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和李白的故事作文
1. 賀之章 和李白 蜀道難的故事 可不可以幫我改寫一篇小作文 想像著寫 700左右
李白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極宮,不料竟在那裡遇見了賀知章。他早就拜讀過賀老的詩,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出去換酒與李白共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嘯灑出塵的豐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
《唐才子傳·李白》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唐代孟棨《本事詩》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資,復請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回,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
自蜀至京師:這是籠統的說法,李白出蜀後並沒有直接到京師。
逆旅:既旅館
賀監知章:既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因官至秘書監,故稱賀監 。
2. 關於李白的故事,資料,及其一些作文
李白:中國古代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盛唐詩壇傑出代表。
李詩既描繪盛唐昂揚奮發、宏大蓬勃時代精神,又再現天寶後期危機四伏社會現實,體現豪放不羈鮮明個性,擴大浪漫主義表現領域和創作方法。
李白享有崇高地位,具有深遠影響。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甘肅天水附近)。先世隋末徙居中亞碎葉,李白誕生在這里。5歲隨父遷居綿州彰明(四川江油)青蓮鄉,因自號青蓮居士。父李客有文化修養,可能是富商,家頗為富有。
李白一生分為5個時期。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 ,但他的一生 ,絕大部分卻在漫遊中度過 ,游歷遍跡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隻身出川 ,開始了廣泛漫遊 ,南到洞庭湘江 ,東至吳、越 ,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游歷 ,希望結交朋友 ,干謁社會名流 ,從而得到引薦 ,一舉登上高位 ,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 。可是 ,十年漫遊 ,卻一事無成 。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西安),東到齊、魯各地 ,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 ,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 ,詩名滿天下 。天寶初年 ,由道士吳筠推薦 ,唐玄宗召他進京 ,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 ,因權貴的讒言 ,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 ,被排擠出京 。此後 ,他在江、淮一帶盤桓 ,思想極度煩悶 。李白不願應試做官 ,但詩名遠播 ,詩歌在其年輕時已經唱響天下 ,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 ,可歷史上沒有韓荊州對於李白的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 ,被召至長安 ,供奉翰林 ,文章風采 ,名震天下 ,杜甫《飲中八仙》里就有「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的奇句 。在當時封建王朝復雜歷史的背景下 ,李白又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 ,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 ,在京僅三年 ,就棄官而去 ,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 ,他感憤時艱 ,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 ,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 ,兵敗之後 ,李白受牽累 ,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東南一帶 ,依當塗縣令李陽冰(李白族叔),不久即病卒 ,一說喝醉了酒 ,在水中撈月亮而溺水身亡 。
3. 李白的傲骨有關的作文故事素材 800字。 寫的不要太華麗,那樣一看就不是偶寫的。求大師幫助。速速~~~
高一作文素材(文化名人系列之(一)——李白)
李白是唐代詩壇上的一顆巨星,被歷代文人稱為「詩仙」,杜甫的詩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就是對李白詩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於唐武後長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亞的碎葉;5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江油縣青蓮鄉。李白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說:「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15歲時,學習劍術。20歲前後,在家鄉的匡山讀書,從友人學習縱橫術。李白勤奮好學,「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在20歲以後,李白游歷了蜀中不少名勝古跡。蜀中雄偉壯麗的山川,培育了李白開闊的襟懷,豪放的性格和對大自然的熱愛。由干受縱橫家和儒家思想影響,李白有著很強的事業心,希望建功立業;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響較深,又熱切地嚮往著求仙學道的隱逸生活。這種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後形成二者兼顧的願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駭驥筋力成,意在萬里外。」於是「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在途中,他寫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出三峽後,李白首先漫遊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當時正是開元盛世,國家呈現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李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對前途充滿了信心。那時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通常是走科舉考試的道路。此外,還有一條「終南捷徑」,即通過求仙訪道的隱居生活,擴大影響,引起朝廷重視,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羈,又抱負很大,自視甚高,不願走科舉道路,所以選擇了一終南捷徑。為此,李白在江陵拜訪了著名道士司馬承禎,並寫了一篇《大鵬賦》,用寓言形式記敘這次會晤。此賦通過「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大鵬形象,抒寫了他遠大的抱負。
李白在求仙訪道的同時,很注意結交「豪雄」,即那些能夠抗暴扶弱、仗義捨身的游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俠」,「輕財好施」。他在東游吳越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散金三十萬,周濟生活困難的人。李白一生寫了許多歌頌俠士的詩,贊美那些在國家危急關頭,勇於捨身赴難而不居功、不貪戀爵祿的豪俠。如《俠客行》贊美侯贏、朱亥「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古風》第十首贊美魯仲連「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並說「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他景慕這些歷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負和理想。」李白在游歷中,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習,加上閱歷的增長,使他的詩歌創作日益提高,寫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如《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天開,碧水東流直北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再如《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雄偉壯麗的祖國山川景色,經過詩人別出心裁一番吟詠,更給後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李白在學習樂府民歌時,創作了不少樂府詩。《長干行》第一首開頭六句是:「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游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後來「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便成了比喻小兒女相親相愛的著名成語。
開元十六年早春,李白來到湖北安陸。在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時做過宰相的許圍師的孫女結婚,開始了「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隱居安陸境內的壽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後又與道士元丹丘一道隱居嵩山。
開元二十四年,他去山東,又和孔巢父、韓准等人隱居祖徐山的竹溪,時人號為「竹溪六逸」。他寫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表白自己此時的隱居是「養賢」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時機。文章說,「奮其智能,願為輔粥,使衰區大定,海縣清一。」可見隱而不忘政事。開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陽,「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韓荊州即韓朝宗,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東道采訪處置使。李白《與韓荊州書》是他初見韓時的一封自薦書。文章開頭借用天下談士的話--「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贊美韓朝宗謙恭下士,識拔人才。接著毛遂自薦,介紹自己的經歷、才能和氣節。文章表現了李白「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的氣概和「日試萬言,倚馬可待」的自負,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寫得氣勢雄壯,廣為傳誦。在此期間,李白結識了比他大12歲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寫山水田園詩著名,二人一見如故。當他們分手時,李白寫了著名的七言絕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開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東魯任城(今山東濟寧),自己則繼續往來各地,尋找政治出路。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他又舉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徵召去長安,臨行時寫的《南陵別兒童人京》一詩,表達了他躊躇滿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在長安,李白結識了任太子賓客的老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對李白的《蜀道難》十分贊賞,「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認為此詩只有神仙才寫得出來,因而稱李白為「滴仙人」。《蜀道難》描繪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開頭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種充滿磋嘆的情調很快抓住了讀者,中間以「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險峻,再襯以「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的凄厲氣氛,以及詩人的反復嗟嘆,把蜀道的高危艱險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盪人心。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進一步推薦,李白終於受到玄宗皇帝的親自接見,並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職責是為皇帝草擬文浩詔令之類文件。同時也迎合皇帝的興趣,隨時寫些應景詩文。李白曾利用與玄宗接近的機會,向玄宗申述過自己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張。遺憾的是,這時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個勵精圖治,能夠任用賢才的開明君主,而是已經變成貪圖享樂,不問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請將」.深居官中,沉溺聲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寫詩作詞,供自己享樂。當玄宗覺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滿足於當馴服的御用文人時,就疏遠了他。從李白方面來說,玄宗之所以疏遠他,與他那傲岸性格有關。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這種無視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顯然是統治者所不喜歡的。相傳,玄宗在便殿召見李自時,李白曾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是最有權勢的一個大宦官,為解「脫靴」之恨,他挑撥楊貴妃說,李白《清平調》詞中的「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二句,「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使楊貴妃由此深恨李自。他們都是玄宗最寵的人,在玄宗面前進讒言,自然會影響玄宗對李白的看法,何況對他進行中傷的,還有駙馬張*等人。權臣貴成的讒毀,玄宗的疏遠,使李白很苦悶,發出「行路難」的感嘆。
天寶三載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長安已不能再有所作為,於是上疏,「懇求歸山」。玄宗沒有挽留他,而是「賜金放還」。李白在長安實際上只有一年半時間。這期間,他親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敗,以滿腔憂憤寫下了許多揭露和批判現實的詩篇,如《古風》第十五首,譴責統治階級「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天寶三載,李白在東都洛陽認識了比他小11歲的詩人杜甫。杜甫「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其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與李白意氣相投。他們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和杜甫分別後,李白又在漫遊中度過了10年。這時,他因夫人許氏早已去世,又在廣州梁國(在今河南開封)與相門之女宗氏結婚,並常住於此,所以他說:「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國」。以梁園為中心,李白往南到過越中,往北去過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則是舊地重遊。他的漫遊,一是求仙訪道,一是欣賞大自然的美。他說:「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尋求為國效力的機會。他在《梁園吟》中說:「東山高卧時走來,欲濟蒼生應未晚。」這個時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權的宰相李林甫,大興冤獄,打擊迫害正直賢能的官員。目睹國是日非,李白內心的痛苦也與日俱增。但他決不向權貴屈膝,在著名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中,他寫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的高尚人格。他還寫了許多揭露和鞭撻黑暗現實的詩篇。《遠離別》對玄宗寵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權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北風行》批判了安祿山「欲以邊功市寵」而挑起的對奚、契丹等少數民族的戰爭。
4. 作文李白故居的故事
今天是一個三伏天氣,驕陽似火,熱不可耐.我跟隨爸爸踏上去江油參觀李白故居之旅.當然,我特別的興奮.
從我家到江油起碼要坐30分鍾的車,雖說這30分鍾很無聊,但可以欣賞優美的風景:一望無際的芳草綠野坎坷不平;清撤的溪水緩緩而流;青山綠水的山川巋然聳立.空氣讓人心曠神怡.
到了李白故居眼前的景色無法比喻:清澄的山泉散珠細霧;池塘里荷花映日:一幢幢樓房古貌新顏;故居里園林清雅``````李白故居可謂『人間仙境』.
我們開始參觀了,首先導游向我們介紹的是氣勢雄偉而布置大體的書齋,裡面有李白親筆寫的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字跡清秀、大方.據說這是李白離開白帝間所寫的詩呢!
導游又帶我們來到了古老的文廟,裡面有李白10歲畫的畫,精巧可愛:上面畫的是一個田間小路,路上人山人海,每個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詩情畫意,美不勝收.我們還參觀了文畫廊、書畫屋、拍賣店等.可漂亮啦!但是,時間到了,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李白故居.
李白故居可真好玩!
5. 古代詩人的故事 作文
李白的故事
李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開始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兩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書上的內容背鍀滾瓜爛熟。由於李白總是把功課作得很好,所以老師非常喜歡李白,經常在小朋友們面前誇獎他。可是,李白當時也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身上難免有一些缺點。有一天,老師還在講課呢,他卻聽著聽著就走神了,一雙大眼睛盯著窗外,腦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媽媽給他講的金色鯉魚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魚穿著金色的鱗片衣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們的美麗會不會引來壞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憐。」瞧,李白開始陷入他自己編織的幻想的世界裡。老師看見李白愣愣的模樣,知道他沒有認真聽課,就停下課來,很生氣的說:「李白,你站起來重復一遍我剛才講的話。」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同學們都在笑話我吧!」李白的臉刷的紅了,他感到難為情極了。放學回家的路上,李白還在生自己的氣呢。忽然,他發現一條清澈的小溪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大滴大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著繼續磨那根大鐵棒了。李白看見老婆婆這么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於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一邊輕輕地拉著老婆婆的衣角,一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干什麼呢?」老婆婆繼續專心地磨著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細細的綉花針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著嘴說:「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頭看了看李白,見他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綉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這件事給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他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後來凡是讀書碰到困難,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教導,便抖擻精神,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奮力拚搏。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專心讀書,甚至搬到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以後取得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實的基礎。
詩仙」下凡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國那可是沒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寫了許許多多很有名的詩歌流傳後世。直到今天,很多愛學習的小朋友都在背誦李白的詩呢。李白寫的詩歌充滿了神奇的想像力,常常把人帶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個奇幻的世界,所以喜愛李白詩歌的人又給了李白一個美稱,把他稱作「詩仙」。李白就像一位灑脫狂放、雲游萬里的仙人一樣,游遍了中國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個有特點的地方,總會寫下抒發感情的詩篇,而且從來不擺名人的架子,與當地的老百姓成為很好的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因此,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李白的動人故事。有關李白的出生,就有一個神秘的傳說。說的是李白的母親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到底夢見了什麼呢?原來,她夢到了一片很美麗的星空。那麼多閃亮的星星都在沖她眨眼睛呢,實在讓人有些看不過來了。不過,還是有一顆很特別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媽媽的注意。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邊上最早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啟明星。它是那麼耀眼那麼閃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當李白的媽媽抬著頭望著這顆太白星贊嘆它的明亮耀眼時,這顆太白星忽然從天上墜下來,落入了李白媽媽的懷里。這時,李白媽媽感到肚子一陣疼痛。於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為這個太白星的夢,爸爸媽媽便決定給他們可愛的小寶寶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長大後,為了實現幫助君王治理國家、幫助窮苦老百姓多做一點好事的遠大理想,用他的詩歌抒發自己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激勵自己與各種困難作斗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顆明亮的太白星一樣,用他的光芒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呢。力士脫靴李白過人的才華,使他成為一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所以就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於是唐玄宗下詔書請李白到皇宮來相見,一起商談國家大事。聽到皇帝召見,李白邁著大步,仰天長笑著走進皇宮,沒有一絲拘束緊張的樣子。唐玄宗看見李白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陽升起在東方。通過與李白親切的交談,皇帝發現這個李白可真是不簡單,他的知識如此淵博,無論問他什麼問題,都能對答如流,並能提出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呢。唐玄宗皇帝得到這樣一個值得誇耀的文人在身邊,高興得合不攏嘴,立即邀請李白留下來和他一起吃飯。當時,誰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飯,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榮耀的事。更何況,皇帝還用滿桌的好菜親自招待李白呢。於是,有很多人羨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別人嫉妒他呢,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瀟灑狂放。李白喜歡喝酒,與他同一個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有一首詩曾經這樣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首詩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詩,他倒在長安的酒店裡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時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喚,他也不理,而自稱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著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正在很不友好地盯著他。這個太監叫高力士,當時得到皇帝無比的寵愛,就連皇帝的兒子們也稱呼他「阿哥」,王公大臣們也要稱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裡總想著:「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誰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宮里橫行霸道,老欺負那些被他排擠的小官員。他發現皇帝喜歡李白,心裡就很不舒服,還想著要找個機會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實早就看不慣這個欺軟怕硬的太監了。於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准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麼要求,盡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准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著鬍子說:「既然這樣,我就准許你隨便一點吧。」於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松一點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准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就連千百年後的人們聽到這個故事也覺得痛快呢。淚別汪倫李白非常喜歡游覽名山大川,他多次漫遊長江南北,黃河上下。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上,幾乎印滿了李白的足跡。那些爛漫的山花發出一陣陣芳香,那些快樂的小鳥「啾啾」的叫著,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遊玩。一天,他收到一個叫汪倫的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寫著:「先生喜歡遊玩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請您來我們皖南涇縣玩吧。」李白看了這封邀請信十分高興,馬上收拾行李就向涇縣出發。可是到了涇縣以後,李白朝四周張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麼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在納悶,一個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來說:「李白先生,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我就是汪倫。」汪倫接著便解釋說:「我信里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汪倫邀請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時間,叫妻子做了好多鄉噴噴的飯菜,還拿出了釀造多年的好酒熱情地招待李白。他們邊吃邊聊,真是愉快極了。後來李白又到附近的幾個朋友家住了幾天。可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李白去辦呢。所以待了幾天後,李白決定要離開了。但為了不給汪倫添麻煩,李白並沒有專門向汪倫告別,他准備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誰知就在李白已經上了船而船正要開動的時候,汪倫趕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來不及了。李白聽到汪倫和村裡的鄉親們手拉著手一邊唱著為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奏。李白又驚又喜,他沒想到汪倫會和這么多村民一起來河邊送他,這些老百姓對他實在太好了。他只覺得心頭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就這樣,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詩的後兩句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麼深,也比不上汪倫來送我的情誼深呀。」這首送給汪倫的詩為什麼會這么美好動人,為什麼會流傳這么廣呢?因為它抒寫了一位偉大的詩人與普通人之間純真質朴的友情。這也是為什麼千百年來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愛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6. 關於李白的故事作文600字
事,我撒嬌地說:「爸爸,您好久沒給我講故事了,我好想聽您講故事啊。」爸爸說:「好吧,就講一個吧。」他思考了一下,說:「在講故事之前,你得先回答我一個問題。」我說:「好啊,你問吧。」爸爸就說:「你知道李白是誰嗎?」我想了想就說:「李白啊,我知道,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啊,我們還學過他的詩歌呢,他那首《靜夜思》我會背的。」我剛准備背,爸爸就說:「對,今天我要講的就是與他有關的趣聞,還跟這首詩有關系呢。」爸爸說,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詩人,號稱「詩仙」,他留下的千古佳句數不勝數。可是他這幾天身體不舒服,無法集中精力寫詩了,不得不去看醫生。李白來到醫生那裡,醫生問他哪裡不舒服,李白說頭痛。醫生就要他去做一個CT,李白心裡想:「我的病會不會很嚴重啊?我可不能就這樣英年早逝啊,我還要寫更多的詩歌呢!」CT做好以後,李白拿給醫生看,醫生說:「檢查沒什麼問題啊,我看你是酒喝得太多,憂愁太多了,神經倒可能有點問題呢。你不是自稱是酒中仙嗎?你還寫了首什麼《秋浦歌》,說你自己把頭都愁白了,白頭發都三千丈了。」李白聽了,不服氣地說:「我一向不是很樂觀的嗎?我怎麼會憂愁呢?我每天都遊山玩水,喝酒寫詩,快樂得很啊。你沒搞錯吧?」醫生又說:「我還發現你眼睛也不好使呢,從你那首《靜夜思》就可以看出來。」李白低聲吟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沒什麼問題呀?你怎麼說我眼睛不好呢?」李白的眉毛都擰成了一個問號了。醫生說:「你看你,把月光都看成了霜了,而且還是近在床頭,居然都看錯了。這眼力能算好嗎?我看你是高度近視了。」醫生又接著說:「不過我們這里有一套治療近視眼的方法,只要3000元。還可以治療你的白頭發,只要5000元。如果你住院的話,我們還可以把你的神經衰弱治好,不過那就要80000元了。怎麼樣李白先生?」李白搜遍全身,也只摸出幾兩碎銀。醫生一看李白這么窮,就把他推了出去,一邊還嘲諷他說:「窮鬼,沒有錢就別來看病!」李白被醫生給氣得七竅生煙,第二天就真的一病不起了。聽了爸爸講的故事,我馬上就說:「這肯定是假的,李白怎麼會這么窮呢?」爸爸哈哈大笑:「當然是假的啦,因為李白寫詩很喜歡用比喻和誇張,而那個醫生卻不懂得李白詩歌的真正用意,所以這次李白真是栽到家了。」我也跟著大笑起來。
7. 作文500字改寫《本事詩·李白》
李白初次自巴蜀到京都長安,住在旅店裡,秘書監賀知章聞其大名,首先拜訪了他。見李白相貌不凡,並請李白拿出詩作拜讀。李白取出《蜀道難》給賀知章。賀還沒有讀完,就贊嘆了幾次,送李白一個雅號為"謫仙人。"李白酷愛飲酒,賀知章為此曾解下身邊所系的金龜作抵押換酒與李白對飲,兩人常常喝得一同醉倒,幾乎沒有間斷過,由此,他們豪飲的聲譽日益烜赫。賀知章又拜讀了李白的《烏棲曲》,一邊仔細吟詠品味一邊贊賞地說:"這首《烏棲曲》可以讓鬼神哭泣啊!"《烏棲曲》詩如下: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西山猶銜半邊日。金壺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有人說這首詩又叫《烏夜啼》,世上有李白兩首這樣的詩流傳,不知哪篇是真的。另一篇《烏夜啼》是這樣寫的: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向人問故夫,欲說遼西淚如雨。"李白才華飄逸、性情高傲,與任右拾遺的陳子昂齊名,一先一後,兩人志向相同。李白論及詩歌的發展時說:"梁陳以來,詩風綺麗艷薄已達極點。初唐詩人沈佺期又只崇尚聲律。能夠光復古人為詩之道的,非我李白莫屬啊!"
唐玄宗聽說李白的詩名,下詔書召他入翰林院。並因李白才華橫溢超絕人上,儀表非凡,才識過人,而給他以優厚的待遇,沒有敕封他具體的官職。一次宮人要演奏聲律,玄宗對高力士說:"面對良辰美景,怎麼可以只用樂伎奏樂為娛樂呢?倘若能有天才的詞人當場吟詩填詞,既增添樂趣又可向後世誇耀。"於是命宮人召見李白入宮。是時,寧王邀請李白飲酒。李白已喝得酩酊大醉,來到宮中,飄飄搖搖地拜見玄宗。玄宗知道李白不諳聲律,認為他不擅長,就命他為宮中的樂師作五言律詩十首。李白叩拜後說:"寧王賞賜臣酒喝,現在已經喝醉了。倘若陛下賜臣喝醉了也不要畏懼,臣才盡獻薄技。"玄宗說:"可以。"立刻命兩位內臣攙扶著李白,命人為李白研墨。將筆醮好墨,又命兩個內臣張開硃色絲絹擺在李白面前。李白握筆疾書,一點也不停頓,十篇五言律詩立等可取。而且一點不用改動,字跡遒勁鋒利,如龍舞鳳飛;律度對仗,沒有不精絕的。其首篇是這樣寫的: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樓巢翡翠,珠殿宿鴛鴦。選妓隨雕輦,征歌出洞房。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玄宗給李白以極厚重的禮遇,然而李白為文為人都落拓不羈,率直坦盪,請求回歸故里。玄宗也認為李白不是長守朝政的棟梁之材,因此下詔書允許他歸山並賜以重金。李白曾有一次醉酒吟詩: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胡愧焉。三杯通大道,五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李白還有一首憶賀知章的詩:欲向東南去,定將誰舉杯。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後來,李白漫遊到潯陽,又為永王璘聘請為幕僚。永王璘反兵失敗,李白受牽連被發配到夜郎。這段事情在李白同時代的大詩人杜甫所作的詩《贈李白詩二十韻》,作了詳盡的記述。李白在去往夜郎途中得到玄宗的敕書返還,繼續在江南一帶賞山玩水,病死於宣城的採石,埋葬在謝公山上。范傳正任宣歙觀察使時,為李白立一碑,用來表彰李白的蓋世英才。李白年幼時就喜飲酒,在兗州學習時就經常飲酒,並在任城縣建造一座酒樓,每天與好友縱酒,很少有不喝醉的時候。當地人都知道李白能喝酒,隨著李白豪飲的名聲越來越大更加敬重他。
8. 關於項羽與李白相遇的故事作文
白兄:
久仰您李太白之名,今日我有幸與您交流真是甚幸。也勞您在百忙之中指教。
近日,我拜讀您的大作,深深地為您那「安能摧眉折腰」;深深地為您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折服;亦深深地為您那「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所羨慕。
您之大作無一不表現出您對污濁社會的憎惡;您之大作無一不表現出您對閑適自由生活的嚮往。酒,您之鍾愛,詩,您之精神寄託;月,您品性之化身。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為那裡沒有污濁;您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為你有精神食糧;面對「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之艱難您坦然相對,因為您的志向沒有違背您的初衷……
我對您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我和白兄一樣,喜愛賞月.可我有一事不明,隱,就能解決根本問題嗎?為什麼不學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什麼不像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與其一味地逃避,四海遊走,不如去與那污濁的社會一搏,哪怕是以卵擊石,也留得千古美名.
我還有一事想請教白兄。酒,乃是文人墨客們皆愛之物。蘇軾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吟頌,曹孟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慨嘆,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
9. 賀知章誇李白蜀道難的故事寫的作文800字。誰幫幫忙
hi還沒共和國國際卡環境環境個還不回家見客戶和健康幾乎科技化公開看見後果計劃開工看見後果 科技化公開和鞏固宏觀看過 公開看過開個會客觀環境開個會更好更快共和國海關共開工公開和公開號共和國和更換即可觀看回顧 基本科技部 科技 保護健康不好看看科技 健康 吧 不能把內部你忙吧看健康回顧改革和固化機會比較環保板塊幾乎不不會不會公布韓國國會好科技環境好 即可很快就會幾乎計劃計劃和計劃計劃女同樣的有一天他的同時對他他他的弱點容易的 發的太過分頭發廣泛 官方價格發圖語言天賦已經發過一幾個好幾個號孩就就環境各方各方已
10. 不同角度寫作文李白與老奶奶的故事
唐朝的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去街上閑逛。
一天,李白有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河邊。和暖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鮮花綠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呆在家裡那多沒意思啊!」
李白走著走著,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老奶奶正在專心致志地磨著一根鐵棒。李白好奇地走過去問:「老奶奶,您在干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綉花針。」老奶奶抬起頭,對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棒這么粗,什麼時候才能磨成針呢?」
老奶奶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鐵棒為什麼不能磨成針呢?」
「可是,您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他再也沒有逃過學,學習也很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史的詩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有耐心和恆心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