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故事作文350字
⑴ 作文有名人的故事300字
作文【名人的故事】
最近,我翻開了《世界名人故事全知道》系列叢書,一看到其中的《華羅庚》,就迫不及待地讀下去,了解關於他的故事。
華羅庚是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金壇縣一個小商人的家庭。他天資聰慧,自幼酷愛數字。19歲那年,他憑著自學的數學功底,指出一位大學教授的論文有錯,並寫出了《蘇家鴝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後來他長大後去了美國。月薪達20000美元,有小汽車和洋樓。但他常說:「梁國雖好,非久居之鄉!」後來他回到回到祖國,於1958年去世,享年75歲。
讀完他的故事後,我被他的故事給吸引住了。他小小年紀,就能指出一位大學教授論文中的錯誤,說明他的數學基礎很扎實,,才會指出錯誤,否則一定會弄得啼笑皆非。而他的愛國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雖然他在美國,薪水很高,但他沒有忘記祖國母親的恩惠,一定要回到祖國發揮他的數學特長,為祖國爭光,他這種數學造詣和愛國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啊!
在我小學的五年生活中,我一直以華羅庚為目標,每天我都做上十幾道奧數題,以此增長我的題量。因此我的數學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這是因為奧數開拓了我的思維,也是因為我的勤奮。這都是我按照華羅庚寫在書上教給我的人生道理。
是呀,「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聰明是在於平時的勤奮練習,成為天才是在於平時的積累,我們按照華羅庚的講述,好好學習,最終走上成功之路!
⑵ 關於物理名人的故事作文
字其中,令我深受啟發的一本書是《名人故事》,這本書里的一個個故事,讓我百看不厭、受益匪淺。《名人故事》里的小故事—《樂壇「拚命三郎」講敘了我們最...
讀《世界名人的故事》有感
字前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名叫《世界名人的故事》的書,它講述的是世界各個國家在不同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名人的故事。海明威、貝多芬、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的不朽事跡,一直...
愛閱讀的梁家儀
字我就在旁邊等她,過了很久很久,只見她看完了名人的故事書,又看童話故事、科學家的故事、名人格言…hellip;我就過去對她說:「家儀,你看完這個又看那個,...
讀名人故事《華羅庚》有感
字最近,我翻開了《世界名人故事全知道》系列叢書,一看到其中的《華羅庚》,就迫不及待地讀下去,了解關於他的故事。華羅庚是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金壇縣一個小商人的...
讀《名人故事》有感
字中外名人的奮斗史,也正如一面鏡子,既照之了過去,也映視了未來,縱觀中外名人的成功範例,我們發現這么多人正是以其不息的奮斗精神和頑強的毅力才屹立於人類各行各業佼佼...
讀《名人成長故事之<不想下課的諸葛亮>》有感
字《不想下課的諸葛亮》這個故事主要講了諸葛亮一心想把老師的所有知識學到手,可僅靠上課那點時間怎麼夠呢?學堂外的院子里養了一隻大蘆花雞,是老師司馬徽用來計時的。於是...
讀《愛迪生》有感
字我讀了許多名人故事,比如說:《物理學家牛頓》。但我還是喜歡《愛迪生的故事》。應為電報、電話、電燈,這些都是愛迪生發明的,因此,愛迪生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
讀《<名人勵志故事>之愛思考的徐光啟》有感
字讀了這篇故事,我要學習徐光啟愛思考的好習慣。遇到問題先自己思考,不要一有不知道的就問爸爸媽媽。要學習他善於請教別人的好辦法,如果遇到自己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的...
第一次做手抄報
字這個星期一上午,老師讓同學們把收集的名人故事和名言佳句讀給大家聽。快要下課了,老師讓我們准備材料,下午製作手抄報,我們聽後,歡呼雀躍,都迫不及待地想等到下午。...
讀《名人傳》後有感
字托爾斯泰在戰爭中還堅持寫作,他用犀利的筆,寫出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托爾斯泰告訴我們:人無論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都要堅持學習不能放棄。《名人傳》這本書不經告訴了...
我愛讀書
字《三國演義》引得我膽戰驚心,《水滸傳》又讓我為英雄的命運扼腕嘆息,《中華上下五千年》使我了解了很多歷史故事,《名人故事》讓我知道了許多名人的童年是怎麼度過的,...
我的課餘生活
字《名人故事書》里介紹了一些名人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的波折,讓我明白了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他們都是經歷了風風雨雨,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攔路虎」,付出了別人...
游友蘭濕地公園
字沿著公園里鋪設的石板路,我們來到還未完工的「唐河名人苑」。一個個名人頭像被刻在大石柱上,簡介也一一刻在上面。首先看到的是馮氏三傑:馮友蘭、馮景蘭、馮沅君。馮友蘭...
我的課餘生活
⑶ 數學家的小故事400字
華羅庚上小學時,一個老師對新上任的老師介紹學校的情況時,說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多數是笨蛋……這話深深刺痛了華羅庚的心,他決心要以優異的成績回敬那位老師。
一天,數學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難題給大家:「有一樣東西不知道有多少數量,三個三個地數剩下二個,五個五個地數剩下三個,七個七個地數剩下二個,問這樣東西到底有多少?」
全班同學面面相覷答不上來,唯有華羅庚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是『23』。」全班同學都震驚了,老師也點頭稱贊。從此,他便愛上了數學課。
正當他求學時,父親店鋪生意日見蕭條,無力供他繼續讀書了,他只好輟學看櫃台。他利用一本代數、一本幾何、一本只剩下50頁的微積分開始了自學。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守著小油燈一遍遍地演算。父親說他是個「書獃子」,幾次逼他把書燒掉,鄰居也勸他好好做買賣。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傷寒,醫生搖頭嘆息地叫家人為他准備「後事」。他向死神發起挑戰,掙扎著下地幹活,左腿又被摔成殘廢。他還是不氣餒,拄著拐杖忍著疼痛進行鍛煉。練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學去干雜務,給老師打水、削鉛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自學。
就在中學工作不久,他開始向報刊投寄數學論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後來他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數學泰斗熊慶來的賞識,很快把他介紹到清華園,安置在自己身邊。
(3)華羅庚故事作文350字擴展閱讀
華羅庚成長歷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 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獃子」。1922年,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中,王維克老師發現其數學才能,並盡力予以培養。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7年秋,和吳筱元結婚。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傷寒病,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1929年,華羅庚受雇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志上發表論文。
1930年春,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志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1931年,在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3篇論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
⑷ 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傑出人物的故事
袁隆平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
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
李宗仁,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抗戰時期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組織徐州會戰,冬季攻勢,棗宜會戰等正面戰場的重大戰役,取得過囼兒庄大捷.有效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⑸ 華羅庚的故事400字
一九五三年,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朱冼等許多人。途中閑暇無事,華羅庚題出上聯一則:「三強韓、趙、魏,」求對下聯。
這里的「三強」說明是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個戰國,卻又隱語著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同志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的傳統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中嵌入另一位科學家的名字。隔了一會兒,華羅庚見大家還無下聯,便將自己的下聯揭出:「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可是,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團另一位成員、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華羅庚的妙對使滿座為之傾倒。
1980年華羅庚教授在蘇州指導統籌法和優選法時寫過以下對聯: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糾正錯誤。
(5)華羅庚故事作文350字擴展閱讀:
華羅庚精神
華羅庚精神的體現華老堅持不懈、注重積累、獨立思考、科學嚴謹的精神是我們一生受用無窮的財富。
神奇妙算古名詞,師承前人沿用之。
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
妙算還從拙中來,愚公智叟兩分開。
積久方顯愚公智,發白才知智叟呆。
埋頭苦幹是第一,熟練生出百巧來。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這是華羅庚1963年2月11日寫在給青少年的《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一書序言里的一首詩。
這首詩充滿哲理,可以說是他自學成才及從事科學研究的經驗之談。
華羅庚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堅持自學,從嚴以終。
華羅庚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自學的習慣。沒有自學的習慣,一出校門就完了,將來就會一事無成。只有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自學。才能不斷地積累知識。
他說:「古往今來,許多有建樹的人,並未受過完備的教育……只要下決心勵志自學,就一定能夠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針對一些人遇到困難就退縮。
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華羅庚說道:「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說到了黃河心更堅。」華羅庚還寫過幾句勉勵自己的話:「樹老怕空,人老怕松,不空不松。從嚴以終。」華羅庚一生都在不斷學習。不斷研究。
1978年。馮克勤到北京醫院看望他。發現已身背氧氣瓶的他還躺在床上計算分圓單位,尋求新的恆等式。他一直堅持工作到1985年,因心肌梗死倒在東京大學的講台上。
二是要注重積累,夯實基礎。
華羅庚說,真正懂得前人的成果或書本上的知識。不一定要會逐字逐句地背誦。華羅庚給出了一個非常有效的學習公式:薄――厚――薄。首先是「由薄到厚」。
比如學一本書,每個生字都查字典,每個不懂的句子都要進行分析,不懂的環節加上注釋,慢慢地懂得多了。書也變得更「厚」了。
但這還不是懂的最後形式,最後還有一個「由厚到薄」的過程:必須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咀嚼,反思,組織整理,反復推敲,融會貫通。提煉出關鍵的問題來。
這樣。你又會覺得書變「薄」了。「由薄到厚」是學習、接受的過程,「由厚到薄」是消化、吸收的過程。
20世紀50年代中期。數學研究所中已經有不少年輕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他們中間滋長著自滿情緒。對此,華羅庚語重心長地說:「要有速度,還要有加速度。」所謂「速度」就是要出成果。
所謂「加速度」就是要不斷提高成果的質量。「學習科學知識有如築塔。級級上升,每一級都築在以下諸級之上。因之,一級不穩,就築不上去。」
1979年之後,華羅庚提出。治學之道應該是「寬、專、漫」。就是基礎要「寬」,然後對專業要「專」,並且還要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漫」到其他領域。當初他從解析數論中「漫」出來是他一生研究數學的得意之舉。
他認為,「漫」就是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擴大眼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轉到另一個分支。這樣原來的知識在新的領域就會有用。選擇的范圍就會越來越大。
華羅庚非常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他捨得在基礎知識上多花工夫。他說:「在學習時,別人花一小時。我就花兩小時。而到工作時,別人花一小時解決的問題。我有時用更少的時間就解決了。」他把練基本功比喻為練拳。「要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三是要獨立思考,不怕困難。
華羅庚認為要理解真理。就必須學會獨立思考。只有你理解了,才能真正地記住。他還認為:獨立思考不是不要別人幫助,也不是不接受前人的成就。而是應該盡快接受前人的成就,這樣才能真正地獨立思考。
怎樣才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呢?華羅庚認為:不要怕困難。也不要輕視容易的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華羅庚認為,如果教師能和學生一起思考問題,那會給學生帶來很多好處,可以培養學生用辯證的方法來思考問題。
⑹ 講人物故事的作文
華羅庚從小聰明好學,念初中時,一天王維克老師給全班出了一道內數學題,這是一道容出自《孫子算經》的題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讀完題目後,王老師把目光掃向全班同學,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物品是23個。」這個最先說出答案的同學就是少年華羅庚。華羅庚在解這道題時是這樣想的:從「七七數之剩二」開始,就是說,七數餘二,那麼七的倍數再加二定是這個數,這個數是7×3+2=23。
⑺ 要450以上的寫華羅庚的故事大的作文
我最敬佩數學家是華羅庚。他聰明、好學、勤奮、愛國,是我國傑出的數內學家。
華羅庚很容聰明、好學。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很勤奮。他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華羅庚很愛國。1936年夏天,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華羅庚那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像華羅庚那樣,為國爭光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好評謝謝
⑻ 華羅庚的故事400字作文魔方格
今天,我們全校師生來到工人影劇院看一部兒童劇,兒童劇的名字叫《少年華羅庚》。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華羅庚得到了一本雜志,雜志里有一篇論文,論文是蘇教授寫的,名字叫「代數的第五次方程解」。他廢寢忘食的研究著那篇論文,並發現論文中有一個地方蘇教授寫錯了。可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華羅庚的媽媽去世了他因疾病而導致一條腿失去知覺,而最理解華羅庚的趙老師也不信任他了,一轉眼華羅庚什麼也沒了。但皇天終究不負有心人,華羅庚挺過了難關,最終將論文發表還赴北京清華大學當教授,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和敬佩,成為了數學界中的一顆璀璨的新星。
看完這部戲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華羅庚啊,我想對你說,你堅信自己的信念,頂住壓力,努力尋求真理,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真讓我佩服。你專心致志地鑽研的研究每一個細節值得我學習。每當我想起自己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的樣子,感到慚愧極了。華羅庚,是你讓我懂得堅持,懂得迎難而上的道理。我一定要以你為榜樣,好好學習,成為一名更出色的初中生。
當我們快樂健康的在父母的雙翼下成長時,華羅庚卻忍受著喪母之痛與雙腿殘疾之苦,以頑強的毅力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最終登上了他人生中的頂峰。不管是物質上的困難,還是精神上的壓力,華羅庚始終都堅持著他的信念——要研究數學,他熱愛數學,更想制服數學!
想到這里,我感觸很深,我們與華羅庚相差的太多了,為什麼他能成功,而我們卻不行呢?他孜孜不倦的鑽研是我們要學習的,他頑強拼搏的毅力是我們所敬佩的……我想,在華羅庚的身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華羅庚,你真了不起!
⑼ 華羅庚小時候勤奮的故事作文50
成功來復自勤奮
成功,說來容易,製做到卻很難。唐代文學家韓愈說:「業精於勤而毀於嬉。」事實 一再證明,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離不開勤奮,勤奮是成功之舟。
勤能補拙。傳說宋代學者朱熹講過一個故事:福州有一個叫陳正之的人,反應相當遲鈍,讀 書 每次只讀50個字,讀一篇小文章也要五六遍才能讀熟。為了克服缺點,他不懶不怠,勤學苦 練,別人讀一遍他就讀三遍四遍,天長日久,知識便與日俱增,後來,他不但克服了自己反 應遲鈍的缺點,而且成了博學之士。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說他生著一雙死魚 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資的欠缺沒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 他更加勤奮,他喂鴿子,每天仰望天空,雙眼緊跟著飛翔的鴿子,窮追不舍;他養金魚,每 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著遨遊的金魚,尋蹤覓影。後來,梅蘭芳的眼睛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 水,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