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團結感人故事600字
㈠ 鄰里團結的作文500字初一水平
1.
美德,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是美的德行?錯,不是!美德是一種肉眼看不見,雷達掃不到的東西。美德的出現在乎一個人所作的每個行為和每句話,哪怕是一個小動作,都會被判定道德好與不好。你每時每刻的行為都會聯繫到道德上去,好的話就是被稱作為「美德」了。我們家和鄰居也有很好的美德,因為我們都很團結,會互幫互助。這其中也還有小故事。
一天,我們全家都起晚了,而且那一天還要上學,姐姐在上中學,所以要很早回到學校。我倒可以不害怕,但是平時都是很早就起床,很早就去上學,時間已經習慣了,我很著急。我和姐姐基本是用超音速這個指標來完成各種起早任務。媽媽平時都是車載我們去上學,今天很不舒服,意識我們要自己走路去上學,但是時間漸漸過去,如果自己走路去學校的話絕對會遲到的!在危機的時刻,我們的鄰居的一個姐姐也是跟我姐姐是同一間學校的。她媽媽見我們遲到,就很熱心幫助我們渡過這個難關。我們最終勉強是趕上了。
鄰居的這種行為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美德了!別看這件事只是芝麻大小的事,但美德是不分大小的,它只在乎每個人的所作所為,誰的動作令它滿意,它就會附身在誰的心上,誰也自然就會好心有好報。
2.
新鄰里關系
鄰居對於我們,是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重要紐帶。「遠親不如近鄰」這句古話足以說明鄰里關系的重要性。鄰里關系是社會中的重要公共關系,如果運轉良好,將對人群素質、道德水平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住房條件的日益改善,我們也許不再為爭過道而面紅耳赤了,不必擔心隔牆有耳了,可我們又都被水泥壁壘裹住了。與此同時,鄰里關系由從前的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你當然有權利說鄰居對我來說無所謂。然而,當一個社會正在感慨鄰里關系的缺失、人際關系的惡化的時候,新鄰里關系的萌動,也許就意味著某種變化和希望——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為一個社會的靈魂,被我們淡忘的鄰里關系正是這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據調查,現在鄰里之間打招呼的比例比十年前下降了25.18%,但互助互惠的比例卻上升了65.61%。新鄰里關系極大地體現了「人性化」——人們多了雙向選擇的空間。
現在的鄰里關系已經由從前的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也就是說,表面上的寒暄也許少了,但遇到問題的解決方式卻科學有效起來。新鄰里關系注重的是大家和睦相處但絕不幹涉「內政」,強調的是一種距離感——眾所周知,距離常常產生美。很多高尚社區都設有「住戶服務中心」和「業主委員會」,鄰居們有什麼事情不再相互麻煩,而是直接到住戶服務中心,這已經成為一種模式化運作。
人們總是懷念從前的大院生活,說那充分體現了「遠親不如近鄰」。但這種密切和熱鬧是建立在住房窘困逼窄的基礎上。說到底,是一種無奈——七十二家房客的擁擠造就了親密,空間窄小,人的氣魄也小了。相互之間了解得太多,彼此都熟悉彼此的性格和脾氣,任何事都可以不脛而走,根本談不上隱私權。
社會科學家認為,十多年前的鄰里糾紛80%是與住房相關。隨著住宅質量的改善,公共、私人領域劃分得十分明確,從前因公私領域混淆而引起的紛爭也就自然消失了。
新鄰里關系實際上是居住條件改變下的一種新的人際關系,條件改變了,人的思維隨之而改變,一味強調某種氛圍顯然有點不合實際。人與人的關系是一種很深奧的社會哲學。
㈡ 關於團結的感人故事。
2003年8月,在經過6個月的歷險和恐懼之後,發生在撒哈拉沙漠的15名歐洲遊客被綁架事件最終得以解決。14人活下來,只有德國女遊客米歇爾-施皮策未能倖免。回顧整個被綁架的過程,米歇爾的死並非偶然,在某種程度上說,使她不能很好的與人相處和合作,導致了他的死亡
在這次死亡之旅中,與旅客及綁架者相處合作顯得格外重要,個人的閱歷和魅力決定了自己在這個群體中與人相處與合作的能力,確定了自己在這個群體中的位置。米歇爾倔強的個性和不合作的態度,使她在這個群體受到嚴重的孤立。米歇爾不相信任何人,經常與同伴發生沖突,起因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綁架者都是些極端分子,他們對處於弱勢的人之提出諸如戴頭巾、穿外套之類的要求,被綁架者中只有米歇爾不與合作,在同伴一次次的苦勸,而毫無結果的情況下,米歇爾與同伴越來越疏遠,不得不一個人呆著,大多數是好她只躺在毛毯上唉聲嘆氣,自言自語。由於米歇爾與旅伴的情感距離越來越大,就連綁匪在她再次不聽話的舉動之下,也沒有懲罰過她。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米歇爾在人質中是多麼孤立,沒有必要殺一儆百。
米歇爾無聲無息的死了,群體(包括綁匪)變得更加融洽、更加照應,這一點從綁匪和人質照片中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來。人質馬克—海迪說:「這並非米歇爾終於不再使我們神情緊張,而是我們已經看到,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相處和合作、同心同德,將導致事態更加惡劣的後果」。
與人很好的相處、合作,任何時候都是一種美德,都是社會的需要。與人很好的相處、合作,可使自己的人格變得高尚,用一種豁達的心態去分享別人的成功,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肯定別人,你的人生境界會因此得以提升;與人很好的相處、合作,可以建立一種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在一個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在一個無暇溝通的生活環境中學會適應和理解,人與人之間定會多一份融洽,少一點隔閡;與人很好的相處、合作,必須克服那種狹隘的心態。一個始終想著自己得失的人,一個總是對別人心存戒備的人,一個狂妄自大的人,是永遠不會體驗到相處與合作的愉快的
相處與合作的愉快,不是以廉價的吹捧和無原則的誇獎來獲得的,更不是投其所好、卑躬屈膝的精神賄賂,而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之上真實的價值判斷
㈢ 求催人淚下的團結小故事!!!
1、團結的螞蟻: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發生過這樣一件令人驚心動魄的事。一個秋日的下午,一片臨河的草叢突然起火,順著風遊走的火舌像一條紅色的項鏈,向草叢中央一個小小的丘陵包圍過來。
丘陵上無數的螞蟻被逼得連連後退,它們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別無選擇。但是就在這時,出乎意料的情形出現了,只見螞蟻們迅速聚攏,抱成一團,滾作一個黑色的「蟻球」沖進火海。
烈火將外層的螞蟻燒得噼啪作響,然而,「蟻球」越滾越快,終於穿過火海,沖進小河。河水把「蟻球」卷向岸邊,使大多數螞蟻絕處逢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化險為夷、戰勝困難,只有團結起來,這些螞蟻才能絕處逢生。
2、保衛台灣:
台灣各族人民,自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就多次抗擊過外國侵略者的侵犯。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而結束。
當台灣各族人民獲悉清政府已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的消息後,「驟聞之,若午夜暴聞轟雷,驚駭無人色,奔走相告,聚哭於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四野。」他們相繼鳴鑼罷市,抗議清政府的賣國行徑。
在保衛台灣的戰斗中,不畏強暴的台灣各族人民在外援盡失的艱苦條件下,先後戰斗100多次,抗擊日本三個近代化師團和一支海軍艦隊,打死打傷日軍32000多人,直至因彈盡糧絕而失敗。台灣各族人民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3、溫暖的蘋果:
有兩個朋友患難與共,形同親兄弟。上帝不相信人間還有真正的友誼,於是就設計考驗他們。有一天,這兩位朋友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臨死亡。
這時,上帝出現了:「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樹上有兩個蘋果,吃下大的那個,就能抗拒死亡,走出沙漠,小的那個,只能令你苟延殘喘,最終還會極痛苦的死去。」
兩個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發現了一棵樹,也發現了樹上的兩個蘋果。可是,他們誰也不會碰那個會給一個人帶來生命之光的果子。夜深了,兩個好朋友深情的凝望著對方,他們都相信,這是他們的最後一晚。
當太陽從沙漠的一端再次升起的時候,其中一個朋友醒了過來,他發現,另一位朋友不在了,而樹上只剩下一個乾乾巴巴的小蘋果。他失望了,不是因為死亡,而是因為朋友的背叛。
他悲憤地吃下這個蘋果,繼續向前方走去。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他看見了倒在地下的朋友,朋友已經停止呼吸了,可是他的手上緊緊握著一個更小的蘋果。
4、地獄和天堂:
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他們走進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一臉餓相,瘦骨伶仃。
他們 每個人都有一隻可以夠到鍋里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裡。有肉湯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天堂。」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另一個房間。這里的一切和剛才那個房間沒什麼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著幸福。「為什麼?」這個人不解地問,「為什麼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卻能喝到?」
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都會喂別人。」
5、沙漠中的團結:
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他們吵架了,一個還給了另外一個一記耳光。被打的覺得受辱,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繼續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們才決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被救起後,他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問道:"為什麼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
另一個笑笑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靈深處,那裡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
㈣ 鄰里感人的故事
有一個單身的女子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帶著兩個孩子.
有一天晚上內.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給他們.免的被他們依賴.以後還不知道會要什麼!於是,她生硬地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
正當她准備關門時,那小姑娘綻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們家一容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會很害怕.所以我帶了兩根來送給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擁在懷里.
㈤ 關於鄰里之間的感人事跡 作文
鄰里之間
小不凡作文 朱晨豪
身處21世紀的中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想住到別墅恐怕不是件容易事,因此,處理好自己的鄰里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想想自己剛搬進新小區不久,鄰里之間還不太熟悉,隱藏的問題可能還未發現,總之記憶里好像沒有這類事。即使有也鬧得不是很大,就淡忘了,畢竟也不是什麼好事。但有一天我聽朋友說了一件事,讓我對此有了新的認識。
朋友住的小區里有兩戶人家,一個住一樓,一個住二樓,兩家平時關系就不怎麼好。但也沒什麼糾紛,頂多也就是誰都不搭理誰。但自從一樓裝了防盜窗,兩戶人家就永無寧日。
一樓裝防盜窗怎麼會引發矛盾呢?相信很多人都會不解,但問題在於一樓的防盜窗是向外凸出來的,就是因為防盜窗凸了出來,按二樓的說法,這等於是給小偷可乘之機。因為小偷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爬到防盜窗上,這樣上二樓陽台不就很容易嗎?還有一點就是曬被子,平時曬衣服還好,但一曬被子,被子就會被拖到防盜窗上,那被子不就白洗了。再加上政府也有規定不準裝這樣的防盜窗。這三點加起來叫你拆防盜窗,你拆是不拆?可人家就是橫下一條心——不拆!吵也吵過了,架也打過了,沒用。居委會、公安局來了,也沒用。最後弄得法院下了拆除令——我就是不拆!沒辦法,法院只有將其強行拆除。
此事可謂轟轟烈烈,鬧了大半年才解決。看似二樓勝了,但兩家
大半年來的勾心鬥角,精力的損失是彌補得了的嗎?還有這件事既然鬧得這么大,兩家人還能正常地相處嗎?想想你如果是二樓住戶,雖然現在安全隱患沒了,自己也勝了,但每天經過一樓的時候心情不會好受吧?有時候坐下來想想一樓會不會報復,不禁膽顫心驚,整天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人一定很脆弱,想想算了,還是搬家吧……
由此可見,鄰里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盡管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學會謙讓,時不時地換位思考,以禮相待,還是能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的。
㈥ 有沒有鄰里之間的感人小故事啊
8日,家住天津市勸業場街濱西社區的低保困難戶們,收到了社區「愛心銀行」送來的經常性救助金和慰問品,再一次感受到了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暖和。
2005年夏,濱西社區創辦成立了「愛心銀行」。在這里,「儲戶」們幫助鄰里和奉獻社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都被記錄在一本本「愛心存摺」上,等到自己需要幫助時,「愛心銀行」又會牽頭社區其他「儲戶」為其提供幫助。
在「愛心銀行」開業後很短的時間里,「儲戶」的數量就達到1000多人,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的風氣也越來越濃。隨著「愛心銀行」影響的不斷擴大,一些企事業單位、學校和個體等也紛紛加入,「愛心銀行」的規模不斷壯大。
2005年8月,郎楠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可是高昂的學費卻讓這個貧困家庭一籌莫展。「儲戶」們得知情況後,紛紛到「愛心銀行」存款,「愛心銀行」從存款中每年拿出3000元對郎楠進行資助,驅散了這個家庭的愁雲。
「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這句話形象地表述了「愛心銀行」的生命力。如今,這一家三口也都加入了「愛心銀行」,父親郎作和、母親劉鳳敏決心百年之後捐獻自己的眼角膜,郎楠也在2005年底完成了骨髓捐獻的登記入庫。不僅如此,劉鳳敏還不顧自己病重的身體,主動承擔起樓道衛生清掃的工作,並長年照顧同住一個單元的一對老人。
記者在社區采訪時,居民們講述了許多發生在「愛心銀行」的感人故事:大年除夕,一些「儲戶」們放棄了和家人團聚,買來「年貨」和社區孤老戶一起歡度春節;天氣冷了,「愛心銀行」為孤老們添置過冬的棉衣棉褲;年過八十的「儲戶」陸群老人發揮專長每個星期在社區開辦一次養生保健講座……
近兩年來,類似的愛心故事在1000多張「愛心存摺」上記錄得越來越多。隨手翻開一些「儲戶」的「愛心存摺」,盡管記錄的都是點點滴滴的小事,但凝聚著的卻是一份份沉甸甸的鄰里親情。
社區黨總支書記沈璐深有感慨地說:「現在鄰里有個什麼難事兒,大家都積極地來搭把手,非凡是鄰里糾紛一個月比一個月少,而且亂扔垃圾、不講文明的現象也大大減少,整個社區的環境面貌、文明素質得到大大提升。」(劉元旭)
㈦ 有沒有鄰里之間感人的小故事啊
8日,家住天津市勸業場街濱西社區的低保困難戶們,收到了社區「愛心銀行」送來的經常性救助金和慰問品,再一次感受到了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暖和。 2005年夏,濱西社區創辦成立了「愛心銀行」。在這里,「儲戶」們幫助鄰里和奉獻社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都被記錄在一本本「愛心存摺」上,等到自己需要幫助時,「愛心銀行」又會牽頭社區其他「儲戶」為其提供幫助。 在「愛心銀行」開業後很短的時間里,「儲戶」的數量就達到1000多人,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的風氣也越來越濃。隨著「愛心銀行」影響的不斷擴大,一些企事業單位、學校和個體等也紛紛加入,「愛心銀行」的規模不斷壯大。 2005年8月,郎楠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可是高昂的學費卻讓這個貧困家庭一籌莫展。「儲戶」們得知情況後,紛紛到「愛心銀行」存款,「愛心銀行」從存款中每年拿出3000元對郎楠進行資助,驅散了這個家庭的愁雲。 「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這句話形象地表述了「愛心銀行」的生命力。如今,這一家三口也都加入了「愛心銀行」,父親郎作和、母親劉鳳敏決心百年之後捐獻自己的眼角膜,郎楠也在2005年底完成了骨髓捐獻的登記入庫。不僅如此,劉鳳敏還不顧自己病重的身體,主動承擔起樓道衛生清掃的工作,並長年照顧同住一個單元的一對老人。 記者在社區采訪時,居民們講述了許多發生在「愛心銀行」的感人故事:大年除夕,一些「儲戶」們放棄了和家人團聚,買來「年貨」和社區孤老戶一起歡度春節;天氣冷了,「愛心銀行」為孤老們添置過冬的棉衣棉褲;年過八十的「儲戶」 陸群老人發揮專長每個星期在社區開辦一次養生保健講座…… 近兩年來,類似的愛心故事在1000多張「愛心存摺」上記錄得越來越多。隨手翻開一些「儲戶」的「愛心存摺」,盡管記錄的都是點點滴滴的小事,但凝聚著的卻是一份份沉甸甸的鄰里親情。 社區黨總支書記沈璐深有感慨地說:「現在鄰里有個什麼難事兒,大家都積極地來搭把手,非凡是鄰里糾紛一個月比一個月少,而且亂扔垃圾、不講文明的現象也大大減少,整個社區的環境面貌、文明素質得到大大提升。」(劉元旭)
㈧ l作文鄰居600字
1>我的好鄰居
在我經歷這件事之前,鄰居知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只知道「鄰我家而居」的人稱鄰居,然而兩者之間是不存在其他任何聯系的——和陌生人一般。後來,我知道我錯了,我懂得了「遠親不如近鄰」的意義,知道了鄰里間還可以存在一種很美好純真的感情。
那一天中午放學後,我到家時卻發現竟沒帶鑰匙!這可怎麼辦呀?爸爸要一點半才能到家,那時上課肯定遲到,再加上還要吃飯;打電話給媽媽的話,趕回來就要一個多小時,也不可能。我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在走廊里直跺腳,差點就要哭出來了。
這時,背後傳出一句輕輕的,帶著親切感的話:「小妹妹,你怎麼了?和阿姨說說,或許我能幫你。」聽到這話,我好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一股腦兒把事情的經過全都說了出來。
阿姨聽後,立刻說:「啊,那你到我家來吧!我保證你能按時上學,並且吃的飽飽的!來,快進來吧!」我當時因為十分著急,沒怎麼謝就進了阿姨家。
走進阿姨家,明亮的陽光立刻灑進了我的眼睛。亮的有些晃眼。客廳收拾得很乾凈,讓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帶著舒適和溫馨。「快坐吧,別站著呀!你先看會兒電視,阿姨去燒菜……」我心中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斑:是感動,實興奮,還是疑惑?
不一會兒,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菜餚端上了桌,「阿姨怕你遲到,沒來得及燒什麼好菜,你就將就將就吧!」我也許是餓極了,說了聲「謝謝」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吃飽喝足後,阿姨又塞給我一大把糖果和水果,說:「路上慢慢吃,別急,時間還來得及!」我的眼中閃出了點點淚花,說了不知多少遍「謝謝」,離開了阿姨家。
一路上,我思緒萬千,這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讓我完全改變了對鄰居的看法。鄰居之間,原來可以搭起這么美的一座橋;存在這么純真的一種情。盡管如今那位阿姨已經搬走了,可她那助人為樂的精神卻永遠不會被時間的海水沖去。這不僅僅因為她對我的幫助,更因為她讓我對鄰居有了新的見解。我的好鄰居!
2>我的鄰居
遇到麻煩是經常的,可是那一次,一種溫暖在我心底流淌,讓我感動,讓我驚喜。
記得那一次,我正要騎著單車去上學,這么不湊巧,一輛單車的腳踏板卡住了我的單車的前車輪,怎麼弄也弄不出來,這可把我急壞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上 課時間已經到了,可那腳踏板卻未動分毫,無奈之下,只能聽天由命:嗨!遲到算了。這時,我的鄰居出來了,他瘦高瘦高的,頭上還有幾縷白發,臉上掛著絲絲皺 紋,一看就知道他上了歲數。他見我在那掰腳踏板,就大步流星地走上前來,輕聲說著:「我來試一試。」上帝保佑,我的救星終於來了,頓時,我喜上眉梢。只見 他左手抓著車輪,右手使勁地掰,豆大的汗珠從他頭上一滴一滴往下墜,手上不時還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嘴裡不時還喘著粗氣,看到眼前這一幕,我被深深的感動 了,同時,也有一點心慌,生怕他有什麼閃失。「嘣噔」一下,腳踏板終於被掰開了,我提到嗓子眼的心也終於放下了。我連連向他道謝,他卻說:「嗨,這點小事 算什麼,不用謝。」
望著鄰居遠去的背影,我想,一個上了年紀的人竟能把別人放在第一位,不顧自己的身體是很不容易的。我想世界上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我們的世界才如此和諧和美好。
3>我的鄰居
我有一位活波可愛但又調皮的鄰居,他比我小,才八歲,上小學三年級,他的名字叫陳木源。
按理說,他應該喊我哥哥,但他卻不肯喊,不喊也就罷了,他卻喊我的外號「浩子」,諧音也就是「耗子」,意思就是老鼠。我也因此罵過他,但他總是愛理不理的。近來他迷上了電視劇,說話變的調皮了。有一次,我對他說:「陳牧源,我們一起踢球好嗎?」只見他嘴巴一撅,眼睛往上看,似乎在想什麼。忽然,他笑著對我說:「行」。當我轉過頭准備去拿球的時候,他的嘴裡又吐出兩個字「個屁」。他分明在捉弄我,我氣的火冒三丈,可當我轉過頭時,他已一溜煙逃跑了。原來他早有準備,嘿!這個小調皮。
他從小就愛玩四驅車,他自己收藏有一些四驅車的用具,所以,他常常修自己的四驅車。別看他小,他修四驅車的技術可遠遠超過我。一次,我到他家去玩,看見他正在專心致志地趴在桌子上,我以為他在寫作業,便不想打擾他。誰知,他正在專心致志地修理四驅車。只見他一頭汗,嘴巴緊閉著,時而咬住牙,像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氣。鼻子上面有一些汗珠,一雙的眼睛,炯炯有神,目不斜視地盯著四驅車。看著他那專心的樣子,還真象個修四驅車的專家。
我的鄰居就是這樣的調皮可愛。
4>我的鄰居
我的鄰居叫鍾松幫,是一位中學教師。他中等個兒,偏瘦,寬寬的額頭,高高的鼻樑,眼睛很大很黑很有神,一笑起來就露出一排潔白整齊的牙齒,顯得和藹可親,二十好幾了。你別看他是個大人,可在我眼裡,他像個大男孩,很貪玩的。
六年前,我住在後樓中學教工宿舍樓301套房,他也搬進這幢樓的302套房,成了我的鄰居。那天,我和其他小朋友站在一旁看他搬這搬那東西,他大概是搬累了,就朝我走來,問道:「你就住在這兒嗎?」我點點頭。「那我們以後就是好朋友了。」他說。我聽了很高興,想不到自己能交上一個這么高這么大的大朋友。他和我們聊了一會兒,又繼續搬他的東西了。我是這幢房子的「孩子王」,便率領孩子們伸出援助之手,幫我的這位大朋友搬東西。我們便這樣認識了,而且還成了鄰居和朋友。
他搬進來不久,我便發現他有一個奇怪的特點——貪玩。可是,他不喜歡和大人們玩,而是喜歡和我們小孩子玩。我和小朋友踢球時,他會毫不猶豫地加入我們的隊伍;我們在玩學習機時,他也要我讓他玩一玩。一天傍晚,我和小朋友們正在玩四驅車,眼看我的「天皇巨星」就要勝利了,沒料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迎面駛來一輛「大卡車」,把我的「天皇巨星」撞了回來,我忙跑過去抓住我的「天皇巨星」賽車。正當我迷惑不解時,「哈哈哈……」一陣笑聲傳來,不用說那一定是「好玩」的「鍾幫」叔叔在笑。(由於,「鍾松幫」這三個字叫起來很不順口,所以我們都改口叫他「鍾幫」叔叔)。我抬頭一看,果然是他,他正拿著遙控器笑呵呵地指揮他的「大卡車」。我發覺遙控車比四驅車好玩得多了,就向他借,可他說他還沒玩夠呢,我只好怏怏不樂地去玩自己的四驅車。他看著我又大笑起來,露出他那潔白、整齊的牙齒,說道:「看你那幅可憐相,喏,拿去玩吧!哈哈哈……」我高興地接過遙控器,玩起了「大卡
車」。
一個星期天,我在家裡玩游戲機,他走了進來,要我和他一起玩,我把另一個游戲控制桿給了他。我要玩「足球」,他卻要玩「坦克」,唉!沒辦法,就玩「坦克」吧,誰叫我結交了一位「長輩朋友」呢!玩膩了「坦克」,他邀請我去他家玩,我愉快地來到了他家。「哇噻!這么多書哇!」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嚇我一大跳。他家的書架上,桌子上,箱子上,甚至於床鋪頭都堆滿了書,大大小小的書,厚厚薄薄的書,我一時不知往哪兒看好。他看我獃獃的,笑道:「怎麼,犯傻了,想看什麼書,自己挑吧」說完,他順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本書,掇了條矮凳,斜靠著陽台的柵欄,認真地讀起書來。看他那入迷的樣子,大有把我晾在一邊的勢頭,我也只好找了本我喜愛的書讀起來。不一會,我便被書中的「海底世界」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那以後,我常常到他家找書看,他也經常給我講故事,講科學知識,教我認識了九大行星。此時,我覺得他那寬寬的額頭里裝著無窮無盡的知識,又大又黑的眼睛閃爍智慧的光芒,他還是我的電腦啟蒙老師,使我很快對電腦產生極其濃厚的興趣。
星期天,樓里的鄰居偶爾也揍在一塊玩玩牌、築築「長城」。奇怪的是,我這位「貪玩」的大朋友,卻從不參與玩牌、築長城。
慢慢地我發現:我的大朋友酷愛讀書,他只是在讀書讀累了,才和我們小孩子玩玩,好讓他的大腦休息休息。有一次,我好奇地問他:「鍾幫叔叔,當老師也天天讀書嗎?」「當然。噢,不,我既是老師,又是學生呀!學生當然要天天讀書了。不是嗎?」「那麼你也要考試啰?」「要的。但,讀書,不完全是為了考試。」他那雙炯炯有神目光肩頭望著我,好像在說:「你明白嗎?」我只知道讀書是為了考試,因為要考試才需要讀書。不為考試干嗎要天天讀書?我到現在還想不明白。
去年,我轉到了縣第七中學上學,從此,我們就沒有見過面,只是偶爾在網上聊聊天,在「E—mail」中談談心,他成了我的網上朋友和網上鄰居。唉,我多麼希望能痛痛快快地再和他玩一回呢!我的大朋友,我的網上鄰居!
5>我的鄰居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寫之前先想一想,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里,是怎麼發生的,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怎樣。寫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要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後可以和同學交換意見。
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做完作業就鑽進房裡打游戲,忽然從窗口看見鄰居李奶奶在忙手忙腳地做飯。我想起李奶奶的兒女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就她一個孤獨老人在家,手腳又不靈便,再說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就立刻跑去李奶奶家幫她做家務。
來到李奶奶家門口按門鈴,等了一陣,李奶奶那顫顫巍巍的身影和她那和藹的笑容就出現在眼前。她邊輕輕地用手撫摸我的臉蛋邊客氣地說:「來,到裡面坐!」我說:「李奶奶,不用這么客氣,我想幫您做家務。」李奶奶聽後,笑得「見牙不見眼」:「小風乖,這些家務活還是讓我來做吧!」「不要嘛!就當給我個機會學學,好嗎?」「唔……你這么乖啊,好吧。」我先把李奶奶的衣服洗干凈,晾在陽台:然後就去做飯給李奶奶吃:接著用抹布把地板擦乾凈。當這些家務活做完的時候,我已經累垮了。李奶奶見我那辛苦的樣子。就問我:「怎麼樣?很累吧?」「不,我不累。」這時李奶奶的臉色突然變了:「唉。如果我的兒女像你這樣乖就好了!」我連忙安慰她:「李奶奶,你不用擔心,我相信您的兒女總會回來跟你團聚的。」「盼就是這樣盼了……是了,謝謝你幫我做了這么多的家務!」「不用謝,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話還沒說完,李奶奶就接過話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嗎?」我開心地笑了。 我覺得能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因為自己使別人快樂就是真正的快樂!
6>我的鄰居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我的鄰居就是這樣一個關心別人,熱情大方的好鄰居,不信,你聽我說!
我的鄰居是個年輕的阿姨,她長著一對月牙兒似的彎眉毛,下面還掛著雙烏黑的大眼睛,一個小巧玲瓏的鼻子,再加上櫻桃似的嘴巴。真好看!
阿姨不僅長的漂亮,人也挺好。一次,我放學回家,看見門還緊緊地鎖著,就知道爸爸媽媽還沒回家。這可怎麼辦,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哎,只好獨自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門外等。天漸漸黑下來,萬物都披上黑睡衣,它們都悄悄合上了葉片,靜靜地睡了,路上的燈一盞接著一盞地亮了起來。可是爸爸媽媽還沒回來。我有點害怕了,忽然鄰居家的阿姨從窗口探出頭來,關心地說:「方方,爸爸媽媽還沒回來呢,到我家來坐會啊!」我膽小地搖搖頭。阿姨見我不敢進去,無奈地搖搖頭,關上窗。半晌,阿姨又來叫我。阿姨說:「方方,你進來吧!」「嗯……」我不好拒絕,只好點點頭答應了。我邁進了一個陌生的家。阿姨熱情地叫我坐下,又拿來飲料,又給我點心的。我還是有點拘束,一聲不響地坐在沙發上。阿姨打開電視,隨手把遙控機給我,叫我自己看。漸漸的,我放鬆了心情,開心地在阿姨家看電視。爸爸媽媽找來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阿姨家。阿姨還是很大方,說:「以後再來哦!」我使勁地點點頭。
我的鄰居就是這樣一個關心別人,熱情大方的人。
㈨ 鄰里團結友愛的小故事!!
清朝時,在安徽桐城有個一個著名的家族,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這就是張家張英、張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朝廷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老家桐城的老宅與吳家為鄰,兩家府邸之間有個空地,供雙方來往交通使用。後來鄰居吳家建房,要佔用這個通道,張家不同意,雙方將官司打倒縣衙門。縣官考慮糾紛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在這期間,張家人寫了一封信,給在北京當大官的張英,要求張英出面,干涉此事。張英收到信件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給家裡回信中寫了四句話:
千里來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閱罷,明白其中意思,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出動讓出三尺房基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6尺的巷子。兩家禮讓之舉和張家不仗勢壓人的做法傳為美談。
㈩ 求幾篇關於團結友愛的感人故事
故事一:獲得女子擊劍金牌的美國運動員馬瑞爾·扎古尼斯
在奧運會開始前5個月,馬瑞爾在奧運選拔中落選了。可是她沒有放棄,繼續刻苦訓練。在比賽前幾天,由於一名運動員因傷退出,馬瑞爾才拿到雅典奧運會的入場券。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她最後過關斬將,為美國隊贏得了第一個女子擊劍冠軍。
格林斯潘:此前很少有人關注擊劍運動員。在奧運會官方電影里,這也是第一次講擊劍運動員的故事。我選擇她是因為她的堅持不懈,在明知機會很渺茫的情況下,仍然不放棄努力,最後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奧運冠軍。
在選擇故事上,我認為別人覺得沒有意思或者沒有用的故事,對我來說卻是很寶貴的,因為我從中發現了人性的美好。
故事二:希臘舉重運動員迪馬斯
獲得三次奧運舉重冠軍的希臘運動員迪馬斯希望在家鄉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為自己的運動生涯謝幕。然而他只獲得了銅牌。在頒獎儀式上,在宣布了他的名字和獎項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十幾分鍾,向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表示敬意。迪馬斯說,這次我獲得了兩枚獎牌,一枚銅牌,是賽會頒發給我的;一枚金牌,是我的人民頒發給我的。
格林斯潘:當大多數人都去追逐冠軍的時候,我的鏡頭卻對准了那些賽場上的失意者。我可以自豪地說,我改變了人們看體育和體育人的角度,我從體育人的故事中發掘出堅持、拼搏、團結友愛的精神,這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推崇的精神。
故事三:捐出金牌救助白血病兒童的波蘭女運動員
波蘭女運動員奧蒂麗亞·傑德捷澤扎克獲得了雅典奧運會女子200米蝶泳的金牌,她也是波蘭在游泳項目上的第一位奧運冠軍。但更為可貴的是,她把這枚金牌拍賣了,並將拍賣所得捐獻給了兒童醫院用於救治白血病兒童。
格林斯潘:當看到接受救助的孩子把他們自己製作的紙金牌掛在她脖子上時,很多人都感動得落淚了,這是我們選擇這個故事最重要的原因。我的電影不是體育電影,而是講述體育運動中人的故事,它不只是給運動迷們看的,而是給所有人看的。所以很多人不喜歡體育,卻很喜歡我的電影,因為它能帶給他們感動。
故事四:三次征戰奧運會的摩洛哥田徑運動員奎羅伊
奎羅伊是多次獲得世錦賽1500米冠軍的優秀運動員,兩次參加奧運會,卻都和志在必得的冠軍擦身而過。雅典奧運會上,他終於奪得了金牌,奪冠後的他沖上看台,抱著兩個月大的女兒狂吻。
格林斯潘:他的故事是很有戲劇性的。第三次參加奧運會,他才終於克服了心理障礙,實現了在奧運會上的輝煌。他沖上看台的一幕很感人,因為這樣的時刻是每個運動員都祈盼的幸福時刻,他的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
故事五:蟬聯三次奧運會冠軍的美國女子壘球隊
故事講述了美國女子壘球隊的一名老隊員莉薩,如何和隊友們頑強戰斗,蟬聯三次奧運會冠軍。還有該隊的主教練,在開賽之前經歷了喪妻之痛,卻依然帶隊參賽,並將這支隊伍帶向了勝利。
格林斯潘:雖然我們都知道,去挖掘負面新聞,會吸引人,但是我選擇故事,總是去發現它美好的一面,用我的鏡頭和語言去彰顯這些美好。
故事六:澳大利亞自行車運動員梅爾斯姐妹
一對從小就喜愛自行車的姐妹,既是對手,又是隊友。在奧運會前夕,姐姐因傷退出比賽,而妹妹繼續努力,得到了奧運會冠軍,實現了姐妹倆共同的奧運夢想。
格林斯潘:在雅典奧運會前我們就在關注這兩個姐妹了,他們都很年輕,卻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遺憾的是姐姐沒能參加奧運會,但是只要為夢想努力拚搏過,就都是我眼中的英雄。
「我關注的不僅是獲得第一或第二的選手,因為媒體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們身上。我關注的是那些成績雖然不是很好,但卻能表現出奧林匹克精神和美好人性的運動員。」曾獲得奧林匹克勛章的格林斯潘對奧運官方電影的製作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格林斯潘表示,自己很樂意為北京奧運宣傳影片的拍攝出謀劃策,「我時刻准備著呢」,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