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故事受啟發的作文
① 一篇寓言給我的啟示(作文)
寓言是一個魔袋,雖然很小,卻能拿出很多東西;寓言是一個魔豆,雖然很小,卻能長成參天大樹;寓言是一個魔杖,雖然很短,卻能變出很多寶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小亞細亞。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將動物為主角的擬人手法,走遍世界各地,將寓言故事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
《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講的是一隻蚊子自認為能戰勝獅子,想和獅子比比誰厲害,它吹著喇叭飛到獅子那裡,向獅子挑戰。它沖到獅子的臉上,專咬獅子鼻子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臉都抓破了,還是抓不到蚊子,只好認輸,要求停戰。蚊子戰勝了獅子,非常得意,它繼續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驕傲地在空中飛來飛去。不小心粘到了蜘蛛網上,被蜘蛛抓住了。在臨死的時候,它悲嘆道:「我已經戰勝了強者,卻被弱者所消滅。」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有些人雖然擊敗過比自己強大的人,也會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擊敗。
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後面有能人。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會得到懲罰,最終會落到和蚊子一樣的下場。
在我平時的學習中,我的數學成績一直不是很穩定,有時候能考出全班矚目的第一名,有時又只能考六、七十分。過去一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讀了這則寓言,我終於明白了那是驕傲自滿的緣故。每當考了第一名時,我總是沾沾自喜,認為下一次的第一名也是穩拿,可下一次考試時成績總是不理想。
書中每個簡短的故事背後,又有哪個沒有深刻的含義呢?有的故事教導人們考慮問題要全面——《兩只青蛙》;有的則說明了不可違背自然,勉強做事——《烏龜和老鷹》;還有的高速我們不可犯經驗主義錯誤——《馱鹽的驢》等。
面對寓言大師伊索的文章,會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它可以培養我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更能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真諦,領略到生活的智慧,想像的魅力和做人的道理。讀一篇寓言,我就好象長大了一歲,又積累到了一點經驗,對生活看得更透徹了。
讀這本書使我獲得深刻的人生智慧,使我受益匪淺。
② 有關通過一個小故事明白一個道理的作文
一頭老駱駝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號稱《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凱旋歸來。馬和驢向老駱駝取經。「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老駱駝說,「認准目標,耐住性
子,一步一步向前走,就到達了目的地。」
「就這些?沒有了?
」馬和驢問。「沒了,就這些。」「唉!」馬說,「我以為它能說出驚人的話來,誰知簡簡單單、三言兩語就完了。」「一點兒也不精彩,令人失望!
」驢也有同感。
讀到這兒,使我想起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剛上學時,我不會跳繩,媽媽就天天陪我練習,因為總也跳不好,我就沒興趣了,不喜歡跳,而且很反感。媽媽一
再的鼓勵我:「你今天跳過一個,明天就能跳過兩個,後天就能跳過三個、四個……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到。」於是一遍又一遍地掄繩,一次又一次地蹦跳著,胳
膊酸了,腳跳疼了,繩子還時不時抽到臉上、頭上,終於當我跳過一個、兩個、三個……時,我改變了我的心態,最後有一次我連續跳到了一百零五個,我高興極
了,我真的做到了,我成功了!這不就像故事裡的駱駝,鍥而不舍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嗎?
一滴水裡就蘊藏著浩瀚的大海,一個小故事就孕育著博大的智慧,感謝媽媽送給我這么好的書,使我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將一直陪伴我、鼓勵我,以後無論
做什麼事情,都要認准目標,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下去,即使遇到困難、失敗也要充滿自信,堅持著不放棄,最終一定會成功!媽媽,我不會讓您失望!
③ 一個什麼的故事作文400字,要給人一點啟示
一個普抄通人的故事
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普通人,但我最敬佩的就是他。
那個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媽媽坐在一起看電視,電視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很年輕的商人,他很小的時候,家境很貧困,還失去了他僅有的兩個親人——他的爸爸和媽媽。由於沒人撫養他,一位好心的鄰居收養了他,撫養他長大。長大後,他事業有成,擁有了很多錢他認為他是依靠人們長大的,所以,他想要回報人們,就用錢買下了一座大房子,經過裝修後,這座大房子變成了一個規模相當大的敬老院。當地許多年紀大了的老人都加入到他的敬老院去了。他對這些老人照顧得很好,無微不至。老人們有什麼樣的要求,他都會竭盡全力的去辦到。
我不由得對這位商人產生了敬佩之情。他的這種奉獻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他用那些錢都資助在那所敬老院上,自己卻省吃儉用。他的這種精神是多麼難能可貴啊!在生活中,像他這樣有愛心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再說了。
這個商人雖然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他卻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④ 小學生的作文怎樣寫要寫一個故事,然後說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陳景潤是世界著名解析數論學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60年代後,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⑤ 寫一篇故事,要能讓人們受到啟發的作文
1
我不媽媽說「不」
枯黃的葉子鋪滿了一地。那光禿禿的枝幹在風中搖擺,這里的風和我此時的心一樣冷,我拉了拉衣領.把那凍僵了的腦袋縮了進去,繼續俳徊在這條小路上。 我不想回家、因為我怕見到她.見到她那鋒利的目光,彷彿一把利劍、要剖開我的心,但我又覺得那目光黯器的,又失雜些憂郁。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層隔膜悄悄地在我倆之間滋上.雖然准此都想捅破它,但誰也沒有成功。 放學了,我興沖沖地推開家門,忘記了手裡的那本詩集;「媽,我回來了!」「手上什麼書,讓我看看"糟了,全完了,我怎麼沒把書放進包里。「這是什麼詩呀!怎麼都是』愛』呀』愛』的!你這學期都在做些什麼,難怪老師反映你成績有所下降、滑坡得那麼厲害,我看你以後還看不開這些」說著,就准備撕。 我怎麼會讓她撕,我一把搶過來:「不能撕,這是借來的.....」沒等我說完,「啪」的一聲,她在我的臉上重重地扇了一下,她似乎很激動,在客廳里來回走動:「你說 ,平時你要參考書什麼的,我哪次不答應?我整天奔波,都是為了誰?你現在看這鍾書,你對得起誰?你太令我失望了」。 「你只知道成績、成績、分數、分數,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我長大了,逐漸成熟了。我不想像一隻被關在籠里的鳥那樣可憐, 晚自習時,你像做賊似的在窗戶外監視著,看我是不是時時刻到都在苦讀,同學們笑我,說我應該去學反監控。還有,上次下大雨、我和同學在學校里吃了晚飯。沒有回家。誰知,你找到班上,你知道我都嚇傻了,我怕你會失態,畢竟,這是在許多問學面前,果然,你把我很狠地教育了一番,上課鈴響後,你才不情願地離開了,你沒有肯聽我解釋一句,那大下大雨,我回家也來不及呀!我覺得我很委屈,可是忍氣吞聲了:現在.我忍無可忍了、你太過分了我看詩集、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學習,我也想上一所名牌、重點大學,我在盡我的力。你什麼都是對的,你的話都是聖旨,我什麼都要照辦,現在我受下不了,我要離開這個討厭的家」說完,我便沖出了家門,於是便有了開頭的一幕,不知道我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勇氣和媽媽頂撞,我只知道我異常憤怒這么長一段時問。我那把這些活憋在心裡,我要瘋了。如果世界上殘忍的行為是製造傷痕,那麼我和她都做了殘忍的事。 不經意地抬起頭,前面小路盡人的身影怎麼那麼熟悉,難道是她在等我?這么冷的天,在外面站著,她會凍壞的,她的關節炎這幾天正發作,我向她走去,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只知道我應該這么做。 「孩子,回家吧,外面冷,今天嗎......」她在輕輕抽咽,我扶著她走回了家,我喜愛的那本詩集放在茶幾上。我打開詩集,看到了一下詩句:請原諒我/背叛了你的模式和准則/如果你屬於歷史/時代需要我/我不能走在你的前面生活/你也無法阻攔鍾聲在黎明回響。(汪國真詩) 點評: 《我對媽媽說「不」》少年的任性,青春的躁動,成長的壓抑,導致了年少的你開始向父母反叛,禍害全源於汪先生的那本詩集!是它的存在導致了一場母女之間的戰爭。她像一根導火線,跳動著青春的火焰;她又是一根繩,牢牢栓著母女二人的心。文章由反叛母親到關心母親可,寫出了少年人沖動之舉後的反悔,也折射出成長的那一瞬心靈的凈化。結尾將汪國真的詩引入文章既照應開頭又表明心態,用得恰如其分。
⑥ 一個成語故事的啟示作文
囫圇吞棗
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
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
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
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讀後:我們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後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⑦ 從一件事中獲得的啟示。(故事,作文)
從一件事中得到的啟示
在我記憶的美好圖畫中,有許多事使我難以忘記,然而有專一件事到現在還讓屬我記憶猶新。 一個暑假的早晨,我捧著一本書坐窗旁。抬頭仰望低沉昏暗的天空,不用猜也知道,要下暴雨了。我急忙站起來去關窗戶,不意之間,屋檐角的一隻蜘蛛闖進了我的視線——它正在織網。我仔細地盯著它「工作」,忘了關窗戶。只見蜘蛛不停地來回「穿梭」,很快就織好了大半張網。
可就在這時,一陣狂風「夾」著沙粒 「呼嘯」來——細細的蛛網無力地飄搖了幾下——斷裂了。我真想幫它挽回那張「捕食器」啊,可是我也無能為力。
蜘蛛大概也被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嚇了一跳吧?恐怕心裡還在抱怨這不合時宜的一陣風吧?看它細小的腳勉強掛在殘存的蛛網上,似乎正在盤算著下一步該怎麼辦。
不知道它是不是也動搖過或猶豫過,過了半晌,出乎我的意料——它竟又踏踏實實地重新織起網來了。好不容易織到一半時,暴風好像和它作對一樣——又將它的心血揮之而去。這下它仿
⑧ 寫一個小故事受到了啟示的作文不少於五
自古以來,小草是一種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東西,但我卻認為它是我人生的道路上必不可少 的一種東西。 小草給人生機的動力,它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夢想,充滿了希望。草的作用很廣:它可以製成葯方,供人治病;它可以吸取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讓我們每天都有新鮮的空氣;它可以保護水土流失,讓世界沒有沙漠化……它還有一種品質始終鼓舞著我,那就是堅忍不拔。 記得那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在期中考時沒有正常發揮,結果考砸了。我一個人走到了小河邊,默默地望著這川流不息的河水,我發愣了,坐了下來。我坐在這綠油油的草地上,冷靜地反思著我以前的失落。此時,我心中的光芒已消失了,我猶如陷入了一個萬丈深淵,爬不起來了。想著想著,我站了起來,低頭看見了小草被我壓扁了,我心想:小草也跟我一樣有種失落感吧!我絕望地回了家。第二天,我又來到了昨天的那個地方來反思,沒想到昨天被我壓得遍體鱗傷
⑨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寫一篇作文
司馬光砸缸的啟示
司馬光砸缸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老少 皆知。我非常佩服司馬光年紀雖小,但是 遇到緊急事情能夠沉著應對、冷靜思考。 有一個問題一直令我很驚訝,當年司 馬光只有7歲,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喜歡大 家在一起玩耍。然而,在遇到突發事件 時,能夠做到臨危不亂、沉著冷靜,對於 一個閱歷尚淺、乳臭未乾的孩子來說,著 實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正常來講,一 個小夥伴掉進一個比自身高很多的、大許 多的、裝滿了水的缸里,其他小夥伴會想 出怎樣解決方法?一貫的想法也許就是大 聲呼救、去找家裡人幫忙,甚至有些孩子 只會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了。 和 其他的孩子不同,司馬光立刻拿起一塊大 石頭砸向水缸,是什麼讓他有了這樣的舉 動?答案只有一個:司馬光跳出了某種固 定的思維局限,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 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事情往往就是 這樣,順應的思考模式,往往得不到解決 問題的最佳答案,而最好的解決方式,又 是如此的觸手可及。 慣性是自然界的 規律,事件的條件似乎總是有意無意的引 導我們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規律進行著。俗 話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 中。」打破條件的束縛、跳出規律的限 制,用全新的視角審視一切則顯得更為可 貴。 某國際著名的大公司,在招聘 面試的時候,出了一道題: 你隻身在 大雨中開車,這時,路邊有三個人在大雨 中等公共汽車,一位是生命垂危,急待去 醫院就診的老人,一位是曾經救過你性命 的醫生,最後一個是你的心上人。但是, 你的車上只能坐一個人,你期望誰能上車 呢? 有人說:應該讓老人上車,因為 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而且身患重病, 理所應當成為救助的第一選擇;有人說: 應當讓醫生上車,他是你的救命恩人,為 人要知恩圖報;還有人說:應該讓你的心 上人上車,因為,她是你今後一生的伴 侶。 最後,只有一個人被錄取,他 的答案是:讓醫生開車帶著老人去醫院就 診,而自己留下來在雨中陪著心上人等公 共汽車。 順應著他人的一種思考方 式,從而拘泥於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 似乎已經成為我們考慮問題的一種慣性。 然而,轉變看待問題的視野、改變審視問 題的角度、變換思考問題的方向,讓思維 打破傳統的枷鎖、讓思維沖破條件的桎 梏、讓思維自由的在天空中遨遊,迸發出 激情的火花,這才是我們所希望的。
⑩ 作文,從一件事情中得出的啟示,要求,故事寫200字,啟示寫200字。謝謝
在生活中,發生在身邊的一件件事就像樹上的一片片葉子,摘下一片,讓我回味無窮。
記得在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樣背著書包去學校上學。當我走到學校門口的時候,看到一群人圍在那裡,我走過去一看,原來,一位爺爺騎著電動三輪車不小心把一個大約一、二年級的小女孩撞著了,可能因為小女孩年齡小,沒經歷過這樣的事,所以嚇哭了吧!這個小女孩的爸爸正在和那位爺爺講理。那個小女孩的爸爸說:「你看你,怎麼把孩子撞著了?這個地方學校不是不讓停車嗎?」老爺爺連忙賠禮道:「對不起,對不起。」小女孩的爸爸接著說:「你這人怎麼回事,走路不長眼呀!」老爺爺又說:「對不起,怨我,都怨我。」小女孩的爸爸又接著說:「怨你?你把我孩子撞著了,不怨你怨誰?還怨我呀?」說完,還推了一下老爺爺,差點把老爺爺推倒了。看到這里,我就匆匆地走向教學樓了。在路上,我想:「既然那個小女孩沒受傷,只是身上有些土,還不如這件事就這樣散了。何必弄得誰都不高興呢?那個小女孩的爸爸心胸怎麼那麼狹窄呢?」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犯些小錯誤,當他們犯小錯誤的時候,我們要心胸寬闊些,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寬容他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美好、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