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名人故事怎麼寫日記啊

名人故事怎麼寫日記啊

發布時間: 2020-12-15 22:23:01

㈠ 受到名人故事啟發日記

書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主要內容: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保爾被老師神甫趕出學校後,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與冬妮亞結為朋友。他在裝配工朱赫來的引導下,懂得了布爾什維克是為窮人爭取解放的革命政黨。他依依不捨得告別了冬妮亞,逃離了家鄉,加入了紅軍,成為了一名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但是他的身體狀況每況俞下,右腿變成殘廢,脊椎骨的暗傷也越來越嚴重,最後終於癱瘓了。但他並沒有不此而沮喪,而且開始了他的艱難的寫作生涯,從此有新生活的良好開端。
感受: 我相信所有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非常敬佩保爾不畏病魔侵擾和不怕命運挫折的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他時刻都在為革命事業而奮斗。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傷寒,他憑他那堅強的毅力,奇跡般地從死亡線上走了回來了,重新義無反顧地走向火熱的工作崗位。
人生,可以說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煉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唉聲嘆氣、裹足不前呢?
當今的社會是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從國際社會來看,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國際圍繞經濟和科技展開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都著眼於搶佔21世紀發展的制高點,這就使我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中國「趕上時代」的步伐正在加快,這就使我們中華民族面臨著走向全面振興的機遇和挑戰。國家需要學識淵博、意志堅強、處事果斷、敢於創新的人才。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是跨越知識的坎坷,勇往直前!
書名:《簡愛》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主要內容: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她在洛任德學校對好友海倫伯恩斯這樣說道:「當我們無緣無故挨打的時候,我們應狠狠地回擊;教訓教訓打我們的那個人,叫他永遠不敢再這樣打人。」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 當簡愛回到特恩費得的時候,庄園如同夢境中的一樣付之一炬了;來到楓丹,她終究選擇同雙目失明、一手殘廢的羅切斯特相擁此生。雖然聖約翰是個「個子高高,金發碧眼的美男子」,簡愛卻斷然選擇了真愛。這也是簡愛獨立不羈的個性使然。
感受:對簡愛,我有的是欣賞和贊美。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不幸卻熱愛生活,並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並最終也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簡愛的一生,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卻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簡愛就像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愛心並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張揚的精靈。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美麗。

書名:《愛的教育
作者:亞米契斯
主要內容:這本書介紹了義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寫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感受: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里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

㈡ 感人的一個名人的愛國故事日記5oo字

大釗同志少年讀書的時代,正是中國已經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代,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斗爭,一浪高一浪地向前推進的時代。當時的中國,瀕臨著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危機,國家存亡、民族存亡的問題,擺到了每個人的面前。而清王朝的反動統治,「陵軋黔首,殘毀學術」,「抑塞士氣,摧折人權」,「口謗腹誹,誅夷立至,側身天地,荊棘如林」②,使得民怨沸騰,民不聊生。正如大釗同志在日後的文章中說的:「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飄泊之人」。中國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先進的分子,「相率賓士,昭揭真理之幟,以號召儔類,……擲無量之頭顱、骸骨、心思、腦血,夙興夜寐,無時不與此賊民之徒,相激戰於黯黯冤愁之天地中」;③而他們的聲音愈益得到了廣泛的反響。大釗同志的家鄉一帶,由於外出經商的人多,消息比較靈通。幼年時,他就聽到了鴉片戰爭等痛心的歷史故事。五歲上,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十一歲那年,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冀東各地也普遍建立了義和團的組織。不久,八國聯軍侵至樂亭附近,占據了昌黎、灤州等地。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和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抗,在大釗同志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大釗同志的家鄉,大地主、大商人殘酷地剝削農民,階級分化也日益加劇。全村七千多畝土地,絕大部分掌握在幾家地主手裡,加以連年天災,更使廣大農民飢寒交迫。大黑坨村當時流傳著這樣的民謠:「線串黑豆場街賣,河裡雜草上戥盤。」

大釗同志看到了這一切,心中充滿了疑問。他常向老師問道:「為什麼洋人在中國橫行霸道?」「為什麼窮人沒飯吃、沒衣穿?」問得老師也無法回答。從那時起,他就憎恨帝國主義侵略者,憎恨殘暴的封建制度,憎恨腐敗的清朝政府。十三歲時,聽了老師黃玉堂講太平天國的故事,他就激動地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學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

雖然,祖父想讓他成為一個光耀門楣的讀書人,他卻沿著一個愛國者和革命者的道路前進了。他決心發憤讀書,尋求救國救民的良策,來挽救祖國於危亡之中。正象後來他在《獄中自述》里回憶的:「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

在永平府中學,大釗同志進一步表現了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懷,常常和要好的同學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他熱烈搜尋當時宣傳新思想的書刊,貪婪地讀著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著作,幾乎手不釋卷。

在永平府念了二年書,祖父去世了,家裡的財產被姑母和一個本家叔叔揮霍殆盡。大釗同志原想到通都大邑繼續求學,這時不但難以實現自己的願望,還面臨著失學的威脅。就在這個時候,井家坨的財主宋舉人有意籠絡他,派小車來接他去,表示願意資助他到外埠升學。但是,大釗同志斷然拒絕了。事後,他對表姑說:「宋某做官來的錢不正,這些人的錢都不是好來的。我就是不念書,也不用他們的錢!」他終於依靠著夫人的支持,「辛苦艱難,典當挪借」,④到天津求學去了。

一九○七年夏天,大釗同志與兩三個同學一起,到天津報考學校。當時天津有三個學校正在招考:北洋軍醫學校、長蘆銀行專修所和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大釗同志不喜學軍醫;考銀行專修所雖被錄取,但他認為「理財致個人之富,亦殊違我素志」。⑤一心期望著為祖國尋找出路的大釗同志,「感於國勢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⑥決定投考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此後,大釗同志在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六年,學習法政諸學和英、日語。那時,稱為「新學」的資產階級文化和「舊學」的封建文化間的斗爭,正在日益開展。大釗同志比較廣泛地接觸了「新學」,對復雜的社會問題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上孕育著革命的志向。

少年時代的大釗同志,刻苦學習,積累了淵博的學識;追求真理,煥發著「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事業」的愛國思想,這就為他一生壯麗的革命事業種下了根苗

㈢ 關於名人的日記三年級

我來讀過許多名人的源故事,但有一個總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說的是,孔子30歲時,已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並不自滿,仍覺得自己的學問並不淵博,於是,便從家鄉曲阜趕到了洛陽,去拜訪老子。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但從未放棄,終於走到洛陽見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為師。老子見他很有誠意,便收他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邊隨時請教。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為了拜師,不遠千里,不辭辛苦,可見他毫不驕做傲自滿、孜孜不倦的求學態度,而老子呢,也為孔子的一片至誠之心所打動,傾囊相授,毫無保留,也為後人所樂道。

是啊,我們應該象孔子那樣謙虛好學,為了學習的知識,寧願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這樣,才能在學業上取得豐碩的成果。

㈣ 名人的故事日記101字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版,學校獎權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㈤ 關於名人故事的出生命的感悟'(二百字日記)

一天,列寧8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帶列寧去姑媽家做客,那裡的兄弟姐妹們都很盼望回列寧和他們在答家裡玩捉迷藏了,這一次,列寧當抓的了,大家都藏得嚴嚴實實的,不讓列寧看見自己,列寧找到了一個小朋友,他藏在了沙發後面,列寧繼續找,又找到了一個,他藏在了櫃子裡面,櫃子還有一點空,列寧從那裡看見了這位小朋友,第三個小朋友藏在了哪裡呢?列寧找啊找,終於在一個箱子里找到了他,他們正玩得開心的時候,一件事讓他們沒有了興趣玩了,就是,不知道誰把花瓶碰到了地下,在廚房做飯的姑媽來到這里,姑媽著急的問:「都沒有受傷吧!」他們說:「我們沒有受傷姑媽,可是打了一個您心愛的花瓶!」沒事,姑媽說。
我想問問是誰把花瓶打碎的?他們都低下頭說:「不是我!」列寧也低下頭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姑媽說:「以後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夥伴們和列寧都說:「我們記住了!」列寧回了家,躺在床上,媽媽走過來問他:「怎麽了,兒子?」列寧將這件事的經過告訴了媽媽。
媽媽說:「那你給姑媽寫封信吧!」列寧寫了封信,過了幾天,姑媽回信了,信上寫著:「列寧,你真是個誠實的孩子!」

㈥ 活到老學到老的名人故事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6/05/29/001316469.shtml

師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音樂家。一天,師曠正為晉平公演奏,忽然聽到晉平公嘆氣說:「有很多東西我還不知道,可我現在已70多歲,再想學也太遲了吧!」 師曠笑著答道:「那您就趕緊點蠟燭啊。」 晉平公有些不高興:「你這話什麼意思?求知與點蠟燭有什麼關系?答非所問!你不是故意在戲弄我吧?」 師曠趕緊解釋:「我怎敢戲弄大王您啊!只是我聽人說,年少時學習,就像走在朝陽下;壯年時學習,猶如在正午的陽光下行走;老年時學習,那便是在夜間點起蠟燭小心前行。燭光雖然微弱,比不上陽光,但總比摸黑強吧。」晉平公聽了,點頭稱是。人生感悟:活到老學到老 知無涯,生有涯,活到老學到老。 自誕生之日起,學習就成為整個人類及其每一個個體的一項基本活動。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學習將伴隨人的整個生活歷程並影響人一生的發展。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止境地學習,是每一個向上者必要的。人要想不斷地進步,就得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上不能有厭足之心。 之所以提出終身學習的觀點,因為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知識文化,豈是只用短短幾十年的一生能學得完的呢?故先賢莊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何況現代社會的知識壽命大為縮短,個人用十幾年所學習的知識,會很快過時。如果不再學習更新,馬上就進入所謂的「知識半衰期」。據統計,當今世界90%的知識是近三十年產生的,知識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電池一樣,會隨著時間和使用而逐漸流失。因此,人們的知識需要不斷「加油」、「充電」。 當今時代,世界在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們要適應變化的世界,就必須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以老人為例,也得學會如何使用洗衣機、微波爐甚至是電腦,不然享受不了科技帶來的樂趣與便捷。 終身學習這方面,魯迅先生是榜樣,先生在臨死前一個小時還在寫文章呢!還有華人首富李嘉誠,他每天晚上看書學習,這個好習慣已堅持了幾十年。更有甚者認為,只是「活到老,學到老」還遠遠不夠,比爾·蓋茨就講過一句話:在21世紀,人們比的不是學習,而是學習的速度。在現今的企業環境里,沒有打不破的鐵飯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明天這個職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我們必須用不斷學習來防患於未然。 世間有「知足者常樂」一說。而且,大多數人都承認,知足常樂是一種美德。的確,這是一種美德。但是,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環境,知足常樂的道理也是如此。在物質生活上,知足者常樂。如果不知足,就永遠不會有幸福。而在事業上,在學習上,總是知足就會裹足不前。所以,在學習上,要知道精進才行。未來社會的競爭,必將會從今天的人才競爭轉向學習能力的競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全新理念,並做到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真正實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㈦ 日記:關於兩則名人發明的故事。

瓦特與壺蓋
瓦特是二百多年前英國的科學家。
他小的時候,有一天看祖母做飯。火爐上,一壺水開了。開水在壺里翻滾,壺蓋不住地上下跳動,發出啪啪的聲音。
瓦特很奇怪,就問祖母:「奶奶,壺蓋為什麼會跳動呢?」
祖母說:「水開了,壺蓋就跳動了。」
瓦特又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會跳動呢?」
祖母回答不上來。
從此,瓦特就常常坐在爐子旁邊仔細地觀察。他看見水開了,壺里的水汽直往上冒,沖起了壺蓋。他想:壺蓋是被水汽推動的,一壺開水產生的水汽,能夠推動一個壺蓋,更多的開水會產生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嗎?
瓦特長大以後,還是不斷研究這個問題。他吸取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很多試驗,終於發明了蒸汽機。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天真好奇孵小雞
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很焦急並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里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里,問愛迪生在干什麼,小愛迪生回答說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當時,父親又氣又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愛迪生初嘗試驗
在愛迪生小的時候,他經常到鄰居繆爾·溫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溫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愛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幾天後,愛迪生把幾種化學原料配在一起,拿給父親的幫工邁克爾·奧茨吃,愛迪生告訴邁克爾·奧茨吃了這種東西人就會飛起來,結果奧茨吃了愛迪生配製的「飛行劑」後幾乎昏厥過去。愛迪生因此受到了父親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們的警惕,勸告自己的孩子不要與愛迪生玩並遠離他。

愛迪生與無影燈
一個大雪天的夜晚,愛迪生的媽媽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來醫生。醫生說:「你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開刀做手術」。那時候只有油燈沒有電燈,油燈的光線很暗,一不小心就會開錯刀。愛迪生突然想起一個好辦法,他把家裡所有的油燈全都端了出來,再把一面鏡子放在油燈的後面,讓醫生順利的做完了手術。醫生說:「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聰明救了你的媽媽。」愛迪生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要製造一個晚上的太陽。」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沒有發明燈泡的時候,很多人晚上的照明一般是使用蠟燭燈、煤油燈等,那時候的愛迪生內心十分的苦惱,他決心要發明一種能夠耐用的光線明亮的燈泡。愛迪生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幾年之後愛迪生失敗的經歷被許多的人嘲笑,認為他是做白日夢,尤其是認為愛迪生做了很多失敗的實驗。面對別人的質疑和不信任,愛迪生卻並沒有放棄燈絲實驗計劃,反而以此為動力繼續展開自己的科學實驗,於是又試驗了一種碳化棉簽作為燈絲材料,把燈泡中抽成真空,這種材料還是堅持很久,可是在四十五小時不久就燒斷了,但是愛迪生已經興奮不已了,他已經嘗試了超過六千多次的實驗了,而這一次無疑是找到突破點。
愛迪生又開始進行了燈絲實驗,功不負有心人,他發現了鎢絲可以作為電燈材料,為此他欣喜若狂,這種材料是燈泡的絕佳材料,發出的光線十分的明亮,又不易燒斷適合長期使用。如此燈泡便慢慢的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我們夜晚中必備的照明工具。

彭奈迪脫斯與「安全玻璃」彭奈迪脫斯是法國著名的化學家,一次偶然的機會觸發了他的靈感,使他研究製成了「安全玻璃」。那是1907年的事,一天,彭奈迪脫斯正在實驗室里整理儀器,不小心將一隻玻璃瓶子打翻在地。這下可完了!然而,出乎意外的是,瓶子並沒有裂成碎片,只是出現了一些裂痕,他隨手又拿出一隻洗凈的瓶子,輕輕地向地上摔去。這次,玻璃瓶子卻被摔得粉碎。兩只瓶子的情況為何如此不同呢?彭奈迪脫斯一時難以找到答案。
時隔數天,報上注銷了一起車禍,橫飛的玻璃碎片擊傷了乘客,使彭奈迪脫斯深感痛心。他不由得聯想起那隻破而不碎的瓶子,決心搞個水落石出。他重新找到那隻瓶子,仔細觀察,原來那是一隻盛過某種葯水的瓶子,葯水蒸發後在瓶的內表面結下了一層堅韌透明的薄膜,看來,正是這層薄膜對瓶子起著保護作用。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找到了一種附著力強、透明度好的合適塗料。後來,他又用塗料將兩層玻璃粘合在一起,發現其防止破碎的性能更好。這樣,「安全玻璃」終於誕生了。圓珠筆的發明者


匈牙利記者比羅某次寫稿的時候,一不小心把稿紙劃破了。他想,要是把筆尖換成圓珠就好了。於是,比羅去請教化學家奧基。奧基說:「筆尖換成圓珠沒問題,可是圓珠的周圍能漏出墨水才可以寫字呀!」比羅想,如果讓圓珠轉動的時候控制墨水的流量不就行了嗎?他開始反復地試驗。終於發明了依靠圓珠的轉動送出墨水的新筆--圓珠筆。圓珠筆用起來非常方便,價格又很便宜,所以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弗萊明與青黴素


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正致力於葡萄球菌的研究,那是一種會讓人致病的細菌。為了考察這種病菌的生活習性和致病機理,需要對它們進行培養觀察。當時的設備比較簡陋,工作是在一間悶熱、潮濕的舊房子中進行的,實驗過程中又需要多次開啟培養皿,皿中的培養物很容易受污染。有一次,弗萊明打開培養皿觀察細菌,偶然發現在培養皿口上長出了藍綠色的黴菌,而就在黴菌旁邊,葡萄球菌被溶化了,出現了清澈的水滴。藍綠色的黴菌為什麼能抑制細菌的生長,並將細菌消滅呢?弗萊明緊緊抓住這次「偶然」的發現不放,全力以赴地對這種藍綠色黴菌進行研究,終於找到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並進一步發現它對其它一些病菌同樣有殺滅作用。1945年,發現青黴素的弗萊明與研製出青黴素化學制劑的英國病理學家弗羅里、德國化學家錢恩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煮石頭——煤氣

梅爾道克從小就特別喜歡琢磨事兒,他還常常挖空心思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能讓大人們吃驚的小把戲。有一天,小梅爾道克在山坡上挖到一些頁岩。當地人都知道,這種石頭可以用火點著,然而,小梅爾道克卻突發奇想:「如果把它煮一煮,會怎麼樣呢?」他決定試驗一下。於是,他把那塊石頭帶回家,放進一把空的燒水壺里,然後給水壺加熱。「把它加熱後,它還能被點著嗎?」小梅爾道克一邊觀察一邊琢磨著。過了一會兒,壺嘴裡開始向外冒出氣體。小梅爾道克打開壺蓋,然後劃了一根火柴,他想看看頁岩還能不能點著。沒想到的是,燃燒的火柴剛一伸到水壺上面,火焰就猛地往上躥了起來!把煤加熱後,它能夠變成氣體——小梅爾道克稱它為煤氣。
時光荏苒,梅爾道克長大了,他走上了化學研究的道路。1792年的一天,梅爾道克在研究煤礦物質時,忽然想起了童年時代玩頁岩的游戲。他想:「能使火焰突然躥高,說明那頁岩釋放的氣體被燒著了。這種氣體也許有些利用價值呢!」經過反復試驗,梅爾道克證明了自己的想法。把煤轉化成煤氣,再作為能源加以利用,是人類用煤方式的重大進步,它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玩鏡片——望遠鏡

1607年.在荷蘭的密特爾堡小鎮上,住著一位眼鏡製造工匠利比赫斯,他靠著開眼鏡鋪維持生活,日子過得並不富裕。利比赫斯有三個孩子,他們經常拿家中的鏡片當玩具。有一天,三個孩子拿著幾只鏡片正玩耍著,其中一個孩子兩只手各拿著隻眼鏡片站在窗檯上,兩只手一前一後,使兩只鏡片重疊起來,然後閉上一隻眼睛,好奇地通過兩只鏡片望著遠方。猛然間,他發現遠處的景物被拉到了眼前,看得十分清楚。他興奮地把這一發現告訴了爸爸。利比赫斯聽了之後, 學著孩子的樣子去做,果然看清了遠處教堂的尖塔。這引起了利比赫斯極大的興趣。他反復地查看這兩只鏡片,其中一隻是老花鏡片,另一隻是近視鏡片。他發現如果老花鏡片擺在前,近視鏡片放在後,只要適當調整兩只鏡片之間的距離,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根據這一原理,利比赫斯經過一番研究,製成了一架簡單的望遠鏡。這架望遠鏡只有一個30多厘米長的鏡筒,里邊裝著一隻老花鏡和一隻近視鏡片,但它卻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雖說這台望遠鏡還很簡陋,但它宣告人類擁有了「千里眼」。

敲木頭——聽診器

這是1816年的事情了。在法國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圍著一堆木頭在玩耍。其中一個孩子用大鐵釘在木頭的一端不停地敲打,其他孩子在另一端用耳朵貼著木頭聽。這時,一位剛給心臟病患者看病回來的醫生恰好路過這里,好奇地看著這群孩子,忍不住也湊上前去傾聽。立刻,一陣陣真切清脆的敲擊聲傳入耳朵,耳朵離開木頭,聲音就變得微弱、遙遠了。醫生馬上聯繫到剛才的出診,由於那個女病人過於肥胖,傳統的叩診已無法准確聽得她的脈搏,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貼在她的胸部聽診,剛才醫生感到十分為難。圓木的敲擊聲啟發了醫生,他做了一個木管子給病人聽診,後來用改進成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了兩根柔軟的管子,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㈧ 關於名人事跡的日記,

雷鋒日記:「今天是大年初一,……吃過早飯後,我背著糞筐,拿著鐵鍬到外地揀糞,大約內揀了300來斤糞,我送容給了撫順望花區工農人民公社,……」

遼寧正是寒冬季節,下午5點天黑;氣溫均在零下10幾度,絕大部分糞便是冰凍在地上的,「撿」不起來,必須用力鏟,甚至用鎬刨!
假設雷鋒早8點開始撿糞,不吃不喝不休息一直撿到下午5點。共9小時
雷鋒所用的糞筐最大載糞量為60斤,一邊步行一邊尋找,速度為每秒1米。
撿糞沒有走任何冤枉路,即每次都由空筐開始,當到達積糞堆時剛好撿起最後一砣。
放下糞筐停下腳步用時2秒,鏟起冰凍的糞便並裝進糞筐用時8秒,背起糞筐邁出腳步用時3秒。即雷鋒每鏟起一砣冰凍的糞便用時13秒鍾。
假設這都成立,則雷鋒每走11步就有一砣糞便!雷鋒找到下一砣糞的時間為2.8秒,這么短的時間只能說不是在找了,這里的糞是一堆接著一堆、一砣接著一砣!
雷鋒同志啊,你這哪裡是在撿糞?你分明是在糞坑裡!
我們祖國的撫順,是屙野屎遍地的大花園。喔哈哈呀,喔哈哈,每個人臉上都笑開了眼

㈨ 名人的成長故事日記四百字兒

名人成長故事--魯迅刻「早」字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裡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里。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裡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葯店給父親買葯。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葯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裡,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葯店去買葯,家裡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裡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葯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裡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每當他氣喘吁吁地准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後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里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朴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給魯迅留下深贏得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魯迅十七歲時從三味書屋畢業,十八歲那年考入免費的江南水師學堂;後來又公費到日本留學,學習西醫。1906年魯迅又放棄了醫學,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學校教過課,成為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倡導者。魯迅是中國文壇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魯迅全集》,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廣泛地在世界上傳播。

㈩ 勤學好問的名人故事 300字左右(快 我馬上就要 寫日記)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專好文章,屬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