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一個有關古詩的故事作文

一個有關古詩的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2-16 09:14:41

Ⅰ 作文古詩里的故事

今天的語文課上,我們學完了《別董大》這首詩後,做完課堂作業,老師還給我們講了關於汪倫與李白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書上沒有的。
故事內容是:在唐朝時,汪倫和李白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汪倫想,李白是個大詩人,又是我的好朋友,可從來沒為我寫過一首詩。於是,他把李白請到他家對他說:「朋友,請你為我做一首詩吧。」李白答應了,就在汪倫家住了下來。汪倫每天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可奇怪了,李白卻作不出詩來了。
一天,汪倫出去做事了,李白想,我在朋友這里這樣大吃大喝,真不好意思,於是他決定回家。他走了一會兒後,汪倫回家發現李白不見了,就想:李白這樣不辭而別,一定是我沒有拿出最好的熱情招待他,所以他不跟我道別就走了。對了,不是說李白喝酒後就能作出詩嗎?於是,汪倫拿出兩壇最好的酒挑著去追李白,他來到桃花潭邊發現李白正要乘船回家。汪倫大喊:「喂——船家停一停!」這時,站在船頭的李白望著趕來送行的朋友脫口而出《贈汪倫》這首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伍老師的故事講完後,我們都開心地笑了。接著老師又告訴我們《贈汪倫》這首詩和《別董大》一樣,也是一首送別詩。我想,老師的知識真多呀!

讀古詩編故事:孟郊思母
話說唐朝德宗年間,孟郊任江蘇省溧陽縣縣尉.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裡看書,看了一會兒,覺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此時,窗外明月當空,晚風輕拂.他抬頭眺望明月,一股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直到五十來歲才中了進士,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尉.這幾十年,老母親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趕考,出門前白發蒼蒼的老母親總是忙前忙後,為自己准備行裝.特別是這一次出門前一天的晚上,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針地為自己縫衣服.母親一邊縫,一邊小聲念叨著:「多縫幾針,縫得密實一點兒,才結實、耐穿.出門在外要多保重身體,早點兒回來,別讓娘在家惦記……」當時,聽著母親暖人心脾的話語,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龐和如霜的白發,孟郊的心裡一陣酸楚,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感到,母愛是多麼偉大啊,就像春天的陽光那麼溫暖.
孟郊想到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盪.他返身回到書案前,揮毫寫道: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Ⅱ 作文古詩改編成一個故事600字

一隊人馬在邊塞的戈壁灘上緩緩前行,滿身鎧甲的將軍猛地勒住棗紅色的坐騎,馬仰頭長嘯,嘶鳴聲在狹長的山谷中激盪回響。
眾人抬頭,疲憊的眼神中頓時閃過熠熠的光彩。將軍古銅色的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震顫的肌肉似乎要抖落滿面黃沙。
「就地休息!」將軍一揚手中的長鞭,雄渾的聲音震盪著兩面山上的碎石。
黃黃的斜陽,染黃了將軍灰白的胡須,也給整個隊伍灑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彷彿突降在這荒漠邊緣的一隊天兵天將。
站在秋天包裹著的西北邊塞,天地彷彿在此相接。邊塞的蒼穹似分外開闊空曠,寂寥深邃,沒有浮雲的嫌礙,只有荒涼而不透明的成熟。南飛的大雁偶爾掠過天空,排著古老的「儀仗隊」匆匆離去,竟一點也不留戀這好似專為它們而准備的邊塞景象。
這荒涼的西北邊塞!
秋風更強勁了,挾著黃沙,如馬鞭一般抽打著路邊瑟縮的灌木,抽打著冰冷而堅硬的石頭和那一隊疲憊的人馬。馬禁不住這無情的抽打,打著響鼻,嘶鳴著。士卒們緊緊地靠在一起,把頭埋得很低很低。時間在此時彷彿凝固了。
一聲悠遠而渾厚的收兵號角聲響起,四面傳來戰馬的嘶鳴聲,盔甲武器碰撞之聲,獵獵的秋風撕扯旌旗之聲以及風沙瘋狂摩擦而發出的狼嚎一樣的聲音……各種聲音交織、回響在這大漠的上空,彷彿只有它們才是這一片土地的主宰。
狂風吼叫著,攜捲起的黃沙彌漫了層層山巒,掩蓋了夕陽溫暖的黃色,留下一片倉皇的慘白。
宿營地上空,不斷升騰的股股濃煙,張牙舞爪,漸漸吞沒了西方那一抹慘白。周圍的群山,在夜幕中面目愈來愈猙獰。只有那座緊閉城門的孤城和孤城中的人馬和著邊塞的風入夢。
入夢?思鄉的人就怕入夢。
白天行軍、作戰勞頓,使他們沒有思鄉的罅隙,可月上中天,柔情萬般的明月把他們全攬在了故鄉的懷抱中。望著月亮,妻子淺淺的笑靨映在月中;望著月亮,年過花甲縫補衣裳的母親映在月中;望著月亮,孩子甜甜的喊聲從月中傳來……但士卒無奈,腮邊掛滿了冰冷的淚痕:奉命戍邊,雖已多年,但抗敵的功業尚未完成,有家難回,有家也不能回啊!
將軍獨自斟上一壺烈酒,為了緩解白天征戰的勞頓,更為了驅走那一股股襲上心頭的思鄉之情。淡淡的燈火在燈罩中搖曳著,把將軍疲憊的身影時而拖長時而縮短。將軍的手在作戰地圖上移動著,心中反復思忖著作戰計劃。他的眼停在了地圖上那個被群山環抱的點上,靜靜地出神。看著,看著,他彷彿看到自己帶領士卒殺向敵陣,所向披靡,敵人死的死傷的傷,屍橫遍野。士卒們簇擁著他:「勝利了!勝利了!」歡呼著,跳躍著。他走出隊伍,神情莊重地在一塊巨石上刻了一個大大的「宋」字……
將軍的面容紅紅的,不知是因為剛才的酒烈,還是依然沉浸在那勒功刻石的畫面中激動所致。頭上的白發被紅紅的面容映得更白了。
忽然,一管幽怨凄涼的羌笛聲,把將軍拉回了現實。它如泣如訴,如怨如怒,絲絲縷縷,在整個月夜中飄盪,如幽靈一般懾人魂魄,再次牽起了將軍心中那最溫柔最深沉的情感——無限的鄉思。
剎那間,帳外的秋霜再次爬上了將軍的額頭。
那夜,戍邊官兵圖報國,征戰男兒盡思鄉。

Ⅲ 關於五年古詩的故事作文250字

網上找到的,供參考。

春天來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詩人楊萬里乘船去那裡遊玩。來到安仁,楊萬里馬上喜歡上這個了地方,這里萬物復甦,鳥語花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這迷人的景色里,楊萬里聽到小孩的歡聲笑語,不禁向四周張望,發現在不遠的河面上的一葉漁船上,坐著兩個很可愛的小孩,一個穿紅肚兜,機靈鬼怪;另一個稍大一點的小孩,穿著短衣短褲,在撐著船兒慢慢地前進。過了一會兒,船兒徐徐地停了下來,大一點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漿,船不動了。楊萬里覺得很奇怪,心想:他們在干嗎呢?這時,他發現一個小孩撐起了一把傘,但是天氣晴朗,並沒有雨啊,這讓楊萬里很納悶:不知道他們想幹啥呢?百思不得其解。楊萬里禁不住問他們:「你們張傘在做什麼呀?」小孩回答:「我們想省點力氣,讓風帶著船兒向前走,在利用風力呢,風吹了傘,就能帶著船兒走啦,嘻嘻!」 楊萬里這時才恍然大悟,嘆道:這兩個小孩真聰明呀

在一個清涼的夏日夜晚,風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明朗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夜空,把光亮撒向人間,就連往日的歡聲笑語也沒有了。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一碧千里,好似一片綠色的海洋。一眼望去,宛如無邊的綠毯。

這時還沒有見到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了牧童悠揚的笛聲,他的笛聲讓人歡快。又時斷時續,能使人舒暢,還讓人歡心,這隨風飄揚的笛聲代表著牧童歡快的心情。牧童的笛聲愈來愈近,越來越清晰了。
牧童吃完晚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一邊用精湛的技巧吹著笛子,一邊向草地走去。他悠閑地躺在露天地里欣賞著今晚的明月,心中蹦出了一萬個「真美呀!」牧童索性不脫蓑衣,不想錯過如此美麗的月亮。牧童一邊望著月亮,一邊用笛子逗弄著晚風。牧童心裡又想:要是天天都有如此美麗的月亮,我就可以讓小夥伴們也來欣賞。

牧童雖然已經休息了,可是心裡還在想著今晚的月亮。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小村莊。溪的兩邊,長滿了綠色的青草和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一陣風輕輕的吹過,荷葉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著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誰呢?原來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樹呀!柏樹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條爬上了房頂,結了許多個大南瓜。屋後一片鬱郁蔥蔥的松樹林。眺眼望去,那兒還種植這一大片的禾苗呢! 屋裡,滿頭白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正借著酒意說著悄悄話。老爺爺笑著對老奶奶說:「你喲,可真是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漂亮了喲!」老奶奶一聽,可樂了,說:「甭說這個,是不是今天又做錯了什麼事,回來巴結我呀?」 這時,太陽已經在當空高照。 大兒子十分勤快,再溪邊的田間地頭種豆。望著剛發芽的苗兒,大兒子甩了一把汗,高興地說:「今年一定是個大豐收,到了秋天,我要給爹娘和弟弟們一個驚喜!」 二兒子正坐在大柏樹下編織著雞籠呢!他一邊編織一邊想:等到雞籠編織完後,小公雞便可以住進來,這可是它們既安全又舒適的家呢! 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吃,還喃喃自語地念叨著:「人間的佳餚,我給爹娘和哥哥們帶個去!」瞧,他正忙得不亦樂乎呢!

Ⅳ 作文:我和古詩的故事(一件事,600字左右)

我與詩的緣分始於一歲多,那個時候我已在懵懂中背誦古詩了。我與詩的早期接觸,史料沒有記載,只在從母親口中掏出個大致時間來。最早,我背唐詩僅是為了好玩,並在合轍押韻的四行字里聯想出一幕幕情景來:李廣將軍把石頭當作老虎卻成全了「沒在石棱中」。於是乎,我便也想找塊大石頭比試比試。讀過「千樹萬樹梨花開」後,小小的我便天真地仔細端詳冬景,也沒見雪與梨花的形態有何相似,只咋一看罷了。感到這位詩人也是不求甚解,不然怎會寫出這種比喻來?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便吵著要去見見這桃花潭,還要核實一下,李白送別汪倫,怎有閑情下千尺水下量潭深?既使這樣,在沒有氧氣罩的年代,李白的肺活量一定驚人吧。也許父母不讓,那我也想找找「手可摘星辰」的危樓,如果「天上人」願意,我還可以摘顆星星下來作為收藏,並去找小夥伴們炫耀炫耀……當我與父親說這些的時候,他的一陣大笑總會把我從夢境中拉回來。「桃花潭與危樓並非如此之深,之高。這只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聽了這些,我大為失望,大文豪李白竟對我們小孩子撒這么大的謊,吹這么大的牛,這不是騙人嗎?原來誇張便是胡說八道了。從此,我便對浪漫主義詩人置之不理。與他們重歸於好,是多年後的語文課堂了。當我懂得了修辭,了解了詩人的時代,經歷與心境,才從心底體會到了陶淵明的朵朵菊花點南山,龔自珍的片片落葉成春泥;晏殊的獨自徘徊落寞了清香小徑,溫庭筠的脈脈斜暉籠罩了悠悠碧水……而今,每當我流連於唐詩宋詞的優美意境中,陶醉於詩人眼中的美時,想起兒時天真地我與詩人的誤會,也只能莞爾一笑。童年的我與詩的故事仍貯存在心靈深處,寂寞時便拿出來晾一晾,曬一曬,嘴角也會向上揚一揚,發出「呵呵」的聲響。

Ⅳ 古詩中的故事作文800字數

所見古詩作文
七月流火,夏日炎炎。山下,一條彎延的小溪在村莊的邊上靜靜地流淌著。偶爾水中有幾塊小石頭翻動,發出悅耳動聽的「叮咚、叮咚」的聲響。引得幾只小燕子在水面上來回穿梭。過了村莊,小溪便隱沒於一片疏密有致的樹林中。陽光從樹葉的空隙中透過,灑在水面上,泛著片片粼粼波光。天熱,樹林中的小鳥們早早地就收起了歌喉,紛紛躲進了林子的深處。只有幾只知了(蟬)在那裡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嗚唱。
「烈日似火,王孫公子…把扇噎牧童樹下…拾柴忙……」一陣響亮的歌聲在樹林中響起,原來,是一個小牧童半騎半躺在一頭黃牛背上,在那裡引吭高歌。只見那牧童光著膀子,渾身是水,而那條褲衩卻是乾的,顯然他剛才還光著屁股蛋在水中玩耍,牛角上,一條柳枝上串著的幾尾小魚就是明證。玩累了,躺在牛背上休息一會兒,唱唱歌。哎,怪不得小牧童會那樣的興致勃勃呢!其實,小牧童也是半工半讀;半天讀書寫字,半天放牛割草。在村裡也算得上是讀書人呢!這不,這大半天下來,小牧童歌聲不斷,唱的還都是當時流行的歌曲呢!
「山明水秀,荷花盛開…」歌聲依然悅耳。突然,黃牛「哞」的一聲,牧童的注意力被黃牛的一陣輕微騷動吸引過去了,在他面前的一棵小樹上,一隻知了在爬動。歌聲嘎然而止,牧童輕輕地翻身而下,慢慢走到樹邊,他邊走邊用手指豎在嘴前,警告黃牛不要發出聲響。只見牧童凝神觀注,雙手合十,突然出手。說時遲那時快,只聽那黃牛又「哞「地一聲叫喚,知了在牧童的手掌合攏之前,「知」地一聲,飛走了。牧童大怒,回頭大罵黃牛不該壞了他的好事!那黃牛也是被牧童寵慣了,搖了搖毛絨絨的雙耳,甩了甩尾巴,競把頭一扭,不理那牧童……

Ⅵ 改寫古詩成故事的作文有哪些

第1篇:舟過安仁(古詩改寫)

有一次,宋朝詩人楊萬里坐著小船路過安仁縣時,透過船艙的窗口,看見兩邊的河岸上覆蓋青青的小草,像鋪上了鮮綠的地毯,到處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切是那麼生機勃勃,那麼欣欣向榮。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艙,佇立在船頭,舉目眺望。這時,春風拂面,花香撲鼻,頓時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於是,他張開雙臂,深深地呼吸著這清新的空氣,盡情地享受著這春天賜於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一陣清脆的歌聲傳入耳中,定睛一看,原來不遠處的河面上還有一隻小漁船,船頭坐著兩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子。他倆一邊劃漿撐船,一邊放聲高歌。過了一會兒,這兩個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隨即又收起了撐船的竹竿和槳,跑進船艙,拿出一把雨傘站到船頭,將傘撐開。「咦,這時既不下雨,陽光也不強烈,他們拿雨傘干什麼呢?」楊萬里覺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將船靠上前問道:「現在風和日麗,你們為什麼要撐傘呢?」兩個小孩睜大眼睛,歪著腦袋,天真無邪地說:「我們這條船沒有帆,撐開雨傘當帆用唄。這樣,使船既能快速前進,又能省力氣!」楊萬里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點頭,一面豎起大拇指稱贊道:「你們倆太聰明了,居然能想出這么好的點子。不簡單,不簡單!」

隨後,楊萬里走進船艙,揮筆疾書:「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就這樣誕生了,一直流傳到如今。



第2篇:改寫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陽春三月,繁花似錦,燦爛的陽光灑滿了整個武漢,蘭花還沒有盛開,晨風中已經飄來了絲絲的香氣,空氣格外清新。

「老孟,你真的要走啊?」李白說道,孟浩然說:「我等你辦完事再去揚州,葡萄都曬成葡萄幹了。」李白笑道:「哈哈,曬成了葡萄乾,也好下酒啊!」孟浩然上了船,對李白說:「我在揚州等你。」李白回應:「好,等我辦完事馬上來找你。」船慢慢開始劃動,孟浩然又說道:「你辦完事可別忘了來揚州找我啊!」李白說:「放心,我不會忘的。等我到了揚州,我們痛快的喝上幾杯。」孟浩然說:「好。」船越行越遠,孟浩然似乎要說什麼,卻已經聽不見了,李白無法把孟浩然送到揚州去,所以他只能目送了。孟浩然的小船應經不見蹤影了,可李白還愣愣的站在那,一聲鳥鳴,他才回過神。揮筆寫道: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Ⅶ 我和古詩的故事(作文)

我最早接觸到的文章就是古詩文了.記得在我還沒上小學的時侯,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就開始教我讀古詩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春曉>>我張口就來.像這樣的古詩我那時就能背出幾十首了,爸爸媽媽也為我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什麼叫古詩文,直到上學後我才慢慢有了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唐詩,宋詞,明清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中國古詩文的寶庫真是太博大精深,星光燦爛了.

我非常喜歡古詩文.我喜歡它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首千古名詩,不管老人還是小孩,都能一字不差,十分流利地讀下來;我喜歡它詞句精練,通俗易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不管是科學家,還是平常人,只要讀一遍就能懂;我喜歡它意境優美,含有哲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多麼讓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樣的句子又使人心胸豁然開朗,思想為之升華.難怪連外國人都贊嘆和欣賞.

我十分注意在作文中引用一些好詩好句.在過去的作文中,我曾通過引用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寫雪中的奇麗景色;通過引用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形容人們遇到的困難之大;通過引用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抒發子女對母親的深情;通過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深刻說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通過引用賣油翁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等等等等.總之,通過引用古詩文,努力使自己的作文變得更富有感染力和說服 力,從而深化文章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Ⅷ 關於將古詩寫成故事的作文

冬天,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刮著,鵝毛般的大雪覆蓋了大地,到處粉裝玉砌,銀裝素裹。一間破舊的小屋中,微弱的燈光下,只見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坐在灰暗的燈光下,正為即將離家的孩子縫補衣服,母親眯縫著眼,左手拿著針,右手拿著線,在這一針一線中,包含著母親對兒子的多少牽掛與擔心,家中貧困潦倒,沒錢買綾羅綢緞給孩子,只能為孩子縫些粗衣麻布,但在這些粗衣麻布中,溶進了母親的千般情與千般愛。
夜深了,刺骨的寒風透過一快破布侵入屋內,使母親不禁打了個寒顫,她站起身,垂了垂酸痛的被背,端起一杯熱騰騰的茶,走進了兒子的房間,為兒子披上衣裳,擔憂地說:「兒呀,天冷了,早些歇息,明還要起程呢!」孟郊放下手裡的書,看著憔悴的身影,思緒萬千,母親一絲不苟地為將要離家的兒子縫補衣裳,生怕在外地沒有人給他縫衣,樹枝般枯黃的手上長滿了老繭,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為兒子穿針引線,不時揉了揉眼睛,理了理頭發,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憔悴與擔憂,「你出門在外,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啊。」孟郊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上,熱淚盈眶,握著母親長滿老繭的手,感動不已,想留下來陪著母親,但是又不想辜負母親的希望,揚名於世,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考上了個小官,欣喜若狂,但這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的恩情,卻無法報答。這不禁使孟郊感慨萬千。明日就要離開慈愛的母親,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了,母親的怎能報答?這小草的心怎能報答春天的溫暖呢?兒子又怎能報答母親的恩惠呢?
窗外依然寒風凜冽,但屋內卻依舊溫暖。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