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小故事
㈠ 關於冷漠的故事 有誰知道。
杯水的冷漠
你可以用愛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那是一家快餐店,地處鬧市,生意興隆。
有一天,一位年輕的女子抱著小嬰兒來到店裡,她想為孩子買點喝的。不過,滿店都是可樂、雪碧之類的冷飲,實在不適合小嬰兒。左看右看,她終於發現,店裡有台飲水機,裡面的純凈水,倒可以讓孩子喝一點。於是,她試探地問服務員:「你好,能給我一杯水嗎?」服務員看她一眼,隨口說道:「拿杯子來。」她一愣,趕緊說:「對不起,我沒有杯子。」「那不行。」服務員的回答異常簡潔。「拜託了,用店裡的杯子行嗎?我付錢。」她繼續懇求道,「孩子渴得厲害。」「杯子不單賣,你買杯飲料吧。」服務員的聲音中明顯地多了幾分不耐煩。「孩子不能喝飲料,就請你給我杯水吧。」她的聲音有些顫抖了。這一次,服務員沒再理她,而是轉過頭去,接待下一位顧客……
那一天,年輕的女子帶著嬰兒到家後,就和鄰居聊起了當天的事情。聽了她的遭遇,鄰居很是氣憤:「這家店太刻薄了,以後我是不會再去了。」「是啊,我也肯定不會再去的。」說完,她們各自回了家。
鄰居是位中學老師,學校就在快餐店的旁邊。第二天上班後,鄰居就和同事們說起了她的經歷。大家一聽,感慨不已:「太過分了,連杯水都捨不得。」「這樣的店,最好倒掉。」「是啊,是啊!」……再和學生聊天時,老師們都會提起那件事,然後叮囑一句:「你們以後最好少往那跑。」同學們回家後,紛紛和家人說起那件事,末尾還要加上一句:「我們老師說了,以後少到那兒去。」
快餐店依舊天天開門,迎接四方來客。只是誰也說不清,是從哪一天開始,餐廳開始變得冷清了。而在以前,餐廳幾乎是日日爆滿;尤其是周末,那些穿著校服的學生們,總是在櫃台前排著長隊。可現在呢,店裡很難見到那些年輕的身影了。學生少就少吧,可奇怪的是,其他的顧客竟然也很少光臨;偶爾有人光顧,也是買了東西就走,很少在店裡坐一坐。店裡的座位,大多都是空盪盪的,看上去,整個餐廳,死氣沉沉。
為了改善營業狀況,快餐店推出不少新措施:有獎就餐,套餐打折,贈送禮品……但這些活動,只能在短時間內聚攏人氣,要不了多久,店裡便冷清依舊。
漸漸地,又有不少餐廳進駐鬧市,在快餐店的前後左右,多了水餃店、面條店、豆漿店……快餐店的生意,更是每況愈下。
終於有一天,快餐店黯然關了門。當店裡的員工收拾東西離去時,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個不幸的結局,就始於一杯水的冷漠。
㈡ 關於冷漠的故事300字
曾幾何時,一顆熾熱的心總覺得這個世界到處都充滿了溫暖和熱情,到處都充滿了友愛和友善,到處都充滿了真誠和敦厚。一直認為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是充滿人情味的。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善良和誠實,與生俱來的一顆透明和豁達的心,總覺得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好人,都是具有良好人性的人。即使偶爾的某一個人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展示了其人性中最卑劣或者齷齪的一面,也覺得這是任何一個人在一生中都免不了犯的錯誤。因為人必定是凡夫俗子,誰也不能夠一生聖潔無瑕。
但是,忽然有一天,就像大夢初醒一樣,覺得這個世界的人突然都變了,變得神秘莫測,似乎每個人都戴著面具,而且不止一個。剛開始覺得自己的感覺有了問題,甚至懷疑自己的精神有了問題。因為人不可以一夜之間就變得不可思議,變得冷淡、自私、無情和無恥。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經歷了更多的血淋淋的事實的驗證後,終於明白,這個世界的確變了,變得冷漠了,變得自私了,變得無情了,變得無恥了。所有這一切,不是世界在變,而是主宰這個世界的人在變。
如今,當我們遊走在這個充滿浮華誘惑的時代,當我們在享受時代發展帶給我們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時候,當我們遊走、應酬於各色人群之中時,我們似乎都有這樣的體會,那就是在浮華和喧囂的背後,我們感覺到的是冷漠,是人與人之間一種誰也感覺到的冷漠和虛偽。但是,我們切身的真正感受是這個社會在逐漸變得冷漠,特別是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在變的冷漠,變得自私,變得無情,甚至變得無恥。我們身處太平盛世卻倍感內心的寂寞和孤獨,每個人都在尋找一種真誠友善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誰都覺得別人冷漠,但是誰也不承認自己冷漠。
曾經以為自己一顆熾熱的心永遠不會冷淡和冷漠,但是,在經歷和遭遇了太多的冷漠、自私、無情和無恥後,那一顆本來熾熱的心也逐漸變得有點冷了。在無數的夜晚,面對黑沉沉的天空,一顆有點孤獨寂寞的心面對蒼天懺悔,希望自己的心永遠保持一點溫度,即使要變,也不能夠變得沒有一點溫度。因為,人畢竟是熱血動物,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如果我們的心變得和動物一樣冷(其實其他動物的心未必是冷的,也許比我們還熱),我們人類還真的就是不如禽獸。生平最愛看的電視節目之一就是動物世界欄目。動物世界的弱肉強食讓我們感到了生存的殘酷和殘忍,感到了這個世界就是強者生存的世界。但是,從動物世界各種動物血緣之間表現的那種親情和種群內部的那種凝聚力和對外抵禦力,讓人覺得和動物們相比,我們人類做得太差了。我們人類比其他動物更殘酷和殘忍。幾千年來,我們人類一直在人與人之間爭斗、掠奪、殺戮。這種爭斗、殺戮、掠奪從來沒有停止過,並且隨著社會物質生活的高度發達,這種爭斗、殺戮、掠奪與時俱增。人的心靈就在這種斗爭中變得冷漠,甚至沒有人性。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親情友情。當所有的人都將親情友情看得如糞土,而將名利看得重如生命,將金錢財富視為人生的第一追求。為了所謂的功名利祿而將人應該具備的人性中美好的東西全部拋棄,我們的這個社會能夠不冷漠嗎?「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自落……」千年前女詞人李清照發出的感嘆,如今回味,在我們當今的社會這種「薄」,這種「惡」,似乎有過之而不及。冷漠、自私、無情、無恥在潛移默化的變成這個社會的主流意識,為了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人似乎可以拋棄一切,包括人世間最珍貴的親情友情和淳樸的人情。「情」,變成了這個世界最不值錢和不值一提的東西。殘酷和殘忍的社會似乎在告訴每一個人,將所謂的「情」字看得高於一切的人只能喝西北風和被別人玩弄於股掌之上。因為所謂的「情」,在越來越多的人眼裡已經變成了這個世界上最不值錢和不屑一顧的東西。「情」已經變成人們之間進行交易的一種工具,用完了就可以扔到一邊。
是什麼讓我們的心變得冷漠?人心難測是古今未變的法則。難測不害怕,害怕的是人心變的冷漠、自私、無情、無恥。人心真得變的冷漠了嗎?也許是筆者有點神經過敏,有點杞人憂天。但是,筆者相信,這個社會上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在穿梭於人流涌動世界時,最迫切的感受就是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越來越缺少人味了。人身上的人味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金錢、財富、地位、權利。
也許是世界變得太快了,變得讓人有點措手不及。當人們都沉浸在追求功名利祿的漩渦時,人們已經沒有精力和時間顧及人與人之間最純朴最簡單的需求:親情友情和人情。也許我們解釋人心變得冷漠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全是金錢惹得禍。為了生存,為了殘酷的競爭,我們不得不暫時放棄或者拋棄人性中最美的東西,甚至不惜讓自己變成禽獸。因為這個世界變得只認一個字了——錢。這個世界評價一個人的標准和衡量一個人尺度就剩下一種標准,那就是你本身擁有的財富和金錢的數量。「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諺語如今被「沒有錢辦不到的事」所取代。錢,或者說財富,變成了凌駕於一切之上的至高無上的人們的共同追求。
人為了生存的需要,追求功名利祿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在追求名利的過程中將我們人性中最寶貴的親情友情和人情拋棄,是不是作為這個世界上最有靈性的動物,我們付出的代價有點太大、太慘痛。因為,作為最有靈性的動物,我們除了物質的需求外,更多的需求是精神層面的。這也就是人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最主要的原因。
置身於我們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置身於人潮湧動的世界,我們感覺更多的是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陌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越來越冷淡。似乎每個人都將自己心靈的窗戶關閉,走進別人的心靈變得非常難。哪怕是自己平時最信任的人也非常難。繁華熱鬧的人世背後隱藏的是人性的冷漠、自私、無情和無恥。每個人都在詛咒別人變得冷漠不近人情時自己也在變的冷漠。心靈的沙漠化變成了一種趨勢,一種潮流,一種傳染病。
是什麼讓我們的心靈變得冷漠?也許是一個很難解釋的社會問題。人心的冷漠或者說沙漠化有諸多原因,但是不管什麼原因,作為萬物中最有靈性的動物,如果逐漸變得冷漠、自私、無情和無恥,並且成為一種共性,這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不幸,也是每個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的最大的不幸。「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人心的冷漠必然導致我們生活環境的冷漠,生活在其中的每個個體生命都是最大的受害者。為了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和溫馨,為了我們心靈的升華和凈化,讓我們共同來拯救我們的靈魂吧。
「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常拂拭,勿使惹塵埃。」為人一世,應該經常修身明性,勿使我們的身心染上過多地人世塵埃。讓心靈經常沐浴在一種清明寧靜淡泊的氛圍中,也許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幸福。
㈢ 關於冷漠的故事
對一名落水者,群眾圍觀20分鍾之久無人跳水救人,最終看著溺水者掛掉。
還有某跳水救人的英雄把衣服留在岸邊,最後衣袋裡的錢和證件都被偷掉了。
還有太多了吧……人性冷漠的事件和人性溫暖的事情一樣多。
人性並非想像的那麼冷漠也如同沒有那麼的溫暖一樣。
但是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視角去看這世界
可以用自己的行為來改變自己與世界的聯系
不指望這世界溫暖或冰冷多少,但自己卻足以溫暖或冰冷自己或是別人的心靈。
面對著沉默不語的男人,你是否能猜透他的心思?那個原本與你推心置腹、侃侃而談的男人,彷彿開始疲倦,不知從哪一刻開始,就會把心鎖住,不再回應你。
是女人的喋喋不休嗎?是女人的恨鐵不成鋼嗎?是女人的過分關愛嗎?是女人太注重家了嗎?
女人在不斷反省自己的不足時,是否男人更應該反省一下。為何那個乖巧可人的小女人變成了河東獅吼?為何那個女人靚麗的容易變得如此的憔悴?為何女人嬌嫩的雙手變得粗糙不堪?為何女人變得不再是你認識的女人?
曾有人說:「當女人找到男人的時候,她找到了生命旅程的歸宿;當男人找到女人的時候,他在女人的世界中重新發現了自己。」
男人在牽手說願意照顧女人一生的時候,是否想過會有這樣的結局。
冷淡是最傷人的鋒利劍。女人在愛情里迷失自己;女人在不滿中喋喋不休;女人在失望中心灰意冷;女人在絕望中不再注視男人的冷漠。
當一個女人還在恨男人的時候,只是因為女人心中還有愛,愛得越深,恨得越苦。當愛全然逝去時,留下的不是恨,而是冷漠。其實冷漠才是對一段曾經擁有的愛的最徹底的告別。
所以,當女人也漠視男人的冷淡時,愛已經走到了盡頭。女人不會再為男人而牽腸掛肚,女人懂得了愛自己才是最真,女人學會了放棄,女人不再等待,不再企盼,女人心裡不再有恨,剩下的只有比之男人更甚的冷漠。
情是火,同時點燃了兩個人。但人不是油庫,燒到精疲力竭時,男人開始逃避,女人開始抱怨。如果愛的最終結果是這樣,那還不如當初做雙陌生男女的好。
奉勸天下所有相愛的男女,不要用你的冷淡來面對你的愛人,用你的心去苛護,用你的真情去回報。人生是段長途跋涉,坦誠相待、攜手共進才可以相伴到老。婚姻中不可缺少愛,有了愛,愛對了人,方可以談幸福。
㈣ 求幾個豐富內涵的小故事,要能體現當代人的冷漠
如果有人在街上掉了東西,在他的身後有人看見,而且看見的人離失主較近,那麼這人便會提醒失主,但卻不會彎腰撿起物品放到失主手中,多半都是從邊上繞過,讓失主自己回來撿。還有一種情況,看見的人距離失主較遠,他們則不會提醒,當走近了後,看看是不是貴重物品,如果是就會撿走,如果不是,連把物品從地上撿起,都覺得麻煩,甚至會直接從上面跨過去。
㈤ 名人對自己的兒女冷漠的故事
《後漢書》記載孔融「又前與白衣彌衡跌盪放言,雲「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這番「大逆不道」的觀點在當時真可謂捅天之過了,尤其是從他這樣的儒家正根嘴裡說出來,更是不能讓深受「三綱五常」影響的民眾所接受。就是這番言論從孔融嘴裡堂而皇之的說出來了,被一個「四歲讓梨的人」大義凜然的說出來了。孔子的思想真的高貴了嗎?孔子死的時候讖語「不知何一男子,自謂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床,顛倒我衣裳。」孔子只能想到他死後200多年後的事情,他卻沒想到真正的把他「衣裳顛倒」了的人是他的子孫孔融。
孔融最後被政敵曹操謀害了,而曹操加給孔融的最大罪證就是「父母於子無恩論」。孔融是站在父親的立場上發表這樣的言論的(請記清這一點,也是我寫此篇時所站的立場),同時他對自己的一雙兒女也是這樣對待的,不受半點恩德。被抄家的那一刻,他固執的反問子女「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於是把本來「寄它舍」有望逃脫厄運的子女也都赴刑了!這種「父母不與子女恩」的行為也印證了他的思想言論。只是過於殘酷了些。
希望採納
㈥ 人性冷漠的例子
記得我讀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現在想想,全他娘的廢話,有誰誰誰還去和我們扯這個,大家眼裡有的,恐怕只剩下名和利,我記得,上次從南昌買車票回廬山,是下午4點10的一班車,被我記成了4點20,4點從車站附近的網吧走向車站,到的時候已經4點5分了,排隊的人多的我想宣傳計劃生育,排隊是不可能的,我跑到前面去,叫前面的姐姐幫個忙,從她臉上的表情我讀到了中國人的冷漠。
我記得當時禮貌的,把三從四德都比下去了,不停的姐姐的叫著,人家理都不願意理你,我不是刻意去指責她,因為我真的很趕時間,還有5分鍾就開車,如果沒趕上,那我必須在南昌過夜,她只是淡淡的說了聲,到後面排隊去吧,人家都這樣,說實話,我當時心都涼了,中國人的素質就是這樣?
最後還是麻煩人家售票員幫我買了張票,當時這件事對我的搐動太大太大,中國人人性的冷漠化,以及中國人的素質,在我看來,真的需要好好改善,前幾天寫了篇文章,從八榮八恥...看中國教育_______看15歲小女生如何評判中國教育 ,我在文章中寫到不管是做人,做學生,做一個公民最基本的教育底線,居然拿出來作為宣傳,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中國人的素質普遍性下降。
現在想想,我確實寫錯了,也想錯了,中國人的素質本來就不高,所以需要八榮八恥來規范,宣傳,教育我們大家,但是真正有多少個人做到了,我卻不得而知,從那姐姐的說話語氣,以及她冷漠的表情,我知道效果不是很好。我只能這樣說。我不是評判家,我只是站在一個小孩的角度,對這個社會發出評判。
中國人什麼時候變的一點感情都沒有?麻木的好象看破紅塵一樣,我還記得上次在湖南的公交車上,那場見義勇為,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人肯幫幫忙,如果有人可以伸出援助之手,中國人都死了么?是的,我不否認我這話偏激,當然,你們也有你們的理由,我也不在多說什麼,那都是多餘,如果我在現場,我也未必會強出頭,否則死的那個人就是我。
真的,為什麼現在的見義勇為越來越少?為什麼看別人見義勇為的越來越多?為什麼那麼多見義勇為者會死在逮徒的刀下?這些。大家都認真反省下沒?這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我記得歌里唱的多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呵,這么好的歌詞,在我的眼裡,早已經變了味,我不否認世界上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可是為什麼也偏偏也那麼一些不美好,不和諧的東西,我真的希望我們國家夜裡睡覺不要關門,所有的部門機構全部回家陪老婆孩子,所有的監獄都是空空的.........我的希望最終得不到實現!
。
㈦ 誰知道真實的關於人性的冷漠的故事
具體地點時間忘了,總之以前在報紙上看到的,都是國內的新聞:
對一名落水者,群眾圍觀20分鍾之久無人跳水救人,最終看著溺水者掛掉。
還有某跳水救人的英雄把衣服留在岸邊,最後衣袋裡的錢和證件都被偷掉了。
還有太多了吧……人性冷漠的事件和人性溫暖的事情一樣多。
人性並非想像的那麼冷漠也如同沒有那麼的溫暖一樣。
但是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視角去看這世界
可以用自己的行為來改變自己與世界的聯系
不指望這世界溫暖或冰冷多少,但自己卻足以溫暖或冰冷自己或是別人的心靈。
㈧ 感情從熱烈到冷漠用什麼小故事形容
那個時候,女孩和男孩正處在戀愛的季節。每次打電話,兩個人總是要纏纏綿綿許久。熱戀的滋味總是這般甜蜜。
未了未了,總是女孩在一句極為不舍的「再見」中先收了線,男孩再慢慢感受空氣中剩餘的溫馨,還有那份難舍的淡淡情愁。
後來,因一些瑣事兩人分了手。帶著一些虛榮和負氣,女孩很快就有了新男友,帥氣,豪爽。起初,女孩感到很滿足,也很得意,新男友帶來的新鮮感讓最初那個男孩的身影逐漸模糊。
再後來,女孩漸漸感到,他們之間好像缺些什麼,這份不安一直讓她有種淡淡的失落。
可究竟缺什麼呢?女孩自已也說不清。只是兩人通話結束時,女孩總感覺自已的「再見」才說了一半,那邊就已「啪」地一聲掛線。每當那時,她總感到刺耳的聲音在空氣中凝結成冰,劃過自己的耳膜。她彷彿感到,新男友像是一隻斷線的風箏,自已那無力的手總也牽不穩那根無望的線。
是不是每段戀情都有這樣那樣的不圓滿?女孩問著自己,神智卻被耳邊傳來的「嘟嘟」聲打碎。
終於有一天,女孩和他大吵了一架。男友很不耐煩地轉身走了。出乎自己的意料,女孩沒有哭,反而似有一種解脫的感覺。
一天,女孩又想起最初的男孩,心不湧起了一份溫暖的感動----那個每次聽完她說「再見」的傻男孩。這種感覺讓她慢慢拿起電話。男孩的聲音依舊質朴,波瀾不驚。聽著聽著,女孩竟無語凝噎,慌忙中說了「再見」……
只是,這回女孩沒有收線,一股莫名的情緒讓她靜靜聆聽電話那端的沉寂。
不知過了多久,男孩的聲音傳了過來,你為什麼不掛電話?
女孩的嗓音澀澀的,為什麼要我先掛呢?
習慣了,男孩平靜地說,我喜歡你先掛電話,這樣我才放心。
可是後掛線的人總是有些遺憾和失落的,女孩的聲音有些顫抖。
所以我寧願把這份失落留給自已,只要你開心就好。隔了好久,電話那頭傳來男孩的聲音。兩人一陣無語。
終於,女孩抑制不住哭了,滾燙的淚水浸濕了腦海中有關愛的記憶。她終於明白,沒有耐心聽完她最後一句話的人,不是她一生的官運亨通望者。原來愛情有時候就這么簡單,一個守候,便能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