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感恩父母的故事的故事

感恩父母的故事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3 22:29:46

⑴ 感恩父母的故事

感恩的心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裡,一塊小小的年糕都是無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裡還緊緊地拽著一塊年糕……她拚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感恩的回報 在一個鬧飢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裡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里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飢餓的孩子彷彿一窩蜂一樣涌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麵包後,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後,才把剩在籃子里最小的一個麵包拿起來。她並沒有急於離去,她向麵包師表示了感謝,並親吻了麵包師的手之後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麵包師又把盛麵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日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依娃只得到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麵包。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麵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依娃,趕快去!」當依娃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面露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里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她激動地跑回了家,告訴了媽媽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報。 手術費=一杯牛奶 一個生活貧困的男孩為了積攢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 傍晚時,他感到疲憊萬分,飢餓難挨,而他推銷的卻很不順利,以至他有些絕望。這時,他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卻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令男孩感激萬分 許多年後,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婦女,因為病情嚴重,當地的大夫都束手無策,便被轉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外科大夫為婦女做完手術後,驚喜地發現那位婦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飢寒交迫時,熱情地給過他幫助的年輕女子,當年正是那杯熱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結果,當那位婦女正在為昂貴的手術費發愁時,卻在她的手術費單上看到一行字:手術費=一杯牛奶。這個年頭,人們很少感動了,對什麼都不再感動了。即使他們還會感動,也只是感動於只有他們才會感動的對象。其實,這個世界是有些共同的東西的。看了這幾則故事絲毫不為所動的人,沒有一點反思的人,他們的情感世界一定暫時缺少了一點很重要的東西,或者永遠失去了一些最寶貴的東西!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寶貴機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紀壯舉。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視的一次愛的教育
感恩,不是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鬧的片刻答謝,而是發自內心的無言的永恆回報。
感恩,讓生活充滿陽光,讓世界充滿溫馨…

⑵ 感恩父母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人生是無常,富貴是無常,生老病死更是無常,正因為人生苦短,我們才要珍惜現在,學會用感恩的心情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兩個在沙漠中行走已經多日的旅人,在他們口渴難忍的時候,碰見了一位趕駱駝的老人,老人給了他們每人各半碗水。兩個人面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體的飢渴,抱怨之下竟將這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也知道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體的飢渴,但他卻心想:上天給我留下這半碗水,真是恩賜,並且懷著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這半碗水。結果,前者因為挑剔這半碗水而死在了沙漠之中,後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終於成功地走出了沙漠。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生活抱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感恩者遇上禍,禍也能變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會變成禍。

傳說,有個寺院的住持,給寺院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對住持說一說這一年裡的感受,但是,只許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住持問到一個新來的小和尚說:「你這一年裡的感受是什麼?」小和尚答道:「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到了這個小和尚說:「你這一年裡的感受是什麼?」小和尚答道:「食劣。」第三年年底,這個小和尚還沒等到住持問到他,他就主動找上住持說:「告辭。」住持望著這個小和尚遠去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這位住持所說的「魔」,就小和尚心裏面那沒完沒了的抱怨。這個小和尚只是考慮自己要什麼,卻從來沒想過別人給過他什麼。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小和尚這樣的人。他們這也看不慣,那也不如意,怨氣重重,牢騷滿腹,總覺得別人欠他的,社會欠他的,從來感受不到別人和社會對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他們的心裡只會產生抱怨,不會產生感恩。有位哲人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和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樣東西都依賴於其他每一樣東西。無論是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配偶的關愛,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慷慨賜予……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個人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感恩大自然的福佑,就會感恩父母的養育,就會感恩社會的安定,就會感恩食之香甜,就會感恩衣之溫暖,就會感恩花草魚蟲,就會感恩苦難逆境,就連自己的敵人,也不忘感恩。因為真正促使我們成功,使我們變得機智勇敢、豁達大度的,不是優裕和順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我們於死地的打擊、挫折和對立面。

小故事感悟:感恩是滋潤生命的營養素。有了不忘感恩之心情,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

⑶ 感恩父母的古代故事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回親多病。悶熱的答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⑷ 關於感恩父母的故事(100字左右)只要感恩父母的故事!別的不要!如果有對這篇故事的簡要感想,就更好了!

故事一:
央視曾播過一篇感人的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的端著一盆水,天回真的對媽媽說:媽媽,洗答腳!就是這樣的一部廣告時至今日,仍在熱播,動人的原因,不是演員當紅,而是它的感情動人心腑,很多人為其流淚,不止為了可愛的男孩,也為了那一份至深的愛,和發自內心的感恩。

簡要感想:感恩父母,拿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故事二:
東漢時的黃香,從小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的床和枕頭;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從不叫冷,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簡要感想:我們的生命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孝敬父母是為人之本。

⑸ 感恩父母的小故事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裡,一塊小小的年糕都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裡還緊緊地拽著一塊年糕……她拚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感恩的回報

在一個鬧飢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裡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里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飢餓的孩子彷彿一窩蜂一樣涌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麵包後,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後,才把剩在籃子里最小的一個麵包拿起來。她並沒有急於離去,她向麵包師表示了感謝,並親吻了麵包師的手之後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麵包師又把盛麵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日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依娃只得到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麵包。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麵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依娃,趕快去!」當依娃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面露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里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她激動地跑回了家,告訴了媽媽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報。

手術費=一杯牛奶

一個生活貧困的男孩為了積攢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

傍晚時,他感到疲憊萬分,飢餓難挨,而他推銷的卻很不順利,以至他有些絕望。這時,他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卻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令男孩感激萬分。

許多年後,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婦女,因為病情嚴重,當地的大夫都束手無策,便被轉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外科大夫為婦女做完手術後,驚喜地發現那位婦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飢寒交迫時,熱情地給過他幫助的年輕女子,當年正是那杯熱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結果,當那位婦女正在為昂貴的手術費發愁時,卻在她的手術費單上看到一行字:手術費=一杯牛奶。

這個年頭,人們很少感動了,對什麼都不再感動了。即使他們還會感動,也只是感動於只有他們才會感動的對象。
其實,這個世界是有些共同的東西的。
看了這幾則故事絲毫不為所動的人,沒有一點反思的人,他們的情感世界一定暫時缺少了一點很重要的東西,或者永遠失去了一些最寶貴的東西!
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寶貴機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紀壯舉。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視的一次愛的教育。
感恩,不是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鬧的片刻答謝,而是發自內心的無言的永恆回報。

這是我查到的,身邊的感恩其實有很多!

⑹ 感恩父母的故事

感恩父母
父母的恩情似海深。父母給予了我生命,給予了我生活,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愛,我應該感恩父母。
「百行孝為先。」何謂「孝」?「孝」不就是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父母,以切實的行動來為父母分擔些憂愁,增加些快樂嗎?
其實,孝行並非一定是那驚天動地的壯舉,感恩之心也可隱藏於小事之中。
過年了,我和爸媽到親朋好友家串串門,坐坐,聊聊。一次,我們在一個朋友家中玩。坐在沙發上時,我隨意地拿起了茶幾上果盤中的桔子。那桔子亮澄澄的,鮮艷的色澤令我三下五除二便剝掉了它的皮。不知想起了什麼,我呆了一呆,接著便將剝好的桔子一分為二,一半遞給了母親,一半遞給了父親。沒有過多的言語,可是母親卻高興得立即綻放出如花的笑靨。而父親則開心地大聲說:「謝謝!我女兒剝桔子給我吃了!」望著爸媽那令我難以置信的幸福模樣,我突然發現:原來父母是那麼容易感到滿足,原來我做的還是那麼的少。
於是,我開始思索,在平凡的生活中,我能做的一些小事不也是感恩的行動。能令父母欣慰一些嗎?做完作業後,我可以順便掃一掃地呀;吃完飯後,我可以洗碗呀;父母看報時,我可以為他們倒一杯熱茶遞過去呀……做這些小事也能令父母開心,同樣也能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也是對父母恩情的回報。

⑺ 十則關於感恩的小故事

如下:

1、作為阿里巴巴的主要創始人,馬雲最開始也是處處碰壁,Ken Morley先生給了馬雲的非常多的鼓勵還有支持,此前的200澳元以及幾十年的友誼,最終發酵,馬雲為紐卡斯爾大學做捐助2000萬美元的Ma-Morley獎學金。

2、在中國,烏鴉反哺的故事人人皆知,烏鴉在小時候是父母去找食物喂養它們,等父母老了飛不動了,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3、21年前,浙江臨海女子戴杏芬在路上遇到了前來打工小伙何榮鋒,何榮鋒當時都沒錢吃飯了,戴杏芬給了他10元錢。21年後何榮鋒白手起來,成了億萬富翁,回來報答那位給他10元錢的恩人。

4、一個得白血病的小男孩盧比,在去世之前,為了讓媽媽不會孤單一人,臨終前去花店為媽媽的生日預定了60年的鮮花。

5、韓信小時候家裡特別窮,經常沒有吃的東西,一位在漂洗紗絮的老婦人見韓信可憐,每天把自己的飯菜給她分一半,後來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始終沒忘老婦人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6、劉邦的三兒子劉恆非常孝順,他的母親身體弱,劉恆便每天貼身照料母親,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7、姐姐家裡養了好幾只流浪貓,是冰天雪地里撿回來的,把它們一隻只的喂養長大,姐姐卧病在床,貓咪每天都叼一隻老鼠回家,怕姐姐餓著。雖然有點害怕,但是這份情意讓姐姐很感動。

8、王應照謂父母育子,為之揮蠅,為之驅蚊,癢則搔之,寒則裹之。恐驚之而不敢高聲,稍不安,則直欲分痛。愛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飽血觀也。惟孝子還以報親,且寓愛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9、宋朝有一個叫朱壽昌的人,他的母親因正房嫉妒,為掃地出門,那時他年齡小無法反抗家庭,長大後辭去官職去專門尋找母親。

10、四川地震中,消防武警在一座倒塌的廢墟中找到一對母女,母親中風了跑不出去,女兒便用自己的身體一直護住母親。

(7)感恩父母的故事的故事擴展閱讀:

感恩名言:

1.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2.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3.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4.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5.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6.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7.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8.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9.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

⑻ 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廿四孝中的幾個故事:一、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