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故事
1. 與人為善的小故事
二則感人小故事---與人為善
第1個故事 小孩的心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 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准備關**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 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蠋,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第2個故事 我們只不方便幾小時
那天跟老公幸運地訂到了票回婆家,上車後卻發現有位女士坐在我們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邊的位子,卻沒有請這位女士讓位。我仔細一看,發現她右腳有一點不方便,才了解老公為何不請她讓出位子。 他就這樣從SZ一直站到XN,從頭到尾都沒向這位女士表示這個位子是他的,下了車之後,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說:「讓位是善行,但從SZ到XN這么久,大可中途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 老公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幾小時而已。」聽到老公這么說,我相當感動,有這么一位善良又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讓我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許多。
心念一轉,世界可能從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轉向的能力,就看我們怎麼想,怎麼轉。我們不會在三分鍾內成功,但也許只要花一分鍾,生命從此不同
2. 和諧小故事
生活中的和諧隨處可見,今天,我在公交車上看到了另一種和諧。今天,天氣悶熱,我乘上公交版車去權書店。這趟車一向人多。擁擠的人們、雜亂的聲音,再加上天氣的原因,人們的心情更加煩躁。各種奇怪的味道在不通風的車廂內飄來飄去,喘不過氣來。車靠站,上來了一對母子,一不小心小男孩摔倒在地上,腳上很痛,他媽媽不停的安慰他,小孩還是不停地哭著,由於小男孩的哭聲很大,全車廂頓時安靜下來,人們把目光投向了這位小男孩。每個人都是默然的表情。片刻寂靜後車廂內又像澡堂一樣了,就在這時,一位老爺爺站了起來,拉著小男孩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對車廂內的人們說:「你們不想創造一個安靜和諧的環境嗎?」一些人停止了說話,吃驚地望著老人。小男孩說:「老爺爺,您坐吧!」「不用了,你坐吧」再三推讓,老爺爺才坐回了自己的位子上,這時,窗外下起了雨
,一陣陣清涼的風,從窗外吹來,吹走了人們急燥的心情。和諧,其實真的很簡單。
3. 有意義的小故事
約翰的鬍子以及英若誠的游戲
約翰留鬍子已有多
,忽然他准備把鬍子剃掉,可是又有點猶豫:朋友、同事會怎麼想,他們會不會取笑?我經過數天的深思熟慮,他終於下決心只留下小鬍子。第二天上班時,他已有足夠的的心理准備來應付最糟的狀況。結果出乎意料,沒有人對他的改變有任何評價,大家匆匆忙忙來到辦公室,緊緊張張的做著各自的事情。事實上,一直到中午休息時沒有一個人說過一個字。最後他忍不住先問別人:「你覺的我這樣子如何?」
對方一楞:「什麼樣子?」
「你沒注意到我今天有點不一樣嗎?」
同事這才開始從頭到腳打量他,最後終於有人嚷出:「噢!你留了八字鬍。「
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也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他出生成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口人坐在大餐廳中。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的一個不被人注意的櫃子中,想等大家遍尋不到他的時候再跳出來。
令英若誠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這才焉焉的走出來吃殘溏剩菜。
自那以後,他就告戒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會大失所望。
不要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每天對著鏡子琢磨半小時決定用哪種口紅,哪條領帶,你的苦心也許根本沒有人注意。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你也把注意力放在事上吧,不要總惦記著別人怎麼評價你。
最後一段就是道理了
4. 勵志小故事和感悟
1,經典的勵志小故事
乞丐:「能不能給我100元錢?」
路人:「我只有八十元錢。」
乞丐:「那你欠我二十塊錢吧!」
感悟:有些人總以為是上蒼欠他的,老覺得老天爺給的不夠多,不夠好,貪婪之欲早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5. 細節和細心 生活小故事
細節與細心 細節。我是一個很不注意細節的人,東西經常和我捉迷藏,上一刻還在這里,下一刻就不知躲到哪裡去了。書是這樣,文獻是這樣,飯卡是這樣,昨天連試樣也是這樣。以前還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書找不到了,可以先看別的書;文獻找不到了,可以再列印一份;飯卡不見了,可以付現金;但是試樣找不到了,怎麼辦?又沒有備用的。制備那個樣品花了一天時間,第二天早上已經計劃好去做熱處理了,再重新制備,已經來不及了。於是開始自我檢討了,為什麼自己會這樣丟三拉四呢?主要的原因還是態度比較散漫,東西隨手放置,不按照習慣放回原處。久而久之,東西就非常散亂,每次找東西,都要找很久,很浪費時間。 細心。我的眼睛是很細心的。我可以說出今天天空中的雲與昨天有什麼不同,路邊哪棵樹的葉子開始掉了,圖書館哪個窗戶下有個蜂窩,等等。同樣是器官,但手卻笨拙許多。上學在家住時,自從我開始洗碗,家裡的碗就越來越少。實驗時,擦石英管,我會把石英管擦出一個缺口,自己手指上也會順便擦出兩道傷疤來。昨天晚上清潔樣品表面時,我把樣品都一起清潔走了。我想之所以,會發生這些事情,是因為我在做這些事情時,沒有認真對待,考慮周全。洗碗時會打破碗,是因為我那時在想其他的事;擦石英管時把石英管打破,是因為那時與同學在聊天;把手指弄傷,是因為沒有發現旁邊恰巧有根斷的石英管;把樣品清潔掉,是因為沒有想到它和基片之間的弱的結合力。 在做事情時,下定決心要認真對待,考慮周全。有了細節和細心,做事的效率自然就可以提高很多。
6. 感人小故事
我們的愛情,向左睡向右睡
他22歲時,與她激情相遇,便認定,她是他一生的情感歸宿;她比他小兩歲,在認識他以前從來沒有愛的經歷。他很疼她,像寵一個小孩。住在一起之後,每天夜裡總是要將她擁入懷中,她是一貫向右睡的,而他,從此便只能向左睡。
女孩子總是容易耍些小性子的,每一次他都不急不惱,任她折騰,聽她擺布,然後再想辦法哄她開心,讓她總能在哭過鬧過之後依然心安理得地枕著他裸著的手臂安靜地睡去,他喜歡這樣凝望夢中的她,像一隻可愛的小貓。
他的手指也常在這時悄悄滑過她光潔的肌膚,她卻不曾察覺;但獨獨不能抽開他伸出的左手――有一次,他試著那樣做了,沉睡中的她卻立刻像個嬰兒般地驚醒,哭了。他明白,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如何開放,對一個女孩子來說,名節和清白永遠都是那麼重要,她,其實是很害怕失去他的。
日子在葉子的黃綠中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她拒絕了他好幾次的求婚,理由是她發覺他沒有從前一樣愛她,就連回家後的擁抱都沒有從前那麼熱烈和有力,她開始漸漸有了對不同生活的假想,甚至漸漸開始有了離開他的念頭。
直到有一天,她又為了一點小事跟他吵了,這一次,她頭一回賭氣地背對著他,睡了。半夜裡,她突然胸口悶得醒了過來;左側卧位的睡姿,對心臟的壓迫是最大的。聽著窗外煩人的雨聲,勾起對他均勻鼻息的依戀。
剎那間,她終於明白,兩年多來,夜裡對面那不曾改變的身姿是承受了多大的壓力,他真的是在用在外拼打後殘余的一點精力、那賴以支撐生命的力量在仔仔細細地愛著她的任性與刁蠻,愛著她的全部,還有什麼勝得過這浸潤著生命的愛呢?在那一刻,她決定:嫁給他。然而,當她轉過身子,卻發現那隻睡前曾被自己粗暴推開的手已經僵冷……
整理遺物的時候,從他的口袋裡翻出一張皺皺的病歷:很久以前他就被診斷為嚴重的心律不齊,醫囑里有一條便是建議右側卧......窗外已灑滿陽光,她卻在頃刻間淚雨滂沱。
7. 和諧相處的小故事
1.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小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時,在安徽桐城有個一個著名的家族,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這就是張家張英、張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朝廷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老家桐城的老宅與吳家為鄰,兩家府邸之間有個空地,供雙方來往交通使用。後來鄰居吳家建房,要佔用這個通道,張家不同意,雙方將官司打倒縣衙門。縣官考慮糾紛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在這期間,張家人寫了一封信,給在北京當大官的張英,要求張英出面,干涉此事。張英收到信件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給家裡回信中寫了四句話:
千里來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閱罷,明白其中意思,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出動讓出三尺房基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6尺的巷子。兩家禮讓之舉和張家不仗勢壓人的做法傳為美談。
2.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
世紀海嘯中動物救人的感人故事
印度洋海嘯的受災國人民備受世界關注,各國政府和人民都紛紛捐款賑災,一頭遠在美國的泰國大象也不落人後,以自己的"獨門絕技"為災民們提供幫助——它創作的繪畫作品正在網上拍賣,所得收入將全部捐獻給紅十字會。其實,在此次大海嘯中,就有不少動物幫助人的靈性故事。
大象創作的藝術品為災民籌款
據美國媒體1月6日報道,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沃思堡動物園(Fort Worth Zoo),有一頭重達7000磅(約合3175公斤)的大象名叫"拉莎"。它1967年出生在泰國,後來"移居"美國,成為沃思堡動物園里深受歡迎的一員。
1996年夏天,聰明可愛的"拉莎"突然靈感大發,在動物園管理員的"指導"下學會了畫畫,並由此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畢竟是非同尋常的龐然大物,"拉莎"的繪畫作品風格也十分豪放,很少有細細的、筆直的線條。憑借著這一"絕活",大象"拉莎"的知名度不斷攀升,堪稱動物園中的"明星"。
此次印度洋海嘯發生後,全球都在盡力為災民捐款,沃思堡動物園經過一番考慮,想出了一個很不錯的主意,把"拉莎"的一幅原創繪畫作品拿到網上拍賣,由此所得的全部收入將捐獻給美國的紅十字會,由該機構轉交給海嘯受災國的災民。
這樣,來自泰國的大象"拉莎"也可以給家鄉人民貢獻一份力量了。當地時間1月5日,"拉莎"的作品已經開始在Ebay網上拍賣。
據悉,動物中有繪畫技術的並不是只有"拉莎",此前,日本一隻黑猩猩還推出了自己的專題畫展,在東京展出了50多幅油畫,引來不少人的關注。另外,莫斯科的一頭小白豬也舉行過繪畫表演。不過,賣自己的作品來為海嘯災民捐款,"拉莎"倒是第一個。(麥田//環球周末工作室)
海嘯中動物幫人的靈性故事
.大象救孩子
在泰國普吉島,有一頭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許多孩子,並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國遊客芭妮特說,海嘯發生當天,當巨浪直撲普吉島的時候,一頭在海灘供遊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們的救命英雄。因為大象主人在千鈞一發之際,把許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於是背著他們逃離危險的海灘,最終成功脫險。
.巨蛇引路救婦女
在印尼亞齊省省會班達亞齊,一名女子在一條大蛇的指引下,抵達安全地點。26歲女子麗扎說,2004年12月26日,她住的村落被巨浪淹沒,慌亂中人們紛紛逃命。這時,一名女鄰居因為受了重傷,請麗扎帶自己的一對雙胞胎逃生,她於是背起了雙胞胎。
在與急流搏鬥時,她看見一條大蛇從左側順著洪流游去,她就跟大蛇一直游,結果抵達了安全的地方。事後,麗扎說:"很奇怪,當時見到大蛇,我並不感到驚慌。"而且,大蛇也沒有咬她們。
發生在動物身上的感人故事!
他是一個醫務工作者,用一隻母白鼠做腫瘤實驗,他給那隻白鼠移植了癌細胞,過了幾天,腫瘤在關在籠子里的白鼠的身上越長越大,可他驚訝地發現一個異常的景象,那隻白鼠焦躁不安,隨後痛苦地用嘴撕咬身上的腫瘤,並將咬下來的一塊塊腫瘤吞噬下去,傷口上血跡斑斑,幾乎露骨。
又過了兩天,他又發現那隻白鼠產下了一窩晶瑩透亮的小白鼠,那隻母白鼠奄奄一息地帶著不堪目睹的傷口,躺在籠子里,嗷嗷待哺的小鼠崽喝著母親的乳汁,一天天長大,白鼠母親的身體日漸銷售,拖著只剩下皮包骨頭的身子,在癌細胞無情的肆虐下,用無與倫比的頑強和神奇的意志,用自己身體里所有的能量化為生命的乳汁,喂養著這一窩鼠崽,終於有一天,母鼠永遠倒在籠子里,沒有了一絲呼吸,一群被喂養長大的小白鼠把它圍在中間……
他一直都在觀察這個奇異的現象,母鼠在產下鼠崽後,整整活了二十一天,他心裡驚呼道:「二十一天,恰好是白鼠平時正常的哺乳期,此後,小白鼠就可以脫離母親而獨立生存了,這只母鼠在正常情況下,因移植了癌細胞在身體內,早就應當死亡了啊!」面對此情此景,面對這種偉大而悲壯的動物的母愛!他潸然淚下……
(二)
他是一位經驗老到的獵手,有一天,他帶著他心愛的獵槍,追殺著一群約有二十隻山羊,當追到一個懸崖邊的時候,這群的山羊停止了逃命的腳步,懸崖的對面還是一個懸崖,但離這個懸崖有十米多遠,任憑如何矯健的山羊都跳不過去,他得意地看著這群即將任他槍殺的山羊。
略過一會兒,一個不可思議的景象發生了,只見一隻年歲較大的山羊從懸崖邊退了幾步,然後毅然地迅疾地向對面的懸崖跳去,在這只老山羊剛跳出幾米的剎那間,另一隻年青的山羊隨後也向對面的懸崖跳去,分兩次起跳,第二次是踏在半空中頭一隻老山羊的背上,再猛然地一蹬,落在對面的懸崖上,而那隻老山羊悄不聲息地摔落在萬丈深淵之中。隨後,所有的羊群,如同在一個指揮若定的將軍號令下,用同樣的方法和動作,一起一落,一生一死。獵人看得目瞪口呆,感慨萬千……
(三)
他是一個徒步的旅行者,有一天,他漫步在深山叢林中,突然有一塊森林著了火,在火勢蔓延的草叢中,他發現有一團團黑色的物體從劈劈啪啪從火中滾出,他仔細一看,原來那一團團的黑色物體,竟然是一團團螞蟻,那一團團螞蟻越滾越小,外面一層的螞蟻在火焰的吞噬下,一隻只被燒死,一層層被剝落,可裡面的螞蟻在外層的保護下,得以倖存。他被這一幕情景驚呆了,螞蟻為了保存它們的種群,需要有何等的智慧和何等的犧牲精神啊!
(四)
他是一個日本人,有一天,他裝修屋子,當他拆開牆上木版的時候,發現裡面有一隻壁虎(小蜥蜴)被一根鐵釘牢牢地釘在牆上,可這只壁虎依然活著,他很納悶,這只壁虎不能移動一步,是什麼活到現在呢?於是,他就開始觀察起來,不一會,他驚詫地發現,又一隻壁虎爬了過來,用嘴裡含著的食物熟練地喂著那隻被釘住的壁虎,又後來,他更驚詫地想了起來:這只鐵釘是七年以前的一次維修時,釘上去了,這簡直是匪夷所思。七年啊!!!不論這兩只壁虎是什麼親情關系,這需要多少耐心和關愛啊!!
動物們的感人故事主題:野貓的後代
版權所有:唐小西 原作 提交時間:13:50:09 11月20日
朋友家有一隻貓咪,金黃的皮毛,見了人總是怯怯的,一雙大眼睛閃爍著拘謹與不安。我隨手拿起一隻玩具熊逗它,它沒有表現出一隻三個月大貓咪應有的頑皮與好奇,似乎弄清了我沒有敵意後才漸漸投入游戲中來。
朋友把它從地上抱起,向我講起了它離奇的身世。
小區附近有一隻野貓,朋友曾好幾次見到它在陰暗的角落裡出沒。野貓也有愛情,愛情的結晶是七隻貓仔。野貓媽媽無力撫養這么多後代,它自己過的也是飢一頓飽一頓 的生活。小貓斷奶之後,它把小貓銜起來,放到小區住戶的門口,然後在暗處躲起來等待,一直等到這戶人家發現了小貓。
即使小貓被高高興興地抱進家裡,野貓媽媽也並不立即離去,它要在外面多耽一會兒,直到確認小貓已被這個家庭收納,才回窩里去銜下一隻。聽說有幾戶抱回小貓的是小孩子,不到五分鍾後小貓就被家裡的大人扔了出來,這時野貓媽媽會銜起它到另外一家去碰運氣。
最後有隻小黑貓始終無人接納,也許它顏色不夠吉祥,也許是小區的寵物已趨飽和,總之是野貓媽媽自己撫養了它。
朋友點點懷里貓咪的鼻子說:「還記得你媽媽嗎?你媽媽不要你了。你想媽媽不?」貓咪「喵嗚」地叫了一聲作為回答。
朋友說,這只小貓自從抱回來就再也沒有出過家門一步,它對大門有著根深蒂固的恐懼,大概是曾被別人家扔出來過吧。如果朋友偶爾把它抱到門口附近的區域,它會發出凄慘的叫聲並極力掙脫,它怕極了被再次遺棄。也因此,它從小就乖得出奇,未經人指導就知道在地漏處大小便,也不象一般的小貓,把沙發和床單作為自己習武的場地而抓得四處開線。它與主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與默契,體現出貓類少有的對人的依戀。朋友早晨七點出門上班,它每天早上六點准時把主人舔醒,為此朋友從來不用上鬧表。每天下班時,小貓都會趴在陽台上瞭望,期待主人身影的出現。
朋友講完了小貓的故事,我陷入良久的沉思。
野貓從來都為人所憎惡,它們在夜色中出沒,身上沾滿污穢,猶如撒旦的使徒。我曾耳聞目睹許多人類迫害野貓的事件,其中不乏令人發指的殘忍。反過來,在野貓眼中,人類也當是它們的頭號天敵,你很難接近一隻野貓五米之內,它們聞到人聲會立即遠遁。
那為什麼野貓媽媽甘冒大險,將自己的親生骨肉交到人類手裡呢?
我想,這只野貓媽媽一定是家貓出身,它也曾享受過家庭的溫暖,主人的愛憐,它了解人類,深知幼小的貓咪對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強烈的誘惑。
它也未必是撫養不了這窩小貓,更合理的解釋是它不願小貓一生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它知道,小貓在人家裡,會吃著美味的貓糧,躺在寬敞的陽台上享受陽光。真是用心良苦啊!誰能說母愛的光輝只在人類中閃耀呢?
野貓的後代也終於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每一隻小貓都健康地成長起來,沒有一絲的野性,其聰明乖巧還越過了尋常家貓。但願它們不要遭受野貓媽媽的不幸,被主人遺棄而流落街頭,也但願我們城市各個角落的野貓一族會終於消失,因為它們始終渴望的,依然是人類的愛。
大象嚎哭救遊客
在泰國普吉島北部新興旅遊勝地蔻立,一群外國遊客因為騎乘的大象突然狂奔到高處,結果幸運獲救。
在海嘯到來前,泰國趕象人鄧.薩郎甘和妻子率領一支由8頭象組成的隊伍向海邊進發,象背上坐著十幾名外國遊客。突然,大象開始嗚咽。平靜下來約一小時後它們又「哭」了起來,這一回再也不能平靜。
很快,大象載著驚恐的遊客向背離海灘、覆蓋著灌木叢的山上狂奔而去。海邊其他不工作的大象,也紛紛掙脫沉重的鎖鏈向高處跑去。然後,人們看見巨浪襲來,開始跟著大象狂奔。
.小狗救回7歲小主人
在海嘯重災區之一的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海邊小村,一條名叫「塞爾萬庫馬」的小狗救了它的小主人迪納卡蘭。
海嘯來臨時,迪納卡蘭的母親桑吉塔只能抓住兩個年幼兒子的手,拚命向高處奔跑,並希望自己最大的孩子、7歲的迪納卡蘭也能跟著她一起逃出險境。但迪納卡蘭並沒有跟上母親,而是向他自認為最安全的地方——離海岸只有大約40米的一個小棚屋跑去。
危急關頭,「塞爾萬庫馬」毅然掉轉頭去追小主人。它一路咬著小主人的衣服,間或用鼻子拱著小主人,硬是將他給拽回了附近高處的安全地區。最終得救的迪納卡蘭感激地說:「塞爾萬庫馬咬著我襯衫的衣領,把我拽了回來。」
.大象幫助救災
在泰國南部重災區,大象成為救援人員的首選幫手。目前,已有24頭大象運到泰國南部地區,參與災後的救援與重建工作。大象的主人說,在這些碎石遍地的災區,「大象要比四個輪子的卡車和鋤頭效率高得多,只有大象能夠承擔這項工作」。
泰國南部當地政府人士表示,大象正在把成噸的垃圾運走,為在極端艱苦條件下工作的救援人員提供了便利。
著名作家葉廣芩講的她所遇到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為了體驗生活,她到大興安嶺的一個縣掛職副書記,其實她不管多少事,就是為了考察大興安嶺的動物狀況。她的同事給她講了他父親一段難忘的經歷。
在70年代,那裡的人們正大興獵殺金絲猴,為的是用他們的皮做皮衣出口。她問過那裡的人說:你們做了這么多皮衣,自己穿過嗎?他們的回答是:我們不穿,誰穿那衣服呀,你知道嗎?穿到身上的感覺象是穿頭皮!因為金絲猴的毛很稀少,而切沒有絨毛。
那時侯獵取金絲猴的方式是圍山。人們先從四周將金絲猴往開闊地帶趕,等趕到它們無處可逃時,接下來的就是人們砍倒周圍的灌木,開始人猴大戰。因為人們要的是金絲猴的皮,所以盡管往死里打,打得是人嚎猴叫,慘不忍睹。
有一次圍獵時,有一隻母猴懷里抱著一隻小猴拚命的跑,跑的過程中,又順手揪起了一隻小猴馱到背上一起跑。這時有兩位老獵人追了過來,其中有一位就是那同事的父親。一直追到了懸崖邊一棵大樹上,好象猴子再也沒處跑了,兩位獵人舉起了搶,就在要開搶的一霎那,那隻母猴的手向前一伸,竟做出了一個象人一樣的「暫停」手勢,兩位獵人很疑惑,就停了下來。這時,只見這位母親把兩只小猴抱到了懷里,給它們餵奶。可能小猴不是太餓,吃了一回就不吃了,跑到一邊去玩了。然後這只母猴就摘下樹葉,把剩的奶水往樹葉上擠,再把樹葉一片片的放在離小猴較盡的樹叉上。等把奶水擠幹了,母猴對著兩位獵人,身體象前一躬,雙手捂住了臉,意思是開搶吧。這時兩位獵人的搶再也舉不起來了,因為他們要射殺的不僅僅是一隻沒有靈魂沒有情感的動物,而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老獵人從此再也不打獵了。
這是聽來的一個西藏故事。發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車穿過藏北無人區時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那隻將母愛濃縮於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那時候,槍殺、亂逮野生動物是不受法律懲罰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槍聲仍然帶著罪惡的餘音低回在自然保護區巡視衛士們的腳印難以到達的角落。當年舉目可見的藏羚羊、野馬、野驢、雪雞、黃羊等,眼下已經成為鳳毛麟角了。當時,經常跑藏北的人總能看見一個肩披長發,留著濃密大鬍子,腳蹬長統藏靴的老獵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動。那支磨得油光閃亮的杈子槍斜掛在他身上,身後的兩頭藏氂牛馱著沉甸甸的各種獵物。他無名無姓,雲游四方,朝別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餓時大火煮黃羊肉,渴時喝碗冰雪水。獵獲的那些皮張自然會賣來一些錢,他除了自己消費一部分外,更多地用來救濟路遇的朝聖者。那些磕長頭去拉薩朝覲的藏家人心甘情願地走一條布滿艱難和險情的漫漫長路。每次老獵人在救濟他們時總是含淚祝願:上蒼保佑,平安無事。殺生和慈善在老獵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槍是在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以後。應該說那天是他很有福氣的日子。大清早,他從帳篷里出來,伸伸懶腰,正准備要喝一銅碗酥油茶時,突然瞧見兩步之遙對面的草坡上站立著一隻肥肥壯壯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門來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渾身立即湧上來一股清爽的勁頭,絲毫沒有猶豫,就轉身回到帳篷拿來了杈子槍。他舉槍瞄了起來,奇怪的是,那隻肥壯的藏羚羊沒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然後沖著他前行兩步,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只見兩行長淚從它眼裡流了出來。老獵人的心頭一軟,扣扳機的手不由得鬆了一下。藏區流傳著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語——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時藏羚羊給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饒命了。他是個獵手,不被藏羚羊的憐憫打動是情理之中的事。他雙眼一閉,扳機在手指下一動,槍聲響起,那隻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後仍是跪卧的姿勢,眼裡的兩行淚跡也清晰地留著。那天,老獵人沒有像往日那樣當即將獲獵的藏羚羊開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現著給他跪拜的那隻藏羚羊。他有些蹺蹊,藏羚羊為什麼要下跪這是他幾十年狩獵生涯中惟一見到的一次情景。夜裡躺在地鋪上他久久難以入眠,雙手一直顫抖著……次日,老獵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對那隻藏羚羊開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顫抖。腹腔在刀刃下打開了,他吃驚得叫出了聲,手中的屠刀咣當一聲掉在地上……原來在藏羚羊的子宮里,靜靜卧著一隻小羚羊,它已經成型,自然是死了。這時候,老獵人才明白為什麼藏羚羊的身體肥肥壯壯,也才明白為什麼要彎下笨重的身子為自己下跪:它是求獵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條命呀……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聖的,包括動物在內。老獵人的開膛破肚半途而停。當天,他沒有出獵,在山坡上挖了個坑,將那隻藏羚羊連同它沒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從此,這個老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下落。
1,雲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內的一頭母象被緬甸村民用槍打成重傷,她忍著傷痛將自己的正在哺乳期的孩子帶到中國邊境一側的村莊邊,把自己的孩子「托」給好心的村民「撫養」(因為小象只會吃奶,沒有奶一定會餓死),然後自己因血液流干而死去,她的鮮血灑了一路...
2,哈爾濱水族館里的一隻海豚,下頜骨意外粉碎性骨折,在馴養人員不知情的情況下,竟然帶著傷痛給觀眾表演了兩天。這兩天她無法進食,連嘴都張不開。後來被發現才得以妥善治療。
3,一個鐵路工人每天傍晚結束車上的工作在他居家的小站下車時,他的那隻相伴多年的愛犬都會准時風雨無阻地在車站迎接他,然後親親熱熱地一起回家。一天,不幸降臨,工人在火車上因故身亡。不明真相的愛犬仍然一如既往地到車站去接主人。等啊,等啊,深夜過去,天空泛白,日頭高掛,太陽又落山,仍然不見主人身影。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三天過去了,這只狗仍然一動不動地在站台上等著。有人給它吃喝,它拒絕,有人想領走它,它沒有任何反應,眼睛仍然直直地望著鐵道的遠方,周圍熟悉這只狗的人們都知道它是在痴心地等待自己的主人。這只狗後來終於在等待中餓死渴死在了紋絲未動的位置上。它的忠誠感動了車站周圍的人,大家就在車站站台上為它製作了一個雕像。
4,他是一個醫務工作者,用一隻母白鼠做腫瘤實驗,他給那隻白鼠移植了癌細胞,過了幾天,腫瘤在關在籠子里的白鼠的身上越長越大,可他驚訝地發現一個異常的景象,那隻白鼠焦躁不安,隨後痛苦地用嘴撕咬身上的腫瘤,並將咬下來的一塊塊腫瘤吞噬下去,傷口上血跡斑斑,幾乎露骨。
又過了兩天,他又發現那隻白鼠產下了一窩晶瑩透亮的小白鼠,那隻母白鼠奄奄一息地帶著不堪目睹的傷口,躺在籠子里,嗷嗷待哺的小鼠崽喝著母親的乳汁,一天天長大,白鼠母親的身體日漸銷售,拖著只剩下皮包骨頭的身子,在癌細胞無情的肆虐下,用無與倫比的頑強和神奇的意志,用自己身體里所有的能量化為生命的乳汁,喂養著這一窩鼠崽,終於有一天,母鼠永遠倒在籠子里,沒有了一絲呼吸,一群被喂養長大的小白鼠把它圍在中間……
他一直都在觀察這個奇異的現象,母鼠在產下鼠崽後,整整活了二十一天,他心裡驚呼道:「二十一天,恰好是白鼠平時正常的哺乳期,此後,小白鼠就可以脫離母親而獨立生存了,這只母鼠在正常情況下,因移植了癌細胞在身體內,早就應當死亡了啊!」面對此情此景,面對這種偉大而悲壯的動物的母愛!他潸然淚下……
8. 關於和諧的小故事
1、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系,打贏這場官司。
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
鄰居見了,也相讓三尺宅基地。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呵呵,告訴我們要有坦盪的胸懷,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
2、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壁歸趙;又培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暗算。為獎勵藺相如的汗馬之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丞相。
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後廉頗終於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 。
3、有一位單身女孩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母親帶著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電了,那位女孩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黑暗中,他閃著明亮的眼睛問:「姐姐,請問你家有蠟燭嗎?」
女孩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於是,對小孩吼一聲說:「沒有」!正當她准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
說完,竟從懷里拿出一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帶來一根送你」。此刻,女孩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4、弟子問:「我們怎樣才能凈化世界?」
凈化世界的方法大師答:「從前,大馬士革有一位酋長,人們都很尊重他,因為他充滿智慧,但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他是否是個好人。
」一天下午,一場建築事故導致酋長和他妻子居住的房子倒塌了。鄰居們不顧一切地開始在廢墟上挖掘,他們最終找到了酋長的妻子。
「酋長的妻子說,『別管我。請先去救我丈夫,他當時就坐在那裡。'
」鄰居們根據她的指點,將那個地方的碎磚石搬開,找到了酋長。酋長說,』別管我。請先去救我妻子,她當時就躺在那裡。『
「如果一個人按照這對夫婦的方式做事,那麼他就是在凈化世界。」
5、在一座大山裡,住著一隻麻雀和一戶人家。麻雀靠撿食農戶掉在地上的米粒為生,倒也安枕無憂。可田鼠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靜。
由於米少鼠多,輪到麻雀起來時,幾乎只剩下些屑末。麻雀非常惱火,為了搶奪食物,好幾次都在半夜起來,但仍然比不過眼疾手快的田鼠。麻雀想,一定要找個機會,除掉這些眼中釘。
被美食所傷機會終於來了,一條飢餓的眼鏡蛇爬了過來,田鼠們開始整日惶恐不安。這天,天剛蒙蒙亮,眼鏡蛇爬到了田鼠的窩邊,查看了一番,沒發現目標,便把目光瞄向了樹上。以為無憂的麻雀,並不知道危險的靠近,就在眼鏡蛇張開血盆大口的時候,田鼠及時告警,才讓它逃離了危險。
於是,為了生存,麻雀和田鼠開始合作,麻雀在空中巡邏,負責給就眠的田鼠們報警,而田鼠也會給麻雀留下可觀的米粒。
隨著麻雀的長大,它的胃口越來越大,它開始不滿足了,提出了分享一半糧食的要求,但被拒絕了,原因是田鼠家族又多了兩個孩子,需要大量的食物。心懷恨意的麻雀便開始尋思,要是既解決了田鼠,又能保證以後衣食無憂,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田鼠們爬出來曬太陽,麻雀自告奮勇擔任警戒,麻痹的田鼠們美滋滋地睡了。眼鏡蛇如箭一般沖向田鼠一家,在空中盤旋的麻雀發現了,它張了張嘴,但還是忍住了。
不幸的田鼠們成了眼鏡蛇的美食,麻雀也盡情享用著只屬於它的米粒。因為吃得太飽,在眼鏡蛇爬上來要吃掉它的時候,它只拍了幾下翅膀,就一命嗚呼了。
很多時候,對手與朋友只在一念之間,若和平相處,對手也能成朋友,幫對手就是保自己;而把概念絕對化,甚至採取過激的行為,對彼此都只能是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