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韌性的故事
1. 作文 生命的韌性
一個女人,那年,在她的孩子即將要來到人世前的一個星期,她感冒了,還是很嚴重的感冒,發著高燒,鼻子無法呼吸,只能靠張開的嘴來獲取一些微薄的空氣,卻剛好在那時,她的兒子要出生了,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她看到了床墊子上的濕潤了的一大片,她知道她媽媽一直告戒她的羊水破了,用一個枕頭把自己墊著,她一個一個地叫來了可以送她上醫院的家人,在醫院里,醫生說第一期羊水早破,孩子臍帶繞頸三周,建議剖腹。
她摸著自己的肚子,和自己的孩子商量了一會,然後對醫生說:打催產素吧!因為照顧她的老人一直不肯離開醫院,她的丈夫匆忙中給她買的盒夾生米飯,想再找人重買的時候,丈夫沒有了蹤影,兩個老女人以為自己不餓,她也不餓,她只好靠那盒5元的夾生米飯一直維持了一天。
在傍晚的時候她開始了疼痛,無窮無盡的疼痛,用來呼吸的嘴巴在無法忍耐的時候把她自己的,還有守護她的人的手臂咬出了一個又一個血印子,那時她已經把那盒夾生米飯全部消耗盡了。而且她的體溫在驚人地上升,她的嘴唇已經乾渴得露出了血跡。
第二次催產素並沒有能讓她把孩子順利地產出,她第三次被推出了產房,妹妹在長途里哭著要她答應剖腹,不要再受那樣的苦了,一直堅持要她順產的兩個老人家也在求她答應手術,她用僅僅一秒的時間堅決地回絕了所有人的哀求,在她的心念里,她只想要給將要來到的孩子一個正常的過程:她看過所有的關於生產的書上說,經過產道的擠壓對孩子的腦成長和出生後整個生理機能是很有利的。她知道自己一定可以做一個合格的母親,她堅信!
第三次她要求醫生給她再打催產素時,當值的兩個醫生面露難色,她們對那個看著她長大的主刀醫生說:「她發著高燒,再打怕她無法承受!」那個經驗老到的主刀醫生說:「打吧!我了解她!一個韌命的傢伙!讓她家屬簽字再打。」就這樣,她的疼痛開始在第三支催產素下澎湃了她的每根神經,她開始感覺到無比的寒冷,她看到了她夢想中的冰川,她好象看到了她未見面的孩子,她甚至聽到了那些醫生在把空調給她開到最大後熱得滴汗的聲音,她知道她不能暈過去,她看到了面前出現了一把燃成了紅色的鐵棒子,無比的冰涼使她不顧一切的疼痛,她緊緊地抓住了那把使她全身疼痛的鐵棒子,她感到自己被燒成了灰燼,然後那把鐵棒子滅了,她的兒子出生了……
她聽到了兒子的哭聲,她們說是個兒子,她手裡抓著的是產床的不銹鋼扶手,已經被她拉斷了緊緊地抓在手裡,身上蓋了三張棉被,七八個醫生在裡面像盯怪物一樣看著她,全是汗水淋淋的,她笑了,她們說:「這個女人,還會笑,真是的!」她們把她的兒子包好給她換了她抓在手裡的床扶手,然後她抱著血淋淋的孩子,再也不肯鬆手,在醫生給她縫針的時候,她再也沒有了疼痛的感覺,她一直在和兒子笑著,說著話,清醒著,虛弱得她只有對著兒子的笑容……
後來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里她遇到了另一個孤獨地面對死亡的孩子……
2. 塑性韌性的例子
塑性是材料的變形能力如鋼絲有拉拔可使截面縮小93%此為塑性。
韌性是指材料受到外力抗破壞的能力,典型的是沖擊測定一重錘從一高度落下創擊試樣。看試樣能承受多大的沖擊能。
3.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生命的韌性 汶川震後,關於生命的故事,悲喜交合,讀來令人
1.第一個「真實」指「血淋淋的真實境遇」,主要指客觀方面;第二個「真實」指面對災難時體現出的生命的韌性,它能震撼靈魂、擊打心靈,主要指精神方面。 2.小女孩何翠清在困難重重之中釋放出堅韌不拔的力量的事跡非常真實典型,很好地證明了「生命的韌性」這個觀點。 3. (1)從受難者角度:生命脆弱,但生命又無比堅強,對自己而言,面對災難,只有正視現實,充滿「活」的信念,才能戰勝恐懼。(「生命的韌性就在於死亡的恐嚇不會讓生命自我萎縮」也可)。 (2)從救援者角度:生命的韌性還需要他人的支撐,救援者以不屈不撓的鬥志,激發著受災者的生命潛能,也磨礪著自己的生命力。 |
4. 生命的韌性
一、第一個真實,是指活生生的生命,並非文學作品中的虛擬的生命。第二個真實,是指切實的力量,即樸素的,對生的一種頑強的、堅定的追求。
二、用真實的生命寫出真實的力量,這里用實例,即全現真實二字。
三、我想,在平時,也許我們每個人並未表現出對生的渴求,而在災難面前,對生的慾望,會讓人迸發出一種原始的、本能的、博大的、無所畏懼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使生命不但頑強,而且充滿韌性,不會輕易折斷。這樣,才有可能戰勝災難,延續生命的奇跡。
5. 堅韌的小故事
出身貧寒的松抄下,年輕時到襲一家電器工廠去謀職,這家工廠人事主管看著面前的小夥子衣著骯臟,身體又瘦又小,覺得不理想,信口說:「我們現在暫時不缺人,你一個月以後再來看看吧。」這本來是個推辭,沒想到一個月後松下真地來了,那位負責人又推託說:「有事,過幾天再說吧。」隔了幾天松下又來了,如此反復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說出自己的態度:「你這樣臟兮兮的是進不了我們工廠的。」於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錢買了一身整齊的衣服穿上再來面試。負責人看他如此實在,只好說:「關於電器方面的知識,你知道得太少了,我們不能要你。」不料兩個月後,松下再次出現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經學會了不少有關電器方面的知識,您看我哪方面還有差距,我一項項來彌補。」這位人事主管緊盯著態度誠懇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說:「我干這一行幾十年了,還是第一次遇到像你這樣來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韌性。」於是松下幸之助這種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打動了主管,他得到了這份工作。並通過不斷努力逐漸成為電器行業非凡的人物。
松下的成功告訴我們。失敗不僅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機會,它使你找到自身的欠缺,不輕言放棄,補上這一課,就成功了。
6. 韌性的偉人有誰,然後具體例子
鄧小平。三上三下。
魯迅。形勢不利就逃跑,然後繼續戰斗。
毛大大。幹了二十八年革命,一家子被反動派殺了個差不多。
老蔣,領導中國抗戰八年。
7. 韌性作文內容能寫什麼事例
韌性就是可持續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出來之後,我在第一時間瀏覽了一下。北京卷的這個題目「文明的韌性」,讓我最有共鳴感。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作文題目,而是骨髓深處文化自信的真正覺醒。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當年梁啟超先生說的,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明流傳了下來。時間是一個最公平的裁判員,為什麼中華文明能源遠流長幾千年不斷層?這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縱觀古今中外,只有中華文明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而這種包容性,表現出來的文明風骨就是韌性難斷。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其他文明對中華大地侵略過。甚至在政治格局上,還成功過,甚至建立過元、清這樣的大一統王朝。然而,仔細研究,我們會驚奇的發現,這些侵略中華文明的外族文化,不僅沒有把中華文明給取而代之,反而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慢慢選擇了向中華文明主動靠攏。因為,中華文明用自己特有韌性,對這些文明進行了潤物細無聲的同化。最終實現的結果,反而是侵略的外來文明被中華文明「反殺」,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當我們還在為歷史書上,把霍去病、岳飛等民族民族刪去,而憤憤不平的時候。是否想過,難道不是因為那些霍去病、岳飛抗擊過的外敵,已經不知不覺變成了自家人。刪去這些民族英雄,並不是否認了他們的功績,只是給被中華文明同化掉的其他文明,表達一個友善的尊重。如果霍去病和岳飛泉下有知,指不定還會誇上一句,乾的漂亮,咱們靠打仗沒有解決的問題,最終用文明的方式而同化掉了。
畢竟,中華文明幾千年,推崇的都不是兵強馬壯和刀劍的鋒芒,更喜歡用的好是文化的方式,類似於絲綢般的柔韌。不論是絲綢之路,還是現在的一帶一路,都不是搞侵略,而搞共贏。實際上,這都是傳統文化推崇的「強而不長,弱而不脫」的典型體現。
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底線都是,無論我們多麼的強,都從來不曾恃強凌弱,更沒有想過稱王稱霸。因為中華文明深刻的知道,強而不長的道理,持強凌弱、稱霸逞強,從來都是沒有好下場的。歷史上,那種征戰四方的大帝國,無論是西方的羅馬帝國,還是東方的蒙古帝國,哪一個不是曇花一現?只有中華文明,雖然偶經動盪,但總體上來說,還是長盛不衰。盡管朝代歷經變遷,但中華文明的內核從來都不變。
當然,中華不恃強凌弱,但是誰想要欺負古老的中國,那也是做不到的。即便是積弱的中國,也不會走到被別人隨意凌辱的地步。近代的中國,可以算是中華最低谷的時期,然而面對列強的侵略,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們仍然實現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至於說,最近吵的沸沸揚揚中美的貿易戰,對於久經風浪的中華民族來說,只是一個小小插曲而已,不值一提。
這一切的底氣,都來自於中華文明的韌性。
「韌性」從詞意上來看,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但對於解釋文明的韌性,還是顯得有些空洞、虛飄。務實的講,中華文明的韌性,主要集中體現在保種思維上。
說到保種,相信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傳宗接代」四個字,這個聯想是很正確的。但,實際上,我們對古人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思想,多少是有些誤解的。因為這並不是簡單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而是表達對傳承的重視。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我們對形式的重視,大於了對實質的領悟。
在傳統文化,很推崇「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而這種強調後繼有人的思維,並不局限於血緣上,更多關注的是文化傳承上。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甚至認為文脈關系,比血緣關系更近,學生甚至某種程度上比子弟更正宗,畢竟傳承文化的才是中華文明的精髓,而非血脈。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實現多民族的大一統,靠就是中華文明強大的融合性。世界上,也只有韌性的中華的文明才有這種功能,那種排外的文明是無法實現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文化自信也是來自於文明的韌性。因為我有這種韌性在,所以我知道,也許在階段性,我們是處於弱勢,但是從長遠看,從全局看,我們才真正的贏家。因為我有韌性,所以,我從來不會掉線。這就類似於「剩者為王」的思想,冥冥之中,我們的文明很清楚,誰能在贏得時間線,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因為我有韌性,所以,我從來不任性。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無論你怎麼折騰,我都用我的韌性為這個世界托底,所以,最終這個世界,還是由我來做主。
8. 高二作文生命的韌性800字
汶川震後,關於生命的故事,悲喜交合,讀來令人唏噓感嘆。那些驚心動魄的情節,那些感人肺腑的細節,讓我們有一種直面鮮血和傷痛的震撼。
生與死,這不是一個陌生的問題。它是老生常談,有時平常得甚至讓人提不起談論的興致。沒有血淋淋的真實境遇,人們對待生死即使鄭重其事,也難免有些隔靴搔癢的淡漠。然而,汶川大地震所牽引出來的生死話題,卻重重地擊打著我們的心靈。無需繁復的概念,無需華麗的詞藻,無需嚴密的邏輯,只要一個真實的故事,就足以讓我們泣不成聲。(這是真實生命的真實力量。 )
災難來臨時,很多人猝不及防,死神沒有給他們留下太多的機會。但在亂石瓦礫的覆蓋之下,生命殘存的意志卻從未向死神屈服。是的,千斤壓頂之下,人的生命顯得那樣脆弱不堪。然而,也正是困難重重之中,人的生命又釋放出堅韌不拔的力量。正像那個叫何翠清的13歲女孩,地震時她驚覺脫險,但她並沒有因為死亡的恐怖而獨自逃生,而是勇敢地沖入死神的魔爪,與之搶奪生命。即使在她與同伴被困廢墟的情況下,小女孩還是頑強地堅持「活」的信念,並最終獲救。在生命與死亡的對峙中,不是希望驅走恐懼,就是恐懼扼殺希望。生命的韌性就在於死亡的恐嚇不會讓生命自我萎縮。
在生命的韌性里,除了自我堅持,還有他人的支撐。在災區現場,生命對於生命的呼喚、安慰以及拯救,才使許多人間奇跡得以發生。地震災難的噩耗傳來,各行各業的人們瞬間變成了救援者,紛紛奔赴抗災一線。地震之後,災難的猙獰面目沒有嚇倒他們,路途上的千難萬險沒有阻遏他們,他們的善良與悲憫、無私與執著,將他們變成了無敵的鬥士。夜以繼日,堅持不懈,救援者以不屈不撓的鬥志,磨礪著自己的生命力,也激發著受災者的生命潛能。在這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中,與死亡的抗爭中,生命的韌性經受住了艱苦卓絕的考驗。
「汶川大地震」,這是一個帶來無限悲傷的命名。已經消逝的數萬生命,將使它成為我們記憶中不可抹去的傷痛。然而,這也是一個暗含生命力量的名詞,因為無數人在其中與死亡擦肩,卻越挫越勇,讓生命煥發出絢爛的光彩。讓我們記住在地震中已經遠走的生命,也記住在地震中更加堅強的生命。
9. 關於忍耐的故事
武則天時代有個丞相叫婁師德,他是個很有度量的人。他的弟弟當上了代州刺史,臨行之時,婁師德對弟弟說:「我擔任丞相,你現在又管理一個州,受皇上的寵幸太多了。這正是別人妒嫉的,你打 算怎樣對待這些人的妒嫉以求自免災禍呢?」婁師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對哥哥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朝我臉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絕不叫你為我擔憂。」婁師德卻優慮地說:「這正是我所擔憂的。 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對你惱怒。如果你將唾沫擦去,那不是違反了吐唾沫人的意願了嗎?別人會以為你在頂撞他,這只能使他更火。所以要是人家唾你,你就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臉上的唾沫,不要擦掉 ,讓它自己干。」
後人對婁師德教人「唾面自乾」的這種忍耐,總是嗤之以鼻,認為十分遷腐可笑。事實上,婁師德式的忍,是在訓練一個人的韌性,教人知道如何收斂自己,而非以忍耐為目的。婁師德在武則天時 代出任相位,總管邊疆事務三十年,他在兼河源(今新疆於田)軍司馬時,和吐蕃大戰,八戰八捷,像這樣勇毅不撓的精神和氣魄,豈是一個畏縮者能夠具有的?富弼是北宋仁宗時的宰相,字彥同。因為大 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員都稱他品行優良。富弼年輕的時候,因聰明伶俐,巧舌如黃,常常在無意之間得罪一些人。事後,他自己也深為不安。經過長時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漸變得寬厚謙和。所 以當有人告訴他某某在說你的壞話時,他總是笑著回答:「你聽錯了吧,他怎麼會隨便說我呢?」
關於忍耐的名人故事
一次,一個窮秀才想當眾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攔住他道:「聽說你博學多才,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
富弼知道來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會,只好答應了。
眾人見富才子被人攔在街上,都涌過來看熱鬧。
秀才間富弼:「請問,欲正其心必先誠其意,所謂誠意即毋自欺也,是即為是,非即為非。如果有人罵你,你會怎樣?」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會裝作沒有聽見。」
秀才撇嘴說道:「竟然有人說你熟讀四書,通曉五經,原來純屬虛妄,富彥同不過如此啊!」說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僕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難以理解,這么簡單的問題我都可以回答,怎麼您卻裝作不知呢?」
富弼笑道:「此人乃輕狂之士,若與他以理辯論,必會言辭激烈,氣氛緊張,無論誰把誰駁得啞口無言,都是口服心不服。書生心胸狹窄,必會記仇,這是徒勞無益的事,又何必爭呢?」
僕人卻始終不理解自己的主人為何如此膽小怕事。
幾天後,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見了富弼。富弼主動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頭而去;走了不遠,又回頭看著富弼大聲譏諷道:「富彥同乃一烏龜耳!」有人告訴富弼那個秀才在罵他。
「是罵別人吧!」
「他指名道姓罵你,怎麼會是罵別人呢?」
「天下難道就沒有同名同姓之人嗎?」
他邊說邊走,絲毫不理會秀才的辱罵。秀才見無趣,低頭走開了。
退讓忍耐是中國傳統的生存哲學,富弼的「膽小」其實是一種大智慧。如果他跟秀才爭執起來的話,只會得罪對方,對自己實在無益。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對方的無理取鬧,卻能逐漸改變對方的態 度,使矛盾得到緩和。
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沖突,如果你事事都要去爭、去計較,那就會惹許多閑氣、得罪一大批人,這樣一來,你的人緣又怎麼好得了!當然,這里的退讓忍耐也並非是讓你變成一個 軟弱可欺的人,只是說在面對一些無謂的爭執時後退一步,但如果是處理大是大非的問題,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寸步不讓的。
10. 形容「韌性」的詩句有哪些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賦得古草原送別》白居易
2.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竹石»鄭燮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4.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於謙
5.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