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拆橋的意思和故事
❶ 過河拆橋的故事 短或概括
劉邦漢復朝政權的由來,劉邦自製己一無是處,就靠武將韓信、彭越等血戰沙場,靠文官張良、蕭何等屢獻計策,後來當了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採用蕭何之計殺韓信斬彭越,再後來劉邦隨便找了個借口把蕭何毒死,也就是張良知道其為人甘願當留侯,逃過一劫!~典型的過河拆橋
❷ 和過河拆橋相同意思的寓言故事
過河拆橋:原意指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與過河拆橋相同意思的寓言故事
磨完東西後,把拉磨的驢卸下來殺掉。比喻把曾經為自己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原因如下:第一,從成本節約的角度來看,磨已經拉完,而驢還要繼續吃繼續喝繼續花時間和精力照看,殺掉驢則這些成本支出將不再具有。第二,從投資角度來看,殺驢有利於驢本身價值的增值,有道是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第三,從更新換代來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驢的使用壽命和生存壽命都是有限度的,在驢的有生之年殺死更有利於培養小驢的忠心和兢兢業業,也更有利於激勵小驢要更好地拉磨。
近義詞:過河拆橋
同義詞: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❸ 成語故事中 過河拆橋 主要內容
元朝的大臣徹里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干練,善於決斷。有 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 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 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 種制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 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 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 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 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里帖木耳的 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 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 除科舉制度的詔書,准備頒發下去。 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 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制度,世上有才能的 人都會怨恨的。」 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制度,世上貪贓枉 法的人還要多。」 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制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 也不是很多嗎?」 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 個人可以任用!」 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 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 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 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裡非常不願意,但又 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 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 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 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 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 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 步伐離開。之後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ps:如果滿意我的回答望採納,你也可以獲得財富值哦!
❹ 三國演義片段過河拆橋200字故事
要麼就這個: 劉備在長坂坡打了敗仗,趙雲找到沖散了的劉備的妻兒。曹操也追至長坂橋,見張飛胡須倒立,睜著圓眼,心中害怕中計,嚇得掉頭就跑。張飛見嚇退了曹操,就將長坂橋拆掉。劉備擔心曹操再追,連夜率軍向漢津逃去。
過河拆橋的主要典故有兩個,其中之一地確實三國時候的,張飛當陽橋上接應趙子龍,待趙子龍過後令人拆橋。而後回去之後向劉備稟報,而後劉備說過河拆橋好計謀。其中之二是在元朝元順帝廢除科舉,雖然朝堂上爭吵萬般,主要是以許有王為首的人反對,不過到了最後元順帝強行頒旨,同時把許有王的家人綁在殿前說只要他不帶頭領旨,就殺他家人,無可奈何,許有王值得帶頭領旨。後來許有王則成為了人們嘲笑的對象,說他是通過科舉上來的,卻成為了帶頭同意廢除科舉的人,說它是過河拆橋……
❺ 三國演義 有過河拆橋這個故事嗎
沒有 這個是三國殺里才有的內容 只有張飛喝段長坂坡的故事
❻ 過河拆橋的成語故事
過河拆橋成語故事:
元朝的大臣徹里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干練,善於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
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制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 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 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
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 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
許有王心裡非常不願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 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
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 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 在宣讀皇上關於 廢除科舉制度詔書。
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後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6)過河拆橋的意思和故事擴展閱讀:
過河拆橋,讀音是guò hé chāi qiáo,是一個漢語成語,釋義是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典故溯源
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伯顏:元朝大臣,蔑里乞氏。武宗時歷任吏部尚書、御史中丞、尚書平章政事。其後歷任行台御史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等職。後歷任御史大夫、中書左丞相、知樞密院事等要職,進封浚寧王。
❼ 成語過河拆橋的意思及相關歷史典故 成語故事
過河拆橋,
讀音是guò hé chāi qiáo,
釋義是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成語故事
劉備在長坂坡打了敗仗,趙雲找到沖散了的劉備的妻兒。曹操也追至長坂橋,見張飛胡須倒立,瞪著圓眼,手持長矛,立馬橋上,心中害怕中計,不敢近前。張飛三聲怒吼,嚇死了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嚇退了曹操百萬雄兵。有詩贊曰:「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張飛下令將橋梁拆斷,然後去追劉備。曹操退兵後派人打探,得知「張飛已拆斷橋梁而去。」便命部下造浮橋三座,火速追擊。
❽ 過河拆橋屬於從歷史故事而出的成語嗎
「過河拆橋」並非直接出自於某個特定的歷史故事,它是借故事情節而被人們總結出專的一條成語。因而屬個人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不屬於從歷史故事而出的成語。
但「過河拆橋」的事例,從古至今也屢見不鮮、層出不窮,如:
劉備在長坂坡打了敗仗,趙雲找到沖散了的劉備的妻兒。曹操也追至長坂橋,見張飛胡須倒立,睜著圓眼,心中害怕中計,嚇得掉頭就跑。張飛見嚇退了曹操,就將長坂橋拆掉。劉備擔心曹操再追,連夜率軍向漢津逃去。
過河拆橋
【出處】《元史·徹里帖木耳傳》治書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
【釋讀】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❾ 過河拆橋的故事50個字
劉邦漢朝政權的由來,劉邦自己一無是處,就靠武將韓信、彭越等血戰沙內場,靠文官張良、蕭何容等屢獻計策,後來當了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採用蕭何之計殺韓信斬彭越,再後來劉邦隨便找了個借口把蕭何毒死,也就是張良知道其為人甘願當留侯,逃過一劫!~典型的過河拆橋
❿ 過河拆橋成語故事
過河拆橋成語的典故
元朝的許有壬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逐漸被提升為參政(官名)。當元順帝准備廢除科舉制度時,許有壬表示反對,並和贊成廢除科舉的官員爭辯。廢除科舉制度的詔令下達時,元順帝故意讓許有壬跪在頭里聽。許有壬極不情願地做了。散朝後,治書待御史(官名)普化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上來的,現在宣讀廢除科舉的詔令,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
過河拆橋比喻目的達到後,將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