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的短篇故事
Ⅰ 求300字左右的小故事!!急,自己寫的哦
哲理小故事:
一、皮瑞
皮瑞死去了,在選擇去天堂還是地獄時,他拿不定主意,神父答應他可以先去體驗一下天堂和地獄生活再做決定。
皮瑞選擇先去地獄。來到地獄,閻王熱情地招待他,給他安排了十分華麗的總統套房,還給他安排了傭人。皮瑞每天躺在床上吃吃喝喝,玩玩手機、打打游戲、看看電視,不用工作,也不用動腦筋,皮瑞感到很滿足,很快地獄的三天體驗期過去了。
皮瑞來到了天堂,他沒有舒適的住處,只有一間小茅屋和一大片田地。神父告訴他:「你只有勞動才能得到吃食,你去勞動吧!」
皮瑞只好下地幹活,他累得汗流浹背、腰酸背痛,傍晚回家還要自己煮食。他吃的也是五穀雜糧和蔬菜,三天過去,皮瑞瘦了許多。到了抉擇的時候了,皮瑞選擇了去天堂,因為天堂的三天讓他回憶起活著的時光。
二、猶太人
很多年以前,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一個猶太人對他的兒子說,現在我們惟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三。」納粹在奧斯維辛毒死了幾十萬人,父子倆卻活了下來。
1946年,他們來到美國,在休斯敦做銅器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兒子答35美分。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成是3.5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
20年後,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鍾表哂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他曾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這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
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的這一愚蠢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
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後,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來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Ⅱ 求一些短篇(200到300字)的故事,要有深層意思或者感人的! 滿意加分!不要連接
故事1世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一位後生到寺中向方丈求教,談起世態炎涼,他頗有感慨:「大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太復雜了,不是爾虞我詐,就是虛偽一對,實在是沒意思。請問這是為什麼?我該如何對待呢?」
此時恰聞樹上有鳥兒啼鳴。接著,有零星的鳥糞落下,差點兒沾到後生的身上,後生舉手指著鳥兒怒叱:「該死的東西,沒長眼睛!」
「善哉善哉!」方丈言道,施主,看看你伸出的手——道理就在其中。」
後生看看自己伸出的手——食指指向樹上的鳥兒,大拇指指向天空,中指、無名指、小指很自然的指向自己。
看著後生納悶的樣子,大師解釋到:「你瞧,你指責鳥兒的手形,意味著指責別人的手指是一個,而指責自己的手指是三個,也就是說假如要指責別人,那麼自己首先要承擔三倍的指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人情世故就不在是你看到的這個樣子。至於那個指向天空的大拇指,則意味著還有一些事情誰也沒想到的,而且也說不清楚,於是只好由上天來裁決了。」
方丈望著樹上啼鳴的鳥兒,接著說:「鳥兒是無辜的,因為樹木本來就是飛禽棲息之處,有鳥糞落下來是很自然的事,怪只怪我們站錯了地方,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所有也沒必要凡是都分個高低、爭個勝負,退一步則海闊天空。
故事 2 上山的和下山的
在同一條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過。上山的雖汗流浹背,卻興致勃勃,並主動地和下山的打招呼:「山上好玩嗎?」下山的疲憊不堪,連連搖頭:「一座破廟,幾尊菩薩,沒意思。」上山的不以為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說完擦上把汗,繼續向上攀登。過了一段時間,這撥上山的下來了,又碰上興致勃勃向上爬的人:「山上好玩嗎?」「一座破廟,幾尊菩薩,沒意思。」但上山的仍不以為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這就是我們的世界;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在各種各樣的「山」上,不斷地有人上去,也不斷地有人下來。說婚姻是個「城堡」的人,都是結過婚的人;說山上「沒意思」的人,都是從山上下來的人。
其實,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有意思」還是「沒意思」,不在於看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而在於追求過什麼,征服過什麼。因為快樂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所以,認準的山,就無論如何都要爬上去,不管路有多麼險,也不管別人怎麼說。
故事3 車上的和車下的
一個人慢悠悠地走在馬路上,任憑身後的汽車喇叭叫個不停,他卻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不情願讓路的樣子,嘴中還嘟嘟囔囔:「你著急,誰不著急?有種就開上來吧!」後來,這個人坐到了汽車上,又非常討厭那些不及時讓路的步行者和騎車人。甚至動不動就出口不遜:「怎麼?找死啊!」一個人在站牌下等車的時候,引頸翹首,望眼欲穿,恨不得讓每一輛過來的公交車都在此停下,立即停下。後來,這個人終於擠到了車上,但他立即就喝令關上車門,並怒目而視那些仍然往上擠的人,盼望這輛汽車立即啟動。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車下的」人多,「車上的」人少。所以,當「車下的」擋路、擠車或者放怨氣、發牢騷的時候,「車上的」一定要忍耐上些,寬宏些。想當初,自己不也是這樣心急火燎,仇讎不平么?
故事4 賣包子的和賣被子的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講的是寒冷的冬天,一個賣包子的和一個賣被子的同到一座破高中躲避風雪。天晚了,賣包子的很冷,賣被子的很餓。但他們都想念對方會有求於自己,所以誰也不先開口。過了一會兒,賣包子的說:「吃一個包子。」賣被子的說:「蓋上條被子。」又過了一會兒,賣包子的又說:「再吃個包子。」賣被子的也說:「再蓋上條被子。」就這樣,賣包子的一個一個吃包子,賣被子的一條一條蓋被子,認也不願向對方求助,到最後,賣包子的凍死了,賣被子的餓死了。
有句話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其中最關鍵的,是看認更主動,主動獻出的愛,才是最重要也最寶貴的愛。
故事5 寬容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故事6 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
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故事7 鯊魚與魚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沖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里,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沖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沖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游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
可是失戀過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它怕痛。
故事8 神跡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故事9 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故事10 不過一碗飯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里被欺負,太痛苦了,求你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著眼睛,隔了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
剛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沒動。
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了。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成了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農業專家說:「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日子有什麼難過?何必硬巴在公司?所以我辭職了。」他問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何沒聽師父的話呢?」「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只要想: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闆說什麼是什麼,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隔了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
當你決定放下,你不會失去任何東西,失去的只有煩惱。
故事11 餓死在糧堆上的鼬鼠
在領導幹部廉政培訓班上,一位黨校的老教授給學員們講到內蒙古草原上的一種鼬鼠。他說,鼬鼠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尋找著食物,然後把吃不完的食物儲存到洞穴里。據統計,鼬鼠一生要儲存20多個「糧倉」,足夠十幾只鼬鼠畢生享用。
「然而,你們知道鼬鼠最後是怎麼死的嗎?」老教授問,「它們最後都是餓死的!」
餓死的?這怎麼可能呢?學員們感到不解。
老教授說,鼬鼠晚年走不動的時候,就會躲進自己的「糧倉」里,但它們必須經常啃咬硬物磨短兩顆門牙,否則就會因門牙無限生長而無法進食。但它們早先在「糧倉」里並沒有儲存硬物,結果因沒有硬物磨牙致使門牙不斷生長,老長的門牙讓鼬鼠無法進食,最後餓死在糧堆上。
老教授說,鼬鼠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從它儲存糧食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來。鼬鼠不是因愚蠢而餓死,而是餓死在自己的貪欲上。貪欲使它只看到糧食,而看不見石子,看不見糧食以外的任何東西。
它陷入貪欲的陷阱里,看不見隱患,看不見潛在的危機,看不見明天與未來,是貪欲葬送了它。
故事12 電梯里的鏡子
在一次電視台的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向嘉賓提問:「賓館、酒店的電梯里常會有一面大鏡子,這鏡子用來做什麼的?」
那些嘉賓紛紛回答:「用來檢查一下自己的儀表。」
「用來看看後面有沒有跟進了壞人。」
「用來擴大視覺空間,增加透氣感。」
在一再啟發而仍不能說出正確答案時,主持人終於說出了非常簡單的道理:「肢殘人搖著輪椅進電梯時,不必費神轉身,就可以從鏡子里看見樓層顯示燈。」嘉賓們都顯得有點尷尬,其中一位抱怨說:「我們怎麼未能想到這一點呢?」
是呀,我們考慮問題時常常會海闊天空,但不幸的是,無論思路多麼開闊,我們往往還是從自己出發的。
故事13 恩澤
一個行路人因為走得太疲憊,於是躺在路邊就睡著了。不一會兒,一條毒蛇從草叢里鑽了出來,爬向那個沉睡的路人。毒蛇顯然發現了前面的目標,昂頭吐著紅色的毒信子。路人就要死在這一個「蛇吻」之下。就在這時,另一個過路人經過這里,他趕走了那條毒蛇,卻沒有驚醒行路人的好夢,就悄悄走開了。
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別人的恩澤之中,但他永遠不知道那次熟睡時發生的一切。
故事14 感恩
這是我上中學時發生的一件事。一天,我的父親突然焦急地來學校找到我,說是給我來送生活費。我挺納悶,因為我在前兩天剛剛收到父親寄來的500元錢(為了省下郵費,父親把錢夾在了信封里)。父親說這不可能。他告訴我,他幾天前給我寄錢時,將裝錢的信封丟在了去郵局的路上。怕我等錢急用,就親自把錢給我送來了。
我告訴父親,我確確實實收到了那封夾著錢的信,直到我把那個信封拿出來他才相信。我們猜想,一定是一個陌生人在路上拾到了那封信,然後把信投到了郵筒里。
拾到那封信的人也許不會想到,他那不經意間善良的一次舉手之勞,將會溫暖與他素昧平生的人的一生。
故事15 心燈
我的一個同事住在一樓。有一年大夏天的一個晚上,同事回家後發現陽台上的燈亮著,他以為是妻子用後忘記關了,就進去要把燈關掉,但被妻子攔住了。他很奇怪,他的妻子就指著窗外讓他看。他看到窗外的路邊,有一輛裝滿垃圾的三輪車,車上坐著一對拾垃圾的夫婦,他們正呆在自家陽台投射出的溫暖的燈光中,邊說笑邊開心地吃著東西。看著燈光中的那對夫婦,樓里的同事與妻子相視一笑,悄悄退出了陽台。
窗外那對夫婦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中,有一盞燈是特意為他們點亮的。
用感恩的心,為我們身邊的陌生人點亮一盞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享受著他人給予的溫馨燈火。
無形中,也許我們受到了許多的幫助與恩德,我們卻未發現,曾經也想很透徹地了解,自己是生活在怎樣的一個平台上。尋根究底,才發覺,我們每一個生命,都生活在重重恩德之中。
父母從年輕時代就開始含辛茹苦地養育兒女,直到老了,背佝僂了,還是把認為最好的,留給兒女。等著兒女回家的時候,將美好的食物端出來,暖和的床,關切的話語,點點滴滴,無不透著無限的關愛。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父母之恩如此深重,我們怎能忘記?
古聖先賢領悟宇宙萬物的真理,透過倫理道德的教誨,代代承傳。此生能遇明師聽受學習,並且以身作則,將聖賢教誨貫注在我們生命中,是我們人生的幸運。老師給予學生慧命的無盡恩德,作為學生,若不勤奮好學,真正落實在生活中,又如何對得起老師的殷殷教導?
每個人有身生父母,而我們還有共同的母親——祖國。我們能身心安適地學習、工作、生活,都是因為有國家全方位的保護。安定的環境,和諧的社會,才使我們日新又新,不斷邁向更美好的人生。
人,不可能脫離群體而生活,日常的生活,無一不是眾人所成就。凡衣食住行之點點滴滴,都含著人們的辛勤勞動和付出。也許,我們所怨恨的人,卻是默默關懷照顧,給予我們重大恩德的人。延伸至世間萬事萬物,都在共同成就我們生命之所需。每一縷陽光,每一絲清風,都在無言傳遞所有的愛與關懷。
知恩報恩,乃是人生活的基石和本分。且讓我們珍惜重重無盡的恩德,點亮感恩的心燈,長明不息,燈燈相傳,綿延不絕。
Ⅲ 簡短的愛國故事(300字左右)
1955年初冬,剛剛沖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乾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40多年過去了,如今錢學森已90高齡。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佔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後,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准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後,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里陳述亡國的悲慘
,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斗……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裡還在不停地咸:「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後,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斗,使敵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後,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裡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查看全部4個回答
相關問題全部
愛國故事100字左右....
清朝末年, 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 1905 年, 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 雙方爭執不下, 最後達成」協議」, 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 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 說他自不量力,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 」京張鐵路如果失敗, 不但是我的不幸, 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 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 」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 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 細心勘探, 大膽試驗, 經過4 年艱苦的勞動, 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
Ⅳ 唐太宗的故事(簡短一點(300字)
有很多!說個好抄吧!
唐太宗對襲有功之臣李世績更是關懷備至。李世績回朝任兵部上書時,積勞成疾,重病纏身。太宗親自探望,敦促太醫認真治療,甚至過問李世績所服葯物。太醫向李世民稟報說:「此病乃多年風寒淤積所致,我有一驗方,其它葯物都有,只缺『須灰』一味」。太宗迫不及待的問:「須灰是何葯,能找到嗎?」太醫解釋說:「須灰就是胡須所燒成之灰」。太宗一聽,馬上說道:「這葯我有」。立即命人取來剪刀,親自將自己胡須剪下,燒成灰後,又親自將須灰調入葯中,讓世績服下。李世績服葯後,病情迅速好轉,很快便痊癒了。世績被太宗剪須一事感動得「頓首見血,泣以懇謝」。唐太宗親手將李世績扶起,溫和的說:「朕賴卿以安社稷,卿安則社稷安矣,朕煎須以治卿病,乃是為社稷計,不為卿一人之私也,何謝之有?」孟子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誠然是也。
Ⅳ 歷史小故事,要300字的
1、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
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
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2、霸王別姬
楚漢相爭,諸侯多叛楚歸漢。漢王聽從張良等人的計策,與諸侯會合擊楚。當時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盡,被漢王軍隊重重包圍。霸王項羽夜不能寐,忽聽四面楚歌同時響起,原來此為張良的計謀。他知道項羽軍士都是楚地人,於是便命漢軍高唱楚歌,以動搖楚軍軍心。
項羽聽後大驚,嘆道:「難道漢王已經得到楚地?怎麼他軍中楚人這么多?」於是起床,在帳中飲酒。霸王有寵姬虞姬和烏騅駿馬,乃慷慨悲歌,他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歌而舞,霸王見此情況,自知將敗,泣淚數行。左右見霸王別姬也都凄然淚下,莫能仰視。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
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4、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5、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Ⅵ 短篇親情感人故事300字
親情故事
不知什麼時候,那張動人心弦的畫像又出現在我眼前。瞧!淡淡的眉毛下,一雙似醉的雙眼深深陷入眼眶,充滿了慈祥和藹;那雙曾有傷的腳,用紗布緊緊地包著,頓時,以前的往事像電影一樣歷歷在目……
期末考試剛結束,我就拖著爸媽去看望奶奶。一進門,奶奶便邁著蹣跚的步子來到我的跟前,笑眯眯的說:「小旎呀,今天難得來,奶奶給你燒幾道你愛吃的菜。」我想,奶奶已經七十多歲了,腰和腳都不好,還是清淡、普通一點好。我正想說,奶奶已經走進廚房。
她緩緩的拿起鍋子,在我看來,那鍋子已經不是原來的了,上面彷彿放著幾塊沉重而又透明的石頭,讓奶奶這么吃力。
坐在裡屋沙發上,望著廚房內忙碌的奶奶,我心裡一緊,不由得走進廚房。
突然,一股熱氣撲面而來,本來這三伏天坐著都渾身冒汗,更何況在廚房呢?悶熱得簡直像個大蒸籠,叫人喘不過氣。
奶奶扭頭一看,便說:「小旎啊,出去吧,這而熱得很。」我抬頭看那奶奶蒼老的臉上,已滲出許多汗珠,白布衫也早已被汗水浸透了。我無可奈何,只得退出廚房,透過玻璃望著奶奶的身影,我說不出什麼滋味。
突然聽見「砰」的一聲,走進廚房,只見奶奶滑倒在地,我心裡一驚,馬上扶起奶奶,但奶奶卻說:「沒事,剛才不小心滑了一跤……」就這樣,奶奶的腳受了傷,也許在別人眼裡,摔跤是微不足道的,但在我眼裡,摔跤卻是給我奶奶一個重大的打擊!
過了一會兒,奶奶終於托著一盤菜走了出來,我吃著,奶奶問道:「好吃嗎?」我嘴裡不停的說:「好吃、好吃……」其實,菜的味道我早嘗不出了,只希望快點吃,讓奶奶感到快慰一些。
這張畫像我沒有給奶奶看過,也許是自認為不好吧,但是這是用心作筆,用感情作線條,描繪成的畫像。啊,我再一次端詳您的眼睛,多麼慈祥,多麼醉人心弦
Ⅶ 速求李白300字內短篇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於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裡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專注,以至於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干什麼,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麼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抬,簡單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著手裡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裡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麼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什麼?」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么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恆心,天天堅持去做,什麼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想到這里,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燒了。於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讀起來。
Ⅷ 短篇愛情童話故事300字
遙遠遙遠的一個海里,有一隻很漂亮但是很孤單的大魚。他沒有朋友,沒有玩耍的夥伴,沒有自己的小窩,每天只是寂寞的在最深最冷的海底游盪,有很多的海草經常纏繞著它,他在這些美麗或不美麗的海草中穿行,聽著寂寞的聲音,一滴一滴,如它吐出的氣泡。
有一天,他終於厭倦這種冰冷和纏繞了,他向上游去,感覺到水的溫度變暖了,但是心底仍是寂寞的聲音。當他把頭探出水面時,看到了溫暖的太陽,明媚的世界,闊闊的海風,還有,還有,近處一朵浪花上坐著一條紅色的小魚。小魚穩穩地坐在上面,隨著浪花來來回回,彷彿坐搖籃一樣,好開心的樣子。
小魚也看到他了,很熱情的向他打了個招呼,「嗨,老頭魚,你好啊?」嗯?這只魚嚇了一跳,我有這么老嗎?她居然叫我老頭魚?他很生氣的說,「你好沒有禮貌啊,我還很年輕地,怎麼能叫我老頭呢?」小魚哦了一聲,裝作明白了的樣子,重新打招呼說,「你好啊,老爺爺魚。」他氣得切切的咬了幾下自己的牙。小魚嘻嘻笑著說,「再敢提意見,就叫你老不死的魚。試試哦。」他被氣得沒辦法,就只好笑了。心裡想,有意思的小魚。
小魚順手拿出一個鐵絲編成的空圈,舀了些海水,做成了一個水鏡,然後遞給他,一撇嘴說,「自己看看吧,好寂寞好老的樣子。」他自己看了看,嚇了好大一跳,的確是,一個寂寞的憔悴的人。小魚把鏡子收回去說,「你一定是經常呆在下面的緣故了,要記得經常上來曬曬太陽了,象我這個樣子,關於曬太陽我是非常有經驗的,哪裡不懂來問我好了。」新鮮啊,沒聽說曬太陽還有什麼說法。他想著,「那你說說吧。」小魚笑了,說啊,其實簡單的。就是當有太陽的時侯,你就出來,開始曬嘍。大魚笑了。這個充滿了陽光味道的小魚,挺有趣的啊。這樣子,大魚和小魚成了朋友。經常逗逗嘴啊,聊聊天啊。大魚來海面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時間長了以後,他們就成了好朋友了。
大魚很冷的,小魚很暖的,大魚很硬的,小魚很軟的,大魚很憂郁的,小魚很快樂的,大魚很粗暴的,小魚很溫柔的,大魚很安穩的,小魚很淘氣的,這只是它們的表現。其實大魚也會很暖,小魚也很冷,大魚也會快樂,小魚也會憂郁,大魚也會淘氣,小魚也會安穩,大魚也會溫柔,小魚卻不會粗暴。兩只很不同的魚在一起會怎麼樣呢?當然經常吵架。
有時會吵到夜裡兩點,小魚很氣的,大魚不愛哄她,一甩尾巴游到深海里去了,小魚坐在浪花上對著月亮哭,眼淚一滴一滴的掉進海里,可大海必竟太大了,這點眼淚算什麼呢?小魚想了想就不哭了,沒人哄,自己哄算了。她就自己坐在那裡看著星星的大眼睛,對自己說,「小魚小魚別生氣,我來我來哄哄你。惹你生氣我不對,以後不再發脾氣。真的對不起,以後一定愛護你。」說著她自己就笑了,臉上還掛著淚光呢。其實大魚沒那麼狠心了,他在遠遠的看著小魚呢。看到她自己哄自己,可是他不好意思過去。
第二天他會裝作什麼也沒看見的樣子,又來找小魚玩。小魚很好哄的,睡了一覺以後就不記大魚的仇了,看到他還是好開心的樣子。慢慢地,日子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了。大魚開心的時侯也會逗逗小魚的,有時侯他在水底的海草纏繞時,也會想一下那隻浪花上坐著的小魚在做什麼。彼此雖然不同,但不妨礙他們互相的掂記。大魚雖然喜歡和小魚一起玩,但他是喜冷的魚,他的家必竟是在海底。海底的石頭雖然冷,海底的草雖然亂,海底的世界雖然寂寞,但對於他來說都是無比的真實。浪花上的小魚雖然有趣,雖然溫暖,但是對於他來說,越溫暖就越虛幻,越明亮就越遙遠。
海里的任何魚都不能為對方改變自己的屬性的。不是不想改變,是不能改變。無論暖的變冷還是冷的變暖,無論海上的到海下還是海下的到海上定居,都只能是一種結局,因為無法適應而死去。大魚來得多了,他已經感覺到不舒服了。他的鱗片在脫落,防衛的外衣在變軟,這對他來說是可怕的現象,最後一次,他告訴小魚,他不能再來看她了。浪花上的小魚點點頭,很乖的,不吵不鬧,因為她心裡都知道。
這是他們最後一次一起曬太陽了,海面上微風輕輕吹著。大魚的皮膚感覺到了痛,小魚的心裡感覺到了痛。小魚的眼淚又一滴滴的掉進了海里。她看著大魚說,「大魚,我好想和你再吵一架。然後記得你壞壞的樣子,就不用想你的好了,就不會很想你很想你了。」 大魚看著小魚,慢慢地說,「你是我最討厭最討厭最討厭的小傢伙了。」然後他慢慢地把自己沉了下去,閉上眼睛,一片黑色,沒有小魚的聲音了,只有海風的呼嘯隱隱傳來。
大魚終於回到了海底,很多年過去了。他再也沒到海面上去過。因為他是勇敢的大魚。偶爾他也會想起那隻小魚,不知道她過得怎麼樣了,有沒有找到一個快樂的同伴一起玩耍呢,是不是偶爾會想起我呢。也曾托流動的海潮去探問一下她的消息,所有的回復都是,沒有什麼見過那條浪花上的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