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我與老橋的故事作文

我與老橋的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2-11 14:42:49

『壹』 寫我和橋感情的作文

每天來偶然或不經意的源相遇,彼此都關注,每次看到美女在你辦公室,或你跟美女在一起,我的表情隨即變成蔑視,你無辜的眼神好可憐,這份情這一生都走不出,我們不能相愛,也不能說一個愛字,唯有讓生活消磨彼此的激情,可是明明我們彼此關注,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如此。
你不帥一點也不,可我就是看你順眼,就是獨自思念你的眉眼,我知道這樣我不對,可是我無法說服自己,我選擇沉默,選擇與其他人一樣,與你說笑與你打招呼,卻全然不提一個愛字。
已經過了那個年齡,及時愛一個人又怎麼樣?彼此都有家庭孩子,愛情應該屬於年輕人,我只能懷念我那可憐但見不到陽光的曖昧情愫,除外無任何故事上演!

『貳』 我和橋的故事 高中作文

說起橋有很多,有大的橋,有小的橋。
今天,我們去植物園里的那座小石橋釣魚。拿好漁具,我們便去了植物園的石橋上,打開漁具坐在石橋上釣魚。
快到中午的時候,爸爸問:「掉了幾條了?」媽媽興高采烈的說:「三條了」。「兒子釣幾條了」爸爸關切的問。我嘴裡小聲嘟囔著;「沒釣到」。
過了一會兒,好不容易有魚兒咬鉤了,我激動的用力一甩桿兒,結果甩得太厲害,在加上橋也窄,把魚甩到了河的另一邊。我大叫:「該死的!」爸爸說:「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不能怨天尤人,釣魚本身就是鍛煉人的耐性的活動」。
我剛要坐下來認真釣魚,可是天空不作美,下起了雨。我長嘆了一口氣:「下次來一定要選擇個好天氣。」爸爸看出了我的不高興,安慰我說:「沒關系,下次我們再來釣」。
我們收起漁具走下小橋時,因走的太快而且橋面太滑,我摔倒了。我躺在橋上想哭出來,但蒙蒙細雨滴在我的臉上、身上。我享受著細雨帶給我的涼爽,我忘記了疼痛。我在風雨中躺著,橋就好像是我的床。
漸漸的我似乎喜歡上了這座小石橋,看著走過小橋的每個人的鞋,有布鞋、皮鞋、運動鞋,色彩斑斕。想想每天發生在小橋上的故事,我覺得小橋也是偉大的。

『叄』 我是一座老橋作文加上春夏秋冬四季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村裡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歲。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把王二小摔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王二小的血染紅了天!!!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後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庄村建設了「王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肆』 我想找一篇寫橋的作文 600字的

橋,大家所熟悉的事物,在山澗有獨木橋,在公路有石拱橋,在城市有立交橋和天橋。各地的橋,每一座橋都不一樣,每一座橋的故事也不同。它是人們絕處逢生的一條通道,像一條遠方的長虹出現在渴望者的心上。
日常生活中,既有有形的橋,也有無形的橋。當你要擺脫困難、跨過厄運時,你所期望的眼前那一座能使你峰迴路轉、頓入光明之地的「橋」。這也許是「理解之橋」「友誼之橋」「心橋」、「智慧之橋」、「財富之橋」、「命運之橋」「人生之橋」「親情之橋」……
橋的功能是聯接、勾通。
人在橋上走,水在橋下流。橋上的人把橋當作了路,踩著蹈著。人總是這樣的,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長,有權阻止任何東西;橋下流著的水把橋當成了弱者,「嘩嘩」地琉著,這是一種嘲笑,笑橋無法阻止它那洶涌的波濤。你是否會有同樣的感覺,如果有就錯了。每個人過橋的時候,總會彎下腰像奴才一樣,我沒見過哪個人挺著腰板走過這橋。水更是可憐的,明明已從橋的胯下鑽過,卻還以為自己是如何強大,這也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吧!強者,總像橋那樣默默無聞,橋可謂是「大智若愚」的典型。
● 橋的學名叫萬年橋,我稱她友情之橋。它曾陪伴我們走過幼稚,走過童真,走向靚麗的花季。古老的徽州文化造就了你,座座嶙峋的牌坊托舉著你,細細柔柔的炊煙籠罩著你,雙雙深情的明眸掛念著你。啊!親情之橋——友情之橋,純潔的色彩,矯健而有不失優雅的身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縷春風,一抹陽光······
● 聽,橋下傳來鳴琴一般淙淙的水聲。它,就是太平橋,一座飽含我童年與親情的橋。
● 用堅實寬厚的脊樑.背起了沉甸甸的希望,而它自己,卻累彎了腰板。
● 蘇橋美,美在建築。玉環似的石拱橋,曲線優美柔和,置身橋上,清流可掬。單孔拱橋高大者駝峰高聳、氣勢雄偉,小巧者玲瓏端莊、古樸典雅;多孔橋如一串珠鏈,使河面平添無限姿趣。平直小橋橋面與岸持平,人行其上恍如凌波微步。至於九曲橋,則蜿蜒水面,盡得水趣。還有帶屋頂的廊橋,架於兩樓之間,兩旁朱欄碧檻,掩映生姿,倒映水中儼然海市蜃樓,橋影欲飛。蘇橋美,美在題名。有以貨物命名的醋坊橋、棗市橋、鴨蛋橋等,有以景色命名的日暉橋、青山橋、綠水橋等,有以造型命名的門橋、城橋、亭子橋等,還有以花木、動物、吉祥含義命名的水仙橋、鶴舞橋、福壽橋等,橋名燦如花錦,雅俗共賞。蘇橋美,美在詩詞點綴。唐代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詩,使楓橋伴隨寒山寺鍾聲名播南北。白居易的清詞麗句,引人與之同尋「烏鵲橋紅帶夕陽」以及「揚州驛里夢蘇州,夢里花橋水閣頭」的美景。蘇橋美,美在具有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與白娘子、許仙有關的吉利橋,琴高乘赤鯉升天的乘魚橋,用柳枝作渡船的渡僧橋等,莫不發人遐想。
● 橋,成了家鄉的一道特殊的風景。家鄉的橋,不僅多,而且美。
● 家鄉的橋,美的不光是橋本身,就連橋下也是一幅幅迷人的畫卷。大川河的橋底下,被頗具匠心的人們種滿了花草,從橋上走過,一年四季都有怡人的美景。春天的嫩草剛給河床鋪了一張柔滑的綠地毯,夏天的花兒就迫不及待將它裝點成五彩。秋天,河床里的蘆花汀草茫茫一片,給你以走進大草原的錯覺,在這樣的前上走過,連心也為之開闊。而一座座汾河橋的兩岸,循堤岸建起了秀麗多姿,風采迷人的汾河公園。或紅或綠的灌木被修建成美麗的造型;椰樹般的路燈搖曳著南國的風情;花磚拼砌的小路延伸出一個個甜美的憧憬,整個的汾河兩岸,就是一個風情絕佳的長廊。
● 這橋,隔斷了苦澀,連起了甜美;這橋,送走了貧困,迎來了富裕;這橋,送出了家鄉的烏金滾滾,迎來了各地的財富滔滔,這橋,以自身的風采裝點著家鄉,亮麗著家鄉,使這一黃土高原上的小鎮成為塞上江南、人間天堂。能不愛家鄉的橋?能不愛家鄉?
● 橋啊,家鄉的橋,民族的橋,你一端連著昔日的貧困,一端連著今日的繁榮,堅實的橋墩就是我們這個民族不屈的個性。「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偉大的中國成功架設了一座座通向小康、走向世界的理想大橋。
● 我見過那巍巍的穿山越嶺的鐵路橋,也見過那雄壯的索橋,但始終不能忘掉卻是故鄉的那座彎彎如月的小橋,卧在那清清的小河上。「虹橋卧波」,小橋在我的記憶中,是那樣的清晰,是那樣親切,還時時走進我的夢鄉。
● 故鄉的小橋是有青石砌成的,橋面是十分平整光滑,橋的兩旁是撫摸光滑了的小石柱護體,小橋離水面很低,似乎一伸手就可觸摸水面,其實還遠得很,河底歷歷可數的卵石,小蝦在石間嬉戲、魚兒在石上休憩和卵石旁長著綠油油的絲草在水波中盪漾,與倒影在水中的柳影相互輝映。
● 啊!故鄉的石橋,願你挺起堅強的脊樑,載著勤勞淳樸的鄉親,連同他們的未來和希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石板橋同溪水相伴,和大地相依,與日月相望,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石板橋除赤裸硬朗的身軀外,一無所有。它不辱使命,承載踐踏,或步履匆匆,或步履輕盈,身上有數不清的一雙雙腳印,有長年風雨雪霜侵蝕的斑駁痕跡,它飽經歲月滄桑,備嘗世間涼熱。石板橋永遠那樣甘於寂寞,永遠那樣敞開胸懷,不分寒暑,不分夜晝,把人們從彼岸迎來此岸,從此岸送往彼岸,走向山外,走向四方。堅忍不拔的個性,默默奉獻的品格,平等相待的風采———我的故鄉的石板橋!
● 故鄉的橋,大人眼裡的故事,孩子眸中的跳台。
● 哦!你依然是我記憶中的故鄉的橋,童趣浸潤了你,故事神秘了你,而你造就了奮進的勇氣和力量。一個又一個年輕人踏過你堅實的軀休走了出去用汗水和智慧營造了屬於自己的一方天空,而你那滄桑的容顏里也寫滿了欣慰的笑意。
● 每當我回到故鄉的時候,我都恭恭敬敬地走上石橋。不僅是因為它的神秘、它的誘人、它的鐵骨傲氣,更因為它伴著我的成長、伴著我的希望,伴著生我養我的父老鄉親。

【第二篇:抒情文 關於橋的文章】

「東有燈台西有鵝,南有馬鞍北有雀」這兩句在民間流傳很廣的詩句記載了桂中著名商埠——龍城的四大著名景點。如今,這四大著名景點風光依舊,在人民的呵護下更煥發了青春的魅力。而現在的柳州,成為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的卻要數那飛架柳江南北,絢麗多姿,造型優美的座座大橋。

我的家鄉柳州地處桂中腹,上連風景名城桂林,下接廣西首府南寧,成為廣西的交通樞紐,但「江流曲似九回腸」這獨特的地貌,使柳州市被柳江隔成環抱葫蘆半島的河南河北兩大塊,橋梁成為南北交通急需解決的大問題,成為龍城人民歷史的期盼。

小時候,我曾聽外祖父說過一段美麗的傳說,柳江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橋!那時,浮橋是柳江河上僅有的一座木製橋。浮橋下方是用一排由幾十條相扣的小船墊起,上面鋪上一層厚厚的木版,用十分粗的繩子簡單的作成護欄,車輛不能通行,且每當刮風下大雨,行人稀少,每當夏水襄陵,水流湍急,又得把浮橋拆掉。這座浮橋的系連著我母親的童年,留下母親成長的足跡。

那時,外祖父每天都要牽著母親在這橋上來回地走著。初始,母親一看見這橋就「哇哇」大哭起來,總讓外祖父背著過橋;慢慢地,時間長了,母親開始學過這座橋,可沒有走多遠,就又是哭又是鬧的,而外祖父則總是以慈善的笑容安撫著……

隨著歷史的推移,柳州終於出現了一座水泥鋼筋建成的橋——鐵橋。鐵橋的出現名噪一時,可還是留下了許多遺憾,鐵橋只供火車通過,人們還是無法了結過橋的這一長久的等待。

到了文革時期,柳江大橋終於問世了,它了結了幾代人過橋的願望;過了不久,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二、三、四橋也出現了;接著是文惠橋成為又一亮點;如今,紅光橋也正在動工建設當中。

倘若是登上馬鞍山,眺望柳州,無論白天黑夜,展現在你眼前的都是一幅美麗的柳州畫卷。

白天,在陽光的照耀下,這橋顯得愈發精神,柳江橋是鋼筋混凝土澆築成的,它以自己古色古香的韻味,給人以朴實無華的感覺。在橋上有精雕細琢的圖案,有的是一面五星紅旗,有的是黨旗,有的是旭日東升的情景……二橋像一條龍卧在柳江上方,在這藍天碧水中,它還在熟睡。三橋又稱壺東大橋,它穿著現代化的服飾,走向新時代,在它寬敞平坦的橋面上,給予行人和車輛方便。四橋又叫壺西大橋,是一座拉索橋,單靠一個橋墩支撐著,我想它是這些橋中獨立性最強的吧!從橋的一端放眼望去,藍天碧水之間,像出了一條彩虹。文惠橋雖然橋面只能單行車輛,但卻是這五座大橋最為奪目的,它的除塵脫俗,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何等美妙!它的飄飄欲仙給人以遐想的感覺,何等神奇!它的瑰麗多彩讓人流連忘返,何等奇麗!它有四個橋墩,三個橋拱,像一座彩虹橋似的。

晚上,整個龍城便成了燈的海洋,星的世界,而這五座橋在柳江河上可謂是出盡了風頭。柳江橋上的兩排柔和的光,保留著特定年代的古色韻味;二橋,三橋及四橋燈火通明,像是嵌上了珠寶似的,在夜裡閃閃發亮;文惠橋則撒下了珠光寶氣,把柳江河映紅了,把橋的兩端照亮了,成了龍城晚上的夜明珠。

數座大橋飛架,為柳州增添了氣勢和色彩,想當年,柳州無橋,人民盼望有橋,龍城人民經過了多麼漫長的期待!如今,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推動柳州歷史的進程,經濟的發展不正是這座座大橋嗎?文惠橋及紅光橋的相繼建成,將龍城的經濟發展推向新高潮,體現龍城經濟發展的新輝煌。不久的將來,我的家鄉龍城將更繁榮,桂中明珠柳州將更美麗!

『伍』 我和蘇州橋的一個故事作文二百字

我看過許多故事,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大膽幻想;有的是科技道理……有幾個故事讓我百看不厭、回味無窮。
其中有一個故事,叫《想走路的樹》。這棵樹和別的樹不同——因為它想走路,有一天,一隻小白兔在樹底下休息,知道了這棵樹的想法,笑道:「你可能永遠都走不了路吧!因為你沒腳!」然後蹦蹦跳跳地去采蘿卜了。
面對嘲笑,這棵樹卻說:「切!為什麼一定要有腳才能走路呢!」
後來,它請求伐木人將自己鋸下來,要做一個能自由行走的樹。伐木人同意了,但卻在這棵樹上貼了一張標簽:一棵想走路的樹。後來,一位優秀的木匠發現了它,決定把它做成一輛木車,這棵樹完成了他想行走的夢。
一天,他被停在一棵樹下,跑出來了一隻老兔子,它看到這輛木車,吃驚的說不出話來,木車說:「是吧!為什麼一定要有腳才能走路呢?」
不要放棄夢想,就像這棵樹一樣,不管別人怎麼說,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會很快樂,即使沒有完成它。

『陸』 橋的故事為題作文

橋似乎是國人最先發明的。中國多江河湖泊,因此橋也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中國之大,各地的地形人情各有不同,而橋也就因地置宜,各成其色。
印象中江南的橋最多,最好,也是運用的效率最高的。曾經去過許多名橋:廬溝橋太霸氣了,趙洲橋顯得滄桑了些,風雨橋過於典雅,花橋失於雕細,那及這江南的橋,古樸,淡雅,不用精雕細刻就已使人心馳神往了。這正如江南的女子,嬌小,明媚。未施粉黛卻光彩照人。
江南的橋數不勝數。小橋流水人家,人從橋上走,水在橋下流,一切都是很平常的是。橋在江南已不在是交通工具那麼的簡單,它也成為了美的標志。江南的橋並不是孤零零的存在的,它與四周建築的結合是十分融洽的。「春城三百七十橋,夾岸朱樓隔柳條」。難怪旅美畫家陳逸飛先生將周庄雙橋繪成的油畫《故鄉的回憶》能夠馳名中外呢。
江南的人民是智慧的,一座座橋在他們的手裡成了一件件工藝品。在江南橋與水,橋與人,橋與船的結合是美淪美奐,充滿意境的。雖然廬溝曉月也是十分的絢麗,但那有江南的橋詩意昂然呢?「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在江南,一座橋就是一首詩,一個傳奇。楓橋有月落烏啼的詩境,斷橋有白蛇許仙的愛意,葬花橋有黛玉葬花的靈韻。
江南的橋固然多姿多彩,我又是生於江南,長於江南的,可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橋是單調,陌生,不通人情的。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的外婆家度過的。在村口有一條不算是太寬的河,照列也是有著一座橋的。那是座竹木橋,不寬,窄窄的,沒有任何的修飾,更談不上典雅古樸。在記憶中那橋和平地差不多,橋連著路,路接著橋。我最多隻是在閑著無事時拊在橋欄上孩子氣地往河裡吐口水。而在橋的對面卻有著一片林子,我的童年大都是在林子里捉鳥度過的。
每次當我走過橋去林子里玩時,外婆總是只會在橋邊呼喊我的乳名,等著我回去吃飯。外婆是從來不過這竹木橋的。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只是聽父母說自從外公死後外婆就在也沒有走過這竹木橋了。於是每次我玩耍回來時總會看見外婆在橋邊笑呵呵的守侯著。
直到後來我才從小夥伴的嘴裡知道了外婆不過橋的原因了。原來在村子的習俗中喪夫守寡的女子是不能過這竹木橋的,否則整個村子就會遭殃。外婆年輕的時候就從橋的對岸嫁到這里來。而在我出世的前一年外公就因病離去了,只留給外婆一間老屋和這古老的習俗。外公死後,外婆也真的再也沒有過這竹木橋。盡管外婆的娘家就在橋的對面。
外婆的堅貞也獲得了鄉鄰們的稱贊。他們對外婆的尊敬就如同對古代烈女潔婦般。我想那時如果還流行樹貞潔牌坊的話,外婆也一定能夠名垂鄉里。鄉鄰們是友善的,也是自私的,他們為了自己心理上的幸福將這種習俗強加於外婆。而外婆似乎樂於遵守和接受。只是我經常可以看見外婆站在橋邊向遠處瞭望,經常可以聽見黑屋裡外婆的哭泣。我是知道外婆的,在外婆的心理終是想走過這橋的。
如今,村前的竹木橋也早已拆了,換成了現代化的高架橋,南來北往,車水馬龍。村子裡的習俗也早已作古了,年輕的寡婦可以自由的出入。然而外婆卻已離我遠去了。我親愛的外婆呀,你終究是無法走出這座你生命中的橋。
其實我的外婆和中國千千萬萬個普通農家婦女一般,勤勞,質朴,善良。我至今也無法知道外婆的名字,一如我始終無法回憶起那竹木橋的名字。

『柒』 我和橋的故事

我和橋的故事。

嗯,算起來,我與橋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我大約三歲的時候。那時候,不才在下正在上幼兒園。

那天,室外一片灰濛,放眼天空,早已爬滿了沉甸甸的雲。城市獨有的喧囂不知何時隱去了,寂靜中透著這個年齡不能理解的壓抑,心情不知為何,一片長大後才理解的悵惘充斥著心窩。心中好不舒暢。

心不在焉的翻著不知為何物的書,有一眼沒一眼的瞟著上面的內容,心緒早已不知飛向何方。在快要翻到下一頁時,一幅圖牢牢的抓住了我的心緒,被些許瑣事壓了好幾個時辰的清明陡然翻上靈台,揉了揉上眼皮快要和下眼皮黏上的雙眼,仔細瞧來。

整幅畫兒以冷色為主調,陰沉沉的天,再配上陰沉沉的景色,好幅陰沉沉的畫!一支紅梅突兀的橫插在整幅畫的中央,看得我甚是惆悵,好好幅陰沉沉的畫就被這么朵紅花給毀了!甚是煞風景。那時年幼,不曉得其中的意境,多年後,再想起這茬子事來,細細品來,卻也品出幾味孤寂、無奈與悵惘。是以,幾瓣嫣紅甚是凄涼,甚是憔悴的躺在泥漿中,本是鮮艷且喜慶的顏色,此番下來,生生為這幅畫憑添了幾分凄涼。

一片似紫又若紅暈開在水面上,好一派人間仙境。再仔細瞧來,哦,還飄了雨,生生為這幅畫憑添了幾分神秘,幾縷朦朧。水面上橫了座石橋,甚是殘破,顫巍巍的立在那兒,生生讓人生出種錯覺,恍若風那麼輕輕的一吹,便會塌了。橋旁便是那株紅梅,紅梅旁立了個仙風道骨的人,著了身月白色的衣裳,兩隻眼睛寫滿看透世事滄桑的了悟,甚是感慨萬千的凝視著那株梅,托得甚是飄渺。編者大體不太識欣賞美景的情趣,生生將一首詞題在了我最愛的月白色上,襯得甚是醒目。

那首詞是這樣的:

卜運算元*詠 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輕聲念來,甚是上口,便越發喜歡。再念幾遍,便覺這不過四十四個字的詞蔓延著我說不出的喜歡與熟悉,恍若等候了千年的召喚。當下,好感倍增。

依稀記來,朦朧記得那時心下是以一片嚮往。

雖是上口,卻不解其中意境。於此,特特甚是悠閑地踢踏著鞋子找老師去。

老師聽了這般後,甚是歡喜的瞅著我,為我一一道來。講完時,我卻險些睡著,直到老師那句「整首詞大致是這樣了,還有些深奧的是要你以後長大了才會懂得的了。」一語定乾坤,我才將將回味,覺著無趣,再大抵沒怎麼聽,便隨意敷衍了幾句,就走人了。走出好遠,依稀還聽得見那老師在不住得誇我好學什麼的。甚是迷惑,不過是問個問題,至於么?

而今,那幅畫,那首詞,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那陸游要體現的意境——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而是那座橋,風雨飄搖,依舊不倒。

『捌』 小學三年級寫老橋的作文

在屯溪,要論最古老的橋,莫屬老大橋了。
屯溪老大橋,名鎮海橋,始建於明嘉靖15年(1563年)

老大橋十分堅固,歷經450年而不倒,也擁有著古老的文化
內涵,同時也是欣賞屯溪美景的絕佳觀賞點。
老大橋,是安徽省現存的長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
古石拱橋之一,位於屯溪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
跨立在橫江口上,東西貫穿老街與黎陽,舊時為進出屯溪的門戶,
現為通往機場、西郊和江西婺源的重要通道。
老大橋為六墩七孔石拱橋,長133米,兩端引橋各15米,
寬6米,高10米,拱洞跨度13米或15米不等.墩砌等腰三角
形,墩頂端分水石尖翹起。上部為等截面實腹式石拱,下部為漿砌
條石重力式墩台。橋面橋欄以茶園石鋪設,橋欄縱向條石兩頭鑿陰
陽榫,互為銜接;上下聯結處鑿蝴蝶形卯樣,又用鐵梢卡鎖,形成
整體。因此,橋身質地堅實,氣勢雄渾。橋上原有亭,兩端有飛檐
五脊虎殿頂建築。橋東臨街處建有高大拱門,上懸「鎮海橋」三字
金匾。
處於老大橋便能賞屯溪的大好風光,清查錫恆便有《屯浦歸帆
》一詩雲:「碧水蒙恛最上游,垂楊夾岸泊歸舟。漁歌遠近從風遞
,帆影高低帶月收。飛倦劇憐投樹鳥,長閑終羨傍灘鷗。村煙起處
樓台好,一片波澄萬頃秋.。」郁達夫浪遊到屯溪,在新安江邊夜
泊寫下了游記精品《夜泊屯溪記》,並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句:「
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
揚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