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通過行而知的故事作文
❶ 知與行的作文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原來名叫「陶知行」。後來,因為他認識到實踐到重要性才改名「陶行知」。他帶領學生觀看鍾表師傅修表後,買了修表工具,和幾個學生動手拆裝一隻舊表,直到午夜才告成功。
從這里,我們不難看:要想成功,不能光「知」,還必須「行」。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是這個意思。
古代三國時期,馬觫熟讀兵書,論其兵法來頭頭有道。於是,諸葛亮便讓他擔當前線指揮官。但馬觫只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沒有進行過一點軍事實踐,胡亂指揮,結果被敵軍很簡單地封鎖了補給,最後被打得大敗而歸。自己也落得個軍法處置的結局。馬觫的例子,是不注重實踐的典型結果。
一位法國科學家說過:「思想與實踐像學游泳一樣,不下去游,光學習游泳姿勢和方法,永遠也學不會。」這句話更是說的明白、透徹,讓我們明白了實踐的重要性。
德國著名的飛機設計局,梅塞施米特設計局,受命盡快製造出噴氣式飛機。設計局的工程師們,不光從設計圖紙上改動,有的自己試飛飛機模型,有的親自參與飛機每一個部件的製造,有的甚至親自試飛飛機。由於他們在實踐中得到了很多優秀的建議,最終在二戰中第一個造出了梅塞施米特-262式噴氣戰斗機。
相反,德國哥達設計局的工作人員卻忙於修改圖紙,鑄造物理模型,卻沒有試驗,結果,GO-229型直到戰爭結束還只是半成品。
通過兩家設計局的比較,我們不難看出「知」與「行」的重要關系是何其重要啊!
我國正處於新時代,正需要有實踐能力的人才,只有既會「知」又會「行」,才能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❷ 求關於知與行的800字作文,希望不要寫的特別好
呵呵,眼睛終於快好了,這一個月里我一直與手裡的收音機為伴,本應是很無聊才對,但現在想起來我才發現我錯了,這個與一切娛樂隔絕的30天,給了我足夠的時間去回憶,去思考,去憧憬...
高中3年的時間在不被人查覺中過去,在這3年裡,我經歷了許多的事情,本以為在這些事之後,應該是飛速的成長,但我卻發現在3年前我是以一個男孩的身分進入3班,而3年後,我卻發現自己還只是個不懂人情事故的孩子,能給人歡笑,也會讓人厭惡,但我不得不說便是我依久是個孩子,但這3年時間里我卻清楚的看到自己已邁出了從一個男孩變為男人的第一步,而幫我邁出這一步的便是你們,武漢中學高三3班的每以個同學.
我知道,在這3年的時間里,我給大家帶去了許多的馬煩,便是大家從不曾把這樣的想發表現在臉上,但是我卻能夠體會到,所以我要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對我的寬容.不管你們是否曾把我當做朋友,不管你是否曾因為我的吵鬧向旁人抱怨,我都要謝謝你們,是你們的包容,是你們的指責,甚至是歧視,讓我能有一個比其他人更加豐富的高中生活.
有時我在想,高2的時候該走的不是徐馳而是我,徐馳的學習固然不足,但他從沒有影象到班上的學習環境,便是有講小話的習摜,他的聲音也不會讓人厭煩,相反的是我,一直用自己並不讓人開心的聲音來影象這大家.我也知到有很多人,不,可能是所有人多反對我坐在他們周圍,對這些我從沒有記恨過任何一個人,我只是在責備我自己,明知道自己不受大家的歡迎卻依然在大家的耳邊喋喋不休,我很想去改過,但結局卻是發現這就象一塊有雙面膠的黑紙,牢牢的粘在我身上,對於我的這個毛病我再次向大家致歉,可能當處我不在這個班上,那麼就不會只是19個人過重點,20,25,或者更多.
在這3年裡,縱使我是個不讓人喜歡的人大家卻依久給了我許多的幫助,不管是出於本能還是其他,我都會銘記在心間.
謝謝旺吉吉,謝謝你幫我找WOW的代練,便是你嘴中更多的是讓我不爽的話,但6年的時間讓我知到你是個讓人覺的開心的人,不管你是否曾把我當過朋友,但以後的人生中,不管是WOW你還是現實中,有要我幫忙的就開口.
謝謝胡熠,謝謝你的個性,讓我看到要成為一男人要走的方向,我知到你是個強悍的人,你的人生可能不要任何人的幫助,但是有能盡力的地方我也會截盡全力.
謝謝朱馳風,謝謝你把自己不曾告人的密秘與我分享,謝謝你你在學習上對我的幫助,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你,但我希望你的密秘到我這就能告以段落,不要再因這些來影象你以後的生活,對與以前對你的種種不厚到之處,我再次相你致謙.
謝謝曾傑,謝謝你象男孩般的個性讓我能像一個哥哥般與你交流,更謝謝你每次不收回報的將手機借個我,即使我以後的生活沒權沒勢,但只要有人欺負你,只要和我說聲,一個連還是一營的人,你自己選.再就是對人也要有戒心,不要對誰都傻嘻嘻.
謝謝徐馳,謝謝你一直記得我,不管是在離開前還是離開後,你的笑容都在我的心中占著一角,千言萬語對你,我只想說,你是我的人生中給我最深刻映象的人,就讓我們的友情在不斷的父與子的爭議繼續下去.
謝謝陳濤,謝謝你在我高3的最後幾個月里一起奮斗,雖然我們兩個人都沒完成我們的理想,但至少我們努力了,希望你在以後的人生中繼續我們的理想,考研不行,還有考博,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實現.
謝謝總統,謝謝你的帥氣與出色的成績讓我在心中把你做為我高中的榜樣,讓我也有了生活上奮斗的目標,聽說你要去合肥,雖然大家身處異地,但只要是我能幫上的,一個簡訊,一個電話,便會進我全力.
謝謝葉恩東,謝謝你不時在我的耳邊給我講述有關球鞋的事情,謝謝你在因我余頭收掉你的SIZE時的寬容,人生的路還很長遠,我真的很擔心你特別的個性會對你有不益,但很開心看到你在和你的個性斗爭,很開心能看到你一點點的變化,祝未來一帆風順.
謝謝歐陽燕,謝謝你從初一到高三這6年來的種種變化,讓我看到了一個人一步步沉熟的過程,讓我知到了成長的力量,讓我相望自己也能和你一樣有說轉變,對你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我想說不出也就不要去想,希望人生興富.
謝謝吳浩,謝謝你讓我從你身上了解到什麼叫重情重義,雖說有時會過分沖動,但那種個性依然是我希望擁有的,再要友情提示下,少抽煙,要不然以現在逆天的生級速度,到不了推伊利丹那天你就要掛掉了,身體最重要.
謝謝丁笑一,謝謝你那份一星期3次的體壇周報,正是這樣的一份報紙伴著我和其他的人度過漫長的高中生活,有時不一定要金錢,不一定要物紙,一張薄薄的報紙就足以讓人體會到同學間友誼的光芒,希望這一次的失敗不會讓你後退,而是讓你更堅強.
謝謝崔仕綉,謝謝你對高三3班每一個人的關心,是你的善良和隨和,讓這個班級更顯溫馨,可以說你是高三3班的所有人里與我同窗最長的,小學5年,高中3年,你的變化也是最讓我吃驚的,希望在以後的生活中能青春長駐,和總統的愛情興富長久.
謝謝劉傑西,謝謝你面對病魔時表現的那份堅強,這是我高中3年所學到的又一樣重要的東西,相信在有了這樣一次大的考練,你的生明會比任何人的要強大,謝謝你不屈的精神,這會在我以後的人生中起到極大的幫助.
謝謝江漢俊,王俊傑,許炎林,李藝嘉,肖爽,謝謝你能和我一起在武漢中學的籃球場上一起拼博,在這3年裡,在這不長的3年裡,每一塊球場都少不了我們的汗水,雖然我們現在各奔東西,但我希望我們都不要放棄對籃球的那份熱愛,新的地方也會有新的夢想.
謝謝PS,熊,飛機,朱清,謝謝你們和我一起度過這3年,也謝謝你們能和我一起在WOW的世界裡戰斗,雖然現在你們的級還不高,但我希望不會看到有人半路退出,有什麼問題找我,有什麼需要找我,我一定盡我全力,WOW也是一個世界,也要我們共同努力去完成夢想.
謝謝宗誠,麻哥,周鵬,張俊,謝謝你們能在高3最後的日子裡打發掉無趣的午飯時光,是你們讓我知到朋友不一定要最深的交望,一張飯桌也足以讓人感到溫暖,祝福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在以後的生活中一帆風順,興富快樂.
謝謝饒一博,彭旭,謝謝你們在我學習上出現問題時對我的幫助,是你們讓我沒有對學習失去信心,讓我有了自己追趕的方向,特別對饒一博說一句,你的實力我們人人皆知,放下心中的重擔,來年你一定成功.
謝謝原來的同學,謝謝你們對我的友善,大家雖然沒有過多的交流,但我也不會從我對高中的記憶中墨去你們的笑容,祝你們每一個人都美麗永存.
最後對大家送上我最衷心的祝富,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在以後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❸ 關於知與行的作文素材
思想與行為
好久沒有給書室添磚加瓦,要不,也不會感到這段日子過得是極其的乏味和空虛呢?昨天晚上去余秋雨先生的博客上,看到他最近寫的一篇關於小時候閱讀的故事.當時我留下的評論是"也許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不妥,但如果沒有那時就有的一份對書的執著,又何來今天的余秋雨呢?"
今天在同學的陪同下,一起來到學校的書店.本打算看看就走,因為真的好久都沒有買書的概念了.書架上的新書固然很多,熟悉的陌生的,國內的國外的,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雖然現在學的是與文學有些偏歧的專業,但還是難以說服內心的那份初衷.
<<人性的優點>>就是我最後決定請回來的新朋友.同學說,你剛開始不是要買那本與這相反的<<人性的弱點>>嗎?我給他的回答是,也許看那本書容易讓人萌生悲觀的情緒,還是看積極一點的好.
當然,戴爾.卡耐基的書,我也沒有看過,也不知道他在裡面表達是怎樣的思想?之所以選擇奧格.曼狄諾,是他的一句話感動了我:希望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一個人若是沒有希望,他絕對不會去計劃做任何事,最後也必然一事無成.
行為是思想的花,歡樂與悲傷是思想的果;一個人到底能收獲甜蜜的果實,還是收獲苦澀的果實,都取決於播下的種子.說得太好了.記得父親曾對我說過,等你長大以後,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長大的以後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事實證明父親的忠告.
中午朋友在電話里說,生日就要到,問我要送什麼禮物?這個生日很特別,過了這個生日,她就是真正的成年人了.我也不知道送什麼好?也許不能給她太大的驚喜,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意就好了.
曼狄諾說;人是自己品質的培養者,人生的塑造者,以及命運的構築者.這是一個明白無誤的道理.自古國人就講內在的修養,先賢孔孟還有那麼多集大成者,無不是從自身修養做起.更何況我們這些文化精髓的追尋者呢?
❹ 許行的名人故事作文
許行 -
主要事跡
據《孟子·滕文公上》載,孟子在滕國時,許行偕弟子數十人亦自楚至滕。他與孟子不同,不求高官厚祿,只要求滕文公給一塊土地,從事耕種。滕文公允諾,許行於是與其徒數十人,穿著麻布衣服,靠打草鞋、編席子為生。儒家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陳辛自宋來到滕,「見許行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可見許行倡導的農家學說,在當時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其徒眾多,連儒家門徒也棄儒而改拜許行為師。
許行 -
思想背景
許行圖冊
時至戰國,作為楚國的思想家許行,仍倡導神農之說,並非偶然,而是有其歷史淵源和深刻的社會背景的。首先,炎、黃融合,神農之說早在江漢流域流傳。「君民並耕」、「市賈不二」,歷來成為傳統德政和理想社會的准則而被廣泛地傳播和美化。特別是楚國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奮斗歷程,當給許行以深刻的印象,故其承繼神農氏學說與傳統社會理想,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農家學派產生在楚國,當然就非偶然。其次,楚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不待賈而足」( 《史記·貨殖列傳》 ),這又直接導致原始農業思想的發展和理論化。同時,隨著兼並戰爭和階級分化的日趨激化,人們要求社會「均平」合理,反對剝削和壓迫,這又使許行農家學說得以深入人心,為各地人民所嚮往。
許行 -
人物思想
許行思想,主要見於《孟子·滕文公上》。它記載說:「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歹食』而治。今也滕有倉稟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惡得賢?』」可見許行的社會政治思想是主張賢君要與民眾並耕而食,
許行圖冊
一天朝夕兩餐,要身體力行,為民辦事。像滕君那樣「倉稟府庫」,「厲民而自養」,靠殘酷剝削的手段壓榨人民,養肥自己,這樣的國君就算不上「賢君」,是人民所反對的。這是一種樸素的原始農業思想,保存了遠古神農氏學說的精神,故許行號稱為「有為神農之言者」。
許行從代表貧苦農民的利益和要求的立場出發,在社會分工的
基礎上,提出以農產品與手工業產品交換、實行「市賈不二」的原則。《孟子·滕文公上》記陳相語:「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二,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
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顯然,這是原始農業時期實行以物易物的交換,
要求絕對的合理,杜絕偽劣與欺詐。
許行農家思想的核心是反對不勞而食。他和門徒以農事為主業,同時也從事手工業生產,還認識到市場貨物交換的重要作用,以栗易帽、鍋、炊具、鐵制農具
等需要品。並且指出,如果一切自製,將「害於耕」。在價格問題上也有較深刻的見解,主張依據產品的長短、輕重、多寡、大小等重量、質量規定相應的價格,使
「市賈(價)不貳」「莫之或欺」,不贊成商人居中剝削,反對抬高物價和交換中的欺詐行為。他還否定君主擁有倉稟、府庫的物權。對滕文公的「歷民以自養」的君主剝削制度,也持批評態度。他的思想,是小農經濟平均主義的反映,集中顯示了勞動人民自食其力的淳樸本色,表達了企圖解除現實壓迫的強烈願望,充滿對想像中的平均社會的美好憧憬,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許行的事跡在行秦史籍中未見記載,其主要言行在《孟子·滕文公》等著作有一些記述。
許行 -
農儒之論
有個研究神農學說的人許行,從楚國來到滕國,走到門前稟告滕文公說:「遠方的人,聽說您實行仁政,願意接受一處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給了他住所。他的門徒幾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編鞋織席為生。陳良的門徒陳相,和他的弟弟陳辛,背了農具耒和耜從宋國來到滕國,對膝文公說:「聽說您實行聖人的政治主張,這也算是聖人了,我們願意做聖人的百姓。」陳相見到許行後非常高興,完全放棄了他原來所學的東西而向許行學習。
孟子圖冊
陳相來見孟子,轉述許行的話說道:「滕國的國君,的確是賢德的君主;雖然這樣,還沒聽到治國的真道理。賢君應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飯,一面治理天下。現在,滕國有的是糧倉和收藏財物布帛的倉庫,那麼這就是使百姓困苦來養肥自己,哪裡算得上賢呢!」
孟子問道:「許子一定要自己種莊稼然
後才吃飯嗎?」陳相說:「對。」孟子說:「許子一定要自己織布然後才穿衣服嗎?」陳相說:「不,許子穿未經紡織的粗麻布衣。」孟子說:「許子戴帽子嗎?」
陳相說:「戴帽子。」孟子說:「戴什麼帽子?」陳相說:「戴生絹做的帽子。」孟子說:「自己織的嗎?」陳相說:「不,用糧食換的。」孟子說:「許子為什麼
不自己織呢?」陳相說:「對耕種有妨礙。」孟子說:「許子用鐵鍋瓦甑做飯、用鐵制農具耕種嗎?」陳相說:「對。」孟子說:「是自己製造的嗎?」陳相說:
「不,用糧食換的。」
孟子說:「用糧食換農具炊具不算損害了陶匠鐵匠;陶匠鐵匠也是用他們的農具炊具換糧食,難道能算是損害了農夫嗎?再說許子為什麼不自己燒陶煉鐵,使得一切東西都是從自己家裡拿來用呢?為什麼忙忙碌碌地同各種工匠進行交換呢?為什麼許子這樣地不怕麻煩呢?」陳相說:「各種工匠的活兒本來就不可能又種地又兼著干。」
孟子說;「這樣說來,那末治理天下難道就可以又種地又兼著干嗎?有做官的人乾的事,有當百姓的
人乾的事。況且一個人的生活,各種工匠製造的東西都要具備,如果一定要自己製造然後才用,這是帶著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寧。所以說:有的人使用腦
力,有的人使用體力。使用腦力的人統治別人,使用體力的人被人統治;被人統治的人供養別人,統治別人的人被人供養,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
農儒之論圖冊
「當唐堯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平定。大水亂流,到處泛濫。草木生長茂盛,禽獸大量繁殖,五穀都不成熟,野獸威脅人們。鳥獸所走的道路,遍布在中原地帶。唐堯暗自為此擔憂,選撥舜來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燒山野沼澤地帶的草木,野獸就逃避躲藏起來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導濟水、漯水,讓它們流入海中;掘通妝水、漢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讓它們流入長江。這樣一來,中原地帶才能夠耕種並收獲糧食。當這個時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經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即使想要耕種,行嗎?
「後稷教導百姓耕種收割,種植莊稼,莊稼成熟了,百姓得以生存繁殖。關於做人的道理,單是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安逸卻沒有教化,便和禽獸近似了。唐堯又為此擔憂,派契做司徒,
把人與人之間應有的關系的道理教給百姓: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婦之間有內外之別,長幼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唐堯
說:『使百姓勤勞,使他們歸附,使他們正直,幫助他們,使他們得到向善之心,又隨著救濟他們,對他們施加恩惠。』唐堯為百姓這樣擔憂,還有空閑去耕種嗎?
「唐堯把得不到舜作為自己的憂慮,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為自己的憂慮。把地種不好作為自己憂慮的人,是農民。把財物分給別人叫做惠,教導別人向善叫做忠,為天下找到賢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讓給別人是容易的,為天下找到賢人卻很難。孔子說:『堯作為君主,真偉大啊!只有天最偉大,只有堯能效法天。廣大遼闊啊,百姓不能用語言來形容!舜真是個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有天下卻不事事過問!』堯舜治理下,難道不要費心思嗎?只不過不用在耕種上罷了!」
陳相說:「如果順從許子的學說,市價就不會不同,國都里就沒有欺詐行為。即使讓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沒有人欺騙他。布匹和絲織品,長短相同價錢就相同;麻線和絲絮,輕重相同價錢就相同;五穀糧食,數量相同價錢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價錢就相同。」
孟子說:「物品的價格不
一致,是物品的本性決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萬倍。您讓它們平列等同起來,這是使天下混亂的做法。製作粗糙的鞋子和制
作精細的鞋子賣同樣的價錢,人們難道會去做精細的鞋子嗎?按照許子的辦法去做,便是彼此帶領著去干弄虛作假的事,哪裡能治好國家!」
許行 -
思想評價
許行農家思想是當時一種平均思想,他的主張也只是一種幻想,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他要求君民並耕、人人自食其力,與同時代儒家孟子所鼓吹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的思想是針鋒相對的,在中國思想史上,自有其重要的價值。許行的「市賈不二」雖也屬於不切實際的價格論,但卻是當時農民對不法商人欺詐行為和苛刻盤剝的抗議,今天看來仍有它的積極性和合理性的一面。
。
❺ 知與行議論文800字
行動是知識的積累,也是知識的驗證,這是我一直崇高的真理。而「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便是我所推崇的無上箴言。這句話出自《禮記?中庸》。大意是:廣泛的學習,詳細的詢問,對自己所學的東西要慎重地思考,做出准確的辨析,然後踏踏實實地去實踐。此句說的不正是知與行的關系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講的是求知的過程,「篤行」是要求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學,就要學會;問,就要弄懂;思,就要有所得;行,就要執著。從認識到實踐,不斷努力,就會不斷增漲才智和能力。
這也是一種知與行的關系。先知而後行,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去親身實踐,得出正確的結論。記得剛上初中時,一時間不適應這種快節奏,制定了很多學習計劃,希望可以提高學習成績。但制定了卻沒能去做,學習自然不會進步。後來,爸爸發現了這種情況,便向我講了這條格言。他說:「在古人看來,耳聞、目見、心知、力行是認識事物的四種途徑,但以『力行』最為重要。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讓知與行結合起來。知是行的前提和向導,反過來行又會進一步促進知的深入發展,只有這樣才會更快的進步。」爸爸的一番話,不僅使我醒悟,也因此讓我喜歡上了這條格言。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我發現了很多人因為做到「力行」、「審問」而有所成就。在先秦的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講究實際行動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實踐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使墨家成為春秋著名的學派。自古以來,也有很多思想家、學問家在知與行的問題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李時珍走遍了南方各省,收集民間葯方,逐一加以驗證,寫成了不朽的醫學名著《本草綱目》。無數實例證明:那些僅僅靠書本獲得知識而缺乏實踐的人,是很難成為大學問家的。在當今社會中,知識的重要性非比尋常。只有擁有豐富的知識,才能取得成就。而得到知識最有效的方法除間接經驗外,還可在實踐中獲得。
從現在開始,我就要按我喜愛的格言去做。努力學習各個科目,做到廣泛的學習;節約每一分每一秒,少與同學打鬧,多看一些各種領域的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遇到不理解的問題,要主動問老師,請教同學,弄懂為止;對書本上所學的知識,要用自己的大腦加以分析,獨立地思考,不盲目迷信書本,要敢於質疑,對任何事物都要有自己的看法;對待知識要辨析地想,找出不同的意思。無論要實現這些事情有多難,我都會一如既往下定決心做下去。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我的知識,這樣才能使我們排斥虛偽、拒絕空想、親身行動,得到最正確的結論,獲得豐富的知識。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才是最正確的方法。知與行,知識與行動,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與親身實踐、積極行動相結合,才會使我們的人生更加光輝燦爛,使中華傳統美德經久不衰,在我們當今社會中熠熠生輝。
❻ 而知之作文
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何為「行」?行,就是行動,就是實踐,就是探索。行而知之,就是在不倦的實踐中、勇敢的探索中獲得真知,從而更好地「行」。
我們回首滄桑的歲月,撫摸那亘古不變的信條——「行而知之」;我們迎著那穿越時空的獵獵陣風,領略那彌漫天際的「行而知之」的求知風尚。「行而知之」,這難道不是先賢對我們的祝福與囑托嗎?
「行而知之」——它是五千年流淌不息的河流所蘊含的歷史底蘊與積淀,是一代代先賢以他們的親身經歷而總結的精華。這精華,非實踐無以明,非實踐無以立,非實踐無以用。
行而知之,有行才有知。
你看那碧天里翱翔的大鵬,如果不是飛行,又怎能振翅逐風,而知天空的遼闊,而有摶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壯志豪情?你看那浩瀚的大海里遠洋的巨輪,正是航行,才有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理想和信念,駛往那太陽升起的彼岸。
行而知之,無實踐,何來收獲?
作為中華文化精粹之一的「棋」,可以說完美地詮釋了「行而知之」的重要功用。棋盤之地,方寸之間,一步棋走下去,死生不可知。即使你手上有一本絕世棋譜,不通過實踐將它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那絕世棋譜也不過是廢紙一張。有的人棋風大氣沉穩,有的人棋風沙場之氣十足,這棋風光靠看無法獲得。它必定經過無數次對弈搏殺的磨礪實踐方可練就。「行而知之」是我們主宰棋局生死的武器;通過實踐,我們方能舉一反三,提前明了對手的意圖,從而笑傲棋局,主宰生死。
❼ 有沒有關於作文《知與行》的提綱,要有具體事例
古語雲:「易有三訓,一訓簡易,二訓變易,三訓不易」,「易與天地准」,之於常識,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生活在常識中,「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我們不假思索地運用它們,是為簡易;同一事物不同時刻有不同的表現,變化無窮,是為變易;常識由生活而來,經久適用,是為不易。故莊子雲:「道在便溺」。因常識,於生活,我們泰然。
老子雲:「大象若希」。正是由於常識之於我們太過習慣了,時常,我們會無所察覺,如同時空之於我們過於靜止與絕對,在愛氏之前,我們被蒙騙了千萬年。於是我們在恍然後明白,常識雖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知之,並非僅僅為熱則卻衣寒則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對自然存在的用心觀察。沒有這用心,何來常識?沒有常識,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禍患。譬如之於人,了解交通擁擠之時間,於約會便不會誤時;又譬如拿破崙不知俄國之地廣與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國堅壁清野而為滑鐵盧之役埋下伏筆。
所以對於常識,要知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行之,不僅是於知之之後的體證,還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為知易而行難。行難,故特以行之。常識的知之,是困則眠、疲則休息,是諸葛順勢三分天下,是劉邦知楚強漢弱而強赴鴻門。對常識的行之,是順應自然、順時而動,故可避害趨利,所以才有一覺醒來的精神,才有漢朝天下。
所以對於常識,要行之。
至於對於常識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後更高的要求。正因為常識之常,所以無形中被我們忽略、習慣,然世間萬物莫不在變易中永恆,拘泥而行自己不適合,若死守既得,便永無進步可言。故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詔》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因為對常識的思之,愛氏提出了相對論,玻爾提出了量子力學;之於歷史的,不正是由於對意識形態的思之與變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開放而至於今日之中華崛起?
「易與天地准」,也正是憑借常識,憑借與常識同行,我們維系了一個曠古的文明,然而無論是生活還是發展,不知常識無語進步,不行常識無以趨利避患,不思常識卻也無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於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說,對於常識,我們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則有泰然的生活與不斷的前進
❽ 成功不在於知而在於行的800字作文
遨遊在茫茫人海中,幾分焦慮,幾分憂愁.放眼望去,幾經周折,也許你會豁然開朗,享受著成功時的每一絲喜悅,那時的你一定不會忘記曾幾何時的那一分執著.
成功是什麼?成功是在凜冽的寒風中看到一朵盛開的花時的喜悅;成功是在奮力拚搏後那一句肯定的贊許;成功是在沙漠中長途跋涉後那一碗甘甜的水;成功是在度過漫漫長夜後看到的一縷曙光.
成功在於執著.也就是你以某一事物為目標,並且付諸於行動,同時你樹立了一種信念,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最後,你做到了,以自己的那一份執著.
放眼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人士沒有一顆執著的心.
倒溯到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忠言進諫卻得到了流放的回報,但他並沒有從此意志消沉,他拿起了手中的筆,毅然寫下了那首震古爍今的巨著《離騷》,將自己的忠心留在了那些深沉的詩句中,也已經載入了那份輝煌的史冊.
時間的流駛刷新著歷史的每一頁,也許令我們感觸最深的還是魯迅先生.他為了中華民族的興亡而執著;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執著.用手中的筆作為投槍、作為利箭,狠狠地刺向反動派的心臟.以無數的文字作為子彈,也作為了他執著的證明.在革命的道路上,他從未想過要放棄,即便路途很艱險、很漫長,他總是以一顆執著的心作為厚盾,抗擊著一切阻擋他前進的力量.他雖然沒有等到革命的勝利,但他做到了,不但成了一名文學界的泰山北斗,而且成了一名偉大的革命家.
又如我們都很熟悉的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她以她執著的信念在簡陋的環境中創造了奇跡,正是那種信念,使她成了時間的主宰者,將有限的時間成倍的利用.從她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成功人士的執著.
的確,成功在於執著,在於你用那一顆真誠的心去創造,去體驗每一份激情過後的收獲.或許我們所缺少的,也應該擁有的,就是那一份持久的執著.
❾ 行而知之作文大全600字
中國自古就有「學而知之」的說法,這里的「學」,不僅指從師學習。亦指通過讀書,參觀、模仿漸漸等方式獲得外界的知識、經驗與技能。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徑日趨多元,僅囿於「從師學習」真有些OUT了,「轉益多師是汝師」現在能夠輕易而舉的做到了,可是將「學而知之」的重要性強調到不必要的高度,本人卻不敢苟同。
愚以為,「學而知之」不如「行而知之」,從古至今,學而知之成為大儒者,不乏其人。但真正成為治國大器,其言為萬世范,其行為萬世仰者,又有其幾?倒是那些學有所成,而力行不輟者,撐起了華夏的脊樑!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秦始皇大概做夢也想不到的是,焚書坑儒僅僅過了四年,就有了「大澤鄉下義旗揚」,「新建阿房壁未乾,沛公兵已入長安」這樣的大結局。 「夷平六國成一邦」的千秋大夢短短幾年時間內就被終結了。
而讓秦王朝完蛋的竟然不是喜歡是古非今的儒生,卻偏偏是不怎麼讀書的劉項。在這里不是鄙薄讀書人,而是說明有時行動更能直指問題的實質,原本隔著一層薄薄的窗戶紙,只要一捅就破了,遠勝那千言萬語的滅亡預言。
有人說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他自己卻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也許你會說,那他就是學而知之的聖人了。你可曾深想:他難道不是行而知之的聖人?他立的諸多原則,不是在替三皇五帝背書,而是直面現實的褒貶。「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正是他行而知之的結晶。
西方先哲蘇格拉底更是以身試法,讓箴言成了千古。「認識你自己。」恐怕更是行而知之的體會,而非學而知之的結果。
蘇格拉底還有一句名言,就是「回到問題本身」。是的,就拿我們的憲政夢來說,多少是非訴訟,幾多引經據典,可我們對憲政的認識依舊莫衷一是。是什麼造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我們已經不乏西方的啟蒙,亦有百年憲政的沉痛教訓,有關的文獻更是汗牛充棟,幾十年的時間更讓我們明白,實行憲政刻不容緩,這是社會實踐告訴我們的常識,可謂行之知更深,踐之情更切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躬行方悟前人錯,親踐才分晦與明。在今天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我們在強調「學而知之」同時,更要重視「行而知之」。 知可導行,行可正知,知行合一,方為真知。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行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將魯迅先生的原話,改了一個字,呈現於此,讓我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