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為民服務人社小故事演講稿範文

為民服務人社小故事演講稿範文

發布時間: 2020-11-18 04:25:38

1. 關於小故事大道理的演講稿

粵地的工匠善於造船,越王先用了他們中的一個好的,命令管米倉的人給他上等的糧食吃。粵地的造船工匠都敬仰他。到了年底,這個工匠對越王說:「我不僅能造船,而且還能掌船。」越王相信了他,在雋李之役中,他駕船在五湖水面上遇到了大風,船沉了,人也淹死了,越人都憐惜他。郁離子說:「這就是屬於畫蛇添足一類人啊。人不論智愚,只要懂得適可而止,就可以工事完成而身不毀,因此,以伍子胥之賢良,而不能避免毀身。伍子胥到吳國去,只不過是希望替他父兄報仇而已。等到他進入郢(楚都)並鞭打楚平王的屍體,這也就夠了,這有什麼再要求的呢?他卻不離去,結果沉沒了自身,這是不知道適可而止啊。」
常言道:樂極生悲,物極必反。任何事物都有其度,如果把握不當,都有可能走身其反面,在春風得意之時,更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適可而止。切勿妄為,不然,則追悔莫及。

2. 求一篇關於公平的一分鍾演講稿。要帶有一個小故事。優質錄用。

公 平
想必大家都相信世界有「公平」二字。但是看過一則新聞後,我對「公平」的存在表示懷疑。
吳保全因為在網上因為在網上發帖揭露當地政府「違法征地」,吳保全以「誹謗當地政府和主要領導人」入罪,先判了一年。吳不服,上訴,再加刑一年。
一個記者說吳保全夾雜了不滿的情緒,偏重宣洩而非寫實。但吳保全並非真正新聞工作者,作為網民,有過激言辭亦屬正常。舉報違法征地本是正義之舉,但畢竟社會是非已經顛倒,此舉對政府有弊,而且吳保全是無權無勢之人,惟有這樣的命運。
不平則鳴。我三思後,明白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放眼縱觀歷史,世界何曾真正的「公平」過?當年蘇軾不滿新政,便有了世人熟悉的「烏台詩案」。不久前的王帥也是因舉報「違法征地」被迫入獄。詩人李商隱詩中曾自喻為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其中提到詩人不平則鳴,卻是徒勞費聲。玉溪生應當為自己感到慶幸,因為他的一「鳴」沒有讓當時的政府給抓起來。而吳保全、蘇軾、王帥等人就沒他那麼幸運了。
大家現在也許已經知道,為什麼「不平則鳴」是不對的吧?正是因為你要是一鳴,你就別想好過!
「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律師們說。我聽後只想到了兩個字——可笑!是啊!正是「平等」的法律讓世人如此不得安寧!正是「平等」的法律讓社會萬馬齊喑!
這下可好了,法律,所謂的最公平的東西,已經不公平了,社會里還有多少事公平的?
前一陣子,大家都聽說過,我參加了那個英語演講比賽,我僅僅得了三等獎,但是我明白了許多。利益才是最公平的!「演講比賽」,聽了這詞,大家想到什麼。演講技巧,姿態……聽到了「演講比賽」這個詞,舉辦方想到的是什麼?「money」!金錢!為什麼這么說呢?好,我來問一下你:兩項錢都交了嗎?
「什麼錢?」
「收買評委的錢!你不知道那個英語演講比賽有個三年級的,說著說著開始講中文的小同學給了錢就拿了一等獎嗎?另外一項呢?」
「什麼錢?」
「幾十個問題的答案的錢!你不知道其他參加比賽的同學,都趕緊背著呢!」
懂了嗎?所謂公平的演講比賽的獎都是可以買回來的!
好了,我也不平則鳴了。不過,我勸大家忍聲吞氣,發句牢騷就有可能被抓起來了。我現在站在這里可是冒著危險的。但是我還要說一句話: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是絕對的。這便是愛因斯坦著名的《相對論》!

3. 我的故事 演講稿

我不想把現在看作是一場比賽、一次角逐,大師泰戈爾說:「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我選擇了一份葉的事業,這是一份可以用「燃盡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熱,再悄悄地退下」來詮釋的職業,教師猶如一塊黑板,曾經寫滿了神奇,最後擦去的卻是功和利。在這里我只是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故事,分享一個僅僅從教五年,又只有五年班主任工作經歷的我,那些平平淡淡的故事。
回首五年,我覺得自己是滿足而快樂的:生日那天黑板上大大的祝福、同學們齊唱生日歌;晚自習時一個不經意的噴嚏,收到的紙條:「早點回去吧!你夠操心了,可別生病啊」 !還有辦公桌上時不時多出的小盆栽、金嗓子;偶爾被人放入我上衣的帽子里的糖果、小字條……我真佩服這些傢伙們的洞察力和想像力,這些讓我一想起就幸福得發笑。
但是也有些事會讓我傷心難過。曾經有幾個學生在周記上說我「陰險」、「狡詐」!多重的詞語啊!不過就是在對班級紀律進行突襲後,揪出「害群之馬」, 「殺馬」儆了猴而已,有錯么?我可是班主任啊!我委屈極了,把心情寫在我們班的QQ群裡面,經學生告密我才知道,是大家對我老穿平跟鞋走路沒聲音厭惡極了,冷不丁出現在某人身後像幽靈,很是怕人,也讓他們毫無安全感。我反省了一下覺得他們說的是有一定道理的,於是我當著全班同學進了行了檢討,並承諾以後盡量多穿高跟鞋。同學們興許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誠,後來晚自習紀律竟然好了不少。信任的力量是無窮的。
還一件事情,回想起來都有些後怕,我可差點做了「毀樹」人。子平是個十足的問題生,上課遲到、亂喊亂叫引人發笑,晚修吵鬧,談心無效。在他宿舍打牌第三次被我抓到,我終於撥通了他家裡的電話,我已經分條列數好了其在校的所有「罪行」,只等電話接通,我便會一股腦向他家長倒泄,我心中還想像著那種懈下重擔踢過皮球後的輕松愉悅。可是,電話無人接聽。不久後,我無意中看到一則小故事:有人落水了,男的大叫:「 屏住氣!屏住氣!」女的狂喊:「 躺在水面,浮著!」他們的喊聲引起了救生員的注意,他奔過去,「撲通」 一聲跳入水,把那遇險的人救了上來。救生員後來說:「 天曉得,怎麼就沒有人叫救命?人都快淹死了,還教他游泳!」
是啊,有人落水了,還教他游泳;錯誤已經犯下了,只是說教、責罵。這些還有用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對於問題生,如果我們交回給家長管,甚至讓他們退學回去,我們倒是很省事,但這對孩子一生的影響該有多大啊?有經驗的教育者說:「傾聽往往比說教更直達一個人的心靈,讓差生變好的最好方法,是讓他不斷享受成功的喜悅。」我開始改變對待子平的態度與方法,後來,我終於在他的周記上看到了:「我有了一個新的開始」的喜人的字樣!
故事講完了,最後請允許我以詩人汪國真先生的一首小詩結束我的演講,與各位同仁共勉:
我不期望回報 給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報 如果付出 就是為了 有一天索取
那麼 我將變得多麼渺小 如果 你是湖水 我樂意是堤岸環繞 如果你是山嶺
我樂意是裝點你姿容的青草 人 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 但一定可以 使自己崇高

4. 以走近孔子小故事為題,寫兩篇演講稿

學會善待他人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人的性格也多種多樣,每天,同學們都會與父母.同學.老師.家人甚至是陌生人發 生一定的聯系,如何與他人相處呢?這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要學會與他人相處,必須要善待他人。 善待他人包含的內容很多,其中有學會理解.尊重.寬容.關心.幫助他人等。今天重點討論一下理解,寬容他人,其它的平時老師講得很多,這就不講了。 1.理解是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也希望理解別人,假如你真誠 地理解別人,會意外地發現你得到的理解要比過去多得多,而只希望別人理解自己,而不會理解別人的人,永遠不會如願以償。因為理解是愛,愛是真誠而且是相互的。 但是,日常生活中,不理解的現象比比皆是,理解的分量是厚重的,孩子理解父母真心的愛,能給家庭帶來無限的溫馨和享不盡的天倫之樂,同學之間能相互理解,會給集體帶 來勃勃生機,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師生之間相互理解,就不存在代溝可見理解是一個座橋梁,是填平人與人之間鴻溝的石土。因而,在人際交往中,應學會理解,才能做到善待他人。這里,我給大家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第一個:有個母親惦記著兒子的生日,一下班,馬上買了蛋糕就往家裡趕,半路上,知行車碰了石頭,蛋糕甩了,人也摔傷了。兒子見不到蛋糕,大哭大鬧,怪母親在同學們面前丟他的臉。母親也哭了,為什麼呢?大家想想。 第二個:有個中學生看到媽媽變老了,身體也差了,想到是為自己的成長付出的代價。她想在即將到來的 「三八「節送一份禮物給媽媽。送什麼呢?無意中,她翻開相冊,看到媽媽年輕時美麗的動人的形象,她 哭了,她悄悄地把相片拿去放大,又鑲上一個漂亮的鏡框,「三八「那天,她把鏡框放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媽媽回來一看就哭了,女兒撲進媽媽的懷抱,感到媽媽的淚是甜的。 兩個媽媽都哭了,但個中的淚水那個是酸的,那個是甜的,同學們心中早已清楚,第二個故事道出了理解的真諦所在。 2.寬容。寬容精神是做人必備的美德。人際交往中離不開你我他,更離不開寬容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人際交往;待人處事,如果沒有寬容,就沒有友情,沒有了寬容就失去了善。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也是衡量一個人層次高低的標准。 3.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有個偉大的教育家叫孔子。他有一個得意門生叫顏回。 有一次,顏回看到一個賣書的人和買布的人吵架。買布的人說:「三八十三,你為什麼收我二十四個錢「!顏加上前勸架說:「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錯啦。別吵了。「買布的人指豐顏回鼻子說:「你算老幾?我只聽孔夫子的「咱們找他評理去。「顏回問:「如果你錯了,怎麼辦?「買布的人說:「我把腦袋給你。「你錯了怎麼辦?「顏回說:「我把帽子輸給你。「兩人找到孔子。孔子問明情況,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顏回,你輸了,把帽子給人家吧。「顏回想;三八二十四才對呀?老師一定是老糊塗了。他只好把帽子給了買布人。那人拿了帽子高興地走了。這時孔子告訴顏回:「說你輸了,只是輸一頂帽子,說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呢?「顏回跪在孔子面前說:「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非,學生慚愧萬分!「 就像我們所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一樣,寬容使事情變得簡單,而苛刻會把事情變得復雜。我們學校有個同學叫周昭林,他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很多同學都喜歡跟他交往。記得初一時,有一次他被同學欺負。但沒有還手,那同學還繼續打他,實在沒辦法,他只好說:「你再打我就告訴老師去。「邊走邊說,還未走到走廊的一半又折了回來,臉上還像平常一樣掛著笑容。以他的個子。力氣,還手不費吹灰之力,他卻沒有這樣做,而是用「告訴老師「來嚇唬那位同學,這是一種寬容,同時也是一個男孩子應該具備的氣度。他的寬容避免了一聲拳腳之戰。 其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碰撞。摩擦,只是看你如何去處理。年輕人爭強好鬥心較重。常為一點小事爭得臉紅脖子粗,自己做錯事,不著重檢查自己,而是一勁地找別人的不是,缺乏的就是一種理解和寬容。青少年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寬容他人,培養豁達的情懷。多點自我批評,多點自我犧牲的精神,如果是「老子天下第一「會使自己變得自私.狹隘。 總之,人是需要尊重.理解.寬容.關心和幫助的。在日常生活里,一志「謝謝「,一句問候,一句道歉,一個微笑,都將給你和他人的心中帶溫暖,帶來希望,使生活充滿友愛充滿陽光,學會善待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的長輩.你的老師.你的同學吧,你的人際關系定會更加和諧

5. 寫一篇演講稿,是寫自己真實感人的故事

每人奉獻一片愛心,世界將會陽光燦爛。
經歷了許多次愛心的洗禮,心中裝著許多愛的故事,我們就像擺龍門陣一樣,和你說說,或許您能聽到愛的呼喚。
十五年前
高中生活
記得是十五年前,讀高中時,家裡特窮,我在縣城讀書。從家裡帶的菜,只管到星期二,夏天管的時間更短。沒有青菜吃,更不用說吃肉了。在這期間,我領略了貧窮的滋味。可就在這期間,我也發現了人間的溫情。我的一個叔叔住在縣城裡,但家庭條件也不好。可是,他家卻為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條件,就是我從家裡帶菜,像土豆、蘿卜、黃瓜、白菜等。當我吃完了從家裡帶的菜後,他家就給我炒菜吃,三年,我幾乎每個星期都能吃到青菜,有時,叔叔還會留我在他家吃一頓肉,讓我度過了那些艱難的日子,後來,一想起這段日子,就覺得溫馨無比,讓我深深體會到:愛會給人留下的美好回憶。
2005年9月12日上午
盲人的捐助
一個青年扶著一位盲人走進辦公室。我以為又是求助者來了,趕忙起身接待,讓座之後,開始問他們有什麼困難,需要哪些幫助,我們都會盡力的。
這名青年趕忙解釋說,他不是來求助的,他是來捐助的。
啊!捐助?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時,盲人哥哥說話了,「我是來捐款救助貧困高中學生的,每年捐助1000元給報紙上報道的那名叫李偉的困難學生。」說著,便從包里拿出一小沓錢來,一張一張地數,剛好1000元,他把錢交給我,並告訴我,只要那孩子好好學習,他一定會資助這孩子上大學的。
我感動得無話可說,好多有錢的健康者沒做到,他卻做到了。
2005年7月某縣城和辦公室
愛心的距離
兩次愛心的舉動讓我明白了愛的意義,也發現了愛的距離。
一次是7月初的一天,我在網上向上海教育委員會的郵箱里發出了關於貧困生的求助信。本沒當回事,可過了幾天,那邊回話了,他說明了當地的原因,國家安排的有扶貧地區,因而對我的請求無能為力,聽到電話那端的話語,我的心裡很感動,至少他們很重視這件事,給了明確的回復。至今,電話那端的的話語還在耳邊縈繞。
無獨有偶,7月14日,幾位愛心人士到某縣的一個鄉村小學去奉獻愛心。行至一個岔路口問路時,一個小夥子竟然把他們指向岔路。幸虧他們發現得及時,確認無誤後才敢繼續趕路,要不然不知會走多少彎路。但這次那個小夥子的行為對幾位愛心人士影響很大,他們差點就想驅車返回了,幸好有位長者說:「我們是去奉獻愛心的,那就不要被這樣的人影響。」一句話,大家都認為有理,便釋然了。
這兩件小事都與愛心有關,但我們可以從中感悟到,愛因人而異,愛需要真誠和細膩。
2005年6月中旬 辦公室
尊重、保護、關注
一天下午,一位母親哭哭啼啼地找到我,她說她的孩子玩電腦游戲上癮,一個多星期沒上學。一個星期後孩子回到家,整個人又黑又瘦,眼神都有點恍惚了,長期的電腦游戲,已經使他的身心遭受了沉重的裂變。
一方面是孩子不想再上學,想玩游戲,另一方面,學校為嚴肅校紀校規,要給予孩子處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孩子到了這般天地,是誰的錯,事已至此,埋怨誰都沒用,關鍵是現在該怎麼辦,怎麼把孩子從這個深深的泥團中拽出來。
首先對年輕的母親說:這件事出現了,你首先要冷靜,不要追究以前怎樣,也不要把孩子整天關在家裡,否則,你早晚會把孩子關成精神病的。再就是你得承認孩子已經有了心理缺陷,要對他進行矯正。你先到學校找到相關部門,說明自己孩子的問題,不要迴避什麼。要求學校從保護孩子名譽及前途出發,不要處分孩子,再就是把孩子從學校帶回來,找人進行矯正。第三就是帶孩子到各地風景區去玩一段時間,讓他換個環境,讓他認識到除了網路世界之外,還有一個更美的現實世界等待著他去發現、去感知。這位母親半信半疑地點點頭,走了。
了20來天,這位母親找到我,一改往日那種淚水漣漣的面容,滿臉微笑著對我說:「你說的辦法真起效,我就按你說的幾點去做了。結果,從外地一回來,孩子就要去上學,學校也很寬容地接納了他。」
從此,他沒再痴迷於網吧,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我也因此有了太多的感悟:有時奉獻、幫助也只不過是出出主意,而寬容、保護、尊重又是何等的重要。
2005年10月20日,鄖陽中學
我眼中的「希望老人」江詩信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無法把眼前的的這位老人和中國「希望老人」聯系起來。瘦削的臉龐,快要全白的頭發,黝黑的皮膚,深陷的眼睛,尖尖的下巴。唯獨那雙眼睛裡的平實與和善讓我明白這位老人的幸福所在。
一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舊夾克衫,一條淺藍色的褲子,一雙不超過50元的球鞋,包裹著一個瘦弱的身軀,還在不斷的咳嗽,當躺在病床上的時候還在不停的整理材料。我在想,是什麼促使了這位老人的不懈追求,是什麼使他為貧窮的孩子而舍棄了安享晚年的快樂。在常人眼中,他令人不可思議,但在他的心裡,愛主宰了一切,貧困孩子期盼的眼神占據了他們所有的思想,除了深深的敬意之外,無一言表。
我還看到了世界上最簡單的名片,一張很薄的白紙片,上面簡簡單單的寫上了「江詩信」三個字,和那一排愛心協會的小字。慢慢的走近老人,我發現了一顆滾燙的心。
2005年6月5日,鄖西河夾鎮豐溝村小學當小朋友們看到這些捐來的書時,他們的樣子讓人吃驚,像看什麼稀奇似的。我就伸手拿一本給他看,幾個衣衫襤褸的同學就和他圍在一搶著看,看著他們新奇的樣子,我感到一陣酸楚。這可是城裡孩子看過的不要的書籍呀?在操場上,幾個小夥伴正在玩一輛城裡孩子捐贈的玩具小汽車,舊得已不成樣子,而且還沒電池,可這幾個孩子卻玩得津津有味。
高新民教授背後的故事
7月7日,武漢
作為一個博士生導師,關注慈善事業成了他業餘生活的全部,當得知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向張灣區第九中學捐助20台電腦和300副鐵架床的意願後,高教授和他的夫人劉雅琴親自叫貨車,現場幫著搬運和清理物品,直至當天午夜,所有物品裝上車之後才安心去休息。
9月14日晨,十堰
高教授吃早點時,剩下一個包子,不值5角錢,可他不浪費,要求隨行人員把它吃下,而下午到了學校,卻慷慨捐贈5000元,用於改善貧困學生生活。兩次舉動的強烈反差,映襯出人性的光輝。
2005年9月的一個周末 朋友家裡
在飯桌上,我遇到一位老闆,他說他資助了一名高中生,可這孩子三年下來花了他5萬余元,穿衣服要名牌,吃東西還挑三揀四。聽到這里,我感到一陣悲哀,物質的資助和精神的資助如果不並舉,只會害了孩子,而受助者的不懂事只會害了他自己,同時嚴重挫傷了資助方的積極性。
下鄉多了,看到了許多貧困的人們,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改變。我覺得一個人的同情心、愛心是多麼的珍貴和重要!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它可以影響周圍的一圈人。接待的窮人多了,我發現,在這個相對比較發達的城市還有那麼多生活艱難的人們,它們顯得那麼無助。我分明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了憂愁、看到了乞求、看到了無奈所帶來的滄桑和年少的成熟。快樂離他們很遙遠,幸福是他們夢中的希望。
這些讓我明白了人間百態。我知道,這個世界擁有善心的人很多,而經常有善行的人卻不是很多,為善一時容易,為善一世卻很不容易。心與行的距離在此表現得很清楚。
貧窮並不可怕,就怕在貧窮面前喪失鬥志;貧窮並不可怕,就怕在貧窮面前熟視無睹。我深深地感到,愛需要奉獻,愛更需要我們拿出具體的行動。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善心,但善心與善行之間好像還有一條小巷要走,我真心的希望這條小巷短些、再短些,也真心地希望這條小巷亮些、再亮些。這樣,陽光就會灑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6. 演講稿《我身邊人的故事》

其實當時還有兩個人也提及到這方面的問題。一是陳嘉庚先生,他於1940年訪問了延安,短短幾天時間就被延安的一代新風所打動,預言「假如更多的人像他們(指共產黨人)那樣刻苦耐勞、埋頭苦幹,我們中國一定可以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並從此把拯救民族和國家的希望寄託在了共產黨身上。二是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有一個美國軍事考察組結束延安之行後,曾經向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盛贊共產黨治理下的延安新風,宋美齡聽了以後不屑地說,那是中共還沒有真正嘗
到權力的滋味兒。我們從另一個側面可以看出,宋認為國民政府掌握政權後腐敗是可能的,當然最後國民政府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回顧黨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從打天下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我黨靠的就是緊緊依靠群眾,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或許在座的有人會說:我們身在基層,天天在跟群眾打交道,不就是在走群眾路線嗎?是啊,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然而,什麼是群眾路線?我想或許有些同志還是不清楚的。
黨的十八大修正後的黨章指出:「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概括地說,群眾路線的最主要內容就是「兩個一切」、「一來一去」。毛澤東在他一生中就用自己的行動很好地詮釋了群眾路線的內容,這里我想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7. 幫我在這個演講稿添加一個故事

美國某個小學的作文課上,老師給小朋友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歡這個題目,在他的簿子上,飛快地寫下他的夢想。他希望將來自己能擁有一座佔地十餘公頃的庄園,在壯闊的土地上植滿如茵的綠。庄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閑旅館。除了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和前來參觀的遊客分享自己的庄園,有住處供他們歇息。

寫好的作文經老師過目,這位小朋友的簿子上被劃了一個大大的紅「X」,發回到他手上,老師要求他重寫。

小朋友仔細看了看自己所寫的內容,並無錯誤,便拿著作文簿去請教老師。

老師告訴他:「我要你們寫下自己的志願,而不是這些如夢囈般的空想,我要實際的志願,而不是虛無的幻想,你知道嗎?」

小朋友據理力爭:「可是,老師,這真的是我的夢想啊!」

老師也堅持:「不,那不可能實現,那隻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寫。」

小朋友不肯妥協:「我很清楚,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願意改掉我夢想的內容。」

老師搖頭:「如果你不重寫,我就不讓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

小朋友也跟著搖頭,不願重寫,而那篇作文也就得到了大大的一個「E」。

事隔三十年之後,這位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旅行,在盡情享受無邊的綠草,舒適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餘,他望見一名中年人向他走來,並自稱曾是他的學生。

這位中年人告訴他的老師,他正是當年那個作文不及格的小學生,如今,他擁有這片廣闊的度假庄園,真的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老師望著這位庄園的主人,想到自己三十餘年來,不敢夢想的教師生涯,不禁喟嘆:
「三十年來為了我自己,不知道用成績改掉了多少學生的夢想。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夢想,沒有被我改掉的。」

8. 求一篇5分鍾的演講稿,要求是1名人故事2勵志故事,任選其一。要求一定遵守哦!好的話可以給很多分

1名人故事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2勵志故事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堅定信念,超越自我》。

海倫·凱勒有這樣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動的話:「當一個人感覺到有高飛的沖動時,他將再也不會滿足於在地上爬。」正是有了遠大的理想,正是有一種信念,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她,盲聾啞集於一身的弱女子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燒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幫助她飛上雲天。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不是活在物質世界裡,而是活在精神世界裡,活在理想與信念之中。對於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飯,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理想信念使貧困的人變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見光明,使絕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夢想變成現實。
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險隊在艱難地跋涉。頭頂驕陽似火,烤得探險隊員們口乾舌燥,揮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們沒有水了。水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滅了,一個個像塌了架,丟了魂,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隊長。這可怎麼辦?
隊長從腰間取出一個水壺,兩手舉起來,用力晃了晃,驚喜地喊道:「哦,我這里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沉甸甸的水壺從隊員們的手中依次傳遞,原來那種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撐他們踉蹌著,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看著那水壺,他們抿抿乾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終於,他們死裡逃生,走出茫茫無垠的沙漠,大家喜極而泣之時,久久凝視著那個給了他們信念支撐的水壺。
隊長小心翼翼地擰開水壺蓋,緩緩流出的卻是一縷縷沙子。他誠摯地說:「只要心裡有堅定的信念,乾枯的沙子有時也可以變成清冽的泉水。」
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著的話。」是的,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熄滅心中信念的火把。
同學們,不管你現在的成績怎麼樣,不管你現在的基礎怎麼樣,只要堅定信念,超越自我,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你就有了奮斗的目標,你就有了生活的動力,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誰要是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