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故事會後感

故事會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2-15 10:25:36

❶ 信仰照耀征程弘揚我軍後勤優良傳統故事會觀後感 有沒有人幫我寫一篇 今天晚上就要

2016年月29日,在老師的組織下,電子系黨支部開展了觀看「紅色故事匯」的影片,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也很榮幸地觀看了這部影視片。大型黨員教育系列片《紅色故事匯》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江西電視台共同主辦的大型黨員教育系列片。江西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熱土,無數志同道合之士曾在這片熱土上拋頭顱灑熱血,在這片熱土上曾留下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方誌敏、賀龍、陳毅等無數革命先輩的足跡,也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

眾所周知,熱土江西具有得天獨厚、豐富的紅色資源。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武裝革命斗爭的第一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生活戰斗過,並且建立起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革命領袖和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質,無不鼓舞和激勵著我們。革命先輩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所建立起來的豐功偉績,這都是我們為社會主義建設而艱苦奮斗的榜樣。井岡山精神、紅軍精神,更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通過觀看《紅色故事匯》,更是激發起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繼續奮斗的進取心。

還記得從小,我們都是觀看紅色影視劇長大的,比如《閃閃的紅星》、《地道戰》、《八一起義》等等。當時給我的直接印象就是,共產黨員好偉大。而如今再去回顧這些影視片,那份感動依然還在,多了一份對黨和革命事業的理解,如果沒有黨的正確領導,哪裡來的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他們的為革命事業而不甘犧牲自我的無私奉獻精神無不鼓舞著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深知我自己的不足,現在只能通過好好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好好地學習紅色精神,在知識上武裝好自己,在行動上向黨組織靠近。
《紅色故事匯》很好地把以前的很多紅色故事重新演繹出來,通過此次的觀看學習,我深知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真切領悟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那都是革命先輩用鮮紅的熱血換回來的。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應該牢記黨的宏偉歷史,熱愛黨,熱愛人民,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黨性修養,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21世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奉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❷ 好的故事的感想感想

夾山善會來禪師和定山神源英禪師邊走邊談論法義。定山禪師說:「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時時體會世間一切皆虛妄,連佛性也不執著,就能超越生死。」夾山不甘示弱,也表示自己的見地:「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當下看見自己的佛性,就不會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兩人一起上大梅山拜見大梅法常禪師,並陳述各自的見解。夾山問大梅法常禪師:「我們兩個人的見解,不知道誰的才對?」「一親一疏。」意思是一個說得比較對,另一個說得比較差。夾山問:「是哪一個人比較對呢?」大梅法常禪師回答:「你們先回去吧,明天再說。」

第二天一大早夾山禪師又去追問大梅法常禪師:「到底哪一個人的論點比較對?」大梅法常禪師大喝:「對的人不會來問,來問的人就是不對。」

【人生感悟】禪是超越兩邊,不立不廢,直指人心的法門。夾山認為超越生死,必須心中有佛,定山認為解脫生死,連「佛」的概念都要空除。一有一無的說法,就好比說「只剩半杯水」和說「還有半杯水」,只是觀點不同而已。

❸ 紅色故事會山城反特觀後感

經過四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抵達了山城紀念園,館內陳列了許多珍貴的文字,圖片和歷史遺留物,內容豐富而詳實,通過對這些資料、實物的參觀,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在極其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我黨的老一輩革命家,硬是憑借著不屈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心,在這里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參觀完紀念館之後,我們又來到西柏坡革命遺址,它向我們展示了包括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革命領導人的舊居及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場,盡管是復原舊址,但它們依然保留了原有的風貌:泥磚壘砌的平房、精簡的家什、節儉的生活.依稀可以從中望見偉人們的身影.就是在這樣極其簡陋的環境中,揭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偉大的一頁.毛澤東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並主持召開了歷時兩個月的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宣告了徹底廢除封建的土地剝削制度;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設計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站在七大會址門前,我們面對鮮艷的黨旗重溫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霎時我彷彿聽到了千千萬萬個聲音同我們一起向黨旗鄭重宣誓,這鏗鏘有力的誓言將代替我們的身影,我們的名字,永遠地回盪在革命聖地,回盪在先輩們矢志追隨的黨旗下.帶著西柏坡精神,我們離開了西柏坡,先輩們諄諄的歷史叮嚀將始終縈繞於耳,敦促我努力向前,以實際行動回報黨組織對我的信任,感謝黨組織給予我這次接受教育的機會,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加速我隊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❹ 名人故事會堂——流動的故事會活動感想

作為「無錫名人故事會堂」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昨天下午,市文明辦內、市教育局、市學校管理容中心、團市委、市文化藝術管理中心聯合主辦,市名人故居文物管理處承辦,在文淵坊名人故事會堂舉辦了「紅色記憶·經典故事會」比賽。無錫市崇寧路小學等7所學校參加了這次比賽。崇寧路實驗小學、八士實驗小學獲得了一等獎;東林小學、揚名中心小學、無錫金橋雙語實驗學校、江陰市要塞實驗小學獲得了二等獎。

近年來,市文管中心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充分利用秦邦憲故居、顧毓琇紀念館、薛福成故居、東林書院等文博設施資源,精心打造「無錫名人故事會堂」、「朗朗讀書在東林」等活動品牌,開展愛國教育,宣傳鄉梓文化。

又訊日前,惠山區第二屆社區文化節在前洲娛樂城熱鬧閉幕。玉祁街道、洛社鎮等紛紛選送了精彩節目在閉幕式上亮相。在本屆歷時半年的社區文化節中,先後舉辦了廣場舞蹈大賽、趣味運動會、青年歌手大賽、家庭才藝比賽、書畫展覽、少兒塗鴉比賽等一系列活動。

❺ 致富故事會的讀後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什麼是讀後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❻ 強軍故事會觀後感 五百字左右 從自身角度去思考

我觀看了「」信仰照耀征程弘揚我軍後勤優良傳統故事會「」,節目講述了一個個先進黨員的偉大付出歷程,每一個信仰都有它的意義和價值,有的黨員同志通過自己身邊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宣揚黨的精神,克己奉公。有的黨員同志則是為國家為民族改變自己的人

❼ 故事會觀後感700字要成語的喲

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交流中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定型詞和短句。成語不僅具有莊重典雅的書面語色彩,適當的運用一些,還會使作文以及語言錦上添花,別有一番風味。為了提高我的作文水平,媽媽為我買了一本《成語故事》。這本書收集的成語來源廣泛:有來自歷史故事的、有出自神話故事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回味無窮,獲益匪淺。其中出自晉代干寶《搜神記》「王祥卧冰」這個成語故事使我十分感動。

西晉時有個名叫王祥的孩子,從小母親就去世了。父親為王祥找了個繼母——朱氏。盡管王祥十分孝敬朱氏,可朱氏卻經常想方設法的虐待王祥。王翔家有一棵李樹,在李子快要熟的時候,愛吃李子的朱氏怕鳥來啄食,便叫王祥到院子里去趕鳥。一天夜裡,颳起了大風,大多數李子都落了下來。王祥抱著李樹痛哭失聲,朱氏不覺有點感動了。一年冬天,朱氏突然想吃鮮魚,可河面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漁民無法下網捕魚。王祥就脫去上衣,在冰上躺了一會,用自己的體溫把冰融化了。他第一網就捕獲了兩條金色的大鯉魚,回家孝敬朱氏。朱氏終於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從此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關心王祥。

王祥的一舉一動都包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孝。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使我受益無窮。對虐待自己的繼母,王祥都能以德報怨,孝字為先,並感化了繼母。想想父母對自己真是寵愛有加,可我有時還會因為自己一個小小的要求不能滿足跟父母生氣,真是不應該。我一定要向王祥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好好對待父母。

❽ 雷鋒故事會觀後感作文二百字

自從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後,他一直感動著我。雷鋒是一個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人。他把為人民服務當作他的生活習慣。雷鋒還是一個工作認真,學習刻苦的人。當晚上別人休息時,他就努力學習。工作之餘,他就擠出時間來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話一點也沒錯。一次,雷鋒坐上了從撫順開往沈陽的火車。他看到坐火車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讓給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車員忙不過來,就主動幫著掃地,倒開水,幫助下車的乘客拿東西,忙個不停。從這件事我體會到了雷鋒叔叔樂於助人的好品質。還有許多關於雷鋒的故事,都是在告訴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長大才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

雷鋒叔叔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能嚴格要求自己。他心中有著偉大目標,所以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他都能克服。特別是他刻苦努力的學習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今後學習上遇到問題,也應該像雷鋒叔叔一樣,要反復思考,反復討論,實在不懂的就問老師。只要有認真的學習態度,刻苦的學習精神,靈活學習的方法,一定能學好每一門功課。

走到哪學到哪。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必須從不自滿開始。」 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 「不受百煉,難以成鋼」 生活中一切大的和好的東西,全是由小的、不顯眼的東西累積起來的。」 成績的取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點一滴知識的累積,不刻苦不努力是不行的,而且要長期堅持不懈。「

在和同學交往上,同學有困難,應該幫助一把,這樣,自己有困難的時候,向其求助,同學也會幫助你。否則,當有困難時,同學不伸出援助之手,不但自己難過難關,而且還尷尬。

學好習鍛煉好身體,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就是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

❾ 歷史人物故事會 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麼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斗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里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的永恆的東西。

《莫泊桑小說選》讀後感
《項鏈》寫的是教育部職員駱爾塞的妻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瑪蒂爾德,她為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准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那去買了衣裙,又向女友伏來士潔借了一串鑽石項鏈。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眾,「男賓都望著她出神」、「部長也注意她」。她覺得這是「一種成功」,十分滿意。回家後,她脫衣時突然發現項鏈不見了,夫婦大為驚駭,在遍尋無著的情況下,只好賠償。在首飾行里,他們找到了一串一模一樣的項鏈,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由於他們本身生活就不是很寬裕,面對這一筆大數目,他們不得不到處借債,最後買了一串真的鑽石項鏈還給物主。但此後,他們整整花了十年工夫,才還清了債務。後來的一天,瑪蒂爾德碰見女友伏來士潔,在言談中知道先前借給她的項鏈是件贗品,而她卻賠了真的項鏈。
上網看了許多對於《項鏈》的評價,大都是講小說辛辣地嘲諷了小資產者圖虛榮,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幻想,好鑽營的劣根性。
讀完整篇給我的第一個感想是可笑,命運真的很弄人,生活是這么古怪,這么變幻莫測!一串項鏈使她平步青雲,也可以斷送她的一生。但我並不認為她為了參加舞會而去買衣裙,借項鏈是一個錯的決定。誰不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美?誰不希望受他人注目?受他人尊重?如果她的行為是圖虛榮,那麼我們熟知的灰姑娘是不是也很虛榮?灰姑娘也曾為沒有美麗的衣裙與華麗的馬車而不願參加舞會,但從古至今又有誰曾說過她的這種想法是一種奢侈的需求。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幻想?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幻想也是一種錯誤嗎?誰不曾幻想?不會幻想的人就沒有思想。好鑽營?的確,她的確好鑽營,有了衣裙好不滿意,還要飾品。可她也只是希望自己能更加光彩耀人,難道對於美的追求也是一種錯誤嗎?
小說中的一個小情節也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文中是這么寫的「每當她看到那個布列塔尼女傭在幫她料理她的微不足道的家務時,總勾起她的傷心和惱恨,並使她想入非非。」當時她還是個小職員的妻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從中不難看出她對於生活的不滿足。可當她負債累累,家裡的粗事,廚房裡的骯臟活兒都由她自己干時,她又開始對於過往的日此文來源於文秘寫作網深深懷念。人總是如此吧!對於身邊擁有的總不放在眼裡,認為理所當然,看做微不足道,可當他們忽然失去時,才開始想要珍惜,想再次去擁有,可那又有什麼用,失去就是失去,永遠也無法回到往昔。這不禁又令我聯想到了自己,在放暑假的時候總覺得太無聊,時間太過漫長了,沒事干,生活地很沒意義,天天有空閑的時間玩、睡覺、休息。靠學了,學習的緊張,繁重的作業,壓得人喘不過氣,放學後總希望有一段充足的時間讓自己好好的放鬆,不一定要去哪裡遊玩,只要讓我好好的睡一覺就很令人滿足,反畢竟這種願望已成了一種奢侈。

《 季羨林散文集》讀後感
這篇《清塘荷韻》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冀和憐愛躍入了紅湖,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
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命的強者,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我們很難想像,在寂寞的歲月里,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那蓮子是怎樣暗暗地積蓄著力量,是怎樣將生命的嫩芽鑽出了堅硬的外殼。這芽一旦破殼而出,便以一種驚人的力量展示著生命的頑強與美麗。經過了整整兩年的期待後,在第三年,奇跡終於出現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圓圓的綠葉。這是生命的使者啊!雖「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卻足以使那顆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絲慰藉。一千多個日夜過去了,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蟬噪城溝水,芙蓉忽已繁」,原來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鋪滿了半個池塘」,放眼望去,滿目的綠荷紅蕖,撩雲逗雨,映日迷霞。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季老深愛著這滿塘「季荷」,每天數次徜徉於湖畔,默坐靜觀。塘中「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令人萬躁俱寂,陶然於玄思冥想之中。這就是智者與自然的對話,是心靈與自然的交融。「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而此時,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實,微風已拂不起半點漪淪。望著墜落的蓮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寧靜,這便是對生命的徹悟。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那便順應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飄逸,如此灑脫。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態面對生命的消逝,荷花實在是徹悟生命的智者。
隨著天氣變寒,翠妝褪盡,滿池殘荷,繼而消逝得了無影蹤。此時也不必傷感哀嘆,該去的終將會離去,該來的必然會到來。待到來年春水溢,又該是翠蓋千疊,滿塘紅艷了……

葉聖陶《倪煥之》讀後感

《倪煥之》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較有份量的、直接反映「五四」以後的時代形勢及其對知識分子命運深刻影響的長篇小說。
主人公倪煥之,是個熱切追求新事物的青年。同辛亥革命失敗後不少進步知識分子一樣,他最初把救國的「一切的希望懸於教育」,真誠地期待著用自己的「理想教育」來洗滌盡社會的黑暗污濁。
他還憧憬著一種建立在共同事業基礎上的互助互愛的婚姻關系,愛慕和追求一個思想志趣和自己相似的女子金佩璋。然而,嚴酷的現實生活,破滅了倪煥之的許多不切實際的空想。不但在教育事業上多次碰壁,而且家庭生活也遠違初衷。婚後的金佩璋,沉沒有瑣細的家庭事務中,對於前途、理想、教育、書本都不再有興趣(作者在這里實際上寫出了長期封建社會遺留下的習慣力量給予婦女以多麼深重的影響),這使倪煥之深深感到「有了一個妻子,但失去了一個戀人、一個同志」的寂寞和痛苦。五四運動到來,大批倪煥之式的知識青年被捲入革命浪潮里。
倪喚之的文學形象深深刻入了我的腦海,我看到了一個熱血青年懷著他對教育的夢想孜孜不倦的耕耘、實踐。他雖然有困惑、煩惱,但是,他得到了當時校長的賞識與支持,在路直他能實踐他的教學理想,他應該是快樂的,也許,正是這段經歷造就了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吧。
所以那段日子雖然短暫,給他一生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數十年後還重返路直,把這兒當作他的第二故鄉,願意長眠在這里,我想,葉聖陶在天之靈一定還在關注著教育事業,尤其是路直的教育事業吧。
《倪煥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較早出現的重要長篇,正是跟作者這種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分不開的。
學校是年輕人的世界,也可以說是年輕人成長的搖籃。有志於教育事業的年輕人確實應該把握機會,像葉聖陶當年一樣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業,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

❿ 日記(關於聽完故事會後的感想)

愚公移山的故事,讓我懂得有些事需要我們團結起來才能克服困難;劈山救母中三聖版母的權孩子沉香,她為了救出壓在山石底下的母親,每天都要起早貪黑,精心學藝,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的救出了母親。我看了這篇故事感受到了沉香對母親的關愛,以及她的堅毅和勇敢。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像沉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