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鞋子變遷的故事作文

鞋子變遷的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2-12 11:50:21

『壹』 蕭山寧圍的感人故事,歷史變遷,創業故事,感動人物等作文

一、毛遂自薦:宣傳自己,張揚個性
毛遂,戰國末期大梁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三年未得展露鋒芒。時值秦乘勝圍攻趙都城邯鄲,毛遂於下座挺身而起,道:「毛遂願往。」平原君遂生輕視之意:「賢主處於世間,恰似尖錐處於囊中,其鋒芒亦現,今先生居此已有三年,卻未曾聽左右提起過。」毛遂並無怯意,立刻答道:「君子言之有理。賢士處世當展其才德,然欲逞才能須有表現機會,君子以賢達仁義、禮賢下士聞名於世,然君子若無趙公子之名分,地位安能顯其賢達乎?毛遂之所以未能展露鋒芒是因無處於囊中的機會,否則,早已脫穎而出,不單單是只露鋒芒的問題了。」平原君對毛遂之對答深感奇異,且事緊急,便同意毛遂同行。毛遂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有這樣一則寓言:籠子里關著兩只雞,一隻愛叫,另一隻不愛叫。不愛叫的母雞即使下了蛋也不叫,而愛叫的母雞不下蛋也叫。主人往往認為蛋是愛叫的母雞下的,因而愛叫的母雞也就常常得到主人的獎賞——一把好食。實際上不愛叫的母雞下的蛋多,但因為它不愛
叫,主人判斷錯誤,不但得不到好的食物,反而常遭主人呵斥。
「謙虛謹慎」和「沉默是金」曾經是傳統的美德,而現在人們更欣賞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式的「個性張揚」。一個人有時沉默寡言會埋沒自己的聰明才智,「酒香也怕巷子深」,應該「該出手時就出手」,只有張揚個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風采,才能創造出輝煌的業績,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作為領導人、決策者,應該以積極的措施發揮員工的聰明和智慧,應該慧眼識真才。對於那些雖沉默寡言埋頭苦幹者要給予理解和支持,讓他們有充分的信心敢於善於展現自己的個性。
二、庄宗亡國: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敘述了這樣一件事: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支箭賜給庄宗,並告訴他,「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後來都背叛我去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記你報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後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裡,使人背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宗廟。最終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放在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報仇的志向已經完成。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安定時,庄宗變得荒淫無度,混在伶人中間,不問國事,最後導致身死國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是自然的道理。
孟子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要想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保持奮發進取的積極心態。
在逆境中這種心態可以使人毫不氣餒,在重重困難中,迎接光明的到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隱忍多年,當馬夫,做僕役,忍辱負重,打敗了吳國。明代李自成勢如破竹,打進了北京城,當上了皇帝。
創業難,守業更難。越王勾踐成功後失敗了,李白成成功之後失敗了。驕傲輕敵使他們失去了昔日的銳氣,沉湎於歌舞昇平,太平盛世,豈能不敗。
與此相反,順境中進取,警鍾長鳴的正面事例也有很多。唐太宗李世民以史為鏡,使唐朝達到了「貞觀之治」的頂峰,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跡也證明了這一點。
勝不驕,敗不餒,始終保持銳氣,積極進取,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三、智永與退筆冢:持之以恆,勤奮執著
智永是南北朝時代陳朝永欣寺的和尚,名叫法極,別號智永禪師,浙江會稽縣人。本姓王,是東晉王羲之第七世孫。智永的書法,以羲之、獻之父子為宗師,筆力縱橫,能綜合各種書體的特色,尤其擅長草書。他建了一棟樓房,每天專心在樓上習字,曾立誓:「學不成,決不下樓。」後來果然苦學有成,成了著名的大書法家。當時遠近人士,慕名求書的很多,每天絡繹不絕地從大門進進出出,連門檻兒都給踏穿了。智永把寫禿的筆頭,放在大竹筐里,前後30多年,日積月累,居然裝滿了五大簍禿筆,後來他還特別把這些禿筆埋起來,取名「退筆冢」,並且寫了文章記敘緣由。可以想像他學習書法的毅力和專心。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為了激勵自己奮發寫作,在銅鎮尺上刻了一副對聯式的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後來終於成了中國著名的小說家。
「業精於勤,荒於嬉。」勤奮對於一個人的生存、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勤奮是人的一種進取精神,凡勤奮的人不管天分高低,身處逆境或/頃境,都有一股自強不息的勁頭。
唐代顏真卿有一段話:「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識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代文學家郭沫若說:「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奮是成正比例的。」
四、鄭板橋教子:培養自立,教子有方
清朝乾隆進士,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52歲才得一子,對其管教甚嚴。據說他在病,危時偏讓兒子親手做饅頭給他吃,兒子不會做,就命他請教廚師。待饅頭做好時,他已咽氣。他給兒子留下這樣一張字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鄭板橋的教子方法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家長應當首先教孩子學會生活。
一些家長把孩子當成「小皇帝」,總怕孩子受「委屈」,就連削鉛筆、裝書包、穿衣服、整理床鋪等事情都統統包下來,以致孩子上幼兒園了,家長還要喂飯。更有些年輕的家長,或因工作忙,或因怕傷神,圖省事,將孩子推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老人對孫輩的溺愛比父母更甚。這樣的愛,名為愛,實是害。
據說在一些招聘現場出現了怪現象:家長到處尋攤位詢問就業崗位,而孩子卻無所謂,在旁或坐著或聊天,對尋找崗位的洽談根本不感興趣。一些青年人靠父母養著,整天看球、旅遊、上網,倒也並不乏味。
這種狀況,不禁使人想起了清朝的八旗子弟。清朝後期時,原八旗的王公貴族,因四海「承平」日久,沒有戰事,加上過分溺愛子女,為子女營造了享樂的環境,因而,八旗的王公貴族子弟大都不肯讀書或學習騎射,溺於物質生活的享受,從而一代不如一代,成為無一專長本領、只會吃喝玩樂的寄生蟲,等到社會發生變化,他們只有乞食挨餓窮困潦倒的份兒。
五、唐太宗成為明君:以古為鏡與以人為鏡
公元642年,宰相魏徵卒,唐太宗親臨慟哭,並追思不已。其後,唐太宗上朝,念及魏徵在世時的諫諍,對左右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唐太宗晚年所說的這段話,就是著名的「三鏡說」。唐太宗之所以成為明君、聖主,恐怕與他善於以古為鏡和以人為鏡有關。可以說沒有魏徵的勸諫,就沒有大唐的興盛。
我們要對不同的反對者採取不同的態度:對善意地指出我們的缺點和失誤的要歡迎,要團結,對惡意的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的要堅決斗爭。
我們需要反對者的存在。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學習中,或者社會交往中,反對者會使我們更加清醒地審視自己,找到不足,改正失誤,從而使自己不斷完善和進步。
從對反對者的不同態度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甚至命運。西周的厲王面對百姓的意見要「防民之口」,唐太宗對魏徵的反對卻是從善如流。狹隘的思想導致厲王「流於彘」的命運;博大的胸懷使唐太宗成為一代明君。
不同的反對者在歷史上有不同的地位。反對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者們已經「灰飛煙滅」,袁崇煥因反對權奸誤國而名垂青史。
我們不能因為反對者的反對而懷疑自己,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立場,要善於區分反對意見中的「善」與「惡」,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六、拾葚異器、卧冰求鯉:回報母愛,感人至深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頃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讓他帶回去供奉母親,以示敬意。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20餘年,後從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母愛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從我們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再到長大成人,哪一天離開過母親的呵護和牽掛?下雨了母親為我們撐起一把傘;天冷了,母親在燈下為我們趕織毛衣。我們失意的時候,母親用溫暖的話語,鼓勵我們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母親的一生可能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母親卻嘔心瀝血竭盡所能為我們鋪平人生之路。
我們不能光享受母愛,也要回報母愛。母親愛我們是天經地義的,我們愛母親,也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七、張英讓地面:寬容待人,海闊天空
清代宰相張英和葉侍郎毗鄰而居。葉家修院佔了張家三尺地面,張老夫人為此修書送到京城張英處。張英以詩回復老夫人:「千里修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老夫人接信後立即令家丁將院牆讓出三尺。葉家甚感斷隗,也將院牆退後三尺。
寬容是一種理解、體諒、尊重他人的品格修養。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堅持原則的豁達大度、胸懷寬廣,而決不是無原則的遷就與退讓。寬容是一種友愛,寬容是一種尊重,寬容是相互的。
生活不是平靜的港灣,難免會有風浪。生活里出現糾紛、矛盾、誤會乃至爭吵時,你不妨借鑒一下清代張宰相的處世之道,學會寬容。「忍讓一下海闊天空;寬容處事風平浪靜」。清代林則徐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法國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八、明山賓賣牛:誠信待人,美德流傳
南北朝時,有個貧寒的讀書人叫明山賓。除了父親留下的一頭牛,他別無他物。一年春天,正值青黃不接,家裡揭不開鍋,明山賓只好把牛牽到集市上去賣。他到集市上一看,人家的牛又肥又壯,自己的牛又瘦又小。等了半天才把牛賣出去。明山賓走出集市不遠,忽然想到:這頭牛從前得過蹄疾,如果勞作過累或者牛棚過於潮濕,蹄疾就會復發,而今換了主人,不知正確使役,到時候,人家不是等於買了一頭沒用的牛嗎?於是,他急忙趕回去找到買主,把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還特別囑咐使役、飼養的方法。買主聽了,要求明山賓退回一些錢,明山賓想想也是,就退還了買主一些錢,然後心情輕松地回了家。這件事傳開後,人們都稱贊明山賓的誠實美德。
美國歷史上傑出的總統林肯出身貧寒,但為人公正誠實。 21歲時,他在朋友開的一家商店當伙計。一天,一位老婦人來買東西,多付了12美分。林肯當時並沒有發覺,等他結賬時發現多了錢,當晚就步行6英里路,把多收的錢退還給老婦人。又有一次,一位顧客來買茶葉,少稱了四盎司,他又跑了一段路,把少給的茶葉補上。
誠信是一種老老實實、實事求是不作假作偽的處世態度、為人品質。誠信得人心,誠信的人擁有朋友,擁有事業。弄虛作假,撒謊欺詐,最終沒有好下場。虛偽絕不可能成為永遠的屏蔽。
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周恩來說:「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美國的富蘭克林說:「誠實的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法國大仲馬說:「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了。」
誠信是做人之本,立業之本。

『貳』 40年上海的變遷故事觀後感600字

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在這個城市匯集了來的不同膚色,不同國家的人。

依稀記得,小時候眼中的上海。

那時候我去上海,那大概是幾年的事情了。

記得,雖說上海由很多高樓,但是那是不完善的,雖然有綠化地,但是堆滿了垃圾;雖然有車但是很少,只看見馬路兩邊有很多掃不玩的垃圾,很糟糕。

記得有一句話,寧願要浦西一道牆,也不要浦東一座房。但是現在,浦東的發展蒸蒸日上,日新月異的變化,揮手過去的一切,浦東真是個美麗的地方!

說明上海的變化很大,是全方面的!現在上海是現代化的,現代農業開發區說明上海在農業上也比較注重。上海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上海更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它是面向世界的!所以有許多外國人願意在上海安家落戶.

上海市,一個美麗的城市在不久,就是世界矚目的世博會.世博會是一個很重大的活動,選在上海這說明上海市有資格的,說明上海是一個被認可的地方.

即使這樣作為上海人我們還是要自己反省一下,為什麼在大廣場上還會有口香糖;為什麼還隨地人垃圾;為什麼還要亂穿馬路,這些我們都應該反思!

此外,在我眼裡,上海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作為一個上海人,我很美妙地看到,上海的大變化。

很多年前,上海沒有大的橋梁和寬闊的馬路,有的只是擁擠的小馬路和蜿蜒曲折的田路。現在,我們可以發現,上海隨處可見的大橋梁,寬馬路,以及到處高樓;人們以前住在狹窄的街道、小房,但現在大多是在大屋、樓房居住。如今的上海,已經比以前的上海還要美麗、還要發展、讓我們生活的還要舒適。

『叄』 「年」「錢」「福」的起源和演變及背後故事600字作文

"福"字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常用字,用來表示"幸福"、"福氣"等義。《說文解字》里說它是從"示"、"畐"聲的形聲字,福字從示,是與祈禱有關。
從上列甲骨文字形來看,它的左半部的上面是個"酉"字,是個盛酒的容器,實際上就是個"酒"字的初文。左下半部分是兩只"手"(又),表示雙手捧著一個酒樽;它的右半部分是個"示"字,代表祖先的神主;整個字的意思是會意雙手捧著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獻,求得神主保佑。《說文解字》在解釋"福"字的意義時說"佑也","佑"就是賜福、保佑的意思。金文字形較甲骨文字形有所變化,首先是該字的左右結構換了個位置,"示"由右移到左,而"畐"由左移到右,同時金文比甲骨文還省去了捧酒的兩只"手"。小篆的形體基本沿襲了金文的字形結構,只是它的右半部分走向了線條化,變得不像盛酒的酒樽了。楷體的結構與小篆的結構基本一致。
古代祭祀是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如《左傳·庄公十年》里說"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說:小的誠心沒有達到誠信動人的地步,那麼神是不會保佑他的。祭祀後要把祭品(酒、肉)分別送人叫"致福"、"歸福",由此引申出"幸福"之義,用作名詞,這是"福"字在今天常用的含義。戰國時期的哲學家韓非子認為"全壽富貴謂之福",古書中常說人的"五福"是:一是長壽,二是富裕,三是康寧,四是修好品德,五是考終命。人們常說的"五福齊備"就是指這些內容。

『肆』 時光在變遷,有沒有什麼事情使你懷念,請以「時光」為題材寫一篇作文,要求內容真實。

時光,一天天的在過著,過去的時光,正在過的時光,將要到來的時光,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在時光中度過著,時光中有美好故事,時光中有傷心的故事,時光中有感人的故事,時光中有留戀的故事,如果讓你握一隻時光的筆,你會選擇去哪一個時光中呢?
握一隻時光的筆,有的人會選擇穿越,穿越到古代,去看一下遠古的文明,去看一下遠古的奇妙,去看一下遠古歷史中那些我們常聽到名字的人,那些輝煌的戰役,那些偉大的發明;握一隻時光的筆,有的人會希望加到自己那回不去的小學時光,在小學校園中,與小學同學一起玩耍,一年級的童稚,二年級的純真,三年級的歡聲笑語,四年級的喜怒哀樂,五年級的酸甜苦辣,六年級的一點一滴,那些時光想要再重新回味。
握一隻時光的筆,你會回到哪個時光,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時光的作文匯總,也去領略一下別人的時光,你也來寫一下屬於你的時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