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故事20字
1. 初一勇氣是怎樣故事 20字
額服務范圍非廢物廢物廢物廢物廢物廢物非法分為范圍非服務費we范圍非法違法 無法違法 分為范圍非
2. 有關勇敢的名人事例
1、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2、邱少雲烈火焚身巋然不動
1952年10月11日夜,邱少雲所在部隊在朝鮮平康以南鐵原東北平康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執行戰斗任務。邱少雲及其戰友500餘人在敵陣地前沿的草叢中潛伏。
12日12時左右,美軍向邱少雲潛伏地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到他身上,但邱少雲為了不暴露部隊埋伏的地點,他忍受著劇痛,堅持不動,雖然邱少雲身後就是一條水溝,紋絲不動,直到犧牲。
3、黃繼光捨身堵槍眼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黃繼光跟隨部隊來到上甘嶺。1952年,上甘嶺戰役打響。黃繼光的部隊接到命令,對上甘嶺高地進行反擊戰爭。炮火持續不斷,在黃繼光部隊攻下5號陣地之後,雙方人員傷亡損失慘重。
特別是黃繼光部隊,戰士和炮彈捉襟見肘。不妙的是,在進行下一個陣地攻擊時,敵人隱藏已久的火力點對著黃繼光部隊發起猛烈的射擊。黃繼光部隊的進攻遭受到了阻礙,這是他挺身而出,親自去執行爆破敵人陣地的任務。
摧毀了敵人的幾個火力點後,又用自己的身軀去獨擋敵人僅剩的火力點。在黃繼光的英勇獻身下,上甘嶺戰役取得了勝利。
4、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
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5、荊軻刺秦王
戰國末期,弱小的燕國敵不過強大的秦國。當時,燕國的太子丹眼看著強秦正一點點地侵佔燕國領土。心裡非常著急。於是,太子丹物色到一位本領很高的勇士荊軻,以燕國使者身份去殺秦王。
公元前227年,荊軻和他的副手秦舞陽帶著秦國降將樊於期的頭顱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作為燕國的使臣來到咸陽,拜見秦王。
秦王政聽說燕國使者要獻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地圖,心裡非常高興,於是在咸陽宮舉行隆重的儀式接見荊軻。
這一天,荊軻捧著裝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地圖,一步一步地走上朝堂。大殿里的威嚴與嚴肅讓秦舞陽感到非常害怕,禁不住渾身顫抖起來。秦王政的左右大臣一見秦舞陽那模樣,吆喝了一聲:「使者為什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看,見秦舞陽臉色蒼白,怕露出破綻來,連忙對秦王政說:「大王,他是鄉人,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場面,心裡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不要見怪。」
秦王政於是命令秦舞陽退下,將地圖交給荊軻,讓他一個人上來。
荊軻上了堂,獻上盒子和地圖,秦王政叫荊軻打開盒子一看,的確是樊於期的頭顱。接著又讓荊軻把地圖打開,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指給秦王看。
等到將地圖全部展開以後,事先藏在地圖里的匕首就露出來了。荊軻一手抓起匕首,一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將匕首向秦王胸口狠狠刺去。
秦王使勁一轉身,袖子被割斷了,他繞過屏風,想跑到外面去,然而荊軻拿著匕首又追了上來,秦王政知道自己沒有機會跑了,只好繞著朝堂上的銅柱打轉,躲避荊軻。
兩旁的文武百官知道出了事,但手無寸鐵,幫不上任何忙,而台階下的武士雖有兵器在手,但按秦的規矩,沒有命令不準上殿。秦王雖然腰佩寶劍,但卻沒有機會拔劍,只能躲避荊軻的襲擊。
在這緊要關頭,大殿上一名侍候秦王的隨身醫生急中生智,抓起裝葯的罐子扔向荊軻,荊軻一揮手,葯罐摔得個粉碎。
就在這一剎那,秦王趕忙將寶劍拔出,一劍刺中荊軻。荊軻倒在地上時,仍不忘將手裡的匕首扔向秦王,秦王把身子一閃,那匕首從他腮邊飛過,打在銅柱上。
秦王政見荊軻倒在地上,手裡又沒有了武器,便上前向荊軻連砍幾劍,將他殺了。台下武士們把秦舞陽也殺掉了。
3. 長發妹故事主要內容20字
有個侗族小女孩名叫長發妹,她住在荒涼的陡高山下。一次,長發妹好不容易才給生病的母親弄到一點水,她擔水經過老榕樹,看到樹的枝葉枯黃,就向樹根澆了些水,老榕樹立刻變得全身碧綠。後來,長發妹在陡高山的崖壁上發現了一股泉水,她又驚又喜,忽然一陣黑風把她刮進陰森恐怖的山洞,山妖威脅她,不許把發現泉水的事告訴任何人,否則就把她們全寨人都弄死。
長發妹回到家裡,痛苦把她折磨得頭發變黃,又由黃變白。為使鄉親們不被渴死,她終於下決心把泉水的事告訴了大家。可是正當人們為得到泉水而歡樂的時候,一陣黑風又把長發妹刮進山洞,山妖命她躺在泉眼下,千年萬年被泉水沖刷,否則就叫全寨人活不成。
長發妹決定犧牲自己,當她來向老榕樹告別時,老榕樹變成一位老人,老人使長發妹的頭發長到一個和她一模一樣的石人頭上,令石人代替長發妹站到泉眼下。這時山妖出現了,老人給了長發妹一副弓箭,射死了山妖,從此長發妹的長發變成了一條瀑布,寸草不生的陡高山變成了花果園,長發妹又長出了一頭烏黑的長發。
出自少數民族侗族的傳說《長發妹》
(3)勇敢故事20字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長發妹》又是一個取材於我國少數民族侗族的傳說改編而成的經典動畫短劇。侗族民間故事。選自《侗族民間故事精選》。按現在的話來說,長發妹的故事是老套的故事,結局是老套的結局,情節也是平淡的情節,但就是這樣一個朴實無華的故事,卻讓人回味無窮。
大概是出去旅遊的時候,總要被導游忽悠,什麼這里是某某名人的誕生地,那是是某某名人的洗筆池吧,因而對這種原生態的傳說與景色,總是心馳神往。也許我們神住的不僅僅是那一片山,那一道川,更是那孕育於心底的,對最純真的善良與平實的期待吧。
4. 關於勇敢的名人事例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34歲的李時珍著手按計劃重修本草。由於准備專充分,開頭還比屬較順利,但寫著寫著,問題就來了:所謂本草,是古代葯物學的代稱。它包括花草果木、鳥獸魚蟲和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和礦物葯。
由於其中絕大多數是植物,可以說是以植物為本,所以人們又將葯物直稱為「本草」。東漢《神農本草經》成書,到李時珍誕生前的400餘年間,歷代本草學家都有不少專著問世,但卻從未有一部能概括這一時期葯物學新進展的總結性著作。
李時珍意識到了它的分量,卻仍未料到,葯物是那樣的多種多樣,對它們的性狀、習性和生長情形,很難全部心中有數。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葉,本是蘄州的三大特產,可以主治風痹、驚搐、癩癬等疾病,是一味貴生葯品。
李時珍曾跟著捕蛇人親自上山,捕捉到一條白花蛇,仔細一看,果然和書上講的一模一樣。
5. 關於名人遇到挫折勇敢面對的事例,100字以內
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專海迪開始了她獨到屬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飢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
6. 古代50字勇氣的故事
秦將王翦(jiǎn)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2)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3)曰:「秦兵旦暮渡易水(4),則雖欲長侍(5)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6)。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7)。夫今樊將軍(8),秦王購之金千斤(9),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10)之地圖,奉獻秦王,秦王必說(11)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12)!」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fán wū jī),曰:「秦之遇(13)將軍,可謂深(14)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15)。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16)」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17)見臣。臣左手把(18)其袖,而右手揕(zhèn)(19)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20)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tǎn)扼(è)腕而進(21)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fǔ)心(22)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收盛(chéng)(23)樊於期之首,函封之(24)。
荊軻刺秦王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25)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葯 淬(cuì)之(26)。以試人,血濡(rú)縷(27),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即秦舞陽,在史記中為「秦舞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wǔ)視(28)。乃令秦武陽為副(29)。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30),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31)。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 叱(chì)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32)!今提一匕首入不測(33)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34)!」遂發。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35)。高漸離(36)擊築,荊軻和(hè)而歌,為變徵(zhǐ)之聲(37),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38),士皆 瞋(chēn)目(39),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40)。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41),厚遺(wèi)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42)。
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43)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44)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45),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46)。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47)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48)。」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49)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50)。至陛(51)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52),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shè),願大王少假借之(53),使畢使於前(54)。」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 發(fā)(55)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56)。拔劍,劍長,操其室(57)。時恐急,劍堅(58),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59)。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60);諸郎中(61)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cù)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夏無且(jū)以其所奉葯囊提(dǐ )(62)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63)!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64),乃引(65)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āng)(66)。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jī)踞(67)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68)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7. 一鼓作氣的故事20字
一鼓作氣,成語意指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回的勇氣會衰弱,第三答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竭盡了。後多喻趁銳氣旺盛之時一舉成事或鼓足干勁,一往直前。意思是作戰是靠士兵的勇氣的。「鼓」,敲戰鼓;「作」振作。指戰斗剛開始時士氣最旺盛,現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緒高漲,勁頭十足時,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勵的意思。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庄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義說明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初起時的勇氣去做才容易成功。
基本信息
名稱:一鼓作氣
拼音:yī gǔ zuò qì
出處:《左傳·庄公十年》
釋義: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近義詞:一氣呵成 趁熱打鐵
反義詞:一敗如水 一敗塗地
用法:褒義,賓語
結構:表述式
8. 有關勇氣的名人事例
諾貝爾研究炸葯
一次諾貝爾正潛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葯,突然"轟"的一聲,碎瓦如雨,煙塵騰空,他的新建實驗室飛上了天。煙塵過後,家人跑出來一看,諾貝爾不見了,紛紛淚落如雨,個個頓足捶胸。忽然從瓦礫里鑽出一個人,滿身灰塵,血跡斑斑,他就是諾貝爾。諾貝爾揉揉眼睛,環顧四周,然後蹦著跳著歡呼起來: "成功了!成功了!"
辛柏孫以身試葯
英國人辛柏孫為了找到最好的醫用麻醉劑,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葯劑都親自試用過,但一直沒有找到他認為滿意的。一天,他發現"迷濛精"可能是一種好麻醉劑,便大量吸入鼻孔,頓時失去了知覺,良久方醒。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 找到最好的了!"
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
南朝時,宋國有個名將叫宗愨。他從小就有膽量,少年時就練了一身武藝,既有見識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結婚那天,半夜裡,有十幾個強盜趁賀客剛散之機,突然來打劫。宗愨毫不畏懼,挺身而起,擊退了強盜。有一次,他叔叔宗炳問他: "宗愨,你長大後准備怎麼樣?請說說你的志願。"宗愨應聲答道: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他叔叔聽了這句極有氣魄的壯語,很是高興,滿意地贊許說: "好孩子,志向遠大的人,正應如此!"宗愨長大後,當過振武將軍、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職,曾率軍遠征南方的林邑國,大獲全勝,建立了一些功業。
張自忠以身殉國
1940年5月,擔任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總司令的張自忠,親自率領一支縱隊在湖北宜城與敵軍血戰九晝夜。在日寇的重兵包圍中,他身先士卒,帶領部隊奮勇沖殺,連中七彈,壯烈犧牲。臨終時,他向隨從說:"對國家,對民族,良心都平安,大家要殺敵報仇!"
曹沫勇奪國土
齊桓公答應和魯在柯地會盟。正當魯公與桓公即將達成屈辱協議之時,曹沫手執匕首沖上前去,劫持了齊桓公。桓公左右恐傷到主公,不敢動作。桓公問:「你想怎樣?」曹沫說:「齊強魯弱,您恃強凌弱太過分了。大王您認為該怎麼辦呢?」桓公被迫答應盡數歸還侵奪魯國的土地。得到承諾後,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辭令如故。桓公惱羞成怒,想毀約食言,被管仲勸止。於是,不費吹灰之力,曹沫三戰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數歸還。
拓展知識
諾貝爾簡介: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葯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5年,諾貝爾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5種獎金(1969年瑞典銀行增設經濟學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為了紀念諾貝爾做出的貢獻,人造元素鍩(Nobelium)以諾貝爾命名。
9. 中國古代關於勇氣的事例二十字概括
中國古代關於勇氣的事例:
1, 曹沫,魯國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稱。魯公對他很欣賞,任命他為將軍,同齊國交戰。未料三戰皆敗,魯公心怯,趕緊商議割地求和。但是並未責怪曹沫,仍用他為將。
齊桓公答應和魯在柯地會盟。正當魯公與桓公即將達成屈辱協議之時,曹沫手執匕首沖上前去,劫持了齊桓公。桓公左右恐傷到主公,不敢動作。桓公問:「你想怎樣?」曹沫說:「齊強魯弱,您恃強凌弱太過分了。大王您認為該怎麼辦呢?」桓公被迫答應盡數歸還侵奪魯國的土地。得到承諾後,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辭令如故。桓公惱羞成怒,想毀約食言,被管仲勸止。於是,不費吹灰之力,曹沫三戰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數歸還。
曹沫以其忠誠勇氣和不爛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謂績效顯著。
2,楊繼盛在詔獄期間,曾接受了廷杖一百的處罰。一位同僚實在看不下去了,他託人送給楊繼盛一副蛇膽,告訴他:用此物可以止痛。然而楊繼盛再次表現了他的無畏與勇氣: 「我楊椒山(楊繼盛號椒山)自己有膽,用不著這個!」
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已經昏迷的楊繼盛被拖回了牢房,沒有人給他包紮,在蠅蟲滋生,骯臟陰冷的空氣中,他的傷口開始惡化感染。
在詔獄,楊繼盛干出了一件聳人聽聞、挑戰人類極限的事情。
廷杖之後的一個深夜,楊繼盛十分安靜地坐在詔獄一角,他叫來獄卒讓獄卒為其掌上油燈,獄卒走到牢房門前頓時瞳孔收縮,因為他看到了一幕讓他永生難忘的恐怖畫面:楊繼盛低著頭,手中拿著一片破碎碗片,聚精會神地刮著腿上的肉,那裡已經感染腐爛了。他沒有麻葯,也不用鐵環,更沒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帶著一副平靜的表情,不停地刮著腐肉,碗片並不鋒利,腐肉也不易割斷,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然而楊繼盛沒有發出一點聲音。獄卒的手開始顫抖,內心陷入的無比的恐慌,雙腳如被釘在原地動彈不得。而楊繼盛此時幽幽地說:「不要動,我看不清楚了。」 他平靜的等待著死亡的到來,只求一死。 嘉靖34年(1555),楊繼盛依然在獄中頑強地堅持著,這一年,嚴嵩終於達到了他的目的——除掉這個動搖自己權位的人。世宗下詔將楊繼盛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