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的故事梗概作文400字
❶ 三顧茅廬內容簡介400字
三顧茅廬或三顧草廬是指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諸葛內亮住處請他出山容輔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該文提到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國志》中對此僅有「凡三往,乃見」的簡略記述。《三國演義》對此事件進行了擴寫。三顧茅廬後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成語。也用來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
❷ 三國演義讀後感400字(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裡面的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內容十分精彩,故事情節扣人心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話說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事愁困不已,聽說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結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關二人的阻攔冒著大雪去的,還是沒見著;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
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而且第二次還下著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沖沖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
劉備注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
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
我喜歡《三國演義》。
上星期,我讀了《三顧茅廬》這篇文章。劉備兩次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想請他出山,但是諸葛亮就是不見他。後來劉備沒有灰心,他沒有放棄,通過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訪,終於見到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為以後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看著看著,我被「三顧茅廬」的畫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幫劉備打了勝仗,曹操的謀士設法將徐庶騙走。臨行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於是,劉備打點行李,便與關羽和張飛一起來到了隆中卧龍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時才回來。聽完,劉畚覺得惆悵不已。幾天後,劉畚又去拜訪時,卻只見到了孔明弟弟諸葛均,劉備無奈,只得怏怏不快離去。轉眼過了新年,劉備打算再次拜訪孔明。此時張飛、關羽勸劉備不要再去浪費時間了,而劉備卻訓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廬,劉備得知孔明雖在,可正在午睡。當孔明醒來,發現三人便急忙召進屋。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說:「天下大亂,百姓苦難深重啊!」孔明被劉備的誠懇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邀請。
通過「三顧茅廬」的故事,我被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深深感動:劉備得到諸葛亮後感覺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說明劉備胸懷大志,尊重人才,善於團結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充分發揮大家的長處,努力提高自己,使整個集體充滿戰鬥力。聯繫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其他同學學習。劉備是一個有志氣、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終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麼泥濘,不管我們多麼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
望採納
❸ 三顧茅廬內容簡介400字
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內國的大業但都容沒有見著。
劉備准備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兄弟關羽都不願意去。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張飛答應不再無禮,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階下等候。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諸葛亮出山後,劉備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對關羽、張飛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