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求學的故事寫一篇日記
㈠ 編關於「119」小故事寫一篇日記
人生也由於這段日子而變的更加燦爛。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令我感到呆板回,卻又不得不這樣答。每每放學,已是披星戴月,獨自背著承重的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家,面對的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作業。機械性地做著作業,有時,望著墨般天空,思緒已不知飛向何方。成天123,abc,之呼者也,生活很是枯燥!好容易盼到周末,最後盼來的不是休息只是大量的作業!我感到自己就是一隻籠中鳥!心中的想法早已飛到爪挖國去了!始知所向金籠,不及林間自在啼!讀書讀書,原本明亮的雙眼戴上了厚厚的眼鏡,快樂的心不再自由翱翔於天際,只能獨自躲在籠中!讀書生活的苦,只有自己能品嘗到,快樂也只有自己知道!苦中作樂是我們的拿手好戲!三五成群,講著不知出處的笑話,聊著發生在身邊的事,不論是什麼味兒,只要能解悶就可以!只有看書能使我快樂!
㈡ 名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這就是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一帶飽學之人。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瞌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的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理論家。
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每看一本書,不是一上來就從頭至尾地去讀,而是對著書本閉目沉思,猜想書中寫了些什麼。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再打開書。如果書的內容與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讀了;如果與猜想的不同,他就認真地去讀。華羅庚的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終於成為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有一次,他想買一部明代的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時值冬日,他頂風冒雪,連續十八天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據說在他結婚那天,家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當迎親的花轎快到家門時,卻找不到新郎了。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只見他仍穿著舊袍,全神貫注地在讀書.
㈢ 《師曠論學》的故事寫成一篇日記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主,但是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內點上蠟燭呢?」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師曠說容:「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平公說:「講得好啊!」《說苑》中「師曠勸學」的故事裡,七十高齡的晉平公還想學習,以提高個人素質,提升執政能力,但他又擔心歲數太大,為時已晚,便向著名樂師師曠請教,師曠勸國君炳燭而學,並形象地將人生的三個階段即少年、壯年、老年的學習分別喻為旭日東升、烈日當空和蠟燭之光。這三個比喻里就蘊含著一種蓬勃向上的精神在內,尤其是燭光精神對人們的啟迪更大。可見終身學習的理念古已有之,並非今人獨創,學習是貫穿一個人一生的活動。
㈣ 寫一篇家庭好故事日記
在我家抄,媽媽是「老大」,爸爸是「老二」我嘛自然就是「老三」啦!
我的家非凡搞笑,不信你往下看:
今天是星期六,全家休息。不知怎麼了,「老大」突然說:「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老二」給我去燒菜洗衣,「老三」給我去掃地拖地。去吧!」於是,我們馬上行動起來。「老二」去買菜,我在掃地,而「老大」呢,躺在床上,悠閑地看起了電視。「老二」回來了,一邊炒菜,一邊說:「今天,「老大」是怎麼了,把自己的家務活都交給了我們。」在一旁的我說:「早知道我就不吃草莓了,吃了草莓真倒霉啊!」
㈤ 寫在日記里的故事作文400字
丁尼生說過:「時間里沒有今日,永劫里沒有未來,永遠里沒有版過去!」 對於生命有限的權人來說, 我們應該用心跳來計算光陰。也許,人的生命是一場正在燃燒的「火災」,一個人所能做到的,也就是竭盡全力要在這場「火災」中去搶救點什麼東西出來。所以我可以告訴我的朋友們:請用今天點燃明天吧!因為時間長留,我們卻會離去。
最好不要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幻想什麼,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時候就投人工作。也切勿坐耗時間,須知每時每刻都有無窮的利息;日計不足,歲計有餘。朋友啊,不要老嘆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志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
我的朋友!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其實你不會知道智慧的總和是什麼的,我的實踐告訴我:
智慧的總和=獻身工作+不浪費一分一秒。
㈥ 以「讀書的故事」作題目寫一篇100字左右的日記
有點長,你可以撿些段落來寫!
書,人們稱之為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的最大好處就是在於它能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
我自從會認字後,便開始讀書。我最早看書倒不是在上幼兒園時看的連環畫一類的書,而是在六七歲時開始自己讀格林童話 。
那時,我的媽媽每天睡覺前都會給我講 格林童話里的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什麼 聰明的裁縫灰姑娘啊,真是太精彩了。但是媽媽只講了一會兒,就讓我去睡覺了。我心裡是十萬個不願意!夢里都在想著故事中的人物的結局。
此後,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格林童話來,糊里糊塗地讀了下去。雖然很多字都不認識,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當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人物的悲歡離合也往往使我牽腸掛肚。
談到格林童話,我有一次讀到灰姑娘被她的繼母虐待了,生了一場氣,把書丟下了。第二次讀到她倆個壞姐姐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心情頓時舒暢了許多。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上了一年級,便看了 十萬個為什麼 。這讓我知道了各類科學的知識。每當有疑問時,只要翻翻這本書,問題就解決了。
上了二年級時,我看了楊紅櫻阿姨的書。淘氣包馬小跳的形象時常浮現在我腦海,笑貓的微笑也常常激勵我。我很想擁有仙女蜜兒的魔法,也想和親愛的笨笨豬一起玩耍。沒有尾巴的狼讓我明白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失去良知,比失去一條尾巴更可怕。流浪狗和流浪貓真摯的友誼讓我感動……
到了三年級,姐姐推薦我看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在巴學園里,人人平等,沒有歧視,沒有嘲笑。小豆豆學會了怎樣關心別人,從拾了自信。由於看窗邊的小豆豆引起了我對作者黑柳徹子的興趣,我又看了她寫的小豆豆頻道、丟三落四的小豆豆 等書。它們都讓我看到了小豆豆的堅強、勇敢、樂觀的精神。
到了高年級,我的知識面就更加廣了。於是看了一些外國名著。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明白了要關愛人生、關愛他人。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使我懂得了要熱愛學習,熱愛讀書。巴黎聖母院讓我感受到丑與美的強烈對比……最近,我又看了四大名著,對我們中國的文化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
書——我一身中最親密的夥伴,無論在什麼時候,它將伴我走過每一天。熱愛書吧,它是你知識的源泉!
㈦ 文言文日記有關自己的求學經歷的
個人心得抄,僅供參考:首先,培養自己喜歡讀古代詩歌,最好達到能背誦課本里的大部分詩歌,這是培養興趣;其次,熟讀課文中的所有文言文課程,這是鞏固基礎;再次,說說譯文,不必一開始就追求通篇都譯的非常精準,大意不出問題就行,但是,課文中關於文言文的詞語注釋、語句注釋、虛實詞注釋等,一定要記住,這是學習文言文的根本,切記!最後,試著譯重點文言文,不懂的就查書或字典,查完最好多默記兩邊,最好養成記在筆記上的習慣。最最後^_^,推薦幾本書:先讀《三國演義》、再讀《東周列國志》,註:三國文言程度稍潛,且有意思;東周文言程度稍高,但有利於了解眾多的古代故事,基本每次考試,文言部分的故事都包括了,哈哈。最最最後,讀什麼都作筆記,不認識的字的拼音、解釋……
㈧ 讀小英雄的故事,寫一篇日記。
小英雄雨來讀後感
故事寫的是在晉察冀邊區,有一個村莊叫蘆花村,村裡有一個小孩名叫雨來。他水性好,尤其擅長鳧水,像個小鴨子一樣靈活。一天,鬼子又來「掃盪」了,雨來為了掩護革命幹部李大叔被敵人抓住了,鬼子讓他交出李大叔,可雨來寧死不屈。這下激怒了日軍,敵人毒打威逼他,他沒有屈服,更沒有動搖,對於12歲的小男孩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相反他表現出機智勇敢地同敵人作斗爭。
雨來機智、勇敢具體體現在許多句子中,如:「一滴一滴的血滴下來,濺在課本的那幾行字上: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是一處細節描寫。鮮血滴在「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幾行字上,表明了雨來誓死保護交通員和敵人斗爭到底的決心與堅強的意志;體現了中國人民不惜用鮮血和生命保衛祖國的決心。他的舉動令我深深地感動......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是雨來能夠掩護革命幹部,同日寇作斗爭的思想基礎,正是因為雨來對祖國深切的愛,才有了後面勇救交通員、勇斗鬼子的故事。
在現實中,如果有一天,敵人來到自己家,也是先引誘,後威逼的辦法來問我們,別說威逼了,就連引誘這一關都不一定通過呢?這怎能保護革命者?怎能保護我們的祖國呢? 在他挪那口大缸時, 盡管很費力,可為了掩護李大叔,還是挪到了洞口。要在現實,我們這些整天被人伺侯的」嬌氣包」們中只要看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了,這又怎能保護李大叔呢?看看小英雄的一言一行,無不讓我感嘆,真是實事造英雄。看來一個人遭受挫折,經歷磨難並不是一件壞事情,我們應勇敢面對。通讀全文,感覺雨來在學校里學的那點東西往往多出我在學校的東西,因為他學到心裡,落在行動上了。我一定要學習他的熱愛祖國不畏強敵的精神,在現實在生活中樹立起信心,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勇往直前!
雖然雨來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卻能認真、刻苦學習,而我們呢,在這種和平的社會里,更應發奮讀書,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在學校要爭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㈨ 故事類日記
離家
今天早早的就起了床,其實起床還是被父母催著起來的。說來很奇怪,在版外面的時權候,自己可以獨立的完成很多事,在家了,知道有父母可以依賴,反而很多事情變得困難了。
今天,要回學校了,家在郊區,離火車站還是有些遠。家裡面沒有車,只能做公交車,中途轉一趟車,還是比較方便的。但是路上要花兩個小時,怕到時候敢火車太著急,爸爸媽媽很早就把我叫了起來。
這段時間,爸爸的身體不是很好,家裡面的情況我是知道的,但是現在我也不能解家裡的經濟之苦,只拿多多寬慰一下父母。
起了床,父母一直在催自己,提醒自己不要落下東西。下了樓,爸媽正在吃飯,媽媽要上早班,爸爸這段時間倍受失眠之苦,還好昨天晚上爸爸睡了一會。
見我下樓,爸爸問我要不要再下一點肉絲面吃,或者到外面吃早餐。我看著電飯鍋里的稀飯,也不想再多麻煩,直接坐在剛剛爸爸吃飯的位置,吃起了飯。
吃完早餐,爸媽幫我檢查,然後爸爸我送到公交站。離家的時候,媽媽喊著爸爸「回來的時候再帶兩包鹽!」突然覺得幸福也不過如此了。
一起自己總是不能明白,為什麼父母總是要說那麼多,現在突然明白,那些話語中滿滿的都是父母對我的愛啊!
㈩ 勤學好問的名人故事 300字左右(快 我馬上就要 寫日記)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專好文章,屬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