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100個句段賞析
1. 科學家的動人故事100字 片段
華羅庚:
華羅庚是一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數學家。小時候,由於家專里條件拮據,交不起屬學費,初中後就輟學幫父親料理雜物店。他酷愛數學,在櫃台上,經常放著數學書籍。父親曾阻止他看數學書籍,他認為華羅庚應該好好料理雜物店,但兒子的勤奮感動了父親,他再也沒有阻止過華羅庚看書。華羅庚差不多每天花10個多小時鑽研數學,有時睡到半夜,想到解題方法,便立即寫下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是他一生的寫照。
2. 科學家100個故事概括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葉永烈於2012年出版的圖書。
書中的主人公是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一百多位重要人物。他們幾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專業精神、持久毅力。如果真的存在天賦的話,他們的天賦在於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能准確地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存在的價值,即使犧牲生命中的其他樂趣甚或遭受苦難,也無怨無悔。
3. 跪求! 葉永烈寫的《科學家故事100個》其中讀書筆記的摘抄。 12個好詞,3個好句,1個好段子。
搜一下:跪求!
葉永烈寫的《科學家故事100個》其中讀書筆記的摘抄。
12個好詞,3個好句,1個好段子。
4. 一個科學家的故事(100字以內)
一天,張衡從一本詩集里讀到四句詩,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的變化:「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覺得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閃爍,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們的運行義各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簡直是美妙了。於是張衡根據詩的內容又參考別的書籍畫成了天象圖,每夜只要是沒有雲彩,他就默默地對著天象圖仔細觀察著夜空。廣漠的星空有多少難解之謎呀,他觀察著、記錄著、思考著,他的腦袋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後來,他終於確認那四句詩里描述得不夠准確,事實上斗柄早春指東北,暮春卻指東南。
5. 科學家的故事(100字)
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
(故事1)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 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象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 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 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6. 科學家100個故事的心靈感悟
暑假裡我讀了必讀書目《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它是由著名作家葉永烈寫的。這本書獲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鼎力推薦。
讀了《科學家故事100個》我從心裡佩服這些勤奮勇敢、知難而進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們。如神匠——魯班,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得,妙手神匠——華佗,昆蟲迷——法布爾,發明大王——愛迪生,飛機兄弟——萊特等等。他們都是受人崇敬的人。
你知道華佗嗎?華佗是安徽亳州人,他四處行醫。幫百姓治病,在三國時代,華佗就救過一位武藝高強的人,他叫關羽,關羽的手臂被毒箭射中,毒已入骨,這時華佗就前來幫關羽消毒,他用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華佗用刀刮骨,窸窣有聲。不一會兒,毒就刮盡了。這個故事就是刮骨療傷,華佗真是神了,在技術落後的三國時代,他就用開刀的方法治病,華佗先用麻醉葯給病人喝下,再拿著小刀,劃開病人右下腹,切去盲腸,再用消過毒的線縫上,病人就沒事了。這種在古代用開刀的方法治療疾病,那是多麼先進的技術,華佗竟讓做到了。
華佗還創造了五禽戲,可以修身養氣。他每天堅持做五禽戲,50歲還能翻山越嶺。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人人受益的必讀書目,讓我了解了許多科學家的事跡,和他們不怕犧牲也要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後感(二)
大家可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是誰發現了哈雷彗星?是偉大的科學家哈雷。是誰發明了地震儀?是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是誰寫出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是偉大的醫葯學家李時珍。
讀了《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讓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華羅庚。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數學家,在昆明西南聯大做過教授。
剛才說過,華羅庚是一個自學成才的數學家,他因為家境貧寒,交不起學費,就休學了,但是他仍不放棄對數學的渴望,每天都要看將近十個小時的數學書。後來,華羅庚不幸染病,終生殘疾。他在貧病交加中刻苦自學,一邊幫媽媽打理店鋪,一邊勤奮的學習。終於,他成為了一個精通數學的人,做了清華大學的一位「窮教授」。
華羅庚酷愛數學,無論工作到多晚,他總不會忘記看數學書,埋頭鑽研數學題目,常常鑽研到深夜。
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後才得出的。所以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爺爺曾用過這樣的詩句,總結自己的治學經驗:「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是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他又對青少年一代寄託了莫大的希望,曾寫道:「發奮早為好,苟晚休嫌遲。最忌不努力,一生都無知。」
科學家是多麼勤奮,惜時如金;科學家是多麼勇敢,知難而進;科學家是多麼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是多麼好學,孜孜不倦;科學家是多麼堅定,扞衛真理……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學習吧!
7. 科學家故事(100字內)
七檬科學為您提供3個科學家的小故事:
1、波義耳
波義耳認為只有實驗和觀察才是科學思維的基礎。他總是通過嚴密的和科學的實驗來闡明自己的觀點。1680年,他曾被推選為皇家學會的會長,但他謝絕接受這一榮譽。他雖出身貴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卻是在科學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從未結婚,用畢生精力從事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恩格斯曾對他作出最崇高的評價:「波義耳把化學確定為科學。」
2、愛迪生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3、李四光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盡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止。之後,在國外時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國外優厚條件,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卓越功勛。
如果想了解更多科學知識就來求助七檬科學哦!
8. 關於科學家的故事100~200個字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裡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後來在原就學的中學老師的關懷下,到這所中學里當勤雜工。他一有空就借書看,傷殘的左腿時常疼痛得鑽心,他仍一心在數學王國的海洋里劈波斬浪,將身軀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和世道的不公統統拋在腦後……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倫敦市郊一個貧困鐵匠的家裡。他父親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有時他一個星期只能吃到一個麵包,當然更談不上去上學了。
法拉第12歲的時候,就上街去賣報。一邊賣報,一邊從報上識字。到13歲的時候,法拉第進了一家印刷廠當圖書裝訂學徒工,他一邊裝訂書,一邊學習。每當工余時間,他就翻閱裝訂的書籍。有時甚至在送貨的路上,他也邊走邊看。經過幾年的努力,法拉第終於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漸漸的,法拉第能夠看懂的書越來越多。他開始閱讀《大英網路全書》,並常常讀到深夜。他特別喜歡電學和力學方面的書。法拉第沒錢買書、買簿子,就利用印刷廠的廢紙訂成筆記本,摘錄各種資料,有時還自己配上插圖。
一個偶然的機會,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丹斯來到印刷廠校對他的著作,無意中發現法拉第的"手抄本"。當他知道這是一位裝訂學徒記的筆記時,大吃一驚,於是丹斯送給法拉第皇家學院的聽講券。
法拉第以極為興奮的心情,來到皇家學院旁聽。作報告的正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聽戴維講課。回家後,他把聽講筆記整理成冊,作為自學用的《化學課本》。
後來,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裝訂的《化學課本》寄給戴維教授,並附了一封信,表示:"極願逃出商界而入於科學界,因為據我的想像,科學能使人高尚而可親"。
收到信後,戴維深為感動。他非常欣賞法拉第的才幹,決定把他招為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奮,很快掌握了實驗技術,成為戴維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後,戴維要到歐洲大陸作一次科學研究旅行,訪問歐洲各國的著名科學家,參觀各國的化學實驗室。戴維決定帶法拉第出國。就這樣,法拉第跟著戴維在歐洲旅行了一年半,會見了安培等著名科學家,長了不少見識,還學會了法語。
回國以後,法拉第開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不久,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34年,他發現了電解定律,震動了科學界。這一定律,被命名為"法拉第電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學,從一個連小學都沒念過的裝訂圖書學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學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稱贊法拉第是"到現在為止最大的電學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書房裡看書時逝世,終年76歲。由於他對電化學的巨大貢獻,人們用他的姓--"法拉第",作為電量的單位;用他的姓的縮寫--"法拉"作為電容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