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武松打虎故事500字
㈠ 《水滸傳》簡述武松打虎(500字)
梁山好漢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十八碗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興不多事,只見一棵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猛虎傷人,但有過往客商,應結伙成隊過岡,請勿自誤。
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沒有理它,繼續往前走。
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眼睛上翹,額頭白色的老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
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
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1)改編武松打虎故事500字擴展閱讀
武松原形
明初洪武年間,梧塍徐氏九世徐麒(徐霞客高祖)以布衣承詔出使四川,功成辭官回到故里,名揚一時。徐麒請蘇州(一說為錢塘即杭州)隱士施耐庵到家裡當私塾先生。施耐庵就住在祝塘鎮環境幽美的大宅里,邊教書邊寫作《水滸傳》,當地人都尊稱他為「耐庵公"。
武松景陽岡打虎,寫得栩栩如生。據說當時施耐庵不過是到大宅里村後的後陽崗散步,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黃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為原型進行創作,把後陽崗改作景陽岡,黃狗變成吊睛白額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景陽岡位於陽谷縣城東16公里張秋鎮境內。傳為《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也是龍山文化城遺址所在地。總佔地面積33.3公頃,其中水面10公頃。景區內沙丘起伏,莽草叢生,林蔭蔽日,一派荒野景象。
㈡ 武松打虎讀書筆記500字!初中水平。謝
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長篇章回小說,也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作者施耐庵以鮮明的愛憎感情,描繪了驚心動魄的農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我最欣賞嫉惡如仇的江湖行者武松。
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人稱二郎。他「身長八尺」,「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發的男子漢」。在景陽岡,武松遇到一隻吊睛白額大虎,他臨危不懼,一把抓住大虎的頭按下黃坑裡,然後用左手緊緊揪住虎的頂花皮,右手握成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氣絕。景陽岡打虎這一壯舉,顯示了武松無比神威的英雄氣概。
武松是《水滸傳》中傑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託了人民戰勝惡勢力的理想。我要學習武松那種敢於斗爭、勇往直前的精神。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碰到一些「攔路虎」,要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張、不退縮,敢於挑戰,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難題,努力成為學習上的「打虎英雄」。
㈢ 武松打虎500字簡介
第二十三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後。那大蟲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武松只一躲,躲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卻似半天里起個霹靂,振得那山岡也動。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武松卻又閃在一邊。原來那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提不著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那大蟲又剪不著,再吼了一聲,一兜,兜將回來,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輪起稍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空劈將下來。聽聽得一聲響,簌簌地將那樹連枝帶葉,劈臉打將下來。定睛看時,一棒劈不著大蟲。原來慌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稍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裡。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武松又只一跳,卻退了十步遠。那大蟲卻好把兩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一按按將下來。那隻大蟲急要掙紥,早沒了氣力。被武松盡氣力納定,那裡肯放半點兒松寬。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扒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坑。武松把那大蟲嘴直按下黃泥坑裡去。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
515字
㈣ 也談「武松打虎」作文500字
《水滸傳》是一部備受人們喜愛的長篇小說。其中「武松打虎」這個故事更是廣為流傳,婦孺皆知。話說武松在景陽岡後一家酒店中喝醉酒後,到山上赤手空拳打死了一隻惡虎,為景陽岡的百姓除了一害,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英雄」。
而現在,有的人卻提出了質疑:武松打死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老虎,因此,武松算不上是大英雄。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首先,武松生活的時代和現在完全不一樣。那時候,人們根本沒有抵禦老虎的能力,要不怎麼會有「談虎色變」這一成語呢?這也足以說明「老虎」是古人心中的危險的代名詞。那時是虎傷人,而不是像現在的人傷虎。據《水滸傳》描述,在景陽岡一帶,不管男女老少,凡是路過的人都成了老虎的口中餐。武松聽說這一隻惡虎為害一方,便見義勇為為民除害,使人們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令人拍手稱快。從這一點來說,武松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
再說,當時人們還沒意識到保護動物與野生動物的重要性。而且,像老虎這樣兇猛的動物也經常出沒於樹林之中,傷及人類,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成了珍稀動物,成為人們的盤中餐。更重要的是,古人一見到老虎便避之唯恐不及,哪還顧得上去保護呀!正所謂不知者不知罪,武松又沒有預知未來的本事,哪想得到老虎到今日卻會如此稀少?如果武松生活在現代,我想他也會以自己的勇氣和智慧來保護這個一級動物—老虎的。
總而言之,於情於理,武松醉酒打老虎,行為可嘉,其英雄的行為值得肯定。
㈤ 水滸傳人物傳記武松500字
武松是清河縣人氏,他有一個哥哥叫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這武松兄弟雖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長八尺,儀表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氣。武大郎卻身長不到五尺,面目猙獰,短矮可笑,諢名「三寸丁枯樹皮」。
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江湖上都稱他「灌口二郎神」。為什麼要稱他為「灌口二郎神」呢?因為鎮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藝驚人,神通廣大,排行也是第二,所以給武鬆起了這個美名。
武松在家好打不平。因先前在家鄉打死一個惡霸,怕吃官司,遠離家鄉,投奔河北滄州,躲在小梁王柴進府中避禍,一住二載。其胞兄武植(武大郎),在家靠賣炊餅為生,兄弟二人十分義氣。武松離家兩年,時刻掛念胞兄。就在那年九月間,山東濟州鄆城縣宋江,因在家殺死閻惜姣(閻婆惜),也逃到滄州柴進府中避禍。宋江路過陽谷縣時,路遇武植,武植托宋江帶口信給武松,說清河縣的命案,因無人作證,官府不再追究;武植已遷居陽谷縣,等武松到陽谷縣相會,以求兄弟團聚。宋江、武松二人在柴進府中一見如故,並結拜玉蘭。宋江把武植的話告訴了武松。武松得到哥哥的消息,歸心似箭,第二天就辭別柴進、宋江,趕奔陽谷縣尋兄。
央視版《水滸傳》中的武松
一次醉酒後,在陽谷縣打死一隻猛虎,因此被陽谷縣令任命為都頭。武大郎是一個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後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姦情敗露後,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因此獲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結識了張青、孫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顧,為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酒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以及張團練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血濺鴛鴦樓,並書「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娘夫婦幫助,假扮成帶發修行的「行者」。之後,夜走蜈蚣嶺,在墳庵殺死惡道飛天蜈蚣王道人。武松投奔二龍山後成為該支「義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一,後三山打青州時歸依梁山。
在征討方臘戰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央視版電視劇中武松殺了方臘的兒子方天定被方臘砍去左臂,新版水滸傳中被方臘偷襲用鋼叉刺穿左臂插在柱子上一增添時拔不出來,為捉住方臘武松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兩版最後都是武松單臂擒方臘),回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八十歲圓寂。
㈥ 武松打虎是不是英雄作文,500字
武松打虎算不算英雄
王仁同學讀了《水滸傳》里武松打虎的故事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武松打虎是不愛護野生動物,因此武松稱不上英雄。
我覺得武松打虎算得上英雄。因為那時時宋代,老虎很多,虎患很嚴重,當地很多人都被老虎吃掉了。一次武松出去,遇見了一隻老虎,這只老虎是吃人為性的,一見到武松便張開了血盆大口,想要吃他,武松出於自衛,所以把老虎打死了。武松為民除害,人們高興地把老虎抬著遊街,因此武松還被封為督頭。
但是現在不能打老虎,因為現在野生老虎瀕臨滅絕。據科學家統計,二十世紀的野生老虎差不多十萬只左右,目前卻不到五千隻。我國只有五十多隻左右,而華南虎卻不到十隻。
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我們人類和野生動物的關系唇齒相依。眾所周知現在產於中國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少了。野馬﹑高鼻羚羊﹑麋鹿等10於種動物已經完全絕跡。而大熊貓﹑長臂猴、老虎、野象、白鰭豚等十幾種野生動物正面臨滅絕的趨勢!由於一小部分人的無知,貪婪,愚昧到處捕殺動物使得地球生態不平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總之,綜上所述,我認為武松打虎是英雄,但現在不能打虎,否則將會讓老虎很快滅絕,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㈦ 《景陽岡》武松打虎的部分讀後感 500字
希望對你有幫助:
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長篇章回小說,也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作者施耐庵以鮮明的愛憎感情,描繪了驚心動魄的農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我最欣賞嫉惡如仇的江湖行者武松。
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人稱二郎。他「身長八尺」,「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發的男子漢」。在景陽岡,武松遇到一隻吊睛白額大虎,他臨危不懼,一把抓住大虎的頭按下黃坑裡,然後用左手緊緊揪住虎的頂花皮,右手握成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氣絕。景陽岡打虎這一壯舉,顯示了武松無比神威的英雄氣概。
武松是《水滸傳》中傑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託了人民戰勝惡勢力的理想。我要學習武松那種敢於斗爭、勇往直前的精神。
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碰到一些「攔路虎」,要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張、不退縮,敢於挑戰,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難題,努力成為學習上的「打虎英雄」。
㈧ 武松打虎500字簡介
武松在景陽岡前的「三碗不過岡」酒店吃飽了酒肉。不聽店家勸說:山上有專大蟲,不能獨自上屬山;看到官府榜文後依舊不回頭直徑走向景陽岡中。
走到坡上一片茂盛的樹林中間,武松酒力發作,想睡一覺。不料從亂樹林後猛地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大蟲從地上一躍,半空中朝武松撲去,武松一閃,躲開了。大蟲又把腰胯一掀,武松又閃在一邊。大蟲把尾巴束起來一剪,武松再閃。這一撲、一掀、一剪,大蟲的力氣泄了一半。武松舉棒一打,卻打在樹枝上,樹枝斷成兩截。大蟲反撲,正好撲在武松身前,武松就勢揪住大蟲的頭頂花皮按定,亂踢起大蟲面門,又空出右手,使盡平生力氣,打了五六十拳,打得大蟲「七竅流血,動彈不得。」
武松找到那根棒子,又打了一回,直到確定打死了大蟲,才下岡來。(
㈨ 水滸傳武松打虎500字讀後感
《水滸傳抄》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以鮮明的愛憎感情,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故事!如《武松打虎》就是其中之一。
武松是《水滸傳》中傑出的人物,他是山東清河縣人,人稱二郎。他身高八尺,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發的男子漢。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在景陽岡,武松遇到一隻吊睛白額大虎,他臨危不懼,一把抓住大虎的頭按下黃坑裡,然後用左手緊緊揪住虎的頂花皮,右手握成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氣絕。景陽岡打虎這一壯舉,顯示了武松無比神威的英雄氣概,在他身上寄託了人民戰勝惡勢力的正義理想。
如今我們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也會經常碰到一些「攔路虎」,通常有許多人都會臨陣退縮或者逃避不敢面對,自從我學習了《武松打虎》這篇課文之後,使我懂得做人遇到困難時要臨危不懼,我要學習武松打虎的精神。要無論在學習上或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難時都要不慌張、不退縮,勇於挑戰,勇敢面對,勇往直前。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難題,努力成為學習和生活上的「打虎英雄」。
㈩ 家鄉的名人武松打虎500字作文
《水滸傳》里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武松一直是人們稱道的英雄好漢,我也很敬佩武松。然而一個叫王仁的同學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武松打死老虎是不愛護野生動物的表現,違反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因此稱不上是英雄好漢。
這可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我與班上的同學進行了討論。大家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的說武松打虎是自衛,如果他不打死老虎,就會成為老虎的美餐;有的說武松特別勇敢,為民除害,我們應該向他學習;有的說雖然現在老虎的數量越來越少,但也絕不是因武松打死一隻老虎造成的;還有的說如果連武藝高強的武松都被老虎給吃了,那不知道有多少人命喪虎口呢,也許現在地球就成了老虎的王國,要頒布的可能就是《人類保護法》,而不是《野生動物保護法》了。
聽了大家的意見後,我又查閱了一些資料,進一步探究這個問題。其中有一篇文章說我國既然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就必須要保護像老虎這樣珍稀的野生動物。誰偷獵野生動物,就應受到法律的懲罰。武松打虎的行為如果發生在今天,那肯定是違法的,不過在800多年前,就不能說他違法,因為《野生動物保護法》是現在才頒布的,用現在的法律要求古人,很可笑,也不公平。細細一想。這種觀點很有道理。
因此,我認為武松是一個英雄,不能因為今天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而否定他的英勇行為。他,的確是那個時代里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