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外國歷史故事大全100字

外國歷史故事大全1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18 04:17:07

⑴ 外國名人孝的故事100字

1860年3月恩格斯的父親去世,留下了一大筆財產。

恩格斯有七個兄弟姐妹,他是家裡的長子,理應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可是兄弟們要他放棄父親在恩格耳斯基爾亨的企業的權利,理由是從1849年起恩格斯就移居國外,作為補償補償是,他們拿出一萬英鎊來鞏固他在英國曼徹斯特「歐門——恩格斯」公司的地位,使恩格斯能成為該公司的合夥人。

當時,恩格斯的母親正患重病,為了不使母親因兄弟間的財產糾紛加劇病情,使兄弟之間不因財產糾紛反目成仇,他毅然選擇放棄了這筆財產的繼承權,而選擇成為「歐門——恩格斯」公司的合夥人。

一年之後,恩格斯的母親身體逐漸康復,恩格斯才寫信給母親說:「如果不是因為您,我很難決定走這一步。親愛的媽媽,為了你,我剋制住了這一切以及許多其他事情。世上的任何東西都絲毫不能使我讓你在晚年因家庭遺產糾紛而黯傷。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

(1)外國歷史故事大全100字擴展閱讀

外國人的孝和中國人的孝是不一樣的。

在愛迪生小時候的一天晚上母親生了病,疼痛難忍,父親急忙找來了醫生。診斷後,醫生說病人患上了急性闌尾炎,必須立即開刀做手術,否則會有生命危險。但那是一個夜晚,那個時候還沒有電燈,只有油燈。而且油燈很暗,很容易開錯刀。

愛迪生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把家裡所有的油燈聚在一起,後面又放了一個大鏡子,使得燈的光亮聚在一起,順利的幫醫生給母親做完了手術,救了母親一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恩格斯

⑵ 歷史故事簡要概括100字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鷂死懷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里。

1.齊桓公登門訪士

齊桓公召見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沒被允許見面。跟隨的人說:「有萬量馬車的國君,召見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沒被允許見面,也該停止了。」齊桓公說:「不是這樣的。讀書人輕視有權有錢的人,所以一定輕視他的國君;他的國君(如果)輕視其他國君,也輕視他的城民。即使稷輕視有權有錢的人,我又怎麼敢輕視其他國君呢?」

去了五次之後,終於允許見面。天下人知道後,都說:「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對待平民百姓,何況我們這些國君呢?」於是一同前往朝拜齊桓公,沒有不前往的。

2.陸贄論人才

人的才能和德行,從古代到現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備,如果任用長處然後補充缺點,那麼天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只看見短處就舍棄長處,那麼天下就沒有可以錄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愛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聖明的像伊尹、周公,賢德像墨翟、楊朱,求他們好壞,誰能避免被譏笑?

從前子貢問孔子:「一個鄉村的人都喜歡,那該怎麼辦?」孔子說:「不能肯定。」「一個鄉村的人都討厭,那該怎麼辦?」「不能肯定。不能因為鄉村的人喜歡就認為好,不喜歡就討厭他.」那是因為好人和壞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討厭君子也像好人討厭壞人,要認真調查清楚實情,聽君子的話那麼小人之道就會廢止,聽小人的話那麼君子之道就會消失。

3.甘戊出使

甘戊出使齊國,要渡過一條大河。船戶說:「河水那麼淺,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麼能做出使齊王高興的事呢?」

甘戊說: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老實謹慎地做事,輔助主人不戰而勝;騏驥、騄駬這樣的好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們放在家裡,讓它們去捕老鼠,還不如小貓;干將這樣鋒利的好劍,工匠用來伐木還不如斧頭的作用大。而現在在河中搖船,進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說那些國君,國王,你就不如我了。

4.仁宗啟用王安石

皇帝(宋仁宗)想啟用王安石,唐介說:「安石難以擔當大任。」皇帝說:「(他)文學方面不可信任嗎?經術方面不可信任嗎?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嗎?」唐介答:「安石好學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討論的時候,他的思想行為不切實際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經常變更。」

皇帝卻不這樣認為,最終(還是)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對(王安石)說:「別人都不了解你,認為只知道儒家經術,不清楚世務,」王安石答道:「儒家經術正是用來規劃處理世務。」皇帝說:「你認為現在應該先實施什麼政策?」王安石說:「要改變現在的風氣、禮節、習慣,公布新的法令,(這)正是現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深信並採納了(他的意見)。

5.何充反駁王敦

王含作廬江郡郡守的時候,貪污很厲害。王敦袒護他的哥哥,有意在與很多人說話時誇口說:「我的哥哥在廬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廬江郡的人都稱贊他。」當時何充擔任王敦的文書,也在座,就臉色嚴肅地說:「我何充就是廬江郡的人,我所聽到的與這種說法不同。」王敦一下子沒話可說了。在座的其他人都為何充擔心,很不安。而何充顯得態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樣。

⑶ 著名上古時期外國歷史故事一百字,求解大神

普羅米修斯是奧林匹斯山上一個神,他用粘土按照自己的身體造出了人類,女神雅典娜賦予了人類靈魂和神聖的生命。後來他因為保護人類的利益而惹怒了眾神之王宙斯。因此宙斯拒絕向人類提供生活必需的最後一樣東西:火。然而,普羅米修斯設法竊走了天火,偷偷地把它帶給人類,火使人成為萬物之靈。宙斯知道之後很憤怒,於是宙斯派人把普羅米修斯用鎖鏈縛在高加索山脈的一塊岩石上,又派了一隻飢餓的惡鷹天天來啄食他的肝臟,而他的肝臟又總是重新長出來。他的痛苦要持續三萬年。而他堅定地面對苦難,從來不在宙斯面前喪失勇氣。最後,希臘神話中著名的勇士赫拉克勒斯殺了惡鷹,救下了普羅米修斯。

⑷ 歷史故事大全100字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⑸ 古希臘神話故事100字就行了!

快抄!!

法厄同駕太陽車的故事 :
日神的兒子法厄同糾纏他的父親,要求駕著日神的飛馬在空中馳聘一天。慈愛的父親諄諄告誡他的兒子:你的要求太過份了,你的力氣和年紀都辦不到,它的名字叫作「災難」。但是法厄同不聽他的話,還是提出原來的要求。無奈的父親只好引他到烏爾岡所造的高大的車輦前面。
年輕的法厄登上了輕車,興高采烈地握住韁繩。日神的四匹快馬感到車輦的載重和往常不同,就亂奔起來,離開了原來的軌道。發愁的法厄同從天頂往下看,臉色發白,兩膝發軟,後悔不該駕他父親的馬。太陽車一直向前沖去,就像風中的船,船上的舵手把不住舵,索性放了手,讓神去擺布。
最後軸脫輻散,破車的殘軀斷片散落一地。法厄同,火焰燒著了他的赤金色的頭發,頭朝下栽下去,拖著一條長尾巴在空中隕落。遠離故鄉,在天的另一邊的厄里達諾斯河收容了他,洗凈了他余煙未息的臉。

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
潘多拉是古希臘的一位公主,諸神因妒忌她底美貌,送給她一個神秘底合資,叮囑她千萬別打開那個盒子。然而,有一天,潘多拉終於抵制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打開了盒蓋,於是,盒內的疾病、痛苦、瘋狂等不幸趁機飛出來,傳播到了人間。幸虧一位心地善良的天神及時叫她關閉盒子,才留住了承受痛苦的良葯:希望。

阿波羅的愛情故事
傳說,Daphne(達芙妮)(月桂女神)是位非常貌美的女神,當年曾與宙斯的大兒子阿波羅互相愛慕。終於,有一天阿波羅終於按耐不住自己對月桂女神的愛戀,對她展開的追求。可是因為阿波羅自己是太陽神,身體聚集了大量的熱能,使得月桂難以忍受,一旦靠近就有灼傷皮膚的危險。所以每次阿波羅追月桂,她就會躲。就這樣,一追一躲,可這樣畢竟不是辦法,終於月桂無法忍受了,她大喊救命。她的父親因不忍女兒遭受如此痛苦,就將大地劈裂了一條大縫。月桂縱身一跳,化成了一棵大樹從裂縫中長出。自此,這棵樹就叫做月桂樹。而阿波羅並不知道緣由,認為月桂寧可變成大樹也不願和他在一起。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原來是因為自己太熱了才使得月桂化作一棵大樹。阿波羅發誓要永遠為月桂留下一片遮蔽。那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太陽黑子,在太陽神心中留下的永遠的遮蔽,他為月桂留下的遮蔽....

不和的金蘋果的故事
阿喀琉斯的父母結婚時,忘了邀請不和女神厄里斯,於是有了金蘋果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長大後奉父命去希臘接姑媽,與海倫一見鍾情,搶走了海倫,導致了特洛伊戰爭(10年),眾神各助一方,愛神阿弗洛蒂特助特洛伊,赫拉和雅典娜助希臘,人神混戰。

西緒福斯的故事
諸神為了懲罰有通姦嫌疑的西緒福斯,讓他不停地推石頭上山,而巨石則因自身重量一次次滾下山去,就這樣循環不斷。然而這個擔著罪名的大漢卻從徒勞的工作中覓得了快意:「他以自己的整個身心致力於一種沒有效果的事業。」

安泰俄斯的故事
安泰俄斯是海神波塞冬和地母該亞所生的兒子。凡經過利比亞的過路人,都必須跟他格
斗。可是,在格鬥的時候,安泰俄斯只要不離開大地,就能從大地母親的身上汲取力量。赫
拉克勒斯把他打倒三次,終於發現他恢復力量的秘密。於是他用強有力的手臂把安泰俄斯舉
在空中,然後將他拤死。

⑹ 世界歷史上的英雄故事100字左右!

哥倫布copy
義大利航海家,先後4次出海遠航發現了美洲大陸,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另有俄亥俄州首府以哥倫布命名。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約1451~1506),Christopher Columbus ( Cristóbal Colón)生於義大利熱那亞,卒於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為了印證他的想法,他先後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國的國王尋求協助,以實現出海西行至中國和印度的計劃,但均得不到幫助。

⑺ 歷史小故事100字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⑻ 國外十個歷史人物簡介 100字左右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1821年),出生於法國的科西嘉島,是一位世界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官,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布了《法國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傳播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對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全面戰爭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跡與短暫的輝煌成就。
路易十四,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蘭西王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使法語成為整整兩個世紀里整個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使自己成為法國史上最偉大、也是世界史上執政最長久的君主之一,與康熙同時代的西方大帝,時人尊稱「太陽王」。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伊麗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
查理大帝(Charlemagne或Charles the Great,公元742---814年),或稱為查理曼、查理、卡爾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公元800年,由羅馬教皇加冕「羅馬人的皇帝」。他在行政、司法、軍事制度及經濟生產等方面都有傑出的建樹,並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是他引入了歐洲文明,他被後世尊稱為「歐洲之父」。
克洛維(Clovis 法語:Clovis I,481——511)法蘭克王國創立者。中世紀早期曾統治西歐大片領土。圖爾內的法蘭克軍事首領希爾德里克一世之子。481年其父死後成為薩利克法蘭克人部落首領,竭力向南推進,向高盧擴張。486年在蘇瓦松擊敗羅馬在高盧的末代統治者西亞格利烏斯,使他的威力進入索姆河和塞納河的整個地區。
屋大維內戰結束後成為羅馬唯一的統治者。獲「奧古斯都」(意為神聖者、至尊者)尊號。後世即以此稱之。曾先後獲得執政官、保民官、大將軍、大祭司長等職銜,實為羅馬皇帝。為加強統治,對軍隊進行改革:強化職業軍隊,實行雇傭兵制度;建立禁衛軍,駐守羅馬和義大利;規定士兵服役期限;為退役老兵建立軍事殖民區,給軍隊各級單位賦予固定番號。對外繼續擴張,向西完成對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進至多瑙河、萊茵河一線。他善於審時度勢、進退有節,處事機智果斷、謹慎穩健。他所採取的一系列順乎形勢的內外政策,開創了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為帝國初期的繁榮打下基礎。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又譯蓋烏斯·朱利葉斯·凱撒、朱利亞斯·凱撒),即愷撒大帝,羅馬共和國(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的時間里征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歷》。公元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前323年6月22日,生肖:牛),亞歷山大帝國皇帝,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20歲繼位,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亞,盪平波斯帝國,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大軍曾到達印度河流域。他的遠征促進了希臘古文化的繁栄和發展、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亞歷山大大帝在32歲時就完成了征服世界的夢想,至今無人超越。

⑼ 求20個歷史成語故事,每個100字左右

1、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2、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3、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4、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5、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6、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7、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

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8、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9、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10、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

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11、疑鄰盜斧: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12、不可救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

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13、乘風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14、一衣帶水: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15、專心致志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

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16、杯弓蛇影: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17、殃及池魚:從前,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一群魚在裡面歡快的游著。突然,城門著了火,一條魚看見了大叫說「不好啦,城門失火了,快跑吧!」

但是其它魚兒都不以為然,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很遠,用不著大驚小怪。除了那條魚,其他魚都沒有逃走。這時,人們拿著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過一會兒,火被撲滅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幹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

18、全無心肝: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在亡國後被俘到長安,隋文帝對他比較優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吳地的樂曲,以防止他聽到後引發亡國之痛,不料,後來看守陳後主的官員報告隋文帝說,陳後主想得一個官號,隋文帝便說:「叔寶全無心肝。」比喻不知羞恥。

19、精忠報國:北州宣帝時御史大夫顏之儀經常苦苦勸:束諫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宣高死後,潮中大臣劉日方、鄭澤造假遺詔讓楊堅做丞相輔助小皇帝治理國家,顏之儀極力反對。誓死要精忠報國,被楊堅貶到西疆當郡守,但是後來楊堅還是表揚了顏之儀的大義。

20、禍從天降:唐懿宗的愛女同昌公主因病醫治無效死亡。他遷怒於醫官,以「用葯無效」的罪名將韓宗召、康仲殷及兩家族人300多人全部投入監獄,宰相兼刑部侍郎劉瞻上書勸諫,認為他們已經盡力,這是禍從天降,懲罰沒有犯罪的人。劉瞻因此被貶為康州刺史。

(9)外國歷史故事大全100字擴展閱讀

其他成語故事:

破天荒

唐朝時期,荊州地區50多年沒有舉人到京城應考中過進士,因此被稱為「天荒」,直到唐宣宗時期,有一個荊州舉人劉蛻中了進士,破了天荒。荊州魏國公崔鉉特地獎勵他70萬錢。劉蛻不受並回信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

眼中釘

五代時期,後唐效節指揮使趙在禮起兵反後唐庄宗,擁立明宗,被任命為義成軍節度使,他濫用職權,欺壓民眾,經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軍去攻打當時人們認為是眼中之釘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錢的「拔釘費」,違者處死。

佼佼者

東漢初年,赤眉軍首領樊崇得知光武帝劉秀不殺降將的消息後,就率領傀儡皇帝劉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萬人前來投降,劉秀寬待他們,賞給他們飯菜吃,問他們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歸順,劉秀認為他們是鐵中之鋼、人中佼佼者。

賤骨頭

賈璉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鳳將她接回榮國府,正准備想辦法來算計尤二姐時,賈赦將身邊丫頭秋桐賞給賈璉為妾。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賈母那裡告狀,賈母沒有核實就感慨說:「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可是個賤骨頭。」

東道主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重回國執政,為報復鄭國與秦國聯合出兵伐鄭。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晉國,牽制晉國對秦國有好處。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

⑽ 歷史人物故事大全100字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內了常山的朱家。容(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