷,歷經數次洪水襲擊,歷經日落日出幾萬次,巍然屹立,堅如磐石,不得不讓人對大橋敬佩。妻說,更讓人敬佩的是大橋的建設者們。我說,是。
4、長江情
或奔流不息,或涓涓流淌,不管你怎樣,都是生命的動力,是對生命的敬重。
長江,我心中永遠的母親河,更是我的希望和信仰,看著它,純潔高尚的靈魂,永遠向前的生命力。
知道家門口就是長江流過的那年才上小學。天真稚嫩的孩童聽到長江就在家門前,掩蓋不住興奮的傻樣讓人忍俊不禁。老師也是一副自豪的樣子告訴我們,這條神秘的河流就是長江,於是乎我很驕傲我家門前有長江流過。有時候約幾個小夥伴去江壩上玩耍,但就是不敢下去看看它的真面目,只看到好多船在上面飄盪。
記憶中總有幾幕讓我難以忘懷的畫面。還記得第一次被人追時候的羞澀和開心。雖然嘴上總是罵對方,但是在長江面前我怎麼也掩飾不了內心的喜悅。當然,更多的不是開心,是羞愧。早戀畢竟不好。
那年的端午節,放學後同學們都去看龍舟,我和他也去了,我知道他在看著我,可我裝著不知道,偷偷地享受這種快樂,談不上喜歡,只是懵懂的感覺,映著那日下午的長江,水天一色的晴朗與干凈,微風牽起的衣角,飄飄的感覺,還有一點點加速的心跳。
還記得第一次和最好的同性朋友看江的經歷。我們承受著中考的壓力。忍受著父母的嘮叨。抽個空來到了江邊,有著一片像樹林的江邊。旁邊是一個月牙形的湖。她說我們倒著看看,你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是世界的另一頭。是樹根,是堅持的足跡,是腳下的土地。
我們看著遠處的一片樹林。就有了一個承諾,等我們都考上高中,我們一定要來一個長江大冒險。去看看那片樹林里,是不是有傳說中的野獸,是不是可以像魯濱遜那樣的生活。那日艷陽高照,正值春天,遍地的野花,油油的小草,稀稀落落的小野花,告訴我們春天來到了,希望從花開啟。
現在的我,每次回家透過巴車的窗戶看到那熟悉的江水,內心還是頗為激動。兒時的夢想已經實現,現在的我有了一份自己的工作,並在平凡的崗位上平淡地生活著,感受著朝陽的美好與夕陽的無奈,有了一位值得託付的伴侶,雖然不轟轟烈烈,可也算幸福。可是,我卻幻想著還是那年站在長江邊上看船的孩子。
生活中有太多的坎,總會磕磕碰碰,有時候甚至找不到方向,有時候會遇到風浪雨雪。想起那些年的雨雪,盡管風大,盡管雪大,盡管閃電在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我都堅持騎車去學校,十幾里的路,因為到達終點的希望一直在支持著我,如長江,奔流不息。
5、長江與歷史
古來,多少文人墨客總喜歡涉水長江覽勝三峽。面對滔滔東去長流不息的大江,腳踏江岸硝煙早逝的古戰場,耳聆老翁「人道是」之類傳說,觸景生情、弔古思昔,遐思聯篇,往往把長江與歷史緊密聯系起來。看到它,彷彿見到了上下五千年悠悠歷史長河,想到了人世滄桑之艱辛漫長。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兩次登臨京口北固亭,敬仰千多年前吳國國王孫仲謀之際,感嘆多少英雄人物隨著歲月悠悠,如同長江滾滾東流,不復存在。
其一,《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其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樓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明代文學家楊慎一生正直,生涯坎坷,看破古今英雄成敗,僅為後人笑談而已。作詞《臨江仙》感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閣詩》道:「……,閑雲潭影日悠悠,物轉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滕王閣外的閑雲潭影連同昔日造閣的滕王,隨著物轉星移,現今無處可覓,惟有長江依然無盡東流。
初唐詩人崔顥的七侓《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又是黃鶴樓前的滔滔長江和空中悠悠白雲,見證了昔人乘鶴而去的千載傳說。多好的「活歷史」!
清人撰於昆明大觀樓之長聯的下聯里:「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挎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可嘆啊!數千年往事及漢唐宋元的偉烈豐功,隨著滾滾歷史長河悄然流走,多少英雄誰在?偉烈豐功何在?
流傳經久的俗語,「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更是歷史。
想來,古來文人之如此,首先,恐怕是長江滾滾向前經久不停與歷史長河的悠悠不息,何等神似。而且,長江歷史比華夏歷史更漫長。其次,古代有多少重要的歷史事件發生在長江沿岸,特別是戰爭,留下多少古戰場遺址和故事。
再次,長江乃集古跡名勝和三峽美景一線,多少文人墨客夢寐嚮往。他們借著睿智目光滿腹文采激情四溢和富於遐想,大筆一揮,長江更加迷人,充滿歷史光彩,如同歷史長河。最後,大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民族,皆有大河流域為其發祥與繁榮之地,一代代子孫和文明由此潤育出來,並見證了悠悠歷史滄桑。
然而,歷史畢竟不能等同江河,一人文,一自然,神似形非,虛實有別。大江乃實,看得見摸得著掬水可喝,除污染水,誰也離它不得。歷史乃虛,文字記載,文化傳承,可詳可略,可深可淺,正史野史,有真有偽,當不得飯吃。
只有真實歷史才有益人類。江河則不同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管是否改朝換代,不管有多大人定勝天的意志,也不管人們多麼贊美頌揚她,她們有著自身的自然規律,該咋作就咋作。
一當暴雨傾盆多時,發起威來,可沒那麼溫馴隨和,泛濫成災,毀堤漫岸,淹沒農田人家,給兩岸兒女帶來巨大災難,任你哭天喊地,母親河不理的。即便在人類長期改造中有所變化,比如加高河堤開道分洪,總的形態功能和規律始終不變,任性不羈,本性難移。還有,大江東流,終歸大海。
長江再長,也只6200多公里,有限的。歷史卻是無限,不到世界末日,歷史還得延伸。水向低處流,人卻往高處走,歷史雖有起伏曲折,有過歷史周期律,但絕不是簡單循環,而是螺旋式上升,離茹毛飲血原始起點愈遠了。歷史根本規律是向著理智和進步的高處,向著文明和科學的高處前進!
看來,把長江喻為歷史長河,只是文人的形象思維方法的和人文理想罷了,當真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